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吉岭

The Darjeeling Limited,大吉利是有限公司(港),大吉岭有限公司(台),大吉岭特快车,大吉利公司

主演:欧文·威尔逊,阿德里安·布罗迪,詹森·舒瓦兹曼,阿玛拉·卡兰,华莱士·沃洛达斯基,瓦里丝·阿卢瓦利亚,伊尔凡·可汗,巴贝特·施罗德,卡米拉·拉瑟福德,比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德语,印地语,法语,旁遮普语年份:2007

《穿越大吉岭》剧照

穿越大吉岭 剧照 NO.1穿越大吉岭 剧照 NO.2穿越大吉岭 剧照 NO.3穿越大吉岭 剧照 NO.4穿越大吉岭 剧照 NO.5穿越大吉岭 剧照 NO.6穿越大吉岭 剧照 NO.13穿越大吉岭 剧照 NO.14穿越大吉岭 剧照 NO.15穿越大吉岭 剧照 NO.16穿越大吉岭 剧照 NO.17穿越大吉岭 剧照 NO.18穿越大吉岭 剧照 NO.19穿越大吉岭 剧照 NO.20

《穿越大吉岭》剧情介绍

穿越大吉岭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自父亲葬礼后,三兄弟已有一年互不往来。老大弗朗西斯(欧文·威尔逊 Owen Wilson 饰)计划了一次周密的印度旅行,并告诉弟弟们这是为了找回自我和彼此间的亲情。虽然不热衷这次旅行,试图摆脱各自糟糕生活的老二彼得(艾德里安·布洛迪 Adrien Brody 饰)和老三杰克(詹森·舒瓦兹曼 Jason Schwartzman 饰)还是同意了弗朗西斯的计划。兄弟三人搭乘豪华列车展开了笑料百出的穿越印度之旅,并从沿途各地收集奇怪的纪念品。终于在勾搭完女列车员、放跑作为纪念品买回的眼镜蛇和在列车上大打出手后,他们被忍无可忍的列车长连同所有行李一起扔下了车。虽然一切脱离了弗朗西斯的控制,但这计划外的变故却令兄弟三人更为接近这次旅行的真正目的…… 本片曾入围第64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血缘寻亲孤独的美食家除夕SP:京都・名古屋出差篇灼灼风流捕风捉影角色海墘新路志愿军:雄兵出击铜月亮限制黎明决战女生出拳我的莫格利男孩海盗佳丽第二季烈血狂沙健康全裸系游泳部北漂爱情故事弗里斯基暮光大电影狂野的夏季亲爱的柠檬精先生五号男子宿舍好好先生太阳星辰白圣女与黑牧师宝莲灯前传吉隆贡2外滩探秘第四季猛鬼兰皮尔相棒第12季12莲花

《穿越大吉岭》长篇影评

 1 ) This Time Tomorrow, 我们还是兄弟

追火车的经历可能不是每个人都有,但是收拾行囊出发是绝大多数人都体验过的。

《穿越大吉岭》算是韦斯·安德森早期作品,还是甜腻的色彩,对称美学依旧突出,那些平移镜头、冷幽默对话、极致的细节,无不彰显着安德森鲜明的个人风格和鬼才气质。

电影开始和结尾都有追赶列车的慢镜头,配合The Kinks的背景音乐,旅行在开头和结尾美好的一塌糊涂,恨不得时间冻结,慢镜头来回重放。

当然,旅途未必全是浪漫和惊喜,大吉岭号也是,那些随之而来的意外、偶然和挫败让人狼狈不堪。

在陌生的城市陌生的世界,风险和意外难以预测,孤独和飘零感如影随形。

然而,不管是什么样的旅行,那些风景、意外和惊讶都将沉淀为记忆,重要的是,扔下包袱,再次奔跑。

故事讲了三兄弟在印度的一次心灵之旅行,为了去见多年未见的母亲,老大弗朗西斯精心牵头安排,甚至还雇佣了一名旅行的私人助理。

自从父亲葬礼之后,三兄弟一年未见,老大弗朗西斯因为车祸毁容了,老二皮特即将成为爸爸,老三因为爱情心碎,问题满满的三人在开往大吉岭的蓝色列车上会和。

弗朗西斯专制,会不征求对方意见,而强制为其他2兄弟点菜;老二皮特忧郁,强调自己是父亲最喜欢的孩子,私自拿了很多父亲的东西;老三杰克神经质,会偷偷检查女友家答录机的留言,仍旧强调自己的小说人物是虚构的。

三兄弟互不信任,彼此忍受对方的臭毛病,俩俩背叛小秘密。

三人在火车上屡屡违规,最后以打架扰乱秩序为由被赶下火车,助理布兰登因为被弗朗西斯羞辱而离开,旅行中断。

然而,也恰巧是因为这场意外,三兄弟救了2名落水孩子,并因此受邀参加了一场印度当地的风俗葬礼。

相比一年前父亲的葬礼,他们在印度这场葬礼上感受到了团结的温度,找回了迷失已久的inner peace,也终于找到了自己。

三兄弟决定继续旅行,前往去见母亲。

仍旧,母亲仍然没有给予三兄弟期望的母爱,取而代之的,是一场无声的交流和一个规则性的协议。

这场和母亲的无声交流,在韦斯·安德森平移镜头的切换下,从三兄弟和母亲的面庞,到再次平移至大吉岭号上一节节载着鲜活生命的车厢,车厢里有孤寂,有迷茫,有欢乐,有窃喜,轰隆隆的列车继续前行,永不停歇。

三兄弟试图寻找答案,然而,那些困惑、不解、迷惘甚至痛苦、失败,都不曾远去,而最终让人释怀的是坦然接受一切生命未知和变化的勇气和决心。

电影里有一个孔雀羽毛的宗教仪式,需要三兄弟在一处地势开阔、风景优美的地方共同完成。

然而,各种意外总是不期而遇,仪式一波三折,几乎已经放弃,直到最后在尼泊尔山颠的和煦微风下,三兄弟用仅存的最后一片孔雀羽毛完成了仪式,为旅行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这个孔雀羽毛的仪式,也许是为了祈祷许愿,也许是为了通过仪式达到内心平静,又或许跟三兄弟的这场穿越大吉岭的旅行一样,本身毫无意义,重要的是,这个仪式和这场旅行将三人拴在了一起。

一路上,他们看到了美丽的风景,也品尝了意外的酸楚,那独有的气味、光线、肌理的触感,以及萦绕在耳边的人们的话语,构成了三兄弟对那片土地独有的记忆。

整场旅行,各项精密安排被打乱,期待中的母爱也落空,这些意外和不确定让人心焦,也倍感失落。

但是也正是由于这些意外,三兄弟收获了彼此间的信任,突破了隔阂,直至找到了自己。

当三兄弟追赶回程的列车,将父亲的所有箱包都让扔下,便也是放下了执念和包袱,转身,回归各自生活,那原来的生活,也将是新的生活。

我写好了故事的结局,但是却不知道故事是如何开始的,这不曾料想的意外、偶然、惊喜,将作为记忆留存在心底,也将成为生命持续前进的节拍。

(完)

我给你煮碗面吃Wechat ID: Lamotta_yajie

 2 ) 狭窄的艺术

狭窄的艺术———也谈《The Darjeeling Limited》By:ViviangoreWes Anderson可以称得上是鬼才导演,从年轻的岁数到精灵的长相再到几近怪异的言谈举止无处不散发出鬼才的气质。

《The Darjeeling Limited》(下简称《TDL》)虽然被评为导演“毫无创新的重复”,意指不过是把他在《The Life Aquatic》中耍的把戏从水上搬到了火车上。

在我看来,《TDL》在细节处理上仍然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很难想象影片出自一位金牛座导演之手。

首先想提及制作人员演员阵容。

善用熟人的Wes Anderson 从编剧就用熟人,除了他自己和演员之一的Jason Schwarzman还有Roman Coppola,Roman 正是Jason的表哥,而Wes Anderson 于Roman Coppola 和Sofia Coppola 兄妹又是好朋友。

在演员的甄选上,戏中客串的那个倒霉的没有赶上火车的人Bill Murray也是Anderson 的爱将,而Owen Wilson是Anderson的老搭档了,他在片中饰演一个刚刚出车祸全身上下都伤痕累累的忧郁的家伙,造型奇特,全脸包着白色的纱布,一幅无辜的样子,眼神迷茫。

他成功的诠释了一个喋喋不休的人,在片中台词最多。

Jack Schwarzman是自己写自己,他诠释了一个小说家,把角色处理的活泼古怪,又有点孩子气。

而最突破的是Adrien Brody, 这个生得一副深重苦难相的演员,竟然在《TDL》中成了最搞笑的脸。

影片开头他在慢镜头中奔跑着追上徐徐驶出站的火车,站在车尾把墨镜推到额头,向没有追上火车的人那一望,就立刻让我笑翻了。

影片情节不赘述,故事很简单,讲三个一年多未讲话的兄弟一起去到印度进行了一次心灵之旅,同在旅途,却各怀心事,在发生了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后三兄弟重归于好并悟出一些人生真谛。

老大Francis (Owen Wilson 饰)主要目的是去印度找离家出走隐隐于市的母亲;老二Peter(Adrien Brody)正准备和妻子Alice离婚,但她却突然发现自己怀孕;老三Jack刚刚和女友分手,但还念念不忘在旅途上不停的打女友的电话留言想要窥探她的生活。

对于Peter和Jack来说更像是一次逃避之旅。

兄弟三人刚开始不信任彼此,互相都有些秘密,这在两两谈话中巧妙地表现出来。

剧情大多是发生在一辆叫The Darjeeling Limited 的火车上,穿插一些火车上或者途中下站时发生的小插曲,包括Jack 和火车乘务员的一夜情,Peter途中买蛇带蛇上车引起小骚乱,以及吵架被轰下火车等等都是为影片增添细节的幽默和推动情节发展。

被赶下火车的三兄弟途中救落水的孩子,失手的Peter怀着强烈的自责参加了葬礼,这是最出乎意料的转折,影片从轻松转入了深刻,又到他们最终找寻了母亲却又一次经历了她的离开,然后终于完成了他们的心灵之旅。

如要深层挖掘,影片似乎有很多说教的成分,包括宗教信仰婚姻家庭。

但好就好在Wes Anderson 没有让镜头下的人刻意的说教,只是以一些主观的细节来引起观众的共鸣。

影片在狭窄的火车上拍摄,一直重复几个人在火车上挤来挤去的动作,就是在这狭窄的空间里,没有什么夸张的情节可以展现,所以只好入注了丰富多彩的细节和缜密的对话。

影片开头无疑是轻松幽默的,似乎每一个镜头和每一句台词都让人隐隐发笑,越到后面却越变得严肃。

导演擅长用慢镜头来凸现各种情绪,喜剧和悲剧,都在慢镜头下被放大,却又不显得技巧生疏,和背景音乐丝丝入扣的慢镜头很自然的放大了微妙的感情。

影片是在印度拍摄,但情节似乎不是要联系印度。

它可以换成任何在比较有东方色彩的地方拍摄,只是需要给人一个异国情调。

所以,我认为印度不是关键,作为对印度文化也颇感陌生的我,也许有导演同样的感受。

另外,这个拍摄地也需要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宗教在片中不是要人去深思其重要性,而是道出了个人意志。

这从Adrien Brody 在印度的寺庙中几乎是习惯性的做了天主教的“上帝保佑”的手势。

而他们的母亲,这个角色,却正好是一个在印度的基督教传教士,因为追求自己的宗教而拒绝跟兄弟三人回到西方社会。

影片展现了很多西方观众所不熟悉的宗教,仪式等,其实我觉得导演只是在刻画一个不同。

是一个“当我们置身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我们是找回了自我还是迷失了自我”的问话。

片中由大哥Francis 发起的一系列具有象徽性的动作,比如用羽毛来找人生方向其实是发自一个人内心的意志,人在绝望和迷失方向的时候自己给自己的暗示。

影片另一个突然的转折是在三人决定放弃这次“熏陶之旅”后在临上飞机的片刻觉得再留下来完成没有完成的寻亲。

当时三个人都还是各怀心事,如果离开,这次旅行就完全没有了意义,他们做决定留下来的时候,我们被安排听不到对白,大家因此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遐想,到底他们对互相说了什么一致决定留下来。

另外,想提提自己印象比较深刻的几个情节。

第一是Jack 和印度女乘务员的邂逅。

个人觉得这次邂逅很含蓄的影射了现代人的感情观,女配角相貌平常,故意戴了一副黑框眼镜,我不是很清楚导演的用意,但是就是这副眼镜让人很能记住她。

他们邂逅的方式很美,两个人头探出车窗吸烟的时候注意到了彼此。

我想这个情节可以让经常搭火车的烟民感受到美感。

我个人是比较着迷于这种短暂的邂逅的,离开的时候都满带着回忆,而彼此都要重回自己的生活,有一点点遗憾,而恰恰是这种遗憾才让其变得很美。

影片中很多吸烟的镜头,处理的很写意,也很俏皮,不知道非烟民是不是会觉得冒犯,但我是认为很有艺术感觉的。

烟这个东西,你用它来表现忧郁的时候,它成了仅有的朋友;用它来表现孤独的时候,它成了雪上的霜;用它来表现焦虑的时候,它成了放大器材;用它来变现出轨的时候,它就成了一个借口。

另一个情节是三兄弟被乘务长抛下火车的寂静晚上,三人围着火堆而坐,Jack还煞有介事的掏出了ipod放起了Debussy的“月光”。

我一直喜欢这个“月光”胜过贝多芬的,柔和的旋律中蕴藏了太多随时一涌而出的力量。

而这个动作很有效果。

《TDL》的背景音乐和颜色处理都是我欣赏的。

音乐都很恰到好处,和整个影片的节奏很搭配,又有滚石的play with fire, 让人情绪高涨。

颜色上面以黄绿给人怀旧的感觉,昏黄的感觉如同用迷失的双眼看世界。

颜色不明亮却很清晰,层次感给人简洁的感觉,偶尔有复杂的线条,却处理得很规矩。

个人是比较喜欢《TDL》的,节奏算快,不拖泥带水,没有什么浪费的镜头,也善意的带给人一些人性的思考。

也可以把它当成一部喜剧片来看,但绝不是那种笑过就忘记的喜剧片。

 3 ) FIFF13丨DAY1《穿越大吉岭》:一场色彩斑斓的天竺之行

第13届#法罗岛电影节#无人知晓单元第1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穿越大吉岭》,下面为大家带来前线难兄难弟们流浪异域的评价了!

Kai:个人认为是韦斯安德森最矫揉造作的一部。

零星无名:为什么不把它放在电脑桌面当动态壁纸呐,仅此而已。

Zzy花岗岩:一场轻松又温情的旅行,掺杂着韦斯安德森独特的美学和冷幽默,这部电影古怪又可爱。

西北化为乌有:“精致的花瓶”。

优点全在人设,仍是一贯的韦式风格,对异域文化的猎奇程度快赶上徐峥和陈思诚了。

野凡:在这里看到了徐峥的多个囧,加起来都比不上这一部,而且还是放在韦斯·安德森作品序列中较为平庸的一部。

Sparrow:高饱和的色彩独具印度风味,一场在碰撞中寻找与回归的旅行。

然而私人化的幽默则间离了大众,使故事显得闷然、刻意、单调。

Polaris.J:还是很韦斯安德森风,配色、构图、布景、视觉还有他的冷幽默高度风格化,镜头运动精妙。

很喜欢最后把所有场景都展示在列车上的那一段。

感觉泰囧港囧这系列好像有模仿这部。

Supremacyacron:感觉像是极具韦斯安德森风格化的一版雨人,故事背景以及人设间的关系均有相似之处,都是兄弟之间寻找失落手足情的故事,至于韦斯安德森擅长的黑色幽默部分,在本片中体现的部分不算太多,导致本片跟其他作品相较略显平庸。

子夜无人:对于异域的展示很泰囧,1.0的优越感+猎奇式的猴把戏。

娱乐效果马马虎虎,韦斯式审美对色彩的运用放在印度风情的呈现上还挺合,冷幽默的部分却仅仅点到为止,那些属于他的小刁钻、小搞怪在本片当中还没有被真正开发出来。

兄弟三人的情感和解在剧作上当然是通顺甚至细腻的,只是我越来越不喜欢这种用上路的经过来作为改变什么或者带来什么结果的方式,“迎刃而解”这四个字真的太难,我连看着电影里的发梦都无法短暂地拥有信心。

斯诺-纳什维尔:Wes Anderson执导的第五部长片,它有着欢快又讽刺的幽默感,无可挑剔的情绪音乐,还有非凡的艺术指导。

换句话说,一部Wes Anderson式的电影。

Anderson在声音、视觉与戏剧情节上保持了令人愉悦的一致性。

Anderson对复杂的角色描写和推进故事情节发展有着的特殊技巧,他精心地将角色的来历贯穿剧本的始终,随着故事的进展,他描绘了一幅中心人物形象逐渐鲜明丰满的肖像。

尽管这部电影有些情节感觉有点拖拉,但总的来说不会让人失望,愿意欣赏这部电影的人将会享受到对家庭和生活的智慧和感人的精神沉思。

#FIFF13#DAY1的无人知晓场刊评分将在稍后为大家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4 ) 如果生活是沉重的,无解的,未知的,我们应该如何向前?

看过的韦斯·安德森的电影,第一部是《布达佩斯大饭店》,那粉红色的小迷幻,让我不记得故事情节,但是对称的美学结构和上帝的调色盘却一直印刻在脑子里。

看《穿越大吉岭》,是因为在搜印度风情时,被推荐了这部电影。

这部片子同样的配色真无敌,尤其是在晨钟暮鼓间,小男孩就着晚霞敲钟的那个画面,可惜我没有截图截下来,而我也不打算谈电影配色。

我关心更多的是电影的剧情。

先从片名开始说起吧,大吉岭这个地名可真是熟悉,毕竟宝格丽老早就推出了一款男人的夜香Bvlgari Pour Homme Soir——宝格丽大吉岭夜香。

而我们喝茶,也总会遇到大吉岭这个名字。

我把这部电影标记在了想看清单里很久了,但直到看完这部电影才去百度搜了大吉岭的位置。

这是我搜集并且圈出来的重点:————1.“大吉岭”这个名称是由2个藏语词Dorje(“霹雳”)和ling(“地方”)合并而成,翻译为“金刚之洲”。

2.大吉岭市是印度西孟加拉邦的一座小城,大吉岭区的首府,位于喜马拉雅山麓的西瓦利克山脉,平均海拔为2134米。

3.中国学者政治活动家康有为于1901年至1902年在该地避难,躲避清政府的追捕。

并在该地构思《大同书》一书。

【额外补充知识,哈哈哈哈】——了解这些背景对之后我们进一步来理解导演想说的话可能是有帮助的。

整部电影其实主题并不复杂,三兄弟去为了重新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大哥安排哥三相聚,一块坐火车去寻找妈妈(原因可能主要有:一/父亲已经去世了,妈妈是粘合剂;二/妈妈没有参加爸爸的葬礼,哥三也想去问清楚)。

电影的前3/4 都是正常的公路(铁路)电影,弹幕里不断有人说想起了《囧妈》,公路(铁路)电影的常见元素都有了,确实会让人联想。

直到电影过去约3/4,故事到了高潮。

哥三因为在火车上老给列车员惹事(买了毒蛇上卧铺,🐍溜了;弟弟和列车长的女朋友见面之后直接就为爱鼓掌,估计也是给了列车长心里埋下了暗刺;三兄弟一直没有建立信任,在火车上还直接上演了小孩子般的开辣椒水枪的片段;)最后,三人直接被扔下了火车,被扔下火车最重要的恐怕还这三人心里各自藏着事,并没有一心想要完成这个旅行。

正当他们被扔下列车,三人分别推着,扛着,拎着行李准备去等下一趟列车时,他们目睹了三个想插近路的印度小孩想利用浮桥绳子过河,结果绳子断了,三个小孩被卷进了河里。

三兄弟没做思考,都冲下去救人,这一段非常戏剧,过度很快,但很平静,最后只救上来了两个小孩,有一个在二哥Peter的怀里去世了。

接着三兄弟被邀请到了小孩们所在的村庄,这里是印度北部村庄生活的场景,人们不会说英语,留他们三在此停歇,哥三也换上了当地的衣服,稍作整顿之后,还是决定走了,反转是三人都已经上了印度的乡间小巴,却又被留下参加去世小孩的葬礼。

此处,是电影中的第一段葬礼,印度风格的葬礼,小孩的身体由父亲抹上了油,然后在河边被火化,宛如一阵青烟,消失。

小孩的父亲直接最后一刻才支撑不住,差点晕倒在河里,此前,一直是平静地克制。

三兄弟目睹着这一切,然后也回忆起了自己父亲的葬礼,这是电影中的第二场葬礼,父亲的葬礼依然让人看的哭笑不得,三兄弟也还是有分歧,母亲也没有参与。

可是在大家回忆细节之后,心灵的隔阂消失了,也因此参加完葬礼,三兄弟虽然到达了机场,准备分道扬镳,各回各家,但这一次,就在上飞机前一刻,三人都选择了撕掉机票,要一起回大吉岭,去完成这趟旅行,去找到母亲。

导演虽然没有明说,但是这三个哥们去找母亲,不仅仅是去问母亲为什么不参与父亲的葬礼,也不仅是为了完成兄弟三人之间的和解,而是这三个哥们内心其实都有没解开的疑惑。

阿德里安 饰演二哥Peter阿德里安演的二哥Peter有自己的疑惑,演员本身最出彩的就是忧郁的眼神,和此前他在《超脱》里饰演的教师一样,用拍眼睛特写就能成戏。

他的困惑在于:女友下个月就要生孩子了,而他却没有陪在身边,嘴边老说的是自己是父亲最喜欢的孩子,其实事实是父亲快要去世时,说话已经听不清楚,也有可能父亲根本没说过这样的话。

这里的潜台词是Peter 没有弄清楚他作为儿子的身份,也不理解父亲的含义是什么,所以他希望通过这段旅行来完成自我的定位,再回去承担父亲的责任(over explanation 勿喷,😂)最小的弟弟Jack是一个剧作家,虽然他从来都说他的小说人物是虚构的,可是越强调是虚构的,越感觉是真实生活中,存在在他身边的那些人物,他一路都在电话亭想要听前女友有没有给自己留言。

和过去,他也从未真正地割舍开过。

老大,最有意思了,自己说是开车撞的山,然后部分失忆了,一路都看不过Peter 霸占了父亲的眼镜,刮胡须刀;把皮带借给弟弟用,又在说皮带花了几千美金;他是这套旅行的组织者,最想要促使大家重新建立信任的人,难道西方也有长兄如父的传统吗?

当三个兄弟终于重新建立信任,撕了机票,终于来到了妈妈所在的教堂?

(推测妈妈可能是个传教人士,或者是志愿者之类的),他们的妈妈并没有像他们想象的那样,跟他们敞开心扉,告之他们没去葬礼的真实理由,或者要跟他们一起去进行一段新的旅程以此来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

第2天清晨,她就选择了离开,留给三兄弟的是自我的探索空间,说白了就是没有答案,空。

三兄弟却决定跑去山顶再吹一次孔雀🦚羽毛来决定方向,故事到此也就基本结束了。

亲人之间的信任真的会消失吗?

剧情一开始,是的,会,甚至没有信任的亲情还不如陌生人来得自在。

信任可以重建吗?

可以,三兄弟的火车之旅说明了这一点。

但是是否应该执着呢,我想是可以不用执着的,妈妈的答案是世外高人的答案,也许她认为追寻一个自我的心灵之旅比死撑着放不下去的过往更重要。

最后的最后,兄弟三人带着父亲的那一堆箱子去赶火车,这一次,为了赶上火车,大家把所有的箱子都扔了,那一刻,就像扔掉了所有烦恼。

哇,过往的执念,才是我们大多数人的苦恼所在啊。

那么回到前面,这跟大吉岭有什么关系呢,个人猜测,不要忘记,印度毕竟是最古老的佛国之一,佛教的经典四圣谛,众生皆苦,苦来自欲望,若要结束苦,需得结束欲望。

不正是导演想要告诉我们的吗?

过去总总的贪,嗔,痴,怨,恨,苦,念皆为过往。

如果生活是沉重的,是无解的,是未知的,我们应该如何向前?

答案只有一个,轻松点,勇敢上前。

这是妈妈一身白衣选择离开的答案,也是兄弟三人最后扔掉箱子给我们的答案。

韦斯·安德森从来就不想用沉重的颜色去说沉重的故事,而这一次,他也依然用轻松的调子和和谐的色调回答了这个问题。

【下面是手机截图,对于了解印度风情,确实也是有帮助的】

 5 ) Love this film

Can't explain why I love it in details. Just feelings, maybe it reminds me those days back in my grandmother's house located in a sub tropical small village. Maybe it is the way they talk the way they walk. Maybe...who knows. But if you watch it one day, you got to get hold on the film making trivials too. Although it is called "trivials", but it is so fun to get to know how they made things happened. By the way did I tell you that the director of this film, yes, looked like a smaller size Andrien Brody? In white, yes, he is all in white in that film trivials. Very attactive. Also the scene of they trying to catch up the running Dajeeling train.Well I can't just tell you every emotional stir that I got from enjoying the film. It is just so impressive that I had to watch it again. Just now. Ok I will leave it to you to judge by yourself whether it is worth a 5 stars recommendation.

 6 ) 聊聊魏斯安德森的序幕方式

聞天祥老師去年辦過一場談魏斯安德森的講座,我有去聽。

席間,他把《大吉嶺有限公司》的序幕單獨拿出來細細地講解,說這一場跟其他作品不同,是魏斯跟影迷開的一場「很棒的惡作劇」。

當時的說法,我覺得分析得非常精闢,想在此跟大家分享一下。

聞老師說:「魏斯安德森是個很注重電影開頭的導演,他往往要求他作品的開頭不僅要好玩,更要辨識度極高。

他慣用房屋的內景開場,以旁白與對白介紹全片,鏡頭則富有導演一貫的美學特徵:中線對稱與左右滑軌。

《大吉嶺有限公司》卻是一反常態。

電影一開場,馬上出現的就是一輛計程車正在翻過山頭的的激烈飛逐,沒有旁白,沒有內景,更沒有中線與滑軌。

這輛車在亂糟糟的印度市集急馳,載的是想要趕火車的比爾墨瑞。

經過一番折騰,計程車終於趕到車站門口。

比爾墨瑞衝出車外,匆忙跑入月台,想趕上已經發車的「大吉嶺號」火車(The Darjeeling Limited);此時,另一個趕車的旅客安德烈布洛迪突然出現在鏡框內,跟著比爾墨瑞一起奔跑,布洛迪大步一跳,跳上火車的尾廂,成功達陣,比爾墨瑞卻跳不過去,停下了腳步。

火車漸行漸遠,布洛迪遠遠看著比爾墨瑞愣在月台氣喘吁吁,看了好一會兒,他才轉身走入車廂。

音樂響起,布洛迪的步伐與整節車廂的遊客呈現出中線對稱的構圖,觀眾才終於意會到這是魏斯安德森的電影,此時已過了四分鐘。

熟悉魏斯作品的觀眾都知道,比爾墨瑞是魏斯最愛用的演員之一。

觀眾看到他的領先出場,自然就會視他為本片的要角,殊不知這是一個大大的誤導,因為當火車離開月台後,比爾墨瑞這個角色在餘下的九十分鐘都不會再度出場,第二順位登場的那個布洛迪與他的兄弟們才是本片的主人翁。

換言之,這段四分鐘的開場不僅風格與全片相異,連劇情都不必要,整場全刪也不會對整則故事有任何的影響。

為什麼要這樣安排呢?

這正是魏斯玩的一個把戲。

這幕開場不為別的,就為致敬名導薩雅吉雷而來。

雷與寶來鎢是印度電影最響亮的兩個名號,魏斯想得很簡單:《大吉嶺有限公司》是發生在印度的故事,一部拍印度的電影,怎麼能不提到雷這個人?

於是他借鏡了雷的寫實主義基調,模仿了一段穿梭於印度市集的飛車戲碼,放在電影的開頭,直接用影像表示了對雷的致敬。

比爾墨瑞在這場戲裡扮演的人也不再是魏斯電影裡長不大的長輩,而是薩雅吉雷電影裡慣常的那些市井小民,為了趕輛火車而窘態百出。

然而,魏斯又不想亦步亦趨當薩雅吉雷的影子。

比爾墨瑞急著想趕上的那班車叫「大吉嶺號」(The Darjeeling Limited),同時也是本片的片名。

來自薩雅吉雷世界的旅客趕著火車,就代表了魏斯不待自己對雷的敬意跟上,自我的電影風格就已經準備啟程。

奔得越遠就越響的火車笛聲,就是魏斯的心聲:我終究要拍的是自己的東西!

最後,旅客跑不過火車,眼睜睜看著半路攔截卻更有活力的布洛迪與大吉嶺號告別月台,也就像在說:「抱歉啦,比爾莫瑞還有薩雅吉雷,接下來就沒有你們登場的份了,這是我魏斯安德森的電影。

」這時候,魏斯才玩起自己的那一套,開始了屬於魏斯安德森的《大吉嶺有限公司》。

這種致敬方式很幽默也很惡質,就像大孩子的惡作劇,而這正是魏斯的劇本向來慣使的調性,他總能對自己的偶像(電影人,小說家,冒險家)做出真心卻又帶有幾分玩笑的致意。

所以,這段四分鐘的開頭不僅不該視為冗贅,反而是再匠心獨具不過,一舉就致敬了戲內戲外的厲害序場,有著不輸任何一部魏斯作品的水平......」(憑印象記下,非逐字稿。

)在今年的金馬奇幻影展重溫本片,愈發喜歡聞老師的這個解釋,真是深得導演匠心的真義啊。

 7 ) 妈妈:我爱你,但你想要的我给不了

三兄弟丧父后印度寻母,奇幻旅行family melodrama。

1️⃣人物塑造这个病态家庭非常典型,出走的母亲+极度缺爱的小孩。

大哥觉得自己有责任团结一家人,弟弟们应该听他的。

他有钱($3000的鞋$6000的订制皮带)、讲究、爱计划(每次拿itinerary说事不太随机应变)。

表面上是心理状态最积极稳定的(一直是他在主动做出reunion努力),实际上是病的最重的人(头伤是自残)。

他太孤独、太缺爱,没有朋友,没有人关心他,他找不到活着的意义。

这趟旅行对他来说最重要,因为找到妈妈是他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二弟是典型的the lost cause,他感觉一切都无所谓,在面对可能的美好时第一直觉是逃离,有自己毁掉自己生活中一切美好事物的倾向。

因为缺爱造成的创伤,内心深处是极有责任感和极无安全感的,行动表现出来则是极无责任感和不需要安全感的。

所以他会默认爸爸的东西是给自己的、想象爸爸遗言说最喜欢的儿子是自己(心理补足),会假装不想找母亲、有儿子爱老婆却想离婚(自我防御)。

三弟就是那个蠢萌可爱的老实倒霉蛋。

他的烦恼没有哥哥们那么大(自杀/自毁倾向),就是无果的爱情、我方真心而你方只是利用。

他有比较健康的情绪疏导方式(写小说),不喜欢站队、参与到矛盾中(哥哥吵架:I don't want to beincluded)。

因为缺爱,所以特别容易爱上别人。

母亲在配偶、子女、自己的排序中把自己放在了第一。

这似乎应该被批评,却又似乎没人能指责她。

她是爱她的孩子们的,但她不知道怎么爱,她不愿给、给不了他们想要的;但是她有愧,所以她不知道如何面对自己的过失、自己过失给孩子带来的巨大的伤害,她不敢面对,所以她说“往事不要再提”,所以她逃走了。

三兄弟和解弧线很完整,从代管护照到你留着吧,从互相隐瞒自己生活中的big problem到没有秘密坦诚相告,从不想与对方有任何交集到互相成为彼此的emotional support。

非常美好的感情弧线。

2️⃣戏剧结构开端部略疲惫,喜剧效果不足,进入故事有点慢;被赶下车后持续走高,救小孩、儿子/父亲葬礼并置剪辑、放弃回程票寻母、母答应一起后逃跑,情绪一点点加重,big gun problem一个个出来,观众开始了解messed up的家庭关系、理解角色;结局非常satisfying,baggage这个隐喻极妙:要赶上通向未来的车,就要扔掉爸爸的旧包袱。

The first step of starting a new life is throwing away your old baggage that’s become more of a burden than useful experience. It doesn’t solve any problems (they probably can’t be solved), but it’s a good start.3️⃣情感主题Isn’t it sad, when you want something so desperately from someone, your whole life depends on it, but they’re just not able to give it to you?电影聚焦了一个主题:如何自愈原生家庭对孩子造成的伤害?

谁都知道要throw the baggage,可是如何做到?

电影的答案是兄弟抱团取暖。

可是在独生子女zc下,那一代的🇨🇳“孩子们”,又该怎么办呢?

 8 ) 我漫步在大街上,想向任何人敞开心扉

在片头我花了一点时间才能接受这三个邋遢大老爷们是亲生兄弟。

有着病态控制欲的是老大,怯懦却喜欢耍小诡计的是老二,浪漫泛滥幻想过载的是老三。

如果没有血缘关系,他们会不会是一辈子都说不上话的三个人?

老大问出了我心底的疑问,老二犹豫地回答道:“我们可能会处得更好。

”看到这里的我在屏幕外挑了挑眉。

全片大概有50%的篇幅在一列印度火车上展开,市井片段和风土地貌像车厢外的景色一样,如吉光片羽,飞驰而过。

因此它不甚符合我预期中的印度观光片。

但多亏这三个男人的各种陋习:抽烟、用药、约炮、偷带毒蛇上车等......让我除了车厢外的景色,还能额外看到一些关于印度的特写镜头。

我格外喜欢那位想着辞职的女乘务员,还有为主角们吹胡子瞪眼的列车长,这列火车限制他们的活动,同时又装不下他们的浪漫,最后他们选择在狭窄的车厢里调整身体和内心。

一开始我也跟老二老三一样,不明白这趟亲情绑架促成的旅行有什么意义。

随着他们相处时间越来越长,矛盾和笑话越来越多,下车后走的地方越来越远,这趟旅行的真正目的才露出了端倪。

原来尽管大家都长大了,他们还是那三个对家庭分裂感到不安的孩子,只不过他们顺便学会了成年人的声色犬马。

老大不小心问出口的那一句“爸爸临走时真的说你是他最喜欢的孩子吗?

”听上去有点可怜,仿佛让人不小心窥探到他们内心感情上的拮据;而三兄弟即将中止旅程时在机场撕掉的机票,则揭明了隐居的母亲是他们最后的救赎——他们期待母亲能再次提供不求回报的爱,治愈成年后的他们。

到了修道院,当母亲再次站在他们床头,照料他们入睡时,他们真的有种明天就能痊愈的感觉。

但是黎明到来,母亲却逃跑了。

父亲已经走远,母亲极力回避,这三个兄弟最终明白自己要把那些留不住的幻想和贪恋扔掉,就如扔掉父亲去世后留下的十一个旅行箱(他们这趟旅程中一直带着这些箱子),才能一身轻盈地赶上火车。

 9 ) 好看到让人绝望

啊也太好看了吧!

好看!

真好看!

好看的不得了!

实在是很好看!

好看的让人想哭!

好看的让人想大声尖叫!。。。。。

就是,好看!

真的是令人陶醉呀,看这部片的不到两个钟头内,仿佛是。。。

半夜在考山路上大喝廉价鸡尾酒到蒙,不知不觉中在街边跟陌生人跳起舞来,春天在中央公园边吹暖风边慢慢抽一只烟,夏天在吴哥正午当头快被烤化了之际瓢泼大雨从天而降,或是在cheesecake factory一心一意吃下一只摩卡芝士蛋糕等等这些美好的记忆加起来同时回顾一遍的感受。

总之就是慢慢的开心要溢出来的感受,而我是多久没有开心过的人呀!

抑郁的人们!

你们有福音了!

wes anderson,你是我的神,请比我晚死,并且更加多产。

 10 ) 狂想的锋芒黯淡了些。

金黄色的滤镜,长镜头内急速却规则的摇移,随着《青春年少》《天才一族》《水中生活》的成就,已成为韦斯.安德森电影中一以贯之的风格了,在《穿越大吉岭》里,他几乎是不假思索的筵席了这种属于他的独特属性。

然而可惜的是,本片并不如他前三部收入标准版的作品那么自然,他试图通过一次异域之旅展示家族兄弟之间情谊的失而复得,可旅途这样富有形式感的载体在这泛黄色的镜头里被演绎得有些做作,美式幽默的台词本是他的拿手好戏,在本片中成为了刻意为之的不好笑的冷笑话,故事相比之下稍显想象力匮乏,也许是《青春年少》中的师生情愫、《水中生活》中的家庭伦理被安德森充斥大脑的那种主宰一切的导演力量包装得过于惊心动魄了,于是被威尼斯冷落的《穿越大吉岭》,一旦收敛了那种肆无忌惮的狂想锋芒,就只能沦为一场豪门盛筵的鸡肋了。

即便如此,这部影片仍以异域风情的绝妙摄影和灵光一闪的镜头捕捉能力抓住了观者的心。

《穿越大吉岭》短评

看来公路片真不是我的菜,看了好多都还是处于性冷淡的状态,即使这片是韦斯安德森的。火车让人想到《水中生活》的办切面船只~故事围绕三兄弟的释怀之旅,找回彼此的亲情,一路喜悦、窘迫、尴尬,故事还是比较感人的。

7分钟前
  • 炭烧八爪鱼
  • 还行

spiritual的老妈有大爱,丢了孩子去修道,睡衣男、短裤男、睡袍男葫芦三兄弟于是追到大吉岭,要来个spiritual journey,可惜最后也没升华起来,不过反正安德森觉得这几个呆货升华了就好。这种呆萌的节奏真是安叔的招牌。

11分钟前
  • 风间隼
  • 推荐

要去印度!

16分钟前
  • BLACK
  • 还行

呵呵

17分钟前
  • unundercooled
  • 推荐

所有的一切都欠火候

22分钟前
  • TORO VAN DARKO
  • 还行

看到演员表中有 Natalie Portman 才决定看这部电影的 结果 看完才发现 原来 Natalie 只出现了约5秒钟 ==///

23分钟前
  • くノ一
  • 较差

可能是我太以貌取人了。比起这个更喜欢前面的短片,娜塔莉波特曼。

25分钟前
  • 虎。
  • 较差

给导演和美术制作彻底跪下。韦斯安德森太神。

30分钟前
  • ▲Lan1.
  • 力荐

静心之旅

34分钟前
  • Crazy Wen
  • 推荐

旅行的快乐。

39分钟前
  • 小克
  • 还行

美工不错

44分钟前
  • 云间照
  • 还行

看到Bill Murray和Natalie Portman。

48分钟前
  • 齊克斯尼力佐飛
  • 还行

和littlesunshine一个路数,段数上差了好多

49分钟前
  • Merov Mugatu!
  • 较差

什么玩意嘛,当印度风光片看算了。。追一次火车也就够了,每次都追火车,好玩吗?

50分钟前
  • 爱多一点
  • 很差

花花绿绿,闹闹哄哄

55分钟前
  • 阿朴
  • 还行

电影的颜色很好看 和音乐的颜色很搭调 其他的 总是喋喋不休 小小的笑笑 很轻松

60分钟前
  • xjc_jovi
  • 还行

soul searching with family values

1小时前
  • sabretooth
  • 推荐

The Kinks, "This Time Tomorrow"。序場。

1小时前
  • HurryShit
  • 较差

还是闷了点

1小时前
  • 日光倾城
  • 还行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音乐色彩慢镜头

1小时前
  • 竹或子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