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浩翔:黑色狂想曲 题记:要想出震惊别人的主意,然后不惜一切代价地将之呈现在他人面前。
——彭浩翔对于那些曾经存在于年轻时代的梦,多么瑰丽多么荒诞,却总会在我们的内心深处藏匿,久了,旧了,才成为一辈子的铭记。
而今正在经历的梦,就算有些难以启齿,是否也被现实一点点无奈地磨碎,一点点穿上伪装的皮衣?
但对于梦,我们究竟放弃了什么?
不,不可能放弃,因为我们不会没有秘密。
于是,有个人从浩瀚的大片中蹦了出来,像个石猴一样野性与洒脱,他做我们可能想过却没做过的事,他那么轻盈、幽默却也那般深沉,那般酷酷地站在一旁,看这我们面对他的影片抓狂的表情。
他,他的名字叫做:彭浩翔。
一、向来面对幽默剧我都会有心跳加速的快感,嗅到后现代荒诞气息更会抓狂、喊叫、面部充血大有醉酒的模样。
虽然许多人都喜欢带些小资伤感的调子,我也喜欢搞深沉,但这种调却不能当饭吃。
商业片一般是正餐,文艺片是甜品,甜品多了容易腻,那就让我们来喝点红酒,就在我们将《七剑》与《神话》的视觉冲击,《2046》的感伤搁浅在内心的某个角落开始消化之后。
我们曾是看着周星驰作品成长的一代人。
周式堪称经典的无厘头幽默不知迷倒过多少观众,可以说他造就了一代幽默电影的神话,对于周式幽默正向好莱坞向世界化方向挺进的努力,周迷们除了颇感欣慰,也还不断在别人的电影里寻找新的幽默诠释方式。
而冯小刚作为喜剧片、贺岁片资深导演,早已将冯式风格传播到人民大众的视野当中。
在周式与冯式的大众humor之后,还有个“小众”导演彭浩翔探出了他英俊的脑袋。
彭浩翔是个相当性格(周式冯式都有相当个性,但不代表其性格)的导演,他的humor不似周式的降低自己娱乐大众,也不似冯式那在影片中玩语言游戏、颇具王朔小说的风格。
彭式影片的性格即他自身性格,彭式影片的风格即他的小说风格。
作为一个作家,他具备了语言个性与震撼力;作为一个编剧,他又具备讲故事和想点子的才能,而当他开始成为导演时,他脑袋里的故事和新鲜玩意儿更是如火山喷发,演员和外部一切条件都不过是道具,自由他尽情摆弄,摆弄出令人诧异、惊奇的东西来。
甚至他在生活中也是这样,看过彭浩翔专栏的人应该很熟悉他在“九九九离奇三凶手”游戏中表演的“川端康成式死亡演出”,以及各种吓唬别人的把戏,看他在专栏中自若的语气,惟恐别人不知其妙语“白头人送黑头人机”之经典损人典故。
二他的老师詹瑞文曾对他说:“我看到你最有神采的状态,就是你想到办法去捉弄、戏谑和吓唬其他同学的时候。
”而我们看到他最有神采的电影,就是想尽各种有趣的办法做一件残忍或严肃的事情,而这件事要越残忍,越看似严肃,越荒诞才能越显示其精髓。
他2001年所执导的第一部作品剧情长篇《买凶拍人》便是这一性格、神采的最精彩的反映。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杀手的买家会有这么变态的想法——“我不仅是要他死,最重要的是要看他死的过程。
”于是就有了“杀手导演二人组”的源头。
它以极为黑色狂想的风格,戏剧甚至喜剧性地调度了人性中深藏的疯狂。
而他的电影实现了这“不可能中的可能”,真正得到宣泄并欣赏到其“创造性艺术”的快感,令人在笑翻后狂敲地板大赞。
甚至在观看了影片之后,还特意去翻看影片中为杀手拍摄的导演所拍摄的“杀人过程合辑”,单独拿出来欣赏,亦是相当震撼人心的电影艺术。
呵,不知现实杀手或买家看了他的电影,会不会也如此效仿呢?
戏谑是种手段。
如果有个人能以本色导演生活中的戏谑并将它带入影片中,将戏谑的本质升华到严肃而深刻的主题,将之演变为一种深刻的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段,那么这个人是个很酷的导演,他的影片折射了他的酷。
在此之后拍摄的《大丈夫》《公主复仇记》《AV女郎·青春梦工场》三部长片,也无不闪烁着黑色幽默的戏谑神采。
特别是《公主复仇记》一片从内容和手法上相当精湛地体现出导演戏谑人的本事:一男欺负一女,两女欺负一男,两个女人相互欺负——更准确得说是彭导第一部以女人为拍摄目标的极为细腻的影片,以相同场景揭秘重现的方式让人顿然醒悟——不论怎么游戏别人,自己依然也是被游戏者,“世界上没有王子也没有公主,只有自以为是王子的王八蛋和自以为是公主的巫婆”,幽默现实且深刻。
三说到香港黑帮动作影片,那是有着相当的历史了。
从上个世纪《英雄本色》、《古惑仔》到本世纪初的《无间道》、《黑社会》,表现方式不断在变化,出过许多堪称经典的作品。
但不论怎么变,黑帮的那种氛围和特点依旧,形成黑帮电影的特色。
黑帮电影不外乎“二虎相斗”、“鹤蚌相争,渔翁得利”或是“猫和老鼠”。
再让双方搞些卧底,这都是些基本要素。
当曾志伟、陈小春、杜汶泽和贾宗超4人着黑色西装而现、手上动作干净而利索、面色冷酷沉重、说话表情豪情万丈、江湖义气奋发的时候,经验上俨然又是一部香港黑帮动作片。
可这回的“猫捉老鼠”所填充的内容却不是警察与黑帮,而是妻子们与丈夫们。
于是《大丈夫》便以丈夫们偷情与妻子们反偷情展开了相当精彩的“猫捉老鼠”的游戏。
偷情与捉奸本是秘密一档,且是相当引人“偷窥”的事件。
而在影片中却被上升成为一种相当义气的革命与斗争。
从道德上看,偷情本身是因被指责的,可当它被上升到另一层次时,又无法以正常的道德去看待它,导演的手段直接消解了一般观念,从而直接引导观众进入他创意拼贴与狂想的世界当中。
黑帮电影很讲求 “义”,不仅是兄弟朋友间的义,还有“为共同利益、生死与共”。
梁家辉饰演的九哥,曾为掩护其他四人逃避老婆们“追杀”,自己声称包了那一屋子的小姐,终被他老婆关在家里好多年,当四人探望他时,梁已白发苍苍,过着不见天日的生活,只有一男菲佣照顾他的饮食。
俨然是蹲监狱,在为自己的兄弟出生入死,一派大丈夫摸样。
你能很深刻体验到这种“义”,却因实实在在地落在出去“滚”的小事上,让你啼笑皆非,这就是导演要的效果。
在表现黑帮动作时也不赖,无论什么到手是枪,水龙头和照相机“拍杀”的方式和枪杀战没什么区别,由于新鲜,反而更具有搞笑意味。
“抢战”中在转换的慢镜和剧中人夸张的神态中,似乎我们看到了笑着向吴宇森致敬的影子。
彭浩翔因这部影片,赢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导演奖。
四彭浩翔善于利用各种条件,各种吸引眼球的方式来达成自己的想法和目的。
恋人心中都有一首诗,男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梦中和AV女郎亲密接触。
青春之梦,敢想不敢做,但彭浩翔直接就把我们心中的梦残酷地搬上了电影屏幕上,不留余地,令人不得不偷偷抬头瞻仰一番。
一场青春之梦——学生假装电影导演骗日本AV女优来港拍AV。
这梦实现了,就成黑色了,他的影片毫不懈怠地洞察现实本质,但这洞察的过程却是相当宽容和温暖。
梦醒了,孩子们也便成长了;而自筹资金装作是电影公司、假装导演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有好些后现代的、大胆的想法,比如为了筹集拍摄AV片的资金,几个人进行“青少年自雇计划贷款”,想出一些颇为新鲜的念头。
你咋一听觉得相当有趣,可一想,又会觉得真有那么几分道理,为编剧能想出个这些恶搞的主意而笑得合不拢嘴。
他给人的惊喜不仅仅是过程,或许因为他还是个写小说的高手,所以在他的电影里往往看不见“虎头蛇尾”的结局,精彩之处,尽在峰回路转中。
每次一看彭浩翔的片,都有着十分的期待,因为你不知道这一次他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和狂想,更不知道又会有些什么戏谑的花招。
许是有所偏爱吧,因为他值得偏爱,他用影象所演奏的系列黑色狂想曲,丰富着我们的神经与灵感。
2005-11-24http://blog.sina.com.cn/u/56b0fbd601000aii
电影很精彩,乍一看以为只是油腻老男人的低俗恶趣味,其实不然。
就像《金瓶梅》一样,空结情色。
故事讲的是四个已婚男人结伴偷腥,并与其太太捉奸团斗智斗勇的故事。
本片的一大亮点在于,大量借用古惑仔电影的情节,或许可以说是对这类电影的“戏仿”。
个人认为,这里通过戏仿不是对这类电影的致敬,而是嘲讽与批判,这也是这部电影的高明之处。
对于偷腥,无可非议是受到社会主流价值观批判的行为。
而古惑仔电影里的黑社会,本身也是如此。
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类电影的大热,引来了不少热血少年的推崇与模仿。
往往是通过兄弟义气、热血江湖等等元素的包装,掩盖了电影背后本身不适宜的价值观。
而本片也套用了这些华丽的包装,只是把被内核的黑道换成了偷腥,因而造成了看本片时的荒谬与尴尬。
这种荒谬是古惑仔电影本身的荒谬,尴尬也是那群狂热于古惑仔电影的青年的尴尬。
而本片只是把古惑仔电影的这层不合理揭示出来了而已。
有影评已经指出,电影里一直提到耿耿于怀的五年前(97年)背后暗示的zz事件,这样一来,故事的内涵似乎更有意思了。
几个主角硬生生的在演一部“鬼混历险记”,梁家辉和陈百祥也是为了兄弟的鬼混事业而“牺牲”自己。
尤其九叔梁家辉,愣是面对九嫂吴君如的“邪恶压迫”时“不卑不亢”,实乃男人楷模。
然而话说回来,有多少人,尤其是女观众一看这部电影时觉得本片三观不正呢。
那么作为成家的男人,出去“混”、尤其是和女人发生关系,是否应该杜绝存在?
实话实说,只要别发生感情上的纠葛,其实也没必要完全严加禁止。
女人有女人的爱好,什么名牌、偶像、消费、攀比等。
男人也同样有自己的爱好啊,说白了,食色性也,除了吃饭就是这事了,十个男人有九个都是如此,无非就是敢说不敢说,敢做不敢做罢了,那些对着老婆发誓的、跑到网上装圣母的,谁敢保证不是金马影帝附体?
而且呢,爱情这种东西,随着时间推移,归根结底还是会成为亲情,女人或许会适应,只需要温柔的谎言和行动的体贴,以及金钱的满足就行,然而男人不同,少了激情的火花,只剩下干柴,扔在角落还不许别人碰。
这时候如果有外部的火花主动吹进来,那么家庭是有被击溃风险的。
所以,与其让外部的火花吹进来,不如经常给这干柴浇点水。
只要做到约法三章,给男人点自由空间未尝不可。
况且在外面学到点花样技巧,回家也可以学以致用,不至于看一眼就知道过程导致根本没有欲望。
同时偶尔玩一下也有助于男人自信心的建立,无论是心理还是身体。
因为是花钱了,敬业的姑娘都会说尽好话,什么“哥哥好帅”、“哥哥气质一流”之类的,这样男人不会觉得自己已成中年大叔而总是感觉沮丧。
同时有些事也需要对比,男人没看过片的不过,可是片里的男主角都是无敌的,现实中男人没那么厉害,他们会怀疑是不是自己不行?
越是这种不自信越是对身体影响巨大,导致经常一蹶不振。
然而出去就不同了,有姑娘标时60分钟,他觉得别人都是达标,自己不行。
然而有一次去,旁边那里来人,他停下计算下时间,结果从进门到离开也不过是25分钟,那位姑娘他可是能坚持45分钟的。
原来大部分男人的水平都差不多嘛。
有了对比,有了信心,回家后他也就不会自卑。
和老婆的战斗也会让老婆刮目相看。
所以,男人不发生感情,单纯身体“混”一下,应该是可以存在的。
否则那个行业为什么永远存在呢。
首先,我想不谈论电影里男女这点事情,说来说去无非就是这样,上升到道德,更是没有意思.该怎么就怎么,对于我来说尽量去做正常人,平常心.不妄自菲薄也不哗众取宠.但是我还要猛推荐这片.故事还是那个故事但是要看是谁导的.我边看就一直在想,彭导如何将这个故事讲好,特别是看到一半的时候,在我几乎笑晕过去的时候,我就更加的好奇他如何将这个故事首尾.导演布局流畅,结尾既在意料意外又在情理之中.并且在小细节上把握到位.恩!充满了他的捉弄,戏谑.满分!把故事讲好,还讲的好笑,其实是一件特别高级的事情!而且我觉得彭他其实讲的是另外一个故事,他在对一个过去的时代的怀念和追悼,各种经典的桥段和隐语,好象都在提醒你,租车的牌照还给了一个特写,哈.我喜欢充满聪明的导演,更喜欢他们把他们的聪明才智得瑟出来.对于我们这代从小看港片张大的人,对于港片有很浓的感情,而且是多么的高兴,港片又出了个好的导演!
无聊之余又把《大丈夫》翻出来看,被内地影迷封号“怪鸡”导演的彭浩翔真的很喜欢拍男女之间那点“破事儿”(替他做个广告)《AV》啊!
《大丈夫》!
到现在的《出埃及记》,还有前面给《全职杀手》当编剧时那句“想不想当杀手的女人?
”现在听起来颇为搞笑的对白,《大丈夫》的主题很简单就是四个男人趁着老婆不在,联合去“偷吃”期间被老婆们发现而闹出荒诞而发人深省的故事。
惯用黑色幽默拍摄手法的彭浩翔在影片的一开始就“虚张声势”的恶搞起来,李医生(陈小春),阿娇(杜文泽),波仔(贾宗超)和天哥(曾志伟)做足夸张的表情,加上配乐的渲染,严如黑帮大片,四人相约在桌球室见面,阿娇单膝跪地亲吻天哥戒指也是恶搞了把《教父》,接着天哥标准的黑社会老大的告白“相士说我的命是不赌不知时运到,不滚不知身体好,我等足五年,就在今天,四面佛保佑”也令人笑着拍案叫绝,好像男人之间的那点混蛋事都是由大到小的传染,比如哥哥会带着你看漂亮的姐姐,带你们去他们偷偷抽烟的地方等等。
都说现在的社会是以男人为主导,但其实并不然,大概也是有了女友或结婚后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女系社会”,换不常穿的大众系的黑色衣服,只用偷存下的现金,绝对不刷信用卡,换电话卡以免被查电话记录,代步用最低调的出粗车,“偷吃”的男人们作足了功课,黑色幽默之余也是说明了四个是真的深爱自己的老婆,看到这里女生肯定又会问:“那么爱我们,为什么你们还出去滚”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回答,每对恋人都有不同的解答。
在《大丈夫2》中又以女人再也受不了男人去滚,自己也开始学着去滚,这问题就不一样了,就像电影所说的男人出去滚只是为了滚(答案的不尽完美也是没办法的),但女人出去滚就上升为“政治”的高度,在男人看来女人出去滚不仅代表着身体“变”了也代表心“变”了!
所以在当女人在面对男人出轨时总会犹豫分还是不分,而女人出轨后男人会好不犹豫的分手,在这里男人比女人狠,印证了女人用心思考,男人只会用下半身思考的讽刺结论。
女友与姐妹看完女版的《大丈夫2》后,她的姐妹们说以后也要带女友出去澳门“滚”,听到这话没把我吓个半死,苦心开导女友,并再三证明自己的忠心不二,女友开心的说你不会的,听了很意外的问她:我那点让你怎么相信我?
天蝎座的女友开心的回答:你要出轨了,我第一个阎了你!
#·%*·!!
在这个原则问题上女人比男人更狠。
撤远了这都是电影的题外话,里面黑色的“无间道”式居多,如曾志伟化身为黑社会老大和色情女们谈判讲价,一把手把饭盒扫掉,依旧当年昆哥的把式,当然最精彩的部分应该在他们在色情网吧“偷吃”从后门偷跑的时候被前来曝光的记者们堵截,其照相机变成了“杀人利器”闪光到处,如射出的子弹,陈小春的那两把水枪化“双抢”也是创意百分百,十足恶搞当年的小马哥,杜文泽接“抢”的姿势也有如当年的张国荣,尤其是曾志伟的飞身“甩抢”简直就狄龙的再版!
很难想象这位怪才导演加编剧如何想的出这些经典画面“化身”为男人们“偷吃”的惊险过程。
里面梁家辉扮演的九叔,也是个出彩的人物,十八年前,带着兄弟们去出轨却被老婆们杀个真着,在存亡之刻,毅然顶着大门口掩护弟兄们逃跑,在众陪酒女怀绕中凌然道“你们不用找了,这里的女人都是我叫的”,舍身精神,还有那视死如归的眼神,令人喷饭,影片上映后影迷都强烈要球彭导,在拍大丈夫的续集,就是讲九叔,但彭导认为在拍下去,重回旧路,这样只会成为日后创作路上的羁绊。
所以决定尝试向不同方向发展,希望可以开辟另一片新天地。
和大多数人一样,影片拍到老婆们在酒店门口堵截的那块,大家都想不到剧情该如何进行下去,似乎这次的偷吃行动就该以老婆们的“胜利”而告终,故事的结局毛扮演的天太发出的那条警告短信和男人的“偷吃”愧疚感,都维系着婚姻,正如影片从头到尾都出现曼联和阿森纳对战时大盘“水份”的变化,其实就是隐喻男女婚姻上的势均力敌,“偷”与“抓”的轮转换位说明婚姻有时候不仅仅是张纸那么简单,更多在于责任,爱情也别全转化为亲情,两者并重岂不是更好。
男人出去“滚”总会给自己找诸多的理由,大部分的男人的理由和李医生的很相像,和老婆结婚十几年,天天面对都有些腻味,所以出去“滚”,滚多了心理产生内疚感才会对老婆更好,也有像阿娇的,老婆怎么都不相信自己,天天说自己有外遇,不相信老公很容易导致他逆反心理而出去“滚”,年轻一点的就像波仔,女朋友打死不让他碰自己,就出现了“你家里不开饭,难道不许我去外面吃啊”的荒谬理由。
这些都是男人给自己开脱的理由罢了,多半都是自私的,从女性角度看此片不会像男人那么开怀大笑,反而有点恐怖,对他这么好还出去“滚”生活该怎么办?
爱情真的很重要,在一起后应该有更多的关注,不能为婚姻生活而奔忙就忘记婚姻的本身,作为男人们应该自律,培养自己更多的兴趣爱好,就像后面李医生的觉悟一样,更多的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有助于和谐家庭。
在这里套用电影里的桥段警戒男人们“路怎么走,你自己选”。
彭浩翔是一个另类鬼才导演,他自编自导的故事总是幽默中有调侃,爆笑中存想法,处处彰显他惊人的洞察力,怪才艺术家在不断自我突破中。
婚姻即战争,看不见硝烟,却随时可以鱼死网破,似乎很多人不同意,但是彭导用他的《大丈夫》诠释了男人鬼混女人捉奸的那惊心动魄的数个小时的紧张、刺激、抉择的时时刻刻。
最爆笑的莫过于影帝梁家辉的客串一角,完全颠覆了负心汉、偷腥男、老色鬼这样的形象。
饰演九叔的他,一表人才有情有义,有福同享有难他当,难能可贵的是困于家宅数年无法淫乱,甚至图片影像都无法看到18禁的来解渴,更令人发指的是连佣人都换成了男人。
面对老婆提供色情杂志和A片的诱惑,居然坚决不出卖当年淫友,这样大无畏的自我牺牲精神,让人涕泪纵横敬佩有佳。
人们都说一旦从领导高位退下来,人立刻就萎靡老了很多岁,因为人生呼风唤雨时刻一去不返;我们的九叔也是一样,他人生最潇洒最亢奋的日子一去不返,面对法西斯般人老珠黄的还是吴君如这样的“男人”老婆,苍苍白发凌乱雪髯怎能不一夜爬上他那颓废苍老的头颅。
当然,九叔颓废的只是他的躯壳,瞧他手捧似圣经的红皮书,有信仰有思想有但当有梦想的四有老嫖客,虽然身残但是志坚,他的灵魂是禁锢不住的,相信灵魂出窍日日夜夜风华雪月的功夫已经练就。
4个大丈夫,每个人都有必须鬼混的理由,在面临巨大风险抉择的时刻,那种风萧萧壮士一去的味道颇为有乐。
杜汶泽说:他每次都告诉老婆没有鬼混过,她就是不相信,因此他一定要去真正的鬼混一次,有点报复的味道;陈小春说:他的婚姻已经10多年了,爱情已经没有了,感情也快没有了,每次鬼混以后他都有歉疚感,就会对老婆更好一些,如果不鬼混他的婚姻迟早破裂,虽然理由很混账,但是却道出了多数男人的无奈;大陆小伙说,他女朋友总是不让**,他尊重他因此一直强忍无法破处,他无数次尊重女朋友的结果就是发现女朋友不尊重自己,因此他要出去偷吃,都是女朋友不给吃的错,貌似双方都没有做错;曾志伟就更经典了,他的理由是:以前他在夜总会碰到一个算命的,人家告诉他一个真理,就是 “不赌博就不知道自己运气好,不鬼混就不知道自己身体好”,伟哥似乎是想证明自己没有老,还是一个当年勇猛无比的真男人,也似乎是想在英雄迟暮之前多打几次漂亮仗,多征服几座城池,多听听貂蝉小桥在自己怀中的魅语,否则待到关公拿不动大刀之时,别说是充满激情的鬼混行动,就是回忆往昔的辉煌似乎都像信号不好的电视机,总是关键时刻满屏雪花点,那是多么的悲凉凄惨和必将到来的未来啊,那时能做的是早点洗洗浑然睡下,在一堆混沌的胡思乱想什么都有就是不可能有A片内容的梦境之下,---,总之身体不好,正在腐朽。
伟哥毅然决然的要听算命先生的,身体好就一定要摧城拔寨,即使要冒着像九叔那样生不如死的风险也在所不惜。
结局更体现鬼才导演让人惊叹的想象力,伟哥的老婆居然是那个内鬼,也体现了大多数女人对待婚姻对待老公的选择,看着十分温馨充满诗情画意。
也许画外音是她老婆在说,出去鬼混能不能一个人去啊,搞得大家都知道了,我多么难堪?
虽然爱情没有了但是感情可是几十年过来的,都这么大岁数了还那么色,等到你偷不动的那一天还不是我这老太太伺候你,我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是怕把你那点激情粗放的斩断,让你成了亡国的皇帝在蹉跎中度日,你还一直蒙在鼓里,总为一次次的胜利和骄人的胜绩沾沾自喜,看你那老脸绽放出了30年前的可爱开心劲,真是泪中带笑爱恨交加,一次次举起的皮鞭只能一次次放下,就像房龙说的不宽容是因为恐惧,既然没有离婚的恐惧就应该宽容以对,多年的夫妻应该是多年的朋友,真正的朋友就应该帮助对方快乐,哪怕是建立在自己的痛哭之上。
因此,对待鬼混的老公,宽容的妻子成为了哲学家,成为了包容一切的圣母玛利亚;不宽容的妻子,让老公成为了思想家,成为一个心中无码的思想家。
当然,这个结论只限于彭浩翔这部电影而且是局部之局部的结论,因为为鬼混的男人叫屈,这本身就是过街的老鼠没有被打一样,是小概率不太符合生活常识违背道德的事件,这本身就如人家抽了你一个大嘴巴,却来哭诉自己多么不愿意一样荒谬,可是【彭导演就是抓住了一些不容易被发现的真理,拍出了片子也让你相信自己挨了一个大嘴巴没有什么。
生活的真谛是:谁都不容易,被抽就被抽吧,做一个宽容的人,让老公老婆鬼混去吧,我们做一个哲学家思想家乃至慈善家,难道不好吗?
哈哈,当然我想成为抽人的和鬼混的--
下午看了《大丈夫》,还是有些吃惊的,别人称他鬼才也是有理由的。
我看的是有导演和编剧阐释的音轨版。
偏是能把很无聊的事情讲得有滋有味,你会期待导演给这样一个故事什么样的结果,会想看到最后,不会半途走人。
他07年的新作品已经开始进行中,比较地期待。
终于我也有这种等候别人作品的感觉了。
《大丈夫2》是《大丈夫》的續集,這聽起來是廢話,但終究是實情,如果說第一部是講一幫老公出來“滾”的故事,那續集就是反其道而為之,講一幫老婆出來“滾”的物語,而且編劇也換成了以林愛華老師為首的一幫女生。
續集當然是在保留一些前作的成功元素之餘,能給觀眾多一點的新鮮感,從這一點來說,《大丈夫2》在理念上是沒有問題的。
但“滾”這個事情,其實絕對不像表面上那麼隨便,而是一個非常敏感與複雜的社會學行為。
如果男女雙方已經各玩各的,婚姻形同虛設,那就算是出來滾,也沒有那種刺激感,這可能就如同某些富人喜歡在商店裏偷東西一樣,那種得手的樂趣,是錢都買不來的。
但《大丈夫2》的問題,不僅僅是老婆出來“滾”,讓老公擔心“吃醋”,是不是一種不太接地氣的女權思想與舉動,或者說是否能稱得上是一種解決辦法,還是破罐子破摔式的“意淫”,而是整個故事結構,與角色關係,都有一些歷史遺留問題。
這不得不把第一部的創作人,世界上最英俊的導演彭浩翔先生“請出來”……猶記得第一次見彭導時,我就跟他說:您跟香港之前的導演都很不一樣,不管在理念,還是故事結構上……這當然不是拍他馬屁,而是肺腑之言,確實如我之前一直反復提到的,香港電影在創意與結構上,是習慣性鬆散的,更不太關心劇本,可有可無,而彭導在這些方面,比他的前輩,甚至同輩導演,都做到了質的不同與飛躍,這也不是鬼馬,黑色幽默等標籤所能涵蓋的。
當然,他後來對有些細節上的處理,我個人還是有所保留,比如春嬌志明系列裏,開頭的驚悚故事,與後面的愛情主體小品,兩者之間其實沒有多少緊密聯繫,這當成一種趣味無可厚非,但如果提到所謂類型結合,我覺得還是大可不必。
還是那句話,當華語整個人文環境,是不求創意,不重系統時,還是應該盡可能做到讓情節與風格完全圍繞主題,就算是有一些矯枉過正,也是值得的。
回到《大丈夫》系列本身,最精彩的當然是將偷情戲,拍得跟黑幫,警匪戲一樣,這種風格置換的處理,相信彭導是駕輕就熟,舉最簡單的一個例子,就是《買凶拍人》裏把DV當槍一樣拆,基本原理都是相通的。
而這一點在續集中,編導也盡可能的將之延續。
但《大丈夫》有兩個問題,限制了這類喜劇,從而不可能像黑幫,警匪片那樣用相似的套路反復拍攝。
第一就是這幫老公,以及那幫老婆,各自的共性,遠遠大於個性,雖然編導已經動足腦筋,想塑造一個個不同的老公,但問題是,他們的外貌個性資歷等方面的差別,跟喜歡出來滾這個特點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至於跟警匪片的對比,有人可能會反駁,雖然有孤膽員警英雄,但更多的是團隊合作的員警,還有一幫悍匪,那跟這樣有集體榮譽感的老公與老婆們,不是一回事嗎?
問題是不能這麼簡單的對比,如果非要比,那就相當於一幫員警,忽然發現自己的兒子,或者親友都是悍匪,這樣的話,趣味性和戲劇性其實就會減弱,最多是加強了一些社會諷刺性,畢竟只有兩種可能,一是大義滅親,二是包庇至親,而這跟員警與悍匪互不認識,但勢同水火,是兩種概念。
第二,可能也是更關鍵的一點,就是結尾。
打一個可能並不是特別恰當的對比,就好比三級片最後,打出字幕,淫人妻女者終受報應,但前面這些聲色犬馬都已經做完了,最後以一個人生的至理收尾。
這雖然是必須的,但在故事結構上卻是個大問題,就如同打妖精打不過,最後神仙來救命。
而彭導在第一部中,最後安排毛舜筠的角色來一個反轉,雖然很機智,但還是有點為了加重結尾的“技術含量”,而刻意為之。
畢竟總不能讓老婆團抓住老公團的小辮子,然後離婚收場吧?
……那應該怎麼辦呢?
我個人的設想是這樣,剛才提了警匪,但沒怎麼說黑幫,當然在港片中,這兩種類型沒有什麼明確的界限,而且主角的身份與善惡,也是可以任意調整的。
《大丈夫2》一開始是戲仿了《黑社會》中大佬選舉的戲碼,但這真的就只是一段開場戲,跟後面沒什麼聯繫。
與此同時,就如我上文提到過的,彭導在處理第一部中一些具體的戲份,比如把記者拍照當槍戰戲拍這些點上,絕對是非常獨具匠心的,在背景音樂的烘托下,效果就更加顯著,但問題是,只要一轉場,音樂一下來,就會有極短的冷場的感覺。
那這個問題出在哪呢?
是剪輯,還是音樂的處理上?
應該都不是,還是我個人覺得,是風格替換,或者說戲仿的範圍還是有點窄,雖然已經比一般零碎鬆散的港片要好許多,但還是沒有輻射到整個劇情上,所以一場戲跟一場戲之間,就很容易讓那種戲仿的氛圍,很快冷卻下來。
那結合到黑幫片的替換主題,我覺得《大丈夫》系列,不應該局限在幾個老公,以及那個被“囚”的九叔身上,就算不是一個社團,至少得是一個會員俱樂部。
比如說當傳說中的杜老志關門之後,原本的忠實會員,何去何從,就是一個不容小覷的社會問題。
正如同一個大的幫會,如果被強制解散,這幫“烏合之眾”的影響也不能太小看……於是這幫前杜老志的會員,坐下來開會,以後怎麼玩,具體怎麼組織,就擺上了議程,不免分成幾派,互相不服,都認為自己這幫人“滾”的方式與口味,才是正統的,就像黑幫劃分地盤一樣,在這邊,消費者也一樣能以消費能力和品味,來劃分地盤,甚至還會為了選新的俱樂部“部長”而爭吵不休,大打出手……而其中有幾個老公,就是主角,在林立的幫派裏面選了一個加入,而那派管事的,為了收買“淫”心,許下諾言,跟著他一起出去玩,如果被老婆抓住,他會負責賠償一切損失,只要平時交一點會費便可。
也就是說這個管事的,給他手下的人,買了一個出來滾被抓的保險。
這麼一弄,加入他這派的人猛增,另一派不甘心,當然要搞破壞,而方法就是透露消息與行蹤,讓那派的會員一直被老婆抓住,然後看那派管事的,有多少錢可以拿出來賠……於是這就不僅僅是老公跟老婆之間的攻防戰,最後像現在的片子裏只涉及到一點記者和員警的戲份,而是變成了一個如同古惑仔幫派鬥爭的故事。
這還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這麼一弄,結局,以及兩公婆之間的最終關係,比較好處理。
道理也很簡單,就如同《古惑仔》系列一樣,之所以主角一直是給人一種很正派的感覺,除了演員外貌氣質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設計了一個角色比其他角色,包括主角們還要壞,還壞很多,一襯托,主角就像是個聖人一樣了。
而在現在這個《大丈夫》故事的設想中,那個之前說替會員買“出來滾被老婆抓”保險的傢伙,就應該是這樣的反派。
當然以上還是一個團體的故事,如果是單對單的話,那就是在“滾”江湖中,有一位號稱從來沒被抓住過的老公,然後有一個女偵探,就是不信這個邪,棋逢對手,將遇良才,女偵探百折不撓,最後把這位老公抓個正著。
那老公的老婆跟他離婚,但接下來這個女偵探做別的事,抓別的奸都感覺沒意思,總是想著那位“老公”。
而且她還懷疑,那傢伙之所以上次被她抓住,其實是有故意的成分,他可能真的想離婚,也就是說他故意輸給她,是看不起她。
於是女偵探去質問那個“老公”,上回有沒有讓她?
那個“老公”故作神秘,沒有正面回答,只是說,不相信的話,可以再抓一次,他保證盡全力。
但問題是,這位“老公”現在是名不副實的,已經離婚了,所以要抓他的“滾”,至少得讓他先結了婚。
辦法也簡單,女偵探先跟他結婚,然後再抓他的“滾”,以證明自己身為一個無奸不催的絕世女偵探,兼現任老婆的能力……
看过一半在想这个主题该怎么收,判断一部影片好坏往往在此。
“偷食”行为过程确实刺激爆笑,如梁家辉掩护战友撤离的场面固然搞笑,但扯到道德底线一般人多少心有愧疚。
令人喷饭的镜头、场景比比皆是。
结尾部分曾志伟那场吻戏大概是影片里最真诚的一幕(难度也不小),或者说是搞笑之外的温情。
镜头摇转间,时光倒流,曾志伟回到了年轻时候(他儿子,曾国祥)吻着Maria,再是TT吻着年轻时候的Maria……最后才揭示了10几个小时过程中一直提及的曼联对阿森纳比赛意义何在。
很多忠诚的影迷都说是势均力敌的较量,意指片中男女关系的较量,而主题并非大丈夫(或者说没有停留在这一层上),而是互相背叛或者说较量。
在导演评论音轨里(导演彭浩翔,编剧叶念琛,剪辑李栋全旁述音轨)解释说创作时候并没有意指到这层,只是解释说陈小春没有停留在怀旧中,转而培养了看球之类兴趣。
正如大多人指出彭浩翔在《大丈夫》里怀旧了一把,1997年对于香港的确不是一个口头允诺,但是这种怀旧绝无恶意。
影片所包容的东西通过导演评论音轨又增进了解了一层,而不单是某些评论所说的“无间道”式黑色喜剧。
客串的大小明星,视听语言的运用,对金培达配乐的评价,演员表现的控制,《大丈夫》绝非炮制的低俗类型片,而是典型的彭浩翔式作品。
最后,如果你是个合格尽职的彭浩翔影迷,一定记得拿导演评论音轨来看一遍。
我最近越来越觉得,一个会“玩”的艺术家一定是个好的艺术家——说穿了,艺术不就应该让人愉悦吗?
虽然我至今看到的彭浩翔的所有电影都只是在玩同样的路数,但毕竟只是了三部,还没到厌倦的地步。
而这三部电影实在太对如今年轻人的胃口了!
在这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开放更流动、实质上每个人的生活空间却越来越狭小越来越封闭的时代里,年轻人们丰沛的想象力和生活激情在乱七八糟的信息轰炸下到哪里去发泄呢?
磕药有害身心健康,滥交损人不利己,写书到头来一堆剽窃,好不容易唱个歌吧,居然整出来一个超—级—女—声!
好吧,既然这些都不行,还能如何聂,只能自娱自乐了。
彭浩翔生动地用摄像机告诉了我们新时代年轻导演是怎么自娱自乐的:面对池塘,我们要高唱“大海啊大海”;面对假山,我们要长歌“泰山其岩岩”;面对行色匆匆从地铁里涌出的人群,我们要退据墙角按剑观望,因为“各路好汉均已到场,这里马上就要举行武林英雄大会”了!
我这样说决没有骂彭浩翔是疯子的意思,事实上我们平时就是这样做的——部分是周星驰的功劳,部分是日本卡通的功劳。
就拿暗战男女来讲,它的基调就是严肃。
《买凶拍人》实践的是马丁·斯科塞斯的艺术理念,《AV》是向70年代香港有志一代的致敬,而《大丈夫之暗战男女》简直就是抗战主旋律电影。
谁说偷情只是休闲娱乐?
那就是一场战争。
九叔为了掩护战友撤离,独自留下来与敌人周旋,最后被丧心病狂的敌人惨无人道地关进与世隔绝的监狱,连色情杂志和艳情片都不许看,不让接触最新的革命进展。
然而我们勇敢的九叔坚贞不屈,誓死不供出战友的名字和党组织的秘密。
为了告慰同志,天叔带着剩下的同志继续他们的革命事业,把婚外偷荤进行到底。
在这个过程中,革命队伍一度出现内部信任危机,但是最终还是被与生俱来的阶级感情战胜了。
值得指出的是,片末作者告诉我们,敌人内部也是有朋友的,一定要善于拉拢一切同情革命的力量,才能更好地达到革命的目的。
相信以彭浩翔一贯的“片末明志”的风格,这样高的立意正是全体主创人员的心声吧。
按我以往那种充满亚硝酸盐般陈年腌菜的口味,我一定认为艺术就该正经八百,都像古典作品一样用词典雅,结构严整,立意高洁。
然而时代在变化!
现在我越发欣赏一种全新的态度:海纳百川。
我们很容易陷入成俗偏见,把某些东西定义为下贱,然而垃圾也可以做成宝,废物也可以用进自己的作品,这些都是天公地道的事情。
《大丈夫》里我们看到了电玩、鬼片、色情花边、小题大做、鼻屎比附五岳,等等等等。
这就是好玩的力量,虽然深刻完全顾及不到,而且还很可能非常牵强,但是那一跳一跳的触感,就是叫人心情舒畅。
我当然很喜欢每一格镜头都有内涵、迫人思索的电影,但是万花筒同样也是一种享受。
总而言之,彭浩翔的浮夸跟我在bbs上的风格很神似。
就冲这一点,我定义它为我大学灵魂状态的代言人之一。
······好弱智
恰好把彭浩翔作品的一贯特色调了过来,把普通的故事陌生化,将男女之间偷腥捉奸的破事儿演绎成了警匪智斗,但除此之外亮点并不太多,也很难从影像中窥探到彭浩翔的一贯风格。这更是一部制作精良,演员阵容强大的流水线式港产喜剧,而不是彭浩翔的那种特立独行,当然,与同类代表《宿醉》相比,差距很大
啼笑皆非的偷吃行动,惊心动魄14小时堪称警匪大战,煞有介事英勇悲壮。最终虽没吃到,但侥幸逃脱已是皆大欢喜。像极了这如履薄冰的婚姻关系,无须轰轰烈烈生死相依,恒久维系便已用尽了一生气力。
彭浩翔看到以前的自己会不会有点怀念?
四男主的其中一位兰州本地的 我好朋友曾经对象的朋友 凯宴唱歌的时候叫过去喝了两杯~
男人怎么了,真是的!!!
2.5 虽说是喜剧 但还是low了 星都给卢巧音的俏皮表演
这部戏,彭浩翔已失了光芒...
原本以为是把嫖娼偷情包装成江湖警匪片的无厘头喜剧,看到最后才发现依旧是婚姻围城中双方明争暗斗的博弈。
出轨,和疾病与犯罪一样,最高明的应对办法不是以重典相治,而在预防。在提醒人犯错的成本的同时可以适当给予循规蹈矩的模范以奖励,同时不妨令自己放松,有“活,也让人活”的心态。片子本身可以拍的更好看更精致,故事,剧本很出色了,在分镜和摄影上都有巨大上升空间。超越黄金时期港片并非那么难。
一看到彭浩翔就知道肯定是垃圾片,这种畜生导演,垃圾导演能导出个什么狗屁,除了弄点暴力色情片还能弄点什么狗屁出来,
因为偷食,才不会离婚。
延续了彭胖子一贯的荒诞风格,这次的故事更是离奇讽刺。杜汶泽啊杜汶泽!真的是我语不惊人死不休,他那句:我决不自首,不然杀了这些妞。亮瞎我啊,笑到肚痛。。最后那个世纪之吻真的很经典。还有结局,道出婚姻的真谛。
小打小闹 有理有据
不赌不知时运到,不滚不知身体好
不叫不叫···只做不叫!三千块钱,不摸不叫!!就这样,拿手袋!谢谢~谢谢!~
把叫鸡拍成港式黑帮片侦探片,刚开始还有点意思,但全片都是那样有点烦了,好在肥彭的电影总有不少让人会心一笑的小桥段,勉强看到片尾。
没想象中好
。。。。。。。。
我为什么要在大半夜的陪六爷看一部这样的电影?类型错位而已,get不到里面的梗,无趣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