这个剧用武侠剧的套路来演绎谍战片,男主角不知为何魅力无边,身边的女性无论是战友、敌人还是下属、上司,一率通吃。
情节荒唐,台词半通不通,男主角又总是满脸官司,非常搞笑。
不过这个剧有个好处,个个都是美女啊。
除了男主角的原配,她总是以苦大仇深的面目出现,实在让人反胃。
围棋美女唐莉二段出演,戏份居然还不少。
敌营十八年这部片子是一部非常好的片子,江波一人独闯国民党阵营十八年,将国民党大大小小官员玩弄于鼓掌之中,真乃超智慧,高智慧,英雄也
其实这个片子看了已经有一段日子了,大一的寒假,全家人一起看了第一部,我也写了一篇评论,大一暑假,全家人熬夜买碟看了第二部。
总体来说,这部戏放在国产片的范畴内讨论,还是不错的,从情节设计,悬念设置,演员表现,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准。
而且因为我D在革命时期同志们的境界之高,也让这部戏的爱情故事显得不烂俗,而有些意味深长。
可能这个故事一开始就只能悲剧收场吧,女一号藤玉莲同志和男一号江波同志首次相遇的时候。
江波同志就已经结婚,并已经生下了一个小女孩。
革命时期的友谊毕竟是纯洁的,当这两个怀着共产主义理想的我D优秀同志,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眼皮底下,并肩作战,久而久之,互生情愫也是在所难免。
有一个情节很有意思,男一号江波同志因为私放红军起义部队,被押到刑场,要执行枪决,女一号藤玉莲同志费劲心机,终于把江波同志救下,然后两个人在河边有这么一段对话,江波同志:我们自己的同志能多留下一个,就多留一个。
藤玉莲同志:你就没有想过,你如果万一罹难了,我怎么办?
江波同志:难过呗藤玉莲同志:还有呢…?江波同志:继续革命!
藤玉莲同志气得转身而去,被江波同志拉住,江波同志:玉莲,玉莲,我说的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
藤玉莲同志:江波,你信吗,如果你死了,我也不想活了…………这里除了要说江波同志的因为觉悟太高,而显得有些不解风情之外,我突然明白了这么一个道理,一个男人的梦想可以是很纯粹的,是没有牵挂的,而一个女人的梦想,则必然是依附于一个男人而存在的。
等出第二部的时候,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反正第一部扮演藤玉莲同志的戴娇倩同学被潜规则了,换上了朱虹同学,也就是图中的这位。
其实看第一部的时候,我对藤玉莲同志这个角色没有任何好感,也许是我对淑女大家闺秀这类角色的天生的抵触,而戴娇倩同学已然把矫揉造作发挥到了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巅峰境界,好在,朱虹同学的到来,拯救了这个角色,也让我在袁泉结婚生孩子之后,又有了看国产片的动力。
编剧的别具匠心,让藤玉莲同志去日本整容,摇身成为三重间谍,然后朱虹同学成功上位,成为了尤佳丽同志。
第二部的藤玉莲同志,才可能真正符合了导演对这个角色的初衷,没有了小姐脾气,没有了矫揉造作,冷静而大气,在和江波同志的感情问题上,也没有死死活活的情节,我觉得处理的比较妥当,体现出了我D早期的可贵品格。
在藤玉莲同志和她父亲的一次对话,显得有些凄凉,腾父:你是不是还想着江波?
藤玉莲同志:怎么会忘呢,毕竟我们曾经结为连理。
腾父:爸爸知道,你们的结合,只不过是个权宜之计,是为了欺骗敌人。
藤玉莲同志:可是我没有欺骗自己,我爱他,而他,也只是不敢说出那句话而已…腾父:莲儿,听爸爸一句话,把他忘掉吧。
藤玉莲同志:爸爸,我知道您要说什么,您想说,想他,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可是爸爸,您想过没有,山河破碎,人民涂炭,不把洪水猛兽消灭干净,幸福对谁而言,都只是奢望。
女儿为能亲手埋葬这个时代效力,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爸爸,您别为女儿操心了,女儿已经想好了,此生不济,曙望来生…………此生不济,曙望来生。
这确实比你死了,我也不想活了,境界更深了一层。
因为藤玉莲同志易容,隐姓埋名,所以没有被江波同志认出来。
一个偶然的机会,江波同志买了一大把花送给了藤玉莲同志,也许这是江波同志送给藤玉莲同志的唯一一束花,而这束花,寄托了什么样复杂的情感,只有自己知晓,以至于最后花都彻底枯萎了,也终是舍不得丢弃。
还有第三部,无论情节怎么发展,也必然悲剧了,毕竟江波同志有了一双儿女,妻子也在,多少有些遗憾吧。
爱情这个东西,无论在什么样的文学影视作品中,都有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即使在《大秦帝国》这样的大气磅礴的历史正作,也有卫鞅和白雪之间“礼恒敬之,生恒爱之”这样的铮铮誓言;即使在《LOST》这样试图将宗教与科学统一条时间线上的伟大神作,也有déjà vu 这样荡气回肠的爱情篇章。
但毕竟,一切令人动容的爱情,都仅仅存在于各类文学影视作品中,而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YY那属于自己的一点情节吧。
先说井上。
被山下小姐称作“井上大叔”的井上贤二,比起献身共产主义的宫西中一更像日本人。
宫西先生“共产主义战士”的身份总让我倍感别扭,井上大叔的形象似乎更加贴近“侵华谍枭”土肥原贤二,长相也十分和风,日语比起山下小姐顺溜了不止一倍。
然后说娇妮,或者说,河口千惠。
此女长的不是很漂亮,尤其是把头发披散下来的时候,不如束发和服的装扮乖巧清爽。
娇妮,冒名顶替河口千惠,打入井上机关,出现在井上身边。
她不会料到她自己填补了,或者被井上幻化成了自己早逝的女儿。
从坐听娇妮弹琴,想起被无辜炸死的女儿痛哭,到跪在娇妮尸体旁伤心的骂她“八嘎”,直至最后自杀身亡,手边依然放着娇妮的遗照。
我喜欢井上对娇妮的感情,远胜剧中其他人的情感纠缠。
井上对娇妮的感情,如此单纯,如此感人,如此悲剧。
一个父亲的本能,一段战乱时期的特殊亲情,两个敌对国家的人。
娇妮在潜伏后期做了那么多明显暴露的事情,比如刺杀赵文元,精明如井上不可能不知道。
然而,作为“女儿”的河口千惠,大概远比作为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娇妮更让井上留恋。
冷血如山下珍子,戏称井上为“大叔”、暗讽他老不中用的山下珍子小姐,怎么能理解井上对娇妮的用心良苦?
如果,井上贤二不是个日本人,或者,娇妮打入的不是井上的机关。
或者,中日无战。
多好。
似乎“错爱”这种事深得作者编剧导演们的欢心,井上与娇妮,活生生又是一段错爱,爱错的父亲。
下辈子做父女吧!
井上贤二,娇妮。
第一部,主要时间点发生到27-37年期间,主要是谈恋爱。
顺便搞点谍战。。。
第二部,主要是全面抗战到日本投降期间。
谍战还是占大头。
我觉得第二部还是我更喜欢。
整个剧,选的演员,颜值,演技都还过得去。
(男主没啥微表情,哭戏有点不够位。
总体还是不错。
)恋爱中的女人真是爱的疯狂。
(演技还可以,就是表演有点过头了。
)为了男主真是豁出去了一切,即使最后知道他不定爱着她,还是义无反顾。
让人动容,不过最后保大人,还是保孩子没必要。
都说新中国第一部室内电视剧是《一口菜饼子》,而改开后第一部电视剧是《敌营十八年》,本剧翻拍自老版,而且还保留了主题曲,“胜利在向你招手,曙光在前头”。
每季的最后一个镜头是男一江波和男二何昆特写的拼接。
第一季双方是国民革命军军服,第二季是美式军服。
说完背景说说体会吧,感觉第一季的何昆有两段台词给人印象深刻,记不清了,写个大概意思:1、现在的时代是立场决定态度的时代,不同立场无法融合,哪怕是父母兄弟,也会因立场不同,反目成仇。
2、中原大战后,中央与地方两败俱伤,急待休养生息,此时共党出来闹事,尤为可恶。
两句话,既把何昆的眼界写了出来,又暗讽了敌人。
因为四一二不就是对应第一句吗?
如果没有腐败与战乱,会有共产党人揭竿而起吗?
但可惜的是,这样的场面并不多。
反而男一搞对象的场景占了大半篇幅。
一个不够,仨!
怪不得家里长辈看过后说:这男的(男一)是个大流氓!
这样的烂片漏洞百出居然豆瓣能给出 7.8 的评分,也是醉了,简直就是瞎扯淡,剧情拖沓又无丝毫逻辑可言,堪称谍战剧里的神剧…………………………………………………………………………………………………………………………………………,,,,,,,,,,,,,,,,,,,,,,,,,,,,,,,,,,,,,,,,,,,,,,,,,,,,,,,,,,,,,,,,,,,,,,,,,,,,,,,,,,,,,,
因为这部剧喜欢上的杜淳,这部剧的角色很适合他,可惜之后他的电视剧我都不喜欢,找不到这部剧里面的感觉,幸好今年又看了一部他的无主之城,挽回了对他的感觉,看来剧本还是很重要啊。
他适合演霸气兼正直的片子。
那些娘炮的不适合他。
敌营十八年里面他的孩子很可爱,那个叫什么昆的抱着他孩子想指认江波是他爸爸爸,结果那孩子带着哭腔说他是白狗子。
孩纸太懂事了,我瞬间就泪奔了。
推荐大家看
无主之城 (2019)6.22019 / 中国大陆 / 悬疑 冒险 / 赵天宇 / 杜淳 刘奕君
在朋友的推荐下买了第一部、第二部,现第二部已经看了一半。
越看越是欲罢不能,很惊讶,这样一部片子居然能够通过监管审查,难得啊!
所以,情节上的破绽百出与牵强附会之处也就不计较了。
主角是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然而从故事情节和表现手法看,这片子并没有一味地歌颂某种政治信仰,甚至明显地,有意无意地,不断在讽刺和鞭挞着某个群体....也许是典型主旋律片子给我们形成了思维定势,以至于我们的眼球对这类情节特别的敏感。
和《潜伏》中余则成的阴暗隐忍相比,敌营中的江波更显血性刚强且让人畅快,尽管大多数时候也不得不委曲求全。
由于远离组织内部的权力与政治斗争,反而使得身在敌营的江波和剧中的任何角色相比,其对共产主义的理解与执着,都更加坚定与纯粹。
整部片子旗帜鲜明地宣扬与歌颂的,不是某一个主义、某一个信仰的伟大光明,而是人性最基本的光辉之处:正直、责任、坚韧、良知、忠贞、诚信、智慧......这样的国产片子似乎不多。
琼瑶路线的连续剧,定位为红色偶像剧是一点都不假。
结尾太平了,随便打开一本小学生优秀作文选都能看到雷同的结尾方式。
听闻还会有第二部与第三部。
正统惯了,开始还是有点接受不了我们熟知的谍报人员就这么硬生生的给整成了红色贾宝玉。
每次都是女人跳出来救大情圣江波于水火,有时候也会愤恨的问:难道我们的红色偶像谍报精英是这样一个不能智勇双全的角色吗。
但说归说,还是老老实实的看完了整剧。
天天眼巴巴的看着那些爱来爱去的事情,然后眼巴巴的上网找整剧资源。
只能说,儿女情长很好看。
(题外:相信大多数人在一开始是很不喜欢罗的,但最后罗死前说的那句:真遗憾。
让许多人都为之动容,动容到从不喜欢到感觉特别,从不喜欢到伤心难过。
她是一个因为爱情失去了政治智慧的女人。
按理说我们应该讨厌一个国民党女特务才对,可看到后来,觉得身为特派员的罗爱上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我们的谍报人员江波...简直就像羊爱上了狼。
)
看……看……是在是看不完……
滕玉莲这个角色和演员,算是少年时代的白月光。
比较郁闷的是,这究竟是一部革命片还是爱情片?没了那三个女人,江波的革命之路似乎也没那么顺利。
童年回忆
10多年过去了,至今记得那犹如清莲一般的滕玉莲,印象中好像牺牲了,可惜
典型紅色偶像劇
喜欢嘟嘟的片子,但是故事紧凑和合理性有点牵强。不过当年看是一部好剧,几年下来看了三四遍,只因为想看看江波。
又是一部大男主自带光环的剧,现实里男主早就死了无数回了吧。真没有那么巧的事。
可能太爱小时候的敌营十八年了,感觉这个没法超越,还是有些差距
一直在等三,估计等不到了吧
如此而已。
前17集十分吸引人,中间几集不太合乎人情,情节过于牵强,后半部分还有点看头,结尾不太自然,过度太快,江波老年表演不到位。虽然如此还是十分喜欢,喜欢江波,喜欢尔贵,喜欢何昆,喜欢小梅果,喜欢茂丽,喜欢玉莲,喜欢康瑛,喜欢所有的演员。
不同年龄看这个剧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学生时代,学校食堂的电视播放央视八套的这个剧。我每次都忍不住看完两集还是三集再离开食堂。后来在电脑上全部看了一遍。感觉很好看 , 杜淳可真帅。。。。。。现在,已经成熟的我,重新看这个剧,感觉剧情有点过,江波的桃花运也太多了。仰慕者可真多。。
我觉得自己真了不起,居然看完这电视剧了!我发现自己真的太无聊了,不然怎么会看完这电视剧呢?这电视剧竟然有7.7!演得好坏不说,印象最深的是里面的漏洞,真的如过江之鲫啊……
和妈妈一起看的
第一部最最最好看呐。之后就有点退了。好帅的江波,爱他~~
杜淳、戴娇倩!
童年情商启蒙片跟家长看系列
说实话故事忘得都差不多了,只记得康乃馨与马蹄莲之争,但是当年看的是可以的,要不然也不会有之后的《走西口》了。这两部剧居然都有杜淳他爹杜志国,想当年杜淳在正剧上前途一片光明,迷倒了多少大妈,不知道哪根筋抽疯了跟着于正去演古偶了,越来越油腻。又得到哔哩哔哩去恶补,真的非常感谢哔哩哔哩这个APP的UP主解说,现在可没小时候的精力看四五十集电视剧了。保护顾一夫真是搞笑啊,啥玩意牺牲那么多人保护,前脚牺牲那么多人保护后脚派那么多人杀。最后发现最可怜的是罗茂莉,情义难两全
谍战剧都会看看,故事线还是不太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