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行,比较励志,拍的比较真诚。
女主在高丽句算的上是当红女星,在本片中,她的演技还算不错。
还行,比较励志,拍的比较真诚。
女主在高丽句算的上是当红女星,在本片中,她的演技还算不错。
还行,比较励志,拍的比较真诚。
女主在高丽句算的上是当红女星,在本片中,她的演技还算不错。
还行,比较励志,拍的比较真诚。
女主在高丽句算的上是当红女星,在本片中,她的演技还算不错。
隔壁家一直有个弊端,男演员一抓一大把,般配的女演员就有些相形见拙,就是如日中天到今天这个称霸奥斯卡的地步也还是维持着这样的局面。
所以为了满足现下越发挑剔的眼光,都是选真漂亮女主角的片子看,还好这个现在略显小众的题材有主笔女神在,否则错过就是可惜了。
科幻满世界的当下,能有个好好讲故事的片子看已经全靠运气了。
这部《奇迹》也真的小小的创造了个奇迹,靠着如此传统的韩式风格在今日一众网飞制造里脱颖而出,证明好故事依旧能赢大场面,光影之旅还是感动最吃香。
男主俊京是个数学天才,和姐姐一起生活在一个连火车都不停靠的小村子里。
全村人每天得沿着铁轨走上两个多小时才能到镇上,中途还会经过一个说短不短的隧道,安全隐患可想而知。
所以俊京每天都会按时等在隧道口,带大家安全回家。
升上高中以后,俊京就开始努力向国家申请给村里建一个车站,这时候他也遇到了女主罗熙。
罗熙也在建车站这件事上帮忙出谋划策,俩人也因此渐渐熟络起来。
努力加坚持终归会后有回报,建车站的申请还是被批准了。
全村人一起风风火火的建成了车站,但火车依旧不停站。
可世事就是这样,本以为到达了终点,但不过才刚刚驶出站。
这也是让俊京崩溃的地方,他好像做什么都是错的,从出生开始。
妈妈是难产去世的,姐姐为了没抓住的奖杯掉下了悬崖,爸爸因为找不到姐姐的尸体差点儿自杀,好像都是因为他。
他一直都活在和姐姐一起生活的幻觉里,也不是说他精神有问题或怎样,就是一种执念在支撑罢了。
支撑着自己面对对于父亲的负罪感,因为他的出现和存在,带走了父亲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
但世事也是这样,你以为只是你以为的。
父亲这么多年的沉默寡言,何尝不是愧对于他,当年母亲难产,也怪他没有及时赶回来,姐姐掉下悬崖躲的那辆车,也是他开的。
事情的真相,总比你以为的更残酷。
但活着的人总还是要好好活下去,即使彼此愧对,可能够坦诚相待的那一刻,也没有什么不可原谅。
这大概就是人生中那些重要时刻存在的意义,婚丧嫁娶,那些必须直面自己内心的时刻,那些难以承受的压力,会给你一个理由去坦白,和那些真正重要的人去和解。
我们总想做点儿什么,去证明一些人在我们心中的重要性。
而这些事往往和这些人没关系,就像那些说出口即词不达意的爱意,只会让误解越积越深。
生活里其实没有那么多秘密,大多数时候只是我们以为对方不知道,自己把自己困在了问题里,拒绝沟通,却又希望一切可以迎刃而解。
所有事情都会时过境迁,但不要等到那个时候,那个人也许就真的不在了。
任何你想要拖到明天的事,去做的最好时机一定是现在。
放过自己,也成全别人,彼此认为重要的人,在乎的不过是一种信任,所以,你要让他知道。
图片About 那些不用说谎的人 才是真幸运
青春的气息、沉重的话题,洋溢的介绍、吸引人的标题与副标题:奇迹:给总统的信〔后面字幕给的副标题〕,看到前面小半部分想打4星,然而看完后觉得打3星都勉强了,为什么?
因为这片最后成了缝合怪,四不像!
为什么说四不像?
一是从片子观感来看,前半部分似乎讲天才少年的懵懂爱情,后面转为家庭的爱与谅解、释怀。
前半部与后半部似乎是2部不同的电影,没有什么联系、交叉,极其割裂,尤其接近结尾机场相见一幕有点无厘头了。
二是片名加副标题(前文说了)并没有在片子故事中占主体,尤其副标题片子只是体现“写给了总统”,尴尬,以及最后字幕之前把这个站的大概来源介绍出来,有点牵强附会。
单就修车站来说,也是如偶像剧一样一笔带过,随便用镐“挖”点烂石头,转身就修成了。
诛心点说,算是用总统作噱头吧。
——有关电影的结构,再说哈,蒙太奇的方式用得不错。
粗略二刷后,发现片子对“姐姐”角色的交代在捧花拍照时即已留下伏笔——摄像师提醒把花拿在胸前;主角出现这种情况起于其父亲帮捡回奖杯,主角臆想成姐姐捡的。
两段反转还真是让人肝肠寸断!
原来一直陪伴着的姐姐只有自己能看见!
原来冷酷的父亲为了儿子背负着生不如死的秘密活着!
原来和你们的羁绊是如此强烈竟超过梦想和爱情!
姐姐在火车上对弟弟说了两个字“谢谢”,谢谢你一直以来把我记在心里!
谢谢你长久的陪伴!
谢谢你的再见!
ps:林允儿演高中生毫无压力,还是那种勇敢、粗线条、敢爱敢恨的玛丽苏!
与外界只有一条铁轨连接,每年都有死于车轮下的村民,哪里都有坚强活着的人啊!
我之前的评论:“情节过多,导致最后的情绪总觉得差了一口气,稍显平淡了。
人物都蛮可爱。
”今天有一些新的感悟。
看电影时在期待着“奇迹”,尤其前期情节多虽轻松有笑点但也还是平平淡淡。
结果建成简易车站、姐弟情、父子互相的和解,情节设置都不是可以用“奇迹”来形容的。
以至于看完很模糊“奇迹”是指什么。
把父子情感宣泄当成了影片最终的主题,那么前期很多情节人物找不到关联而觉得“过多”。
奇迹是指俊京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俊京因为心结认为自己不配拥有梦想,虽然他喜欢宇宙有梦想。
老师“伯乐”的指引,给了俊京实现梦想的道路。
罗熙“缪斯”的帮助,让俊京第一次动摇了,去靠近自己的梦想。
村民和记者帮助建成和报道简易车站,让父亲明白了儿子的心,促成了父子和解,父亲儿子各自的和解和放下。
两元站,也给俊京去考试争取了时间。
各种,都让本来能力“天才”的俊京,心理上准备好了,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考试时的紧张,也一反以往不在乎的态度。
去和姐姐告别,终于迈开了离开和姐姐一起的故乡的脚步。
去勇敢地奔向喜欢的女孩表达自己的喜欢,以前总是会回避躲闪的。
一个一个看起来不重要的“过多”的人物情节,都促成了这个“奇迹”。
影片平淡地展开,就像生活一样的平淡。
剧情有点粗糙了哈哈哈但还是很经典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看名字就差不多知道是一部“励志”题材电影。
找来看,很大原因是因为女神林允儿在封面上,但是看下来,林允儿顶多是个打酱油的,成催化剂作用,整体戏份不多电影剧情不一 一讲。
整体就是围绕韩国第一个民间投资自建的火车站的来源进行魔改是的,虽然是真实事件改编,改得也是挺感人,我也相信真实世界的主人公是很有毅力的人,但是厉害到去NASA还真的有点夸张。
整部剧看着还行,就是女神的出镜率不高,扮演着男主成功的催化剂,而且喜欢男主显得莫名其妙。
其他就没什么了
正如片名所暗示的,《奇迹》有望成为一部催泪大戏。
因为地处偏远,火车过村不停靠,俊京的母亲和姐姐相继因此离世。
为了弥补这个缺憾,俊京以个人力量排除万难,建起了韩国史上第一座民营车站。
只需按此故事线索平铺直叙,电影就能取得相应的动情效果。
倘使再发挥韩国电影人擅长的煽情大法,《奇迹》不是没有可能变成一部“全韩恸哭”的电影。
但从现今的成片看,导演显然不愿再落入这个俗套。
不过有点让人出乎意料,“创新”的方式是发挥另一个韩影长处:浪漫的爱情。
这便是发生在俊京与罗熙之间的初恋故事,没有任何现实的土壤,显影在虚幻的柔光镜里。
俊京虽是穷学生,但有过人的数学天赋,罗熙不仅长得漂亮,还出生委员家庭。
两个不同阶层的人本没有相遇的可能,但事实是罗熙爱上了俊京。
这是一个只会发生在少女漫画里的爱情故事,仅仅能够骗骗小女生。
但在《奇迹》里,它却成了消解煽情、让故事情感线变得合理的工具。
很明显的一点,故事发展到后半程,在俊京解决完车站难题、开始直面人生难题时,罗熙消失不见。
罗熙就像俊京一直以高中生面目出现的姐姐一样,很可能也是某种幻觉。
罗熙的存在,更多是为了给俊京的成长加上一层爱情的背景,也即多一些曲折。
她的美好与完美,是与苦闷的现实生活脱节的。
不过,这反倒向我们指出了电影的问题:一个以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竟然脱离现实的土壤。
导演没有用现实主义笔法讲述故事,这一方面可以认为避免过分煽情采取的策略,另一方面也可能导演确实没有能力表达现实的复杂肌理吧,就像大多数韩国电影留给我们的印象那样。
最终,电影的核心冲突转置到了父子之间。
父亲因为恪尽职守,疏于家庭关照,也间接成为导致妻子和女儿离世的罪魁祸首。
他一直背负着某种内疚与自责,刻意与儿子保持距离,导致父子俩在情感上有所疏离。
对儿子来说,建造简易车站或者一心向学,也有着向父亲证明自己的目的,希望父亲能够更多地关心自己。
电影的收尾,是父子俩醉酒后敞开心怀交谈,化解了过往留下的隔阂。
罗熙自然不必出现了,她作为引导观众走入俊京的工具已经完成了叙事人物。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姐姐的设定,以及到中间才揭开她已经去世的真相,实在是很聪明的编剧笔法。
俊京和姐姐从小生活在韩国的偏远乡村,因为乡间没有人行道,他和姐姐每天不得不很早就起床,步行到火车站乘车上学。
这样的日子不但辛苦,而且危险,尤其是进入山洞的时候,倘若刚好遇到火车赶来,路人不得不赶紧逃出山洞,避免发生意外。
俊京对此从不抱怨,他只希望韩国总统能听到自己的心声,为家乡修一座火车站,好让乡亲父老不用每天起早贪黑。
然而,前前后后寄出去的50多封信全部石沉大海,俊京依旧没有放弃,他继续坚持过一段时间就给总统写一封信,期待能够用自己的真诚打动对方。
以上是韩国新片《奇迹》的开场片段, 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韩国本土票房一度反超《尚气》 ,主要讲述了一个数学天才为了家乡的基建付出的努力,并在此过程中发生的一连串感人事迹。
除了片中那座真实存在的“两元站”,老实讲,你实在分不清影片中到底哪些是真实,哪些又是改编。
不过不容否认的是,它依旧用满满的套路,狠狠赚了把观众的眼泪。
虚假的美好俊京和姐姐的关系一度成为影片当中的最大的一枚烟幕弹。
他们俩关系好到可以天天腻歪在一起,不过影片很早就给过暗示:这对姐弟有些不正常。
比如,影片开场姐姐就自我介绍到,她是一个高三生,但并不打算升学,因为比起聪明的弟弟,她更擅长照顾家人。
几年过后,弟弟升上高中,奇怪的是,姐姐依旧随他前往学校,而且还身着学生时代的便装。
加上俊京姐弟与父亲间几乎为零的互动,也让人不免好奇背后原因。
电影的蒙太奇手法相当娴熟,普通观众很难理出头绪,去怀疑姐弟俩的身份,更何况影片前期分明已经告诉大家,在一次紧急避让火车的过程中,姐姐和弟弟都在那次意外中得以幸存。
可随着另一次交通意外的到来,姐姐的身份才真正揭晓——原来在和幼年俊京避让火车的那次经历中,姐姐为了保护弟弟的奖杯,不幸坠桥落河身亡。
影片此前营造出来的美好全部是虚假的,所谓的“姐弟情深”,其实早就随着姐姐的那次溺亡而去。
而之后观众看到的姐弟俩互动,也不过是俊京脑海中幻想出来的画面,他依旧活在姐姐为保护他而牺牲自己的阴影之中。
矛盾的情感《奇迹》中人物之间的感情关系非常复杂,俊京和女友之前如果只是单纯地发狗粮,那他和家人则要矛盾得多。
作为山里的孩子,俊京却偏偏有用过人的数学天赋。
女友让他跟自己一道去首尔念书,以让才能得到最大发挥,但俊京犹豫再三过后,最终却放弃了这次人生逆袭的机会。
他的顾虑有两点:第一,自己和姐姐打小建立了极深的羁绊,外出念书意味着俊京不得不和姐姐的亡灵告别,从此只身前往异乡奋斗,而这是他极不愿意接受的现实。
对俊京而言,有姐姐的地方才有家,即便有了甜蜜的爱情,也很难说服他与亲情诀别——哪怕这份亲情已经成为过去;第二,父亲虽与自己关系紧张,但从小缺失母爱,又得不到工作繁忙的父亲半点注意,急于证明自己的俊京非常渴望做些什么让父亲认可自己。
遗憾的是,最了解他的姐姐已经随母亲一道早故,而父亲又是个循规蹈矩的国家公务员,到底是选择家人还是选择理想,这对一个还未正式踏进社会的乡下小孩而言,的确是一个残酷的抉择。
同样陷入纠结的还有俊京的父亲。
姐姐真实身份还未揭晓前,父亲无视姐弟俩问候的做法很容易让人对其建立起食古不化的不良印象。
可等到姐姐身份被揭晓的那一刹那,来到父子二人掏心窝子的环节,你才发现这男人简直温柔得一塌糊涂。
和俊京一样,对于家里两个女人的死,他同样追悔莫及。
俊京自责的理由是家人为保护自己白白送命,而父亲职责的理由则是自己三五不着家,导致没办法及时给她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唯一的女儿,还因为自己驾驶火车的缘故,被意外波及身亡。
影片中的父亲真是一个悲情的角色,他为人老实巴交,做事一板一眼,如此憨厚老实的人,早年丧妻,壮年丧女,中年又不得不背负沉重的道德负担,并由此落下无法和亲人直视的毛病。
乍一看不苟言笑的外表下,背地里却埋藏着一颗早已被生活磨平棱角的心,父亲曾因为亲人的陆续离开动过轻生念头,是俊京打消了他的消极态度,支撑他继续活下去。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他最终和儿子放下过往走出了阴霾,这对一个长期处于压抑和悲伤的家庭而言,不可谓不是一个奇迹。
奇迹的来源关于奇迹,影片无时无刻不在与之呼应。
降至冰点的父子关系重新回暖对应的是家庭层面的奇迹,俊京和女友的爱情、二元站台的建立,乃至俊京留学美国的经历,都从不同维度紧扣了名为“奇迹”的题眼。
一个山里的男孩,却被一个有政府高干背景的女孩相中,尔后腻腻歪歪羡煞旁人,这,是个体层面的奇迹;父老乡亲因为政府懒政迟迟等不到已经允诺修建的车站,在俊京的号召下,愣是从一毛不拔的土路盖了座车站,这是属于一个集体的奇迹;俊京因其过人天赋获得出国研修资格,并有机会参与美国宇航局NASA的科研工作。
这样的研修资格韩国当年仅此一例,且万里挑一,被这项计划砸中的幸运儿,除了对他是一项奇迹,对当时长期被排除在国际主流社会以外的韩国又何尝不是?
从个体到家庭,再到更广泛层面的社区和国家,《奇迹》貌似在煲一碗感人至深的鸡汤,底料却是牵扯民族自豪感的鸡血。
《摩加迪沙》为我们展示了韩国为了挤进联合国在外交层面付出的代价和努力,《奇迹》则从科研和人才培养的角度,向世人展示着韩国进军国际舞台的视野和决心。
影片将时间选在上世纪90年代,除了有原型事件的限制,其实也有某种不经意的偶然。
彼时,乘着中韩建交(1992年)的东风,本已有着“亚洲四小龙”之称的韩国,更是借着与大国的经济往来,进一步输出其全球文化影响力。
时隔近30年,如今韩国已经兑现了当初的战略目标,无论政治、经济、科技,亦或者文化,他们都在各个领域印下了自己的烙印。
今年推出的这部《奇迹》,更像是对曾经那段历史的回望。
在《鱿鱼游戏》火遍全球的当下,韩国影人已经做好了准备。
更多韩国制造的“奇迹”,在等待他们去完成。
撰文 |Zed策划|轻年力量-End-
昨天晚上看了一部韩国电影《奇迹》:女主是林允儿,非常漂亮,照片如图。
这部电影内容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因为村庄偏僻,男主家和村里人需要穿越隧道,但是隧道没有报警机制,导致男主姐姐去世,男主伴随心目中的姐姐长大。
男主从小天赋异禀,在数学上有很高的悟性,高中遇到了林允儿,在林允儿的帮助下,男主终于在村口建立了一个简易车站。
男主与林允儿也有情人终成眷属。
电影把姐姐的去世偷偷藏起来,让观众误以为姐姐还活着,我是在林允儿到男主家做客的时候看出来的,因为男主说话的时候姐姐在,但是女主说话的时候姐姐就不在,这个细节拍的不错,当然也是一个老梗,没啥新意。
韩国电影很厉害的地方是唯美做到很好,常常把真人电影拍得跟动漫似的,反观日本电影可以看出动漫做的很唯美就是那种理想化的美,但是真人电影就有点诡异也就是不自然,除了一部,那部电影忘了名字,内容大概是男主小时候救了一只猫,这只猫后来变成人来报答男主,那部电影非常美,就是那种童话美,超越了现实的美,也不诡异,其他很多日本电影看起来有点诡异,不知道怎么回事。
韩国拍恋爱电影确实是有一套,水准很高。
美国电影拍恋爱总是少不了各种亲热镜头,我觉得有点过了。
我国拍恋爱电影我最喜欢的是一部翻拍电影《不能说的秘密》,周杰伦演的,很好看,我看了很多遍,当然美国拍过,韩国也翻拍过,不过我觉得还是我们拍的好看。
希望我的小妹妹30岁的时候也能像林允儿欧尼一样依旧清纯靓丽😊
冲着允儿看的,剧情纯粹浪费时间。
韩式煽情真的打动不了我了
姐弟、初恋、父子,男主的三段感情贯穿始终,再加上理科天才和造车站的故事。允儿是真美,也甜到我了,那种羞涩的感觉,再也不会有了。姐姐这条线开始还蛮羡慕的,有这么好的姐姐照顾,所以知道真相的时候吓到我了……至于父子这段我就get不到了,真的就这样和解了吗?和对方、和过去、和自己!说真的要不是男主成绩好,这不就是另一个人间悲剧吗……允儿脆骨!
来看允儿的,“姐姐”也演的特别好,百想最佳女配角当之无愧。
罗熙真的好勇敢 好喜欢
有林允儿还要什么自行车?
一些泡菜式感动,一些简单真挚的复古气息;片中亲情与爱情的相守,铸就了车站,也同样让每种情感都随着年岁愈发宝贵。允儿(接近)单挂青龙,感觉说服力不足…至多是平稳完成演绎。反倒是《从邪恶中拯救我》就毫不输于老戏骨,并且尝试破格演出的朴正民;因为年资、去年得奖以及这种“减法向”角色在男主战没有姓名与优势实在可惜;看好他的未来。
中间突然醒悟的虚幻片有点惊喜也有点老套
传统套路
2.5允儿也支撑不了我看这无聊的电影
因为有着万里挑一的天赋,自然会有权力与精英的眷顾,这种成功不叫奇迹,叫顺理成章。如果一个普通人,有着普通的关系,甚至普通的梦想。Ta完成了,才叫奇迹。
虽然姐姐那条线挺有趣,但演的有点像小情侣。整体前后割裂。
哈哈又是集所有人之力托举男的
又长又无聊🥱
受够了东亚父权,女主根本不会演戏
把一部关于基层铁路建设的电影完成到这样地步,韩国电影人实在了不起
真是狗血的剧情,韩国人拍电影也是韩剧的感觉,墨迹的一批。中间突然变成人鬼情未了强行转折,看的真是上头。好在整体观影感受还算轻松,允儿也足够养眼!
煽情过于刻意 故事节奏细碎 缺乏起伏 男主太过杰克苏 剧情太理想化 前面还好 后面就很拖沓了 导致观影情绪很难保持持续饱满状态 这种电影最好控制在90分钟内
"愿每个人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