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选择,三段完全不同的人生。
就像剧中那只漂浮在空中影响阿信人生抉择的风筝一样,它也不知道它的命运会飘向何处。
回忆起生命中那些如星轨交错的路口,真让人感慨,遥想当年定居上海时,当人生第一次握紧那台金色卡片机时,命运的快门已然悄然按下。
初居上海的时候,家中添置一台卡片相机,第一次拿起来它去南京路街拍,透过方寸取景器观察这个世界之时,有的人或许天生就是摄影师。
后来二姐送我一台佳能5D2,每天背着二十余斤的摄影包和三脚架,穿梭于摩天大厦和弄堂之中,爬上一座座高楼,定格这座城市的天际线,也记录着这座城市的人文风情。
拍够上海,便背上行囊走向更辽远的山河。
追逐过草原上马群掀起的金色尘浪,接住过泸沽湖畔坠落银河的碎钻,珠峰雪线处凝视过诸神遗落的冠冕,可可西里的朔风里聆听过大地原始的脉动,也漫步在喀纳斯感受过那永远让我难以忘怀的宁静……一次次的跋涉凝成数百幅作品,陆续绽放在影展镁光灯下,栖息于杂志铜版纸上,最终化为一张张奖状,和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证上鎏金的编号。
若当年在北京这个人生路口没有选择留下,转身离去,继续跋山涉水,运营公众号,再过两年,赶上短视频浪潮,吃上时代红利,此刻或许正以旅行博主身份剪裁天地光影——我一定挺喜欢这样的生活,不用被钢铁森林困住。
《三命》里交错的人生图景,在今夜撩动记忆的弦。
可正如剧中人每个抉择都带着当时明月的光晕,我的每次转身何尝不是循着内心的指南针,纵然回到每个当下,也不会知晓另一条路上的繁花,重来千次仍会踏上此刻的人生路。
人生若无悔,那该多无趣!
这条人生路虽然有过很多不开心的事,但也不能忘记还有过更多欢笑,生来不过三万天,活在当下,不要为明天担忧,怎么选都有遗憾,欢笑大于唏嘘,就值得!
今日和朵宝一起追完了这部很具银河映像色彩的港风片。
跟着主角经历了香港60年的发展,不同的选择带来三种不同的人生轨迹,同时也穿插着命中注定的事件作为不同故事里的相同经历,有的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有的事发生在别人身上而对自己造成影响。
命运是不可抗拒的,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面对它,还是最喜欢第一条线(除去那场莫名其妙的车祸),因为我就是一个追求自己喜欢的事物,追求自己真爱的人。
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不过都是在亲身体验生命的历程,所以一定要努力追寻活着的自我价值。
在追寻的过程中,感悟爱情,感受亲情,感受生命如花的美好,也体会生命如花般凋谢的残酷。
虽然剧中人物的人设很一般,但很喜欢这部剧的结尾,不一样的人生,最终还是交汇在热爱的时刻。
保持善良,勇敢与对爱和梦想执着的追求,始终是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前行的力量。
多少路,一个人要走过,才能被成为一个人,答案就飘在风中。
三命 (2025)8.22025 / 中国香港 / 剧情 悬疑 惊悚 犯罪 / 张家杰 黄伟杰 李子俊 / 苏家乐 陈国邦
虽然不想说,但还是很典型的高开低走。
我无法忘记看完第一集,第二集结尾时我的欣喜之情!
后续的10集很少有带给我这样的感受!
接下来是一些吐槽位,吐槽可能不够尊重,那改为可以做更好的地方1,第三集的结尾导演就不像一二集那么下功夫埋勾子了。
第一集的结尾是少年阿信去警局,第二集的结尾是漫画阿信跟阿dee起冲突,都是一个高潮位。
第三集我记得结尾只在阿龙在酒店埋伏中结束的。
怎么说呢,就成为一常规电视剧的结尾,没有精心设计的感觉。
2,看到一个短评,三条线看到结局后确实认为拍的太工整了,不够high,不够放飞。
我是没有想到三条线最后都几乎是善终,阿信都是善人的收法。
我以为黑社会线会玩得更尽,但实际上最无趣反而是黑社会线。
阿信为了一个女人去顶罪,出狱以后又跟娜姐共结连理,美好到像偶像剧,缺了戏剧的真实和深度。
公务员线也只是不过不失。
公务员被娜姐诱惑那10几分钟戏份是好看的,车上一阵缠绵,当阿信看到快到了家庭电话时间,悬崖勒马决定回家却被告知离婚,是有戏味的。
公务员好看的一点还有最后老年信对孩子说的话,我已经尽了父亲的责任,你还想我做什么呢。
无奈且真实。
我最喜欢的是漫画集这条线,止于carol发生车祸之前。
从第二集起,我本能的喜欢漫画这条线,信仔身上有不疯魔不成佛的疯批气质,很带感。
全集男主角三个阶段,三个演员,一共9个状态。
我最喜欢青年状态漫画集这条线。
漫画家和carol之间的感情,拍的也很好。
就是爱情的样子吧。
3,第8集为什么成为一弃剧位?
看到第8集,我本来是要弃剧的。
最大的原因是喜欢的那一波演员都换了。
从男主,到carol,再到男主的好友,包括新加入的娜姐角色。
三命找三个演员来演同一个男主,不一定是一个完全正确的选择。
少年信仔,青年信仔,中老年信仔。
如上文所说,我最喜欢青年信仔,一开始刚看的时候,也花了一年时间适应过来,看来看去还是疯批漫画家男主最带感。
以至于后来再看公务员信仔,看得也顺眼很多。
bytheway,我喜欢公务员信仔拿出家庭合照拒绝初恋邀约的那场戏。
说这些是想说,观众喜欢一个角色,是需要时间积累,好不容易养成以后,突然又换演员,之前的积累就没有了,又得再来一次。
陈国邦这个演员太熟悉,积累的过程会更慢。
而且客观讲,中老年的剧情线精彩程度,我以为也是有打折的。
4,三命:亲情,友情,爱情昨天晚上我简单做了一个表,三个信仔,每个时间节点经历的大事件。
公务员信仔:放弃漫画-做公务员-娶邻居女儿-放弃出去做生意,不炒股-拒绝初恋-97留港做太空人-03经历娜姐诱惑-08后波澜不惊-荣休漫画家阿信:被女神鼓励投入漫画,卢仔干架-被代笔事件-做主笔销量奇差,画爱情漫画-抱得美人归(soulmate)-灵感所困carol流产,焕发第二春-最高峰失去挚爱-卢仔握手言和-关门-老实教画画混社会阿信:出狱正式混社会-ko天九翅再上位-被初恋拒绝-97众叛亲离-03认识娜姐-08顶罪-寥寥友情线上,漫画家阿信跟肥仔做了一辈子的好朋友;黑社会阿信不小心害肥仔残疾,还是好朋友。
公务员阿信不详。
最有趣的是爱情,三条线三个女人。
我当然最钟意carol,青年时代的carol简直是完美爱人人设。
公务员能拒绝娜姐我相信,能拒绝carol,只能说respect!
5,电视剧做不成电影,精品电视剧也只能是电视剧。
这部戏开了一个绝好的头,中间只有漫画家线好看,黑社会线最失望。
结尾原本可以花一些花招,可惜没展开。
比如几个时空都能听到同样发生的事情,那个车祸,还有icac查人的事。
我原本有那么一点点期待,结尾处或某个地方,三个阿信能彼此遇到,彼此对话,在梦境里都好,将会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设计,可惜没有。
《三命》绝绝对对是杜琪峰提携新人的实验之作。
看得出明显的不成熟的习作痕迹。
类似树大招风的创作模式。
三位年轻导演每人拍一段然后再剪辑到一起。
这也是杜琪峰导演一直以来提携后辈的坚持。
《三命》开篇1960年的香港街头,在街坊邻居自发的帮助下本片的男主骆泽信降生了。
我立刻明白这又是一封写给香港的情书。
同时也带给观众强烈的轮回感。
让我想起了《百年孤独》开头。
最后不管骆泽信如何选择,结局都是一样孤独终老。
也是这座城市的人们的宿命,终究不过是死、走、逃、亡、伤。
三位导演分别拍摄了男主骆泽信的十七岁那年三个不同选择的三种不同的人生。
漫画家、黑社会、公务员。
漫画家人生拍的最差。
拍的即中二又刻板,从青年阶段就已经脱离了与其他两条线的联系。
同时事故也已经脱离了现实的历史背景,成为架空的存在。
硬要说亮点的话,这个时空的阿信代表的是香港人中的岁月静好派,也就是说在这个城市大的历史背景之下岁月静好的不可能,还是要注定走向孤独。
个人觉得这条线的身份如果改成TVB明星应该会有趣,可以和另外两条线产生有趣的化学反应。
黑社会人生低开高走,从第九集开始发力,呈现出了杜琪峰式的黑色隐喻。
最好的是公务员人生,他的职位处在香港社会的枢纽位置,负责联通资本、权利与市民的各种利益冲突。
而且在后半段与黑社会人生产生了非常有趣的互文关系。
先说黑社会这条线。
它的前半段和漫画线一样平庸和刻板。
甚至让人出戏,苏家乐完全不具备黑社会的气质,他的面瘫式表演看似深沉,实则毫无气场。
我们看过太多出色的香港黑社会角色。
这个人物实在是拿不出手。
但这条线在由黑社会洗白为地产商之后故事就进入了杜琪峰的舒适区。
我又可以看到香港政治生态的隐喻,尤其是结合公务员人生一起解读。
表面故事是成为地产商的阿信开始变得六亲不认,残忍无情。
直到他父亲去世、母亲出家,他开始转变为一个渴望家的好男人。
其实把文本拆开来解读,你会发现温情脉脉的地产商与女官员之间爱情的背后,是香港底层的失语。
郭爱瑜与骆泽信的结合看似是男欢女爱,实则是资本与权利的合谋。
还记得他们是怎么认识的吗?
是骆泽信向郭爱瑜打听政府内部消息。
骆泽信后来为什么选择卖掉香港资产转为上海发展?
大概率是郭爱瑜给了他什么内部信息。
作为回报骆泽信收购了有问题的李盾建筑公司。
李盾公司的军澳宝宁路天桥工程造假暴雷之后骆泽信承担了所有责任,保住了郭爱瑜的官位。
而作为回报郭爱瑜给骆泽信一个所谓的家,一个由权和钱组成的家,而这个所谓的家即是骆泽信挣钱的联盟,也是他无法逃脱的牢笼。
而在这个家里根本就没有底层人的位置。
骆泽信出狱之后问郭爱瑜为什么不出国,她怎么可能舍得出国?
她根本不可能舍弃这里权力带给她的一切。
而骆泽信也一样,他挣了很多钱,但是他哪里也去不了,他必须乖乖的呆在郭爱瑜身边,并乖乖的献出一切。
公务员人生的后半段又呈现出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官商关系。
在这个时空里郭爱瑜没有继续做官,而是转而成为了官商之间的润滑剂。
而骆泽信作为权力者成为了郭爱瑜的公关对象。
酒吧那晚是骆泽信人生悲剧的高潮,他以为那是一段美丽的艳遇,但可悲的是那只是一次精心设计的美人计。
同样还是军澳宝宁路天桥工程造假事件,公务员骆泽信还是那个背锅侠,郭爱瑜早早跑去国外。
最荒诞的是骆泽信这次并没有被官方追责入狱,而是将他安排去了边缘位置安享晚年。
说明官方非常清楚发生了什么,但选择息事宁人。
两个时空的同一个时间,尽管人物身份换来换去,但是大家的处境是几乎锁死的。
作为官商两家的代表骆泽信和郭爱瑜最后都能安全度过,最严重的后果不过是郭爱瑜跑路,骆泽信做几年牢,出来之后仍然大富大贵。
而桥梁倒塌事故的受害者的悲惨命运不会改变。
如果单看三条不同的人物命运,我认为是公务员人生写的最好。
他因为父亲的大陆情人放弃梦想,因为对97的恐惧妻儿移民,并最终导致妻离子散。
因为独自留守的孤独寻找婚外情,而落入陷阱,成为替罪羊断送了仕途。
他三次放弃爱情,十七岁那年送走林海琪放弃了画画成为公务员。
91年与林海琪重逢,因为家庭他再次选择放弃。
最后一次他面对郭爱瑜的主动,再次选择逃离,但这次没有成功的爱情却断送了自己的仕途。
他的前半生因为父亲的大陆情人而转向,后半生因为历史的进程再次转向,每一次改变的机会都被错过,仿佛他的人生就是等待着最后的那次背锅。
刚才是剧集的纵向分析,我们再来横向结构一下这三段人生。
人生随着选择一次次的改道,但香港这座城市的历史进程却是被钉死的,任小人物如何挣扎,香港终究还是要变成今天的香港。
这也许就是杜琪峰导演操作这个项目的核心高概念。
剧集中选取的年份都是改变香港命运的关键年份。
67年香港左派暴动,是我们这边的大事件引发的连锁反应,是香港左派人士对港英政府的反抗。
父亲的情人欧淑兰就是这时期逃来香港的。
84年中英联合声明签署,在这之前是漫长的谈判,林海琪一家作为香港精英,是这一时期去了英国。
97年香港回归,公务员骆泽信的妻儿母亲移民。
2003年非典在香港爆发,这年他与妻子离婚,陷入造假案。
2008金融危机,同学林贯勤破产。
最终举家移民加拿大。
2020新冠爆发骆泽信去世。
我们可以看到看似偶然的人物命运实则是历史的车轮在背后推动,骆泽信的三个人生逃过这一次,却逃不过下一次,谁也逃脱不了历史的选择。
同时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作为一个普通香港人的人生,是如何被他们背后这头大象所影响和塑造,近百年见始终无法摆脱它的左右。
究竟需要多大的克制,我才不会在这么完整地看完一个人的一生后,抵挡住如海啸般凶猛袭来的悲伤😭没想到的是,三条人生线都不完美,且都有极致的痛。
一开始最喜欢漫画家线,那是每个有梦想的人所期待的人生,能够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还能遇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伴侣,可是这条线偏偏有着最痛心的结局。
黑道人生线拥有财权,虽然失去了父母,但最后得到了妻子儿女的爱,也算是一种弥补。
平凡人生线,应该是大多数人的写照吧,本本份份工作,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却和妻子没什么感情,人生最后才捡起自己曾经喜爱的东西,在画完最后一幅漫画后,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很喜欢每个故事线开头的时间显示,不一样的背景、字体、音效映照出不一样的人生。
你会去追寻属于你的那个风筝么,它又会带你去到哪里。
其实,不管怎么选,人生都会有遗憾,也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
人活一世,从出生到离世,什么也不会留下,正好印证了那句话: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一周年前,阿信死了,死了三次,终年64岁,不算长命,但好在三世为人,合计活了接近200年…… 但说真的,本剧是令我失望的,如果不是银河的字头,我会在第一集的一半就弃剧而去的,确实来讲,这套戏不管是表演与台词,实在差强人意,很拖沓、很不自然,很是别扭,都不能符合一般顺眼港片的要求,更离银河出品期待相差甚远 并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本剧在1997之后的着笔相当惜墨,特别是对2020-2023那场远甚于sars的灾难只字未提,更遑论2019下半年那场席卷全港的风暴……这种缺失是一部人物编年史,哪怕是小人物编年史所不能接受的,但,我能理解!
斗胆为《三命》写篇观后感。
杜琪峰很多年没有新作品了,但是杜大炮的嘴是没停过,去年还出过大公报和霍启刚说他不爱香港的新闻,这个世界就是如此的荒谬,只要看看杜琪峰的电影都没人敢说这句话的,但是他们说了。
我也是主创为三命做宣传的时候才知道这部剧,非常的期待,网盘出一集存一集,结果那天在B站追踪主创做客爆谷一周看到B站会上,简直欢呼雀跃。
本来想养养弹幕,最后还是忍不住直接肝了。
关于宿命:了解银河映像和杜琪峰的都知道,宿命是银河的母题,杜琪峰也在宣传的时候反复提及这个词。
在电影中,阿信在每个命运的转角都有那只风筝,还有那句“天注定”,让人不得不想起银河二代郑保瑞导演的九龙城寨之围城中的龙卷风。
电视剧中段,我感觉得这哪里是宿命,分明是孤独,不管怎么选择,和谁在一起,都是一个人的孤独生活。
可是看到结尾,忽然就悟了,宿命不是一定会发生什么,而是人生就是这样。
关于拍摄方式:我并不懂拍摄方式,之所以要聊,是因为漫画那条线。
漫画线的导演在采访中说,非常难拍,因为怎么用镜头展现漫画创作很难搞。
但是他完成的很好,他用了武侠的方式去拍,如同一个追求武功的的武痴,在疯癫中创作。
关于天下一:三命中用了很多天下一的演员,后期制作和配音也是天下一做的,在宣传期天下一的INS也在积极宣传。
古天乐做为银河的四大男主之一,银河后期的唯一大男主,和杜琪峰关系匪浅。
这一次合作很有质感,希望天下一和银河的合作继续,尤其是九龙城寨的续集。
也希望信一传能上B站。
关于未来:今天看杜琪峰说黑社会3很乐观,还会在日本拍一部黑帮片,被他晃了多年,也不在乎这一下,任然抱有期待,家祭无忘告乃翁!
有人说,《三命》不过是炒了银河印象的冷饭,如果放在二十年前他会拍手叫好,但是现在拍就又土又俗。
如果刚好你也喜欢陈浩基的《1367》,那么你也会爱上这部剧,在看完《1367》之后,我曾写下评论“想看陈浩基和杜琪峰联手”。
《三命》在某种意义上做到了。
《1367》用正倒叙的方式,记录了一位警探从1967年到2013年的传奇一生,而《三命》的时间跨度从1960到2024,时间更长,曲折也更多。
它的另一个剧名叫What if,人生没有那么多如果,但它偏要拍如果下的生活。
也许是高考多几分,也许是咬咬牙出国留学,也许是没生那场该死的病,what if的剧情在每个人身上都幻想过,但在现实世界里我们只能过一种生活。
《三命》则演绎了三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
他可以是追随梦想的漫画家,可以是只求安稳的公务员,也可以是失手杀人坐过牢的企业家。
他可以同妈妈介绍的对象结婚生儿育女再经历家庭变故,也可以追到少年时期的女神闯出名声再经历老婆离世,也可以睡嫩模找周秀娜最后哭的稀里哗啦。
在平行世界里,他完成了很多人的生活以及梦。
在这部剧里,有很多以往银河印象的影子,比如《PTU机动部队》,比如《柔道龙虎榜》,比如《一个字头的诞生》,但我并不觉得这是炒冷饭。
银河印象的创作向来都是多元的,随便看过几部的人可能会说,“哦,那个拍警匪片的”,但真正了解的人都知道,杜琪峰和银河印象有太多拿得出手的东西,江湖、爱情、亲情、社会现状,基本上能代表香港电影和最道地香港精神的,他们都会拍。
很多人都知道《PTU机动部队》,但并没有多少人看完《PTU》全系列6部作品。
这套系列电影,尽管还是警匪片,但更着重于个体视角,不管是警察本身,还是对立的那一方,都有自己的故事和苦衷,人物相对来说也更加饱满一点,和群像戏里那些灵动的一闪而过的配角是有些不同的。
这也是银河印象的厉害之处,你能记住《机动部队》里擦文身的小配角郭伟国,也能记住《人性》里难得当一次主角的林雪。
《三命》这种年代剧,在香港并不少见,但它硬是拍出了三种不同的人生,不管是青葱爱情、相濡以沫、母慈子孝、父子不和、商海浮沉、时代局限,不同境遇的人都能得到共鸣。
64年的岁月,就像主角阿信画的翻书动画一样,倏忽而过,个人的重要节点和香港发展的重要日子有了紧密贴合,有些甚至可以称为转折点。
人生经历酸甜苦辣,香港亦在沉沉浮浮中迈向新纪元。
银河印象的总部位于观塘的Milkyway Building(润承大厦),作为粉丝我自然也拜访过。
《三命》里很多显眼的建筑也都在观塘,比如志恒大厦,比如金龙园A座。
在我们许久未看到银河印象片头logo的时候,《三命》用一种更新更具色彩化的方式把我们重新拉回到那个年代,它既致敬了自己的过往,也用更现代的方式为香港电影谱写时代恋曲。
工业大厦拆了很多,茶餐厅多数作了古,边骑车边拍照的人只剩少数,林雪不用再被打成猪头,皱纹爬上了蒙嘉慧的额头,任达华老矣刘青云很少有消息,杜琪峰被骂不爱国《黑社会3》迟迟没动静。
提起香港电影,人们也不再是满怀欣喜,而更喜欢说,“我就说嘛,又长又臭的旧东西。
”但好在还有银河印象,他们用《三命》拍出了这个时代香港电影的模样,它没有很创新,也没在特效上花钱,但够真,够地道,也够有时代感,普通人在努力活着,社会有矛盾但整体向好,多数人都能在剧里找到自己的影子,或哭或笑或沉默。
这大概就是电影/电视剧的意义所在,在2025年的今天,我仍要谢谢银河印象。
很像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漫画家,遵从自己的热爱,每次画画镜头狂热到中二,娶了志趣相投的初恋。
虽然无子无女,虽然遇到灵感枯竭,但一生都只做自己爱的事。
这条线里,最好奇的是女神那么有白富美气质,这段婚姻她的妈妈居然0插手,而且结婚以后丈夫事业普通一蹶不振她还能成为HK第一女艺术家,有点不符合现实。
自我-公务员。
普普通通的婚姻,稳稳当当地选择存钱买房而不是炒股、投资地产开发,为了公务员岗位放弃漫画,为妻儿铺好去英国的路,为爸爸送终。
事业里犯了些错误,但又是中国语境里能理解的人之常情。
最没有大起伏的一生,看起来最普通的一生,甚至是很多人都不想过成这样的一生…但却是最多人生活的样子。
超我-黑帮大佬。
前面几集这条线很银河,每次阿龙的死都让人头皮发麻。
阿信16岁蹲监狱,换来一生荣华;鼎盛时期又蹲监狱,为了爱情。
这一生看似风光,物质、尊严层面什么都有了。
但这一生也满是落寞,妈妈害怕到去寺庙里终日为儿祈福、还孽债;爸爸病重之际,送上门都换不来一起吃顿饭;无妻无子,用命栽了那么多树,全被兄弟和晚年女友乘了凉。
后半段的发展很费解,银河味持续走低,以为会有一段黑帮式的告别,就像他用塑料袋搞定翅哥、就像阿龙被砍三次的惊艳…万万没想到是tvb家常式的和平谢幕我们凡夫俗子的现实选择,大概率是在三者之间摇摆横跳,偶尔叛逆坚持,很本我;偶尔被社会毒打变得懂事乖巧,回归自我;偶尔想当大哥、当好人,敢于牺牲自己,很超我。
性格决定选择,选择决定命运。
今日不知明日事。
看完不觉有些泪目,很有感触在前期其实还会觉得,好像有更正确的道路,好像另一个选择会更好,可是看到最后竟然都觉得很圆满,不论是什么样的选择,什么样的人生,最终都会觉得,这样的一生好像还挺不错的,感觉都是该经历的都经历了,然而感触最深的真的就是那句“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阿信真正热爱的就是画画,画家的一生虽跌宕起伏,可他收获的也都是很珍贵的东西,热爱的画画、志趣道合的爱人、与之竞争却又和解的伙伴……他沉迷于画画时的状态,真的不一样,而另外两种人生虽然一辈子都在为别的东西忙碌奋斗,而直到死前才终于又拿起了画笔,一个在自己的画前安然入睡,一个疯狂笑着年少时的恶作剧,期间他们又有过多少违心的时刻,也许追逐自己真正热爱的,才能够满意这一生,但不同的人生也不算坏,只是留给热爱的时间却不多,不是主观追逐的事物,终究会觉得是被推着走的。
现在想想我应该算是在公务员那样的人生,好好学习找到了一份看似不错看似稳定的工作,符合大多数普通人的标准,然而我的内心是不安的,我感到自己是违心的,我真正想走的其实是画家那条线,我想要追逐自己的热爱,我想要在自己有所特长的领域里去闪闪发光,可是迈出去那一步却很难,放弃现在这样的正确却很难,不擅长做一个赌徒,却希望可以中大奖,反复徘徊、犹豫着,可是一旦起心动念,人是很难回的去的,我终究还是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吧,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因为我不想接受,就现在这样过一生,哪怕多靠近一份热爱。
看过很多书,其实都在说人生没有意义,最近在看《病隙碎笔》,突然发现,好像其实爱就是意义,无论是对人的爱,还是对事物的爱,真心觉得,“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而找到热爱的那一刻,就是能够找到spark的那一刻,多美妙。
不过也许无论如何选择,直到老了的那一刻,都会觉得这一生圆满,可是如果违心的时间太久,难过和麻木的时刻太多,终究也还是会觉得有些不值。
顺其心意才是最值得的活法。
最后演完三条线以为已经结束,没有想到原来还有一条线,就是出生即死去,从未来过这个世界,一切都不会展开,其实……也是一条不错的路,反正活着,其实也无法拥有什么,只能去感受那些好的不好的酸甜苦辣悲,若不存在也不会痛苦,什么都不经历也不错。
特别好,每一次转身都惊心动魄。扣一分是因为无法接受用车祸这种俗套的剧情夺走全剧最好的女人…
电视剧都发展了几十年了,杜琪峰还拿出《一个字头的诞生》这种三十年前的老创意,未免有点太瞧不起电视剧了!
+
第一集不太行,故事老套,毫无新意,但挂着老杜的招牌,还是会继续追几集。更1,看完了,就这么不咸不淡,不痛不痒,但似乎也正是生活中每个人的人生。为最后一集加一星
三命交织是有意义的,使“虚拟”之物也参与到我们对“实在”的感知中。但中年之后的故事如此无趣,不免令人觉得应该只活到35岁之前。印象最深的戏是袁富华过红绿灯那场(somehow reminds me of《文雀》),日常生活中的谋杀是如此隐秘又惊心动魄。
什么乱七八糟的
总体中规中矩吧,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立意还是有点问题,最终有钱人还是最幸福。中年版阿信选角也有点问题,身上艺术家的气质完全没了,形象平庸了点。还有个bug,跳绳女孩那幅画应该是公务员阿信得到的,最后却出现在老板阿信那了。
周末一口气看完,银河味道很足,但也因为太足,所以差点点新东西。算是补上这几年没有银河电影看的瘾吧。
第一集后继续观望。相当于男版开出三条线的《荼靡》,挺规整的港式文青范。
时代的浪潮和个人的命运。当出生和死亡是注定,人生中的种种机缘巧合就产生了不同的因果。看得心痛,普通人活得太难了!
还行。只是和期望不太一样,且无因果
这就是不是拍个太年轻观众看的,太多内容值得回味,无法一一描述,人生大事不可避免,但是人这一生,其实大事并不算多…
杜琪峰+游乃海 這很平行時空了 不過本子太老 很懷疑當今還有人願意看這樣的故事
我啊,有好多好多想做的事情哦……要是人生有五次就好了。五次都要住不同的城市,五次都要吃不同的食物,五次都要做不同的工作……然后五次都要喜欢上同一个人。
每条线都很工整,为友情感动,配乐很好听。
三星半 杜sir在怀念当初的自己
熬过少时,故事撇掉从演到现的生涩,变得稍微好看些,但竟也只是稍微的程度。三命扭结,呈现手法有时候很容易忘却处于何命,但当然,想起是会想起,只是一方面,在某些角色必然的死亡里,呈现出银河一贯的宿命,但另一方面,宿命在三岔路上也在被稀释,听着“吃多少穿多少是注定的”,一次次所谓抉择就充斥身不由己的笑话。更失望的大概在于,尤其是后期,历史只敢卡在回归、非典等等几个节点上,只够胆伸到2008,等看到2020只容随手一撇,即便是银河,也不敢记录这些年。演得最好的还是袁富华。以及我真的好馋他们的每一顿。三星半。
看第一集就在想我看你这个高概念能玩出什么花来,您猜怎么着,根本没有高概念,就是单纯嫌这个年代剧故事讲一遍不过瘾,我讲三遍
不同的人生,终究难逃命运
换演员实在太突兀了,还有莫名其妙的悲剧宿命论,以及编不好反手必须写死的龙哥…可惜了很好的前篇与整部剧的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