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幸没有错过这部电影。
5月22号晚,湖南卫视播了这部电影,因为我们伟大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逝世了。
不得不说,当代很多年轻人不知袁老的贡献之巨,因为袁老的坚持探索,我们今天才能吃饱饭。
你想杂交水稻没出现之前,那时候亩产不过一百多斤,中国人口又那么多,粮食肯定不够吃的,后期杂交水稻问世,亩产提高到1000多斤,才有了我们丰衣足食的好日子啊。
通过这部电影你会看到,袁老的研究杂交水稻之路的艰辛,途中多少波折与阻挠,而袁老仍旧坚持到底,为了全国人民都能吃上饱饭。
袁老是最可敬的人,国士无双!
明白了,我们祖先搞不成的事,我们也搞不成,外国专家同行研究不出来的,我们也研究不出来。
从你们的谆谆教诲中,我悟出了一个道理,放弃。
那我很想问问,那要我们这些学农业的干什么?
我们就跟在外国人屁股后面爬不就行了?
我不管你们怎么想,但是作为一个学农业的人,我觉得我有权利也有义务,让这个地球有限的土地,收获更多的粮食,让人类远离饥饿。
我永远忘不了三年自然灾害,刻骨铭心。
我从那会才真正理解到,什么叫饥饿是人类最大的敌人。
饥饿可以使人类失去和平、安全,过去如此、现在也如此。
2009.袁隆平 9.0 经历过饥荒更懂粮食的来之不易 年复一年的实验失败 低调谦逊奋斗终身 说英语拉小提琴游泳冠军 非常多的金玉良言 内容扎实还原度很高 数次闪回文革中的遭遇 挠头太可爱太真实这片子一点也不主旋律,更像是控诉。
一上来就是亩产万斤和随之而来的大饥荒,在十年期间被当成反动学术权威,砸烂了搞实验的坛坛罐罐。
不仅专家们一再对他恶语相向,甚至还有人把他田里的禾苗通通割掉。
90分钟的片子,主要讲他在发现了天然优质稻后,整整十年一事无成,到70分钟面临着停拨经费撤销项目,80分钟是全国专家的批斗会,说他成功实现了稻草大丰收。
尤其当他被赦免不用挨批斗的时候,老婆倒水的手都在发抖。
看的时候我就在想,就算王童拍的禁片,手法也不过如此。
不过毕竟他成功了,背后是有道理的。
真正该感谢的是谁?
应该是举国体制下的一言堂。
因为领导一个人说了算,所以才能力排众议支持他。
在成功之前所有的舆论全反对他,说他搞的是人和猴子的杂交,如果要走正规合法的程序,他的项目被枪毙十次都不嫌多。
片子里他说撤销了项目自己也要单干,这话不靠谱,没有单位的介绍信,你怎么能拿到国营农场的试验田?
所以说恰恰是举国体制成就了袁隆平,没有这个体制他还真成不了事。
因为杂交水稻这事,全世界的专家都在搞,但是你做一次实验要等一年,周期太长。
没有资本能承受漫长的失败,所以国外的专家全都半途而废。
而举国体制之下,领导之所以能力排众议支持他,还是被他的诚意打动了。
一个没有任何关系的素人,脾气又臭又硬,出身还是国民党反动派,但是他能一条道走到黑,没人能比他付出更多。
所以领导真的不是随便支持他,因为真的看出来,他就是那个离成功最近的人。
所以他才能在一事无成的状态下,得到了领导整整十年的支持和包容。
这事在资本主导的商业社会里,真的不可能。
还有一点,按照商业社会的资本逻辑,要追求利润最大化,所以不可能像他这样推广全世界造福全人类,更不可能去培养各个国家的人才。
从这一点上来说,他得到那么多荣誉,甚至有一颗星星以他命名,当之无愧。
然而他的操守德行之所以能发扬光大,也和举国体制密切相关。
这个体制里,一旦取得了重大成绩,你就是老大,就有了话事权,你想造福人类才能够做得到。
而如果是商业体制,对不起资本说了算,你可以享受你的版税专利费,但是运营的事你插不上手,美其名曰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就算你是董事长也没戏,乔布斯也曾经被淘汰出局。
最后要说的是,他为什么能在举国体制里得到成功?
绝不是靠运气,没有运气能支持你扛下整整十年的失败。
他靠的是一直在和这个体制博弈,片子里一直有这条暗线,只是没有明说。
因为中国经历了饥荒,粮食安全是头等大事,所以我要解决你们最关切的重大问题,支不支持我随便你。
所谓知识分子的风骨,不是要和上面唱对台戏,而是要投其所好全力以赴,甚至敢于摆出死谏的架势,故意说你撤销了项目我也要一个人单干,这就给领导留下了深刻印象。
因为这个领域还没人成功,但是他的决心比所有人都强,所以他应该最有可能带来突破。
然后你细品片子的脉络,从一开始领导就点名支持他,要挨批斗了出面解救他,准备撤销项目还问他有多大成功的把握,到最后全国专家批斗会上,领导说我是专程来听你讲的,真是处处都在给他留台阶呀。
凭什么领导就像被洗脑了一样迷信你袁隆平?
说明你博弈的路走对了!
贾谊说,非才难,所以自用者实难,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所以说千里马最重要的素质,就是要得到伯乐的信任,两手空空就能让领导觉得你行,你比别的所有人都更接近成功。
撤销项目时是最危险的,所有人都说你不行,你又拿不出任何证据来为自己辩护,所以领导召见他就是不去,口口声声说实验在重要关头。
结果反而钓起了领导的胃口,亲自带专家来海南看他,这一下就反客为主了嘛。
其实他每一次跟领导说的,都是实验在重要关头,就差眼前这一哆嗦,就有可能取得天大的成果。
所以领导咬着牙,支持他哆嗦了一次又一次,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袁隆平。
今天这个举国体制越来越强化了,加强监管是大势所趋。
那么如何在这样的体制中成就自己?
你就必须学会博弈。
希望袁隆平的故事能对你有所启发,也欢迎朋友们来信讨论博弈中的具体问题。
下面梳理一下关于举国体制中人才成长的电影。
1981.假如我是真的 8.3 沙叶新编 政治黑幽人性 金马影片剧本 知青版钦差大臣 为了返城冒充高干子弟 针砭时弊讽刺特权 底层的走投无路非常令人心酸 那套荒诞系统今天更变本加厉 谭咏麟金马影弟1985.黑炮事件 8.3 黑幽 真实再现党委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 荒唐可笑无奈低效繁冗 超前于时代也高于时代 太中国太好笑太心酸 体制烂到骨子里 直接打党委的脸 知识分子从古到今都是杯具1986.老井 7.9 吕丽萍 郑义小说改 厚重的地方打井史 上升至民族苦难 农村原始蒙昧又坚韧顽强的精神 文明封建中夹缝生存 爱情生活两难满是时代烙印 张艺谋东京影弟用生命演戏1991.棋王 7.8 嫁接阿城张系国的小说 不同时空平行交错 谴责极权又批判市场 反思文革开毛的天窗 各种神来之笔政治隐喻 把疯狂年代表现得淋漓尽致 罗大佑原声无比强大 梁家辉至臻化境1994.背靠背,脸对脸 9.4 政治人性 官场教学片 事业单位百态各种勾心斗角 玲珑剔透的人情世故 绵延不绝的官场丑态 阶层固化使底层不可能向上流动 说透了中国人的处事哲学 牛振华演技绝了1995.混在北京 7.7 环环相扣的小社会带有很强时代烙印 筒子楼的家长里短 出版社的尔虞我诈 大社会的物欲横流 知识分子的辛酸无奈 浓浓的90年代味 人物刻画饱满真诚 剧雪颜值气质绝了2007.我的教师生涯 7.4 秦海璐 为师者萧索一生 梁家辉下放农村命运坎坷的乡村教师 平静中透露坚毅 小人物映衬大背景解读时代变迁 自生自灭无人理解绝对孤独 却有着触动人心的力量2008.潮人 8.1 俄 爱情青春 50年代苏联的颜色革命 用奇装异服对抗统一制服 用纵情歌舞对抗激昂合唱 五彩缤纷的抗争更显动人 调度美术极为出色 党代会的社会主义rap好燃2009.最后的舞者 7.9 澳 陈冲 中国首例叛逃舞蹈家李存信 追求自由实现个人价值是艺术家的生存底线 精神盛宴视觉享受 很用心很感动 任何为意识形态所用的都不是真正的艺术2009.天那边 7.3 支教 质朴感人画面很美 师范专业必看 清新淳朴意味深长 热情易退旧貌难改 志愿者也为山区带来了烦恼 很轻的镜头很重的主题 非常有诚意2011.冒牌教练 6.6 俄 米拉·乔沃维奇 喜剧爱情励志 儿童版少林足球 惊艳 彪悍从孩子抓起 画面感爆屏 温暖明亮有趣新颖 召集流浪儿勇夺全国足球冠军2011.维索茨基:生而无憾 7.2 俄 传记 家喻户晓的大师级歌手 一场死而重生的奇妙旅程 毒品注射过量导致短暂死亡 忏悔让窃听的秘密警察感动 充满生活化的细节和私人化的往事 诗歌一样的对白2012.钱学森 7.1 第一代科学家千辛万苦创造奇迹 刻意忽略了一些事实 感慨那些热血归国晚景凄凉的理想主义爱国者 很多细节表现人物 陈坤在精神上贴近原型 挺有说服力和感召力2013.中国合伙人 7.8 陈可辛导 青春 新东方创业史 献给资本的赞美诗 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 充满诗意浪漫理想主义的年代戛然而止 土鳖黄晓明演技爆表 邓超装成功人士范神还原2014.危楼愚夫 8.4 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改 将社会比作危楼 一个晚上的浮世绘放大了人性的破败不堪 从上到下都烂透了 危机公关变成了杀人灭口 将俄罗斯的政治体制黑的体无完肤2015.女狙击手 7.5 俄 传记爱情 二战苏军第一狙击手 战争里最残忍的不是死亡而是活着 身边你爱的爱你的都因你而死 你甚至没时间悲伤 女主清纯清澈 群像特写令人动容2017.绝杀慕尼黑 8.2 俄 真实改 篮球打成了拳击赛 苏联最后3秒逆转胜美国 还原各种细节几乎等于直播 各种山穷水尽峰回路转 惊天逆袭逼真震撼 还原了苏联运动员参与叛逃走私和慕尼黑惨案2017.伊卡洛斯 8.4 奥斯卡纪录片 奥运史上最大的禁药丑闻 俄版斯诺登 禁药主任揭露体坛用药 展示俄罗斯兴奋剂服用的举国体制 将矛头直指普京 马家军的药害人队员们凄惨至今2018.红雀 6.4 悬疑犯罪 普京曾经代表苏联开妓院用色情控制欧洲 取材中情局档案 集权国家对个人洗脑 操控与反操控的角逐 凝重冷峻不疾不徐很有分寸 大尺度的血星场景很带感 大表姐精湛的演绎2018.花滑女王 6.8 俄 爱情歌舞 冰刀上的芭蕾 强大残酷的竞技 古典童话突变为自由奔放随性的街头风 无比乐观崇尚自由超级治愈 战斗民族的时代最强音 要有一直战斗下去的勇气2018.李保国 7.5 农业教授奉献太行山带领农民托贫 田间地头坚守35年 贫困贫在人心目光短浅 不要想着爬多高而要想着根扎多深 情感细腻人物立体 搞笑与感人并存 细节非常动人 林永健演技自然2019.攀登者 6.1 真实改 国人登顶珠峰的历史 山高人为峰 各种困难都是战士用鲜血解决的 场面惊险刺激 特效登峰造极 感情细腻生动直戳泪点 章子怡眉眼之间全是戏2020.卡拉什尼科夫 7.2 俄 战争 AK47的发明人 没上过学不会画图的天才设计师 失败中不断得到周围的信任鼓励 越简洁越实用 一代神枪改变了世界轻武器的格局 感情简单真挚配乐生动流畅2020.夺冠 7.3 陈可辛导 30年来女排背后的心酸不易 对体育精神的终极追求 拍出了两个时代的碰撞 情绪饱满泪点一环扣一环 平行剪辑淋漓畅快 80年代质感复原到位 巩俐的表演精准立体2021.草原上的萨日朗 福贫充满艰辛 种药材难以得到村民的信任 困难是一点点磨掉的 韧性与坚持是基层干部最重要的品质 充满生活气息 方青卓特别贴近原型上面的内容来自于我给几万部电影做的标签,查豆瓣短评用70个字概括一部电影的优点,相当于豆瓣的浓缩版,目的是让人在一分钟内对作品的亮点一目了然。
欢迎朋友们帮我一起完善这个标签系统,作为回报,一是可以按照任何关键词给你查找相关电影,二是可以提供一些其他的资料,比如袁隆平先生的资料27种:
有一说一,仅仅从电影本身的质量上来说,这部电影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作为主旋律电影中规中矩。
但是我更想谈一谈的是这部传记电影的绝对男主角——袁隆平老爷子。
透过电影,我们看到的不光是袁老爷子的传记,是杂交水稻从萌芽到成型的发展史,更是新中国几十年来的发展史。
从大跃进到三年饥荒到文革再到文革后的以及改革开放,袁老在不懈的追求梦想中与历史融为了一体,成为了时代的缩影……电影中袁老的乐观精神给予了我极大的感触:在科研、生活的过程中,袁隆平都遭遇过巨大的困难与挫折,有三年困难时期的饥饿,有文革红卫兵的打砸…质疑与讽刺仿佛黏在这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科学家身上。
然而,最打动我却总是挂在他嘴角的笑容,无论实情有多么的绝望,他总是笑着,即使是在泥地里险些丧命,他上来后也是一阵开怀大笑,那个笑容在那个特殊的情境下,又是多么的难得,多么的富有生命力。
因为不知道他的乐观是真的还是电影里效果,所以专门去看了袁老的采访,才发现这份乐观简直真实的不得了。
一个8、90 岁的老爷子,喜欢打排球,喜欢打麻将,还仗着“特权”上下班不打卡,这样可爱的老爷子又有谁会不爱呢?
这些方方面面,一点一滴的回溯,就仿佛那个老头还在,禾下乘凉梦还在继续做着……袁隆平的贡献不知道大家是否清楚,我在这里说一下:1.明确了水稻的杂种优势,打破了经典遗传学理论在中国的禁锢2.发表《论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成为中国第一个可查的对于杂交水稻的研究3.通过长期的努力,在14000多穗的水稻里寻找到了6株雄性不孕稻,寻找到三系法中的不育系4.探索到寻找保持系的方法,即野生远性稻5.带领着李必湖发现了“野败”(确实是李必湖发现的,但袁老作为老师,也是功不可没)6.将野败种子分发给全国,最终张先程研制出最好的恢复系IR247.将水稻技术传播到世界
以下是对《美丽心灵》的简评:念起那位养活13亿人口的人2010-01-07 22:56:10 来自: Η⒉ (请你团成一团,圆润离开。
) A Beautiful Mind / 美丽心灵的评论 是美国人理应给他五星。
我只能给四星。
我在中国,无法对这位数学家感同身受。
想起国产电影《袁隆平》。
爱可以无限大。
演她妻子的是个比较有FEEL的演员,演过几部我喜欢的电影。
告知他可以得若贝尔那段很有爱。
《袁》里也有爱,有校园相遇,有相恋,有逆境下的相互支撑。
不一样的,仅仅是拍摄的资金,数码特效,宣传等不一样。
都是对社会有重大贡献的人,为什么他们的人得到这样高质量的呈现,我们的人呢,由无名厂家无名导演来拍,最后落得个单位组织观看。
好好反思吧。
PS:拍砖的看过了《袁隆平》再来。
H2 2010.1.7 22:30 爱的等式http://www.douban.com/review/2920645/
十余年艰辛,终成伟业。
当世界各国都放弃了研究,您还坚守在稻田里。
面对种种磨难,您都咬着牙,挺了过去,心无旁骛,一心专研,最终让老百姓不再挨饿。
我想这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我们这一辈人虽然没有经历过大的磨难,但是我们都有一颗爱国的心。
我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一个人如果能够将实现自身价值,与为社会、为国家、为世界做贡献相结合,那么一定也会有一番作为的。
袁老,您走好,我们会永远怀念您!
《袁隆平》这部电影,以一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原型,讲述了他一生的奋斗历程和对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
影片的剧情紧凑,以袁隆平的成长经历为主线,穿插了他与妻子、同事、学生之间的感人故事,展现了他对科学的热爱、对工作的执着、对生活的热情。
导演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将袁隆平的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让观众仿佛能够看到他辛勤耕耘的身影。
演员的表演也非常出色,尤其是袁隆平的扮演者,将袁隆平的坚韧不拔、聪明才智和深厚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的表演让观众深深地感受到了袁隆平的伟大和崇高。
影片的音乐也非常感人,旋律优美,情感深沉,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总的来说,《袁隆平》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电影。
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伟大科学家的风采,让我们感受到了科学的力量,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我相信,每一个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会对袁隆平产生深深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以前写的一篇应试文,摘到这里来记录一下)今天我观看了讲述时代巨人袁隆平经历的一部电影,感觉收获颇多。
论及具体是什么,我想大概是我明白了那种叫做坚持的态度,那种叫做热爱的情怀。
在那个“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大跃进时代,盲目、冒进和盲从是当时特色。
在影片中有一位刘老师,他讲起学术来是慷慨激昂,造起假来也是毫不犹豫。
为了证明自己“深翻土地,水稻的根系才能扎得更深”的理论,他甚至把不同田地的高产水稻一株一株拔出,然后再一株一株插进同一片田里。
这种带着不严谨,不科学的学术态度却掩人耳目地换取到了人民信任的行为是不道德的,他可以谎报亩产的数量,却无法挽救那些饿死的灾民。
现在那些学术造假,剽窃的人何尝又不是像他那样“金玉其外而败絮其中 ”呢?
影片中镜头给了一个冲突,两位老师同时演讲,刘老师座无虚席,而袁老师只有一个学生在听。
然而,无论当时多么受人拥护,追捧的理论,也在后来的实践中被确定是谬论。
从此,我意识到:真理不会冲昏头脑般让人信服——反而那像传销组织;真理更像是一种润物无声的灌养,那植根于我们深入思考过的灵魂。
我认为像袁老师这样坚持自己态度的人是勇士。
我们带着后来的眼光去审视当时的人,会愈发瞧不起、鄙视囿于时代的刘老师,但其实我们当中有太多“刘老师”,不敢向前、不敢直视、不敢坚持、不敢反驳……哪怕明知对方是错,也趋炎附势的去接受,这实在太常见。
“我是不想和我一起共事多年的老同志,到老了,一事无成,交一张毫无成果的白卷”,崔主任这样说。
是啊,袁隆平他成功培育了杂交水稻,但他当时就能百分百确定自己一定能成功吗?
所以我说,做个勇士太难。
袁隆平有一个绿色梦想,因为小时候喜欢大自然,大学就报考了农学院。
我认为他是一个浪漫的农学家,他对于热爱从不吝啬。
比方同一份杰作,有的人觉得杰作就是那五点六分田里能够打出的6132斤稻谷(当然这是谎报数字),有的人却把水稻当孩子来养育,在他看来,水稻就是上苍赐给人们的杰作。
袁老对水稻的热爱,不仅来源于他儿时的梦想,那种对于大自然朴素的热爱,更体现着一种对社会,国家,全人类的热爱——那个时代太苦了,饥荒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
可是袁隆平说,能够克服!
为了这份执着与梦想,他将一生精力投入到水稻事业之中,像太阳般燃烧着自己,永不停歇。
成就大事者一定会遭遇很多反对势力,尤其是在那个年代。
当那个培育着优良水稻品种的罐子被砸碎的时候,我仿佛听到了心破碎的声音。
好不容易长成苗的水稻,又在暴风雨中被贼人一夜袭毁……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
然而,面对困难,袁隆平毫不抱怨地不断琢磨,不断探索,丝毫没有停止自己前进的脚步。
提建议的人已经换了一批又一批,坚持的人还在坚持。
22日袁爷爷离世的时候,我正好吃中饭,悲伤,感激充实着我的情感,看着新闻,吃着米粒,直到碗里的米粒被吃得一粒也没有剩下来——我竟以为伟人不会离去。
1999年国际发现了一颗星星,将之命名为“袁隆平星”;2021年,袁爷爷飞向了他的星星。
死亡不是终点,只要永被铭记,那颗星星就能永远闪耀!
想写关于水稻的稿子,很自然就想到了袁老。
之前感觉袁老很有距离,了解的也不多。
看完电影,感觉袁老可亲可近,也被他对科技梦想和人民关怀所深深感动。
看到人民挨饿,所以有了使命感人有使命感,或者对事业有更深的追求。
往往受某些因素触动。
袁老经历过我国自然灾害时期,见过饥饿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所以很受触动,也更加坚定了袁老对让人民吃饱饭的追求。
持续追求自己的梦想,一生做好一件事坚定梦想之后,就要执着追求自己的梦想。
没有什么事是一帆风顺的,都会遇到困难,遭到反对,甚至是最亲近的人的不理解。
但是要坚定心中梦想,坚定立场,执着追求,凡事能成!
袁老的精神乐观面对批斗,也能从容面对。
不放弃面对困难也不放弃。
面对反对,也不放弃。
放弃对于袁老来说,绝对做不到。
去年袁隆平爷爷逝世的时候看了一次,当时觉得挺触情的,最近看了功勋,里面也有袁隆平爷爷的内容,但是跟这部纪录片比,感觉差了很多,但从画面感来讲,这部更有年代感,而且演员表情和动作更自然,节奏是快了点,不过要将一个人的丰功伟绩在短短一个半小时讲完,已经很不容易了,更何况是袁隆平爷爷,好的电影是需要多回顾几遍的。
替代不了真人,任何表演都是苍白的
袁神附体评价不好太低,但是演绎手法太平淡了,政治谋篇而不是真人传记,形象刻板
民以食为天。很好的片子,看得流泪。有的人走了,但他会永远留在我们心里。怀念袁隆平先生💐
不论影片拍的好不好,袁爷爷都值得五星,一个伟大的灵魂,值得我们跪下来重重的磕上几个头。
以为纪录片
剧本编得有点儿散,但是袁隆平一番话值得一听。
致敬袁老(但电影是真的烂
6301211😭谢谢袁爷爷,让我能一边吃着夜宵一边看电影,让我能为日渐超标的体重和脂肪肝发愁。对于袁隆平这样一位伟大的农学家,再多的赞誉都不为过。五星,为了他实事求是信仰坚定地为梦想钻研、为世界人民谋福祉,为了他不惧艰难险阻绝不放弃的乐观主义精神。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呜呼,2021年5月22日,共和国痛失当代神农。那些天孩子们的眼泪都要被榨干了。
袁隆平院士的人生是5星,但这剧情…
一般,看的昏昏欲睡
评分一夜之间涨了,不是为电影,是为了敬爱的老爷子
主旋律传记片里算是中规中矩的。现在可以重启项目,袁隆平的一生值得重新拍一遍,共和国的那些伟大院士,都值得拍一拍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电影本身没那么精彩,但是袁隆平是伟大的
没有谁的成功是一蹴而就。
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谢谢您,给这个时代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袁隆平是坚韧而执着的。在探索杂交水稻的这条路上,他遭遇过太多太多的困难,遇到过太多太多次的失败,可他始终没有放弃。
所有给这个电影打差评的 都是袁老的功劳 让你们吃的太饱才能来网上乱喷。
拍得非常差,主要是剧本写得不行。为了回避敏感点,把历次运动的背景讲得非常模糊,不了解历史的观众恐怕会一头雾水,关键是因此而削弱了剧情的逻辑和对人物的塑造。
共和国农科大佬成长记。男主角是很像袁老。伟人的一生看来也不是顺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