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人推荐而种草很久的一部电影。
对于打算看的电影,所以我往往连简介都不看。
所以一开始,我完全是把它当成单纯的悬疑电影来看,结果它却是一个“不单纯”的正能量电影。
有豆油说,这样的题材们拍出来,能让大家看到就是一种进步,值得高星鼓励。
确实,如果它做的更好,我想我也会给四星以上,可是它做的真的够好么?
如果是外国开拍,或者是更精彩的来拍:车上的人一个个死去,凶手始终藏的很深。
直到最后,凶手娓娓道来,原来可恨之人也有可怜之处,效果会不会更好?
好吧,我也知道国产剧不能死太多人。
理解。
那分成三部是什么鬼?
就死了一个人,节奏明明可以更快,三部压缩成一部完全是没有问题的。
分成三部,只让我觉得腾讯的私心……借助这么一个大家很可能会有所触动,很可能会叫好的题材来满足自己的私心。
而且节奏完全是可以更紧凑的,比如最后不停地慢放,不停地强制煽情。
好的,我承认这样的题材,煽情可能更能引起大家的触动,可是这真的是唯一可以选择的最好的方法么?
节奏加快一些就做不到掷地有声让让意犹未尽有所思考了么?
我看不一定吧。
当然,三部电影好的方面还是有的(虽然也有很多bug大家也讨论的很多了),但,明明可以做的更好……
让那么长一列火车设局,只坐他们几个人,得有多强大的能力……尸体放在餐厅,所有人都去餐厅准备对着尸体吃早餐,得有多好的心理素质……一截车厢那么大地方,非要把座椅靠背划个大口子藏录音笔,是怕别人发现不了吗……老吴跳到车厢外去找法医说话,再回到车里,得多好的轻功……几个乘客基本上都是大烟鬼,喝酒像喝水似的,得有多大酒量……乘务员见到凶案很淡定睡觉聊天,得有多大的见识……命案刚发生,有人说还要有人被杀,过了一会,所有人都谈笑风生,这心得有多大……噢,对了,为什么有两款型号一样的录音笔呢?
好了,先说这几点,不说了,各方面继续努力吧。
先说一下,这是我第一次写评论,可能写的并不专业,并不好,但是还是按耐不住内心的思绪,我给了五分!
为什么我会给5分,说实话我个人对于电影的高低一般都没有评判标准,但是这部电影让我真的获得了很深的认同感!
近些年看的电影虽然有一些偶尔会有丝丝触动,但是远没有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深刻,虽然在此之前看过其它国家类似题材的电影,但是代入感总是差些许。
给五分的原因不在于电影本身的犯罪逻辑,也不再在于它把网络电影拍的比一般电影院电影要好,给五分的原因其实更多的是其中反应的社会问题,很尖锐,很赤裸,很心酸。
每个人都有会有小孩,都会为人父母,可能由于我刚有一个女孩,所以我看了之后有一种血气上冲的愤怒感!
很多时候孩子他们的选择,都属于被动选择,由于家庭的原因,使得孩子很多时候都不能找到一个好的港湾,好的倾诉对象,随着目前社会越来越浮躁,很多家庭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但是我们一定要记住一点,孩子是你们当初一起愿意要的,既然要了他,就不能因为你们各自双方原因,无论什么原因也不是你忽略孩子感受的接口,其实究其原因,孩子遇到这样的事情,父母家长占99%的责任,如果多一点陪伴,多一点交流,多一点关系,这些事情都不会发生,至少发生了之后你能尽你所能的解决!
什么样的情况都能扼杀在摇篮里,不要等到事情发生了之后,你才悔之晚矣,等你后悔的时候,可能赔上的是你的下半辈子,孩子的一辈子!
校园欺霸时间屡见不鲜,少儿性侵案件频发不止!!
我有时候真的在想,使我们社会原本就如此,还是现在的一些外在因素影响导致这类事情频频发生!
这里的时候我们不禁要反思自己,是我们给予社会正能量太少,还是我们对此类事件解决的不够狠绝,还是我们网络传播,电视,媒体传播的信息影响了这个整个社会!
其实10岁的孩子能懂什么,可能他们有虚荣心,有好胜心,有嫉妒心,但是作为一个青少年成长,这些负面情绪都会有,但是问题是,我们怎样去引导,现在的社会老师的责任很重,很多时候需要老师家长相互兼顾起学生的教育以及价值观的树立。
给五星,是希望这个电影让更多的人看到!!!
也让哪些禽兽也看到,当你们伸出你们魔鬼的双手的时候,你伤害的不止一个人,你伤害了整个社会!
希望人性能战胜你的魔性,不要让自己成为一个罪人!
人要活的坦荡,希望每个人在面对阳光的时候,都能由心的笑。
善意的微笑总会比恶魔的笑容来的更加让人舒服,静谧。
请收起心中的恶念,为未来的孩子们留一条充满阳光的路。
也希望有孩子的家长能对自己的孩子多一份关怀。
愿这个社会越来越好!
家庭性教育很重要,要告诉孩子内衣以下的部位只有自己可以碰,爸爸妈妈也不可以随意碰,家长要相信关注孩子,是孩子最后且唯一的依靠。
恶人永远不会认为自己做错,只希望有地狱,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出台了各种法律保护妇女儿童,但最重要的是自救。
如果我以后被家暴,我会在第一次后研究刑罚和心理学,摧毁那个人从身体到心理,当然我也可能只是嘴硬说说,这种一般都是男方认错,再次施暴,女方忍受如此循环,只希望那时可以及时止损性侵幼童是最下作的事,做这种事的人会在地狱受罚八百年,投生畜生道,受81刀分食之
不过结尾是唱了主旋律,假如真要站在人性的角度上来看,老赵的确就是一个真正该死的人渣,站在受害者角度来说,恋童癖就是千刀万剐也不解恨。
所以最后力道还是放轻了,警察的形象太过于正义和刻板,对于两个女孩所遭受的一切和失去孩子的母亲,看不出有什么同情。
如果最后所有人在得知一切真相之后,选择抛尸或者隐瞒他杀的真相,一致口供老赵是因为自己误喝了有过敏源的酒导致休克死亡的,如果是这种结局还比较大胆。
导演估计是想着将来把三部曲融合拍一部真正能上映的电影吧?
所以还是不敢太放开手脚,对于影片中代表政府形象的警察,给予了太正面的刻画,虽然警察演的也不错。
咱国家不是常有句老话 “法律不外乎人情” 么?
这句话放在此片中正合适,可惜没用上。
对于遭受了那么悲惨童年的人和失去小孩的母亲,同时周遭所有人都缄默媒体又歪曲报道的情况下,除了自己复仇,还能有什么办法替亲人伸冤呢??
站在人性和道德层面,这种主旋律还要把凶手绳之以法的结局,是不是有点薄弱了,法律真有这么正义吗???
“老赵”之死终于真相大白,周新雪交代了一切……!!!
原来,在霸凌事件同时期,她和徐囡囡还同时遭受着老赵的性侵。
本就作为性侵受害者的周新雪,却天真的以为可以找一个替罪羊让恋童癖变态老赵放了自己,结果可想而知。
徐囡囡的另一种不幸也由此被周新雪拖下水(本就是受害者,为什么还要再拖另一个女孩下水,这种受害者的扭曲心理让她间接的成为了“变态佬”的帮凶)。
而此时的韩家斌也发现了老赵的龌龊“秘密”(最后真相大白后的那句“对不起”,真的是让人感到苍白而无力),但他选择了沉默,也就是这种沉默,导致了两个女孩一个致死,一个被侮辱三年颓废一生(也有出于内心自责的原因)。。
很多时候,真相确实是那么的让人难以接受……。
一切大白之后,触犯了法律的和活该被杀的人渣中的人渣,叫人怎么去抉择。
尤其是执法者,这时的正义天平……!!!
整个案件的过程,心是痛的……!!!
也许就像何警官说的:我无权对你们当初的冷漠做出审判,但请你们不要忘记徐囡囡……
可怜的孩子:在校园被恶语相向和霸凌,出了校门还被变态“老赵”性侵和虐待;死后又被校方为了既得利益绞尽脑汁的掩盖了事实真相,而且法医在学校教导主任吴健的贿赂下篡改了死亡原因报告,更让真相石沉大海;加上家长(囡囡父亲)的冷漠处事态度,即使囡囡母亲回来也已是无力回天呐。
哎,谁之殇,社会之殇;谁之痛,教育制度之痛……
底线,底线,底线!!!!
伤害儿童的变态,根本就不配称之为人,畜生都不如呐!!!
不能伤害孩子,这是做人最起码的,最起码的……!!!
每次看到这样题材里的“变态佬”,真是恨的牙痒痒……!!!
片中“老赵”的死绝对的死有余辜,而且死的还是太轻易……。
老赵的死周新雪是触犯了法律,可像这样一个没有做人底线和道德可言的人渣,如果用法律去制裁他确实是太便宜了这个渣子,不足以解恨啊!!!
他不止残害了一个女孩的命运,不,应该是戕害,他这种祸害,就算这样死也是太过于轻巧,哪怕是下了地府所有酷刑都得尝上三遍才行,必须痛苦缠身,永不超生……
个人观点,如果该剧能精简在一部内还能看一下,三部曲确实和该剧情发展和巨大的BUG太不相符。
在剧中一直给大家一个错觉,就是此车厢内的8个人都有错,如果剧情推送都要死,给了大家一个巨大的包袱,但是在剧情发展在第一集后期就已经发现其中一个犯罪嫌疑人,无疑此剧的后期悬念就大打折扣。
第二集突然出现的研究生自首,更加唐突,剧情突然转变的风格更加让人无法接受。
第三集基本就无高潮可言,突然出现的证据让嫌疑人主动坦白,只能感到可笑了。
该剧最大的BUG就是10年前法医检测徐囡囡死因,不可能检测不出来被性侵的结论,按老赵当时的小卖部老板的背景不可能掩盖此事,因此也就不可能将案情掩盖10年。
....但是该剧一直未提及该情况,真是让人感到编剧的无脑。
2016年的3月26日,广州。
我窝在亦可未知她家的沙发上,一边往电脑里敲着甜蜜蜜的爱情故事、一边和桌子旁边的三个人聊天。
那三个人,海分形、亦可未知、王梅,她们在聊的话题一点也不甜蜜,她们问我:你小的时候有没有被欺负过?
作为女孩子,在有生之年里,你有没有被遗弃、被欺凌、被暴力、被排挤、被骚扰、被侵害、被损伤过,任意一个,哪怕一次,你有没有因为见到了这样的黑暗而影响自己的一生?
我脱口而出说:没有啊。
接着才默默想,当然有,或多或少,只是我还不想说。
房间里开始了一场“女孩儿们童年时代的阴影”分享会,那些微小的、不曾被人察觉的痛苦,慢慢汇聚到了一起,成了一场风暴的雏形。
我们打算讲一个故事,把那些伤害过女孩子的人聚在一起,无论是女孩儿的至亲还是那些自以为没关系的陌生人,要让他们面对彼此,再一个一个地,付出代价。
就是分享会结束的那天晚上,我们四个人坐的出租车出了小车祸,绑了安全带的我毫发无损,后排的她们齐齐撞到头。
就像“还不想说”的我,与“不得不说”的她们。
那大概是对未来的预告吧:非要趟这摊浑水的人,可能会撞破头哦。
然后,海分形花了6个月完成了《罪途》剧本,制作团队前后加入了200多人,为这么一个说出去有点怕别人嫌low的网络大电影付出了20个月,陪着这个故事经历无数的删删改改和关卡,终于到它要面世了,我们深吸一口气,对外说:这是一部悬疑推理剧——而它看起来似乎也的确是这么回事。
但我要告诉你们一些真话,悬疑也好、推理也好、都是包裹在外面的幌子,是为了让你们点开来看一眼这个故事的糖果,是让你们毫无防备前往深渊旁凝视一通的玫瑰花海与水晶桥。
因为那个想要展现的真实太难以下咽、太丑陋难堪,才不得不在上面放置一辆通往罪途的绿皮火车。
距离《罪途》剧本创作的一年以后,差不多是在相似的时段,一个叫林奕含的台湾女作者自杀了。
她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长篇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闹得全台湾满城风雨。
这本书里把没有被侵害过的人叫“幸存者”。
感谢世上还有文学和电影,可以让幸存者们不用亲身接触,就能看到世界的背面。
这背面太肮脏了,搞得很多人甚至连听一耳朵都退避三舍。
所以当毫无准备的他们看到《罪途》中的少女周新雪、撑着麻木的脸、径直走向强奸犯,他们发出惊呼、大喊不解。
我心里甚至有一点报复的快感:总算让你们看见了,幼年受到的侵害可以让一个人扭曲成什么样子。
《罪途》里的受害者不止是徐囡囡,还有周新雪。
前者是被无辜杀害的女孩,后者则是并不无辜也没有被杀害的女孩——只是她们全都死了,同时死了。
周新雪为什么会撑着麻木的脸持续不断地走进那个罪恶的商店,为什么坐在老赵的身前不反抗?
房思琪听说要在台北继续被强暴自己的老师照顾,为什么不在和母亲的餐桌上大声抗议,却只是默默地把寿司下面不能食用的云纹纸吃了下去?
周新雪为什么会在老赵眼前长大,直到被老赵挥手赶离?
她为什么因此选择了堕落而不是曝光罪恶?
房思琪坐在她的伊纹姐姐的车里,有那么多次的机会可以说,为什么她沉默了两个绿灯、两个红灯,最后喉咙里滚出来的还是一句:“姐姐,对不起,我没有办法讲”?
为什么?
因为罪恶早就在开始的一瞬杀死了她们,这之后的一切不过是幻影,那些看似往前走去的女孩子,早在被侵害的瞬间、永远地停止长大了。
不可食用的云纹纸的滋味,扎起马尾辫的皮筋的韧度——它们绝不是甜美和坚强。
海分形藏在剧本里的毒蛇,暗暗沿着缝隙游走。
它吐着信子,咬你一口,你还没有察觉。
诱奸的“诱”字是世间最大的邪恶。
它狡猾奸诈,它披着“隐秘”的皮,它让受害者分担罪恶,它让原本就在这个社会举步维艰的女性的生路更加狭窄,给看客无数机会拿着受害者的“受害”指手画脚。
被侵害的女孩子们毫无办法,她们只能对自己说:要活下去,就不能不喜欢自己,不能不去尝试接受罪人。
毁了房思琪一生的老师,发现社会对性的禁忌感对他来说太方便了,强暴一个女生,全世界都觉得是女生的错,连女生自己都觉得是自己的错。
最后,罪恶感又会把女生赶回他身边。
罪恶感是古老而血统纯正的牧羊犬,被世人称赞。
营造出这样罪恶感的所有人——每一个,都是凶手。
周新雪想,徐囡囡可以去找妈妈,但她不行,她不能告诉家长,如果告诉家长,他们一定会打她骂她。
房思琪也尝试过对妈妈讲,把故事的主人公讲成陌生人,妈妈立刻说:“是谁?
这么小年纪就这么骚。
”她们无依无靠,谁也不能信赖,她们走投无路,到最后发出的那一点微薄的声音还要被挑挑拣拣。
去世的作者林奕含说,抑郁是镜子,愤怒是窗。
这些被侵害的女孩子最终都走向了这两条路:销毁自己,或者销毁旁人。
房思琪的故事不是控诉也不是愤怒,对世界的温柔折磨摧毁了作者的一生;周新雪的故事则是一个拐弯,如若不是后来的人生好像见到了朦胧的爱的模样,她也早就自我毁灭了。
抑郁反射向自己,愤怒则有出口——为了侥幸得到的那份“来自母亲的爱”,周新雪不得不带着愤怒破窗而出。
你们知道周新雪在火车上杀死恋童癖强奸犯,甚至都不是为了复仇吗?
她害怕徐囡囡的母亲用吐真剂从犯人口中得知10年前自己犯下的罪孽,只好先下手为强了。
而徐囡囡的母亲,到最后也未必就真的原谅了周新雪。
她们这对假作的母女,只是不能失去对方。
在孤零零走到如今的人生里,她们是彼此眼中唯一与“爱’相像的东西。
就像房思琪说的,自尊早已舍弃,如果再不为自己留情,就真的活不下去了。
房思琪在离开故乡前往台北的火车上,看到一个对妈妈大声喊出爱的小女孩,掉了眼泪。
她身边的朋友笑她,问这眼泪是不是乡愁。
房思琪没有说,她不是为故乡、而是为自己哭的。
她为停止长大的一生与永远失去的自我流泪。
正是因为知道自己再也无法体会幸存者们可以尽情享受的世间万物、无法再与光明的真实的爱相聚,才忍不住哭泣。
她替那个被永远杀死的自己,犯起了乡愁。
所以你说,《罪途》到底是什么玩意儿呢。
它是老赵笑眯眯地挥舞在手中的蒲扇和旁边通往黑暗的小门;是王超永无愧疚的肆意成人;是韩家斌从窗口角落窥见的罪恶;是吴主任做出的噤声手势;是刘惜之按住不放的删除键;是梁夏随便编造谣言的笔杆;是秋红除了犯罪别无他法得见的真相。
它是披着推理悬疑的外壳、给那些粉饰太平与“还不想说”的人、翻开世界背面看一眼的勇气。
它是受害者兴许不用再弯腰道歉的可能性。
它是徐囡囡偷偷打给妈妈的无数通电话。
它是周新雪停止长大的一生。
从2016年3月26日到今天——不,是从更久远的童年时代,从过去到未来、每一分每一秒、每一次经过隐忍不发的被欺凌者、每一次扫视过被袖子遮住的伤痕、每一次搂住艰难长大的朋友的肩膀、每一次得知社会新闻里遭到残害的女性、每一次响起的女生们瑟缩恐惧却拼命互相保护担忧的声音——我们都想像现在这样掷地有声地告诉你们:《罪途》是,那些因为侵害而永远失去自我的女孩儿们,被见证的“乡愁”。
个人感觉这部剧他的逻辑性方面可能没有特别严谨,剧情方面可能会有让人失望的一些地方,但是他所表达的,宣传的意义是真的很大,很正能量。
因为校园霸凌、家暴和性侵毁了两个原本应该拥有正常幸福人生的女孩,让她们承受了她们不应该所承受的东西,然而这些罪恶的事件不仅仅只发生在影视里,在现实生活中有远比影视里还罪恶的人,还有更残忍的事件。
虽然罪途里的恶人被杀死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犯下这些罪恶事迹的恶人却还有许多逍遥法外,实在是令人发指。
希望这个世界上再无遭受这种残忍事件的女生,愿世间的女生都能拥有美好的生活。
愿那些恶人都被绳之以法。
总体来说三集看下来就影片而言,个人觉得到不了6.7分的程度,顶多就是6.0分。
这本来就是个一集就可以讲完的故事,却硬生生的分成了三集来拍,这一点就首先拉低了影片整体的质量。
其次这部影片类型是以悬疑为主,但是我却感觉影片是剧情片里添加了悬疑的成分,主次完全颠倒了。
细节方面,角色主次模糊,既然乘警负责破案,就应该以乘警为主角的角度去进展剧情,但是整个故事看下来其他角色的戏份比乘警都多。
对于各嫌疑人角色刻画太过了,反而弱化了乘警的存在感。
整整三集影片得有一半时间都花在了各个嫌疑人毫无营养的打嘴仗上,这明显有兑水的嫌疑。
亦或者说导演水平不够,废了很大劲才表现出来自己的想法。
案件侦破的话太模糊了,没有细节可言。
乘警的思路想法和调查取证的过程都太模糊,完全没有表现出来,只是询问了几个人,然后摆了一个沉思状的姿势保持了一会,突然就都明白了。
究竟是怎么推理出来的,怎么验证的,怎么调查的,统统都没有说。
感觉乘警就是跳出剧情外的一个讲故事的人,整个故事他一开始都知道,然后到了某个时间点他就会突然出现讲点故事让剧情继续推进,然后就又默默的退出去了,全程都是在看其他角色的表现,只是到了乘警该讲故事的时间点他才会出现讲点故事,然后继续看别人的表演。
整个故事导演完全把重点表现的层次搞反了,应该以案件侦破为主去细讲,然后再通过对各个嫌疑人的调查来一点一点还原整个事件的始末,但是影片却是以讲故事为主,所谓的破案询问只是给嫌疑人一个回忆故事的理由。
破案过程完全成了标题的作用,提示着各嫌疑人去回忆,通过他们的回忆才还原了故事的原委。
整个故事看下来只能说还行,连优秀都算不上。
导演只是刚刚能把故事讲清楚了,至于亮点和精彩的地方一点都没有。
每个环节揭秘都没让人有恍然大悟的感觉,本该让人很意外的地方却有种水到渠成的感觉。
最后的结局有些出乎意料 但并不喜欢 有可能是揭露的真相太过残忍
很多地方站不住脚,表演夸张,但是感觉是很有意义的一部电影,质感也不错,就是太长了。
“本部影片是《罪途》系列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讲述了为了找出车上的凶手,何赫请刘惜之进行尸检,经过一番排查,他们注意到先前被忽略的大豆酒。随着列车重启上路,他们是否能够找到真相?而这真相又将如何引出凶手?”有些人演技敷衍。结局也不刺激但很中国特色。
强制反转。还是那个问题,推理太弱了,从悬疑推理演变成深度社会剧,想全面兼顾太难了。小朋友和女主演技不错。不过这部集合东方列车杀人案、阿加莎的全民疑凶套路、儿童性侵中国版熔炉野心真的不小。不错的公益片:请不要再冷漠了。
终于看完三部了,第三集出来,前两集评分大幅下降,说几点1、整个电影色调不喜欢 2、节奏不够紧凑,完全没必要分三集3、一点都不悬疑其实。优点是女主演技不错。法医和那个犯罪专业学生演过了,那个妈妈演技不行。就这样吧看完感觉
凶手是谁已经拍得很明显了,最后自己强行路出马脚也是笑死我了。警察、记者、警察学生几个设定分别要追寻真相又分别强行捣乱,不专业呀不专业。看完三部我真的都没脾气了,记者在回忆里像个流氓一样在学校门口逮人,学校保安居然不管不问???开头不错再加上社会问题其实能拍好,可以精炼点拍成一部。
故事是沉痛的 电影是有意义的但整个侦破过程实在是无力吐槽啊绿皮座椅里放录音机这一段... 哎哟我去🙄而且第一集我就猜周新雪是凶手 满脸写着愤怒兜了一大个圈 结果还是她只是没想到她曾经把徐囡囡给坑了🙃
看完一声叹息,这不是悬疑片,是公益片
加害者也是受害者,对于老赵,他是死有余辜,对于周新雪只能算是法治不健全的牺牲者,愿世间一切邪恶都可以得到惩罚,一切正义都可以得到伸张!!!
睡得死死的
悬疑片还是教育片
特别好,难得佳作。非常深刻的社会话题。
情景单调、演员表演生硬、悬念不够。题材值得鼓励,但是不好看。
看了看评论,中国观众真的好严格。好不容易出这样一种片子,虽然有瑕疵,但也不用批的体无完肤吧。
勉强看完,推理太弱。
很一般,不管演技还是编剧,都太生硬了
结局并不出人意料,都是校园霸凌惹的祸。如果三部电影缩成一部的话情节会更紧凑。
看到最后,就不是推理片了,只说是悬疑片吧。背后的故事真实且值得探讨
我想说 一开场 那2个看报纸的 人怎么都没出来 死哪去了
可怜的徐囡囡哟,变态都去死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