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的40道阴影
Forty Shades of Blue
导演:艾拉·萨克斯
主演:蒂娜·高逊,雷普·汤恩,达伦·布罗斯,Andrew Henderson,Liz Morton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5
简介:本部围绕年迈的音乐制作人艾伦·詹姆斯(雷普·汤恩 Rip Torn饰)与小他三十岁的俄罗斯女郎劳拉(蒂娜·高逊Dina Korzun饰)展开,讲述他们之间一段阴郁而扭曲的虐心之恋。劳拉为了移民美国而嫁给比自己年长一倍的丈夫艾伦,他们相敬如宾,毫无感情可言。这使得劳拉变得越来越沉闷,甚至对生活失去了热情。直到艾伦关..详细 >
看海报没想到是这么一部电影,以为在探讨亲密关系又夹杂成长。喜欢里面的冷幽默。缺点,配乐??所有旁白均没必要。
-
渣男还得需要渣女来收拾。
他是不是一辈子都在拍小学作文?
菲利普·加瑞尔以黑白胶片探索男女之间最私密的关系。《眼泪之盐》与前作不同的是它以时间与地点的出现,打破了其创造的关于爱情“元故事”的概念
侯麦代餐
20200713资料馆AP重看
奇妙~对有些电影最大的感触总是来自观众与电影的摩擦所产生的愤怒种种,在我眼里,这种微妙的置换,让观众成为了真正被观看的对象。我愿意不怀好意地猜测一下,倘若有一天我拍摄一些东西,不管我嘴上多么胡搅蛮缠,我心底里还是会认为愤怒的观众们才是我真正的作品,而不是影片本身。
2020年了啊!!!除了3000W多出来的同胞,应该没人能看的下去
#23rd SIFF#游走于藕断丝连的异性之间,噬食着优柔寡断的情感漪涟,问自己,爱是什么?你不懂爱。子承父业,然父却撒手人寰,大哭一场,是否尝到了眼泪的咸味?那是盐。问自己,盐是什么?你说是爱。
渣男眼里只有炮。
#Berlinale20-09 非常菲利普·加瑞尔是没错了,然而这种从男性视角出发探讨两性对于爱情、性忠贞、责任感、亲密关系等问题的差异,最终实现了男性心理的变化成长,实在是过于老套的主题(当然作为导演的自传体无可厚非),即便对细节把握得再准确,看起来也有些索然无味,不如《一日情人》来得轻盈有趣。设定在当下这个小软件盛行的时代,却试图以这种古典的约炮方式讲道理实在是有点过时。
4.5加瑞尔拍爱情题材真是信手拈来,通过几个镜头就能牢牢地吸引住你,这个一个男人和三个女人的故事几乎涵盖了爱情故事中所有的主题,一见钟情、脚踏二条船、婚前怀孕、难忘旧爱、三人行,这些剧情之下是男人与女人的对待欲望、性与婚姻的态度,更加有趣的事加瑞尔加入了父亲这条线,也让影片的真正想说的内容--责任明晰了起来,男人找女朋友是爱情的欲望的指引,性之后的疲惫的厌倦感以及随之而来的空虚让他无法坚定内心的选择,而意外的怀孕更是让他几近崩溃,女人提出三人行的荒唐要求,他也不置可否,想要一段不用承担责任的关系但又无法抽离出占有欲的陷阱,继承父亲的事业是他生活中仅有的明确确定存在的目的,当父亲去世时,他的一切都变得漂浮不定了,眼泪之盐是男性懦弱的象征,是成长的代价,也是宿命人生的报复,电影结束在这不确定之中
开头认为自己看的是另一部夏布洛尔的表兄弟,想到贫穷和阶级。但故事却走向爱情,侯麦电影里的人都能获得人格的完整和内心安宁,感情和人际关系的起点是相互吸引。而菲利普·加瑞尔(或大多数导演)电影里的人物都存在某种缺失和焦灼的欲望,通过异性填补内心的空缺,而结局总是失望。与道德无关,爱情里从来容不下第三个人,或者爱情并不存在。
菲利普·加瑞尔导演的这几部爱情片看下来,有种法国洪尚秀的感觉,用很低的成本,很小的格局,讲男女之间的情爱关系,每一次的人物都很耐人寻味。
我是真喜欢不起来Garrel对人类关系的理解
如黑白画,阴沉沉。
加瑞尔太懂男人,加长版《面包店的女孩》。
黑白影像的精致感很快就被过于浅薄的抓马所推倒,繁复的旁白可笑地划不到重点似的。人在成长,最强烈的感觉还是那种挥之不去的茫然,得到了并不尽兴,失去了并不愧疚,几乎要老气横秋时,才在最后的丧气中复苏一点年轻。虽说电影角色不必承担道德审判,但Betsy对Luc摆的那一道,还是让故事找到了某种平衡。倒是很喜欢电影开头,在当下还用了那么复古的搭讪,只用笔在手上写下“相思街6号”,5点如约而至,实在是许久不见的一种浪漫,可惜转瞬即逝。@法国影展
20/7/27:为了黑白而黑白,上影尺度真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