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电脑房真是个看电影的好地方。
房间外零度的大冬天,人缩头缩脑。
而我安然地坐在靠墙的小角落,把电脑连上移动硬盘,脱下厚厚的外套,戴上起码还有海绵垫的耳麦,media classic,旁若无人,看电影,捂着嘴一个劲儿地偷偷地乐,从头至尾。
it was awesome i have to say.有评论说,这是一部摇滚启蒙电影。
okay,u can say that again & now i am in.最最喜欢电影与众不同的出字幕的方式。
没有无聊的黑底白字字幕,开头是一个长镜头,推拉、旋转、流畅的镜头运动,连带着把导演、编剧的名字还有电影的片名交代清楚。
结尾部分,Dewey Finn (JACK BLACK)歌词这样唱道:“电影快要结束了,看看旁边的名字吧,我一个也不认识;电影快要散场了,下场电影的观众快来了,你会妨碍到他们;清洁工人,就要来清理电影院了。
”hah...我想象自己如果坐在电影院里,在电影结尾的时候,被剧中的人物这么糊弄了一下子,他催着我离开,而我偏偏被深深吸引,粘在了座位上,久久地不肯离去。
真希望电影不要有黑场的时刻。
关掉media classic,扫视了周围一圈我全都不认识的人,一个个严肃的表情,在我看来“木讷”,心中鄙视了下,然后窃喜,酷酷地将外套甩在手腕上,一扬头,三步两步,跨着走出教室,每一个神经都在跳跃。
迎头,风大,i don't care。
内心,暖和,i want rock and roll.扭动身姿,crazy一回,coz i like it.
HBO不止一次在放着這本片子。
喜劇篇卻又兼有搖滾。
故事講一個鬱鬱不得志的搖滾人,冒牌代替朋友進一家小學當代課老師。
在一次音樂課上發現原來自己所教的這幫孩子竟一個個會樂器。
於是,他認爲這是個機會可以讓他再次組織一支“他的”搖滾樂隊去參加搖滾樂隊比賽,贏取獎金。
動機不良,卻給了他一次機會,發掘自己,發掘孩子的潛力。
同樣,孩子們因爲這個冒牌老師,帶來了往常不同的經歷。
一個班級,個個分工分明。
一支成功的樂隊後面還需有一幫優秀的工作人員來支持。
而這幫孩子則各善其能。
此次事件,想必已經對他們的人生開始發生了影響。
記得裏面好些鏡頭讓我感動。
其中如一孩子為鼓手,在參照各成名搖滾樂隊的鼓手的表演,他開始有了自己的理解。
於是,在參選比賽那天,他私自離隊跟一幫成人搖滾樂隊成員去打牌。
冒牌史老師,着急尋找他時,他卻輕鬆說just relax。
這就是他對搖滾的理解。
而史老師則不認爲,他告訴小鼓手,那些人並不是真正代表搖滾精神,不是吸毒,打架,賭博就是一種搖滾精神的體現,那是裝腔作勢,對搖滾精神的理解錯誤。
真正的搖滾精神是通過一場演出來改變世界。
(偉大的理念精神,真如此麽?
)孩子半懂不懂的跟著史老師回去了。
但是,我想,至少史老師的一席話讓他多少領悟一些什麽,而不使他走歪路。
還有如家長們最初聽到原來這位老師是假冒的,並在三個星期裏面只教自己的孩子搖滾,憤怒不已。
而當他們真正在演出台下看到自己的孩子們表演,他們卻理解了孩子,並欣賞了孩子。
我想,這不是每個父母能做的到的。
等等。
細心體會,裏面還是種種小細節真的可以發掘出很多感動的情節來。
雖然這本片子,豆瓣上有人評論他膚淺什麽的。
但是多看幾遍,還是有很多可取之処。
我這裡不一一説明。
等你們自己去挖掘吧。
據説男主角本身自己就是一個狂熱愛好搖滾者,電影也算是他的本色演出。
看到最後,我在想,導演、編劇、演員是否想通過這本片子來告訴大家“搖滾要從小開始”正如現在的“足球要從小開始”一般。
總之,這本片子,不錯的喜劇片。
也是挺開心的搖滾電影。
是一个很神奇的,纯粹失真的理想幻梦。
从「杜威冒名顶替Mr.S(。
我也不会拼,感谢杜威起的这个昵称)」开始写了一场大梦,我无数次的觉得这个世界会像《死亡诗社》一样被推门而入,但一直没有。
所以我一直无法相信这个世界,也无法共情杜威这个人。
在前一个半小时里他就是一个冒名顶替好友,去一个管理森严的小学里破坏教学规则的人。
他仿佛一个「摇滚纳粹」,向小学生脑袋里灌输「推翻The man」的摇滚思想和摇滚传统。
所以当真的Ned收到代表「现实」的支票的时候,我是有一点希望他被戳破的,我想知道他会怎样抗争现实。
但他做的选择是「祈求再多一天的时间,然后去自首认罪」。
在那一刻我仍然希望他是可以被制裁的,因为直至此刻,他仍然是一个用自我意识扰乱了身边所有人人生轨迹的「独裁人物」。
是从Ned女友逼迫Ned的那一刻开始,我的内心开始偏向了杜威。
也有可能是前面不断地铺垫铺垫从「I'm not cool」变成「the coolest」的华裔键盘手小孩从「对任何事情都say I don't know」到大喊「step off」再到写出「Baby we was making straight A's(我们的成绩全都是甲等) but we are stuck in a dumb daze(但我们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的懦弱吉他手从「放弃摇滚梦走向正常工作」,到坦白自己放弃其实并不容易,真正的放弃原因是因为「知道我没有那么有天赋」(某种意义上是无法再毫无希望的路上继续坚持)的室友。
这是「一意孤行的独裁人」给别人带来的影响。
当然他也在被他们影响,杜威应该也在小朋友们身上找到了真正的乐队影子——是不欺骗,是evrybody vote,是每个人都有创造的权利。
重要的事情不是推翻The man,而是意识到在你自己的人生里没有永恒权威永恒正确的The man。
在校园里随时有可能「被听到」、「被高发」的,毫不牢固的故事前提;男主角身边巧合的「爱摇滚女歌手的校长」、「有摇滚梦的教师室友」;还有男主角本身过分浮夸的表演风格。
一切都好像是过分理想主义的一场幻梦,在最后整个场馆内大喊「school of rock」的时候达到理想主义的顶峰。
「一意孤行的理想主义」被大众认可了。
祝大家都有机会做这样的一场幻梦。
这是第一次在长篇评论超过5坨的电影里写字。
我把这视为堕落的开始。
第一次看这个电影是在05年,那时候我他妈单纯的可以。
按照分类标准,我觉得这是一部励志片。
讲的就是一个人要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不懈追求,总有一天,你会在舞台上跳水成功。
即使胖的有他妈二百多斤,也一样会有无数的傻逼在台下准备接你。
再一次看是前几天的电影频道。
四年后的今天。
我发现原来这就是讲一个傻逼撞上狗屎运的故事。
一个没什么才华的摇青(应该是摇中了),碰上一堆才华横溢的孩子,于是按照自己的设想,把孩子们组成了一个乐队,上台演出,获得成功。
并且大俗套的在最后,成立了自己的演出公司。
不厚道的想,这厮终于可以靠着这帮孩子住上大房子,开上大车子,搂上大胸脯了。
以上的百十来字说明,电影没变,是老子的心态变了。
我有一同学,外号毛驴。
从初中开始一起听摇滚。
去年丫辞掉工作,追求着自己摇滚的理想去了北京。
三个月后铩羽而归。
到现在还在家坐着。
三十岁的男人,没了工作,没有老婆,爹娘下岗,没事了就到处蹭饭。
话说丫当年抄起吉他,也迷倒过校花呢。
另一个朋友的故事也一样,丫毕业就留在北京。
信誓旦旦的说三年后请我们在北京饭店狂high一周,住总统间,吃九头鲍。
一直到我在网上看到鲍鱼娇,对鲍鱼彻底没了兴趣,丫依然住在北京的小平房里。
每个月不到两千的工资。
做着扯淡的工作。
其实所谓理想,有时候根本比不过眼前一碗热乎的牛肉面。
我用轻蔑的口气说着这些事情,轻蔑的并不是这些人,而是那些理想。
电影中的杰克同学为了自己的理想,没有工作,住在朋友家,被朋友的女朋友蔑视,还好丫有一根粗壮的神经,还好丫最后居然成功了。
可是这是电影,丫能不能成功取决于编剧和制片,和自己是不是奋斗过毫无关系。
说起奋斗,佟大为同学再牛逼,再坚持,再信誓旦旦,还不是得有个有钱的老爹。
现在我都把这类坚持理想,最后成功的电影电视剧,归类到魔幻题材了。
现实其实很简单。
现实就是首先要喂饱肚子,在这个前提下,您有理想,可以考虑去实现。
我现在最烦的就是那些没事他妈坐那和我憧憬未来,讲着自己的理想多牛逼,多远大,比远大中央空调还远大,结账的时候站起来往厕所跑的傻逼。
老子没理想了。
老子的人生比你们都猥琐。
老子在你们眼里堕落的可以。
可老子现在住着150平米的大房子,老子的银行账户已经过了六位数并且即将迈向七位,老子是堕落了。
老子向这个社会屈服了。
老子跪在现实面前,有错吗?
十年前我还在秦皇岛上学。
快毕业的时候在网上认识了一个当地乐队的贝司。
他们缺主唱。
我就去玩。
每天在一个废弃办公楼的楼梯间里排练。
那么小的一件房子。
每天出来后耳朵哄哄乱响。
院子里的几只鸡看到我就扑上来咬。
玩了一段时间,我发现他们根本不会创作。
每天扒着几个乐队的歌。
后来我写了几首歌,当年老子也是才华横溢呢。
唱给他们,丫们认为太鸡巴清淡了。
一致鄙视。
继续着他们的金属梦。
那几首歌放到现在,应该算是小清新了吧。
说起小清新,前几天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苏打绿的MV,那个什么情歌,分析了半天,原来他妈主唱是一男的。
以前听声音,一直以为是女主唱呢。
后来我毕业了。
就回村了。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贝司,聊了几句,贝司现在卖手机呢。
至于琴,早就不知道是转了几手儿了。
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说点什么。
关于一篇文字应该有中心思想这个道理,小学的时候就学过了。
可现在越老,越不知道自己的思想到底是什么。
只是不断的废话,一边敲着键盘,一边暗自佩服自己,靠着当年聊QQ练出来的打字,如今真他妈的娴熟。
去张北的草原音乐节,一开始我觉得我会心潮澎湃,会找到当年摇滚的心态。
可抗猫跳水的时候,我依然远远的看着。
猥琐的想着抗猫正面朝下,便宜了多少人啊。
回来看到网上N多人在骂,一边看一边笑。
您平时在家啃馒头就着榨菜,出个门就他妈想着住五星酒店,抬腿能吃饭,蹲下就能拉,凭什么啊。
好吧,其实就他妈是我心态变了。
一开始敲字的时候,我就明白了。
我本来想骂人的。
可是敲着敲着我就明白了。
我没资格骂那些坚持着理想的人。
只要您能坚持着,只要您能在坚持的同时,不去怨天尤人,不去仇视那些不愿坚持的人,那,您有什么错呢??
其实大家都是傻逼。
对吧。
有一次跟几个女友讨论什么特质使得男人最吸引女人居然得到的答案是:“有梦想”摇滚校园里的杜威很明显就是这样的人(哈哈,很奇怪,他居然没有女朋友,可见朋友们的结论是错的)在无比困难的时刻--没有钱交房租,连最好的朋友也要把他扫地出门,且一手组建的乐队把他扫地出门他仍然坚持他的梦想只是以另外一个方式来实现组建一只小学生团队来参赛说到梦想不得不提到他的朋友内德他曾经跟杜威一起玩摇滚最终向现实低头成为一个小学代课老师虽然骨子里仍然被摇滚诱惑但是为了生活和找到女朋友他乖乖的作一个代课老师最后她的女朋友骂出来最重要的一句话:你什么时候能够有自己的意见?
他,内德就是我们大多数人的代表看看他吧在现实面前畏畏缩缩心底的一角存着多年的梦想在现实中寻找小小的机会来稍微实践一下(片尾教小学生吉他)当然这就纯粹是为了娱乐自己跟梦想已经相去甚远了唉梦想与现实
很少看喜剧片,尤其好莱坞的,感觉大部分编剧脑死亡。
今年压根没看几部喜剧,只是英语课上老师放了几部喜剧我跟着乐了乐。
前些日子看了《海盗电台》,暂且不说它跟摇滚有啥联系,总之那种没心没肺的态度感染了我,也感动了我。
《摇滚校园》也是这样,里面孩子们学摇滚的场景这是让我乐得屁颠屁颠的。
喜剧嘛,就是图个乐,可是看了很多恶评说啥伪摇啥的,我就不懂了。
挺好的喜剧非要拿来较真,真没劲呀。
真是笑开了花,这就够了
男主角的表演力真的超强,影片的中间和末尾用了两个长镜头,足足大概5分钟的时间,就光靠他一个人把他对摇滚的热情都表现出来了.看完后还是很感动的,最后的时候,当他没有拿到奖品,反而他的学生却看的很开,对次已经不重要,就像成绩,星级同样不重要,只要在摇滚舞台上倾注所有,最后他们得到了全场的安可.
超搞笑的电影搞摇滚要从娃娃抓起,看完这部电影后的感觉男主角挺强的,虽然很胖,但唱歌唱的蛮好的一定要看哦呵呵
总得来说《摇滚学校》剧情还是很百老汇——除了个别几部,剧情都是欢乐是主基调,有一点点的小挫折,然后美好的结局,管他合理不合理。
剧情没法推敲的,硬要推敲只能负分滚粗。
男主一天到晚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白吃白喝住在发小家;在知道需要交房租的情况下,上班还迟到,还抢占发小的工作机会,不告诉发小的情况下顶替他去上班,而发小甚至有可能因此被吊销教师资格证;去顶替别人工作还不好好工作,叫小孩儿去参加音乐比赛,不是因为看出来孩子们心里有各种问题需要宣泄,需要跟家人沟通,而是因为自己想去参加,后面顺带解决的这些问题;出了问题被发现,不主动承担问题,自己跑了,留校长解决。
发小的女友说的非常正确:就是垃圾中的垃圾。
但是小孩子和发小就是可以原谅他,接受他。
校长还袒护他,还顺便拥有了爱情,以后的工作问题也解决了。
最不能接受的是,全剧最正常的发小女友,居然还被警察警告:这是在浪费警力。
宝贝们,要是现实生活中遇到这种人,真的请一定报警。
总之一句话,剧情是屎。
音乐方面太过于专业,我不会点评,只能说挺好听。
最喜欢的是校长唱的那首,现场恋爱!
而且之前上课唱的应该是花腔吧,也很好听(应该是莫扎特的吧)。
演员都表演的很好,小演员们都太厉害了,开始表演之前,广播还专门说一下小演员都是真的自己在表演,太可爱了。
最后去比赛的那截,都看到下面的乐队都站起来在看小演员们表演。
大小演员们都很酷!!!
大爱校长,声音太太太太太好听惹!
然后居然还有录像时间,我快感动哭了,我看过的百老汇里,这是最大方的了。
吉他声响起,贝斯声响起,鼓声响起,歌声响起。
当杜威·费恩带着他那帮摇滚子弟登台演出的时候,当他的理想伴着歌声升腾而起的时候,当那些孩子不再一无所知的时候,当观众们大声喊着School of Rock的时候,我没想到我的眼泪居然顺着眼角流了下来,它像被某种不可知的力量所震撼喷发而出,情不自禁的。
一部略显搞笑和夸张的电影,究竟带给了我们什么。
一部以摇滚乐为主题的电影,究竟告诉了我们什么。
影片结束了,字幕出来了,该吃晚饭了还是该看着黑下来的屏幕默默的思考。
我二十三岁了,还有三个月工作,还有几年结婚,还有几十年可以活,还有数不清的客套话等着我去说,还有数不清的无奈和叹息,还有一场我看不到的葬礼。
“放弃吧认输吧,因为生活就是这样的,你不可能赢。
你可以努力尝试,但结果一定会以一败涂地而告终,因为这世界是‘老大’说了算的……”老大在哪里,我该到哪里去寻找他,老大是我自己么,老大是我这些个无聊的排比句么?
老大,如果有一天我找到你,你可以卖给我一个理想么?
尽管最后我可能会失败会一无所有,但至少我表演过在我心中的School of Rock。
那时候我会是个好学生的。
看的我热血沸腾!!
挺傻挺可爱的,但是布莱克的表演还是有点creepy
太傻了实在。不过校长是亮点啊!
有时候就是关于演员。
男人当loser当的理直气壮,还竟然能写一个这样的主角。破败的人生也有贴光环。孩子们浪费生命给一个不真诚的人当工具,满口音乐摇滚反叛,强迫一些自我意识还没成型的孩子。整个电影都一股男味,男主演和杰克尼克尔森很像,面相令人害怕。又一部意淫之作。死亡诗社我也讨厌,但这部男主更丑。最后演出小小感动一下,但这个故事开始的动机我实在无法接受。校长演员气质佳
什麽是搖滾 它不是單純的瘋狂叛逆 而是一種精神 為生命呐喊的精神。
School of Rock~World of Rock~有些band 他们不懂摇滚 他们只会摆pose和表演 靓皮囊和屎音乐!Jack说的对 摇滚是有使命的!rock 'n' roll never die!
天上掉下个大馅饼,砸中一个傻胖子
不知道为啥 我可讨厌这个男人了
片子很有感染力!那个金色朋克头的鼓手实在太可爱啦!!【爆】
jack black~~~~~
烂片|以为开始了所以看完|那些小孩演得比较呆,场面还好……
好蠢...Coco套路,唱首歌然后家长亲戚就全都从良了...非常迪士尼齁,按现在迪士尼都转型了怕是连迪士尼都不收了...
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说石头是最具有英伦摇滚气质的。电影里的梦想,无论有多不切实际,总能照进残酷麻木的现实。It's a long way to the top if u wanna rock 'n' roll.
这叫摇滚的话,荒村公寓可以算恐怖片了
歌真不错
剧情老套 主演演得太用力
这种叛逆有点恐怖
Rock me。Rock High。又一个牛逼的大胖子:Jack Black
女班长好可爱啊,像徐若瑄,又让我想到小时候的程康妮,那种家境颇丰、爱交朋友的爽朗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