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赵婷
主演:艾琳·贝达,卡特·克利福德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5
简介:华人导演赵婷(Chloé Zhao)自编自导的长片处女作《哥哥教我唱的歌》,先后入围第31届圣丹斯电影节美国剧情片单元和第68届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影片描写美国印第安土著人的生活,关注少数族裔和弱势群体。详细 >
看了《无依之地》《骑士》之后来看这一部. 三部片子的风格内容是一贯的. 美国居留地印第安人后裔的生活: 荒原、峡谷、牛背上的生活, 酗酒、抽烟、爱情、亲情、手足情、音乐.....非常特别、原始、野性, 喜欢这部片, 喜欢赵婷.
非常好!
最后一把尘土扬起来,浪迹天涯
攝影只能看到手法粗糙的模仿 編劇比馬力克還差了幾千個馬力克 這所謂的導演風格能過譽成這樣 當初真的是把畢導罵太重了
3
A Terrence Malick-ized film.
父,在《哥哥教我唱的歌》里是既存在又不存在的状态,有如风中的一朵云,抑或一捧消失在风中的尘土。毫无疑问,父辈最终留给后辈的遗产是一种精神上的延续。作为《骑士》的后裔,赵婷实在太幸运了。在许多导演还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探索「我是谁」的时候,她就已经在这种代际关系里发现且捕捉到了一个持续而永恒困扰现代人的母题:乡愁。事实上,这种艺术上的自觉性我们同样也能在新一代华语电影创作者的作品里看到:陈哲艺的《爸妈不在家》和毕赣的《路边野餐》以及顾晓刚的《春江水暖》无不带着现代人的「乡愁」意识。人,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这是海德格尔给现代人指出的「还乡」之路。即,怀着乡愁寻找家园。但很少有作者能将乡愁转化为一种真正的诗意。教人如何回家的《热带雨》做到了,相信赵婷的《无依之地》也是。
找不到字幕,作为一个英语片,网上流传的英文字幕居然是根据法语字幕二次翻译过来的,将就着看了。作者的风格在处女作就已经大致成型了,真实感惊人,可惜结尾的独白鸡汤味太浓,有些掉价。
剪得太碎了,虽然很马力克但是却只有形没有神。拍了一大堆无用的生活化空境碎片到了结尾才突然想起来要紧急扣题。同样是暧昧兄妹情的和濑直美处女作《萌之朱雀》全方位碾压这个片,后者规模可能比前者大了十倍,但是论走心可能还不如干脆格局小一些。骑牛抽烟打架私生子买卖私酒的原住民生活,混乱贫穷又看不到有什么指望,所有人的目的地都仿佛是监狱。大量手持,对话很少,如此小清新的镜头语言之下也未能带来更多的震撼,反而是平淡无聊。
不太行。
赵婷不是马力克也不是肯洛奇,作为观察者与记录者,面对游民与边缘者时赋予影像原始而富有生命力的活力的独特能力为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alien's-eye view of "natives" 当原本的土著变成相对弱势的一方 外来的东方导演似乎更善于取得文明的共鸣;摄于南达科他州青松岭印第安人保护区
青涩但真切 那份真是藏不住 装不来的 赵婷骨子里是个悲悯的人 如果说无依之地是献给那些不得不上路的人 那哥哥和骑士就是献给那些不得不留下的人
3.5/5 作者电影,诗意化的镜头贯穿至《无依之地》,情节有点散漫。然而接近结尾时火堆前火星四散情侣拥吻的镜头依然惊为天人。
6.3 不仅仅是视听风格,甚至主题都一股马大仙味,问题是在那种仙气的镜头中,我感受不到人物,这是赵婷此时和马力克最大的区别
安静却跌宕起伏的电影。我们生活的地方纵然有许多不如人意的事情,但是我们的所知都是这个地方教会我们的。每个人对家乡的爱的程度不一样,但是所有人都会接受他的好与坏。导演从来没有用任何一个故事说明保留地的魅力,反而用事件在促进男主离开的决心。车被烧只是一个男主不用离开的借口,女友才是决定去留的真正原因。离开保留地并不是因为在保留地禁酒、卖酒被打、家庭关系复杂、母亲不负责任、贫困,不离开就真的只是不想离开。
赵婷是有天赋的学院派 6.8还是有点低了
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路吗?也有些人生来就不适合上路,他们属于平原与荒野。赵婷仿佛是泰勒谢里丹的反面,谢里丹讲失败的父亲,赵婷讲破碎的孩子。一片土地,两轮日月。
三星半。《骑士》前预热。完全看不出是长片处女作,华裔导演跨地域驾驭偏冷门生疏题材还能将人文关怀做到这个份上,上一个可能得追溯到李安;本片摄影后来去为《上帝之国》掌镜,又延用至《骑士》。这样的导演就该让她的才华静静流淌。站在创作角度上看,妈妈(继母)是宋丹丹这件事反而可能成为累赘。
赵婷处女作,很像马利克,但是很散。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看了《无依之地》《骑士》之后来看这一部. 三部片子的风格内容是一贯的. 美国居留地印第安人后裔的生活: 荒原、峡谷、牛背上的生活, 酗酒、抽烟、爱情、亲情、手足情、音乐.....非常特别、原始、野性, 喜欢这部片, 喜欢赵婷.
非常好!
最后一把尘土扬起来,浪迹天涯
攝影只能看到手法粗糙的模仿 編劇比馬力克還差了幾千個馬力克 這所謂的導演風格能過譽成這樣 當初真的是把畢導罵太重了
3
A Terrence Malick-ized film.
父,在《哥哥教我唱的歌》里是既存在又不存在的状态,有如风中的一朵云,抑或一捧消失在风中的尘土。毫无疑问,父辈最终留给后辈的遗产是一种精神上的延续。作为《骑士》的后裔,赵婷实在太幸运了。在许多导演还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探索「我是谁」的时候,她就已经在这种代际关系里发现且捕捉到了一个持续而永恒困扰现代人的母题:乡愁。事实上,这种艺术上的自觉性我们同样也能在新一代华语电影创作者的作品里看到:陈哲艺的《爸妈不在家》和毕赣的《路边野餐》以及顾晓刚的《春江水暖》无不带着现代人的「乡愁」意识。人,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这是海德格尔给现代人指出的「还乡」之路。即,怀着乡愁寻找家园。但很少有作者能将乡愁转化为一种真正的诗意。教人如何回家的《热带雨》做到了,相信赵婷的《无依之地》也是。
找不到字幕,作为一个英语片,网上流传的英文字幕居然是根据法语字幕二次翻译过来的,将就着看了。作者的风格在处女作就已经大致成型了,真实感惊人,可惜结尾的独白鸡汤味太浓,有些掉价。
剪得太碎了,虽然很马力克但是却只有形没有神。拍了一大堆无用的生活化空境碎片到了结尾才突然想起来要紧急扣题。同样是暧昧兄妹情的和濑直美处女作《萌之朱雀》全方位碾压这个片,后者规模可能比前者大了十倍,但是论走心可能还不如干脆格局小一些。骑牛抽烟打架私生子买卖私酒的原住民生活,混乱贫穷又看不到有什么指望,所有人的目的地都仿佛是监狱。大量手持,对话很少,如此小清新的镜头语言之下也未能带来更多的震撼,反而是平淡无聊。
不太行。
赵婷不是马力克也不是肯洛奇,作为观察者与记录者,面对游民与边缘者时赋予影像原始而富有生命力的活力的独特能力为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alien's-eye view of "natives" 当原本的土著变成相对弱势的一方 外来的东方导演似乎更善于取得文明的共鸣;摄于南达科他州青松岭印第安人保护区
青涩但真切 那份真是藏不住 装不来的 赵婷骨子里是个悲悯的人 如果说无依之地是献给那些不得不上路的人 那哥哥和骑士就是献给那些不得不留下的人
3.5/5 作者电影,诗意化的镜头贯穿至《无依之地》,情节有点散漫。然而接近结尾时火堆前火星四散情侣拥吻的镜头依然惊为天人。
6.3 不仅仅是视听风格,甚至主题都一股马大仙味,问题是在那种仙气的镜头中,我感受不到人物,这是赵婷此时和马力克最大的区别
安静却跌宕起伏的电影。我们生活的地方纵然有许多不如人意的事情,但是我们的所知都是这个地方教会我们的。每个人对家乡的爱的程度不一样,但是所有人都会接受他的好与坏。导演从来没有用任何一个故事说明保留地的魅力,反而用事件在促进男主离开的决心。车被烧只是一个男主不用离开的借口,女友才是决定去留的真正原因。离开保留地并不是因为在保留地禁酒、卖酒被打、家庭关系复杂、母亲不负责任、贫困,不离开就真的只是不想离开。
赵婷是有天赋的学院派 6.8还是有点低了
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路吗?也有些人生来就不适合上路,他们属于平原与荒野。赵婷仿佛是泰勒谢里丹的反面,谢里丹讲失败的父亲,赵婷讲破碎的孩子。一片土地,两轮日月。
三星半。《骑士》前预热。完全看不出是长片处女作,华裔导演跨地域驾驭偏冷门生疏题材还能将人文关怀做到这个份上,上一个可能得追溯到李安;本片摄影后来去为《上帝之国》掌镜,又延用至《骑士》。这样的导演就该让她的才华静静流淌。站在创作角度上看,妈妈(继母)是宋丹丹这件事反而可能成为累赘。
赵婷处女作,很像马利克,但是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