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有很多动图和图片,豆瓣上就不一一上传了。。。
地址在这里: 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012436431703317#_0我可以想象到的情节,看的时候却还是哭了。
希望我的这篇影评能让你对登山和人生有些认识。
2015年12月韩影《喜马拉雅》原创影评人生的喜马拉雅by Kilualavender 隽 (隽永剧评) 序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梦想家、探险家、实践家。
因为那些梦想、勇气、和努力,普通人的世界也被激励着、鞭策着、治愈着,进而变得更为积极、富足、和斑斓了。
在我们短暂而又漫长的人生时空里,我们终有无法突破的瓶颈、无法跨越的障碍、无法触及的领域、无法见证的风景。
所以,我们通过电视、电影、网络、书本、各类实质或虚拟的平台和媒介来感受那个超越我们能力资源之外的世界。
而这部电影,将带领我们感悟行走在地球上最接近天空的神之境界。
当被逼入人生窘迫的绝境时、当觉得自己无法再支撑下去时,看一下这部电影吧。
也许对你会是一种释然、鼓舞、和动力。
当人生有过不去的坎时,想想那些攀上高峰、深入洞穴、潜伏深海、浸没沼泽、步入宇宙、待过灾场、上过战场的人们,以及他们所经历的极限挑战、岌岌可危、生离死别吧。
也许,你就愿、就能、也就会跨过那条坎了。
正文《喜马拉雅》于2015年12月在韩国上映,今年1月时曾力压《局内人》荣登韩国票房榜首。
这部影片由韩国 CJ Entertainment 发行,李石勋执导,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登山类影片。
主演有在电影界获奖无数的黄政民,《请回答1994》里的郑宇,以及《请回答1988》里的罗美兰等人。
影片的开场就径自入侵了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带着攀登雪山时真实强烈的代入感。
上气不接下气好似随时就会倒地的粗喘声,银白晃亮得刺痛双眼的厚实雪地,湛蓝的飘着细碎雪片的幻变天穹,耀眼却似乎没有什么温度的太阳。。。
“这里是不允许人类亵玩的神之领域,就像从我坚毅的内心涌出的最锋利最巨大的圣君一样的开始,人们称之为喜马拉雅。
”影片开场的一分钟便交代了登山者的专业程度。
从他们专业的登山器材 —— 雪地登山杖、手式上升器、主绳、铁索、小绳套、安全带、安全锁、岩石锥、雪地登山钉鞋、雪地登山服、雪地防辐射太阳眼镜,雪地技术冰爪等等;从他们专业的套索攀登方式;从他们要攀登的山峦;从他们登山服上的韩国国旗;从他们遭遇雪崩后迅速的反应。。。
这一分钟的光景似乎过了很久。
如果这部片有3D版的话,观众的模拟体验一定会更深。
演员们晒得如同藏民般的暗褐肤色、那些真实雪地场景下克服了高原不适反应的本色真情演绎、只有登山的勇者才能亲眼目睹的高远瑰丽之景,确凿实在地揪住了观众的心神。
职业的登山人是一条万分艰险的路,只有对登山怀抱着深厚热爱的人们才能坚持地走下去。
出名之前,没有赞助、没有同伴、没有指导的登山者们只有成为了那个领域的顶尖才有可能获得关注。
但是很多登山者往往在完成登山心愿或功成名就之前就退下阵来,或因为体能下降、器官衰退、财政困难、命丧九泉。。。
但也有很多技术高强的登山者成为了清贫的高山向导或急救队员,每每冒着去了便可能回不来的危险去拯救被围困在山涧的人们。
此片中赞助登山队员的商家是势利也是功利的,登山队员每攀登上一座高峰,每一帧登顶的照片便是极好地可以宣传登山队员所穿衣服和所用装备的时机。
但是一旦出现登山队员遇险死亡的报导,商家便会抹去一切与他们相关的商标和印记。
他们对于队员的死亡是概不负责的。
他们也认为自己的赞助与队员身心的付出是对等的,因此不需要再做额外的关心。
登山是一项对身心、体能、反应、技术、经验等综合要求很高的极限运动。
热衷并享受登山的人往往富有积极进取的自我挑战精神。
经验丰富的登山者们大多是胸怀壮志的,却也是谦逊谨慎的。
因为他们了解自身的极限,也深知自然的强大,所以他们对生死和人性有着比常人更独特明晰的领悟。
所以队长严弘吉说:“喜马拉雅的山神,请允许我们进山。
” 所以他十分反感朴武宅狂妄地说出 “征服” 二字 —— “征服?
征服什么?
冒着死登上去,匆匆下来,那叫征服吗?
登山人是不会说征服这两个字的。
连基本都不懂的家伙们。
” 后来成为独挡一面队长的朴武宅延续着严弘吉的训导,是这么教育新入门的弟子的 —— “你以为现在上去之后忙不迭地再下山就算征服了吗?
我们只是走运,得到了大山的允许,短暂停留在山顶而已。
知道了吗?
”登山首先要克服和锻炼的是体能,有了强健的体能才会有抗压抗寒的能力。
高山上的极度冰冷和缺氧,自身要负重的登山装备和生活必需,克服了这些之后才有能力去照顾其他队员,才有精力去思考和调整登山策略,也才有余力去抵抗地形地势和天气变幻所带来的危险与未知。
登山是一项需要团队齐心协力合作的运动。
每个人的装备越精良、经验越丰厚、技术越纯熟、品格越高尚,就会极大程度地增加雪地登山团队的适应性、应变性、和存活性。
登山队员之间的友情往往是刻骨铭心的、信任也是坚不可摧的;因为他们同甘共苦过,甚至同生共死过,并且他们见证过彼此最最真实的本体,包括那些丑陋的、隐藏的、难忍的、掩盖的部分。
如果从高空俯视鸟瞰那些在峭壁、冰川、雪山上攀登的队员们,一定像看一串弱不禁风的蚂蚱吧。
登山队员是命运的共同体,每一个固点上的生命仅是通过一根沉重而又纤细的主绳连系牵扯着。
每一个个体的独立运转都会或多或少地牵扯、影响、拯救、甚至毁灭其他的个体。
能够逾越生死界限和人性粗劣的友谊,可想而知,会是怎样的铭肌镂骨。
登山的电影可以偏重登山探险本身,挖掘登山中诸多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和人与自我的探讨,像根据台湾登山家 高铭和 所撰写的《九死一生》所改编的电影《绝命海拔》;也可以是记录登山技术、心理、风景、和侧重拍摄攀登过程的影片,像中国首部历时四年拍摄完毕的超清纪录片《喜马拉雅天梯》;更可以是描绘登山人登山和普通生活,引发对人生思考和感恩的影片,比如这部韩影。
我喜欢这部影片中登山者的视角 —— 他们经历的世界、他们目睹的风景、和他们领略的哲理。
我格外喜欢严弘吉队长锻炼培训朴武宅,使其成为独当一面队长的场景;喜欢看他们狼吞虎咽地偷吃五花肉、与孩子们欢乐地模拟训练、两人吊在高空聊家常般地静看夕阳西沉。
登上海拔8000+米的喜马拉雅是什么样的感觉?
“天空一片漆黑,不会有氧气。
再上去点就是宇宙了。
” 遇上雪崩是什么感觉?
被雪深埋是什么感觉?
爬在接近垂直的冰川上是什么感觉?
走在陡滑的梯子上底下是万丈深渊是什么感觉?
不得不整夜在冰冷的悬崖上过夜是什么感觉?
零下60°的气温又累又困又不能入睡是什么感觉?
遭遇狂风冰雹呼吸似乎在顷刻被夺走是什么感觉?
看到天气转变晴好第一缕亮眼的日出瞬间温暖自己是什么感觉?
在生命最后一丝气息和清醒都快消逝的时候,你会想些什么?
你会有哪些遗憾?。。。
这些你都会在影片中得到一定程度的解答。
每个登山者都有属于自己的登山缘由、故事、和最接近死亡的感悟。
那些在外人看来轻描淡写的成就和履历,背后渗透的辛酸实在是太多也太重了。
幸运的比如电影中的英雄队长严弘吉,有赞助、有名气、有人望、有家人、而且最重要的是身体的各个零部件都还俱在。
但是现实中很多登山无数的重度痴迷者在输掉事业,赔掉家人之后依然奔赴巍峨的阡山峻岭。
他们的热情似乎永远不曾削弱减少,即使五脏六腑因为深度的冻伤而产生不可逆转的损毁,即使五官肢体因为雪崩的冲击而面目全非且需要昂贵的修复,即使遭遇登山下坡时惊心动魄的九死一生,即使因为严重低温缺氧而无力返回人间的痛不欲生、生不如死。
我喜欢这部韩影还因为它带着劫后余生的幽默,就像《太阳的后裔》里的刘时镇一般温暖;也许经历过大死大生、大起大落后仍能宽厚待人、坦然若之的人们会更惜缘、惜福。
(老大你也太坏了吧!
好不容易爬上去了,你捉弄人家啊!
)(太搞笑了!
国旗飘走了。。。
哈哈哈。。。
)(已经冻得语无伦次了,思维混乱了!
)我很喜欢严弘吉在电台说过的这段话:“登上山顶,以为会找到什么了不起的东西是吧?
以为爬到七千米左右的程度,感觉怎么活下去的解答就会出现在脑海?
以为爬到八千米左右的话,感觉就会找到活着的意义?
但是在那个地方,是绝对不会找到那些东西的。
在那里唯一能感受到的唯独只有自己。
非常辛苦、非常痛苦的时候,我不知道的自己的另一面就会出现,曾有过的所有假面就都会脱掉。
普通人有可能一辈子都未曾见过自己真正的一面,就这么生活着。
” 得与失、取与舍,是人生永恒的主题之一,只不过在登山的世界里更为残酷罢了。
天气极端恶劣的情况下,离开登顶只有100米,你是上、还是下、还是停留?
如果割断绳索就能自救,但会失去队友的生命及物资;不割的话极有可能同归于尽,你是割还是不割?
当队友被撞飞陷入昏迷,你也岌岌可危的情况下,你要如何自救并救人?
队友的尸体 vs. 队友的生命?
听到被困在山上奄奄一息的队友们的呼救,没有支援、天气糟糕的情况下,你会展开近似自杀的救援吗?
已经深度冻伤到快成死人的别国队员,力有余的你会参与希望渺茫的救援吗?
心爱人的尸骨不知在山里的哪个角落,你会宁可牺牲自己生命、财富、和时间地去无止尽地搜寻吗?。。。
。。。
(这段哭得真让人心疼!!!
)"所谓登山,就是在无路之处开始的。
当我们到达,这将成为一条新的路,成为新的标尺。
我们将一起攀登上去,一起下来。
今天,我们以喜马拉雅远征为名,成为一体。
” 我的登山感想作为一名菜鸟级别的登山人,我一年可能也就攀爬2-3座山,单次来回的山程一般不会超过2000米,海拔不会超过1000米。
在爬坡爬得很痛苦的时候,我总会觉得登山就是自找罪受、活找苦吃。
若非有景色独特宜人之处,去过一次的登山地我一般是不会再去的。
最凄惨痛苦的一次登山经历是登山完毕后的第二天我的腿关节完全无法弯曲,只能直挺挺地瘸着走路;平时走路时我居然从未注意过自己会用到那么多的肌肉组织。
(有些景色亲身体验该多好。
)我在国内的登山经验很少,小时候随父母去过的登山地都是被修建维护得很好的,这和国外最大化保留山体原貌、不破坏自然环境下的登山很不一样。
有些路因为极少被人行走,所以陡峭得让你觉得这根本无法攀爬。
当看到外国友人身着热裤,不怕摔得鼻青脸肿地光速冲下陡坡时,或者以超音速的速度攀岩走壁远远地把我甩在身后时,我的内心是极度奔溃和羡慕的。
交流后才知道,原来他们几乎每周都会来山里锻炼好几次,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了。
有过登山经验的人都知道,下山其实远比上山要更艰难,也更危险,并且对膝关节的损伤也更大。
有时下坡时的坡度实在太陡峻,近乎垂直,没有铁链和树杈可以抓靠,在登山杖也毫无用武之地的情况下,下坡时简直就是一路磨着皮滑下山的。
上山时肌肉撕扯用力过度,下山时的双腿完全是疲软的,会不自禁地发抖,而天气恶劣时更为危险,思想一不集中就会发生意外。
(Arc'teryx is a Canadian outdoor clothing and sporting goods company, North VanArc'teryx is a Canadian outdoor clothing and sporting goods company, North Van)登山时我觉得最难的部分不是身体的发酸、肌肉的疲乏、耳鸣到只能听见自己粗重的呼吸声,而是未知。
不知道还要多久才能登顶?
不知道这样的痛苦何时才能结束?
不知道已经快要到达极限的自己能否坚持地爬完?。。。
但是每当自己登顶休憩、吃着酸甜的水果、俯眺山下风景、接纳阳光的温度和清风拂面时;当自己轻松地下山,看到迎面上山的人们挣扎、疲惫的粗喘时;当夜晚筛拣着自己拍下的沿途照片,回味登山时的心情、风景、和感受时;当轻轻地告诉自己终于又有了一份小小的成功、努力、和体验时。。。
我觉得想要登山的心情又复苏觉醒了,攀爬时经历的苦痛也早已抛到九宵之外去了。
登山前要预先了解当地的天气状况,考虑旅途和登山来回所需要的时间。
如果山里没有树荫遮挡,那要做好防晒或者降雨的准备。
即便是炎热的夏天去树荫繁茂的山区登山,也要做好一定的防寒、防风、和防虫准备。
如果自身对花粉、蚊虫、风寒等特别敏感的,要做好必要的预防措施。
登山前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调改行程。
如果患有心血管病、关节炎症等,应适当降低登山难度,减轻对身体的压力。
登雪山时穿戴亮色的登山服和手套容易被发现和解救。
尾语在登山的途中,我经常可以看见母亲背着出生不久的宝宝和巨大的行囊强健轻松地爬坡越岭,也经常目睹很多帮助伴侣、家人、或朋友提携行李、支持鼓励他们继续攀登的人们。
所以每次下坡时,看到疲惫的想要放弃的人时,我总会主动地给予他们微笑和鼓励的话语。
据百科,“截至2012年,大约有235人丧生在攀登珠峰途中。
大多数丧生者死亡在8000米以上高度,雪崩和意外滑落是两个最大原因。
”“2010年5月22日,来自美国加州13岁的少年 乔丹罗麦罗 从北侧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登上珠穆朗玛峰者。
”“2012年5月19日,来自日本山梨县的73岁女登山家 渡边玉枝 于当地时间上午7时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成为年龄最高的女性登顶者。
”“中国妇女界登珠峰第一人 —— 潘多。
这位1939年出生的藏族女性,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从北坡登上珠峰的妇女。
登珠峰的时候,潘多已经37岁,而且是3个孩子的母亲。
” (来源:http://mountain.57883.com/mountaineering/7040/25140176.html)在此,向那些抵达过地球上至高点的登山者们;向那些在登山途中不幸遇难、致残、身亡的人们;向那些默默藏身大山,毕生献身给登山、救援、培训、带队的人们;向那些勇于,也坚持挑战自我极限的人们;向所有登山的失败、成功、经验、和成果,致敬!
人生中有很多如 “喜马拉雅” 般不可高攀、不可企及、不可登顶的高峰,可能是身心的极限、事业的挫败、梦想的破碎、阶级的高低、血统的贵贱、人生的背叛、心爱之人或物的永别。。。
但是不要因为暗寂的无望、怀才的不遇、颠沛的辛酸而放弃相信、坚持、热爱、和希望!
不要因此而向苦涩的自己和现实的世界妥协!
不要慢慢任由自己成为怨毒、卑劣、和自私的人!
在你痛苦地攀岩在人生喜马拉雅的时候,在你痛苦地快要支撑不住的时候,请记住你不是孤军奋战!
当你抵达人生喜马拉雅的时候,也请不要忘记为下面攀爬的人鼓励、加油、和支援。
May we all Stay Warm. Stay Cool. Stay Safe. Stay Adventurous.Stay Young. Stay Happy. Stay Alive. Stay Simple. Stay Fun. Stay Beautiful. Stay Brave. Stay Selfless. Stay Dreaming. Stay Laughing. ... ...(完)
看完电影只想感叹一句:唉。。。
可惜了一个好故事啊😞😞物极必反,说的实在是太对了!
整部电影给人的感觉是过度煽情,结果变的不伦不类。。。
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但就是不出来😂😂 结果黄政民的演技到最后也让人觉得是在夸张😞😞 明明是在看着他伤心的哭,却莫名的有一种出戏的感觉。。。
竟然感觉有点假😱😱 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不是演员的问题,剧本和演出才是问题。。。
这部剧的“高潮”请求别的团队上山救援的那出戏,本来因该是整部电影的高潮。。。
但是作为观众我竟然能够理解其他团队不上山救援的行为😱😱😱 我问过自己,是不是我太冷血?
但我想了想,不是我冷血,而是每一个有理性的成年人都会做出这一残酷的选择!
每位队长担负的岂止他个人的生死,整个团队所有队员,那一个个家庭的命运都掌握在他手里!
要是他敢拿这些冒险的话,那才说明他是个不负责任的人。。。
想要寻求帮助,派救援上山救助的心,完全能够理解。。。
但是当观众开始理解其他登山队的立场、处境和他们的选择时,所谓的高潮是不是就失去了意义和感动?
对这部电影只能说:太可惜了😞刚才看到短评有人评价“虎头蛇尾”,概括的太精炼了。。。
这部电影的确很多面不尽如人意😞😞 也许是期待太高😂😂
为什么非要丑化中国人?
电影中后段武泽团队需要救援,在对讲机请求帮助,英国🇬🇧队伍不出声,中国🇨🇳队伍居然在那里打麻将?????
还说风凉话?????
非要丑化中国人是不是?????????????!!!!!!????????????????
哈?????????????????????????
一开始总是不明白,为什么一个登山者可以为了登山放弃日夜思念的姑娘,可以放下自己难以割舍的亲情。
以为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证明自己的无所畏惧,但是为了这些放弃生活会不会得不偿失呢?
随着情节发展,我们终于明白了这些勇者们抉择是为了什么,他们是为了在顶峰处看到真正的自我,在生与死的考验中,看清一切。
更是惺惺相惜地生死相搏时彼此的相依相靠,忠诚信赖,因为在那里一无所有,有的只是你和我。
一句承诺重比千金,为了它可以生死不顾,可以愚不可及。
因为在或生或死的考验面前,你的最终抉择就是你的真我,忠义、自我、虚伪……在考验面前,一目了然。
这样的体验可能你不是一个登山者,一定难以体会。
这样的理由可能更加充分一点吧!
朴正福明知救援是有去无回时,依然从容慷慨的走上不归之路,让我明白了什么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大丈夫;远征队被恶劣天气封锁在角落,大家还是鼓起勇气,忍住伤痛,唱起那首励志的登山者之歌,让我读懂了什么是置生死于度外的豪迈情怀。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可能逝于冰海,埋骨苍山,是一个登山者最好,也最有意义的归宿吧!
[大哭]喜欢韩式悲情里满满的正能量;喜欢电影插叙的叙述手法,让内容更立体,人物更丰满;更喜欢黄政民将笑泪相间的表演张力演至极致的绝妙发挥,让我们充分领略到喜马拉雅带给我们的奇遇和领悟!
“以为只要登上海拔7800米,就会哲思如泉涌吗?
并非如此。
那里找不到人生的意义,只能看见我自己。
抛弃了所有之前的面具,在痛苦和艰辛里能够看见‘真正的自我’。
”致所有在艰难困苦中努力前行的勇者们!!
[可怜][可怜]
《喜马拉雅》可以算作韩国近年来为数不多的一部灾难大片,攀登雪山的特效场景固然无懈可击,但是电影依然在发挥韩国电影的优势,以情动人。
对于一个攀登者来说,也许征服每一座高山就是他唯一的梦想,为此他会一直勇往直前的坚持下去。
这种执着和信念不是金钱、荣誉所能取代,哪怕是牺牲生命也在所不辞。
可是随着年岁的增长,妻子儿女无法照顾,那份愧疚之情愈加强烈,身体机能也慢慢减退,伤痛时时发作。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剧中主人公严弘吉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回归现实。
也许这就暗含着一份对家人的责任,虽然有点不舍,但是人毕竟是感情动物,不能因为追去梦想这种自私的借口而放弃所有的一切情感羁绊。
也许这样的生活继续过下去也就不会有这部电影了,听到亦徒亦友的朴武宅命丧8750米处的喜马拉雅山顶,悲痛伤心自不必说,在回顾朋友生前的录像时,一句话触动了严弘吉,不能让朋友的尸体孤孤单单的留在世界之巅成了严弘吉现在最重要的使命。
虽然舍不得家人,虽然脚伤依旧,但是这份对朋友来时同路,回去也要同伴的责任让主人公毅然决然的选择重新组队回到喜马拉雅,去把武宅的尸体运回来。
这是电影故事最主要的情感着力点,也是全篇最重要的泪点,前面漫长的情节叙事和人物关系的刻画都是为这个做铺垫的,确实在这里作为观众的我也抑制不住的想要掉眼泪。
电影还有一个细节值得关注,其实主人公弘吉是不赞成登山者冒着生命危险把同伴的尸体运回来,这在电影的开篇有交代,当武宅固执的要这样做时,弘吉是一百个不赞成,甚至不想再见到武宅。
到了后面武宅出事,弘吉才被武宅生前的录像里的一段话触动,有所感悟,终于明白了武宅这样冒生命危险也要把同伴遗体运下山的意义,同时自己的人格也得到了升华,让观众慢慢认同主人公的思想和行为,从而产生共情,带着那份坚定不移的使命一起重返喜马拉雅。
电影评价:(不错)
不想离开山
需要片源的关注我们回复“喜马拉雅”,即可获取资源文章均为原创,禁止抄袭,转载请授权迷妹之前推荐过电影《老手》。
黄政民欧巴演技太棒。
欲罢不能。
一口气把他近两年的电影看了个遍。
《喜马拉雅》深得我心。
2015年。
喜马拉雅系列电影。
中国式纪录片《喜马拉雅天梯》。
美国好莱坞片《绝命海拔》。
......年底,《喜马拉雅》赶上热潮。
豆瓣评分7.2分。
只比《绝命海拔》少0.2分。
评价人数竟差了3万多人。
这里是不允许人类去亵玩的神的领域,人们把它称为喜马拉雅。
电影围绕登山展开。
严弘吉,韩国著名登山家。
一次救援中遇到了朴武宅。
一个一定要将同伴尸体带下山的登山者。
此事一出,严弘吉让他滚回韩国。
别再想登山。
朴武宅当然不会这么做。
为了登山放弃了交往五年的女朋友。
坚持不懈的努力。
严弘吉同意让他参与“旅程”。
很快。
朴武宅登上干城章嘉峰,8586米登顶。
如愿以偿地跟女友结婚。
和严队长接连“征服”多座高峰。
对于登山爱好者来说不用征服这个词。
就是运气好点,得到山的允许,短暂停留在山顶而已。
每个登山爱好者都应感谢背后默默付出的妻子。
她们的愿望小得卑微。
就算放弃登山再不容易。
严弘吉还是选择退隐。
其实脊柱问题也不允许登山。
朴武宅承其衣钵。
带领队员挑战更高的山峰。
遭遇雪崩,身亡。
没有遵守和妻子的约定。
“很快回来”成了梦。
剧情发展到这里。
有个直戳泪点的点不得不提。
太阳已经完全下山。
空气稀薄气候严寒。
救援队不敢出动。
朴正福却独自前往营救。
那相当于自杀。
他整整攀登了一整夜。
攀越了最为艰难的珠穆朗玛峰,海拔达8750米。
守护朴武宅直到生命尽头。
同时自己也遇难。
纵使没人会记得。
那也是最伟大的一次登山。
为了把朴武宅的尸体带回来。
严弘吉和退隐的队员再次出山。
不负众望,找到遗体。
遗体带下山实在困难重重。
妻子秀英就算再想看看丈夫。
只能放弃。
“我哥哥他好像不想离开山。
”冰雪皑皑的世界屋脊之巅。
举行了隆重的按葬仪式。
影片以严弘吉登上洛子峰结束。
完成16座8000米以上记录。
兄弟情。
团队力量。
支撑着严弘吉。
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尼泊尔等地雪山取景。
以还原真实场景。
险碰到尼泊尔地震。
相比。
《绝命海拔》的好莱坞英雄主义。
《背负春天》的日式偏执匠气。
《喜马拉雅》却是更生活化的人情世故。
登山热背后的问题也值得关注。
--- end ---更多精彩电影推荐及资源,请关注微信订阅号美否电影(ID:mayfou2015)。
影片的一开始,朴武宅和朴正福两兄弟为了不放弃同伴,冒着暴风雨也要上山。
要知道,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寒冷、缺氧、暴雪、环境恶劣、物资紧缺,随时都会有雪崩的可能,人类的力量是显得多么微不足道的。
就算两兄弟不懂不够专业,作为最初登上喜马拉雅十四座的弘正吉队长不可能不知道,可他虽然口中骂骂咧咧,仍然冒着生命危险上山了,这是三个人物的性格底色。
后来,当弘正吉隐退,朴武宅和朴正福独自带队去征服k2峰的时候……哦对了,这里不应该用征服,真正的登山者不会说征服两个字,他们说,只不过是获得了上帝的准许,暂时允许在上面做短暂的停留。
在登k2峰期间,在勋不幸发生了滑倒,朴险些掉下悬崖,是朴武宅用绳子把二人堪堪悬在了悬崖边上。
“把绳子割断吧,这样下去我们两个都得死!
”朴武宅伸出小刀几经犹豫,最后割断了自己的救生物资。
两人暂时得救,但是后来暴风雪来临,朴武宅又不幸得了雪盲。
他被困在了8750米处,看着妻子和女儿的照片,留下了诀别的话“永远爱你”。
换做任何一个登山者,在这里倒下,那他将独自在这里面对永恒的孤寂。
事实上,在登上界有一句老话,8000米以上无道德。
意味着,就算有人路过他的身边,想要伸出援手也是有心无力。
所以,当朴正福在广播里求援的时候,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冒险上山,这无异于送死。
可是,谁说这个世界是冰冷而残酷的呢?
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朴正福抱着必死的信念,独自踏上了寻找朴武宅的路。
他明知九死一生,仍义无反顾。
原因无他,那是他朝夕奋斗多年的好兄弟。
他的雪夜逆行,让兄弟的离开不再孤单,却也让自己永眠于喜马拉雅。
弘正吉的课堂上,学生问他谁是韩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登山者。
他才会说,“朴正福那夜的攀登,可能没有人会记得,却是韩国登上史上最孤独、最伟大的救援”。
再后来,弘正吉集结了原队友,不以登顶为目标,没有任何补助,到比山顶还要高空气更稀薄的地方搜索。
甚至连休息都是奢侈的。
在暴雪之下一切痕迹消失之前,找到了朴武宅的尸首,完成了登山史上从未有过的挑战。
最后,我想用弘正吉的一段话来结束。
所谓登山就是在无路之处开始的当我们到达这将成为新的路 成为新的标尺我们将一起攀登上去一起下来今天我们以喜马拉雅远征队为名成为一体
豆瓣上小资很多,很多年常年都不迈出家门的宅男宅女 或者城市小清新是无法理解 登山的意义的。
很庆幸我是个身体力行者,登山我做到了可以独自带队。
电影我可以做到剪辑拍摄。
同时也对电影制作者对于这个电影的还原度 表示敬意,能够拍出如此逼真的效果,应该说取景地 确实花了一番心血。
同时这种恶劣的环境下 能够完成 克服高反的拍摄 其表演发挥 能够达到 目前的程度 已经令人非常感动了。
也可能是登山之人的爱好吧 看这种电影 总是带有自己对于登山的情感在里面,未免有点不同吧。
按照我的当初预想 电影应该是大圆满解决 山上的人拉下来,不过出乎我意料,山上之人永远只能留在了山上。
不过这一点倒也是真实还原 在喜马拉雅地区 真的救一个人 非常 非常的困难,那么多的山难事故 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之下的选择。
这个时候人性就凸显出来了,这也是电影的戏剧冲突所必须呈现出来的东西,如果没有冲突 没有情感的难以抉择 难以出一部优秀的作品。
换做我,我也许不知道我会如何抉择。
但是我敬佩这些人去山上的行为,不为征服,只为了朋友。
人生就如同登山,你会面对很多困难,你必须要勇敢坚持,克服重重困难和险阻,一直往上攀爬🧗
虽然我饥寒交迫,但我仍然享受这攀爬的感觉,那种克服困难和恐惧的精神力量。
黄政民等一众演员太棒了,剧情好震撼,也很感人。
其中传达的精神和友情很真挚感人,这是一部难得的佳片电影。
喜马拉雅不仅仅是一座山,更是一种勇攀高峰的精神,激励和鼓舞着我们所有热爱生活的人。
2015年关于攀登喜马拉雅山的电影在年末突然涌现出来,先有中国大陆的纪录片《喜马拉雅天梯》,再有好莱坞引进片《绝命海拔》,然后是这部未在国内上映的《喜马拉雅》。
三部片都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喜马拉雅风景的壮阔和一览众山小,但从主题上来说前两部都是描写关于登山的困难和艰辛,在敬畏山的同时也致敬了攀登者攀登精神的可贵。
而这部电影的重心却是以攀登为载体,多角度的向观众展示这个载体所承载的爱。
一是对攀登的爱,因为这个爱队伍能聚在一起,同样因为对攀登的爱,朴武宅和朴正福才能死缠烂打进到这个队伍。
严弘吉能收到队员的爱戴同样因为他对登山的热爱,当严弘吉得知自己的腿无法再继续登山、当朴武宅得知严弘吉要隐退,这两处的镜头都向观众无声的展示了他们对登山的爱。
其次是队员之间的爱,朴正福天气恶劣的夜晚独自一人上山救援朴武宅最终丢掉性命,严弘吉得知朴武宅遇难后的自责都深深得表现出这种爱,也是对队友的爱最终让严弘吉下定决心哪怕孤身一人也要去找遗体,没有让他失望同样也没让观众失望的事尽管队伍散后各自落魄但所有人还是回来跟严弘吉一起踏上寻找队友遗体的路程。
是的,这些队员都有过犹豫,但你敢说当他们决定追随严弘吉的时候他们展示的不是爱?
在喜马拉雅寻找到遗体下撤途中,因为天气和各方面的原因,之前一直执着的严弘吉在面对恶劣环境的时候最终决定就地安葬朴武宅遗体,他那时说的话很好地体现了这种爱:朴武宅,对不起,我爱你,但我也深深爱这些信任我并一直追随我到底的他们(大意如此)。
导演在整部电影中描写这种爱笔墨是最重的,很多细节都表达出这种感情,包括最后严弘吉带女队员登上山顶的那个镜头。
最后,是对家庭的爱。
这方面导演正面落笔不多却时时有弦外之音,承载影片表达这种爱的无疑就是两个主角,朴武宅死时看着妻子的照片、严弘吉对朴武宅说的回去征服秀英,一个镜头和一句话浓缩地表达了这种爱。
在叙事方式上导演很到位的处理好了插叙的方式,使影片既不会像《喜马拉雅天梯》那样平铺直叙又不会像《绝命海拔》那样让人眼花缭乱。
黄政民的表演是能直入人心的,从《新世界》的嘻戏笑脸的痞子形象到《老手》中的认真起来不要命的警探,再到这部片的内心戏,没有令人失望过。
还可以,大概之前看的推荐吹捧略过,有点小失望。
…吵闹 差点两星
立意主题真实感震撼感拍摄难度碾压《攀登者》。国产电影只讲了一件事,追回荣誉不惧牺牲重新证明我们来过,好像十几年来错过的只有荣耀埋葬的只有两段爱情,其中只有张译的角色能启迪人心;韩国电影主线讲了追求荣誉-遇见伙伴-伤病离队-整队追尸-实现承诺,而群像方面,面对那么多见死不救的人(没有绑架!),本是背景板的无名氏选择了独自送死陪伴队友等死、被谴责的背叛者重新整装出发赎罪、单一的情感线遗属选择劝生者放下遗体平安归队,这N多两难的境地与人性必然的选择,使得次要人物塑造过于出彩,而主角也足够突出,他每次鼓励、训练、抉择、下达诛心的指令、道歉、流泪都太生动了,虐点太多,恰巧扮演者还是黄政民这种连毛孔都能讲故事带情绪的人,当他见到继承者/弟弟/朋友/战友的尸体,他一直问,摘了手套一下一下摸着道歉,哭死。
不是史诗级灾难,只是一个圈子关于信念和爱的故事。ps:黄政民一说普通话真不习惯呢……
煽情得很催泪
如果这是真人真事,我给打五星。但如果是如片头所写,根据口传的事,加上韩式民族煽情,就毁了。
两小时的片长,看点只有两点:1 敬畏自然,“山不是能征服的……”2 结尾10分钟比较煽情和感人所以,一个好故事没有讲好,重点不突出,如果能把重心放在最后这个情节上可能会更好吧!
太催泪了…
3.5。前半段有多好笑,后半段有多感人。佩服这样的剧组,实地珠峰取景拍摄,那些雪山、大本营都只在记录真实的纪录片里看到。而这对影片来说确凿的加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和情感浓度,所以尽管有很多不太专业的行为或煽情需要,依然可以打动人。只是有个问题探讨,武宅留在自己深爱的雪山上不更好?那个至净至白的世界不是很多人一生的向往吗?为何一定要把他搬下来呢?
黄政民真的可以封神了。但是对比了下中国的喜马拉雅天梯,会感觉拍摄的不真实,煽情太过,反而不到位了,但是黄大神的演技还是没得说。
不喜歡JK필름的電影!
看不进去
虽然有违登山常识,但做为一部电影还是可以的。
白搭了黄政民。
3星,人类挑战大自然,珠穆朗玛峰埋掉的人可绕地球一圈,成功就笑失败就闹,高峰就在那也没绑着你丫去登山去挑战
🏔️看过我们伟大人民英雄吴京同志主演的《攀登者》,我不禁想起几年前邻国拍摄的《喜马拉雅》,特来重看一遍。影片立意、剧情、拍摄真实程度,两部电影之高下一看便知…《攀登者》中90%的特效,没有了圣山的神圣、没有了星空的洁净、更加没有真实的寒冷和缺氧,“山就在那里”出现了十遍之多,多么好的题材让两位香港“鬼才”导演将特效和恋爱进行到底…的确,中国电影仍有一座座高山需要攀登!
比绝命海拔更有人情味,兄弟情很催泪。看到了Rab, 鸟,Oakley。。。最大的赞助商是Millet吧。
世间有些人是为梦想而活的,虽不理解,却也尊重。
大雅推荐的,很感动
看这部电影,好多镜头都让我想起穿越贡嘎山的经历,达到海拔5000的时候,我清晰的记得身体是怎样的感受,天公作美,当时没有经历恶劣天气,看着电影里的暴风雪,海拔8000的峭壁悬崖,我感到他们是真的勇士。到8000以上的山顶,人或许真的可以认清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人。PS:队长一直始祖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