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倍速耐着性子把这部剧看完了,十集的剧情压缩成五集都够了,再有第二季不会看了。
说它是悬疑剧吧,加入了怪力乱神的东西;说它是恐怖片吧,恐怖因素又不够,剧情还是在一步步推理中,总体感觉就是为博眼球设置了非常矛盾的线索,最后解释不通了就推到怪物身上。
美剧里面在一堆白人中加几个黑人,总让人觉得有点怪怪的,而且这些黑人往往都身居要职,基本都是正面形象,总觉得是为了政治正确而刻意安排的。
比如说这部剧,带着警察破案的就是一个黑人私家侦探,在所有人都不相信鬼神作祟的时候,只有她提出了这种创造性的说法,让其他人显得特别愚蠢。
剧中有一个细节,她去酒吧时看到几个白种男人坐在了她平时常坐的位子上,她就让人家走开,结果人家真乖乖就走开了。
除了剧中设定的古怪形象以外,这是要表达白人见了黑人也要低头的意思吗?
抛开肤色不谈,换成任何人,这种行为都很不礼貌吧?
酒吧又不是你家的,你喜欢的位子别人还不能坐了?
让杀人犯(其实是受害者)的孩子退学的那个人也是黑人,应该也是校长级别的人吧。
给两个小女孩请家教感觉也捧了黑人一把,第一次面试的是一个白人,结果人家是记者伪装的只想来打听八卦,最后请的家教则是一个黑人。
自从看了金老爷子的《闪灵》、《魔女嘉莉》、《宠物公墓》、《绿里奇迹》等,我已经把他归为恐怖片、超自然作品的作家类,所以打开《局外人》我也是准备看一部超自然剧的,差点忘了其实他还写过《危情十日》、《肖申克的救赎》………我个人比较习惯这种挺文艺的调调,虽然这个怪物有点弱,不过,谁又告诉我们怪物都是好牛好牛的呢?
前两集真的像悬疑片,我还以为是像《狩猎》那样的剧情,一个小镇,一起冤案,众生相,但到了第四集,我确定,嗯,这是超自然片!
气死了气死了都死了呜呜呜。
我爱的席尔大叔呜呜呜,还有安迪。
都好惨啊!!!
名场面The outsideer knows the outsider.看了下讨论好多说结局的,我觉得这只是导演的一种表达方式。
可以确定的是,库抠本体死了,详情看衣服那个镜头和ralph的话。
而holly的确被划伤!
事实,但是有没有感染?
我觉得没有。
而很多人纠结着holly那句,who's terry。
那是因为当时本体没死,在侵占holly的意识。
而当ralph砸死本体后,也就只留下那个伤口。
不存在对holly的控制了。
自然了,睡仙远远不止一个,不然忙死了不是吗?
提起斯蒂芬·金,这位作家在美国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笔下的文字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至今已经超过150部,由此还创下了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其中多部“神作”都在世界影史留下了里程碑式的浓墨重彩。
包括常年登顶影史第一,在IMDb以及豆瓣榜单都稳坐NO.1的《肖申克的救赎》。
豆瓣8.8。
曾获四项奥斯卡提名的《绿里奇迹》。
和那部遭到斯蒂芬·金嫌弃。
却依然被誉为恐怖片鼻祖,被无数大师致敬过的《闪灵》。
就在2020年伊始,“恐怖小说之王”斯蒂芬·金又带着他最新的改编作品来了——《局外人》
这部HBO的新剧由斯蒂芬·金同名小说改编,于1月12日开播。
才更新两集,观众口碑就隐隐要爆。
豆瓣评分已经升到8.7,烂番茄爆米花指数94%。
作为一部悬疑惊悚剧集,《局外人》一开场就抛出了一个足够博人眼球的爆炸性案件。
老人早晨遛狗,在公园里发现一具11岁男孩的尸体。
经警方调查,男孩死前遭到强奸,之后被凶手残忍杀害,并且分尸。
出了这样骇人听闻的案件,足够令小镇变得人心惶惶。
但更加焦虑紧张的,则是警方。
一方面必须给公众一个交代,另一方面,凶手继续作案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不能早日破案,小镇上的居民时刻都会面临着危险。
负责这个案件的警探叫劳夫,他很快就锁定了一个嫌疑人——棒球教练泰瑞。
按理说,泰瑞不应该被怀疑。
泰瑞是在镇子上出生长大,他为人正直善良,深受小镇上居民的信任,因此大家也放心让自己的小孩在他的棒球队训练。
而死掉的那个男孩则是他手下棒球队中的小队员,平时受过泰瑞许多照顾。
尽管如此,泰瑞的嫌疑也并非凭空而来。
根据现场的第一目击人,也就是遛狗的老人的证词,案发现场附近曾停留了一辆异常的白色厢型车。
很快又有一位女士来提供线索,她曾在案发当天看见了泰瑞开着那辆车。
当时男孩正拖着自己坏掉的自行车走在路上,泰瑞正巧路过,提出要载男孩一程。
随后泰瑞就把自行车抬到了后车厢,男孩上了泰瑞的车离去。
第三名证人是一个小女孩,在案发当时她路过公园,并撞见了泰瑞。
那时的泰瑞似乎作案完成正准备逃离现场,浑身沾满了血迹。
此外,现场残留下来的指纹、DNA等线索也都与泰瑞完全吻合。
而且警方也找到了监控,证明泰瑞在案发当天曾经在镇上的酒吧和车站都有短暂的逗留。
人证物证都将唯一的犯罪嫌疑指向了泰瑞,警方很快下了拘捕令,将泰瑞作为嫌疑人逮捕审问。
《局外人》完整地呈现了泰瑞遭到逮捕背后的每一个线索、每一个证据。
这些人证和物证被插入进警方驾车逮捕泰瑞的路上,作为回溯出现,每一次回溯都加重了泰瑞的嫌疑,令这次逮捕行动更具说服力。
然而就在我们已经接受了这一“真相”后,它又告诉了我们另一个完全相反的“真相”。
根据泰瑞的受审证词,案发当天他根本就不在小镇上。
当天他去参加一个教师会议,有同行陪伴,当天会议上也有电视放映。
也就是说,泰瑞同时在案发当天的视频上出现在了两个相隔甚远的地方。
不止如此,根据泰瑞参加教师会议附近书店店员的证词,泰瑞在当天确实进了书店。
在书店的书上,警方也提取到了属于泰瑞的指纹。
原本看似简单明了的案件突生疑窦,新发现的证据和之前警方找到的证据相互矛盾。
它引出了一个几乎荒谬的疑问:一个人怎么可能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呢?
《局外人》在一个爆炸性的案件身上设计出了一个似乎无解的谜题,这样的案件本身就具有足够的话题性,可以持续吸引住观众的兴趣。
而剧情也并非停留在找线索→破案上,而是多方面地延伸出了这一案件的每一个侧面以及它所波及的每一个相关方上。
首先是警方,由警探劳夫为首的团队做出了一个错误的逮捕决定。
按当地的准则,警方在逮捕嫌疑人时不能当众上铐。
但他们却在棒球比赛中,当众宣读泰瑞的嫌疑,并让每个人都看见了泰瑞遭拘捕被戴上手铐的样子。
这样的逮捕行为,对嫌疑人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小镇上的许多居民都因此认定了泰瑞的嫌疑。
而泰瑞进监狱后,也因杀害儿童的嫌疑而遭到了同个监狱里犯人的恐吓。
警方过分的逮捕行为,都出自负责这起案件的警探劳夫下的命令。
劳夫曾有一个儿子,也遭受了意外不幸离世。
由于一直没有抓住凶手,劳夫一直活在阴霾之中,始终走不出儿子已逝的阴影。
这起令人震惊的男孩分尸案,令劳夫想起了自己的儿子,愤怒影响了他的工作判断,并导致了另一个悲剧。
死去男孩的哥哥为了替弟弟报仇,潜伏在泰瑞前往法院受审的路上袭击他。
泰瑞在中枪后抢救无效身亡,而男孩的哥哥则被劳夫当场击毙。
原本一个美好的家庭,短时间内失去了两个儿子,陷入了崩溃。
同样陷入崩溃的还有嫌疑人泰瑞一家,丈夫在袭击后死去,未洗脱的污名却由留下来的人承受。
泰瑞的妻子对劳夫的那场质问让人心里一紧:“我该如何每天平安地送我孩子去上学?
我该如何向她们解释她们为何没有朋友了?
为何有人在我们窗外咒骂、朝门廊乱丢东西?
就算我们搬家,这整件事就这么纹刺在我们脸上,我该怎么办?!
”一个错误的逮捕决定,使两个家庭走上绝望。
斯蒂芬·金说,自己在写《局外人》时,其实是想要探讨这么一件事:人会如何对待不可解释的事物。
根据种种证据和线索,嫌疑人泰瑞同时出现在了两个不一样的地方。
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发生的事,而剧中似乎确实有着这么一股“超自然力量”介入其中,影响着事件的发生。
当一切都陷入不可解释的僵局之中,或许人们只能选择相信自己的内心。
在案件还未发生之前,泰瑞一直是镇民眼中的好邻居,是一个可靠的丈夫,是两个女儿的暖心爸爸。
这样一个善良正直的人如何会成为一个奸杀儿童的残忍凶手?
几乎没有人提出这个疑问。
在情绪和往事的支配下,警察劳夫选择了无视自己对泰瑞的印象。
将他当众逮捕,是劳夫对泰瑞的“私刑”。
镇上的居民也受到了愤怒的控制,在真相还未水落石出之前,就把气都撒在了泰瑞一家的身上。
当人们过分相信“证据”时,或许所谓的“证据”也在操纵着人类,让他们忽略了自己内心的选择。
如果真相可以被捏造,至少那些出自于内心的东西是无法造假的。
情感需要受到同等的重视,这是斯蒂芬·金在《局外人》背后提出的尖锐反思。
按目前这两集的观感来看,《局外人》在悬疑性、故事节奏、剧情深度等方面都做得不错。
从一个案件延伸出了不同侧面,短短两集就交代出了整体背景,悬念引人入胜,希望后续有关“超自然力量”的描写可以同样吸引人。
青石电影编辑部丨Leslie
用iPad运动时候看。
亮度拉满经常是看不清画面。
总是乌漆嘛黑。
屏幕稍微反光一点点就看不清人了,我经常不得不ipad贴脸才能看清一点点。
拉了前3集的15x15缩略图,大家感受一下这个色调。
超过一半的画面都是乌漆嘛黑的。
再加上大段大段的无意义的长镜头。
经常莫名其妙的画面聚焦。
单摄影方面,观看实在是折磨。
没看过的推荐看看视频解说吧,别自己遭罪了。
E1
E2
E3
其实金老爷子想讲的并不是悬疑,更不是侦破,而是偏执,当你对一件事报着顽固的成见时,你就不仅看不到事情的真相,而且还会挡住其他人的路。
只有局外人才能拨开迷雾,看清事实。
最后侦探劳夫问荷莉外头还有什么东西,荷莉笑而不语,我想起了《遇见未知的自己》那本书里的一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 所以别把自己看那么重,别被小我牵制,要学会善待他人,学会与世界和解,学会好好和自己相处。
豆瓣居然没有收录大师的《局外人》,只好在这里评论。
500多页,50多万字,未知生物。
1 先说说写作手法和故事主题。
整片下来逻辑清晰,一章一个人物一两页,两三页,分别叙述,看起来轻松不累。
罗列证据的方法,推理出类似夜魔的未知生物。
就连夜魔的结论都是各种儿童读物、书、电影,以及各个国家的传说堆积出来的。
个人感觉,作者这样堆积就为了让自己相信也让读者相信,这就说明他自己本身不信。
尤其是最后以一句宇宙无极限,结束了前面500页的推理。
看了非常不开心。
我喜欢哪怕直接去说一个东西(未知生物)从哪里来的,现实世界的哪里。
而不是它本身只是来自于各种传说,太刻意的立体。
2再说说恐怖大师的描写。
非常棒。
特别适合改编电影,有很多情节都是很恐怖的,比如夜魔的形象。
但我作为一个整天抄佛经,不畏鬼神的唯物主义者,没有害怕的点,更喜欢改编的影视剧作品用音乐和剧情营造出来的恐怖。
3HBO的改编。
看了一遍影视介绍,其中杰克的亡母,一个从小家暴她的女人。
非常矮小的胖女人,入梦,飞扑到高大的狙击手身上,把儿子胖揍一顿。
杰克醒来后,内心仍然有久久不散的恐惧。
这是原著里没有的,喜欢这种源自内心的真实世界中的恐惧的表现形式,而不是堆积的假想。
所以,史蒂芬金说这是他所有著作中改写最成功的一部作品。
为飞扑点赞!!!
反正我不害怕未知生物,但是写的是真的好,明明看了前几章就知道不是人类了,觉得是故弄玄虚了,还是很想把它看完!
这本书的好还在于,都剧透了,知道结局了。
可不管处于什么场景,只要找到书签,随时随地都能继续看下去。
就是那么的引人入胜!
是我好久不看美剧了,还是现在韩剧、台剧质量太好了?
看看了三集,怎么感觉现在的美剧剧情速度这么慢啊,一个作为看剧从来不按快进的我,都开始屡屡快进了,而且每集结尾设置一个悬念吸引观众这不是常规操作吗?
这个剧完全没有,看完一集并没有马上点开下一集的冲动,如果不是剧荒,不会考虑看的……………………(用无限的省略凑够140字)
剧情简单不烧脑但是精彩,简单而精彩。
小镇老师泰瑞涉嫌奸杀幼童,多人目击,留下了指纹,证据确凿,可他的不在场证明同样硬当,案发时和同事一起去远方出差,期间有录像、监控等各种证明。
离奇的案情促使警方和家属形成调查小队,请来非常厉害的私家侦探霍利进行溯源调查。
她追随嫌疑人泰瑞的足迹一直追踪,回归的时候告诉调查小队一个惊人的事实。
类似的案件发生了三四起,案情基本都是凶残杀害小孩,嫌疑人罪证明显但又有蹊跷,受害人和嫌疑人的家庭也遭受灭顶之灾几乎都家破人亡。
而更加令人不寒而栗的是,这几位嫌疑人虽然是彼此陌生人,但有着诡异的交集,一个照面、一个航班、一夜情等等,似乎可怕的凶杀随着他们无意间的接触在传染……于是霍利做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推断,有一个怪物,它能变成人形,杀戮孩子、栽赃陷害,吞噬受害人家属的悲伤……调查小队进行了验证,怀着各自的想法踏上对付这个闻所未闻的怪物的征程……故事精彩在于,这次对付怪物的不是超人不是美国队长不是孙悟空,连会一些驱魔仪式的神父都不是,仅仅是有血有肉的平常人。
他们接触到这种超自然的事情的反应就跟我们一样,有人信、有人不信、有人将信将疑,有点像当时看《午夜凶铃》的感觉,那种凡人面对未知恐惧的冒险非常有带入感。
五星好评了……
以下内容为视频解说的部分文稿,原视频最初于2020年3月11日发布于B站及微博账号:李里西。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原作者。
原视频链接在大结局到来之前,《局外人》所渲染的一直都是一种模糊、细致入微、同时又很隐晦的恐怖。
在剧中,GBI的老伊曾说过:梦会传达信息。
私家侦探也对拉尔夫说过:自己小时候曾经在森林里走失过,还听见有人在叫自己的名字。
拉尔夫自己本人也曾两次在最特殊的时间段中,恰好都听到同一首曲子。
像这种过分巧合、或者是有些难以解释的细节,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遇见过、或者说是听说过。
《局外人》就这样不动声色地向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难以解释的小现象,抛出了的暗示。
人的认知是有限的,那些无法解释的事,不代表它真的可怕,而只是我们还不了解。
科学界目前普遍认定,宇宙有11维,而我们所处的仅仅是3维世界,至于4567891011维的样子,我们谁都没见过。
就像《三体》里面提到过的:谁知道我们目前所掌握的数学准则和物理规则,是否真的是这个宇宙中的普遍规则?
谁知道我们看待世界的认知基础,究竟可不可靠?
所以,只要能认清自己的认知局限,那么所有不可知现象的出现,都可以看成是一种提示,让我们能趁机找到新的提升空间。
因此,《局外人》的最大主题之一就是:我们的信仰,会如何塑造我们的生活。
我们又该如何用理性的态度,去接纳那些不理性的非自然事件。
如果有人告诉你恶魔真的存在,你会怎么做?
剧中,原本就与正常人格格不入的豪丽,理所当然地用包容的心态,直接接纳了这个事实。
珍妮、老伊、私家侦探等人的立场,则比较中立。
他们有着自己的学习曲线,会依据着摆在眼前的证据,去调整自己的观念,因此逐渐接纳了恶魔存在的可能性。
至于教练妻子和拉尔夫,两人都很倔强,都有很强的情感负担。
要他们相信恶魔存在,简直和杀了他们差不多。
教练妻子会在听豪丽说过有恶魔后,直接就开始怀疑起丈夫的清白。
因为她的理智告诉他,哪怕丈夫是杀人犯的可能性都比恶魔存在的可能性要大。
而拉尔夫,就像头倔驴一样,坚持要用自己身为警察的固有逻辑,去反驳摆在眼前的不合理证据,并试图以自己的方式找出解释。
直到最后他才明白,其实恶魔的存在和他所了解的科学与现实并不冲突。
甚至,恶魔也只是科学与现实的一部分。
这样看来,《局外人》不算是一部恐怖片。
它更像一部心理惊悚片,以及心理教育片。
导演Jason Bateman在接受采访时也说:《局外人》这个故事,最吸引我的不是其中的超自然元素,而是人们对于那些无法理解的事情的观点。
我不想吓唬观众,我只想制造一种情绪。
《局外人》对于情绪与气氛的渲染,真的非常成功。
它点出了日常生活中那种人人可见的巧合与细节,折射出了藏在文明背后的阴暗角落,用众多的“细思极恐”迎合了怀疑论者们对于世界的猜测。
各种似真似假的幻觉,一点点模糊了理性和疯狂的界限。
每个角色,都像是被困在了一场没有答案的噩梦中。
噩梦中每个人的状态,也都被拉长了的镜头,细细描绘了出来。
剧中所提到的恶魔El Cuco,我已经在第4-6集的剧情解说中介绍过它的原型背景了,在这里不再重复。
恶魔的出现,勾起了一种原始的恐惧。
这是一种能够将潜意识中的恐惧和现实中的恐惧相连接的恐惧,同时也是一种能够和整个司法系统以及社会体制都产生关联的恐惧。
在看到儿童被残忍虐杀后,民众那不理性的疯狂正义感,对于教练妻子的盲目仇视,受害者家人不假思索的极端报复…虽然都算是事出有因,但也让人不寒而栗。
恶魔想要对现实社会中的个人产生影响,还需要费力地接近自己的目标、想方设法获取对方的DNA,然后再修养进化20几天才行;但对于整体社会本身而言,只要一个流言、一场误解,就能让一大批人的立场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依次向同一个方向倒塌。
所有这些混乱的闹剧,就是对人们心中恶魔的放大。
不过,对于社会体制和文化新闻的讽刺,毕竟不是《局外人》中最重要的主题。
《局外人》想做的,就是从细节中,去摸索无处不在的细微恐惧、并尽量让这种恐惧变得可信。
剧集的镜头感非常棒,用各种各样“刁钻”的拍摄角度,呈现出了一种偷窥视角,就好像是恶魔一直在暗处潜伏着,偷窥着人们的一举一动。
恶魔或许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存在,但它就是在偷偷地传播悲剧,本能性地吃人的肉,喝人的血。
你越倒霉,越悲伤,它就越兴奋,越满足。
它就这么在黑暗中潜伏着作恶,几千几百年才偶尔暴露出一次行踪,给人以打击它的机会。
总之,《局外人》是一部制作精良的作品。
但其实,它也有明显的缺陷。
首先就是:节奏太慢了。
其实节奏慢不是坏事,如果能一次性完整地把剧看完就算了,但如果等它一周一更新,观看体验就会更差一些。
第一第二集还好,信息量比较大,为后续的剧情牢牢打定了故事框架和情绪基调。
这两集都是由饰演教练的演员Jason Bateman担任导演的。
Jason Bateman曾在2019年凭借《黑钱胜地》(Ozark)中“Reparations”这一单集获得了第71届艾美奖剧情类最佳导演奖。
他也明显把《Ozark》中的暗黑风格,带到了《局外人》上。
但是,从第三集开始,剧集就没有推动太多情节,而是重点开始强调气氛,加深阴影。
虽然画面的观感很棒,但总体上让人觉得迟钝,往夸张了说,第3-8集有点像是以消磨时间为主要作用的填充物。
而且,几乎每一集中都有着类似的倒叙与插叙手法。
这些手法被过度使用后,神秘感反而被减弱了。
而且不同剧集的水平发挥也不太稳定,叙事节奏的分配也不均匀,看到中间时感觉主创团队像是彻底换人了一样。
再就是,作为侦探题材和超自然题材的结合体,《局外人》本身的推理性比较弱,豪丽的很多推理过程都缺乏说服力,结论来的很快,可背后的逻辑不够硬。
还有,很多朋友在推荐我看《局外人》时都说,这部剧号称是《真探》第一季真正的接班作品。
所以,我也是带着《真探》的期待去看的。
但看过后,说实话,虽然觉得《局外人》很不错,但我还是觉得它和《真探》第一季有差距。
《真探》第一季中,是真的对于人类的深层犯罪动机有所挖掘、对于超自然现象也有着跨维度的隐喻。
但是《局外人》的主题则更淡、更平缓,在悬疑上的表现不强,很多隐喻上的东西也不深入。
不过,尽管如此,最后这个细思极恐的大结局一下子就转变了《局外人》的故事风向。
第二季的故事,还是值得期待的。
最后,我们再来对比一下《局外人》原小说和剧集的区别。
《局外人》制作人Richard Price曾表示:自己想做的,就是把原书中二维的描写,扩充成三维的画面。
在这一点上,《局外人》剧集绝对是成功的。
整部剧,看起来也真的很像被动态化了的小说。
剧集中对于原小说中部分细节的修改,也很出色。
比如说,之前已经提到过,拉尔夫的儿子在小说里没死,但在剧集中却是已经去世了。
这为拉尔夫在冲动之下当众去抓捕教练的行为,提供了更充分的心理动机。
同时,承受着丧子之痛的拉尔夫,也加深了剧集在情感上的悲伤色彩。
但是,这种悲伤并不颓废,也不会给人以厌世感,而是透着倔强和执着。
或许,正是因为拉尔夫足够顽强,喜欢享受悲伤的恶魔才不敢直接去接近他,而只敢从他身边的人下手。
相应的,恶魔对于倔强的教练妻子也同样怀有这种避而远之的心态。
再比如说,对于豪丽的改编,也很成功。
小说一共有600多页的内容,而豪丽在300页的时候才出现。
但剧集中,豪丽的出场提前了很多。
在1-3集的解说视频中我已经介绍过了,豪丽这个角色,不止一次出现在了《局外人》原作者Stephan King的作品里。
而剧集版《局外人》的豪丽,相比于《梅赛德斯先生》中的豪丽,绝对更前卫、更有个性。
Stephan King本人也很喜欢豪丽这个角色,他也计划继续为豪丽书写新的故事。
除此之外,剧集中还为小说中的情节做了其他自由处理。
在1-3集的解说中我有提到过一些小说和剧集的区别,下面再简单盘点几点:1, 在小说中,大鼻子和拉尔夫之间有私仇。
而剧集中的大鼻子则更有人情味,被描绘成了恶魔的直接受害者。
2, 小说里的保镖并没有进到山洞里对恶魔开枪,拉尔夫也没有亲手砸烂恶魔的头。
恶魔其实是被豪丽用一种特定的武器打败的。
3, 安迪这个角色在小说中不存在。
4, 小说中的拉尔夫身材高大,但剧集里的拉尔夫没那么高。
气质比较儒雅。
5, 剧集中,豪丽从不坐飞机,只走陆路。
但小说里豪丽是可以正常坐飞机的。
总之,到这里《局外人》第一季就全部讲完了。
这部剧的评分,烂番茄新鲜度81%,观众评分90%,我个人认为,推荐指数中等略偏上一些。
以上内容为视频解说的文稿,原视频最初于2020年3月11日发布于B站及微博账号:李里西。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原作者。
原视频链接
史蒂芬金的悬疑+灵异剧,前几集吊足了胃口,从悬疑到灵异的过度也收放自如,就是最后集体送人头那段着实有点傻,本来还期待有一场捉鬼小队和吃小孩老妖斗智斗勇的终极大战...整体还是挺棒的!
最后没反转,意外。
斯蒂芬·金出品,必属精品!
越抻越散,S1E07弃。
沉郁的气质,罪案片的开篇和悬疑营造确实很吸引人,但缺点也很明显,holly这个角色太模糊了,感情线有点莫名。最后一集的决战也有点WTF、、
到第9集依然觉得牛逼,最后的几个枪声悬念也很足,可是,第10集是什么毛?也不让Holy提问,最后也没清楚是什么动物,就砸了一下就完事儿了?完全是糊弄啊
诈骗
欸 忘記標記了 我覺得特別好
神神叨叨文艺片 镜头感真好
剧情节奏很慢 如果能够忍住耐心看下去是一部挺不错的惊悚悬疑。不是推理剧。
其实我只是想看男主的颜!前面剧情还不错,后面越来越糟糕!
拉黑 史蒂文金
其实是在扎扎实实推理的,即便走向超自然,节奏也没有问题,中间数度欲罢不能。大爱女主,冷静坚定逻辑强大,结局惨烈。调色配乐真有感,7.3低了。
1,《罪夜之奔》就是对我口味啊 哈哈 追了追了 2,《罪夜》的警察变律师了,期待表现 // 看完补充→1,看第2、3集会有些迷,要坚持看到第4集 2,不是犯罪题材,是轻奇幻,悬念做的还是不错的 3,主题足够深刻:人固有价值是否可以改变 4,最后一集有些失望,决战时刻竟然没什么深刻的话讲,最后玩那个小反转也太商业化处理了,有点拉低了档次 整体还是给5星
2020.4.23 有一两集是拖沓了点但还是很不错呀
很优秀的剧,每个角色目前塑造得都很好,很有逻辑 这是一个好故事,结局没有那么绚丽,但它真实。
全程二倍速
"斯蒂芬 金"这个名字简直就是烂剧避雷针.
没有那一嗓子 “你TM下地狱去吧” 就好了
杰森贝特曼导的前两集是极好的,e3-5调查相似案件背后发凉,e67收束线,e89金大爷经典要打怪了。e5-7,89有注水嫌疑可以浓缩掉变成7集更好。片名outsider应为:不合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