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分,陈导这次算商业回归了一把,故事改编的庸俗而热闹。
趁热看看与原书相比改编了哪些,最多吐槽,不作评判结构上说,简化了何安下的小镇、上山这些身世情节,把俞喜仁和西湖边店主合并为范伟的崔道宁,把范伟的黑腐芋慢性中毒改成了速效猝心丸。
删去了日本势力(暗柳生、柳生冬景、半田幸稻等)、汪官家、天目峰隐居段落和汗那活佛、德国团伙、怪力乱神的狐仙虎妖和彭七嫂彭十三董安陈将军大痴沈西坡段远晨司马春夏等人。
重点重塑了周西宇和查老板两人。
因此可以说只有三段:下山进店见义勇为、牵连进彭家恩怨拜周西宇为师、找查老板一起寻彭家报仇。
呃,除了李雪健(书中约等于前元戏子)是主动赶他下山的,大概是拜一个师父死一个师父(崔道宁、赵心川、周西宇),彭乾吾元华的戏份差不多男一号了,反派大boss担当!! 而王宝强只是第一段落的男主,后面就是旁观吆喝背景路人了内涵上说,原著是以武求道的串珠式秘笈类小说,通过各种奇特意象来展现太极和形意的关窍境界。
电影呢,直接架空(片中没提及杭州西湖灵隐寺岳王庙等)、剥离时代(二三十年代,日本势力蠢蠢欲动)、天马行空高来高去的用奇幻打架来直指人心善恶。
俗气,但也算安全主流的商业爆米花价值观吧,譬如见义勇为、为兄弟复仇之类。
彭家太极的出现,这里略显突兀,赵心川不该高调捏坏门锁暴露身份,而且哧拉拉就脱了上衣秀肌肉,哎,人家不是要露胸腹的,是要何安下摸后背脊椎的。
彭乾吾和赵心川的打斗,也有点缺乏性格特点和背景交代,高手嘛,还旋身蹦跳踩电线钻球篮和锤头打脸的,太不太极太不内家了。
还好,没说到形意,尽管查老板就是形意,这里归到日月猿击门(电影意思,算太极最高技)了,只是张震身材瘦长,提了根不大长的降龙木配枪头,哎,真够寒碜的演绎上说,改出来的周西宇真帅,要是新拍蜀山,郭富城仙风道骨一脸因果真是当仁不让的有道散仙一枚,呃,霍建华跟他一比,真是歪瓜裂枣的盗版货了。
周西宇和查老板的日月双道还弹火中追逐过、草地里打滚过、山洞中共同生活切磋过,真是患难道侣超越基情了。
本来还有点盼着惊鸿一瞥的剑仙陈将军(其实日练月练是陈将军的勤务兵柳白猿的事,硬安插给周西宇查老板了),也因为元华的反派光环,给抹杀掉了。
至于何安下西湖锄奸,一身淋漓上岸后风雨磅礴岳王庙前盘腿入定十天惊世骇俗西湖游客奔走围观的亦真亦幻善恶交织戏剧场景,竟然让陈导布置了两个沉湖闪回就打发了,真是替编剧捉急惋惜。
至于武打,除了前面提到的高手不像高手、高手也能中枪,给张震的戏院外月夜围殴戏有点假的过火、帅的装逼了,过犹不及,没老郭的周西宇高蹈潇洒。
影院里有人打鼾了,可能就是有些环节交代衔接的不够流畅自然吧。
譬如赵心川可以不是主动出现,而是何安下去湖边排解、忏悔才看到赵练拳。
譬如彭乾吾和赵心川打,也可以加一句“我们彭家的东西,向来不外传的”。
譬如第一段落,可以塞一些道家的话,“翁然如云雾之四塞,骤然如风雨之暴至,恍然如尽梦之初觉,涣然如沉疴之脱体,如男女之相亲,如澡浴之刚起” ““上药三品,神与气精,恍恍惚惚,渺渺冥冥,存无守有,顷刻而成”。
譬如赵笠人作为中统头目,在戏院外也可以安排一两个高手和张震打一打的 ..
剧透一下,这其实是个关于父爱的深沉故事,到最后你们会恍然大悟的。
上半年读完徐浩峰的《道士下山》之时,对这本书的评价是:奇书、奇人、奇离古怪;不羁、不俗、不必认真。
颇感此书的奇特,于是乎特地找来徐浩峰拍的《倭寇的踪迹》看,心想他拍的电影也不会是那么奇特吧,可是看完以后仍然讶异于徐浩峰奇特的思维和逻辑。
徐浩峰对于武林有自己独特的观念,松散细碎,光怪陆离,歪楼与正经并存,飘逸与古怪齐飞。
从小说的角度来说,我对其评价还是颇高的,但是心里还是念叨或许能彻底理解作者的人不会很多。
严肃点来看,《道士下山》其实蛮适合改编,本书的世界构架较为完整,亮点层出不穷,而且具有松散的特质,为再创作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因此对陈凯歌改编《道士下山》的电影项目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傍晚特地定了最好的位去看第一场道士下山,老实说看完我并不是特别开心,最直接的原因是我本以为原著松散特质给再创作留下的黄金空间变成了电影最有失水准的地方,说具体一点就是电影对角色的整合和对故事情节的串接很粗糙,整个故事以破裂的状态出现,这对于一部电影来说是很不雅的,而从整部电影的氛围上来说,陈凯歌对故事的定调从来就没有拿捏稳妥,眼花缭乱,七荤八素下来只能让人觉得空洞虚浮,断裂的剧情加之花拳绣腿的打斗,让每个段落都成了平庸的走马观花,原著形散而神不散的禅味道,基本已不见踪影,但是陈凯歌却没有放弃这一点,他居然在最后用旁白生硬的去点禅道之题,这毫无疑问是自取其辱的行为,陈导连最后一点自知之明都没有了。
其实电影在志玲姐姐去世之前还是蛮有意思的,精致的民国杭州布景和逗趣的小桥段相得益彰,更何况还有志玲姐姐的娇嗔、范伟大叔销魂的发型,虽然王宝强饰演的何安下和我心目中的该角相差十万八千里,但是当时还是可以勉强接受这样一个逗逼的何安下,因为一开始以为这是一个喜剧的定调,大不了何安下成为披着道士服的傻根,可是越往后看就越不对劲了,故事开始变得花哨杂乱,剧情与剧情之间的存在很强的断裂感,以何安下为核心的喜剧定调为了后来被边缘化了,它仅仅成为了往后串接剧情的引子,武林恩怨和江湖斗殴后来成为了主调,很遗憾的是陈凯歌的武林恩怨并没有拍得特别出彩,它只是又一个走马观花式的存在,说到民国武林电影便不得不提《一代宗师》,恰巧编剧里也有徐浩峰,武林的味道难免有些重叠,可是与宗师相比,《道士下山》的存在感实在很低,断裂的剧情、扁平的人物、虚浮的打斗都是罪魁祸首,帅气的张震再怎么卖腐了也救不了陈凯歌药丸。
即使没有原著的先入为主,本片也绝对不能让人满意,它很难给人留下特别的印象,只不过再次沦为了陈凯歌又一部走马观花式的作品。
半夜恍然大悟,终于悟透《猿基术》为什么不传给儿子了,这是个关于父爱的深沉故事,知道陈导的良苦用心,我眼泪都掉下来了,父爱如山。
—————附《猿基术十六字心经》:阴阳交合,天地洞箫,龙阳共好,金刚互撸。
(请选择合适山洞与同性双修,彭门秘笈,绝勿外传)
因为《无极》,我对陈凯歌多少抱有希望。
看完之后,只能说,被低估的无极,被高估的道士下山。
《无极》《道士下山》都属于看完之后评价较低,再去看别人的影评别人的解析才会改观多给几星的片子,不好消化。
但其实仔细嚼嚼,味道也就那样。
拿等级打比方,陈凯歌脑洞到4,拍出来只到2,内涵勉强能到3,观众初看只能看到1.5,再看一遍能脑补到2.5,但是有些影评家(处处解析细节的人)能给你说出3来,更神棍脑洞大的能想出4.5、5来,好比语文阅读理解。
“干脆先看完影评再去看电影得了。
”为什么说《道士下山》不好,大概是因为上面那句话,顺序错了。
陈凯歌勇于尝试玄幻武侠还是值得鼓励的,可惜在剧作上没多少长进…(说到玄幻武侠就想到冯德伦的《太极》,在特效上有创新,虽然剧作不值得一提但是特效让人眼前一亮。
《道士下山》影调和布景我很喜欢,镜头的运用、对演员的把握都还是陈凯歌,能找到演员的气质。
审美和技术都值得肯定。
可惜剧情断裂,穿插着无聊的大道理说教,前半段后半段画风严重不一致。
旁白出戏,不喜欢,感觉就跟捉妖记的白百合串了场子。
影片为三段叙事。
第一段武大郎之死范伟拿的武大郎的本子,林志玲演了一个良知尚存的潘金莲,演范伟的弟弟的吴建豪拿了西门庆的本子,下山的道士王宝强拿了武松的本子。
范伟跟王宝强说“不求活百年,但求心喜欢。
”意思是娶了林志玲这样的媳妇儿,要天天快活,谁管什么纵欲伤身呢,实在力不从心,吃几服药照样能喘着粗气出击出击。
一句好台词,一个大大的flag。
这一段贡献了本片最美的布景,花梯。
还有船沉下去之后的场景,要是用在国产奇幻仙侠剧里那可真是特效感人了。
第二段特效奇功这片有毒,你看到第二段,就知道我没骗你。
笑点都是演员本身的特质提供的。
毕竟王宝强,耍功夫也帅不起来。
第二段是特效最出戏最密集的部分,功夫全靠特效,不爽也不让人紧张。
本来该描写人奇,最后成了特效奇。
刚看完杀破狼的拳拳到肉,再看这里,嗯,郭富城的确很会跳舞。
第三段激情岁月张震一上来,就觉得王宝强抢了他的郭富城。
郭富城张震曾在山洞同居多年,一同双修。
参军刚认识的时候还滚过绿草地。
郭富城对张震说,我想看到你成家。
你想我了就来找我,我会一直等你,不离不弃。
结果“不离不弃”这话没记错后来的后来郭富城对王宝强也说了。
郭富城是元华的师弟,元华是师父亲生的,师父却偏爱郭富城。
元华的心结或者说他们恩怨的源头,是师父秘传给郭富城的猿击术,就是郭富城和张震在山洞洞里双修的那个。
我忽然就想到了元华和郭富城再次相遇时对话的暗示了,莫非——当年元华求郭富城双修,郭富城嫌他,所以逃了,见张震长得好,便与张震修,后来想想有愧于师兄,又要和张震分开,自己下了山,所以就算最后被师兄的儿子杀了,也不想报复。
只是当初元华不知道双修是哪样修,以为师弟背叛,怀恨在心。
想到今天老师说,闺蜜片就是迎合市场要求的变相拉拉片,而动作片就是变相的基片。
你看看这一对对怨侣,我从前还以为大家只是纯洁的兄弟友情。
老师说的真对,我了悟了。
我从相杀里看出了爱。
陈凯歌用纤弱来形容张震真是恰到好处。
张震一身白衫,里面是红色的,真是好看。
我们震哥哥又做了一次颜值担当。
三段式,为了开启下一段故事,每个人都像过客,只为给王宝强上人生宝贵的一课。
卡司看似强大其实都是领便当走人的龙套,不玩群像,我们不玩。
要用上一个人的死开启下一段故事,便当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
然而每一段故事都不能让人印象深刻。
活到最后故事主旨担当的王学圻其实存在感十分微弱,也许导演想把他塑造出无处不在的感觉,可他只会说假大空的鸡汤,没有禅意也没让人悟道。
看了这片子我的心情就像吃了房祖名炖给王宝强的那锅毒肉,我没看到江湖没看到恩怨,我只看到民国奇侠。
没错,陈凯歌说这片子的中心词是“奇”,的确奇。
如果陈凯歌早点告诉我这是部玄幻实验片,也许我的接受度会高一点。
还有,陈凯歌,别自己当编剧了,下次换个好编剧吧。
-完-最后胡乱说几句凡是下山入世遇到的第一个人 该是好人 让你相信世间有情 遇到的第二个人 心思不纯也不至于坏 却让你怀疑世间第一个人教你做人的道理 第二个人负责动摇你遇到的第三个人 该是传道授业教你功夫的人遇到的第四个人 该是与第三个人有仇的人 是真坏第三个人教你处事 第四个人杀了第三个人让你知道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恩怨经历过这四个人之后第五个人 该是令你动心的人这个人要么只能是你落花有意她流水无情的人生过客 要么就是她红颜薄命你无福享用何安下几乎是按照这个套路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人一生也就无非遇到这几类人。
期待已久的电影没让我失望。
最近正在读黑塞的《纳尔齐斯和歌尔德蒙》太应景了。
这部电影虽是水浒群像式电影,王宝强自始至终只是个看客,张震与郭富城才是重点,挺喜欢林志玲的角色“我爱喜欢谁就喜欢谁”像极了爱情精灵歌尔德蒙和卡门。
有的人越老越孤僻任性,有的人则越来越温和包容,陈凯歌显然是后者,聪明的人在成功与幸福之间都会如电影中范伟选择幸福。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有时候人类理性的坚持与理想的追求,只是证明人在茫茫宇宙中的渺小无知,脆弱孤单。
前面的几个出场人物故事就是范伟比武求子房祖名的故事,拍的很有意境能有8.5--9.5,最后两个着墨较多郭富城逃离师门最后还是遇刺,挚友张震复仇,奇幻动作戏很足,起码能有7--7.5分(郭富城与张震的故事虽然有联系但又是彼此孤立的郭富城死后张震才出场)。
小道士经历的都是俗世悲欢,奇情美欲。
整体我给8.5分。
关于节奏不佳与主题不清的问题奇情轶事,山下见闻,要什么联系。
西游记中每个打妖怪的故事,水浒传中每个好汉的故事,相互之间有多大联系。
每个奇闻轶事讲好了就行。
说到底都是奇情美欲,俗世悲欢。
关于基情的问题郭富城与张震的友谊,自古高山流水知己难求,士为知己者死。
你是如何区分的友情与同性爱情的,再说即使讲的是同性之爱,也没什么丢脸的。
很讽刺的是,有些八卦型腐男腐女,本身就是恐同者。
攻击型的恐同人士又很多都是深柜,人最害怕的是自己的阴影,当遇到自己的弱点隐忧,就会勃然大怒来证明自己并不软弱。
关于电影的豆瓣评分这种论坛社交型网站,虽能体现大众的意志,但有时候又更多是群体心理活动结果。
群体的特点是”群体在智力上总是低于孤立的个人;群体不善推理,却急于行动;一些可以轻易在群体中流传的神话所以能够产生,不仅是因为他们极端轻信,也是事件在人群的想像中经过了奇妙曲解之后造成的后果“。
(以上出自《乌合之众》)。
这在人们提到陈凯歌就记得霸王别姬与馒头,而对黄土地 刺秦 和你在一起 梅兰芳等片不闻不问。
又对诺兰周星驰张国荣(ps:强调!
他们都是好演员好导演)当神膜拜不加思考五星伺候。
体现的尤为明显。
所以豆瓣虽是好网站,评分也仅供参考,不要丧失了自己的思考。
ps:让一个理科生写长篇影评真是让人头疼的事。
理科生擅长做减法去伪求真,最后得出几句话的结论。
有时候几千字的文章挑挑拣拣删删改改只剩几百字还是觉得矫情。
也许更不可思议的是我这样一个追求理性理想又热衷看小说电影的人,也许人本身就是感性与理性的矛盾统一体。
陈凯歌称《道士下山》是喜剧武侠,发布的几款预告片都是奔着无厘头去的,让我兴趣大增。
进场一看,果然喜感饱满,放不到一半,好几位大咖还排着队准备登场时,我就忍不住设想,他们打算怎么逗我笑。
领衔的王宝强有一种辨识度极高的台词功底,能在短短几个字间自如地变化语速,使对白听起来兼有小民工唠嗑味和舞台咏叹调,这是他的个人标签,别人学不来,也学不像,即使模仿到百分百,少了那把嗓音,也是二流,复制不了那份悄悄从唇齿间渗出的讥嘲。
何安下要则表情肃穆,一笑就笑足十二分,是淳朴心智的外化,缺点是露出了能夹死蟑螂的眼角纹,怎么看也不像20岁了。
范伟只要本色即可,吴建豪的发型和角色设定已经替搞定一切,元华,只有我觉得他是在演一个黑化的包租公吗?
还有房祖名,老天爷了噜,他的戏份竟然存在,并且精确演出了差点令他在此片失踪的原因,房公子人戏合一,这么好的戏估计连广电领导看了也动容,难怪放他一马。
此外,所有演员都采用了一种台词与情绪错位的表演技巧,比如原本情绪只有三分力,一定要使五分来演,而原本该是嬉皮笑脸的,就故意板起脸孔。
王学圻那得道高僧,卖得一手好萌,三番五次把佛理说成段子,幽默不就来自意外嘛。
郭富城和张震是我比较担心的,一个太亲和,一个太高冷,貌似都跟喜剧绝缘,但电影找到了一石二鸟的解决之道:让他们相爱。
通篇各种无厘头,唯独这段情缘讲得一本正经,炮火中的燃情岁月,山洞中的依依惜别,演员越是深情,观众越是偷乐。
几段告白台词,在直露和暧昧间取得了微妙的平衡,无论卷福还是唐尼版的福尔摩斯与华生,与之相比都等而下之。
美国同志已能合法结婚,英国更是大众语境里的“腐国”,整个欧美社会对此高度开放包容,文艺作品里卖腐,有恃无恐,难免失去走钢丝般的谨慎精巧。
而在我国,该题材还处在大众观念的边缘地带,只可意会不会明说,只有在这样含蓄的文化氛围里,才能诞生这样含蓄的桥段。
故事方面,有《功夫》和《一代宗师》的影子。
我怀疑陈凯歌的创作意图如此,否则他不会重用元华、张震等卡司。
跟《功夫》一样,是高手渐次出场,一山还有一山高的闯关流程,功夫如何抵御枪械,也遵循一个“唯快不破”的基本原则;从《一代宗师》取了结构,一个是徐浩峰编剧,一个是他的原著,《宗师》前半段,叶问介入武林争端,引出宫二之后,就变成了一出《宫二复仇记》,《道士》前半段,是何安下拜师、报仇、领教花花世界,引出了查师父一角后,又成了《查师父复仇记》,甚至击杀对手,一个用“老猿挂印”,一个用的是“猿击术”——在徐老师笔下,民国武林俨然是《猿族崛起》的前传。
《道士》重申了《宗师》还原民国武林的野心。
虽然夸张到超能武侠,不像陈嘉上的《四大名捕》那么乱来,有内在的自圆其说,有科幻电影的本质精神。
太极弟子赵心川演示完隔空打物,给出几句要领,我们要问,传授绝世武功就这么简单?
但从科幻片角度,这就相当于《星际穿越》主角传递的那套方程式,无限奥秘尽在区区一组密码。
猿击术的“有了速度,就有了质量”更让我感叹:陈凯歌真的看透了,放下了。
当年拍完《无极》,被胡戈用《馒头血案》一通揶揄,里头有一段是借着爱因斯坦来嘲笑“人肉风筝”,把陈导演气得吹胡子瞪眼。
然而时过境迁,他竟然用“无限接近光速会导致质量无限增加”的相对论奥义来解读至高的武学成就,丝毫不计较那曾经让他成了笑柄。
看查老板的身法,闪电侠不过如此迅捷,快银不过如此凌厉,套用一部电影名,那真叫《快到不行》。
恩,难怪周西宇劝他找媳妇生孩子的时候,也是一副信心不足的样子。
结尾,小道士又上了山,旁白说,他终于悟道了。
小道士怎么悟的道,我暂时没看懂,但陈凯歌肯定悟了道,这一点在影片里非常醒目。
转眼十年,他的修养肯定今非昔比,这回来个张戈王戈做个《三颗子弹引发的血案》,他的反应也不会是“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而是“亲,谢谢推广,下次记得给好评哟。
”没有这样的气度,拍不了科幻大片。
何况他还很有诚意地解释了“武功那么好怎么不去抗日”的疑问——功夫再高,也怕火药呀。
(文/方聿南)
首先,呼吁徐浩峰来写此片的影评!
同意的点赞!
本片完全打乱了原有的故事,把传统文化没落中独守武林的一段传奇讲成了一堆江湖八卦。
并且把中国的武功拍成了哈利波特的魔法,把仁义之大者拍成了一个骑扫把与一个拿魔法杖的同志基情。
此外看见陈建豪的近景突然想到了EXTa,突然也怀疑起自己的性取向...叙事一贯的混乱么,总想讲许多道理却发现连个故事都讲不好吧!!!
贾雨村曾说世间之事不过就是一个跟头,之前之后似无分别,隔在中间的却已然有了这个不同。
何安下本不想下山,最后也不见得又回山上。
山上山下,子曰:察其所安。
糯米鸡记得是在《棋王》里,王一生最关心的就是后来怎么找到吃的。
何安下的葫芦自然不是济公的葫芦里面有五湖四海的美酒可以充饥,在不饿的时候还能风中凌乱地傲娇“无功不受禄”,饿得透了就想起师父的话:你打赢了说明本事大,下山找吃的。
这时候,本事就是用来抢劫。
意外的是他就像冉阿让遇见米里哀主教那样非但不予追究,还带回药铺管吃管住教会一门手艺。
人在这种时候就会停止思考一切问题,三餐得饱,有瓦遮头,还有个叫床叫得那么好听的师娘。
破扫帚如果我说王宝强是哈姆雷特,大概很多人以为我是想和他有点什么。
其实就是他的那句口头禅:把你的本事教给我吧。
他理直气壮地对所有人这么说,然后就呵呵:我愿意吃苦。
他杀死吴建豪和林志玲的动机并非那么复杂,就如那个叔叔抢先干了王子想做的事情:和自己的母亲睡觉,夺取父亲的钱柜。
他借着竹鼠肉上脑去抢觊觎很久的功德箱,在别人傻乎乎抢不到就跑(也那也是因为这个别人的父亲本就是个功德箱了)的时候,农民的狡猾让他敏锐地发觉这是他下一个荷叶鸡。
赵心川的裸体摸上去都那么让心欢喜,怎么能放过这个就在嘴边的亚洲舞王。
话说大家还记得《浪漫樱花》吗?
这里面郭富城换了桃花树下,陪着他的也不再是张柏芝。
物是人非的剧烈程度怎么能让人不大彻大悟。
但郭富城抵挡住了王宝强貌似忠厚的无理取闹:想学对吧?
不如一起跳舞。
看着他拿着破扫帚在桃花下翩翩起舞,我很开心地看着王宝强一脸阴鸷无从下脚。
烂银枪然后郭富城死了。
无论是药铺还是道观,何安下都没有真正离开类似子宫那样的环境。
换而言之,他没能真正下山,于是他去了红尘十丈,紅毹深处。
不同于药铺师父和道观师父,这个头发比刀还亮,眼睛比火还狠的人第一句话就是:他不会有徒弟。
这次王宝强没有执着地说:你把本领交给我吧,我代替你去让那些女人尖叫。
这次这个人甚至直接把他丢在身后,因为他要去杀人。
他自出现的那一瞬间就开始杀人。
没人敢惹的人,人多势众。
他斜着眼单枪匹马就杀了过去,月光里,高墙上,他锐如金烈如火。
一个人,杀得地动山摇。
一个人,杀得世界都在颤抖。
这世间既然已经没有了另外一个人,那么无不可杀之人,无不可惧之人。
因为那个人已经看见了他,无忧无怖。
如果说何安下蝇营狗苟,栖栖惶惶。
那么查老板早已经是一个跟头翻过来的人。
在修罗一样的战场上,在生死一念的枪炮间。
他如风穿过,这一次,这风要带所有人的血:便是死了,也和他一起死了。
暗算被躲过了,汽车被挑飞了,他死不了。
这不仅仅是因为他英雄盖世,而是造化岂肯让他被这样放过。
何安下说:我终于懂了。
他连滚带爬地翻过了这沧海桑田。
就当他懂了吧,一样花开为底迟,这世间既没有谁懂谁痴,也没有谁迟谁先。
就那么一个跟头,都那么要自己翻过。
后来,查老板去了新疆,当起了马贼。
因为,这世上再无人能陪他,日练月练。
不离不弃。
在蛮荒之地,他爱上了一个京城来的倔丫头。
她穿一袭白衣,坐在马车里把玩一柄玉梳。
他们在石洞里翻云覆雨,宛如神仙眷侣。
可是不久,姑娘要返回故乡。
因为,她要替父亲报仇。
年三十儿夜,她在关外火车站和师兄大打出手。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他化名一线天,也跟回中原。
明里替人理发,暗里刺杀政要。
他和她在火车上匆匆一遇,命悬一线,无声胜有声。
后来,改朝换代了。
她被下放到偏远山村,爱上了当地汉子赵得意。
原来,周西宇并没有死,他漂泊到一个小村庄里,隐姓埋名。
两个可怜之人,身患绝症却生死相依。
战后,査老板逃到日本,修成一代棋圣,孤独终老。
-完-脑洞太大,请原谅我......
看了半天,豆瓣一片黑喷,难道是我的审美观和大家相差太大了吗?
说什么以为王宝强是主角最后成了大配角巴拉巴拉的,你特么不知道这是第三角视觉的叙述手法?
说什么日练月练猴子道什么的,你特么去看看原著再来说好嘛?!
台词和原著一毛一样我已经懒得告诉你们了!
然后拿武打镜头来和一代宗师相比的,说实话,王家卫的镜头对我这种人来说就是,慢镜头,慢镜头和慢镜头,我在电影院的时候就对凯歌的镜头几乎要拍手叫绝了!
从暗到明的对比,仰角到平视的转换,镜头快慢的切换,节奏把握得非常好,你们特么的都看不到?
是瞎?!
还有说配乐是交响乐不适合武斗的时候用的,呵呵,于是你没听到郭富城和元华打的时候主旋律是古典乐?
然后你也没听到张震在戏院打斗的那场戏主旋律是戏剧元素?
好吧,你们不在意,你们觉得西式音乐掺杂进来了凯歌就是烂!
你们赢了好嘛!
我不是凯歌粉,我也觉得凯哥的无极烂,烂的一比,然而无极烂是空洞,而道士下山讲的佛家道家,做人的道理,武术的真谛等等——好吧虽然老子可能看不懂,但是,老子看得很享受!
然后我又要说那些什么一个道士去一个和尚面前忏悔说的什么鬼的那些人了!
这样的设置你特么不觉得真的太有意思了?!
两者信仰不同,道理却是佛道统一的,道修的是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佛修的是普渡众生,在修行的道路上遇到想不通的时候,广纳博言有何不可?
你们觉得道士就应该纯修道,那这些思想的冲突和统一怎么表现出来?
人家要是去寻求道士的帮助你又会说凯歌没新意了!
欲加之黑何患无辞。
好,我们再来说说选角,吐槽志玲姐姐是因为人家太美,吐槽范伟是因为人家太丑;吐槽吴建豪是因为造型太娘炮;吐槽房祖名的因为电影的人设和现实中高度相似;吐槽王宝强是因为他的笑太魔性不符合你们高逼格的要求,OK,张震颜帅情冷武功好,于是你们都跪舔,但是偏偏要和郭富城搞基,然后你们又怨念大了,真想甩一句you can you up。
如果一部电影的每个角色都能选到人见人爱的人来演,那是神作,不应人间有。
还有特效,说五毛特效的,你们要不要拿盗墓笔记和花千骨来比比谁是五毛特效?
中国的特效是普遍差,做到这样不错了,当然希望更好。
最后,我最不服的是,前天豆瓣评分是5分,小时代2的评分也是5分。
你们把道士下山看得比小时代还不如,呵呵,你们说的我一句也不想看不想听不想信了!
非粉非黑,纯粹是看不惯大家为黑而黑的行为。
看完《道士下山》只有一个想法--原来陈凯歌的电影也可以这么烂啊,还烂的那么清新脱俗,最多一颗星,给志林姐姐的叫床声!
整部影片就一个字-“乱”。
叙事乱:话说这片还有叙事吗????
所有人做的所有事都给人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看完就得骂“这他妈为什么啊”挑战我们观众的智商吗?
剪辑乱:貌似剪辑师是个外国人,而且很明显一点也不了解中国功夫,打斗的戏份完全就是在瞎剪,不连贯也就算了,还那么混乱!
表演乱:话说王宝强就是来傻笑来了????
那么好的演员阵容,怎么个个都不好好说话,都在故作深沉,说白了就是装逼。
张震和郭富城,你两要是卖腐就好好卖,郭富城那句“希望你能娶妻生子”,你说这话对得起张震吗?
对的起广大腐女吗?
动作乱:牛顿要是看了,都能哭死。
该飞你就好好飞,该踢你就好好踢,还非要不好好飞,不好好踢!
动作和特效混合在一起简直乱七八糟,毫无章法,打着打着就开始开挂了,动作设计完全就是多余的啊,最后还是得靠枪!
最乱最乱的就是导演乱:陈凯歌看过剧本吗?
看过故事版吗?
现场有在看监视吗?
后期剪辑好有看过吗?
这戏还有没有陈导什么事啊?
我估计全片唯一的看点就是志林姐姐的床戏了,叫床声到是挺不错的!
奇幻伦理武侠犯罪战争断背
完全不懂人心,也完全不懂世间烟火。难以想象导演过着怎样一种日常生活。
如此牛B的电影,观众却不识货,可惜了。非常棒的符号化作品,讲人性,讲人生,也讲道士。
应该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糟吧,我先推荐一下,再去看电影
说不清楚萌点比较多还是槽点比较多……但是张震的颜值真的没得嘲。
中间的大圣归来前传吓死本宝宝了...幸好自带圣光的郭富城和帅出天际的张震拯救了我...这部片就是给张震圈粉的~鉴定完毕
陈凯歌克制不了自己说理的欲望,而这个“理”生硬地用动画的方式插在电影中,感觉不伦不类。打斗场景也很一般。唯一可以说的是张震与郭富城的爱情,王宝强最后变成可有可无的角色了。
有韵味!
评价绝对两个极端。肯定有人拿一代宗师比较,脾气不一样的电影没法比。开场三十分钟出彩角色都死了;枯木真的会开花;范伟林志玲床戏日了狗;王宝强跟谁谁死;郭富城的大招是水冰月变身代表月亮消灭你。都是英雄。
大笑,偶很喜欢惹。陈导这次终于对了我一回口味。有些地方十分扯,和尚来当大家的人参总导师,不过这佛家就是说教+叨叨嘛。郭富城这角色好的很,不但有基情,角色本身人品也好。骨子里不还是霸王别姬吗(查老板还是戏子哎),只是这次有了阴险,宝强和房祖明(是他吧)中毒那段灵异啊。打戏挺有想像力
这是一个曾经拍出过《黄土地》、《孩子王》和《霸王别姬》的导演……(陈凯歌导演一直是我尊敬的导演,我不会因为一部我不喜欢的电影就失去对他的尊敬。)
片子其实不错,但最后成了这样,虽然有很多不可抗拒因素,但是总有人得负责,减一星。好想看导演剪辑版。
从开头我就在想那旁白是谁,猜过是何安下的小时候,小徒弟,甚至是他和某求子女士的小儿子。现在搞懂了,只是一个叙事的拐杖罢了。看他的三场打戏竟看出了点王家卫的皮毛。张震的大脸ppt,这和某时代有什么区别嘛!这算是他和时代的某种妥协,霸王远去,道士下山。
原著本就不对胃口 陈凯歌的改编更是再下层楼 近年中国功夫片两个高峰 其一是周星驰的功夫 其二是王家卫的一代宗师 本片似乎原本打算博采众长 各有借鉴 可惜最终两边不靠 一个道士 五个师傅 故事也不是讲武功 而是议论人生 荒诞不过表征 最终意义在找心 然而这戏里戏外都不走心 也是无奈
贯穿多年的终极疑问:霸王别姬真的是你拍的吗?
吴建豪的戏妆太美了。周西宇对查老板是真爱。至于人生哲理和家庭伦理部分,没太大必要。打戏还算过得去。各路角色该死就死毫不含糊。何安下嫉恶如仇,有仇必报,推动剧情。没有何安下,一个都死不了。
只想问,霸王别姬真的是陈导拍的吗?
陈凯歌营销失误,海报直接放一张张震的大头照就够了!
出世入世感觉还是可以,被低估了应该
陈导的片子我都喜欢。当年无极也是反对声一片,但依然喜欢。道士下山——只有下山才能悟道吧。如果只在山上修道,没有经历红尘中的爱恨情仇,恩恩怨怨,又怎么敢说自己修习了道的精神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