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每集故事都有林海峰聲音噶旁白一系列一針見血的愛情語錄就好似張志明同余春嬌亦好似如初見同樂天送每套戲都好講講緊我地每一段每段感情經歷噶感動每段感情遇到噶問題其實都系大同小異每一段都系回憶即使系錯都已經成為歷史系各自本身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唔好怪自己中意左人渣人渣都系你自己揀噶無論你單身/戀愛ing/剛失戀/甚至已婚點都有幾個details位hit中你曾經歷的爱情本身有笑有淚芝麻綠豆1)「逛街、吃飯、吵架、和好,戀愛根本就是『三幅被』,每對情侶走的路都幾乎一樣,浪漫過後就要面對現實。
」2)「所有說自己適合獨居,要有私人空間的人,只是還沒找到一個想跟他生活的人,沒有人天生喜歡孤獨…可以令一段感情更立體,看到情人的真面目,這也是一種挑戰。
」3)「相愛很難,相處更難。
兩個截然不同的人,要在同一空間相處,要互相遷就、妥協、忍讓,就是為了有人一起回家這個感覺。
」4)「情人可以跟自己的朋友成為朋友,是一件好事。
但當情人跟自己的朋友成為好朋友,就會是一個麻煩。
」5)「我喜歡你喜歡我…並不是所有付出了的感情都有價值。
」6)「裂痕最初出現時,通常沒人為意,以為過去了就算。
感情的缺口不會一朝一夕形成,經常說被第三者介入,其實第三者根本無心…通常閉一口氣,閉得越久,吸的那口氣就越大。
」7)「思想是最難控制的,叫自己不要想,就會想得更多。
」8)「大衛最愛吃有焦邊的蛋,他自己永遠焦不到,今晚瑪嘉烈搶著為大偉煎蛋…大衛不是吃不飽,他只想吃更多東西,沖淡咖喱羊的味道。
」9)「這裡有兩條鑰匙,一條想留住瑪嘉烈,另一條想打開她的心,瑪嘉烈將兩條鑰匙放在一起,她想比較清楚這兩把鑰匙的分別。
偷回來的東西,永遠比囊中物吸引。
」10)「忽然有種甜蜜、親切的感覺…大衛以為只有瑪嘉烈才能給他這感覺,為何另一個人也可以呢?
可能太想念一種感覺,會讓人產生幻覺。
」11)「人與人之間最適當的距離,就是適可而止,就得越近,感覺會越遠。
無論你有多愛那個人,也不可以太親近,在天長地久之前,我們要學會如何分開。
」12)「很久以前,瑪嘉烈為大衛煮了一碗酸辣湯…他希望可以回到以前,然後將酸辣湯的做法,永遠放在心裡。
」13)「我們習慣將回憶放在心裡,不過有些人會將回憶放在盒內,然後將盒子放在心裡。
是怕會失去這種回憶,還是怕它會走出來呢?
」14)「每個人要走的路都不同,有人一直向前行,有人兜兜轉轉,有人倒後行,但是無論朝著哪個方向走,都會有機會遇上。
感情的世界,其實也是個循環。
」15)「感情出現迷團的時候,我們都會很想知道答案,但不是所有事情都有答案,不是所有答案都是真相,不是所有真相我們都能接受。
」16)「很多年後,大衛想起這碗粥,然記得那種澀,而很多年後,究竟他身邊的人是否瑪嘉烈,根本不重要,因為有些傷口,無論是否繼續跟那個人在一起,都是永遠不會好的。
」17)「當發現自己變了心,可能會內疚,但是你最希望的不是向情人坦白,而是希望對方跟你一樣愛上別人。
」18)「明知道未必全部是真相,他也選擇相信,因為他知道,維繫一段關係,最重要是信任…真話,是需要勇氣才能說出口的。
」19)「你擁有自己愛的人是你的福氣,但是有其他人跟你一樣,甚至比你更愛他,這是他的福氣。
愛一個人,只是想他快樂,快樂由誰來製造,重要嗎?
」20)「人不會永遠一心一意,總會有一剎那,會為其他人動心,而其中一個心動的原因,是他令你勾起快樂的回憶。
」21)「人總想擁有一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但當真的有機會得到,卻不敢接受,因為一旦接受了,就會失去自己。
」22)「最難走的感情路,是要在裂痕上裝作若無其事,從頭來過,其實只是一個願望。
」23)「新生活令人充滿期待,但對某些人來說,新生活只是另一種掩飾,因為他們仍然活在過去。
」24)「有人用一生的時間來留著一個人,但對方只用了一剎那就決定離開。
永恆的愛情,是來自單方面的心甘情願。
」25)「究竟離開需要勇氣,還是留下需要更大勇氣?
Diamond選擇離開,大衛選擇留下。
他們兩個,誰會更快樂?
」地球上千百億對愛侶聚是福,散是緣盡無論因為咩一齊無論因為咩分手請時刻提醒自己一句“自己都不愛,怎麼相愛”無分小愛與大愛,一切快樂就好!
公眾號有配圖欢迎关注個人公眾號微信id:seh-seh-liam好玩不如有趣
一般恋爱题材的电视剧都在讲“相遇”和“相爱”,这部剧讲的却是“相处”,而且是“恋爱以上,婚姻未满”这种状态的相处。
虽然有一定戏剧性,但并不狗血。
相反剧情非常真实,而且手法细腻。
男主角大卫,性格特别像巨蟹男,顾家,细心,体贴,是别人眼中的“好男人”。
大卫的女朋友玛嘉烈却苦笑。
是,大卫对她特别好,关心体贴迁就,事事以她为先,相处3年仍是如此,可是她却有点倦了。
本来两个人在一起久了就会失去新鲜感。
玛嘉烈又是个需要新鲜感的女人。
话说回来,年轻女子,谁不爱新鲜感。
她嫌他沉闷,不够聪明。
刚好碰见大卫的中学同学赵子龙,觉得他活泼有趣,于是顺理成章背着大卫跟他越走越近。
在我看来,玛嘉烈并不爱赵子龙,她只是个需要新鲜刺激的小女孩,被大卫宠爱久了,想换换口味。
话又说回来,玛嘉烈是否出轨,谁也不知道,因为剧里没明说,只留下了罗生门式的交代,让观众发挥想象力。
而且,“出轨”二字,究竟如何定义?
精神出轨算出轨吗?
背着男友跟另一个单身异性一起吃饭看电影算吗?
一个情不自禁的浅浅kiss算吗?
还是非要突破那层底线才算?
感情里总有爱的多的一方,玛嘉烈只是另一方罢了,算不得渣。
要说渣,剧里似乎每个人都或故意或无意地为自己留了备胎,这又算什么?
其实对女性观众,这部剧最真实的地方在于,它清楚地告诉你,这个世界不存在王子。
大卫忠诚踏实可是无趣,赵子龙有趣擅长撩妹可是只把女人当手段并无真心,Jackson知情识趣帅气体贴可是他已婚,只会躲躲闪闪地搞婚外情。
Welcome to the real world.我有不少单身的女性朋友对未来男友心存幻想,还会羡慕恋爱这种状态,我告诉她们,你们要好好享受单身时光,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好,两个人有两个人的烦。
她们觉得我言不由衷,站着说话不腰疼。
下次再碰上,就推荐她们来看这部剧。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那样吗?
有时候经历得多了,了解的多了,心也沧桑了,再也没法回到初心的状态。
从编剧对人物的设定、演员的演绎方式,再到导演的拍摄手法、美指的布景设计等等方面,都完全脱离了长久以来TVB/ATV为代表的港剧固有套路。
《绿豆》采用周播二集,每集都有一个核心主题的类似时下美剧的制作模式,做成了一部处处散发着东方气息的艺术品。
剧名就概括了整部剧内容:绿豆,即芝麻绿豆。
不过讲述了OL玛嘉烈(周家怡)与的士司机大卫(林保怡)这对情侣发展到同居阶段所经历的生活琐事。
期间,大卫重遇中学旧友赵子龙(潘灿良),揭开了一段尘封多年的记忆,神秘乘客Diamond(廖碧儿)的出现,更使几人的关系越加微妙......在《绿豆》中,观众看不到任何一个港剧常见桥段,没有大打出手的撕逼、争产,更没有飞天遁地的枪战、爆炸。
这26集的篇幅,就安安静静地讲述了一对中男中女的爱情故事。
从豆瓣上找到《玛嘉烈与大卫 绿豆》的时候,看过的人不到一千,现在再找到页面,短短两天,又多了几百人看过。
可影评还是少得可怜的17份,评分倒是很高,8.8分。
客观来说,这部剧还是有些瑕疵,某些地方处理得有些过度,但毫无疑问,作为香港一部新兴电视台的电视剧,一方面既给了人们更多选择,另一方面,通过不同以往的故事、画面等刷新了人们对港剧的认知,港剧不再是TVB或ATV那种模式,依旧是香港的演员、导演,说的依旧是粤语,但味道已经变化。
我很少看电视剧,没耐心,觉得太耗费时间。
相反地,觉得看电影更舒服。
《玛嘉烈与大卫 绿豆》却很合我意,每集只有二十分钟,画面比例和电影保持一致,同时又兼具文艺片的某些特点,或许因为FatBall、25都是广告片的导演,在电视剧的画面构图、色调上也别有新意,完全区别传统港剧。
有人说,当人们单纯评述一部电影画面很好的时候,电影就是失败的。
《玛嘉烈与大卫 绿豆》却内外兼修,很值得一看。
在《玛嘉烈与大卫 绿豆》之前,这两位导演也拍摄了27集的短剧,每集只有五分钟,由六位不同的演员,分别饰演处于恋爱不同时期的玛嘉烈与大卫。
《玛嘉烈与大卫 绿豆》也在第一集简短地交代了他们两个相识相恋的过程。
对,这部剧讲的更多的不是相恋,而是相处,相爱和相处都难,相处比相爱更难,阿兰·巴迪欧说,爱的可贵经验就在于,从某一瞬间出发,去尝试一种永恒。
这部剧就在展现追求永恒的这个过程。
大卫是个出租车司机,开出租时和玛嘉烈相识,继而相恋。
某日大卫载了一对同志情侣,听到他们的对话,鼓起勇气提出想和玛嘉烈住到一起,两人租了大一点的房间,故事正式开始。
故事里不止有这对情侣,还有玛嘉烈的同事,Candy,她喜欢上了大卫的高中同学赵子龙,其实很容易看出来高中的赵子龙喜欢过大卫,即使多年后,种种微小的情节也让人猜测赵子龙还对大卫抱有好感。
巧合的是,玛嘉烈对赵子龙也有好感,玛嘉烈也因此疏远了大卫,得不到玛嘉烈回应的大卫在开Uber的时候结识一个女子Diamond,Diamond喜欢一个有妇之夫Jackson(这个人更帅哇哇哇),却总是失意,说不上对大卫多喜欢,但却一直渴望大卫的陪伴。
简而言之就是,两个人相处的时候都出轨的故事。
但如果按照大陆剧或者传统港剧的模式,期间必然争吵不断,破口大骂的有之,互相撕扯的有之,但这部剧全都没有,你甚至看不到任何一处情绪激烈的情节。
整部剧都在平和地叙述故事,每个人都不得意,却没有撕扯。
关系不复杂,复杂的是感情。
剧中多处有回忆情节,大部分是大卫和赵子龙回忆高中时经历的种种。
赵子龙帮大卫挡下可能的拳头,报复隔壁总让大卫带饭的小乔,计划着旅行,送给大卫最终也没打开的一个小木盒……眼神是会说话的,荡秋千的时候赵子龙扶住大卫的腰,大卫抬头,那一瞬间暧昧的眼神,剧中始终没有点明,但谁都清楚。
其实说来有些很不好意思,赵子龙报复小乔的桥段我看着很熟悉,我也干过类似的事。
同样是高中,同样是一个女生总让喜欢的男生带饭,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心里就会不舒服,自然我去找过那个人,对她生过气。
这部剧一直很克制,克制地表达情感,却在很用心地刻画人物,善于用细节讲故事。
从第一集大卫在窗前盼望着下班的玛嘉烈归来,到最后一集镜头下的赵子龙还保存着大卫代签的零分试卷,细节饱满地呈现人物性格和心里想说的话。
如果搁在大陆,小三是没有好下场的,但这部剧里,Jackson的原配夫人知道Diamond喜欢她丈夫,托付完一些事宜后不久就离开人世,Diamond虽然与Jackson相恋七年,但最终还是没能迈过心里的坎,正如她所言,有些人消失了却更加存在。
写得真是七零八落的。
有段大卫和Diamond在酒店的独白我很喜欢,他坐在床上,望着空洞,一点点讲出内心的想法:“我和玛嘉烈在一起很多年了,两个人在一起,很多事情要互相迁就,要相信对方,我害怕自己会做错事,因为有时候,我尽量迁就她,不过有时候过分了就变成了压力,她没有说,但我知道,我就尽量不找她,就算想起她的时候也尽量克制,因为有时候我驾车,夜深人静,其实挺闷的,可能有时候太爱一个人就太集中了,我的朋友不多,只有玛嘉烈,玛嘉烈有很多朋友、同事,希望吧,希望我和她能长久一点,因为在我心里总觉得,会有一天分开,不过如果真有那一天,我想也会伤心一段时间,然后没事。
就是这样,我就是这样。
” 这段话我一个字一个字敲下来,背景音乐缓缓。
看前几集的时候,对大卫最直接的印象就是老实、人好,对玛嘉烈尤其地好,各方面都照顾到玛嘉烈。
怕玛嘉烈买不到演唱会的票就打电话托人买,电话那头的人甚至有的都忘了认识过大卫,听说玛嘉烈买到票了,就把买到的票偷偷存放起来了,没有告诉玛嘉烈;经常到玛嘉烈楼下看她在不在,顺便带去买好的晚饭;玛嘉烈喜欢喝果汁,就买来榨汁机,组装、学习怎么使用;玛嘉烈觉得男人买卫生巾是很不好意思的事,但大卫做起来却很自然……大卫对玛嘉烈的关爱或许真的就像上面他所说的,有时候变成一种压力。
其实在第一集玛嘉烈和Candy聊天,Candy问她是不是谈了三年疲惫了,玛嘉烈只是说,这么一个爬山,不涉海,出门一定要带折叠伞的男人有些闷,她不承认是疲倦了。
有一集的旁白说第三者的出现都是无心的。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住在一起自然有住在一起的好处,可以深入了解一个人,但是反过来说,相处之难就在于去一步步探知对方,即使大卫再好,过分的关照也形成一种压力,而玛嘉烈的隐瞒又让大卫不安。
Diamond最终离开,赵子龙也和Candy在一起了,感情里最难的就是假装裂痕不存在,故事定格在大卫按响门铃,玛嘉烈回头看向门口。
我会在看剧的过程中经常想到《春光乍泄》里面张国荣那句“不如我们重新来过”,爱一个人需要勇气,重新来过也需要勇气,要有勇气回想当时是怎样爱上对方的。
两个中年人,都已经在追求稳定,生命力忽而闪现的他人能带来新鲜感,新鲜感过后还是疲惫。
《重庆森林》里金城武质问超市店员,“新鲜,新鲜,就你这种人啊,喜新厌旧……”,在丢掉不新鲜的东西之前,其实我们没有勇气问自己是什么让它不再新鲜的。
《玛嘉烈与大卫 绿豆》一个特别之处还在于,每集片尾伴随背景音乐,都有一段旁白,背景音乐是《其实怕选择》的伴奏,身子往后一躺,反复咀嚼那几句话。
自己的公众号,不追热门,但有惊喜
今年最喜欢的一部剧,无疑是玛嘉烈与大卫 绿豆。
在浮夸虚幻的韩剧泛滥,打开电视居然全是红色谍战片,或者是国内所谓的接地气生活剧的时下,m&d就像心中一丝清泉,全剧短小精悍,毫无废话,没有一点啰嗦与拖沓。
我觉得全剧的唯一主角就是david,相信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一个david,不管男女,对于爱人会付出、迁就、包容。
爱情里不讲卑微,只有愿不愿意。
你可以为了ta,委屈自己,可以为了ta,付出一切,这就是爱,每一个人都会有的爱,我相信magary也有爱,可似乎m的爱不在daviad这里。
magary和david在一起的很多时候,更像是家人间的照顾,david会料理好magary的各种事情,会为她未雨绸缪,置她于最舒适的境地,不让她为难,这些从david放暂停运营的车牌拒载其他客人只为等magary便能看出,还有很多细节,david都在尽力让自己的伴侣处在没有压力的舒服中。
david与diamond就像是一样的一类人,像是照镜子,我觉得他俩之间没有爱情的,有友情、依赖、同情、对照。
所以这两个d都是在不断地为爱人付出付出再付出,遇到不开心或者是纠结的事,都会挣扎会不断地说服自己,安慰自己,让自己冷静下来,最后自己舔伤口,自己承受一切,因为他们太爱另一半了。
有时候,爱太多了,真的会让人找不到自我,只看到爱的人,看不到自己。
diamond是很聪明的,她的处境若放到现实生活就是活生生的小三等到正室消失,可以上位的处境了,可是diamond最终选择离开。
我觉得做这个决定,时间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因素。
因为diamond和jackson这种躲躲藏藏的约会已经持续了7年,一个女人有多少个7年?
和一个人的感情又能有多少个7年?
很多情侣,正常的恋爱,新鲜感也就维持一两年,到后面很危险,吵架、猜疑、不信任、平淡、无趣都会充斥生活,若不能结婚服从于平淡生活,那么分手也许只是弓上的箭,随时发出。
对于diamond来说,她爱jackson,愿意付出,只想和他在一起,可惜时间真的折磨她太久太久了,jackson的太太去世,我看到diamond的担忧和不安,因为她可能早就不愿面对这种曾经很渴望的一幕。
赵子龙是这部剧中我个人最喜欢的一个角色。
没有之一。
一开始,似乎只看到的是他的顽皮、淘气、放荡不羁、甚至是有些浪。
但随着他与david学生时代的回忆,渐渐可以看出,原来他心里的那个人是david,而且学生时代的他甚至对david是出人意料的细腻、照顾、保护,他会与他分享好吃的好喝的,看到老实的david被女生欺负,他用他的方式去警告女生,他才不在乎女生们的评价,因为全世界他的眼里只有david。
赵子龙与david在便利店吃速食便当时,他说:反正吃不到最喜欢的星冰乐,那我吃虾饺还是烧卖有区别吗?
当时看到这句台词的时候,我一下就记住,这仿佛是在对david的告白:你才是我最爱的人,可是我爱不到你,那我爱cindy还是magary有区别吗?
这又要讲到,赵子龙与magary了,他们两个究竟是什么关系呐?
摩天轮的kiss之后到底有没有进一步的关系呢?
片子也没有给出答案,但已经不重要。
其实,不过是赵子龙再一次用他自己的方式,去警告一个正在欺负david的女生,就像小时候一样,他要保护david。
赵子龙和david的宠物店名字是“我和你”,其实这也是编剧很重要的一个设置。
我和你,究竟是哪个我和哪个你?
看全剧的过程,其实我潜意识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最后我想不用我说每个人都能有很清楚的答案了。
这部剧适合和最爱的人一起看,能引起很多共鸣。
人生在世,能与最爱的人厮守一辈子,是你的福气与幸运。
人生在世,即使不能与最爱的人厮守,但遇见他,爱过他,拥有过,便也是不幸中的万幸。
ps:最后赞一下这部剧的旁白,声音太磁性了,每集一句总结,浓缩精华,字字珠玑。
pps:片尾曲《其实怕选择》的演唱者,是黄伟文的小天使-赵学而(大家可自行百度一下这位女子,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位歌手)
最近我看了两部很有意思的电视剧,一部叫《玛嘉烈与大卫 绿豆》,是港剧,讲的是香港普通成年男女的感情;另一部叫《为了N》,是日剧,讲的是两起凶杀案背后的心理变态中二少男少女的感情。
这两部不管是风格、题材还是放映地区都八竿子打不到一处,但在一点上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色彩的使用。
说真的,作为一个专注喜剧电影三十年任何一部片子开场十分钟不高潮就果断弃片的职业业余观影人,我是绝对想不到“色彩使用”这种高大上装逼的词汇有一天会从自己嘴里说出来的——我的观点一向很实在,一部片子如果要靠情节以外的元素取胜,那么这片子情节是得烂到何种程度啊。
所以反过来想想,这两部电视剧居然能让我注意到色彩变换并且津津乐道,可见其优秀。
而且最有意思的是,两者在色彩的应用上恰恰是相反的,前者克制到寡淡,后者则饱满到溢出。
言归正传,还是先讲绿豆吧。
— 新港剧:芝麻绿豆,无需哭哭啼啼 —先科普下背景。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港剧热潮吹遍大江南北,当时霸占香港电视界的两大巨头——亚视和TVB的自制剧为我们这一代人带来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这些年来,随着亚视的没落,TVB一家独大,但港剧的质量却一再下滑。
今年4月1日,亚视正式停播,新的免费台viuTV正式上线。
低成本、新话题、年轻化的viuTV开播后仅一周就使得TVB收视率直线下跌,这其中开台剧《玛嘉烈与大卫 绿豆》也广受好评。
(这些经典的港剧,你看过几部?
)总的来说,《玛嘉烈与大卫 绿豆》并不是一个很有新意的故事。
玛嘉烈是一位普通的香港中女,大卫是一位普通的香港的士司机。
正如第一集刚开始说的那般,他们在那程车上遇到了,然后就成为了情侣,之后做尽了所有情侣都会做的事,逛街、吃饭、吵架、和好。
如果要说和普通的爱情故事有些什么不同的话,大概是玛嘉烈爱的少些,大卫爱的多些。
所以当大卫的朋友赵子龙出现后,事情一点点变得失控。
玛嘉烈开始彻夜不归,而赵子龙却好似只是为了向大卫证明玛嘉烈是个坏女人而来,在这段与玛嘉烈的露水情缘中抽身极快,转身即与玛嘉烈的同事Candy打得火热。
大卫为了和赵子龙合伙做生意,改行做了Uber司机,与美丽神秘的Diamond成为了可以互相吐露心事的好友。
最后,争吵、分离、平静,故事结束,生活继续。
故事没什么惊世骇俗的,但电视剧成品却十分精巧。
有别于经典港剧叽叽喳喳大开大合的风格,《玛嘉烈与大卫 绿豆》虽然成本低,但感情描画的细腻十足,光感和镜头感又似足电影,可称得上“新港剧”。
每一集至多半个小时,配有林海峰的几句点睛旁白,趣味十足。
第一集旁白就直说了,恋爱,根本就是“三幅被”,每对情侣走的路都几乎一样,浪漫过后就要面对现实。
所以讲故事的人压根就没在“浪漫”上白费多少力气——故事一开始,玛嘉烈与Cindy在街边店里小酌,玛嘉烈张口就说:其实如果有一个很爱你的男人,真的有点烦恼……他爱你的程度,会令你不好意思。
而在玛嘉烈向朋友诉苦的时候,大卫在自己的房间里,沉默又无所事事。
他来回地踱步,组装新买的拖把,整理杂志,坐在临窗的位子上归档信件,削橙子,时不时心神不宁地眺望几眼窗外,无聊得仿佛在给无印良品拍宣传片。
而当他终于看到玛嘉烈出现在街角,马上笑了,赶紧跑回房间里假装没事人似地装模作样看起杂志来。
这是一个很细腻的小细节,玛嘉烈和大卫在这段感情中的不对等由此体现的淋漓尽致。
整部电视剧也都是由这样的小细节和一段段的对话串联起来的,不狗血,不煽情,就像每个成年人普普通通的感情和生活一样,就像电视剧的标题一样——芝麻绿豆点大的事,从来不会惊天动地曲折离奇。
— 成年人的爱情:细思极恐 —我称《玛嘉烈与大卫 绿豆》为成年人的爱情,因为剧中这么多人,没有一个是纯粹而炙热的爱情。
这种瞻前顾后、藏头露尾、左右为难的成年人爱情,被导演用大量的细节来剖析、强化,赤裸裸地展示出来。
玛嘉烈和大卫拍拖了三年,内心厌倦,一面眷恋着新鲜刺激的夜生活不肯全心投入恋爱,一面自己年纪渐大又舍不得放走大卫这般好男人。
她前脚刚和好友诉苦说要分手,后脚又答应了大卫的同居要求。
结果在打包行李时,又不肯把所有东西都搬过去,下意识就要给自己留足退路。
连好友都看不下去讽刺她,小姐,你现在是同居,不是宿营。
玛嘉烈自己过得纠结,大卫也很难不觉察。
他发给她的讯息,她极少回复。
她下班后执意要和同事唱K,聚餐,不愿他来接,大卫在这种沉腻的氛围里渐渐开始窒息。
于是深夜开Uber的时候,大卫开始特意关注,会空出时间来接Diamond的订单。
可能他并不曾期许与Diamond发生些什么,但他没有朋友,没有同事,同她见面就是一个喘息——通常闭一口气闭得越久,要喘的一口气便喘得越大。
而随着剧情的渐入佳境,这成年人爱情的真相丑恶得让人不忍观看。
玛嘉烈一步一步恋上大卫的朋友赵子龙,将全副身心都寄于他。
大卫特意带她游车河,吃车仔面,她一路低头看手机,只嫌弃店家有股怪味道。
而大排档里她与赵子龙却谈笑甚欢,酒不醉人人自醉。
玛嘉烈在家里连洗澡时的头发都不肯清理,衣服全部交由大卫清洗,却甘愿跑到赵子龙家里为他打扫卫生,洗手做羹汤。
而最让人心寒的是,正如旁白所言——当发现自己变了心,可能或者会觉得内疚, 但是你最希望的不是向情人坦白,而是希望对方跟你一样,爱上另一个人。
每当玛嘉烈与赵子龙走近一些,她就会补偿性地对大卫好一些。
而当她与赵子龙约会结束,深夜归家,发现大卫不在家时,她也没有动怒,反而主动关心大卫,同他发讯息。
与这信息量满满的细节相比,导演对于色彩和镜头的运用则充满了克制感。
片子中出现的配角十分有限,大部分的场景也极为简洁,尤其是各位主角的家里,随便一截图就可以拿去做性冷淡的北欧家装宣传片。
更为克制的是镜头画面,人物通常只占据三分之一或者二分之一,剩下一大半留白。
在几乎全部都是冷色调的画面里,还伴有大量留白的处理后,整部片子显得格外干净和冷静。
连台词都极少说教,半个小时里只有结尾处会有两到三句精彩的旁白。
一切的故事发展全靠人物的对话和画面的切换来完成,人物之间的强弱、冲突关系有时候都得靠自己来脑补。
但是越是干净冷静,这其中暗潮汹涌错综复杂的人心就显得格外的肮脏。
色彩除了应用在布景上,在人物服饰上也有一定的体现。
片子中三位女士,玛嘉烈是打扮最干练的,她所有出场的衣服包括鞋子包包,都是纯色的利落剪裁,连发型也是短发。
而Diamond是打扮最花哨的,她经常穿花纹的连衣裙出现,长卷发大红唇。
但比较讽刺的是,玛嘉烈是最纠结的,而Diamond却是最通透的那个。
当玛嘉烈还在贪心地又想要大卫的衷情专一又放不开赵子龙的浪漫刺激时,身为小三的Diamond却已经斩断了一切,迎接了属于自己的日出。
<图片16>这种色彩和故事、性格之间的反差让整部片子又增添了几分趣味。
色调是冷的,人物是冷的,最后的结局也是冷的——大卫和玛嘉烈都没有发生争吵,玛嘉烈趁着大卫离家,默默地收拾东西离开了他们的家。
大卫重新做了的士司机,在每一个停车的瞬间思念着她。
玛嘉烈屏蔽了大卫的电话,他找了个公用电话亭打给她,她听到他的声音落下泪来。
大卫张口想挽回,但话还没说完电话就断了。
<图片17>这个故事真的连结局都像我们的故事一样,真相爱,假相爱,不过是芝麻绿豆大的一场冷淡故事罢了。
第1集《我们的》玛嘉烈与大卫在那程车遇上了,然后就成为情侣。
之后就做尽了所有情侣都会做的事,逛街、吃饭、吵架、和好。
恋爱,根本就是「三幅被」,每对情侣走的路都几乎一样,浪漫过后就要面对现实,玛嘉烈与大卫现在就走到了这一步...第2集《好兄弟》所有说自己适合独居,要有私人空间的人,只不过还没找到一个想跟他一起生活的人,没有人天生喜欢孤独。
玛嘉烈答应了与大卫同居,这是好事,可以令一段感情更加立体,看到情人的真面目,也是种挑战...第3集《相见好》她喜欢吃完早餐才刷牙,他却要先刷牙才吃早餐,她要开著电视才能入睡,他却有光就不能入睡。
相爱很难,相处更难,两个截然不同的人要在同一个空间相处, 要互相迁就、妥协、忍让,就是为了有人一起回家的这种感觉。
第4集《我和你》 情人可以跟自己的朋友成为朋友是一件好事, 但当情人和自己的朋友成为好朋友,就会是一个麻烦。
我和你,到底是哪一个我和哪一个你?
第5集《那一夜》 「我喜欢你喜欢我」...大卫反复想着这句话,如果玛嘉烈是因为这个理由而跟他一起,大卫觉得没关系,至少他的付出有维系这段关系的作用,不是所有付出了的感觉都有价值。
第6集《云吞面》 裂痕最初出现的时候通常也没有人为意,以为过去了就算,感情的缺口不会一朝一夕形成。
经常说被第三者介入,其实第三者根本无心。
大卫觉得跟Diamond见面是一个喘息的空间, 通常闭一口气闭得越久,要喘的一口气便喘得越大。
第7集《坏女人》 思想是最难控制的,叫自己不要想便会想得更多。
玛嘉烈这一刻不想自己想入非非,但她控制不了。
一隻又大又厚的手,现在在她的头、肩、颈,再往下去,究竟会到哪裡去?
第8集《咖哩羊》 大卫最爱很在焦边的蛋,他自己永远煎不到。
今晚玛嘉烈抢著替大卫煎蛋,她想为大卫做点事情,煎蛋也不错吧?
大卫不是吃不饱,只是想吃多一点东西,冲淡咖哩羊的味道。
第9集《锁匙配》 这裡有两条锁匙,一条想留住玛嘉烈,另一条想打开她的心, 玛嘉烈将两条锁匙放在一起,她想比较清楚两条锁匙的分别,偷回来的东西,永远比囊中物吸引。
第10集《寂寞是》 大卫听到Diamond叫他「道理王」,忽然有种甜蜜、亲切的感觉,曾几何时,玛嘉烈也这样叫他, 大卫以为只有玛嘉烈才能给他这感觉,为何另一个人也可以呢?
可能太想念一种感觉,会让人产生幻觉。
第11集《近距离》 人与人之间最适当的距离就是适可宜止,走得越近,感觉会越远,无论你有多爱那个人,也不可以太亲近。
在天长地久之前,我们要学会如何分开。
第12集《远距离》 很久之前,玛嘉烈为大卫煮了一碗酸辣汤,大卫问她,酸辣汤难煮吗?
于是玛嘉烈就解释了一次酸辣汤的做法。
今天,大卫想再问一次,他希望可以回到以前,然后将酸辣汤的做法永远放在心裡。
第13集《假想敌》 我们习惯将回忆放在心裡,不过有些人会将回忆放在盒内,然后将盒子放在心裡,是怕会失去这种回忆,还是怕,怕它会走出来呢?
第14集《交汇点》每人要走的路都不同,有人一直向前行, 有人兜兜转转,有人倒后行, 但无论朝著哪个方向行,都会有机会遇上。
感情的世界,其实都是一个循环。
第15集《灯亮了》 感情出现谜团的时候,我们都会很想知道答案, 但不是所有事情都有答案,不是所有答案都是真相, 不是所有真相我们都能接受。
第16集《保鲜纸》很多年之后,大卫想起这碗粥,仍然记得那种涩。
而很多年后,究竟他身边的人是否仍是玛嘉烈,根本不重要。
因为某些伤口无论是否继续跟那个人在一起,都是永远不会好的。
第17集《一夜情》 当发现自己变了心,可能或者会觉得内疚, 但是你最希望的不是向情人坦白,而是希望对方跟你一样,爱上另一个人。
第18集《罗生门》 大卫选择相信玛嘉烈,明知道未必真相的全部,他仍选择相信,因为他知道维系一段关系,最重要是信任。
而且,大卫明白真话是需要勇气才能说出口的。
第19集《后备席》 你拥有自己爱的人,是你的福气,但是有其他人跟你一样,甚至比你更爱她,这是她的福气。
爱一个人,只想令她快乐, 快乐由谁来製造,重要吗?
第20集《受益人》人,不会一心一意, 总会有一刹那会为其他人动心, 而其中一个心动的原因,是她令你勾起快乐的回忆。
第21集《面对面》人总会想拥有一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但当真的有机会得到却不敢要, 因为一旦接受了,就会失去自己。
第22集《见家长》最难走的感情路,是要在裂痕上装作若无其事,从头再来,其实只是一个愿望。
第23集《潘朵拉》新生活令人充满期待,但对某些人来说,新生活只是一种掩饰,因为他们仍活于过去。
第24集 《真面目》 有人用一世的时间来留住一个人,但对方只用了一刹那就决定离开。
永恒的爱情,是来自单方面的心甘情愿。
第25集《鱼肚白》究竟离开需要勇气,还是留下需要更大的勇气?
Diamond选择离开,大卫选择留下。
他们两个,谁会更快乐?
第26集《抱紧我》爱情是一场持久的考验,要到达终点,就要懂得回到最初。
回想起当初爱上这个人的原因,然后说服自己,继续爱。
大卫从全剧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体现出来老人气了。
林保怡那一脸的褶子和寸头发型,就是一个典型的奔五的样子。
一个穿着时尚的港女小白领玛嘉烈,感觉真的和出租车司机大卫处处不搭。
当然你一时空窗,有个人,老实忠诚又对你好,中年女大都会想下,就将就啦,现在哪里去找这种没有花叉叉的男人?
不过话说回来要老实忠诚,你还不如去找条狗啦,找男人来做什么?
先说第一个让人深有感触的地方,是第一次大卫介绍赵子龙给玛嘉烈认识。
玛嘉烈就开始拎不清了,西格格了,看到赵子龙第一眼,就巴不得有个包房,把自己亲男人关在外面,然后将自己开朗,活泼,健谈,有趣的一面,完完全全的展现在这个有些帅气又玩世不恭的男人面前,最后还要美其名曰:我是因为是你的朋友才会这么热情的。
这种人,现实生活中只想说:大有人在!
特别对于那种谈恋爱较少的人来说(也比如像我年轻的时候,以及后来我所见到的人)所以我非常反感玛嘉烈当时的表现,那副目中无人的面孔(你男人就在旁边你恨不得就要脱了裤子坐到你男人的好朋友身上去)。
当然我也讨厌赵子龙,这么个时候你明明应该在心里鄙视玛嘉烈的,结果你还什么都顺着她来。
(结果看到最后才发现,原来是从那个时候起,赵子龙就在鄙视她)所以虽然也就是第二次见面,赵子龙就知道玛嘉烈不应该是大卫的伴侣。
我不是说玛嘉烈不对,只是玛嘉烈是一个正常的女子,而大卫是一个不正常的男人!
所以不是玛嘉烈的错,只是两人不适合。
后来我就一直在揣测了,这个剧情一定有个大扭转。
为什么呢?
因为赵子龙这样一个玩世不恭的人,为什么从来没有看到过真真有女人在身边出没?
特别是像他说的,自己保值,越来越多的女人会送过去一样,以他那种吊儿郎当的脾性,早就应该今天玩一个,明天甩一个。
而剧情中并没有,在前面半季里面,他都是在暧昧玛嘉烈,而这种暧昧是很明显的故意而为之的,让人反感的。
因为如果要睡她,要抢她,大把大把的机会了,真的不用这样放长线吊大鱼的形式,因为玛嘉烈一吊就上钩,都不是什么大鱼。
何况还有个饿慌了的小龙虾:Candy。
(闲话句Candy,你们有没有感觉她的演技特别像古装剧你的恶毒妓女?
眼神行为什么的都演得特别轻佻,也不知道是她演技没有到位还是说其实港女真是这样呢?
)之后就看到回忆赵子龙和大卫中学的时候回忆了,大概就差不多肯定这个剧情会大反转了。
一个捣蛋,一个跟班,天天形影不离。
大卫从小脾性这样的人,整个剧中,适合和大卫生活在一起的,就只剩赵子龙了,因为大卫闷,闷到你想想和你爸爸在一起的那种感觉,每天要养身,不旅游不吃赤身。
而大卫,作为一个男主角,究竟应该是谁适合她?
玛嘉烈,他爱的女人,刚刚都已经说了,完全就不适合,完全就是自己骗自己。
Diamond,我倒有的时候希望她和大卫在一起的,因为她也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大卫要什么,了解大卫的脾气,并且接受大卫的生活。
但是她也是太知道自己要什么了,她当大卫只是消磨时间的朋友而已,连备胎都不是。
然后就是赵子龙,从头至尾,也只有赵子龙才适合和他生活在一起。
因为赵子龙天生和大卫就应该是一对。
因为两个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赵子龙能够真正驾驭大卫,你不愿意做,我可以说服你做,我可以死皮赖脸让你做,大卫是一个被动的人,需要一个主动的人成日拿根皮鞭在后面抽的,而赵子龙就是这个那皮鞭的人,而且这个人拿起皮鞭,不是恨铁不成钢,是真正的爱着大卫,只是拿个皮鞭撑撑场面,实际上处处都是为着他好的。
所以讲这么多,说完了。
我还看了彩蛋。
彩蛋里只想看赵子龙去骂玛嘉烈那一段,精彩啊。
不要去伤害一个你关心的人!
最后我只想说,赵子龙心机也太重了吧,演了这么大一出戏!
看完感觉像看了一场甄嬛传。
作者:陳霑网址:立场新闻近幾年認識新朋友,我經常自稱「電視迷」。
一秒鐘後,全場通常寂靜。
至於主角(即本人),通常紅都臉哂。
臉紅,因為連我自己對「電視迷」的稱呼,都有幾分保留。
一方面,我的屁股一向緊貼電視機前的梳化位,矢志不渝,直到永遠;但另一方面,誰都知道,電視是大眾恩物,同時十分商業。
它是非常懶惰的媒介,拿手好戲是孕育屁股黐實梳化的大懶人。
如此,以「電視迷」自居,基本上就等於向世人坦誠宣告:我懶惰,我嘅品味同大多數人一樣,我……我無言以對。
不過,香港電視迷最怕的,其實不是那些自命清高、看不起電視的朋友。
而是比任何人都更看不起觀眾的,電視台。
聽起來好像很諷刺,是不是?
觀眾即收視,收視是電視台的維生指標,如此一間電視台豈有不尊重觀眾的道理?
好似係。
事實上,多年來,香港電視台對觀眾不單「尊重」,更是「照顧」得無微不至。
以大台劇集為例。
怕你接受不了,所以劇集橋段,來來去去都是那幾個套路,永無驚喜;怕你夜晚要做家務、切水果,眼睛無暇緊盯螢幕,所以一小時劇集永遠被對白填滿,猶如在小箱子播放廣播劇一般;怕你智商不足,所以劇中壞人幹完壞事,總有一記大頭特寫,露出猙獰神情;怕你諗錯隔離,所以劇中角色說謊後,眼神必有半秒閃縮(然後轉身露出半記奸笑)。
這就是多年來,電視台對待觀眾的態度。
表面上,創作人只係驚你唔知。
而實情卻是,佢根本當你無知。
電視台高層的態度亦當然一樣。
這些年,每當被質疑劇集情節因循,作風保守,永遠不碰敏感議題,電視台高層永遠擺出同一張臉,答著同一個答案:怕觀眾不能接受。
是的。
同性戀,觀眾不能接受。
政治,觀眾不能接受。
情節含糊,觀眾不能接受。
對白語帶雙關,觀眾不能接受。
結局太悽慘,觀眾不能接受。
好人無好報,觀眾不能接受……聽起來,香港的電視觀眾,真像腦袋未經開發的一班傻瓜。
難怪有人說,無綫電視荼毒了一整代的香港人。
亦因為咁,近年談起劇集,大家開始有另一種共識。
能夠做到跟無綫跟有分別的,就是好嘢。
求其舉個例,大台節目永遠不碰政治,所以《跟著矛盾去旅行》找來長毛對曾鈺成,很創新、很厲害;大台製作求其、燈光呆板,所以《選戰》畫面(雖然黑)就是驚為天人,好靚、好靚、好靚;大台永遠將性小眾定位為異類、怪人、強姦犯,所以《綠豆》首集一有同性情侶的情節,媒體立即舉起大聲公,打鑼打鼓,奉為神劇。
唔好誤會,不是說以上節目不好,而是,繼續用無綫作為衡量一個節目好壞的標準,真的好嗎?
如果你是電視創作人,「嘩乜你啲嘢咁 TVB 架」,注定是毒辣至死的批評。
但是,「嘩好叻呀你做到 TVB 做唔到嘅嘢呀」,亦很可能算不上是什麼讚美。
所以,是時候拋開 TVB 的枷鎖了。
好了,那何謂一套「好劇」?
許多人曾經相信,要拍好一齣電視劇,重點在於「加」— 加一些發人深省的精警對白,鑲成金句,讓網民廣泛流傳;加一些人家不敢做的主題,例如政治、性小眾,讓人折服於你的大膽;加一些意想不倒的情節,秒速扭橋,讓觀眾瞠目結舌,驚喜不斷。
年多前的香港電視,做了很多相關的嘗試。
至於效果,則見仁見智。
而《綠豆》玩的則不是這一套。
它的主線集中,人物簡單,題材也是平凡至極的男歡女愛。
除了每集林海峰讀出的結語,它的大部分對白不似金句,甚至有如出自你我口中的日常囈語。
它的情節並不曲折,很多人甚至說,看完首集第一場戲(瑪嘉烈與 Candy的閒聊),基本上已料到此後廿多集的劇情發展。
《綠豆》好看,方法不是「加」,而是「減」。
減去大奸大惡,減去自言自語,減去奇情狗血,減去多餘對白,剩下來的,都是值得細細玩味的精華。
《綠豆》有許多場戲,都沒有對白,畫面裡只見大衛在榨果汁,瑪嘉烈在包雲吞,Diamond 在獨自 high tea。
但大家依然看得出神,從他們的表情、小動作、一舉一動,大致猜到他們在想什麼。
<图片1>以前香港劇集其中一個為人詬病的地方是,編劇總依賴以對白來描繪角色心理。
於是,很突兀地,主角會無故在自言自語,不然就要安排一個朋友、家人,給主角「對嘴」,向觀眾說出他的心情。
但《綠豆》幾乎沒有這樣做。
每個人物的所思所想,幾乎都不是「讀出來」,而是「做出來」。
減去對白,是對主角演技的考驗,更是對觀眾的挑戰。
多年來,香港觀眾看電視習慣一心幾用,或玩電話,或切生果,或離席上廁所,反正劇情不難跟得上,有時錯過一兩集,也沒問題。
但抱歉,看《綠豆》,你不得不全神貫注。
因為一個不留神,錯過了人物的表情(例如趙子龍對瑪嘉烈藉故離開的一記冷笑),聽漏了角色不經意的對白(「我係趙太」),就恨錯難返。
這某程度上說明,對於觀眾的能力,創作人真的很有信心。
又或者,他們根本不怕你看不懂。
《綠豆》對觀眾有要求,也體現於創作人對劇情的處理。
它明明不是一個偵探故事,劇情進展卻盡是懸念和伏線,而且每每要隔一兩集,甚至好幾集,才把這些伏線悄悄破解。
究竟第十四集上半部分完結前,瑪嘉烈為何會呆呆望著梳化罅?
過了足足幾集,觀眾才能意會。
為何趙子龍熱衷跟瑪嘉烈 flirt 來 flirt 去?
劇本從未言明。
《羅生門》一集的結尾,大衛聽完瑪嘉烈的解釋為何痛哭?
劇裡沒提供一套答案。
一切一切,只能意會,不能言傳。
觀眾更想知道的還有:趙子龍和瑪嘉烈上完摩天輪,究竟去了哪?
翌日,Candy 為何忽然嬲了瑪嘉烈?
事隔十集,劇中竟然都未有答案(甚至不會有答案了)。
頭頂滿是問號,大家於是繼續仔細追下去,享受抽絲剝繭、解構創作人心意的一場遊戲。
這是看香港劇集絕少有的感覺。
這是一種被尊重的感覺。
創作人不再視觀眾為蠢材,而是相信大家有眼,可以讀到演員的表情;相信大家有耳,可以聽出對白外的弦外之音;相信大家有腦,可以自行想像劇情留白的部分;相信大家有口,也可以同朋友、網友一齊傾,互相啟發,然後明白劇集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不信?
請看看每一集《綠豆》完結後,ViuTV facebook 專頁大家如何熱烈討論。
如林保怡接受訪問時所說,其實香港觀眾並不蠢,只是那麼多年來,大家太習慣同一套看電視的方法。
也許,今後我們需要的,不是多幾齣《綠豆》,而是多幾個願意相信觀眾、尊重觀眾的電視創作人。
就這一點,作為電視迷,謹向《綠豆》的台前幕後、創作團隊致敬。
我希望趙子龍這個角色的設定能影響以後的港劇,因為gay也可以gay得很直,不一定要很娘娘腔。
他對大衛的愛既manipulative亦很subtle,這樣才真實。
我實在受夠了gay的角色一定要很行為上很娘,嬌嗲、蘭花手那些太表面了,亦很討厭。
人的感情是複雜的,怎麼能像星座分析那樣一概而論。
我最喜歡他的角色的設定是,因為得不到最愛的男人,所以跟哪個女人一起也沒所謂,不如挑一個幫到自己事業又有錢又漂亮又愛自己的女人。
比起繼續固執下去,這樣是比較幸福的。
可悲的是趙子龍在大衛心裡面的位置太小了,連好朋友也講不上。
赵子龙真的让我对男性和男权社会很失望,故意设个坑让女主跳进去反而责怪女主跳了进去,还有弹幕里骂玛嘉烈却对清清白白赵子龙只字不提的正义群众,对女人的错放大百倍,对男人的错嘛就各种帮他找借口,每次看网上的蠢货的弹幕都被气死。总之,人性是经不起试探的,但从一开始,你为什么要去试探别人?谁有权力带着目的去试探别人让别人倒戈再轻飘飘地说句即便没有我你也会出轨?赵子龙你没有这个权力,你就是个人渣,玛嘉烈再怎么不爱大卫,你不去插手,她也有可能改变自己,赵子龙我真想把你头拧下来
带有主观性,边缘化的拍摄方式,构图极端,阐述不同群体的现代爱情故事。
台词很自然,不刻意。对大卫的观感很奇怪,一方面是因为不理解一个人爱别人能到这种程度(其实自己能理解的更多是一种契约式的社会关系,这种纯感性投入实在超纲),一方面是觉得他其实挺自我,按自己心意输出所谓的“好”,别人早被压垮了。
堆砌文本
最讨厌这种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贱人,舔狗最终一无所有。
套用剑雨的台词,那他对你很好啊
完全可以剪辑一个更精炼的版本,部分节奏还是拖沓了。其他的,都恰到好处。
1. 感情中的乏味、外遇、慰藉、信任……每一处都被诠释的淋漓尽致。没经历过的人看得心寒,经历过的人看得心酸。2. 构图真是神了……3. 配乐精准
极简叙事,暗潮涌动
瑪嘉烈與大衛的家非常整潔,可是看不到任何家的感覺,也沒有戀愛的氣息。不喜歡瑪嘉烈這種女生,也不喜歡大衛,愛得深沈但很容易讓伴侶窒息。雖然都市中這類情侶很多,但我仍然不認為這是愛情。同性元素還蠻出挑,其他不喜歡。
14集弃剧。看这个不如去看《最完美的离婚》
上一次看港剧,还是5年前的潜行狙击
三个做作的神经病 玛嘉烈大卫赵子龙 其他人都很正常 candy和diamond还巨美
有点烂尾 其他还好···中间矛盾冲突节奏把握的很好 当然摄像是亮点
不如前度 玛嘉烈和大卫都不可爱
这剧和爱情一样,长久了就淡。
节奏太慢……不是自己的菜……
并不好看的小清新
怎么会这样就大结局了?!!从第一集的不看好到第三集开始觉得ok,直到13集后开始巴不得一下子看完,到现在大结局方恨少。没有看过书还有很多细节有待考究,期待快点出下一个系列!
7集弃。没意思啊。太闲、没梦想,所以无病呻吟,很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