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血震撼地观看了Star Trek,第二天竟然发现北京晨报评论星际迷航“沦为特效片”,且引用某“资深”星际迷评论ST11特效出众却漏洞百出。
进一步举出尼诺等了25年才发动复仇战,对他闲着25年没事干表示不理解云云…………唉,看来有必要对ST11中并不新鲜的科幻理论进行一番梳理。
“红色物质”红色物质是ST11的科幻想象,它能够做到在宇宙空间创造一个“奇点”。
“奇点”奇点全称奇异点(ji1dian3)。
它是空间——时间的具有无限曲率的一点。
空间——时间,在该处开始、在该处完结。
依据大爆炸理论,宇宙起始于一个奇点。
同时,在物理学上,奇点也表示黑洞中心。
======在这里,引用“飞跃疯人院”的结论,关于奇点的发音,本人不是文字专家,暂以此为标准答案,不再讨论。
之上我自己的错误留证,就不做修改了……谢谢各位。
====== singularity n. 单一, 异常, 奇异, 奇妙, 稀有 奇(异)点,奇异性 1.奇特; 非凡, 奇特的东西; 特性 2.[罕]单一, 独个 3.【物】奇点 物理上:一个存在又不存在的点 奇点(全称:奇异点):qí diǎn 英文:singularity/singular point 数学上: 奇点(全称:奇数点):jī diān 所有不满整体性质的个别点,在数学上都可以称为奇点。
如奇点出现在分母极限为0的情况,通常来说就是产生无穷大解的表达式,这种情况数学计算失效 如在数学的复变函数中,奇点的定义:若函数(复变函数)f(z)在某点z0不解析,但在z0的任一邻域内都有f(z)的解析点,则z0称为f(z)的奇点(singular point). ======显而易见,史波克和沃肯科学院的想法,是在超新星内部释放红色物质,利用奇点制造一个大规模黑洞,吞噬掉超新星自身从而抢救罗慕伦。
很不幸,它却沦为尼诺疯狂报复社会的致命凶器。
“黑洞”宇宙中质量无限大的天体,它的存在已经被证明。
它能够吞噬掉一切路过它的物质,就连光传播经过它也会发生偏折。
接近黑洞中心,物质的质量会趋于无限大,时间会趋于无限慢。
“虫洞理论”一种假说,认为黑洞是连接时空中两个任意点的入口。
ST11中,黑洞成为了两个平行宇宙的连接点。
史波克与尼诺在被黑洞吞噬的同时,穿越了时间与空间,来到了一个他与舰长不和的时空当中。
在电影中,史波克与尼诺进入黑洞前后相差一秒钟,由于黑洞中心时间迅速变慢,导致他们出现在第二时空相差了25年。
“平行宇宙”一种假说,依据量子理论,时空存在无数可能性,那么,必然存在无数个拥有类似人和事的平行宇宙。
ST11的故事基本平行于星际迷航系列故事的主线剧情,主线剧情二者基情无限,ST11两人势不两立。
-科幻能力分割线--“心电感应”沃肯族所拥有的能力,在片中年轻史波克利用心电感应,从死亡罗慕伦人的脑中获得红色物质与老舰长的位置。
“心电同步”沃肯族所拥有的能力,老年史波克向年轻舰长讲述尼诺报仇的原因,但他同时带有“情感转移”的副作用,舰长詹姆斯在了解到故事原委的同时也获得了史波克的情感,包括二者的友谊。
---几处科幻想象的议论-尼诺舰长驾驶的采矿船,居然具有穿透行星核心的强大能力,实在不可想象。
类地行星半径基本为6000公里,当代的科学技术最深只能钻入地球不到2公里。
如此巨大能量来源,想必尼诺舰长骑在太阳上。
片中一滴红色物质就能够引起一个行星塌缩,片尾处巨大的红色物质估计能够引起一个超黑洞产生,个人认为这个规模可以吞没数百倍的太阳系空间,企业号最终为了逃离射出了自己引擎,引起了能量暴涨,把企业号以超光速的速度弹射出去,企业号的引擎也牛B的不可思议了!
应该说,整部ST11科幻理论无懈可击,基本没有大的纰漏。
如此优秀的电影也难怪在美国市场所向披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应该是今年上半年最出名的科幻电影了,在此之前在《外滩画报》上不知道看王晓光提了多少回,说这个科幻片如何了得。
大多数观众可能和我一样在此之前虽然知道这个系列美剧,但估计都是从这部才开始了解整个星际迷航》的世界观。
我想这部一定也是金韶峰和张雪飞两位的最爱,说到这两位就让我想起了《有关时间旅行的热门问题》,啊啊啊,暂且继续回到《星际迷航》上来,最让我有启发的就是黑洞武器,比任何武器都猛,不过最后炸弹照样可以抵抗黑洞。
在《Heroes》里扮演Saylar的Zachary Quinto这次在本作中一点都不酷,很显然,他和反町隆史一样天生更适合扮演那种有点坏坏的亦正亦邪的Cool Guy,而不是这种那么老实巴交的正派孩子。
至于俄罗斯中国非洲人一同操纵飞船的构思有点联合国的意味,不知编剧是否有此意?
其它的还是有点俗套,反派角色比正派人物的飞船更酷武器更猛,男主角必然是感情大于理智,开始必定受领导层排挤,一直到危难时刻才不得不用技巧得到了领导权(这个很符合我们的国情),最后两个一直拌嘴的家伙联合起来一起打进反派内部,又一次的拯救了地球之类云云。
出人意料的地方在于我喜欢的英国喜剧演员Simon Pegg在里面客串了一个发明曲速传送理论的科学家,和那个只会吃豆和生病的小外星杂工一起依旧很有喜感。
总体来说和期待感觉稍微有点小落差,毕竟期待值太高,但看完觉得还是值得推荐的,尤其那些画面,虽然被震撼到的只有开始的罗慕伦帝国从黑洞出来的那个镜头,当中那段在半空的平台上打斗,最后在顶部俯视地球的角度三段。
首先,请让我忏悔!
为自己十多年来对《星际迷航》的无视!
被直觉武装的人写出好文章是要有灵性的,做个好舰长是要有天赋的。
寇克同学一出场,我就想起了潘海天的《从黑暗中归来》。
也许你各方面专业技能都不杰出,也许你怎么看都是一个小混混,但你拥有伟大船长的基因,于是每个人都在等待你成长为一个伟大的舰长。
He is the chosen one。
被逻辑武装的“人”逻辑就是力量——培根逻辑代表了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了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了人类智慧最基本最广大的根本。
——某领袖而无论你从科学的角度出发,人文的角度出发,哪怕是花痴的角度出发,你都会发现陷入身份认同危机,处于逻辑与情感交锋中的,尖耳朵逻辑型猛男史波克同学,就是故事最多的人,也是我们最关心的人。
He is the chosen one。
那么,请告诉我哪一个才是人类进化的方向?
如果是寇克,我们是不是最终要经历《童年的终结》?
如果是史波克,我们是不是一定会落入《撕裂的末日》?
可是,对不起,我对成为这两种人都不感兴趣。
史考特同志,他才是我曾经最想成为的人。
2000年,当我跨入大学校园,领导讲话说:数十年来,我们号称工程师的摇篮。
但如今我们要转换办学思路,我们要培养杰出的领袖型人才。
7年后,即将毕业的我,看着身边的同学们,那个研究爬壁机器人,CS中频频甩枪爆头的同学分明就是契科夫同志;那位研究空间机械手,院羽毛球队队长,分明就是苏鲁同志;而坐在这里的,研究过导弹的装配,刚刚玩了实况(用来研究如何使用比人体更小的足球,击中高速奔跑的人)又想吃大餐的同学,活脱脱的史考特嘛!
时光再向前推进4年,那时我把《Das Boot》分享给周围寝室,然后出去踢球。
几个小时后,归来的我坏笑着慢慢走过各个寝室,采蘑菇般的收集着那些南腔北调的叫喊声“轮机长!
”“轮机长!
”“又是轮机长!
”……工程师哪里不好?
正是这些人把原理与幻想结合了起来,创造技术,改造世界。
最后让我们结束时空旅行,回到2009年5月15日,我第一次见到电影中的企业号。
那时我马上意识到:不论过多久,我们这些人对技术的免疫力,都低于对美女的免疫力。
科学史上有伟大的先行者,比如遭受了火刑的布鲁诺。
而给我最大震撼的是下面两个:《地火》,《变蝇人》。
同样是对造福人类工程的伟大先驱,同样经历了最惨痛的失败。
可我知道,这人世间,必然还有无数抱着同样理想的工程师们,在尝试用技术改造我们的生活。
他可以是设计建造了LHC的工程师们,也可以是我那为了采集控制机械手的脑电波信号而剃光头发的师兄。
这人世间,也必然有无数史考特,契科夫,苏鲁的原型,他们今天也许还在看《红楼梦》研究概率事件,看足球给裁判执法做刚性分析,看压电陶瓷在音乐的控制下作画,而明天就出现在哪个会记入人类历史的工程之中。
所以如果要我选择人类的方向,我会说:人类的领袖太多了,思想也太多了,而真正的工程师太少了。
PS:一些小花絮和后来想到的第一次出现企业号的镜头,我看着飞船上的两个半球状物体,认定了那是R2-D2的脑袋,始终等着它跳出一个来做点维修动作,可惜未能如愿。
(NND,能像Burn-E君那样做花也行啊……)史波克第一次逻辑超调不是赶寇克下船,而是没安排乌胡拉上船。
契科夫跑去手动锁定寇克和苏鲁,像极了祝无双的“放着我来!
”《星球大战》的科幻味道不如《星际迷航》纯正,毕竟星战的主题是探索内心,而《星际迷航》是探索宇宙。
导致我这么多年无视《星际迷航》,可能是那部该死的动画片,它远没有天文馆里放的《星球大战》吸引人。
看到中间的时候,我不得不承认当时更想知道为什么史波克敌不过Paper和Lizard,却可以战胜Scissors和Rock,可我直到最后也没有发现答案……囧……
特意在父亲节这天自己放松去看IMAX版的星际迷航。
在电视里已经看了N多季了,还下载了前十部电影版本。
因此当上个月第十一部盛大公映好评如潮之后,俺很兴奋,又有点近乡情更怯的犹豫。
早早来到影厅,上一场刚结束正在放字幕,俺就挑了最好的一个座位。
坐了十分钟,等冗长的字幕走完,进来俩打扫卫生的把俺轰了出来,只好跑去看《UP》的开头,那朵白云和那只鹳太搞笑了——可是半天还没到正题(就跟俺写的这篇影评一样)。
俺很担心自己的宝座被人捷足先登,于是连《UP》都不看了,跑到第十八号影厅门口硬挺着。
陆续来了很多人,越发觉得自己的硬挺策略是正确的。
一开门放狗……唔,是放闸,俺第一个冲了进去,霸到当初就瞄上的那个天皇宝座,憋足劲等销魂两小时吧。
…………过了两个半小时,俺看完了,怅然若失地走出影院。
是我跟不上时代了,还是这年头人都没啥盼头了?
当年《STAR TREK》里那么博爱那么PUSSY价值那么不分种族性别地球外星天顶星的理想都哪儿去了?
是啊,ZACHARY的扮相很ZUN,西蒙一如既往地搞笑,ANTON的口音幽默,周约翰身手矫健,克里斯还跟个绿女人上床……这些元素都很娱乐;超曲速传输,黑洞理论,还有奇点(嗯,是念JI点还是QI点,这是个问题)都很科普……当然,当然,最让人称道的是工业光魔打造的超级CG,在IMAX穹型屏幕下,太太太壮观了,还有1200WATT的音响……可是,我怎么看来看去,都是一个衣阿华州的红脖子浪子回头拯救地球的扯淡故事呢?
好莱坞这样的电影太不少了,从《壮志凌云》的汤姆克鲁斯开始,就有这样惹是生非的天才少年,这次唯一不同的是他没把女一号泡到手,但他仍然到处花痴,连手都被药物打肿了还不忘跟女护士抛媚眼儿。
不是SPOCK那样的宅男,没好好读过书,真学起来比谁都牛逼,就因为他爹很牛逼?
直觉胜过逻辑,所以花痴男胜过刘海男?
《STAR TREK》不是《太空堡垒》,没有那么多科学无用论。
真正的《STAR TREK》是人文的,严谨的,精确的。
所有的关键情节都太轻易了:SPOCK轻易就交出了船长职务,KIRK轻易就得到了它;大红球轻易就被SPOCK抢走了;尼禄船长轻易就被打败了。
整个易如反掌,一个星球被灭了也就是那么大点儿动静?
联盟就派了三艘船来打打酱油,真不明白《星球大战》里费老鼻子劲造个死星是为什么许的?
所有的背景被删除得太厉害了,枝枝蔓蔓没有了,错综复杂的星际也变成了光溜溜的电线杆,就看KIRK一个人爬上爬下了。
就他这点儿成长的破事也说了俩钟头。
唉。
这是JJ的《星际迷航》,不是俺的《星际迷航》。
星际迷航是先有电视剧后有电影:《星际迷航:囚笼》试播集《星际迷航:原初》29集《星际迷航:原初》第二季26集《星际迷航:原初》第三季24集《星际迷航:动画版》16集《星际迷航:动画版》第二季6集星际迷航:无限太空星际迷航2:可汗怒吼星际迷航3:石破天惊星际迷航4:抢救未来《星际迷航:下 一 代》26集《星际迷航:下 一 代》第二季22集星际迷航5: 终 极 先 锋《星际迷航:下 一 代》第三季26集《星际迷航:下 一 代》第四季26集《星际迷航:下 一 代》第五季26集星际迷航6:未来之城《星际迷航:下 一 代》第六季26集《星际迷航:深 空 九 站》20集《星际迷航:下 一 代》第七季26集《星际迷航:深 空 九 站》第二季26集《星际迷航:深 空 九 站》第三季26集星际迷航7:星空奇兵(斗转星移)《星际迷航:重返地球(航 海 家 号)》16集《星际迷航:重返地球》第二季26集《星际迷航:深 空 九 站》第四季26季《星际迷航:重返地球》第三季26集《星际迷航:深 空 九 站》第五季26集星际迷航8:第一次接触《星际迷航:重返地球》第四季26集《星际迷航:深 空 九 站》第六季26集《星际迷航:深 空 九 站》第七季26集《星际迷航:重返地球》第五季26集星际迷航9:起义《星际迷航:重返地球》第六季26集《星际迷航:重返地球》第七季26集《星际迷航:进取号》26集《星际迷航:进取号》第二季26集星际迷航10:复仇女神《星际迷航:进取号》第三季24集《星际迷航:进取号》第四季22集星际迷航11星际迷航12:暗黑无界星际迷航13:超越星辰《星际迷航:发现号》15集《星际迷航:发现号之短途》4集《星际迷航:发现号》第二季14集《星际迷航:发现号之短途》第二季6集《星际迷航:皮卡德》10集未完待续......
09,5,15上映。
科幻片,很棒。
其实我最爱动作片,那天是想去看《超级女特工》,可惜赶不上场,无奈只有看19:00的《星际迷行》还遇上了首映。
无奈和小妹去看了。。。
之后再不觉得科幻片不好看了,因为也非常有剧情感还有动作的感觉。
听小妹说的是70分场的,乍一看手机已是20:50,还有10分钟结束。
天!
是120分钟片长。
提起包包便溜出影院,等不及电梯,从世贸广场8路一路飞奔下楼,像极了古惑仔电影里的抢了钱包就跑的神偷。
管不了诧异的眼神,一路飞奔至车站,小妹说那年我该和她一起参加100米的,因为她是冠军我潜力更大。
晚上车行的很快,40分钟就到家了。
好像还有些早了。
P.S:这天,我们举行了成人礼,宣誓要享受和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这天,我们照了全年级和全班的集体照,看着坐成一圈圈的孩子们,不得不产生错觉,我们MBA毕业了。
穿着学士服和同学、老师、父母一起照相。
呵呵。
错觉了。
我们即将高考。
祝福我们。
亲爱的万,海,小妹,瘪瘪,扫把芯,南瓜,馒头,还有很多很多好朋友,加油了。
你们一直住在我的心里。
即使,马上,我们要东奔西走,要分开了。
Echo祝福你们,会去看你们的。
我们都会勾画好自己心中的乌托邦,会实现的,一定。
爱你们。
星际迷航:进取号(TNG)第一季至第四季。
拍摄于2000年,拍的最晚却是整部故事的起点。
星际迷航:原初(TOS)第一季至第三季。
拍摄于1966-1969年。
星际迷航:无限太空,1979年星际迷航:可汗之怒,1982年星际迷航:石破天惊,1984年 星际迷航:抢救未来,1986年 星际迷航:终极先锋,1989年 星际迷航:迈入未来,1991年,六部电影发生在TOS之后。
星际迷航:重启电影,2009年 星际迷航:暗黑无界,2013年 星际迷航:超越星辰,2016年,三部重启电影约在前六部电影之后。
星际迷航:下一代(TNG)第一季至第七季。
在TOS之后一代人的故事。
星际迷航:日换星移,1994年 星际迷航:战斗巡航,1996年 星际迷航:星际叛变,1998年 星际迷航:复仇女神,2002年,四部电影描写“下一代”的旅行。
星际迷航:深空九号(DS9)第一季至第七季。
相对独立的故事。
星际迷航:航海家号(VOY)第一季至第七季。
相对独立的故事,唯一的女舰长。
片头结束后,我马上转换了思维,把接下来的行为从“电影欣赏”切换到了“看片儿”看片儿,对于我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总结,于是有了以下结论:1、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调戏警察都是一件愉快的事情;2、做爱这件事,在宇宙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是能够顺利进行的;3、如果你想跟一个辣妹搭讪,那么你就要拥有被四个及四个以上男人群殴的勇气和抗击打能力;4、外星人永远都是邋里邋遢的,要么满脸糨糊,要么满脸Tatoo;5、真正的帅哥敢于尝试各种不同的雌性物种,即使对方长得很像绿巨人(不知导演安插这一段貌似床戏的床戏是不是在意淫“今年的男主角干掉了去年的《绿巨人》”);6、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关系在就业这件事情上都将起到决定性作用(男主角成绩差,经验少,但管事儿的认识他老爹,他就可以不用笔试面试去当宇航员,你看人家名校毕业,还有一技之长爬得还没他快);7、I'am sorry,I'am so sorry,也可以成为接吻或者其他要求之前的对白;8、消灭敌人的最佳武器是一种叫做“红色物质”的东东,因为它能够帮助你消灭敌人的同时处理干净尸体及任何残骸;9、永远不要轻易地去背叛或者伤害自己憎恨的人,因为这个人可能会成为你的良师益友;10、制度和法规的完善可以避免矛盾和纠纷;11、俄式英文绝对比中式英文更具喜感;12、到电影院去观影,一定要忍受广电的剪刀;13、到目前为止,宇宙中,地球算是最漂亮的,好好爱惜吧;
从小对星空的迷恋以及对浩瀚宇宙的神往,让我对星际科幻题材来者不拒。
但却从不敢声称自己是太空科幻迷,没有星门系列的背景,仅凭自己对星战,卡拉狄加和萤火虫的执着,完全未及"迷"的境界。
而对这个经典星际科幻著作的认识也仅仅是建立在她的三部电影之上。
不过好在这部Star Trek是旧事回叙,即使没有前十部电影的基础,在理解上依然不会碰到问题。
这也是为何作为该系列的第十一部电影却有诸如Star Trek Zero或者Star Trek: The Beginning之类的working title。
所以与其说是Star Trek XI,不如说是Star Trek前传。
在情节内容上,本片以企业号的第一次征战:地球保卫战为背景,以Kirk舰长和科学官Spock从相识到相知的心路历程和情感纠葛为主线,并以舰长与心腹爱将们的首次合作为辅贯穿终始。
因为讲述了年轻一代的热血往事,老一辈演员自然难以担任,于是就有了Star Trek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全体演员大换血,唯一保留的是老Spock。
不得不提的是,当老Spock在Delta Vega星上第一次登场,以及电影最后演职员表上出现Leonard Nimoy名字的时候,影院中两次响起了掌声,可见这位饰演Spock近40年的老演员,在Trekker心中至高的地位。
除了Leonard Nimoy之外,另外有两个不得不提的名字,一个是导演JJ Abrams,另一个则是饰演Spock的第二代演员Zachary Quinto。
认识JJ是从Lost开始,而真正喜欢上他则是在看了Felicity之后。
回顾他的作品,98年的Felicity,一部以纽约大学校园生活为主题的青春剧,让他在编剧圈崭露头角;接着凭借Alias的走红,JJ开始在电视行业成名;05年,作为Lost的主创,这部红遍全球的美剧让他在当年的艾美奖上狠狠风光了一把。
当时的他,到达了他在电视行业的顶峰。
Lost之后的两部剧开始走下坡路,一季便草草收场,即使是最近的那部科幻题材的Fringe,依显疲软,丝毫没有当年全民迷失的架势。
06年,他首次执导电影碟中谍III,作为当年夏季档征战的揭幕片,碟中谍III在票房大战中以仅1.33亿美元的总票房成为暑期大战中的败者,远远不及同一档期的X-Men III: The Last Stand和The Da Vinci Code,同时该片也成为碟中谍系列中成绩最差的一部。
作为JJ执导的第二部电影,Star Trek原定的08年圣诞档首映被派拉蒙推迟到09年5月,和观众基础更广泛的其他几部大片参与暑期档竞争,可见高层对这部电影所寄予的厚望。
或许是蓄意人为,抑或是命运安排,今年的Star Trek又面临和X-Men Origins: Wolverine还有Angels & Demons(Dan Brown的另一部小说)三足鼎立的局面,更巧的是这回X-Men拍的也是前传,于是冤家会首,势必是一场更加激烈的票房战。
但是不论最终票房成绩如何,这部Star Trek无论在故事情节,人物塑造,还是在视觉特效上,都堪称一部成功的续集/前传,从这一点来看JJ已经一雪前耻了。
而且烂番茄上目前96%的好评率,是Star Trek电影系列成绩最高的一部,也证明了这部电影在Trekker心中的价值。
关于Zachary Quinto,看过美剧Heroes的观众一定不会他感到陌生。
他把Sylar这个心理扭曲的反面角色演绎地深入人心,把一个恶魔塑造地如此玉树临风,即使微笑眉宇间也透着股阴暗和邪气。
正是这个刻骨铭心的反面形象,让人感到Zachary演绎的Spock比Nimoy的第一代更加孤戾,情感上的起伏也更具有张力。
虽然这和老Spock给人的那种干练内敛不苟言笑的品性不完全相符,但由于层层铺垫的情节设计,使得这个略显气盛的年轻Spock最终的情感爆发于情于理也都能让人理解。
从母亲罹难的那一刻他内心所激起的悲痛,到父亲眼神所示意的情感遏抑,然后是Kirk的挑衅触发其痛神经,再接着是恋人Uhura的安抚,Spock终于没有抑制住内心的狂澜,第一次展现了自己人性的一面。
而这人性回归的一幕,是作为Vulcan和人类混血的Spock能够正视自己人类一面的重要契机。
Zach很幸运,第一次出演电影,就能饰演一个如此有分量,如此有观众缘的角色。
一定程度上讲,在星航系列中,Spock是一个被神化的角色。
他的博学,他的儒雅高贵,在Star Trek中的地位就好比诸葛孔明之于刘蜀。
他是舰长Kirk的左膀右臂,是舰队的大副,一定程度上也是全体船员的精神支柱。
从这点看,作为主角的Kirk反而显得是Spock的陪衬了。
不过事实也的确是如此。
剧本花了大量笔墨描写Spock在理性和感性之间的徘徊,而Kirk浪子回头的三年磨砺则是被一句"Three Years Later"给一笔带过。
对于其他人物的刻画,年轻一派的演员都抓住了角色特点并以夸张的手法进行演绎,从而在不违反前作的基础上给电影增加了不少笑料。
满腹牢骚是Kirk的心腹McCoy医生的特点,在电影中他给人的感觉更是愤世嫉俗。
经典台词"I'm a doctor, not a (physicist)!"的登场博得了在座观众的一片笑声。
作为领导层最年轻的俄裔领航员Chekov,电影里特意提及他的年龄以显出他的资历(电影里Nero提到和Kirk父亲的那场战役是25年前,因为Kirk在那场战役中出生,所以他当时是25岁,而Chekov只有17岁)。
憨态可掬的他总是操着很重的俄国口音,所以他的出场一直伴随着观众的笑声。
轮机长Scott的苏格兰口音也比前作更为明显,他总会在不合时宜之时以一句冷笑话惊汗全场。
黑人通讯官Uhura代表了非洲,电影中的她具有让两位主角同时为之倾心的独特魅力,使Kirk和Spock之间的关系更为微妙(自己在看头两部前作的时候,没有察觉到Kirk对她或者她和Spock之间有暧昧)。
日裔舵手Sulu(虽然该片中的演员是韩裔)是亚洲的代表,聪明和勤奋则是他的特质,电影中在摧毁敌方钻机的时候救了Kirk一命,展现了他除了才智之外骁勇善战的一面。
提到Sulu和Uhura,又必须提到Heroes,说来这部剧和Star Trek还真是有缘。
除了Sylar之外,星航第一代饰演Sulu和Uhura的演员分别扮演了Heroes中Hiro的父亲和Micah的叔婆。
如果你还记得小 Kirk在Iowa飙车的那一幕场景的话,你一定不会忘记那个雷人的Nokia铃声和那通搞笑的电话。
它是Kirk的继父打来的,而搞笑的声音则来自于演员Greg Grunberg的友情出演。
他就是Heroes中拥有读心术的警察Matt。
Greg可以算是JJ的御用演员,基本上他执导的所有电影和美剧都有他的主演或客串。
此外,不能不说一下电影中扮演两位主角母亲的美女演员,虽然她们戏份很少,但她们的出现可以算是本片的亮点之一,同时也给本片增加了煽情的一面。
扮演Spock的人类母亲的是曾有好莱坞玉女之称的Winona Ryder,因为近十年中几乎不见她在主流商业片的身影,所以对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惊喜。
而她的死则是Spock人性回归的直接原因。
当我注意到片中已是中年的她脸上露出的皱纹时,心中不由得感叹,惊情四百年里正值芳华的米娜如今已近40了。
扮演Kirk母亲的女演员是在House中饰演的Cameron医生的Jennifer Morrison,她的分娩场景能和《可汗的愤怒》中Kirk与Spock的生死离别一并列入Star Trek中最催人泪下的场景之一。
一个伟大的终结迎来的是一个新生的起点,父与子完成了生命的交替,那种悲壮真是何等令人动容。
USS Enterprise完成了历史上的第一次征程,凯旋而归。
以Kirk,Spock和McCoy三剑客为核心的领导层雏形也渐渐形成。
随着电影结束,响起老Spock的那句经典旁白,企业号再次踏上征程: Space... the Final Frontier, these are the voyages of the starship Enterprise. Its continuing mission: to explore strange new worlds, to seek out new life and new civilizations, to boldly go where no man has gone before. 据wiki上显示,JJ的第二部Star Trek已在筹划中,让我们期待2年后Star Trek再次归航。
我是喜欢看科幻片的,前提是没有血肉横飞或不至于太过黑暗残酷,承认自己心理承受能力不足,最大限度就是X-file系列了,异形,变种异煞,还有生化危机都不在我的耐受范围之内华丽大场面的科幻片对我而言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放在X-Man里就是看各式各样的变种人花样百出打群架,在Ghost in the shell和Matrix里就是华丽的动作场景外加深邃的哲学和存在价值的思考(虽然依然多少有些懵懂),在Star wars和Star trek这样的片子里,就是茫茫无尽宇宙背景下的对垒,和诸多充满未来感的细节Star trek XI是个人对于这个伟大科幻系列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被故事、角色还有特效惊艳到了,以至于看了又看,为其票房成绩做出了两次贡献后,才算是基本满足了观影的愿望在当今的年代,对于网络和机械人是否会反击钳制乃至奴役人类的恐慌还有克隆人的伦理道德争论甚嚣尘上,Star trek XI充满乐观和快乐的气质带着清新的香气,显得尤为珍贵而亲切片中的人物没有飞天遁地的特殊本领,他们的专业技能都是经由训练而来当然Kirk具有天赋的敏锐直觉,但终究还是老老实实在星际舰队里作为学员受训了三年(虽然测验的时候作弊……)他们没有济世救人的伟大责任和远大宏图,他们都是脚踏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面对考验渐渐成长音效很震撼,主题音乐很动听,充满了宇宙辽远空旷的无尽感,还有希望在不远的前方守候的乐观感觉,带着激动人心的澎湃大银幕上的特效非常逼真,尤其惊艳于茫茫宇宙中很有质感的飞船喜欢这样的电影,两个小时里我可以完全脱离开现实生活的琐碎和种种,沉浸在遥远未来的漫游和冒险,被一群可爱到爆的角色们逗得很开心Checov,爆笑口音英语,每次都让全场观众乐哈哈:语音密码一段逗s了,超可爱,全舰广播时有多少船员100%理解了他的说话呢?
想想就很有意思苏鲁开始的露脸也让人莞尔:激动人心的音乐响起,停泊星站的其他飞船纷纷进入曲速瞬间消失在茫茫宇宙里,唯有Enterprise引擎亮了半天还僵在原地,激动人心的音乐淡出……苏鲁一阵尴尬……帕克舰长和Spock一起找原因后,音乐再度雄浑起来,Enterprise号终于也xiu一声出发liao~~(这段的配乐在烘托可乐气氛上尤其有趣,逗乐)医生,老骨头,飞行恐惧症,叨叨着一堆专业术语噼里啪啦的,讲义气,帮了被凉在学院里的Kirk一把(虽然过程爆笑无比,N针,熊巴掌,大舌头),说话爽直,演员看着很眼熟,后来一查,原来是魔戒里的伊欧墨将军(呵呵,也是蛮有爱的一个角色)美女翻译官,黑珍珠,办事认真、很有主见又有些泼辣劲儿的女性,要求调换到Enterprise号,和Kirk几次交锋,还有和Spock的罗曼史慈祥的帕克舰长,循循善诱的长辈,对于有些顽劣但天分极佳的Kirk一直寄予厚望,责任感和决断力都很好的人,把brand new的Enterprise(虽然估计也要修复很久才能恢复原状)交给成长起来的Kirk,相信帕克很欣慰吧尼诺(据说就是Troy里和Pitt演对手戏的赫克托尔?!
寒一记),其实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坏人,只是在故事里被失去亲人至爱而丧失了理智,疯狂地要讨回自己失去的一切的可怜人,痛苦而坚持地站在联邦舰队的对立面,最后那段自白还是很感动的“我宁愿承受千百倍失去亲人的痛苦,也不要接受你的帮助”,将自己的信念贯彻到了最后,角色苦大仇深满怀愤怒,感觉给演员发挥的空间比较小Spock,第一次看的时候囧了,这不是Heros里的坏蛋Sylar嘛?
不过演的不错,曾听人说过“沉默的人眼神都特别深邃”,Spock作为人类和瓦肯人的混血儿很多时候都遵循瓦肯星人逻辑至上的准则一直控制自己的感情,但眼睛里却带着复杂的神色眉毛似乎是画上去的?
但他的嘴唇线条特别漂亮,讲起话来总有种长篇大论头头是道的学究感,闲庭信步指点江山一样的语调,其实也是一种幽默的方式吧,呵呵最喜欢的留在最后!!
—— Enterprise的舰长James Kirk~~~这位很有Brad Pitt和Matt Damon气质的年轻演员演绎的Kirk十分讨人喜欢,年轻气盛有些轻佻,但关键时刻靠得住测验时作弊而自信满满、悠哉游哉啃苹果,看见漂亮女孩儿就带着轻佻的笑容飞口哨(而且不受环境制约,哈哈),乐观到自信爆棚,眯起蓝色眼睛痞痞坏笑的样子特别可爱但他也有着敏锐的直觉和决断力,对于形势做出正确判断,不管是营救瓦肯还是地球,认真起来有种特别的魅力,尤其喜欢他作为舰长第一个公告,沉着决绝一字一句对Enterprise全体船员说“either we're going down,or they are“,很有领导风范蛮喜欢他的声音,有磁性目空一切自信满满的坏小子,很有魅力,毕竟还真是有本钱拽的片中很多幽默段落里,Kirk都担当着重要的丢包袱角色登上Enterprise号的过程对于Krik来说简直就是磨难啊,呵呵和老Spock告别时那句“how?!
over your dead body?!!
”语调和表情都特逗乐,笑s了……
好吧 我下错了一部 本来想看最新的 结果下了部09年的 但是视觉效果是蛮可以夸耀的 那个故事情节 对我这种没接触过星际迷航类型的影片的人来说 也是充满了好奇与惊喜 我知道为什么SHeldon这么热爱了 以及那个手势的意思
不知道前因 看不懂后果
没意思,也看的迷糊馄饨。
嗯嗯,场面果然宏大,开始“邪恶号”(我不知道尼诺的飞船叫什么- -)出现的时候跟firefly有得一比,一直就很喜欢太空类的片子,很值得看,4星半。PS:男主怎么找了那么一个人,连N多配角都叫得出名字,但男主真的是见都没见过。。。
Sheldon!!
[2009.09.25]为什么我看完后没有任何想法呢?这一点真让我郁闷囧
看ST11,谢耳朵的作用必须有!没看过以前的,就这部说,Quinto的青年版SPOCK,小时候还有老年的spock都很销魂啊。。有木有。。期待今年暑假的ST12
画面的确赞,剧情有点傻
不知道是不是09年的电影的原因,又或者我对Star Trek系列也没有什么情怀...我直接看睡着了......剧情实在过于老套,以及主角金手指也开太大了。唯一喜欢的是Spock,他和男主简直云泥之别。以及,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锤哥比Chris Pine实在帅太多了。一星给恢弘特效,一星给Spock。
这片子还是经不起琢磨:不管密码不密码的,那么大的飞船,那么大的钻头,那么一大组野蛮施工的拆迁队,地球上那么多人口就眼睁睁看着他们搞七搞八无动于衷?还真以为密码对了就是友邦?未来的人类不至于这么脑残吧? 还有挖坑星人也是,那谁去救他妈的时候,那些议长啥的在干吗呢?那是算命还是围着
喜欢瓦肯星打招呼和告别的手势,还有从小就锻炼自己用逻辑控制情绪却没成功的当惯优等生而距离感十足的史波克。。他同时还是个小心眼呢~真的把男一号丢出了企业号。。另外他跟男一号从互相看不顺眼到相知并肩作战,多么有爱啊!!总之这个混血外星人很可爱~~
工业味太浓了,依旧喜欢不起来 JJ。看来重启系列的《星际迷航》和《星战》不会有什么观影体验上的差异,甚至可以说就是一模一样的。亏我为了谢耳朵来朝圣。大失所望!🤦♂️
星际迷航告诉我们:1 在未来,看到黑洞满天飞也没什么好惊讶的2 学好英语很重要,不仅能和外国人交流,和外星人交流大家也用英语。英语是名副其实的宇宙通用语。
Simon Pegg..Ⅰ到Ⅹ全都没看过..到死都没精力去补完了...终于知道Sheldon的Spock是怎么回事了..还有那个Rock-Paper-Scissor-Lizard-Spock的salut手势...Live long and prosper!
整个逻辑十分有趣,虽有bug但瑕不掩瑜,可惜错过了在电影院观影的体验,IMAX会更好
科幻题材看个热闹!关键还都是熟脸,看着亲切!
看了1个小时,看不下去了,情节平淡无奇!索然无味!或许我真的对科幻无感
要笑点有笑点,要场面有场面,要理论知识有知识,还有一个语音识别有误的可爱的俄罗斯佬!spork的发型真可爱,还有sheldon的瓦肯手势!话说开头部分星球塌缩真是太震撼了!顺带提一下,薇诺娜赖德你是有多苍老啊,电影中都没认出来啊,真是让我捶胸顿足扼腕嗟叹啊!!!
重燃。。不,应该是燃起,对科幻片的热情!
因为星际迷航系列太多东西了,一直就没补,从新时代这一部看起,觉得有点普通?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按说时间穿越题材是我最喜欢的,派派在里面也是水嫩嫩,但就是入不了戏,也不是不好看,是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看,我还是要投我们星战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