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惊悚/恐怖片实在是乏善可陈,但直到我看了《皮囊之下》,最佳恐怖片实至名归!
本片也提前进入我个人心目中的2014电影年度Top 15名单中(还有不少电影待补)首先,本片给人的第一印象实在是诡异莫名:豆瓣评分6.1、IMDB评分6.2,但却入选了多家专业媒体的年度十佳榜单,影评人也是给出了几乎众口一词的好评,如此悬殊的反差究竟是如何造成的呢?
仅仅是因为影片比较晦涩吗?
我还没有找到让人信服的答案,不过这一现象却再一次验证了imdb与豆瓣评分并不能真正反映影片质量、票房及影评人的看法。
(关于这一点,详情可以参看凡影的《观众评分如何反映票房》一文:http://www.duliyu.com/focus/4253.html)进入正题吧,话说这是楼主第一次在豆瓣发表影评(以前都是短评,长文也就在个人空间里写写),如有错漏或不同意见恳请海涵和赐教【友情提醒:本影评含有严重剧透,请观影后再往下浏览!
】从形式上看,《皮囊之下》的画面和配乐最为出彩。
画面方面,大量近似抽象的空间几何体及形状、让人汗毛倒竖的黑屋场景和苏格兰高地的各种风光远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极大地刺激观众的视觉神经的同时,又使得节奏张弛有度,在超现实的惊悚场面过后,欣赏这些舒缓美景的同时,我们还得到了充分的思考与消化的时间。
另外,片中插入了许多苏格兰(大部分是格拉斯哥)的街景,除了模拟外星人观察人类社会的视角外,也为其逐步认识人类本身作了铺垫。
不过感觉铺垫的时间有点长,这也是全片节奏较缓慢的一个原因......片头的黑幕和特效画面让我不禁想起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从虚无中诞生的亮点逐渐膨胀,直到近似星球运转、眼睛观察的视觉效果,实际上暗示了全片的背景(外星智慧生命造访地球)、主题(外星人对地球人从零开始逐渐丰富的理解和领会)和感情基调(第三者窥视,冷静、好奇)。
《皮囊之下》最让观众感到惊奇和震悚的当属在黑屋中的镜头了吧:诡异而空灵的胶质地板如同镜面般映照出了人和衣物,纯净而浓厚的黑色笼罩了一切,掠食者与猎物毫不踌躇地走向不可知的黑暗深处,脱光了的男人陷入地下并被逐渐抽干,仅存的完整人皮在胶质世界里慢慢皱缩,骨肉和精血之河流向让人战栗的红色空间里去......更妙的是,这个黑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Scarlett Johansson逐渐“人化”的过程中,黑屋从纯黑的抽象符号转变成了具备实体感、如同人类普通陋室般的存在,甚至还有楼梯和镜子!
另一个使我印象深刻的视效是Scarlett Johansson在捕猎人类的过程中观察众生相的画面——街景和人流的浩转流变在女主眼中不断复合,形成动态叠像,最终过渡到对双眼的特写镜头。
这一场景简洁有力,让人血脉偾张!
最后,不能忽略女主在卧室中第一次仔细观察和欣赏自己身体的镜头,以及随后与好心男尝试发生关系中发现尴尬,猛然惊醒并一把抓起台灯检查私处的镜头,只要没被剧透,大部分观众在这里都应该是一头雾水吧,到结尾才会领悟到个中缘由,此处真的不啻是最让人回味无穷、在哂笑之余又不无酸楚之感的桥段了......配乐和音效方面,本片做到了极致,几乎没有舒缓悠扬的音乐,在惊悚的场面(如几段黑屋狩猎戏、高潮部分护林员的性侵犯戏份)佐以让人紧张脸红心跳的配乐,但相比于不少恐怖片千篇一律式的吓人音效来说,多首曲子风格不尽相同,不仅最大程度渲染了气氛,更使OST本身也成为了别具一格的音乐佳品。
与此同时,在紧张感并不明显的场景中,配乐和合成声效则干脆选择了缺席,这又是导演节奏控制力的体现,毕竟一张一弛才是文武之道嘛。
演技方面,Scarlett Johansson还真是适合演这个角色,毕竟寡姐本身气质就高冷,美中不足的是对于外星人转变后的演绎还不够,几乎从头面瘫到尾了。
难道是外星人学不会将感情外露到神态和表情的技能?
这一部分个人认为是本片最大的缺点,虽然加重了电影的冷峻、肃杀和阴暗刚,但也使得观众的代入感大大降低,甚至导致理解上的困难。
从内容上看,全片主题是表现外星智慧生命逐步认识理解人类、产生人类的感情,并尝试融入人类成员之中的过程。
根据IMDB上的解释,导演基本出发点就是刻画生命从懵懂无知只具有本能的婴孩成长为认识到具有身体意识和感情的青年这一过程。
有人说可以解读为女性意识觉醒的主题(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比较讽刺了,肉体和灵魂/精神的悖论关系:用肉体成功征服和狩猎男人,但当改变自我认同,想以精神/灵魂来贴近男人时却反而换来悲剧性的结局.....这究竟是女权还是反女权主义呢?
),或者异族、少数派、个性卓然独立之人试图融入主流群体的故事,好像都可以说得通,不过也许你想得比导演还要深入哦尽管剧情并不复杂(不像《盗梦空间》《记忆碎片》《内陆帝国》等烧脑悬疑片),但由于全片节奏较慢,且场景跳跃性较大,主要剧情均以白描的极简主义方式呈现给观众,毫无细节解释与背景说明,再加上Scarlett Johansson的面瘫和种种超现实主义的设置,观众产生理解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即使看不懂也不用急着打低分啊,本片在毫无剧透并初次观看时更大意义上是以体验为主的,第二遍才是完全融入并细致琢磨的最佳时机。
另外,Scarlett Johansson首次全-裸出镜,毫无水分,还出现在三次长镜头中,这还不够弥补那些不幸仙逝的脑细胞吗?
话说回来,楼主也是在影片接近结尾时才恍然大悟,脱离懵懂迷茫状态的,但是这也正是《皮囊之下》的特有魅力之处:当你真正理解了主题和Scarlett Johansson的成长与转变时,那种爽快感是不言自明的 而这一历程不正是影片所要反映的外星人的蜕变历程吗?
我们观影者也是外星人,或者说每个人在出生时都是外星人,在时间的洗礼中我们才逐渐融入到人类社会中去从个体生命的角度来看,结局令人心碎,Scarlett Johansson身为外星人,终归无法融入人类社会。
从黑森林蛋糕的难以下咽,到旁人目光的芒刺在背,从体验人类爱欲失败的灰心丧气,再到沦为人类欲望牺牲品的怒不可遏,从对人类皮囊的恋恋不舍,再到屈从宿命的绝望与痛苦......她的结局在放走畸面人、放弃驱车狩猎的那一刻便已经注定,如同杀手Leon对Mathilda产生感情的命运一般。
不知摩托男在望着升腾的烽烟时,内心是否有所触动?
我只知道,Scarlett静静地躺在雪地里迎接死亡时,感受着从无际的天宇中撒向自己的漫天飞雪,心中一定是有感情的。
(导演特地用了雪地中90度仰视天空飘雪的视角,正是为了激发我们的同理心吧)以上,个人评分:9.0/10【版权所有 禁止转载】 更多电影推介、精彩评论与相关分享,请关注公众号:冰红深蓝电影
这种高冷cult味极重的片莫民的吸引人,是因为女神4+6各种脱衣服穿衣服甚至脱光光滴画面吗?
还是那诡异妖孽得很的配乐?
还是妖孽配乐下的极致简约的外星人吃人画面?
又或者是完全听不懂的苏格兰英语?
(请允许我八一下,外星人在苏格兰学英语吃人,一口美音,苏格兰各种衰哥说一口像外星语言的英语,这是什么情况)这电影所谓的皮囊的意义我并没有看懂,但那几幕皮囊的画面我相信近期是忘不了了,4+6拔下自己的皮,看着自己那双还在眨巴的绿眼睛,哦我滴天呢。
那不是恐怖,那是实实在在的妖孽,如果换一个人来演,我们还会这么目不转睛吗?
这不是设问句,是疑问句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外星人以人类血肉为生,但在数次狩猎后逐渐萌生了想要成为人的念头,于是逃避目前的生存状态,但最终被自身与人类的差异而吞噬的故事。
冬季阴暗寒冷的苏格兰为影片提供了绝佳的场景,也跟影片的气氛无比契合。
尼古拉斯·罗依格的《天外来客》和蠢朋克的《电磁人》和本片在主题和氛围上都很相似。
看完本片,这两部电影也是首先被本人想到的。
《天外来客》在剧情构建上的努力尚不至于脱离一般电影太远,而蠢朋克的半自传电影则颇有一些文艺逼格,动不动来个长长长的镜头,而且没有一句台词。
应该说,本片可以看作是《电磁人》的外星姐妹篇。
但这三部电影讲的都是“异人类”与人类关系的故事,基调都是忧伤而疏离的,不同于一般的好莱坞科幻剧情片。
推荐大家把这几部放在一起看了。
这部片子与其说是在拍电影,不如说是在搞视觉艺术。
有人拿导演和库普里克比,在我看来却至多只是有些神似而已。
对于抽象艺术来说,用文字去讨论它的好坏是徒劳的。
如果语言的苍白能解释美感的由来,那画家们早全都该失业了。
正是因为“美”无法量化无法讨论,而且又见仁见智,各花入各眼,所以这样一部打着“视觉先锋”标签的电影,喜欢的人既然有理由点一万个赞,不喜欢的人也就有权利打低分。
对我来说,那些色诱的场景配上诡异的音乐虽有新意,却未对我产生冲击。
那一根根高高耸起的阳具,以及斯嘉丽丰胸肥腚的酮体所编织的画面,有抽象的形式却没抽象的美感。
这就是我最直观的感受,你大可以鄙视我的品味,却无法苛责我的坦白。
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毕竟艺术没有具体的标准可言。
可如果一个人无法接受这种形式营造的“美感”——就譬如我,那这部电影除了全裸斯嘉丽之外就毫无卖点了,冗长的叙事加苍白的剧情使人觉得索然无味。
不过导演也从没想拍一部《夺宝奇兵》或是《异形》,他只是在创作他想创作的,他只是在表达他想表达的。
因此,如果欣赏不能,我们还是看一眼全裸女神就静静地走开吧。
Scarlett为了脱离“黑寡妇”的形象,这几年一直在努力。
或者也不能说是“脱离”,也不是“努力”,是在尽职地做着演员这份工作,突破自己,也着实做得很好。
黑寡妇是她,《Lucy》里她无所不能,可惨白又无机质。
《迷失东京》里是个失落少妇,流浪在湿气蒸腾的钢铁丛林。
《Her》只有声响,但这个能指接近了皮尔斯的index——指向对象物的时候存有意义——系统“OS1”的声音只能指向Scarlett Johansson。
《婚姻故事》和《乔乔的异想世界》这两部,可能因为不是主角,也可能是表演进入一个纯熟阶段,总有种角色人设过于强势,在观感中先入为主,反而压制了演员的感受。
不过,这些电影里都有一个她。
每个都挺“gorgeous”(《皮囊之下》这部里男人称呼女人的极性褒义词大概就是“gorgeous”)。
但gorgeous这个词本身就带着凝视的意味,gorge是咽口水,第一条释义是形容人extremely beautiful,得谨慎使用,否则一不留神就会落入花痴境地,或者让人怀疑醉翁之意……在哪?
跟丑陋男子**后她出来照镜子,一段呆滞停顿,随后放走男人。
大概可以借用拉康的镜像,她从“镜中我”中领悟了自我意识。
搁置了对丑陋男人的诱惑猎杀,她从一个从未失手的“上位者”反身变成一个怀疑自我、失魂落魄的“人”,这一转变的关键,表面上是她对自身外貌“美”的醒悟,实际上却是发现皮囊之下的自己——与那个丑陋男人并无分别——本就是非人的。
许多评论把它归类为是一个科幻片,逻辑圆满,完美闭环。
但我有时候好奇科幻的边界在哪里,这部头尾才有点科幻片的意思,美人剥皮捧着自己头颅,怎么看也不像科幻更像cult吧!
不过顺着时间线,“遇见丑陋男子—照镜—失魂”这一节点也指明了她开始醒悟到自己并非“人”。
属于“非人/异类”的意识从潜层来到表面,造成她在处理身心行为时的混乱。
她无目的地游荡,对善意帮助一概不理,表现失常。
这也许可以看成是意识依旧在肉身外悬浮的状态,直到另一个男人的出现,“一个好心的但没有欲望的男人”,才让“人”的意识复归于“非人”的身体构造。
漂亮外表曾让她如鱼得水,但她彼时是一昧猎杀、毫无人性的美杜莎;随后她逐渐变成人,依旧拥有“美貌”的皮囊,但已经有了“自我意识”——怀疑皮囊。
这时候似乎像一个不容易的“寻找真实自我”的故事,不过还没有尽于此。
护林人的试图**,发现了她的美丽肉身已经溃烂。
之前躺在床上也有个关于双腿出血的镜头,也许在获得“人”的意识刹那,肉体就开始腐败。
于是,这个剧本也只能在科幻类型下自圆其说——gorgeous的美丽女子本来应该是个毫无感情的外星人。
可能有寄主或代际任职的设定(开头那炫酷的黑白动感影像,Scalette穿上了“衣服”,成为了“ta”),还有一个更高的神圣秩序(或者,外星人的绝对法则?
)掌握着自毁机制,一旦产生“人”的意识,就会自动启动这个祛除人性的开关:自毁。
不过,觉得拍的其实还可以,踩点的音乐、故意设置的“第三场景”、走台暗喻的**,甚至有一种戏剧转场时的仪式感。
“The men lured into the van by Scarlett Johansson's character were not actors. Jonathan Glazer had hidden cameras installed in the van and only informed the men afterwards that they were in a movie.”-imdb(One theory suggests that The Female is actually a Selkie instead of an alien. Selkies are mythological creatures found in Scottish, Irish, and Icelandic folk lore. Selkies are said to live as seals in the sea but shed their skin to become human on land. Selkies are described as being very beautiful in their human form, and as having great seductive powers.)一个被人性的优点诱惑想要成为人类的外星猎杀者,最后被丧失人性的人类所杀。
『‘At the end of the film, we now understand why Laura’s predecessor was crying. She had come to appreciate the humanity in the creatures that Laura will soon be harvesting. Tragically, Laura, who undergoes the same transformation, meets a premature end at the hands of an inhuman human. ’by awsmith 』另,看到那么多完全只关注裸体、主演身材,并且对她的身体评头论足的人,也算是见识到了一部电影衍生的荒诞。
我没有B站就不能活。
在B站上看的皮囊之下,这是一部悲伤而冗长的电影,还好有小伙伴们不断分散注意力。
开场15分钟左右基本没有BGM、没有音乐诶!
中间穿插也是,对白没几句。
要么就是口音极其浓重的日常对话。
好多人冲斯嘉丽女神来看,我对她无感,但影片里觉得欧洲人真是脸小呀!
身材很丰满。
讲的是一个外星人对人类世界的观察,她色诱孤单没有牵绊的男人,并以此赖以生存。
她观察人间百态,亲身经历了人的情谊,想改邪归正、融入人类社会却失败被人类消灭的故事。
电影描述人类社会很真实,我们爱动物、爱孩子、互相帮助、给予陌生人问候,但也有居心叵测的坏人。
女主看到有牵绊的男人就不主动搭讪了,那些男人怎么一经勾引就上钩了呢?
还不是看中女主的姣好外貌?
殊不知她就是一张画皮。
他们也是好人,热心指路,但也想贪便宜、贪女色,女主利用这一点,或许也是一直得逞的原因吧。
我想那些男人实在孤独,本能和冲动是一样的,除去一张皮,肉体都一样,付诸东流。。。?
我真的不喜欢只看脸的人,好不好看都成了遍布全球有优势的惯例,这不公平。
后来一个奇丑的人其卑微的灵魂令女主动了恻隐之心,丑陋皮囊之下,他其实是个好人,所以免于一死,女主也通过他经历转折。
后来她决心叛逃,碰到了好心人。
那个大叔真心善良,想了想,也就在苏格兰可以这样,民风淳朴,在高科技的大城市人性早已冷漠,才不会牺牲时间甚至腾出房间让陌生人住,我们是不是也和外星人一样了呀?
武装起自己,一味追逐自己的猎物。
她和大叔好上了,这时候我都差点感动哭。
她寄宿在大叔家里,有次全裸在镜中看着自己,包括在镜中端详自己的脸,我想她正在打量自己、人类并接受自己融入人类的事实。
我想她更多是想作为回报偿还大叔,女生想初尝爱情的滋味却意外发现自己没有那个功能。。。
太可怜了。
是不是我们一味在玩弄感情中停留太久,遇到纯粹感情时反而失去了爱的能力了呢?
就像女主深陷迷雾中一样。
另外我也在想,我们可以从男欢女爱中得到快乐,是不是也是赋予人类的特权?
外星人没有,动物不知道有没有,是不是这样人类真的高出一等?
经过这一次,她学会了愧疚和自卑吧,就叛逃了,却遭到森林管理员的猥亵。
可见人类不只是善良横流,也是电影真实的地方。
她在迷糊中感到松树随风摇曳的通感给好评。
外星人已经准备从良了,却被人类算计。
人性太复杂,或许外星人无法承受,活生生把一个善良的外星人给杀了,就因为内心的害怕。
影片有些细节捕捉到位,比如都市中世人百态;外星人试图品尝人类食物一口吐出来;开头穿上女人皮囊时那个女人的眼泪;听到音乐外星人轻轻触动的指尖。
科技、知识像冰冷的武器武装我们,让我们冷漠无情甚至出现变态扭曲,如同时钟指针的弯曲。
可别忘了情感似冰雪天的热源,可以感化一切力量。
音乐之类都是情感的流露。
Let the emotion flow.皮囊之下,我们胜过外星人的是流动的血液和情感。
最后,我想人类间的情感是伟大的,有感化的力量;尽管科技发达,没有任何事物可以超越这个。
是不是理智与情感的超现实版?
我拿着电影给我爸看时,他一味说能不能看些正能量的片子?
我想我心智的叛逆期才刚开始,哈哈。
若是身为女人,尤其是美人。
哭,有无数人敞开怀抱。
笑,有无数人鞍前马后。
就连走在一条最普通的大街上,也会因为路人打量的目光而被注入不可逼视的艳色。
她就站在那里,四周为她黯淡,她一动不动,等待有人奋不顾身。
就像一株捕蝇草,不需要多余的奔跑,自然会有猎物送上门来。
但她的猎杀从来滴血不沾身,因为无需触摸,猎物就已经落入陷阱。
你不懂她的游戏。
她只需要对你不坏,你就已经兴高采烈。
她只要不说话,你就以为她对你另有深意。
她只露出锁骨,你已经表露无遗。
最后还未碰到过她的发梢,你就已经成为标本墙上一只风干的蝴蝶。
是的,美人就是这样猎杀。
这是身为女人最佳的消遣游戏。
但她的外表,那么鲜艳,就像秋天红透的浆果,谁也忍不住想要采摘。
这赐予她趣味的皮囊也会成为致命的靶心,不断吸引危险逼近。
她必须时刻提防,哪怕敲车窗的少年也有可能随时产生歹意。
她必须时刻小心,哪怕最简单的友谊也可能源于最原始的冲动。
在她的世界,几乎没有与皮囊无关的牵挂。
这一身皮,能成为雨天路人温柔的黑伞。
这一身皮,能化身他人婚礼上失焦的菲林。
这一身皮,能替代便利店缺席的零钱。
这一身皮,能变成水杯中的迷魂剂。
女人站在远处捕猎男人,男人躲在近处伏击女人。
无论这皮囊下包裹什么样的灵魂,总有人愿意为之煞费苦心。
我有一身画皮,躲在画皮后看人和脱下画皮看人,人就不一样了。
若已身为美人,如何还能简单的生活呢。
电影《皮囊之下》讲述的是一个外星女如何由狩猎者变成被狩猎者的故事。
造成外星女这种转变的肇因便是她具有了人类的情感和欲望。
为证明这点,我们有必要对这个转变过程稍作描述。
外星女必须披着人类的皮囊才能和人类进行简单接触,接触的目的是为了狩猎人类,而狩猎人类是为了获得生存的营养。
她一开始把人类当成猎物看待的,虽然她以色相来引诱男人,但她从不对被引诱的男人主动调情,能被她引到死亡小屋的内的人,都是对她肉体有着强烈欲望的人,那些对她没有表现出这种欲望,或有其他事情要做的人并不是她狩猎的对象。
而且,每次狩猎成功之后,她的面部是毫无表情的,这也证明她根本就不具备任何人性;此外,她对最能引起人们伦理情感变化的救人者的行为也很木然,对这样的人类下手她依然毫不留情,似乎也是她不具备人性的证明。
直到一天,她获得一枝带血玫瑰,沾上人类的血液之后,人性开始在她皮囊之下生长。
她开始认真观察人类,以前对她来说的“色即是空”的花花世界开始变得绚丽夺目,五彩缤纷。
她的眼睛开始变得更美丽、嘴唇也变得更好看了,对猎物给予她的赞美开始报以“微笑”,狩猎成功后,她还不忘涂抹口红,说明她对人类的赞美开始有了情感反应。
然而,她的人性成长,被她那面死亡小屋门后的镜子监视了下来,她受到摩托男(应是她的上司)的严厉警告(他们不用人类语言交流的,她和摩托男对峙的那一幕应当可想象得出),这不仅没有让她“悬崖勒马”,反而让她的人性加速成长。
在对待面部畸形的丑男(丑男对她不敢有非份之想,在以前应不是她的猎物,这一安排正好说明了她人性的增长)这一幕,她开始对丑男主动调情,她利用肌肤之亲主动引起猎物的情欲。
对丑男狩猎成功后,她突然观察到镜中的一切,她的人性增长似乎在“严重警告”的惩罚之外了,此时她看到困在玻璃后的飞蝇,她有了人类最重要的情感:怜悯。
她放走了丑男。
这一切当然逃不过摩托男的监视镜,于是,她开始逃亡。
她不敢再驾车,她也不愿再狩猎人类,她开始思考如何在地球生活,她尝试以地球人类的食品充饥,可无法下咽;她以为人类都是善良的(她跌倒有人扶,还有以前她看到的救人者),是安全的,开始接受地球人的帮助,尝试和人类交往,但在无法和好心男享受云雨之欢后,她不好再栖身于他家,只好独自漫步于森林。
然而,有了人性的她远没有想到的是人类还有恶的一面,终于,她也成了人类“狩猎”的对象。
人类的基本需要就是过一种群居生活,得有亲人和朋友,然而,她的这种人性需要得不到满足,她又无法回归她以前的群体,她有了像人类一样落漠情绪,也就说,想和人类交往而非猎杀人类的欲望成为了她致命的弱点;而且,当森林男问她是否一人时,她如实相告,完全暴露了她的可怜的处境,没有像人类那样知道伪装,用皮囊遮掩自己的弱点,这很容易让她的美貌引起森林男的歹意。
当她被森林男侵犯被迫褪下人类的皮囊时,她彻底地成了一个弱者。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人类在他们的皮囊之下是充满着欲望的,只要这种欲望被表现出来,那就成了弱点,这种弱点一旦被狩猎者利用,它就是致命的。
皮囊对于人类而言,是欲望的遮羞布,更是自我防卫的武器,褪下“皮囊”,人类也会成为弱者。
披着人类皮囊的外星女的悲烈结局似乎还可以引起我们以下思考:(1)仅有“人性”,无法在这个世界生存。
这里的“人性”当然是指“善”的方面。
对于外星女来说,她只了解人类善良的一面,她皮囊之下增长人性也仅限于此。
然而,她不知道人类某些最人性的基本需要往往是无关善恶的,或者说不受道德评判的,比如人性安全需要。
在人类的价值序列中,安全的价值似乎总是高高在上的,只要安全需要受到威胁,其他为达到安全目的的行为,无论是善行还是恶举都已无足轻重了。
所以,当外星女露出异类的真面目时,她就必死无疑。
因为人类在安全方面的经验是,来自于同类的威胁程度远远小于异类的,所以,基于安全需要,人类必然会“党同伐异”,消灭掉异类的外星人就是一种必然的结局。
对于人类而言,如果仅有“善”的人性,而没有或不了解“恶”的人性,基于“党同伐异”的人性安全原则,同样他也难以在这个世界生存,至少他的生存会非常艰难吧。
(2)如果影片再作些拓展,外星女逃脱了森林男的追捕,她继续和人类周旋,她不断地增进对人性恶的了解,影片应当还可以更深地展现如下命题:她越了解人,她就会越害怕人。
留给我们的思索是,人类真不是一种可爱的动物,如果你只有善良,不会作恶,或者,如果你只了解善良人性,而不具备甚至不了解恶劣人性,那么,你越了解“人”,你就会越害怕“人”,至少你会越讨厌“人”,这也许就是罗兰夫人临死之前留给世人那句箴言的真义所在:“我见的人越多,我就越喜欢狗”。
(文/石板栽花 2015-04-01)
女神这两年可谓相当高产,不仅在商业片上一路高亢,贡献了全球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黑寡妇,文艺片上也颇为可圈可点。
去年的唐璜里的自黑,到Her神龙不见首尾的献声,再到Under the Skin里真真切切地脱了。
(鉴于约翰逊女神已经好多年没有这么慷慨大方地“脱”,那些声讨不够值回票价的童鞋,请自觉回家补点爱情动作大片。
)鉴于本部电影是女神从影以来,脱衣穿衣镜头最多的一部,于是,就这么一点,已然要给到四星。
但是,如果是要拖家带口去看本片,还是请转隔壁厅看看Depp叔叔。
说回到电影,之前完全没有看过小说,也没有看豆瓣介绍,初初看下来以为是充气娃娃如何懂得真爱的故事。
直到电影最后,女神被伐木工扒弄坏了皮囊,而被迫自剥时,才明白,哦,原来不是充气娃娃之恋,而是一个关于未知生物的故事。
所以看这种电影最关键还是要能熬,就像跟一位老牌手打牌般,撑到最后看对方能出到什么绝招。
从开场,几乎5分钟长度的星云图,再切换到椭圆,圆形,最后瞳孔。
一切看似毫无联系,却又适当地解释一切。
一个开摩托车的男人到路边草丛里抬了个晕厥的女人上车。
女人被放到一个无法被确认的空间里,一个黑色的人型生物将女人的衣服脱去,在脱完那一刻,黑色生物变成了和女人一样的生型脸蛋。
她穿上了女人的衣服,在要离开那刻,好奇的望下女人的阴部,用手碰触,手尖上有只黑色的蚂蚁。
摩托车男离开后,这位女人也下楼了,她到了商场,穿过人群,买了件皮草,顺便在化妆品店里驻足了下。
这段,其实暗示,这位外星人在学习人类的行为。
去化妆品店,则是因为,这个地方一般是女人的地盘,是最适合学习女人行为的地点。
导演的一组主观镜头,各种年龄的女人在享受化妆,也是说明了这点。
于是,一件皮草,一个口红,她上路了。
这一路,其实也就是假借约炮之名,实则是绑架男人。
这段也是电影最长篇幅的一段。
四个男人,一二两个都是手到擒拿,第三个是男人跑了,第四个是她放走了。
衣服也已脱到背心,Bra,全裸的渐进节奏,进行着穿脱更替运动。
她所找的男人,大部分也是些边缘人。
单身独居总是最佳的选择。
故事的转变,是女人在堵车路上收到对面堵车男人送的花,而花上面有卖花男子的血。
大抵是女人第一次碰到人的血,才那样惊慌失措。
而从到对海边遇难一家的无视,到之后放那个丑男人一条生路,两者的对比,让前后两段故事看似无任何联系,实则从侧面反应了,这位外星人在一点点地学习人类情感。
而大雾中,她离开了卡车,丢下皮草,一件单薄的红色紧身衣在高速路上行走,则暗示了,她抛弃了她的外星小团队。
在餐厅里点的黑森林蛋糕,是她第一次体验食物。
吐了后,人们投来的目光,让她感受到了来自皮囊下的不安。
其实那滴卖花人的血,就像撒旦的苹果,以致于她开始有了人的情绪,能感受到外界对自身的影响。
之后遇到的好心人那个桥段,是有些老套,不过庆幸电影没有准备把这个故事当做通俗爱情故事来描写。
好心男人无微不至地照顾,女人慢慢对他有感情,并决定以身相许。
可无奈,在性交时刻,被男人弄吓到,跑去用台灯照自己下体。
(这处直到最后才明白,原来是怕自己的皮被捅坏了,额,为什么不买一条质量好,且功能齐全的皮呢?
)然后就是在森林漫步思考,碰到伐木工。
惨遭猥亵,且最终被伐木工扑到,强奸未遂,却把她的皮囊弄坏。
无奈下,她只好褪去皮囊。
却被伐木工一桶汽油浇身,且无良得点燃了火,最后在白茫的雪地里,她抱着自己的皮囊,一起化为黑烟。
很明显一部故事大纲里以科幻片为归类的电影,却显然没有被这个标签框定了电影的风格。
而缓慢,松散的情节铺垫,如意识流般的镜头,只在约翰逊女神色诱男人的片段里,在妖艳的背景音乐铺垫下,方能感受些科幻悬疑感。
而除此之外,这部电影更像一部关注女性意识觉醒的电影。
这部电影呢,用了非常多的象征手法,而这些象征则一点点地埋在似有似无的情节里。
从开头,星云图的象征即生命的诞生,外星人对皮囊阴部的一瞬凝视即对性觉醒的开始和指尖上的黑蚁象征着随性而来的危险,勾引陌生男人们的高速之路即性的尝试之路,再到与一个男人若有若无的感情即感情或者爱的实验,最后对伐木工人试图强暴自己的坚决反抗即自我意识的觉醒。
在一部完全以女性为主角的电影里,斯嘉丽·约翰逊的表现很有有突破性,如何在一个文艺片里演好一个外星人,远比在商业片里演个变种人来的难多了。
虽然我猜了女神演的肯定不是正常人,(以为她演充气娃娃),还是看到结尾才明白 -- 原来女神演的是外星人呀。
于是,不能怪女神演的不够像外星人,也不能怪我眼拙,就只好当作导演最后出了张好牌。
气氛诡异的渗人啊.........台词不多全靠耐心...这种绝壁会引人深思的片子。。我还是.... 看不太懂.....
有点厉害……寡妇姐的肉体看得我欲火中烧(¯﹃¯)
看了原著才知道有电影。男导演、男编剧真不行,把原著精髓删光了。本来是写人性之恶、尤其是男人之恶的主题,拍成了虐女电影。原著女主机智戳瞎贱男人双眼反杀,很勇的好么,才没有被这些弱鸡男人烧死。导演和编剧就是原著里嘲讽的那些男人,还是原著牛。
对斯嘉丽约翰逊的身材好失望。
相信我,看了半小时后五秒快进看完足够了,也都能猜到的节奏和剧情走向,而且那标准欧美身材脱光后还真不是我的味
属于不看很想看,看了觉得很坑的电影。
一星给摄影,一星给装逼犯
OMFG 结尾真令我矛盾。一面觉得一切都好疯好酷我好爱,一方面又希望它永远不要告诉我到底发生了啥。现实是如此疼痛冰冷,还不如让人在黑暗的秘密中溺毙,在“无我”中沉沦。皮肤因此成了银幕的象征,一部赤裸的作品又如何承受观看的暴力?就连一片雪花都可以拆穿这梦境。
配乐好有感觉,这副皮囊,人的嘴脸,一览无余。
整部影片都太先锋实验,充满了意识流的感觉,极其晦涩。视觉做的简直是完美至极。真是佩服Mica Levi的配乐,影片一半诡异之感都是配乐营造出来的。许多画面都是对库布里克的致敬。有好多处都看得目瞪口呆,太惊艳了!其中一个突如其来的音效要把我吓死。。最喜欢第二次脱皮戏,真的是视觉奇观,很猎奇
手册十年十佳。和朋友一起撸的,惊了。
还是外星人时,她猎杀男人;成为人时,她不再猎杀男人;成为女人时,她被男人猎杀了。
换一个角度看地球上的男人。。。
2014-04 with weixu fish arbre 看不太懂 washington
皮囊真美好……前面寡姐搭讪的对象都是街头随机偷拍的,挺jackass的,但怪面男不是,那位还是经过试镜的。
哈~场景、特技和配乐~
一个在梦中聆听万窍怒号的皮囊之下居然没有流动的灵魂颗粒,导演的创造力还是有点梦中占梦的意思。虽然补充了一个雪中飞升的视觉想象,但仍略显枯槁。
wtf???
寡姐开场就全裸,很cult. 什么是人?什么是情感?什么是灵魂?
有点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