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
比《驴得水》还要喜欢。
《驴得水》和《半部喜剧》真的是走向成熟的开心麻花为中国影坛带来的巨大惊喜和巨大贡献。
感想太多,不知从何写起。
半部喜剧,刨开大欢喜结局,其实就是一部现实的悲剧。
现实到血淋淋而令人发颤,看着看着就哭了。
我之所以极度憎恶这物质的世界,就在于它扭曲或泯灭了人性里最纯情的包容、善良、同情、自由等等一切。
而我坚信这本不应该。
被物质束缚而无法挣脱的人们,为工作、为北京户口、为“少奋斗二十年”的梦,变成一个满口谎言还要自欺欺人的“狗”。
我们循着这世间的所谓规律,合理地活着,却更空虚地活着。
这物质的世界,我们到底在追逐什么呢?
就像跟着影子跑的“狗”,不断鞭打的缰绳,永不停歇,永不解脱。
发自内心地想,我真的想做个本真的人,做一个想做的人。
我对爱情这个词刻薄的原因在于,当下所有构建的美好,都在于物质的匹配,也就是所谓的“门当户对”,只有物质的基础才会有“浪漫纯真”的爱情。
这物质的世界见证了太多真挚的爱情的分隔,而它却没有一丝同情,却还要告诉所有人这就是规则,它会用尖锐的荆条鞭打物质的奴隶们,告诉你们就要顺从和遵守。
这说明这世界和我们的本能所欣赏和追崇的完全不是一个东西。
“异化”的人呵!
我们还会相信我们自己的本能吗?
电影最后构建了一个冲破藩篱的美好结局。
孙同与郑多多闹掰,而选择了与莫默相守候。
然而,要是莫默不是北京户口的话,只有遍体鳞伤一个结局。
结局是我们期盼的、想象中的美好呵,大概也只有电影这种艺术才能够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幻想的美好空间了吧。
此外两点可能以后会有用的念头,短评有限,做个笔记,等待展开:1、北京的大哥文化的特征和落后性,以及起经济来源、历史传统和现状;2、小资产阶级人性的真诚前提在没有物质的束缚,但这种表象的真诚不是本质、也不是追求的方向,前提在物质解放。
最后,此部电影已经足够真实地刻画出当下生活,很多台词明显非常亲切。
镜头语言和电影技巧明显更加娴熟。
强烈推荐。
期待任素汐和开心麻花带来更多优秀的作品!
这部电影想给八分,一个高分,因为我对它有些偏爱,这个一会儿要长篇大论的讲故事。
先客观地说一下这部片子,抛去私心它依旧值七分,这样看来我的私心好像不太值钱,其实不是。
这七分,是因为电影的剧情和演技,也因为镜头,为什么这么说,好在剧情和演技,差在镜头。
导演不知道为什么大量使用贴脸拍摄,也就是特写,这个电影人物的情绪表现在面部表情吗?
不是的,这样频繁的特写,恶心算不上,不舒服。
演技,任素汐从来没让人失望过,驴得水,无名之辈,银河补习班,冯小刚说她是能撑起一部电影的人,好不夸张。
男主角,孙同,任素汐让我爱上这部电影,但孙同让我偏爱这部电影。
剧情,最近国产电影的剧情越来越严谨,这是好事,最近的,吹哨人,前期把剧情扩大到无厘头的地步,后面圆的还能不错。
半个喜剧,仔细看有很多暗示的情节都透露着导演的缜密,(不举例子感觉我在瞎说)比如:孙同踢了垃圾桶之后又去垃圾桶里找被他踹坏的桶盖,这个有意思的细节,展现了孙同的老实人的性格,可见导演对角色性格的把握能力几乎恐怖,一个从没有和别人打过架的老实人,最后实现从卑微到反抗的转变,这并不突然,反而是层层递进,从男女主角刚见面,任素汐评价他是一条狗就开始埋下伏笔,可以看出导演的小心思。
我知道导演在这部电影里放进了自己对社会对权利的思考,就像驴得水那样黑色的幽默讨论人性,但我不想多说,我只想把它当成是一部纯粹的爱情片,因为它太迷人了。
说一下为什么我偏爱它,男主角孙同的性格有几分像我的暗恋,以下与电影无关,爱音乐,那个人喜欢尤克里里,文静不爱多说话但你又感觉他能在某个时刻爆发,于无声处吸引你,我说我喜欢这种女强男弱的剧情,喜欢那种惜字如金的人,可能我是个强迫狂。
高中的时候,身边的人都说那个人好看,我没发现,渐渐地我才感觉到我才是那个最喜欢的人,毕业以后,我为他写了短篇小说,用了我的笔名,用了我们的名字虚拟出小说的主人公,但我一直不满意,感觉写的太俗了,当然也没有送给那个人,一直想改,但又害怕没有当年的那种感觉。
大一有一天,我做梦梦见了那个人,那人变得油腻,我和那人含蓄温暖,那人竟然给我推荐保险,我吓醒了,半醒半睡的状态下庆幸,毕业之后我得知那人学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我就害怕,经济学院和商学院总是教会一个人太多的社会规则,我只希望那人能像爱尤克里里一样爱生活。
《半个喜剧》中,孙同所面临的问题其实就是“你妈和你女友同时掉水里,你救谁”,但是更加复杂了,掉进水里的不只是他的母亲和他的女友,还有他的兄弟,还有他的工作、他的户口。
表面上看,只要放弃他的女友,其它的都能保全。
但本质上,这和女友没有太大关系,这其实是一个人被母亲和兄弟所绑架的故事,并且还美其名曰“这是为你好”。
一句“这是为你好”,就把他们的问题转移成你自己的问题了,让你丝毫没感到自己其实被绑架了。
归根结底,是郑多多不希望别人碰莫默。
但是莫默又不是郑多多女友,和郑多多没有任何关系,所以郑多多这个人心理有问题,他得不到莫默,也不想让别人得到莫默。
孙同有什么错呢?
他没有任何错,他也是受害者。
归根结底都是郑多多的错,郑多多就是这件事的根源,但他成功把他的问题转移成了孙同的问题。
今天孙同的母亲和兄弟可以因为女友的事绑架他,明天也可以因为其它事绑架他。
只要孙同和郑多多有分歧,郑多多就可以拿工作和户口来威胁他,然后母亲也会逼他主动认输,不要和郑多多争了。
以前孙同不把郑多多出轨的事告诉高璐,是因为郑多多和高璐马上就要结婚了。
那如果以后郑多多结了婚还继续出轨,还叫孙同为他保密呢?
孙同是听呢还是不听呢?
如果以后郑多多叫孙同放弃他的音乐梦呢?
郑多多叫他做的所有事,他都要服从吗?
所以到最后孙同发现离开莫默并不能解决问题,离开郑多多才能解决问题。
的确,离开郑多多就意味着工作和户口没了,但也意味着以后再也不会有人拿工作和户口威胁他、逼他放弃他想做的事了。
孙同就是个普通的实习生,领导连他母亲送的礼都不想收。
但只要他有一个有背景的哥们儿,领导就会反过来请他妈吃饭,还要请他吃饭。
当然,拿人手短,吃人嘴短。
没有触犯郑多多的利益的时候,孙同就是他好哥们儿。
要是触犯了郑多多的利益,孙同就只是一条狗。
很多时候我们被逼无奈只能做一条狗。
但做狗做久了,偶尔还是想做一回人。
以前,孙同选择了低头和隐忍,为了工作,为了户口,为了成为北京人。
但更多的,是为了听母亲的话。
本来在公司的楼梯上他已经做了决定了,但是母亲的出现让事情又有了新的问题。
他听母亲的话,复读了三年才考到北京。
他听母亲的话,对郑多多低声下气,做牛做马。
他听母亲的话,放弃了出生到现在的唯一一次爱情。
他想,离成为北京人只有一步之遥了,就最后再听一次话,以后就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了。
事实果真如此吗?
就算他真的解决了户口问题,付了首付,就能保证和母亲再也不会有分歧了吗?
以后母亲照样会叫他做什么、不做什么。
母亲总是喜欢催婚,总是问他有没有喜欢的人。
但是喜欢有个屁用。
因为不是他在谈恋爱,是他母亲在谈恋爱。
他喜不喜欢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母亲喜不喜欢。
催婚的是他的母亲,反对他和莫默在一起的还是他母亲。
他从小到大都是个听话的乖儿子,他这么听话,最后得到了什么呢?
孙同说:你想要的我全都满足你了,你还要我怎样?
母亲却说:是我想要的吗?
房子是我住吗?
一切都是你自己做的决定,不要因为莫默的事埋怨我。
叫他要有骨气的是母亲,叫他不要招惹郑多多的是母亲,事后推卸责任的还是母亲。
如果最后的结局是好的,她会说都是她教导有方,幸亏你当初听她的。
如果最后的结局不是你想要的,她就会说都是你做的决定,别去怪她。
就好比你想做医生,父母叫你做老师,最后你选择了听他们的话。
当你真正做了医生后,你感到后悔,他们只会说:这不是你自己选择的吗?
所以说啊,听父母的话有什么用,听从自己的内心才是正解。
你听了再多的话,做了再多,父母都觉得这是你应该做的。
他们意识不到你做出了多少牺牲,他们只会觉得自己的牺牲很大。
他们不会觉得你为他们做了多少,他们只会觉得这是为你好。
每当你和父母争论的时候,他们一句“我都是为你好”,就能让你瞬间放弃挣扎。
因为这句话让你发现你不可能改变他们的想法,你会发现争论没有任何意义,做什么都没有意义了,唯一有意义的事就是坐时光机穿越到当初,选择不听他们的话。
就像婚礼时,孙同天真地以为他做了这么多,牺牲了那么多,母亲会理解他,会心存歉意,哪怕一点点歉意。
然而他发现自己想多了,母亲根本不会感到丝毫抱歉,在她眼中一切都是孙同自己选择的,和她无关。
恰恰相反,她反而觉得孙同该感谢她,是她才让孙同有了今天。
事业顺利就是母亲的功劳,爱情失意就是孙同自己的选择。
这让孙同开始怀疑人生,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决定。
他听了母亲的话,但是并没有让一切变得更好。
他为了工作和户口放弃了莫默,但到最后他发现自己还是想要莫默。
他和母亲和解了,和兄弟和解了,工作没有丢,户口也快解决了,但这一切都不是他想要的。
他经历的种种打击、痛苦、愤懑顷刻爆发,他不再盲从母亲和兄弟,这一次他要自己做决定。
为什么电影叫《半个喜剧》,因为这对孙同、莫默来说是喜剧,但对郑多多和高璐来说是悲剧。
郑多多觉得所有人都不会和他作对,也不会举报他。
事实也的确如此,没有人举报他。
高璐发现他出轨不是因为有人举报,而是她在郑多多和同学的合影中看到了莫默。
郑多多出轨的事并不是非要有人泄密才会被女友知道,他做了一件事,就一定会留下痕迹。
女人都是福尔摩斯,你以为一切都天衣无缝,但总会露出破绽的。
要想不被发现出轨,唯一的办法就是不要出轨。
而且郑多多和高璐的故事也再次说明不能撒谎。
你撒一个谎,就会再撒第二个谎来圆上一个谎。
而当你的谎言被识破的时候,下场一定会比你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讲真话严重得多。
撒谎就是埋雷,谎言被识破的时候就是地雷爆炸的时候。
这就好比孙同骗高璐说莫默是他女朋友,后面才会有高璐叫他去阻止莫默和别人相亲。
所以当初孙同问莫默,有没有必要把实话告诉他母亲,其实是很有必要的。
的确他母亲可能会反对,但如果他俩一直瞒着她,等以后她自己发现了,会比他们当初直接对她说实话更严重。
“半个喜剧”可以理解为这对孙同、莫默来说是喜剧,但对郑多多和高璐来说是悲剧。
你也可以理解为孙同和莫默的故事只有前半部分是喜剧,后半部分是悲剧。
电影最后,他们重新点燃了爱情之火。
那么接下会发生什么?
也许孙同凭借写歌、唱歌一步步成为歌手,走上人生巅峰。
也许孙同发现自己就是个普通人,没有做歌手的命。
没有了郑多多的帮助,他找不到好工作,户口问题也没解决,和母亲闹掰。
他没有了收入,或者收入很低,最终和莫默不欢而散。
最终孙同和莫默的故事以喜剧开始,以悲剧告终,这就是“半个喜剧”。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孙同敢于放弃一切去追求爱情,但当他真正为了爱情而放弃一切的时候,他还能和莫默长久吗?
就算两人之间不会因为物质方面的问题争吵,也会因为三观不契合而产生分歧。
在医院里吵架那种事以后还会发生,孙同觉得莫默不懂他,莫默也觉得孙同不懂她,两人必须争个输赢,谁也不让着谁。
这次是孙同认输了,所以他们和好了,那下次呢?
十次呢?
一百次呢?
孙同今天可以因为一件事而违背母亲和兄弟,以后会不会因为一件事而违背莫默?
情侣之间就是如此,总是会产生分歧,总会有一方让着对方。
当有一天两人都不愿意让着对方,都觉得自己是对的,两人的爱情也就走到了尽头。
孙同在“工作、户口”和“莫默”之间艰难抉择;而郑多多是个富二代,他没有工作和户口的问题。
但他同样也有他的烦恼。
他又有钱,又禁不起骄奢淫逸的诱惑,也就注定得不到真爱。
结婚当天,高璐宣布要反悔时,我们看得出郑多多有多么痛苦。
但是这种事以后还会发生,因为他改不掉他渣男的本质。
孙同被工作和户口拖累,不能去做想做的事,郑多多注定得不到真爱,你能得到A,也会同时失去B。
生活没有两全其美,只有“半个喜剧”。
“我不像你,一出生就在天上,而我出生在泥沟里”“我并没有出生在天上,我也想要更好的生活,只不过我不会为了生活去做这种事”我真的太理解孙同在医院说的话了。
他光是站在莫莫面前,就已经拼尽全力了。
但他一直没有分清界限,什么是该做的妥协,而什么东西是必须要去捍卫的。
孙同一直在做一个隐忍的人,给别人当小弟,寄人篱下,承受着母亲的期望和自己绝不低人一等的执念。
他有点懦弱,很多胆怯。
像被生活磨平了棱角的每个人,甚至比多数人磨得更圆一点。
快三十岁的他知道,自己母亲单亲带自己很不容易,从小不知道放弃了多少尊严,甚至把老家的房子卖了,在比自己小一轮的富二代面前装孙子。
他也知道,自己不是什么天之骄子,研究生考了三年才考上。
错过高璐,是他觉得自己不配。
遇见莫莫,是生命给他意外的惊喜。
莫莫是一个幸运且刚的人,人生准则就是我没错就不改,她方方正正的,仿佛永远不会妥协永远不会为五斗米折腰。
孙同在酒吧里面唱“可惜我只是我”他习惯了妥协,习惯了忍气吞声,可是因为莫莫,他突然觉得自己可以了。
很多人会有很多揣测,比如觉得孙同根本不爱莫莫只是因为她有北京户口。
觉得莫莫要是也是北漂还能硬气的起来吗。
孙同在医院妥协了,是因为觉得自己忍了这么多年,母亲付出了这么多,被沉没成本给拖住了。
这也让我陷入了无能狂怒却又无比理解。
至于为什么最后又说实话了,是因为他真的懂了,谎言是为了以后埋雷,可能是哑弹,也可能一炸就山崩地裂。
他不想再对不起自己了,前二十多年是为别人而活,而这次他是真的为了自己而活。
电影不只是讲了一个爱情故事,爱情随处可发生。
而是在讲一个人,在活了快三十年以后,终于把别人碾碎扔进垃圾桶里的尊严,小心翼翼的捧在手里了,他终于懂了有的东西不论别人给多少钱也不能拿出去践踏。
至于莫莫,她的刚,对抗一切规则的刚,正是我们应该去敬佩的。
这让我想起来,当人因为善良受骗时,总会有人说,真是傻,蠢才会这样。
错的难道是善良的人吗?
错在她把人想的太好了吗?
善良这么珍贵的品质,什么时候变成了别人嘲笑的准则了吗?
这嘴脸真的有够丑陋的。
最后郑多多真的是典型的反面教材,他不懂尊重,不把别人当人,你跟他讲道理时他跟你聊感情,你跟他聊感情,他又跟你扯你一点也不懂他。
话术之高脸皮之厚真是个纯粹的人渣。
做人真别太郑多多了。
有人会说,可能最后高璐会原谅郑多多。
我个人看法是不会的。
如果你是温室里的小白花,突然有一天有个人假意呵护你,却把你连根拔起让你看到了丑恶的人心,打碎了你的梦,你的人生观价值观,一直在欺骗你的人,你会原谅吗?
有人告诉我,《半个喜剧》实在太好看了,从头笑到尾。
让我来梗概一下剧情:Easy girl被PUA骗炮后,分分钟去相亲,恨不得和第一次见面的相亲男手牵手去领结婚证。
转过头,软饭男一表白,Easy girl就又点头答应,当下滚床单庆祝。
软饭男这边,眼看PUA靠山要倒了,北京户口和工作要洗白,立马投靠Easy girl这座新靠山。
从此,Easy girl和软饭男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起。
而PUA则失去了软饭男。
全剧终。
Easy girl:白莲花式双标狗Easy girl宁愿得罪上司也不变通,好像很有原则,宛如一朵白莲花。
她口口声声说着“妈妈,您别逼我,我不想去相亲。
”一副独立女文青高冷的性冷淡。
一转身,却做一个毫无底线的女舔狗。
PUA说要请easy girl吃饭。
结果PUA忘了约定。
Easy girl自己找上门,把PUA从床上扯起来,一手一脚做饭给PUA吃。
PUA坐享其成吃完一顿饭,顺利升级成为男朋友。
饭后PUA一句“我喜欢你”,easy girl就宽衣解带。
多年未见的男人,一句喜欢就能被打动,堪称教科书级嘴炮撩妹。
PUA只贡献了一句口号和一个JB,就哄得Easy girl千里送B,还附赠上门家政服务。
接下来,嘴炮撩妹再创新高。
相亲男拿着快板登场,说学逗唱,逗得Easy girl喜笑颜开,恨不得马上领结婚证。
可惜这波操作被软饭男搅黄了。
软饭男也不是什么好鸟,他想“不要伤害这么蠢的女孩,让我来!
”软饭男接过嘴炮接力棒,给Easy girl深情献唱一曲“我多想让你靠在我的肩膀/可是我不能这样/因为我还是我/就像石头无法绽放……”歌词的核心意思是:我TM想撩你,但是又怕负责任。
这种鬼歌,居然也哄得Easy girl芳心荡漾。
只有三面之缘的男人,背书及其不好,但架不住一颗荡漾的春心。
性冷淡为何一推就倒?
女文青为何一撩就湿?
白莲花为何屡遭骗炮?
连环嘴炮撩妹案,究竟是人还是渣男?
Easy girl屡次意外被操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
这一切的背后,是人性的扭曲还是智商的沦丧?
是缺脑还是缺操?
敬请关注今晚8点《走近白莲花》 让我们跟随着镜头走进白莲花easy girl的内心世界,靠近智商荒漠……不是被骗,就是在被骗的路上。
白莲花的每一个毛孔里都透露着信息:上我,上我。
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很诚实。
白莲花最悲伤的事,是被PUA骗了炮。
白莲花最快乐的事,是和软饭男打完炮,心满意足手牵手蹦蹦跳跳去看摇滚。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Whatever,人家可能无所谓,开心才是最重要的。
即便是尾单跳楼价大甩卖,也要端出白莲花的卖相呢。
软饭男:好一口硬气的软饭做个狗,还是做个人,对软饭男来说从来不是一个问题。
做人多辛苦,当然选做狗,并且要选个好主人。
软饭男来自小康之家,考上了北京的研究生,如果踏踏实实奋斗,不管在北京还是回老家,都能过上不错的生活。
但软饭男选择了吃软饭,结交PUA这个有权有势的朋友,一边享受着PUA带来的资源,一边看不起PUA的渣男行径。
一个终极拷问:软饭男到底有没有把PUA当哥们?
答案是:不爱。
PUA是很渣。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PUA真心把软饭男当成哥们,用很变态的方式对软饭男好。
一般我们遇到这种朋友,都会选择立刻离开,这辈子不再打交道。
但软饭男的做法是,充分利用完之后,再反咬一口。
就像我们小时候和小伙伴约好:“我们一起逃课,不要告诉老师哟。
”结果,那个亲手把你举上学校围墙的家伙,第二天就跑去老师面前打小报告,害你被学校开除。
更损的是,软饭男背叛PUA不是出于正义,而是由于分赃不均。
当软饭男发现PUA要和他抢夺性资源时。
软饭男决定:算求,换个女主人,继续做狗。
正巧,软饭男遇到的Easy girl,即能带来生存资源,又能带来性资源。
让软饭男成功跳槽,一举获得交配权。
怪不得上司都要夸软饭男是个人才,识时务者为俊杰。
只可惜Easy girl太蠢,但凡读过点书,就知道软饭男这种二姓家奴要不得。
别忘了Easy girl是一朵坚持非黑即白的白莲花,遇事对错必争,不给软饭男一点点言论自由权。
PUA不给自由交配权,软饭男跳槽了。
Easy girl不给言论自由权,软饭男能安生吗?
做惯狗的玩意,当不了人。
如果遇到下一个更好的主人,难保软饭男不会跳起来咬Easy girl一口,投靠新主。
这口软饭吃得荡气回肠,让人潸然泪下。
生活中,这样的人和事太多。
没有电影里这么极端,大部分是有点蠢、有点渣的普通人。
和电影里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盲区。
在看到别人问题的同时,却看不穿自己的虚伪。
短视、偏见、肤浅、自私、矛盾、粉饰。
好又好得不彻底,坏又坏得不纯粹。
自我欺骗,自我感动。
坏得遮遮掩掩,好得欲拒还迎。
直到退潮,才发现原来在裸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这部电影,看不懂,笑不出来。
三观不正!
难以苟同!
女主意志坚定,从不撒谎,为自己而活!
却能容忍被骗被玩被睡?
不了了之?
自认倒霉?
每一个细节都站不住脚!
郑多多富二代,高璐自然非寻常家女子,这场婚礼来得都是北京有头有脸的人物,即便真的知道了一切,为了父母脸面,也会私下商量处理,咬着牙露着笑结完婚。
很喜欢任素汐,但,不喜欢莫默,因为她,不真实。。。
这是一部市场定位是都市 “中产阶级” 女性的商业电影。
导演的功力还不错,不仅把完整而流畅地把故事讲好了,还有一些叙事方式的巧思。
电影有三段主观视角,第一段让观众带入“多多”,第二段带入“莫默”,第三段带入“孙同”,切换过程不着痕迹,颇有话剧的感觉。
然后电影的音乐运用也相当好,似乎凡是出现梁翘柏的电影,音乐就特别传神应景(在夸《闪光少女》)。
然而我觉得创作团队最厉害的地方,是面对戏中激烈的戏剧冲突也能设计出现实感、生活感极强的台词,演员也演绎得特别自然 (例如任素汐的“你就是他的一条狗”)。
这些细节都透着匠气。
当然演员的演技也是值得夸奖的,我个人觉得演的最好的是男二,又要透出一股“男人不坏、女人不爱”的魅力,又要演好那种张口说谎当面坑人的“渣”感,还作为反派要在结尾露出娘炮的哭泣,不是技术流啃不下来,我非常看好他。
好话说完了,接下来要开始但书了。
抛开作为直男癌对女性电影的固有的感性偏见,我仍然理性很反感这部电影,仅次于该团队上一部电影《驴得水》。
开心麻花所有的作品三观都非常糟糕,这个团队的两部尤其严重。
而《半个喜剧》主要的问题是“含咪量”太高了。
这团队搜刮了各种当代都市白领女性焦虑的元素,包括但不限于“高富帅渣男”、“大龄剩女”、“逼婚父母”、“不懂负责任的成年巨婴”、“相亲的蠢货”、“忠狗备胎”、“北漂文青”、“凤凰男”、“市侩恶婆婆”、“妈宝男”、“蜗居”(可惜“早更”被人抢先用了)……本来每个元素都能捣鼓出一个作品,而创作团队将它们一锅乱炖,也讲出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这是制作团队牛逼的地方。
这种牛逼是三位一体的,不仅精确迎合了目标用户虐心的需求,也迎合了他们审美的需求(酒吧,撸串,音乐节与民谣);并 “很懂的” 各种穿插“天赋异禀”的小段子,再在结尾喂一波甜味狗粮,“大龄剩女与潜力文青收获纯美爱情”的 Happy Ending。
不要被几十块钱换来的廉价感动所蒙蔽,稍微算计一下就知道,为了堆砌这么多的元素,剧本需要“乔”多久。
对于我们直男癌来说,简直是把假面怪人、武术大师、吸血鬼、远古巨兽、机器人、肌肉壮汉一锅端的难度(不是在说《一拳超人》哈)。
最让直男癌跳戏的就是男一辣么帅气,硬要戴个眼镜扮丑扮傻,却偏偏在眼镜里闪着无辜的大眼睛(几百度近视还眼镜那么大?
)。
电影很懂目标客户,虽然理性上更“安于”接受事业失败的纯情内向男(对标“傻白甜”?
),但生理上很诚实,只喜欢帅哥。
重要的是,帅哥要真正“懂”那个“与众不同”的“我”,要在“我”最任性的那一刻说出“你没有错!
你怎么做都可以!
”,不会强行要求“我”改变;更重要的是,他要因为“爱”愿意为“我”而改变,为“我”去得罪好朋友、放弃女神、气走讨厌的婆婆;而最重要的,则是为了“我”要“上进”,一定必须是“潜力股”。
于是,电影的“含咪量”就非常地饱满了。
也许对于电影而言本该如此创作,针对性强一点也无可厚非。
直男癌一发作就给面向女性市场的电影套上了双标,那挺不好的。
就像看《战狼》不允许中国人打一百个,看《流浪地球》不允许中国人救世,看《复仇者联盟》就欢欣鼓舞如数家珍。
直男癌如果看到周润发抱着叶倩文和王祖贤就开心得不得了,看到《半个喜剧》却不能容忍帅哥比自己帅了,就只能说是嫉妒。
所以再次抛开直男癌的嫉妒,理性地说,“含咪量”真正的问题不在于“甜味”而在于“麻醉性”。
都市白领女性的各种焦虑,有事实支撑,也有明确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因素,更重要的是阶层性。
出了这个阶层,焦虑感就完全不一样了。
任何一个阶层的人都有自己的烦恼和痛苦,谁也别笑话谁。
问题在于一部分“焦虑”中的都市白领女性,产生了一种很不好的群体特征,就是把焦虑简单地唯心化,解读为所有人对自己的“恶意”。
正因为是“恶意”,所以“正直勇敢”的自己不应该对它们低头和妥协,反而应该更加我行我素。
所以婆婆是凶恶的,男友是懦弱的,上司是刻薄的,同事是谄媚的,相亲对象笑里藏刀,自己的父母更是食古不化——只有自己是最无辜,最纯洁,最正直,最坚强的……于是越想越气,只有看“含咪量”高的文章和电影,才找到宽慰:你看吧,就像这里面说的一样,周围的人都是坏的!
这也是为什么《半个喜剧》这类电影里,必须同时凑齐这么多坏人的原因,坏人不多不专业!
更何况,主创团队能在“长年坚持穷乡僻壤支教”的故事背景下,都能带出完整编制,一水的懦夫、负心汉、骗子、渣男的团队……来伤害一个弱女子,同时完成消解崇高的重任。
在时代剧里凑几个坏人简直 So easy!
原班人马一拉就足够了,不但不用再去一次延安,还有票房号召力不是!
哎,不行,越说越酸了。
还写了一大段酸不溜秋的观点,刚才反省都删掉了。
还是正面表达的议论文更适合自己。
《半个喜剧》,其实是在夸大都市白领女性对其他人的偏见,回避自身的种种不足和巨婴行为,进一步兜售美好而虚假的幻想,来讨好这些消费能力极强的目标客户。
这种放在“老白男”世界观中就会导致种族歧视、移民歧视式的文化偏见,却是这个圈子的政治正确。
就像给苦人贩卖宗教,给瘦子卖大力丸、给穷人卖保险、给老人卖脑白金、给屌丝们看黄渤做林志玲备胎抱得女神归……毕竟能挣市场的钱才是王道。
所以我顶不喜欢这个团队了。
明明攻于算计,还总是把情怀作为文宣的卖点。
但除了把自己恶心成一个喷子之外,能拿他们有啥办法呢?
很意外在时下中国,还能拍出这样一部三观正得发紫的作品(我说的是三观,不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两码事)都拍出了理想主义的色彩当下谈理想,不是傻子吗?
从豆瓣都评论看,也印证了这点那些蹲在豆瓣的北漂或者前北漂会怼你一句,别信,都是戏,这么活,得死好玩的是,剧中的话,恰好回答的这些问题看完以后发现改编自开心麻花舞台剧难怪剧本非常扎实语言也很有特点既然是喜剧体会一下,坐在影院里,每一个梗都响了都畅快这些梗,不是王宝强装疯卖傻,作贱自己《唐人街》系列那种如果你喜欢的是简单粗暴的自然体会不到,这种设计的心意相通叙事也很高级的样子,用语言和事件把人物“雕”得很立体,人物塑造也很多个面,很真实真实到不由自主的角色带入,面临你自己的“两难选择”至于,演员的表演如果还有时间,准备去二刷就为看演员的表演这部电影,核心价值观很简单,很普通,人们也时时挂在嘴边可是,我用了近半辈子的人生,到现在想明白并实践之我这人,并没有太大的成就但是,就这件事上,我还挺为我自己骄傲的沉浸在这个故事中,不管这段感情怎么样我想爱情可能是上帝给人类最纯洁的礼物它没有理由不把人变得坚强很鸡汤,很理想让我们坦然的面对自己
《半個喜劇》:6.5分推薦人群:普通觀眾都說是開心麻花最佳,個人看完覺得不至於,現實批判性還是不如《驢得水》。
現在開心麻花分為兩種派別,一種是以沈騰為主的純喜劇電影,主打跳脫且癲狂的喜劇,一般沒什麼深度的表達,就是把重心放在每一個笑點上,喜歡的人會很喜歡,不喜歡的人會很反感。
第二種是周申跟劉露為主導,任素汐為主演的喜劇,以喜劇為輔,現實主義為主。
上一部是口碑很爆的《驢得水》,把人性之惡剖析得非常到位。
這一部《半個喜劇》同樣是周申和劉露導演,這次將目標聚焦在北京的那些北漂裡,買房,北京戶口,職場環境,父母催婚,這些都是北漂們很中的點,而電影設置富二代的對立更是擊中了當代年輕人。
這個其實跟奉俊昊的《上流寄生族》一樣,窮人都是依附在富人下生存。
但做不到奉俊昊那樣鋒利的批判度在於,奉俊昊由始至終都不需要刻意去醜化富人階層,階級所產生的無形傷害已經足以讓兩邊對立。
另一個問題,是在於這部電影男主角的選擇真的沒有什麼犧牲,因為哪怕選擇了愛情,女主角任素汐也是北京戶口,這完全沒有什麼損失,如果讓任素汐也成為一個北漂,批判力度會更強,男主角對自由的選擇也會更具意義。
因為上一部《驢得水》被人批評不是電影,因此這次兩位導演能看出很著重電影語言。
比如男女主角在眼鏡店買眼鏡的那一段,巧妙地運用了鏡子去呈現男女主角的身份。
後樓梯與富二代對質的戲,由始至終富二代都是在階梯上,鏡頭保持仰角,展現了兩人身份的不平等。
男主角在女主角家表白時,一個鏡頭慢慢靠前,中間發出響聲的湯煲去表現兩人騷動的情愫。
前半部大膽地將所有矛盾跟誤會都圍繞在一個房子裡發生,在小小的空間中去表現戲劇衝突其實非常考驗編劇能力,最後的完成度還是不錯的,跟波蘭斯基那些當然比不了,但在開心麻花的電影裡也算是一種突破。
最後查了查男主角吳昱翰的資料,發現他是之前《李茶的姑媽》的導演,看來選擇去當演員是正確的。
P.S.希望任素汐能紅,大紅,爆紅!!!
电影里三个人,三种人设,郑多多是渣男人设,孙同老实男,莫默(这名字起的似乎就暗示人物的实质)表面看是单纯女。
实际上呢?
莫默第一天来和郑多多约会,当天就上床...没过几天孙同再次跟莫默表白,也是当天表白当天上床。
这是良家妇女吗?
这是受害者吗?
她自己不算渣吗?
电影设定孙同是好人了,现实中孙同就不能是第二个郑多多?
这种电影就在跟年轻人宣扬谈恋爱,先床上试,滚床单跟吃饭拉屎一样,无所其谓。
尤其女生,不懂得自重,不懂得矜持,还以单纯的人设来装饰渣女。
只要谈自重矜持,那就是保守,那就是束缚人性...倡导什么?
倡导性自由、滥交。
恰恰就是性自由为这些渣男渣女,为郑多多们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更多的女孩子会投入郑多多们的被窝,继而更多老实男来接盘。
这样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
孙同也是,人设本身是个老实人,第一次跟人家表白就上床,还天赋异禀,这是一个老实人干的事吗?
兄弟这边刚上过,他那边又上床...居然还能坦然接受,心理素质过硬。
嚼着带自己兄弟口水的剩饭还滋味十足,真是令人作呕!
当然这部电影也不是一无是处,这部电影主题上在揭示,一个人,尤其一个男人,在面对爱情和事业、户口等其他涉及生存的事物之时的抉择。
最后孙同毅然决然选择挺直腰杆做人。
这里面裴经理这个角色设置的挺好,很成功,非常世故,既符合实际,又有艺术加工。
裴经理就是孙同如果选择妥协的话,将来的样板。
但情节太弱,可以讲前十分钟就能预测到结局,孙同和莫默在一起,渣男郑多多自食其果。
讲人挺直腰杆做人似乎也没错,寄人篱下就要奴颜婢膝,想要挺直腰杆必须摆脱他人施舍。
错就错在,动不动一夜情上床,还美化成爱情...孙同和莫默那叫爱情吗?
有什么共同话题?
有什么共同经历?
在现实中能有什么爱情?
太误导年轻人,不忍直视。
这种电影,广电总局就不该过审。
小品大电影,任素汐和这部电影倒是配得很
一半喜剧,一半现实,含沙射影,笑中带泪,不尴尬,不煽情,不做作,不升华,任素汐表现出当下喜剧演员最准确的表演方式!
整体非常工整,把角色置入窘境和尴尬之中制造笑料的方式也完成得不错,在包袱之外还想引出一点关于自身的正直与社会普遍潜规则之间的抉择问题。但这故事有个大bug,孙同被妈妈逼迫放弃爱情的理由是郑多多钳制他的工作和户口。电影想把这个制造成困境,但这不是困境。先不论那种糊口工作到处好找,只说户口,唯二用途就是买房不用等五年以及孩子上学方便,可莫默是北京人啊,孙同直接跟她结婚,爱情现实全都解决啊。孩子跟妈妈落户,房子以家庭为单位买二套,过十年自己随伴侣落户,同时摆脱价值观不合的哥们。一举多得。难道不是吗?
又不是刚认识,同学兄弟那么多年,要说早就应该说了,都到这最后了,真没必要强上价值。。。PS:孙同好像年轻版岳华,邓多多好像黄景瑜。。。╮(╯▽╰)╭
让人意外的爱情喜剧,剧本写得相当好,将直白到冷酷的社会现实问题融入到童话爱情的文本里,所以才是“半个喜剧”,人物关系、阶级固化、身份焦虑,都能戳到现代人的痛点。在这样的电影里,你相信爱情,因为爱情象征着理想主义。问题不在于女人与前程二选一,而在于拥有选择权。
搞笑段落配色活泼,沉重段落配色凝重,运用色彩影响观众情绪做的不错。
我觉得挺好看的,怎么影评那么挑剔呢。非常好的一部休闲电影,不痛苦不困倦,嘻嘻哈哈又有些深意。难得能找到的两人都有不错观影体验的片子
【7.5】挺好的,前半段各种包袱抖得不生硬且还尚可,一些镜头和情节也能看出精心设计。后半段画风一转突然变得现实起来,虽然不可避免的会有很多“突兀”的地方,但是至少在我这,都能说得通,总体还是拍的挺好的。最后,男主废物的样子真的就是我们标准的巨蟹男,突然涌起了一阵共情哈哈哈哈
半出悲剧。
笑点很密集,也不低俗,还挺好看的!看完还蛮喜欢任素汐的,在电影里很好看!
7.0 问题解决太草率了,吵架,渲染气氛有些地方都过假。但《半个喜剧》任然是今年得最佳国产喜剧片。开心麻花系列它只能在第二,第一还是《夏洛特的烦恼》
如果从郑多多的视角讲这个故事,看一北京花心儿大萝贝如何游走于数个女人之间仍心有余力且各自安好,而不是讲孙同的屌丝逆袭,那便是推陈出新的好片了。
这样可笑低级的男权角色差点儿拉低到负分。妈妈的形象比囧妈要真实,但为什么还是一幅讨人厌的样子。一定要过度刻划、嚎哭和乐队渲染的爱情才是真爱吗?而且,到底哪里喜剧了?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只要不去国企上班,就可以成为歌手并抱得美人归。
毫不吝惜给满分,如果觉得片中的人物就是你自己或者身边的朋友就是这样的人,你很难不带入自己的情感进去。我不是在尝试理解孙同,我是在和自己对话,这个世界会变得好的对吗?还有一个问题,我看两遍能成为完整的一部喜剧吗?
故事很感人,表演也很真实,不过呢还是有一些我看电影的忌讳:有拼凑有回放有煽情,还是奔着打动观众来的,但是表面化。而且电影名字跟内容没有什么关系吧,看完了只是觉得,这剧要是拍话剧拍好了一定好看,放在大屏幕上有些牵强。
当初《驴得水》「为了促成故事的发展,情节转折生硬刻意缺乏现实逻辑」的观感依然延续,前半部各种矛盾冲突的营造让电影拥有较强的话剧感,但同时也削弱了生活感,其三观也是清奇:孙同因为高璐要结婚了觉得知道真相对她来说太残忍而拦着莫默揭露郑多多劈腿的事实(难道在结婚后知道这事就不残忍了吗?)…(昨天为什么不说呢?→因为剧情发展需要“不说”。)…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可以使心机耍计俩(放在现实里感觉就像是为了赚大钱而偷抢蒙拐骗等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好在最后有所改观(但是,事情已经发生,那些造成的伤害已无法抹去)……P.S.:1.新裤子《你要跳舞吗》,2.任素汐蛮多角色都有她强烈的个人印记;3.买眼镜那场戏镜子的使用还不错;4.PUA(Pick-up Artist)→ 对异性诱骗洗脑。
看后很复杂的观感,一方面希望多看到这类贴近现实的都会感情故事;一方面又觉得做人真实、想爱就去爱是很基本的,想要讲这些的电影反倒不应该设计感太强,而遗憾的是本片有太多设计,故事的节奏点还掌握在一个特别渣渣男手里。还有就是,真的不想在电影里看一个凤凰男的“灵魂黑夜”… 导演视听语言有长足进步,歌也好听,三个主演都不错,汤敏也好看,但就是真的无法喜欢本片。
高开低走 越往后越没有说服力。每个人物都很畸形 以及 这片子最可恶的在于强行输出一套矫枉过正的价值取向 故事看似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 实际上又是完全扭曲现实的。#和爱豆#
三星半,与其说是半个喜剧,不如说是一个戏剧。它平衡了喜剧和戏剧性(剧情)的类型元素,来讲loser的成长故事,关注的是主角在爱情与被“孝义两全”绑架的前途之间的自我突破,这是一种标准写作套路。喜剧是作为引子和辅助设计的,剧本在四角关系中将偶然与巧合融的恰到好处,而且都能有效服务于剧情。节奏极其自然,笑料比过去高级,懂得收住,喜剧方式大都是“有厘头”的。麻花这次三观到最后是没问题的,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