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老爸

了不起的老爸,起跑,On Your Mark

主演:王砚辉,张宥浩,龚蓓苾,李小胖,鹤男,赵亮,李彧,刘金山,冯文娟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1

《了不起的老爸》剧照

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1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2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3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4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5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6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13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14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15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16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17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18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19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20

《了不起的老爸》剧情介绍

了不起的老爸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个患有罕见疾病却怀有“马拉松梦”的少年肖尔东(张宥浩 饰),一个固执逼迫儿子预习“盲人生活”的出租车司机父亲肖大明(王砚辉 饰),互不理解的父子俩,却在一场马拉松比赛中“互换身份”,并肩站在了起跑线上……影片通过对“命运”持有不同态度的一对单亲家庭父子,讲述了一个用爱向阳而生的故事。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机动战士高达雷霆宙域BANDITFLOWER崔第国王咒怨之极度恐惧蜘蛛灾2花漾进击女儿国白兰一个奇迹的诞生鲜血淋漓第一季超时空大玩家振荡器了不起的曹萱萱亚当·桑德勒:爱你外星小子哆布哆边城生死恋伯特·克赖舍:今夜来狂欢玩火天黑黑曼哈顿计划第一季网球少女祕密的午后夜幕下的哈尔滨一路繁花相送超级大骗子佐佐木与宫野OVA重启新生岸边露伴卢浮宫之行黑暗物质三部曲第二季女神不要吓唬我惩戒

《了不起的老爸》长篇影评

 1 ) 了不起的老爸

第43部电影🎬 《了不起的老爸》电影讲述了一对单亲家庭父子的故事,少年肖尔东患有先天疾病却怀有“马拉松梦”。

父亲肖大明是一位出租车司机,希望儿子学习钢琴能有一技之长,因为担心儿子有一天会失明,便逼迫儿子预习“盲人生活”,为了儿子的健康,不让他参加任何跑步运动,可即便这样也阻挡不了肖尔东的梦想。

父子俩因为跑步产生了很多冲突和碰撞,本来互不理解,但是在一场马拉松比赛中,两人并肩站在了起跑线上,朝着终点一起前进。

最后时刻父亲选择了放手,并鼓励失明的儿子“不放弃,就一定能看到终点”,最后儿子独自跑完了最后一段路程。

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大部分父母没有机会陪孩子跑到终点,只能放手让孩子追求属于他们的未来。

电影里让我映像深刻的台词是:“我没有十年的时间,可我想跑赢自己”

 2 ) 观影体验

在《了不起的老爸》中我看到了不一样的父爱,通过长跑这个项目作为沟通的桥梁,长跑也代表着我们的人生道路,在这个道路中我们需要有亲情、友情的陪伴,并肩奔跑。

在现实生活中,总是存在很多相处不好的亲子关系,在父母的爱意中往往带有强势与控制欲,总是认为自己做的都是最好的,将自己的想法强迫放在子女身上,但这种爱意太沉重了。

在我的生活中,父亲也很少表达对我的感情,但是每次他都会在背后支持我、尊重我的选择,他可能不会像妈妈一样,会关心我的日常生活,例如会问你最近怎么样呀,天气变冷要多穿衣服这类的话,但是他总能在我没有生活费的时候及时给我发钱,在天气变冷之后给我寄衣服,这就是我父亲的表达方式。

其实《了不起的老爸》也让我们明白了作为子女,要多跟家长表达自己的爱意,让父母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做得更好,相互包容、相互理解。

比赛之前的上山拉练

 3 ) 《了不起的老爸》观后感

《了不起的老爸》这部电影望文生义的讲的无非是关于自己的父亲的难忘事件。

大爱无言,至爱无声。

说得就是这世上的每一位父亲。

电影中的父亲,在无数次儿子气馁的时候,“狠狠”地拉上一把,重点儿子心中的希望。

其中最让人记忆犹新的事件在于,儿子伤心痛绝、埋怨父亲之时,父亲义无反顾地陪在儿子身边。

年老肥胖的父亲竟陪同患有先天性疾病的儿子一起跑。

“肖尔东能跑,老子就能跑!” “你这比我还胖十斤,根本就不可能。

” 父亲百折不挠地加强练习,终于陪同儿子一起站上舞台。

“这世上,没有谁活的比谁容易,只是有人在呼天抢地,有人在默默努力。

” 最让我刻苦铭心的部分惟属那励精图治、矢志不渝、志在必得、永不言败的可取精神。

患有先天性疾病的肖尔东,不顾自身安危,勇往直前、不顾一切地奋跑着。

跑着,跑着……跑出了自己的舞台。

心中有光,脚下有路,生命终将绽放。

 4 ) 剥除了“父子”后,才能真正做父子

对《了不起的老爸》最可能的误会,就是把它简单地划归到体育励志片的范畴。

甚至由于涉及到的元素太多——体育、亲情、关爱残障、校园青春……让它看上去就像类型大锅菜。

类型对应的往往是固定的故事弧光和情感落点,就像爱情片永远会经历相遇→热恋→闹掰→和好的路径一样。

不论你拍什么故事,只要落在类型里,那么观众一定会自动带入相应的思维模式。

所以类型片好拍又难拍,好拍在于它有套路,难拍在于,你单纯按照套路拍,人家就骂你俗套。

破题的关键,在于你在完成规定动作外,有没有带来别的什么。

《了不起的老爸》就是那种,规定动作完成的不错,同时有“别的什么”的片子——这也是为什么它能在豆瓣拿到7分以上。

任何一部7分+电影都会有属于自己的那个点。

在《了不起的老爸》里,这个点是父子和解。

虽然父子和解的故事不新鲜,但这次和解的方式却很独特:他们“剥除”了父子关系。

剥除的方法,是儿子眼睛看不见了,父亲借机假装是护工,不出声地天天照顾儿子,而儿子又似乎对此一无所知。

这可以说是一个天才的设定。

电影从此刻开始突然变得有趣起来,儿子本来因为失明而消沉,又生着父亲的气,如果真是父亲来照顾可能适得其反。

但护工是个外人,以“你不吃饭老板扣我工资”为由,儿子自然也就不好再推辞。

儿子气归气,但心里难免还是期盼父亲能来看自己,这话没法跟父亲直说,跟护工却但说无妨。

也正因如此,“假护工真父亲”才懂得了儿子的心思,还上演了一出中年版《搏击俱乐部》的爆笑戏码。

儿子心里烦闷,想干些出格的事,比如抽烟喝酒。

当着父亲的面肯定是不敢了(我活到30多都不敢),但当着护工的面无所谓,护工还得给自己点烟敬酒呢。

但不如此,父亲又怎会知道,儿子到底有多烦闷,多痛苦?

在重庆雨后的大桥下面,父子二人尽情撒欢狂奔,推倒别人的电动车被追着打了一路。

肥胖的老父亲跑得气喘吁吁,儿子居高临下给出了个点评:你还可以啊。

上面这所有事,不可能发生在明面上的父子关系之中。

两个男人,父亲要威严,儿子要叛逆,谁都不服谁。

困于传统的父权模式,儿子不敢明着反抗,父亲也不知道儿子到底在想什么,谁都不了解谁——阻碍父子二人真情的,恰恰是“父子”二字。

所以在电影里,当二人都放下“父子”的时候,借着护工的身份破除心防,反而和解了,亲密了。

这种破除延续到了片子结尾,当父亲将手中的绳子扔出,让儿子自己跑起来的时候,全片对父子关系的讨论得到了答案:父亲只要放下“父亲”这个身份,放手让儿子去跑,儿子才能跑得更快,更远。

破而后立,触底反弹。

《了不起的老爸》还有个小心思,没有点明,却值得玩味——儿子到底是什么时候发现护工就是爸爸的?

按电影里的拍法,儿子是在和父亲拉练的时候戳穿的。

但他到底是什么时候意识到的呢?

是从掖被角的时候熟悉的手法?

是从推着轮椅时粗重的呼吸?

是从做饭熟悉的味道?

还是从下楼梯时小心翼翼的搀扶?

抑或,是他从一开始就知道,只是装着不知道?

这里面有趣的点在于,当父亲以为自己隐藏在护工身份背后,来重塑父子关系的时候,有可能儿子也隐藏在了“不知道对方是谁”的面具之下,参与着这场重塑。

而这带给我的启发,带给每个观众的启发,也许会在看过这部电影的每对父子之间,产生不可预知的长尾效应。

面对世界上最难和解的一段关系,我们到底该怎么做?

我想,这才是《了不起的老爸》真正的价值所在吧。

 5 ) 从马拉松跑者角度讨论这部电影

我从2018年开始跑步,参加过大大小小的马拉松越野赛20多场,也算是一名资深跑者。

虽然跑得不快,但是我觉得跑步给我带来的能量很正面,所以今天的文章从跑者角度谈谈观后感。

电影的核心是设定,如果《了不起的爸爸》是以下故事,那这部电影我会打3星。

男主母亲是一名非常有前途的跑者,却因身患疾病而去世,错失人生最重要的比赛。

儿子继承母亲优良的运动基因,却也继承了母亲的遗传病,虽从小热爱跑步,但终究敌不过病情恶化后对生活丧失信心一蹶不振。

父亲为了让儿子振作起来,开始训练跑步,为的是在赛场上做儿子的陪跑员。

儿子也看到父亲的努力,与父亲训练的同时,终于体会到父亲的不易,也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同父亲共同完成了可能是人生中最后一场马拉松。

之所以打2星,就是因为电影本身的设定出了问题。

槽点1:男主是一名专业运动员我注意到最后赛场上的背景板是2020年的山城马拉松。

假设男主进队训练是在2019年,根据当时田径运动员技术水平标准,国家二级运动员的水平是310(跑完全马42.196公里用时3小时10分),那成绩在250才有机会进地方专业队,或者是专业跑团或俱乐部。

那男主的PB(personal best个人最好成绩)335,能进专业队,这个设定本身就有问题。

通过男主的跑姿判定,他的确是天赋型跑者。

他可以用他的步幅和步频在马拉松长跑中获得优势。

这点毋庸置疑。

导演设定男主的母亲是市马拉松第二名,据2019年重庆马拉松女子全程第二名成绩是227来算,男主继承母亲的运动天赋,没理由经过专业的训练却还是一个大众业余水平。

如果只是大众业余水平,那电影里所有的意难平,根本就不成立!!!

后面还会提关于成绩的问题槽点2:参加马拉松没那么难!

参加比赛证明自己并没有那么困难!

马拉松比赛不是奥运会,错过一界等四年。

在2019年全国大大小小的马拉松比赛高达一千多场,其中金牌赛事高达118场。

只要是在田联登记中的赛事,比赛成绩都能够作为你评选专业马拉松运动员的资格。

剧中,爸爸的公司赞助马拉松,获得赞助名额。

首先这个名额是可以转让的。

赞助商赞助马拉松某种程度也是为了自己公司能在马拉松中有较高的关注度,所以配速较快的马拉松运动员易获得赞助商青睐,同时有机会可以获得赞助商的免费名额。

除非是有门槛高度的比赛,需要有专业队推荐资格,比如男主在发病前参加的那场锦标赛,不能随意转让名额。

编剧为了剧情设置这个名额不能转让,只能身为赞助商员工的爸爸自己参加。

爸爸为了儿子能参加比赛,自己和儿子互换身份,自己作为视障人员,儿子作为陪跑。

这件事情在比赛中属于作弊。

被举报后,儿子和爸爸成绩都作废,并且有可能被禁赛!

所以,大家不要以为这种行为感人,这种作弊行为不提倡!

回到设定:除非这场比赛是儿子生前的最后一场比赛,错过了很难等到其他比赛。

然而设定并不是这样!

比赛前爸爸的衣服从短袖到羽绒服,至少经历了四个月。

而10月-12月整整三个月,每周末都有各种各样的马拉松比赛等你参加。

槽点3:爸爸第一次跑全马!

马拉松的训练是一项长期的训练运动,一个从零开始的跑者,跑完全马的确不易。

除了要经历大量的跑量训练,训练模式也需要非常科学。

简单来讲,日常训练一般有间歇、混氧、有氧等等的的跑步训练,和核心、耐力、心肺的体能训练。

长跑需要大量腿部肌肉耐力来支撑,否则以男主爸爸的体重和年龄,用男主的速度来跑,且不说心肺能不能撑得住,不出一个星期膝盖就废了!

爸爸年纪很大,日常也没有运动,为了求教练能继续训练儿子,自己跑了个42公里。

且不说这种跑法非常伤身体,一个不小心,极有可能像剧中那样直接倒下,猝死。

不建议大家没经过体能和长期跑步训练,直接参加全马。

半马都不建议!

槽点4:出戏的肚子爸爸前1个小时的出场都顶着那个大肚子。

设定很合理,爸爸以前是出租车司机,经常需要开夜车,喜欢吃肉,吃饭!

没有运动习惯,人到中年,这些事情都很正常合理。

但是爸爸为了能陪儿子一起奔跑,看着他从训练的短袖一直穿到羽绒背心,再到冲锋衣(穿冲锋衣这个事情虽然很想吐槽,但是没那么重要),时间线上至少陪了3-4个月。

再加上他在饮食上开始忌口,体重和体脂是非常容易降下来的。

但是经历了四个月,爸爸体型没有明显变化,参加马拉松时,跑步的步频和步幅也没有明显提升。

有的时候,设定出了问题,很多桥段和人设就立不住。

励志如果只是活在台词和剪辑里,真的无法深入人心。

槽点5:山城马拉松里334的PB成绩 🙄 🙄 !

对于一个普通选手来说,335可能是这辈子也跑不到的成绩。

但是男主的设定是天赋型选手。

我认识的天赋型选手,从2019年3月开始接触跑步,经历了一整个夏训(5-9月),把全马成绩从320提升到258。

有一些人可能会说,男主有病看不到呀!

男主生病后身体很虚弱呀!

男主没经历那么长时间的训练呀!

每个人提升的能力不一样呀!

说回电影设定,男主是继承母亲的运动基因,除了自己热爱,身体本身就自带基因。

而这种天赋型跑者在一定的训练后,是非常容易跑出好成绩的!

老天爷赏饭吃,使他们的体能和心肺天生就比普通跑者强。

所以男主曾经的PB335,经过很努力的训练后334,真是没办法让我感觉他在马拉松上多有天赋!

槽点6:爸爸身后的收容车!

国内全程马拉松比赛的关门时间大多数在6小时。

也有一些国外的比赛会把关门时间定为7个小时。

马拉松比赛中有一辆收容车,会跟在关门兔(600配速员)身后,每个5公里一个CP点。

如果比关门兔慢的人就会被接到收容车上。

一是保障选手安全,二是尽快清理赛道,恢复交通通行。

男主最后冲刺的时间是334,他跟爸爸一起跑完30公里。

爸爸到30公里后跑不动了,他独自跑完剩下的12公里假设最后12公里用了一个小时,也就是说前面30公里花了2个半小时。

爸爸哪怕最后12公里按15分配(一公里用时15分钟)走完,180分钟,三个小时,应用时五个半小时。

理论上是绝对看不到收容车的!

大家如果对15分配没概念,可以想象一下自己吃饱饭逛公园的速度,就是15分配。

途中可能还可以停下来赏个花,看看风景拍个照。

编剧导演不懂马拉松,为了煽情,不顾剧情合理性!

情感之所以动人,在于努力的过程不易。

但为了展示不易,忽略了努力所带来的结果,除了失望,应该还有些许无奈。

原本爸爸和儿子的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到后面的互相体谅,并达成和解是一个非常治愈的过程。

编剧在写这个剧本的时候,必定没有深入马拉松这个场景,单纯根据故事版把一个一个桥段放在男主和爸爸身上。

这种感觉就像被揉过的锡纸,虽然还是完整的,看起来却已支离破碎。

 6 ) 若不是爱,也请不要伤害。一个MS(多发性硬化)病人观后感。

若不是上个周末看到有多发性硬化(后面简称MS)病友发表的关于电影讲述了MS患者的故事,我可能并不会关注到这样一部电影。

从热门电影《了不起的老爸》看:对于多发性硬化,我们还有哪些误区?

(大家可以先查看这篇文章对于MS这个病和电影之间的不合理部分,内容非常客观科学)看完这篇文章时,我的第一感受是,这么多误区,也许不是爱,是伤害。

但第二反应是,等我看完电影再说吧,先感谢导演对于MS的关注,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有一些为了情节为了艺术表现做出改变说不定看完结果不一样呢。

结果,看完感觉确实不一样,我可能会收回我的感谢,甚至可能有点愤怒。

(内心戏较多,希望大家冷静看到最后。

)本文只从MS和病人和家庭的角度分析。

首先,什么是多发性硬化,引自百度百科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炎性脱髓鞘病变为主要特点的自身免疫病。

本病最常累及的部位为脑室周围白质、视神经、脊髓、脑干和小脑,主要临床特点为中枢神经系统白质散在分布的多病灶与病程中呈现的缓解复发,症状和体征的空间多发性和病程的时间多发性。

2018年5月1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5部门联合制定了《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多发性硬化被收录其中。

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近几年的研究提出了自身免疫、病毒感染、遗传倾向、环境因素及个体易感因素综合作用的多因素病因学说。

诱发因素感染、过度劳累、外伤、情绪激动,以及激素治疗中停药等,均可促发疾病或促使本病复发或加重。

1.年龄和性别起病年龄多在20~40岁,10岁以下和50岁以上患者少见,男女患病之比约为1∶2。

2.起病形式以亚急性起病多见,急性和隐匿起病仅见于少数病例。

3.临床特征绝大多数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空间和时间多发性。

空间多发性是指病变部位的多发,时间多发性是指缓解-复发的病程。

少数病例在整个病程中呈现单病灶征象。

单相病程多见于以脊髓征象起病的缓慢进展型多发性硬化和临床少见的病势凶险的急性多发性硬化。

4.临床症状和体征由于多发性硬化患者大脑、脑干、小脑、脊髓可同时或相继受累,故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多种多样。

多发性硬化的体征常多于症状,例如主诉一侧下肢无力、麻木刺痛的患者,查体时往往可见双侧皮质脊髓束或后索受累的体征。

我来简单用土话总结一下这个病(未必准确,欢迎指正),1、这是一个免疫系统的疾病。

2、实际就是免疫系统自己分不清敌我自己打自己,在大脑、脊髓这些地方留下了残骸就是病灶,且不可恢复,会造成功能损伤。

3、时间多发空间多发,也就是说会多次复发(现在有干扰素,DMT治疗等可以帮助控制复发),并且在不同位置复发(可能突然眼睛出现视觉障碍,也可能突然脚没力气走不动,甚至小便不了,都是有可能发生,但不止一个地方会发生)。

4、病因目前不明确,但并非遗传病,只是有遗传倾向,且概率很低,大部分病人是后天得病且为家庭个例。

5、发病的诱发因素很多,如过渡劳累,情绪波动,甚至一些饮食都可能引发疾病复发。

6、这是一种罕见病,200万分之一的概率得这种病。

(不过据我和医生沟通了解,随着近些年磁共振技术的加强,更多的病人容易被发现,未来并不罕见)。

7、这个病最难在于确诊,因为就脊椎和大脑的功能而言,病灶在不同位置影响的功能不同,如有时小便无力,泌尿科可能只认为你是个前列腺炎,有时视力重影,眼科可能给你开点眼药水缓缓可能就好了。

(最后提醒大家,如果发现肢体有麻木无力持续无法恢复,建议先去医院的神经内科,医生会建议拍磁共振,这绝对不是小题大做,相信我)以我亲身经历来理解这个病。

我大概是在高中到大学这期间(10多年前了,后面的时间点也一样,具体我真记不清,因为不快乐的事情我真不希望记得太清楚哈哈),又一次发高烧,爸妈带我去看中医喝中药,结果发烧退了,但有一边脸麻,后来在中医院医生认为是三叉神经的问题,一段时间的针灸和营养神经后就恢复了。

后来在大学毕业后进入工作,由于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加班应酬喝酒,有一天发现,我竟然连鼠标都握不住了,拿不起筷子了,走路勉强能走但一条腿拖着走。

随后在医院第一次被确诊为多发性硬化,那时距离现在应该是7、8年前。

当时的医生告诉我,这个病是个绝症,绝症的意思并不是会死,这个病不致死,而是他没有特效药,将伴随我的一生,而且以后每次会越来越严重,直到瘫痪在床上。

而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锻炼身体,控制饮食,不要发烧,不要熬夜,调整好心态,像个正常人一样过日子即可。

随后又因为一次吃香辣虾,吃完感觉脸又麻了,再过几天,眼睛看东西重影,头晕。

再次住院。

接下来的3年左右时间就时刻注意自己的饮食和作息,辞掉了以前的工作,并没有产生大的复发。

直到去年底偶然的脚底发麻,再次复发,医生告诉我这几年科技进步快,不再像以前那样无药可吃,现在有很多干扰素和DMT药物可以控制复发。

医生一句大实话让我记忆深刻,“这个病还没到残疾的话,也没什么就和正常人一样,就是费钱。

”当时我一脸问号,医生你是不是和什么药代合作要给我开天价药了,以前不是说没药吃么?

后来问过不同医院的医生,得到了一样的结果,最好是吃上这个药,因为万一控制不住,下次复发可能就直接瘫痪残疾了。

干扰素呢就是像电影那样,给自己扎一针,对身体影响倒是不大,最大的影响还是因为钱吧,这东西一年下来没个10来万估计也是搞不定。

而DMT药物呢,也就是一些口服药物,像我现在正在吃的特立氟胺,一个月下来也得8K的花费。

那时候我才知道医生为什么说费钱,普通人家庭承受不了这样的压力。

经过了半年的心理建设,(也不是因为药物副作用或者会影响生活,纯粹是因为钱)在今年李克强总理对罕见病的支持以及一些进口药进入医保谈判的政策支持下,DMT药物进入了特殊门诊报销,大幅降低了每个月的成本。

于是上个月我便去医院办理了门特,开始吃上以前高攀不起的特立氟胺。

药效还没开始显效,刚出院一个星期,又住进医院了,复发了。

这次的理由很简单,隔壁家天天唱歌吵死了,而我爸妈秉持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理念,对我希望他们出面跟隔壁交涉的要求视若无睹(我在医院医生就说叫我心态放好,可我就是暴脾气,我怕我控制不住自己才让我爸妈去交涉),结果气得我出去住酒店了,后面就直接住院了。

这事其实和电影的情节有些相似,一会再分析。

刚出院不到一个星期,现在心情良好,身体状态也挺好。

总结我的个人故事。

1、这个病不发病的时候和一般人没什么区别,一般复发缓解型你只要控制好自己的饮食,作息,心情,最好是使用DMT药物加以控制,很多病友包括我都不把自己当成病人看待。

2、病人家属更不要把MS病人当病人看待,更不可强加自己的“为你好”给MS病人身上。

3、心态心态心态,重要的事说三遍,和MS这个病和谐相处,这才是解决之道,任何自己钻牛角尖,别人尖酸刻薄的话,都需要自己强大的内心控制情绪才能控制住病。

4、珍爱生命,一条路不通了,那就不要死钻,周杰伦都说了,追不到的梦想换一个梦不就得了,说不定能找到新的希望呢。

现在说回主题,关于这部电影,我看完之后的感觉,我用《玛丽与马克思》当马克思收到玛丽对他的病的研究报告出成书时候的感受来概括我的感受吧。

首先,我本以为是让大家来关注MS这个病的一个电影,直到最后视障运动员跑马拉松,合作单位是一大堆体育相关的局和公司,却没有医院的名字。

发现MS可能只不过是电影情节里的一个道具,一个会导致视力障碍的一个理由,一个可能隐藏男主病情的一个合理理由,而且作为故事原型的何亚君是一场高烧后视网膜脱落,为什么一个原本视力上的疾病要艺术创作牵扯到一个免疫系统的疾病上去?

电影里对MS的描述除了用激素治疗和干扰素治疗,其他都没有过多的科学的描述,甚至于强加给MS很多罪。

我想问问普通的观众是不是通过电影对MS会有一下几个结论:1、妈妈明知自己是MS患者,还要生孩子把病遗传给了尔东。

2、妈妈的MS病征是眼睛问题(视弱或是失明这点不清楚),尔东的眼睛问题也是理所当然。

3、妈妈跑马拉松死,是因为MS(这点可能出于我主观判断了,电影似乎说是猝死,似乎也谈到了病)4、教练反复提10年的事,尔东可能因为MS这10年可能会死或者会残疾。

5、尔东跑马拉松会复发,就是因为这个病不能跑马拉松。

6、尔东接受治疗很狰狞的痛苦,这个药很痛苦,且会呕吐。

7、接受治疗会废了?

意思就是可能会残废?

如果大家看完电影之后有得到这样的结论,那我觉得,MS不背这些飞来横锅!

请不要用艺术表现伤害MS,这是一个MS患者看完之后内心的愤怒!

让我一个一个来解答这些愤怒的由来1、妈妈明知自己是MS患者,还要生孩子把病遗传给了尔东。

答:这个病不是遗传病,导演自己也清楚

导演,您也知道这个病医学上也无法认为是遗传,那为什么要用这种两百万分之一乘两百万分之一的概率的事件来通过电影让观众认为是一个遗传病一个必然事件呢?

且从一些宣传资料上一开始说的都是遗传病,后来改为罕见病。

要知道因为您的电影,很多MS病友很怕自己的子女受到大众的误读受到歧视造成婚恋上的困难,很多病友群因为这个遗传这个点炸开了锅。

而当我看到B超图里那个大眼睛时我产生了恐惧,我和女朋友一起看的电影,她知道且了解我的病不会遗传,但在那一刻,我产生了自我怀疑,我是否能和她生下属于我们的孩子。

医生告诉我是没问题,只要备孕前把DMT药物洗脱即可,但在那一刻,我害怕我的孩子会不会遗传。

我相信很多因为MS而去看这个电影的病友,在那个画面应该会有触动。

你说,我是该相信科学,还是相信电影?

2、妈妈的MS病征是眼睛问题(视弱或是失明这点不清楚),尔东的眼睛问题也是理所当然。

(所以要做眼保健操)答:MS时间多发空间多发,如果尔东只是眼睛有问题,而四肢或者其他没有发生过复发的话,那我觉得他未必是MS,因为达不到空间多发的情况(有可能视神经脊髓炎NMO,也是脱髓鞘疾病,和MS近似容易混),建议尔东去做个腰穿(抽取脑脊液的一个小手术,每个MS/MNO患者都做过的小手术,经过化验脑脊液来区分到底是哪种病,治疗方法和用药也有不同)。

3、妈妈跑马拉松死,是因为MS(这点可能出于我主观判断了,电影似乎说是猝死,似乎也谈到了病)答:这个病不致死,最终可能是会残疾,如肢体的障碍,如视力障碍。

所以死因真别很顺理成章的推测到MS身上,不背这个锅。

4、教练反复提10年的事,尔东可能因为MS这10年可能会死或者会残疾。

答:一般来说,有个说法,复发缓解型RRMS经过10年左右可能会变成继发进展型SPMS,但这也是一个大概数值,每个人情况不同,像我现在也接近10年,现在依然是RRMS,随着DMT治疗后,复发概率降低,病灶增加的数量减少,是可以提高MS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时间。

相反,这个教练反复提10年这件事,一方面无知,另一方面嘴是一把刀,杀人诛心呢。

5、尔东跑马拉松会复发,就是因为这个病不能跑马拉松。

答:MS跑步在肢体能承受的情况下是没有问题的,当然马拉松作为一种接近极限的运动不建议MS去尝试,因为这样极限的运动免疫力不可避免的下降,且过于劳累也是引起复发的关键因素。

但是我觉得尔东曾经是跑过全马的人,那么他要是当时没复发,那说明他天赋异禀,适当跑跑可能还不至于复发。

而电影里的这次跑马拉松复发,我觉得原因1、不穿鞋子增加跑步的劳累,容易复发。

2、马路地面温度高,温度持续过高也可能引发复发。

3、(也是我认为可能性最大的一点)一大早被反锁在家门,朋友拿鞋子来还被老爸抢走,老爸送鞋过来的时候看的出尔东当时已经怨气满满已经赌气不穿了,老肖你这样把人气死了,这次复发大部分责任都在他。

6、尔东接受治疗很狰狞的痛苦,这个药很痛苦,且会呕吐。

答:急性发病期通常的治疗方法都是大剂量激素快速阻止病情恶化随后快速结束激素。

电影里只是进行输液,吊针而已,吊个激素一点都不痛(看到主角那么狰狞的表情我真想上去给他一拳)。

每个人对激素反应不同,但是当激素的量降下来之后,那些副作用过段时间也就会消失。

比如我就没出现过呕吐症状,我只是晚上胃酸会增多,需要一些药物保护胃安全就行了,偶尔会有毛囊炎,也就是长痘痘,过了激素使用期一小段时间就好了。

至于干扰素,我没打过,应该也就是一天一针,如果这都叫痛苦的话,那那些经常要打胰岛素的不都早就受不了了。

再加上现在口服DMT药物那么多,吃个小药丸而已,没那么痛苦。

7、接受治疗会废了?

意思就是可能会残废?

答:当时看到这段我就想骂这傻孩子,哪里废了?

急性期发作的时候我巴不得立刻打激素,打完快乐似神仙啊,比仙丹都强。

你想想当你眼睛看不见东西腿脚没力气了,你打连续完激素第二天第三天你会感觉突然之间恢复了好多,一天天变好,从一个残废人的状态很快就能活蹦乱跳,这干嘛不打呢。

后来我再想,他说的废,可能暗指高昂的治疗费用,那确实如果开启了干扰素治疗,一年10万的治疗费,对于一个不算富裕的家庭来说确实是废了。

但身体绝对不会废。

最后我想了半天,可能是因为他打了激素,可能就上不了赛场,应该算是违禁药品?

这点我不确定可能运动相关的朋友来解答吧。

但激素停了过后一段时间之后,又是一条好汉又能跑步,何乐而不为呢?

以上是我作为一个MS患者看到剧情对MS的错误表达所当时觉得愤怒的理由。

但我决定原谅导演,原谅编剧,引用《玛丽与马克思》里的一段话

人无完人,虽然我到最后知道这部电影讲的是体育精神而非关注疾病,且对MS有很多误解。

但也感谢导演,或许无法再修正电影里的错误,但导演若能看到我写的这篇,能对MS有更深的理解,让大众更了解MS,而不是误解,我写的这些就有那么一点点意义了。

最后联系电影的剧情和我的家庭。

我最近看过一个研究,关于MS,有一本叫《致命的情绪》里面提及,怨恨、悲痛,不能宽恕和原谅他人,自我憎恨,容易导致免系统疾病,如MS。

联想自己的性格和家庭,我爸和老肖也有点相似,总会在第一时间反对我做的事情,然后再等我可能已经怒不可遏之后再做一些补救的措施。

当我看到他开车送鞋那一段的时候,我真的有些生气,为什么每次都要生气到不可挽回的地步再想到放弃自己的那些执着呢。

也许这是中国式教育里的父爱,父爱如山。

但我认为,这不是爱,是伤害,这个山,沉的把孩子们压得很辛苦。

这就是为什么我刚才说的不能宽恕和原谅他人,自我憎恨可能会引起MS。

我想如果尔东是真的MS,那不一定是他妈妈遗传的,是他爸爸气到的吧。

我爸妈依然认为我应该像正常人一样去工作上班,但我清楚知道,我不可以再和年轻人去比996,我应该接受自己的病,并且和他和谐共处,我需要找一条适合我自己的道路。

正如电影里尔东他选择他的道路是跑步而不是弹琴,这点我赞同他有自己的想法(电影只是表达视力不行还能坚持跑步)。

但人也不能为梦想不顾自己的现实情况去钻牛角尖,明知疲累会引发复发还要还要跑步(这点我觉得电影似乎根本没提,不让尔东跑步不是因为怕他瞎,而是怕他累了会复发)。

认清自己接纳自己,是作为MS患者必须做的事。

追不到的梦换个梦不就得了。

而家庭要接受这种病,也是要抛开自己的固执。

(我唯一笑了一次,是我想到,要治疗尔东的病,老肖是做对了一件事,那就是闭嘴,不固执了,哈哈哈)这次的住院让我思考,家庭过多的压力不仅对性格形成会造成很大伤害,甚至可能会引发心理的疾病,很多病人自身可能很放松,但家里人过分放大的焦虑的不安相反给病人很大伤害(如电影里从小的眼保健操)。

我接下来希望往这方面做一些病人家属心理上的学习,自救的同时,希望能给这些家庭解开他们的心结。

最后的最后,我认为电影里的这种强行的父爱,在我看来是伤害,可以不爱但不要伤害,不值得宣扬。

尔东这种钻牛角尖的马拉松我作为一个病友也是并不认为体育精神可以高于生命。

对于MS的那些误解,也希望电影方能够为大众做一些澄清,可以不爱MS,但不要利用MS,给他们造成伤害。

MS患者不要像尔东那样拒绝治疗,治疗后你依然可以像个正常人一样,也不必悲伤不必焦虑,这就像个慢性病像糖尿病,国家在医保上已经如此支持,未来可期。

然后选择一条和自己身体相适应的道路,找到一个爱你理解你理解你的病并且愿意互相支持的人(很感激我的女朋友,她了解我的病并且一直鼓励支持我,可能是上帝对我的恩赐吧,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门),和自己的家庭好好相处。

(有些性格有些矛盾难以改变,如果改变不了就和父母分开住,真的不要勉强)

 7 ) 不算影评,算笔记

1.我非常喜欢这部影片里面的人物塑造,老爸一上场所有的行为,语言直接将他在儿子眼里的形象塑造起来,进行人物建制,让观众产生刻板印象,而后面再进行打破,所谓不破不立,新立起来的形象给人更加深刻的印象,使人物更加丰满,立体,扎实;还有对司机朋友的人物塑造,我很喜欢当他们算距离时,将距离量化成他们平时跑出租时的距离和钱数,这样就涉及到一个“多元思维模型”的一个概念,也就是你从事的什么职业或者研究什么领域,那么这个世界都能用你所掌握的该领域的信息来看待,这样塑造出的人物既真实又有特点,而且突出小人物在跑出租这个领域的老道和专业,我觉得这很难得,毕竟不埋没小人物是需要一定功底和观察生活的经验的。

2.我很喜欢最后的处理,也就是老爸是“视障人士”,而儿子则是“领跑员”,这样的身份绝不仅仅只有参加比赛身份上的意义,更深层次的也许就是,一直以来,老爸在对待生活,对待儿子是“视障”的,他只想让儿子活下去,却不考虑儿子真正想要的东西,这并没有什么不对,只是最后他放开牵引绳那一刻,可能才真的成为了儿子的“领跑员”。

3.侧面拍肖尔东奔跑的画面时,又让我想起了《四百下》,反叛、希望、迷茫、自由等等各种元素混杂在一起,今年好像注意到很多电影都有致敬,学好电影史,去看那些以前的经典,是非常非常有必要的。

4.看这个的时候让我同时想到了《送你一朵小红花》、《小小的愿望》这两部影片,因为前者里的爸爸也去朋友家找过儿子,而后者里爸爸也带儿子参加马拉松,以及做了很多前期准备。

 8 ) 笑中带泪,中国式亲情

笑中带泪,真挚的中国式亲情,父亲的爱总是那么深沉。

电影中的肖大明,为了照顾儿子、帮助儿子,白天开出租车,晚上还要训练到崩溃。

为了有资格去跑长跑,求教练,去跟领导要资格,自己也跟着儿子一起训练。

这样的形象跟我们每一个老爸都很像,他们愿意牺牲一切,只为了让我们过得更好更开心。

我觉得这就是父爱朴实无华的体现——再普通再平凡的老爸,都是我们最了不起的老爸。

记忆深刻语录:找不到方向的时候,想想你为什么要出发。

 9 ) 你跑得过别人容易,那你能跑得过自己吗?

我的评分:8.5影评:你跑得过别人容易,那你能跑得过自己吗?

关于跑步的电影,我就自带感动,自带加分,豆瓣评分不高,但是我是觉得看好。

因为我能跟患病的肖尔东产生共情,能get到那个点。

知道那种奔跑虽然流着汗,虽然累,随着内啡肽的分泌,只有跑步的人才能体会到的那种感觉。

若生命注定消亡,是选择璀璨的绽放,还是苟且活到终老?

每个人的选择不一样,每个人人生不一样。

肖尔东的人生,应该交给他自己选择,不需要别人替他做决定。

一个躺在床上的等死的跑者,和死了又有什么区别呢?

往后的余生留给他的只有是痛苦。

他的痛苦分两种,一种是身体上的,一种是精神上的,因为在他能跑的时候没有去竭尽全力。

作为一个父亲,看到自己儿子最开心的笑容是在雨中跌倒在跑道上,难道不感觉自己悲哀与可耻吗?

当父亲把肖尔东妈妈当年比赛的号码布别在他胸前的时候,那一刻肖尔东应该懂得了跑步的意义。

 10 ) 了不起的老爸

一部能带给人感动的亲情片, 能让人热血沸腾的体育片、励志片。

影片父子角色足够立体、丰富和生动, 两位演员的精彩表演, 对人物的成功塑造功不可没。

在电影里, 了不起的不止“老爸”王砚辉, 还有儿子张宥浩。

《了不起的老爸》短评

整体上还行,但是格局太小,投资小并不代表格局要小。另外还是国产电影的老问题,剧作力量分散,一个拳头捏紧打人别人才会疼。(第二幕的假扮情节让我想起《武士的一分》)

4分钟前
  • 闲人
  • 还行

当然欢迎很多现实主义题材呈现在大银幕上,但很多情节套路,情绪不够音乐来凑,让人喜欢不起来。演员方面老戏骨王砚辉的表演很稳,可惜因拍摄周期短,体型方面前后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大晚上车友开车一起陪老爸跑的画面尴尬到脚爪子都不知道放哪里了。

9分钟前
  • 张劳动
  • 还行

“少年奔跑在雨夜里,一个个脚步炸出蓝色的闪电。”

10分钟前
  • 太阳元素
  • 推荐

父亲的爱是那个逗趣的语音机器人,是那根撑起坏钢琴的火柴,是剪短头发剃掉胡子的伪装,是陪伴儿子奔跑在暴雨冬雪下的坚持,是推着儿子的轮椅车超越一个个弯道的声嘶力竭,是一次次锻炼跑步时的挥汗如雨和体力不支的摔倒,是看到孩子赤脚磨出血也要奔跑后的不忍心的眼泪。

12分钟前
  • 银谷
  • 推荐

本来我觉得还能凑合看看 女同学太拉垮 还有煽情过了

13分钟前
  • 我是直的
  • 较差

重庆话好亲切 还看到了毛子🤣影片还是很感动的 有在好好讲故事最后几公里是儿子一个人跑完的爸爸不能一直陪着你人生这条路也是终究还是得靠你自己坚强走下去爸爸虽迟 但也一步步慢慢跑向🏁

15分钟前
  • 漫漫云端
  • 还行

用长跑比喻人生,漫长起伏的赛道、就是人生道路上的坎儿。但电影主题,就像满是阶梯的重庆,充满了乐观和积极的生命力。借由影像,在赛道上你没得选,只能咬牙坚持,坚持下去就会看到终点。朱自清的《背影》,老爸蹒跚的背影让人动容,但更多时候,老爸是站在我们身后,默默的守护着我们,只是我们没发现罢了。正如高潮段落,肖尔东独自奔跑,妈妈在前方引领,老爸则在身后不远处守护,哪怕已经伤痕累累,依然倔强的坚持。特别喜欢结尾,儿子开始弹钢琴,老爸也重新吹起了小号,他们没有逆天改命的能力,但选择了一种方式跟命运共存。王砚辉再次证明了即插即用型演员,演得了十恶不赦的恶棍,也能演得了市井风的老爸,请多演电影

17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推荐

一个以跑马拉松为题材的影片,却让我跳出跑者的身份去看? bug太多了,不禁怀疑导演组的诚意。

20分钟前
  • Easy枫
  • 较差

重庆两星,对于这种硬要煽情的电影,我都是全程冷漠+吐槽

21分钟前
  • _ 大 囧 妞 、
  • 较差

导演这么爱煽情应该去拍春晚小品,拍电影太屈才了

24分钟前
  • Cho
  • 很差

以马拉松比赛为主题的温情喜剧。观影过程中有笑有泪。父子二人都表现得不错,可能角色本身和演员比较贴吧,没有什么出乎意料的地方,马来西亚导演拍的很稳很细腻。体育真是个很激励很鼓舞人的事情。不过剧中所有女性角色都太平板了,是本片短板。

29分钟前
  • 香水瓶
  • 还行

张宥浩以前看着满普通,剃平头后整个变成直男版刘亚仁,个子再高十公分就完美了。在片中衣品也好,不知是不是他自己搭的。

31分钟前
  • Marni
  • 较差

可以让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回想起高考作文的电影。作为类型片来说非常的工整,密集而明显计算过的感动点让人不适,而核心情节不出意外的是一出拉长的春晚小品。我不禁想:如果给了郭达、郭冬临、潘长江那些狗血的小品足够时长,是不是也能把东亚观众感动得稀里哗啦的。东亚的父亲就是你想在外面时把你关在屋里而你想呆在屋子里时把你往外撵的人,因此影片最必要的一幕:父子间的明确碰撞,始终是缺失的。

36分钟前
  • 路西法尔
  • 还行

挺好,喜欢跑步好看的人

39分钟前
  • さらばエリカ
  • 力荐

催泪励志家庭向,演员挺好,剧本挺狗,拿女性身材和恨嫁当笑料很恶俗,把利用残疾人身份骗取马拉松比赛参赛资格当成大高潮写出来赚眼泪更恶俗。

44分钟前
  • 馥雅
  • 还行

运动励志和家庭题材的嫁接,主打父子亲情。剧本完成度不错,人物都真实可信。几个主演挑得尤其好。王砚辉首度扶正,从外形到演技还是令人信服。龚蓓苾锋芒毕露的眉眼加岁月沉淀的气度,饰演长跑教练正好。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的哥们之间的兄弟义气和烟火气,每一场戏都给得恰到好处。

45分钟前
  • 风间隼
  • 推荐

看完除了感动。剩下的就是遗憾。遗憾什么呢,遗憾我长这么大没有为什么事这样拼过命,以后大概也不会这样拼命。遗憾我也从没被人这样照顾过鼓励过。

50分钟前
  • BlankEpoch.
  • 推荐

想表现啥?逻辑都tm有硬伤,硬搞煽情?偏执爸爸和脑残儿子不得不说的故事吗?!

54分钟前
  • 大麦香茶
  • 较差

结尾解说那个设定还挺逗~

56分钟前
  • 豆官
  • 还行

重庆拍的,喜欢王砚辉

57分钟前
  • laik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