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是被小芽以子吸引,好可爱的妞妞!
但是看到后面,就完全投入到角色中,就像看所有家庭剧一样,把自己已经当成家庭成员了。
但是和那种老韩剧不同的是,剧情不管怎么变化,基调都是光明开朗的,镜头中的画面颜色都是阳光、原木的暖色,内心也跟着暖暖。
喜欢芽以子一家的每个角色,大姐、希子、红子小姐……根本不会去纠结剧情鸡汤太矫情不合理,只要让我吃早餐的时候充满好心情就够了。
也因为这个剧,手帐一直充满和风美食的气息,把里面好多元素放进了手帐。
芽以子做过的各种美食
芽以子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做的新年小点心一整部看完了,全程觉得自己特别有参与感,跟着b站的弹幕一起为杏疯狂
这是一个关于吃的故事,吃货的故事,喜欢吃,也喜欢与别人分享吃的。
一莓一会ep1.对付吃货只要抓住她的软肋就行了,如果她喜欢懒床不起只要喊一声早饭好了就能让她立马清醒,回头看其实吃货的美梦中也尽是美食。
小姑娘真是好萌啊!
最开始小芽衣子也是不愿与别人分享的,所以说成长与改变需要某个契机,是一个慢慢的过程。
家里的标配严厉的妈妈,宽和的老爸,以及童心未泯的奶奶,略过了自闭小弟了,一家子其乐融融。
看着她为吃到新鲜鸡蛋进鸡笼偷鸡蛋甘愿被母鸡啄也要把鸡蛋高高举起不放下最后竟然被老师教育的时候还想着要拿走鸡蛋,真是忍俊不禁,想想我小时候也有这样韧劲十足的时刻么?
大概小时候在我们还没明白自己为啥会这么做的时候,就已经不管后果的去做了,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只不过越长大反而就考虑越多。
奶奶说越会吃的人,说明生命力越强,这是老天爷赐予的礼物。
我真的很喜欢这个奶奶啊,温柔慈祥又有趣,与小孙女的对话都是把自己也变成小朋友,还有即使是严厉的妈妈尽管嘴上说着不让吃晚饭做惩罚也会怕女儿饿着偷偷拿吃的来,长辈对晚辈的爱和关怀都是润物细无声呢ep2.教育小孩的方式有温和有严厉,一开始奶奶用故事教育(吓唬)芽衣子不该吃偷拿来的东西,显然这招对吃货不管用,所以再犯的时候严厉的妈妈就出场了,受些许皮肉之痛,小孩得到的教训才会更深刻。
其实很有必要,这种时候如果一味纵容不让吃点苦头才不是好家长,做错了事就该得到责罚,受过棍棒伺候的童年也是宝贵的课程与回忆。
关于开店,是满足顾客的需求还是秉持店主的初衷,物质的现实与清高的理想的碰撞与摩擦。
哎呀,奶奶与芽衣子拉钩那段也好萌,拉钩的小儿歌每个地方都有啊,哈哈。
看到奶奶腌酱菜那里,想起来爷爷奶奶腌的咸菜,菜头了,都是夏天凉菜的回忆啊,真想每年都能吃到!
ep3.你的料理就是太过强加于人了。
整天说什么【怎么样啊 很好吃吧 我做的料理地道吧】,客人又不是来膜拜你的手艺的,只是想要在愉快的心情下吃点好吃的东西而已。
吃肉就是想配米饭吃啊,如果用刀叉的话,那么难得的料理也品尝不出什么滋味来了啊。
就是因为你在这点上不能理解顾客的心,所以才会被人家写成那样子的不是吗?
时隔半年我又重新开始看啦,不过剧快结束了。
希望也能坚持下去写写自己的观感。
ep4.虽然果酱变少了,但是“多谢款待”变多了。
芽衣子终于明白了分享,但是奶奶却病了,酱缸奶奶也好萌的。
法式高大上料理在朴素市井中的生存,爸爸的理想与现实的融合,妈妈对爸爸事业的支持,芽衣子的爸爸的料理是世界第一!
这部剧提起了我对日剧的兴趣呢。
起先是日语老师推荐,一开始未留意,看完 半泽直树 后很激动,想找点缓冲。
刚好看到这个。
恰逢暑期,一周内追完150集。
而且从来看剧喜欢跳的我,第一次完整地看完。
真是超级元気啊!
对于我这种笑点低的人来说,分分钟钟都是搞笑啊。
各种小温馨小倔强小生活场景,真的好好笑。
我觉得能看得这么开心的,真的很幸福呢。
对于不喜欢太重口味的剧情的我,这种类型简直不能再赞。
每一个人物都很喜欢。
当然最关注的是主线的感情及生活。
好多启发,沉淀着,还未散开,自己正需要一段时间来成长。
说回来,也把它当成学日语和努力生活,真正爱惜美食与珍惜爱的动力。
按我的审美来说,杏不是我之前喜欢的姑娘类型。
但是一点一点地,被她融化。
刚刚有看到一位豆友的评论,说芽以子从时代的最前掉到了最后,变成需要被呵护的妇人。
也许这才是真正的时间的力量吧。
其次,虽然剧中的美食不一定对我口味,可是每一次看到演员那么认真的表现,就觉得每一种口味背后都是一种真爱。
就像芽以子能够感知到食物在对她讲话那样,也许每一样事物都有其生动与可贵之处吧。
之前看得有点急,想再重温一次。
可能是偏爱治愈系的,可能是这个时期了还胸无大志吧,就是喜欢这样的成长的感觉。
好暖好笑好幸福。
私も頑張ります!
烤乳猪和巧克力都极具象征意义。
文学化的给西门安排了抓猪的桥段,相拥在一起猪却不见了,终究是没有吃上西门做的烤乳猪。
西门说去博多抓猪,博多是与亚洲大陆来往的重要港口,这里的猪是日本征服亚洲的野心,猪的消失说明野心没有带来任何结果。
西门真的是一个人吗?
西门是日本社会最喜欢的工具人,家中是丈夫,是三个孩子的父亲,因为全职太太的扶持,在社会上他是给日本建地铁的工程师,是原始社会分工的打猎者,西门存在的自我价值甚至都是是为了家,为了日本。
芽以子也是一个人吗?
芽以子是日本社会最理想人妻,学上到一半就甘愿跑去给人洗衣做饭,还乐在其中,成为家族打理者,食物供应者,她的自我存在是为了听别人对她说多谢款待,继续家庭和国家的运转。
女性在家扶持,男性在外征战,如此原始却如此有效的运作机制。
也非常体现日本的家庭核心是高效运作的内涵。
剧中每个人用餐的位置也非常有趣,精确的根据每人的分工,家族甚至社会的角色来安排,非常的细节。
最后夫妻相聚,芽以子道:“宁可让家人担心也要去拿猪?
” 答:“你不是说要吃我亲手做的料理吗?
” 是用晨间剧这种轻松的调调去写历史,三言两语把因为野心发动的战争变成变成家族成长的期待这点也非常的日本人,不论在外征战的士兵还是在家扶持的妇女一个都逃不掉,把爱家和爱国巧妙的混淆,用家庭成长的体面来合理化发动战争的动机来最大限度的减少痛苦和愧疚,甚至没有任何愧疚而言,所谓的痛苦也不过是战争带来的生活质变,但是本心确是,家庭合睦,相安无事,人人都是齿轮,继续维持日本作为国家大机器的运转。
家庭的温暖也始终无法逆转国家大机器的运作力量,生活还在继续,沉浸在做齿轮的生活无法自拔。
最后围坐在一起吃巧克力,隐喻日本接受美国的协助,生活从此是甜的,亲美形成定局。
我是爷爷带大的。
爷爷很老派,凡事讲规矩,比如不到吃饭的时候绝对不能吃闲嘴,否则要打手心。
上了席面,礼数更多:拿碗的手势;执筷的位置;参照盘子的圆点,规划出隐形的扇面,夹筷子时不能逾越出这个面积;够不着的菜绝对不能站起来,不能嘁哩喀喳咬碎螃蟹,碎蟹壳容易崩飞或卡在齿缝间;吃豆腐不要舀得太满,最好像吃糖浆一样喂整勺后再品尝……长大后,我偶尔梦到爷爷都是吃饭的场景。
一对童叟坐在不点灯的昏黄的餐桌前,寂静地咀嚼,沉默地吞咽;从不交流,也不允许收听无线电。
一顿饭下来,只能听到咻咻的鼻息和筷子碰到瓷盘底部的声响。
就这样我成了一个对食物非常淡漠的人。
大学在食堂吃饭,看着不断变粗却蠕动缓慢的队伍,我就很沮丧。
如果每天吞下一枚药片就能让皮囊周转,我才不会麻木不仁地加入鼻涕虫令人厌恶的队列。
偏偏身边有一群吃货,为了几只小龙虾可以忍受自己像骰子一样在公交地铁之间来回倒腾,外加高峰期在餐厅门口两个小时的恶劣等待。
受这么大委屈只为舌头上的二两滋味,真是甲之熊掌,乙之砒霜。
我感觉这世界上没有任何能够调动我移动两公里以上的食物存在。
不热衷饭局的直接后果就是朋友圈严重缩水。
于是,我有更多时间独处。
彼时看了大量日剧,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日本人生活真不容易,一碗拉面吃得这么起劲。
看多了,发现日本人吃饭充满了假动作和假高潮,无论吃一嘴什么,都习惯仰面45度,天真地闭起眼睛,用幸福感爆棚的语气感叹,“奥西!
”比发财还美妙。
谈到好吃,我想起爷爷常说的话,“吃菜要吃心,吃鱼要吃尾,吃蛋不吃黄,吃肉不吃肥。
”挑三拣四得很。
日剧恰恰相反,日剧中的美食一没有远在天涯海角,二没有贵到两眼一黑;巷头街尾,俯食皆是。
日本是岛国,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随便走进一家居酒屋你会发现食单上好多“鱼”字的偏旁或部首。
另外,不管是寿司、手卷、还是味增汤都离不开紫菜。
紫菜含有很多沙,《东京塔》里欧巴桑坐在蒲团上,迎着午后的光,一粒粒拣去,真是感人。
画漫画的儿子,一口吞下紫菜饭团,瘦巴巴的脸被饭团撑肿了,最后不忘响亮地嗍一下手指,吮干净上面的饭粒子和酱汁。
《美食侦探王》,小柯南把碗里的萝卜头拣出来,被奶奶阻止了,奶奶慈祥地说,这可是植物生长的地方哦,吃了它你才能长得很高。
从此我再也不敢浪费食物,连黄瓜头都嚼巴嚼巴咽了。
只是有些许遗憾:我怎么没有这样一个奶奶?
我的奶奶是农村家庭出身,家里穷惯了,烧火时,火苗必须压到灶里去,如果火焰扑棱出来就是浪费。
奶奶炒菜时,只在锅里放一点点油,倒进去之后,她舌头飞快在瓶口绕一圈,抹布一样。
这个寒碜的动作经常被我的爷爷所不齿。
贫困年代造就人们节俭的习惯。
起初我也单纯地以为,日本人对食物的敬惜是由于资源匮乏。
《多谢款待》中讲了一个典故,以前的日本人准备一顿饭菜比现在费事多了,为了让客人吃上一顿饭,蔬菜啊鱼啊都要骑马去四处搜集。
客人把对这份奔波的感激之情,融入到“多谢款待”这句话中,所以“多谢款待”的日语写做“驰走”。
现在我认为敬惜只是基础,热爱才是首当其中。
因为热爱所以严谨。
每一个细节都审慎而苛刻。
《寿司王子》里的极品寿司,大师傅要像个珠宝商一样左手执着放大镜右手拿着镊子,一粒一粒去挑选成色最佳的大米。
握饭团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多一个动作,手指传递的温度就会影响寿司的质感,有经验的厨子,一个饭团中有多少粒米饭,每次握,都不会出错。
《大胃王》正是凭借这种细微的差别来断案的。
用心的厨师总能迎来懂得的食客。
比如《独孤的美食家》。
这位中年独身男,每次感到饥饿,都做出一副快要死了的样子,找到餐馆后,却又慢笃笃地推敲菜单。
“我喜欢葱花在油锅中炸开的香气与噼啪作响的声音。
”“我喜欢糖心蛋的蛋黄流在米饭上的状态。
”“我喜欢肉在烤盘上渗出晶莹的油脂。
”“我喜欢剖开蔬菜水果观察各种好看的横截面。
”如果不是真心热爱,又怎能体会如此细致末梢的愉悦?
一个孤独的人,能找到自己的幸福,就算这个幸福只是一碗担担面,又怎样?
难道拥有一个妻子的幸福,就能大过这种幸福吗?
我看未必。
每次看到美食家用美滋滋的千金不换的语气说“奥西”,我都会想起英语课上老师为了让我们区别alone和lonely而教给我们的句子:I'm alone,but I'm not lonely。
这部剧一直在美化日本二战侵略者的身份,为国献身,要为那些为国献身的军人做好吃的饭,小日本你们凭什么跑到别人的领土上为你们国家献身?
你们国家被轰炸,心疼了,有没有想过你们去侵略的国家的人民,他们做错了什么,凭什么要被你们所谓的爱国军人去烧杀抢掠!
还玩杀人游戏!
这部剧一点点反思都没有,一点都没有!
最受不了这部剧还有这么高的评分,没有心吗?
凭什么小日本2013年还到处美化自己,就冲着这个历史问题,它就应该0分!
仅个人发表意见这部日剧非常治愈,日本电视剧对文化的考究和细节之处的安排绝对是一大风格特色,还有演员漫画式的表演风格也很有趣味,大量的独白让人有种静静地听一部故事的感觉,还有很多特别说明,不会让有文化差异的人需要过度的思考。
15分钟一集看得津津有味真的非常适合在清早全家人一起观看。
老少皆宜,满满的正能量看过后心中应该也会有一颗小太阳!
终于把这部150集的晨间剧看完。
第一次看这么长的日剧,还好单集片长只有15分钟。
这是一部讲述美食的剧集,相信吃货们都会感兴趣。
剧中女主角从一个只爱吃却不会做,对其他事情都不感兴趣,成长为一个制作家常美食的高手,而且被人们冠以“多谢款待夫人”的称号。
其间她也经历许多挫折以及中日战争,亲人们因战争一个个离开去参战。
她从不放弃、逃避,顽强地活着,并给身边的人们制作美食。
虽然最小的儿子被战争夺去生命,她内心很痛苦,但当人们吃完她制作的美食,道一声“多谢款待”,却给她无限的力量。
芽以子无疑是一个坚强的女性,而且热爱制作美食,给人们带来幸福的女人!
有人推荐就下下来看了刚开始看1到10集剧情 把我有记忆点的几个部分写写吧简单剧情概括一个草莓引发的连锁案件鸡蛋卷 和 番茄饭 进化到蛋包饭的过程吃独食与分享傻大个女主和东大学霸男主的初见其实剧情不错,伏笔也都圆上了,但是看到开篇就会猜到以后的剧情走向,不费脑子也挺好。
里面关于亲情啊,友情啊还有其他方面的观点,可以看出来编剧还是很用心传达某些正面向上的东西的,不同的人能够在里面找到不同的共鸣点。
但是果然剧就是剧啊,里面还是埋了好几个狗血情节的。
某些梗真是电视剧里久用不衰的啊PS:剧是在风行下的,字幕不错,一些当时的日本风俗和国情也有解释,就算对霓虹国 了解不多看起来也没有问题。
接下来详细剧情叙述版演女主小时候的妹子越看越可爱萌萌哒小吃货`每次吃到好吃的东西的时候都一脸痴迷陶醉,演技也蛮不错。
开篇女主在饭香味中流着口水起床,爸爸的巨大鸡蛋卷满足了妹子和家人的胃口,而妈妈却有着担忧,家里的法餐馆生意境况不太好,爸爸却还这么大手大脚。
爸爸是从大饭店出来自己单干的,对法国菜有着自己的坚持,坚决不提供米饭和筷子,菜谱却没有创新,延续着老东家的风味。
因为这样被暗访的记者报道批评,店里的生意也冷淡许多。
爸爸开发出新菜式,女主试吃后觉得很棒,但是小孩子的口味并不能作为评判标准,妈妈认为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做出了许多华而不实的菜,应该顺应顾客要求,父母发生了争吵。
女主带了番茄饭的便当去学校,小男孩要她分一点吃,她就呼噜呼噜几口扒完了饭,美味的东西不想分给别人,啊,爱吃独食的孩子。
女主和小伙伴偷吃了寺院供奉的草莓,原来日本以前都没有草莓的,她那会并不知道这个红色的东西是什么。
直到看到饭店熟客社长带来的艺妓手袋上的草莓装饰,问了以后,才知道这个东西是草莓。
后来社长送了女主一瓶草莓酱,她真是完全护食,谁也不给吃一口,这里演的好棒,一个自私的熊孩子,我看着都有点烦她,给家里人都不吃一口。
她找了个小布兜专门装草莓酱的瓶子,睡觉都抱怀里,上学也要带去学校,结果被小男孩抢夺掉水里什么也没有了。
后来他们发生矛盾,那些男孩子欺负她还说她家的饭馆也不好,妹子气的带他们去家里饭馆证明其实很好吃。
那么多法国大餐,都没有征服熊孩子们,最后一道鸡蛋卷包番茄饭让他们心服口服。
狗血,就一个蛋包饭,有那么好吃么。。
而且按剧情这个叙述,是想说蛋包饭是女主爸爸发明的么?
后来女主外婆生重病了(对了,这个剧是按照外婆的口吻叙述的),小女主变得很努力懂事,做家务啊什么的,更打了鸡血似的。
外婆很擅长米糠腌菜,看起来还满好吃啊,酸黄瓜什么的。
女主和弟弟也试着做了米糠腌菜,嗯,很一般。
女主蛮后悔自己没有和外婆分享草莓酱,就去寻找哪里有新鲜草莓,问了寺庙的住持(住持和外婆是青梅竹马?
一个吃东西一口吞,一个偷吃柿子伤寒),知道了地址就去了。
万幸路上遇到了草莓园的研究者带她去了,差点以为那是拐卖儿童的人,拿到了草莓回家她迷路了什么的,而且还狗血的遇到下大雨,真是呵呵。
最后妈妈找到她了,可是草莓给丢了,不过,电视剧么,最后去找她的小男孩捡到了1个草莓送到她家了,外婆也吃上了草莓。
然后女主长大了,我有点接受不了,白嫩萝莉变成黑皮肤傻大个,虽然女主演技可以,但是脸真是一般。
长大后的女主就依然是吃货,而且还行为大大咧咧。
在咖啡店还嗓门好大的和同伴阐述自己的恋爱观,还站起来,蠢的不忍直视,手上拿着勺子一甩,冰淇淋掉在了男主肩膀上,作死的编剧真狗血。
更狗血的是,女主家里要住进来一名东大的学生,就是男主。
白痴女主加学霸男神的设定,这是一吻定情的设定啊。
女主这时就对男主心里不一样了,男主就一般?
话说男主貌似个子很高,有个187,比例还不错九头身吧就是脸上痣太多。
脸长的很端正,感觉会很有长辈缘,然后剧外男女主角好像在一起了,演夫妻演了那么久,确实还蛮容易日久生情的。
前期受不了又馋又懒又自私的小孩子⋯⋯别说小孩子都不懂分享⋯⋯一般得到真.父爱母爱的孩子问他要吃的玩的他犹豫一下都会给哪怕过后会后悔⋯⋯以及最厌恶偷东西还一脸天真的说因为好吃的那段和外婆的所谓“教导”,没听过小时偷针大时偷金么?
小时候偷同学钱结果被妈妈表扬聪明长大后偷到别人店里被抓了我就见过。
至于后期⋯⋯打着美食的幌子讲一些琐碎日常⋯⋯请不要这样贬低吃货好么⋯⋯吃货是因为食物而愉悦不是为了吃不择手段,那是贪欲。
平淡的幸福 但无论如何看到军队情节还是想减星(某事之后再不厨cp了 怕是带毒
杏和东出昌大,很般配
太长肯定追不下去~不过15分钟一集真的意犹未尽啊~
“请让我一辈子做饭给你吃 ”。戏内是乱世小儿女,戏外也暗自幽幽生情,妙不可言。与其说这是”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倒不如应了老袁的质朴名言”愿你有个好胃口和好饭搭子“。在味蕾上多花心思,可真是孤注一掷的温柔,好值得。
最后的猪仔真是演技好棒wwwww
前面四集女主没教养、撒谎、吃独食,看得好想去揍这熊孩子。后面开始转变好了一阵子结果又来一个看似正常实际也奇葩的男主,娶女主的理由居然是因为觉得她会让自己幸福…这也就算了,为了美食和偶尔的lovelove继续看…看到出轨和打仗的地方实在忍受不了这剧的三观了!
美食于晨之美好,不言而喻。第一次追晨间剧,因为爱与美食不能辜负
能遇见你就是最美好的事。
学霸和吃货的爱情啊
开始的小朋友演的还不错,很可爱。第七集出现杏以后,我三分钟即弃呀我擦!做作死了!长得又瘦又高,根本没有吃货的样子,装甚么可爱啊!靠!去死!
一部剧叫人明白生离死别。之前一直觉得通天塔配不上芽衣子,直到他抱着那只猪出现。岁月也因为这样的人变得生动起来。
一百十五话才弃的我……嘛虽说后来重点看竹元和福久去了
看到第42集坚持不下去了,不爱看婚后被小姑虐这种戏份,以及弹幕剧透说后面还有出轨?婚礼到90多集?靠也是够。其实拍到两人决定结婚就可以见好就收了,后面真的完全没必要。拍婚姻就非要拍婆家虐媳妇老公冷漠出轨这种嘛,太没意思。仅凭吃货对食物的热爱也看不下去了,弃。
太长了。
吃货隔代传,传女不传男。。。
晨间剧的长度刚好可以吃饭上发卷的时候看。
馋和懒虽是人类的天性,却也是最招人嫌弃的缺点,女主的形象修正即是在男主直接或间接的帮助下,围绕这两点做出的。
就这样吧!
女主完全没演技,这程度也好意思叫演员?剧情也就是家长里短,除了学了很少做饭小技巧,无任何特别之处。
太多集了……女主忍的过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