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包拯的电视剧,印象最深的就是金超群老师的包青天系列和内地小生们的少年包青天系列,我就以这两部来对比讲下这部新版包拯剧的感受。
1、首先从生平故事来看,金包(金超群版包青天)讲述的都是包大人的工作事迹,几乎没演什么私事,更别提感情戏,当然作为中老年的金包也不太适合讲男女纠葛。
而少包除了工作倒是增加了感情戏,定位本就是年轻人,自然要迎合市场需求,来点帅哥美女的感情纠葛,走的是欢喜冤家的偶像剧套路。
本部开包(开封府包拯)是我看过的第一个从包拯出生开始讲的电视剧,虽然也有很多虚构的成份,但是嫂娘对包拯的恩情是有据可寻的,也是众多包拯剧中刻画亲情关系最完整的一部,让人觉得这个包拯不是突然冒出来的天才,也不是只有一个娘的孤儿,他有父母有哥嫂有侄子有老婆,这种寻常人家的亲戚结构使得这个包拯非常接地气,也为人物刻画的饱满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除了亲戚关系,新版开包也讲了感情戏,还是三角恋,听上去很俗套,但是并没完全按套路走。
举个例子,包拯带女一见家长却被棒打鸳鸯,迫于主观客观原因不得不分手。
本以为女一走了以后男主应该是孑然一身等待多年后与女一终成眷属,然而并不是,最终包拯还是娶了女二,过上了平常夫妻生活。
这样的设定,比起现在某些偶像剧里童话式虐恋真实多了,也让包拯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
听下面第二个层面的感受。
2、从人物形象来比较,金老师的包拯非常经典,以至于我觉得包拯就应该长金老师这样的。
但是从人物性格来看,金包太脸谱化,好坏分明非黑即白似乎是那个年代所有影视形象的特点。
而少包和新版开包形象都比较偶像,但是少包从里到外都是偶像剧人物做派与性格,一会刚正不阿一会又来点不正经插科打诨。
本部开包就正常多了,除了那个傻子式眼神外,他一身正气执着公理,但是也有不得不向现实低头的时候,比如他不能娶女一,比如皇宫火案真相大白,皇帝不认错,他很无奈,以至于他去牢里释放张子雍的时候,才会说他只能做到他力所能及的公平。
这样的包拯才是那个朝代该有的包拯,既庄严又真实。
3、从断案能力来看,金包有点创业合伙人味道,很多疑点和细节都是公孙策老师发现的,展昭大部分是执行层面,而包大人就是拍板决策人,查案过程虽然迂回但没那么玄乎。
相比之下,少包完全就是悬疑侦探风,个人英雄主义的光环,让这个包拯开挂了一样,额头上的月亮比二郎神的第三只眼还神,比路边的摄像头还高清,解开谜底在那说故事就跟亲眼所见一样,虽然是有理有据,但是太神了!
这简直就是柯南包!
会解谜题,会玩密室游戏,还会答脑筋急转弯,这样的包拯IQ该有1000吧?
难道古代审判官要求这么高?
直到看了新版开包,我才放心了。
这部剧并不是一条暗线到底再揭开,也不是所有的细节都得让包拯来揭开,比如狸猫换太子的细节是老皇帝变相告诉他的,张子雍也是去放火的这个事也是年轻皇帝告诉他的,不然他怎么都想不明白救了皇上的人却怕身份暴露。
这部剧没那么多玄乎,这个包拯也没那么神,但是他的推理断案能力刻画的又高超又真实。
比如真假皇子这个案子,他三言两语就把假皇子审的原形毕露,这一段真的是太精彩!
把我震惊了!
谁说真相一定要找到什么铁证物证才能让嫌犯哑口无言?
这一段犹如金牌律师附体一般的审问,才像一个审判官该有的脑回路!
点开这个剧是看这个新包拯的演员有点眼熟,这不是新三国里周瑜嘛?
还有早年怀玉公主里的成安!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看了下,没想到第一集就看进去了,一家人都被紧凑的剧情和丰满的人设吸引了,一直追到现在,很久没有这样追一部剧,上一次还是追人民的名义,这部剧也应该脱颖而出成为黑马的,怎么豆瓣评分这么低?
难道是演员不够大牌?
比起那部满是大牌的猎毒人不知道好多少倍,第一集就看不下去了,真希望那剧也下架算了!
后来看到大家都在骂我心里就舒坦多了。
群众的眼睛还是雪亮的!
我觉得这部开封府至少8分,因为我觉得这是我看过的包拯里,最有血有肉的一版包拯!
他不是一张脸谱,也不是一个天才,只是一个平凡人,用朴实的方式去维护力所能及的公平。
这个编剧的权谋结构写的挺好的。
掌握政权的宰相,掌握兵权的枢密使,垂帘听政的太后三足鼎立。
还有一个夹缝求生的小皇帝。
中间有尔虞我诈,但总是保持着一个动态平衡。
随着小皇帝慢慢长大,这个动态平衡必然保持不住。
果然小皇帝在一把火中重塑了新的平衡。
每个人都不是纯粹的坏人,而是在追求自己的利益。
后面的铡美案,是嵌入权谋框架的。
这是我认为最精彩的地方。
基于我对于铡美案的朴素了解,陈世美欺君罔上,杀妻弃子,心狠手辣。
所以他该杀。
但是在剧里秦香莲是被保守派引来开封的,而陈世美作为户部尚书主持改革。
皇上说了几句话,大概是陈世美不能杀,改革派需要用,杀了他就是在给保守派的人作改革的刽子手。
格外地突出了包拯在追求法律正义程序正义的过程的艰难,因为背后丛生的枝节太多了,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思考。
这部剧差得地方也很多,它的感情线就巨烂,根本不晓得在写什么,反正就爱上了,感情戏里最离谱的是皇帝守男德,给心上人守节,不宠幸皇后。
而且有的时候感情戏占篇幅又特别长,给我一种编辑又菜又爱写的感觉。
另外皇帝演技特别差。。。
总体来说6.5是有点低我觉得7.2/7.3左右差不多。
所以我打8分平衡一下。
感觉下一秒张德林就要被两个儿子给气死了感觉他两个儿子每次闯的那种祸都不是一般大,大儿子鲁莽无脑天天跟他对着干二儿子虽然聪明,但是也也还是和他对着干,生这样的儿子真的是要命呀用他话说就是“家里养了两个不做人事的儿子🤣整日里那个同朝宰相一天天不说人话”实在太不容易了这个张德林,前朝皇帝一天天又防备忌惮他
1.在奶奶家吃饭时无意看到,是包拯小时候的事,生下来黑黑的被当做怪物,大嫂一开始也不同意把他带回家,大哥无奈在雨夜里对襁褓里的小婴儿说“弟弟,哥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瞬间被感动到了。
小三黑被推井里、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时就跟我妈说这肯定是影射他公平公正的性格),耿直得可爱,进衙门找风筝,被其他小孩骗去坐知县位子,拍惊堂木那一幕,严肃正义得仿佛是一生的写照,随后露出的憨笑又黑萌傻萌的。
看大哥被杀那一段很心疼。
“黑妖怪,你哥和一只大公鸡被官府抓走了”2.刚好看完了周侍卫和抢来的奶妈的那段故事,剧中对这半路成家的家庭给了简短有力又精致的刻画,那些情节,让人一看就能懂得对方想要表达的东西。
之前看周侍卫吃东西都让青女先吃以为是对奶娘有愧让着她孩子,看到回宫才知道是试毒。
从青年,周怀仁肩负重任,那人说“把小皇子交给你,就是把大宋江山交到你手上”,一朝回宫,已是中年,那人说重重有赏。
一家命运从此改变,缘尽于此。
周侍卫赴死前与奶娘相望的一幕,和那背景音乐,“江渚,它为何干净 因为有淡淡白云 柔情,它为何干净 因为有你的眼睛……”小皇子看到路过的棺材似懂非懂到悲上心头……我就悄悄出去抹眼泪了。
益儿:爹,我喜欢周儿,等我长大了,我要娶她做媳妇。
青女:你说过,长大了要娶我。
益儿:爹,我能娶两个媳妇吗?
周怀仁:等你长大以后,只要你喜欢,娶几个都行。
青女:爹,那我呢?!
周怀仁:女孩子家,不许胡说!
周侍卫背着小皇子向家走去,青女在旁紧跟,说说笑笑。
背景音乐清扬动听,一如他们欢快的脚步……3.对小主演很喜欢,男主演也很欣赏,不存在接受问题。
男主角眼神,看他从小经历和人物特质,能理解的。
4.目前只看了前几集,电脑版好像不能筛选“在看”的剧评所以在“看过”里面写。
这还是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希望后面的内容也精彩。
——————————————————————5.看到剧评里说的猪头的情节了。
包拯说杀手来自利益相关的人,吩咐小爷让账册上的所有官员聚在会馆里带上同样的猪头面具出去,看杀手会杀谁。
刘复恐吓谁摘下面具就等于害其他人被杀手杀死的几率增大。
没等杀手来,这些人已经在一片茫然的焰火中互相捅刀最后不剩几个了(太后问:死了谁 尹若朝:朝廷官员 太后接着问:是谁杀的 尹若朝:朝廷官员)让我惊讶的是每个人来赴约都藏了刀,有点像东方快车杀人案,在一堆嫌疑人里找凶手,结果是每个人都想要他死。
♦这段情节和庄公子被割耳朵被杀那段,气氛烘托得非常紧张!
仅仅盯着屏幕,不知道下一秒刘复会做什么,其他人会如何反应。
非常精彩!
虽然小爷这个人恶贯满盈死不足惜,但是人设不落俗套很喜欢他的演绎,直到砍头前最后一刻都不相信自己被姐姐放弃了,面目狰狞地挣扎。
6.雨柔好烦人,前面部分就爱歪着下巴斜着眼睛捋头发演刁蛮任性。
但她和包拯在客栈里互相告白的那一幕难得的非常动人和坦诚,好像把所有的矫情都抛掉了。
如果能在一起,就真的是一对甜蜜的冤家了,一个爱逗另一个,另一个心甘情愿被欺负。
他们互相喜欢对方,然而,尹若朝(雨柔她爹)说,就算他们能突破家人反对在一起,那就相当于两个家庭的联姻,包拯不再是独善其身,太后对包拯判弟弟的事情耿耿于怀,两个年轻人在一起会连累两个家庭。
而从雨柔的角度,她也知道包拯是眼里不能有沙子的人,和自己父亲不是一路子,当两个至亲杠上,是她无法承受得起的。
真的又美好又遗憾。
7.张子荣,张家公子,宫里的质子。
演员郑斯仁在里面的扮相好像自带一股风流,眉毛、嘴唇、声音都很独特,不是俊俏,而是偏向于阴柔但又不是娘气,让我想起红楼梦。
好吧一搜,他演过新版红楼梦,他演的《未婚妻》里的男闺蜜我也看过,还有《卫子夫》里嚣张跋扈娘里娘气衣裳华丽的宠臣韩嫣。
这么一看,确实有共通之处,不过这剧里他应该是个不动声色心思缜密的谋臣,反正不娘,期待后面。
8.皇上生母一心想要认儿子,然后呢?
不知她是否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16集)9.反差:评分很低,长评里却多是好评。
上次更新还是5.3分。
行吧各有所爱,我喜欢所以忍不住就来mark——————————————————————10.啊啊啊啊王延龄孙女灵儿是卜冠今!
忽而今夏的小虎牙啊!
(第3点补充:导演和演员是想从包拯小时候的经历和他的性格入手,通过眼睛表现这样的包拯吧。
之前我们对包拯的认知是“青天大老爷”,这个形象是已经非常成熟或者说成型的了,但是这部剧包含了包拯的出生和成长所经历的,他受到的嘲笑、当官的对他家的陷害,以及兄嫂的温情、先生的教诲,成长为一个有点木讷又耿直善良聪明的人。
包拯的眼神我理解有三点:1.智商很高的人可能会在其他方面有些缺陷显得异于常人,也比较单纯2.体现他的专注3.从他和雨柔、端午说的怕生孩子黑面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还是有一点自卑的。
那这三个方面演员要如何集中表现出来呢?
看的娱乐圈小说多了我觉得可以参考一点:通过特定的、习惯性的肢体语言或者面部表情来侧面烘托。
所以,有什么比眼睛更能明显地表现包拯的这些特质呢?
不过,要全程瞪眼吗,不不不,看别的剧评说会有前后转变的过程,也是因为经历成熟了。
所以,我是觉得包拯的眼睛是很棒的辅助人物塑造的技巧,不仅让那些和他接触过的人印象深刻,也给电视机手机前的观众留下独特印象虽然多半是吐槽)(20集完)——————————————————————11.又一处神配乐45集端午成人质被困驸马府难产,包拯朝堂控诉驸马下朝后包拯冲进驸马府,下着大雪,端午刚生完孩子,躺在床上,身旁伴着襁褓,背景音乐叮叮咚咚,像哄孩子的音乐,之后是啦啦啦的吟唱,端午和包拯话别。
包拯说快去请大夫,马汉冲出门去,王朝在后面喊:“快去!
”马汉没听清,回头问他:“什么?”王朝:“我说快去!
”看到后半部分,应该是很冷的天气了,演员说话都冒着热气,戏服依旧。
下雪了,终于能心疼一下演员了。
12.包拯问秦香莲三年都没寻夫,这次上京是因为什么,秦香莲说是有个拿剑的人说她丈夫出事要赶去见一面,“三年没消息别人说什么我都信了”也是心酸。
经过画图辨认,那个诱导她去寻夫的人是展无为,这一切的起源,原来是宰相王延龄。
皇上与权臣的这场博弈,他出手够早的。
但这过程,又何止是他……13.哈哈哈张子雍酷酷的说“她是我喜欢的女人”→雨柔(看到微博有个评论: 每一个自称小爷的都会去听雨楼,都傲娇都喜欢雨柔)看到现在觉得尹雨柔没那么烦了,因为看清了她中二的属性!
超级中二!
“我乃笑天猫”真是有点习惯了。
王朝有次说她整天去抓些娼盗的小毛贼,却总是让大鱼给溜了,真是无比赞同。
不过包拯好多次破案突破点都来自雨柔,什么抓人找人的事都少不了她,还有厚脸皮获得的师父展昭加持,“师父你再不出来我就烧了你房子”……差点忘了她还有个技能:根据证人描述画出人像,类似现代的模拟画像。
朝堂的公平她维护不了,她只能在江湖中维护自己所坚定的公平正义(但和展昭的江湖不涉官府又不同,她算是介于包拯和展昭之间),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她和包拯是同一类人:赤子之心,行事处世之道虽然有变化,内心从未改变。
咋咋呼呼却又很坚定,偶尔很温情,我慢慢觉得她和包拯很相配。
2018.12.29更新—————————————————————快要结束了,想法更加杂14.尹若朝——前开封府尹能早早从朝廷里抽得出身,跟养得出雨柔这样的女儿,不是没有道理的。
15.展昭这剧里展昭真的很帅!
不是长相帅,是气质,冷酷帅!
永远端着胳膊抱剑,出手利落话不多,背影特酷!
51集我一口老血吐了出来,果然江湖人潇洒。
16.张燕燕(皇后)①帝后一起省钱过苦日子,皇后天天是粥配咸菜,好烦,不想吃了,好郁闷。
问了侍女知道皇上已经是一天只吃两顿后,她让手下把粥给皇上送去。
皇上那边,张子荣从家里带来了糕点,大快朵颐,后来也让张子荣把剩下的糕点给皇后送去。
——为说不多的体贴,而且是相互体贴。
②“我不替你们做这个皇后了。
”她也是让我觉得不脸谱化的一个角色。
和塑造刘娥有相似之处,编剧没有把她塑造成一个整天宫斗嫉妒得失去机智说话刁钻刻薄整天想讨皇上欢心的女人。
有点惊喜。
17.展无为【展无为:相爷,您这些年让学生做的事,学生从没问过为什么,可这次我想讨个明白。
不惜搭上段安的性命,甚至不惜搭上边关九千四百将士的性命,就是为了除掉范仲淹,这就是您所谓的大局?
王延龄:范仲淹的新政能毁掉什么你根本不懂。
展无为:我只知道范大人是个好官!
王延龄:不惜毁掉多年的平稳,用所谓的一腔热血,将大宋引入歧途,这是好官?
我这么多年白教你了!
展无为:任何新政都有风险,相爷又怎知道一定是歧途呢!
王延龄:老夫知道!
】我都快忘记展无为是一个门生了。
他和展昭师出同门,都是为了追求心中的侠道——为国为民,只是选择的路不同,展昭江湖为侠;展无为投入仕途,相信着王延龄的政侠合一救百姓的承诺。
展昭和包拯相识于刘复案,在大牢里就辩论过劫富济贫是否侠义。
到后来多次相助包拯,他始终觉得自己这样不是为了帮官府,而是因为包拯要做的事符合他的侠义之道才出手。
我觉得雨柔就是他的低配版。
展无为因为利用假手谕夺张元家眷案被抓,大牢里师兄弟回忆师父,展无为说:有碍大局的,都是需要扫去的尘埃。
而展昭说出了他悟出来的简单道理:侠之道,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有了这段剖白,展无为这个权臣手下,大半剧集都在做些见不得光的事的人,在后来兵变中战死,人物很立体了。
尤其还是因为他的右手剑的破绽,这是在替考案埋中下的点,编剧真是一点没忘啊。
而展昭,如同展无为开玩笑时说的“你替我当官,我去做侠客”,去做了侍卫。
18.兵变的打戏包拯成功集结一群江湖人士帮忙传送消息时,我想他有点开挂了哈哈,但当看到他在击鼓,江湖人士随号令与张子雍的兵对战时,我呆呆的,他冷峻的表情让我太震撼了。
随即后面的攻城之战,每个演员的表情管理都超级在线。
那种抵死拼搏的心情,全在脸上了,尤其注意到张德林的手下傅将军和张龙赵虎,还有展昭在看到展无为倒下的那刻不顾一切的样子,印象深刻。
兵变战争的背景音乐是片头曲,太过悲壮了。
19.变革这是编剧想传达的东西,而我只能看到我能力范围内的东西,以及结合现代。
关于变革的几个反转很特别,尤其是结局了变革都不是顺利的。
变革涉及的矛盾,从古至今其实一直都没变过。
20.张东是个狠人这句话我对好多个剧中角色说过,如夏怀敏,如刘复,如张元。
张东最特别的戏是他被王延龄抓住喂毒那一段。
中毒后出现的幻觉是,他和张子雍倒过来,张东在自我欣赏鹅鹅鹅的歪诗,张子雍怼他,他大叫一声少爷还是公子突然间惊醒过来。
再者就是最后他想替张家除去那个人时,也是悲壮。
21.张子荣最后一节故事,有点突然。
他的出发点让我觉得这个人有点崩。
张王两人想除掉范仲淹我能理解,但他我不能理解。
对他残存的一点好感,来自他和周儿中迷情药,一个舞了一夜的剑,一个弹了一夜的琴的情节,那时候觉得他们能走到一起不奇怪了。
22.公主驸马同样喝了迷情大补汤的公主青女,就和驸马圆房了。
在此之前,是否能圆房,取决于公主给驸马翻的牌子,三年,两块牌子写的都是“空”。
而这一次,两块牌子都是绿色的“癞蛤蟆”。
翻牌子这个梗,我觉得真的是神来之笔,那是属于她公主的骄傲,即使是最后的圆房,也不是我以为的“留”。
23.结局:很喜欢雨柔了,她的眼睛很动人。
结局能再看到,有种“蓦然回首”的感觉,环境、局势、很多人都变了,她没变,她还在,跟包拯斗了会嘴,含情脉脉地看着他。
我觉得心里很暖,幸好还有她。
24.陈世美案中,包拯苦苦求皇上下令捉拿陈世美,皇上再三拒绝,甚至在同意之后又反悔。
有个情节是包拯得皇上口谕,在大理寺门外等陈世美出来移交开封府,等出来的却是一身官服官帽整整齐齐众人恭维的驸马。
想到了小时候看《大宋提刑官》有一段,宋慈好不容易收集的官员腐败的证据特别是那个刁大人,这些证据装在一口口大箱子里,宋慈亲自送进皇宫,没一会宫中失火,皇帝跟宋慈说,好遗憾啊,你的那几口大箱子全都烧没了,你不要紧吧巴拉巴拉……对于包拯这个角色,喜欢和心疼。
对于包拯和其他人物的理解,非常喜欢和赞同“爱上苦瓜”的剧评。
25.题外话:剧中下雨天和剧情太配了。
看完了,对这一众演员有了新的认识,这是我自己收获的认识,不会被网络上各种评价左右,我觉得挺幸运的。
2019.1.2
这部剧最大的缺点就是导演让包拯头二十集跟个智障一样瞪着一双无神的眼睛,漏出大片眼白。
追这部剧不是因为它脑残(有很多创新反套路的地方),而是几个配角太搞笑了ꉂ ೭(˵¯̴͒ꇴ¯̴͒˵)౨”哇哈哈~首先说人物,编剧是不是为了反套路而反套路。
一般的电视剧总是那几个人,这部剧就是个群像。
不是几个人查案子,反而是一群人的权谋。
说是权谋,不是晦涩看不懂的那种,都是端在桌面上说的那种。
甘婷婷的太后算是被给足了戏份,和太妃一起绿起老皇帝来棺材板都压不住。
一般来说,权谋剧里面没有爱情和亲情的。
导演非要给足,结果整部剧就往欢脱方向洒脱而去了。
两顶帽子,居然是绿绿的真爱。
最后,太妃的相好居然为爱而死(ᵒ̤̑ ₀̑ ᵒ̤̑) OMG!小皇帝就是小时候萌萌哒,长大了一点爱都没有。
两个权臣还算不错的,老张更是被两个儿子坑,还坑得无怨无悔。
张统领真是实力搞笑担当,随着性子跟着剧情走,哪里需要走哪里。
张小公子肯定得罪了化妆师和配音演员吧!
无处不娘( ´◔ ‸◔')哼包拯就是小说里面的包拯套了个民国群像。
太过刚正不阿,王朝马汉都一度弃他而去。
陈世美案要不是权利的角逐,估计白白死掉妻子和侄子。
反套路的地方很多。
编剧什么都想出彩,但是想多了,所以导致成了大乱炖。
这么多角色,亲情友情爱情都有,但是讲好的不多。
想要权谋,但是看完四十多集就觉得几处比较厉害,比较散。
期待编剧下一个反套路的神作啦!
你们都不知道,这个剧其实它是一个科幻+穿越题材的电视剧,剧的名字叫《超级人工智能AI机器人赛博包拯与他的小伙伴们》,故事讲了一个从未来穿越回宋代的黑脸机器人和他古代的小伙伴一起拯救大宋的故事,这里要说演技最棒的那一定要数机器人包拯了,身为一个ai机器人却一直在努力的模仿人类,这个演员把机器人刻画的简直就是深入骨髓!
施瓦辛格来个也得叫一声表演大师!
真想提主要大呼一声:终结者最终篇 俺老包也行!
这部剧说是破案,编剧的重点在借古讽今,可惜为了讨好市场还是加入了狗血的成份。
一个看似又傻又聪明的角色,他的到来一次一次的打破了政治平衡。
在谎言的世界,谎言的缔造者居然也需要公平真相,绝对的讽刺。
这部剧还有讨论到改革和法律问题,中国古代的改革基本都已失败告终,本剧也一再的说明任何的改革都需要法律的配套,也算是为当前中国的改革提出了一点自己的思考,可惜没有深刻的去讨论这一点。
从主线进程来说,前面节奏流畅,后面就有点拖沓了。
有句话叫“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可事实上,还是谈论今人事比较多。
影视戏剧大多夹带私货,因为观众是看戏的,编者是写戏的。
编剧不是搞还原历史的,要还原历史,要知道真实的历史,当然不如读历史书和一些学术教科书。
所以很多时候,在细节方面,编剧和导演们,一点也不考究,一点也不讲究。
服化道啊,细节称呼啊,布景啊,那都是可以忽略的,毕竟戏剧嘛,就是胡编乱造,搞出精彩的故事,然后夹带私货。
看清了这一点,对戏剧应该明白也就那么回事。
当然,不可否认,还是有历史正剧努力还原历史上发生的事情,努力还原细节布景,这是值得夸赞的,而本剧,我愿称它为历史同人剧。
不过说到细节,这剧有时候又很会做细节,比如科举考试,从考试到阅卷那几个镜头配上背景音乐,可以说非常有心了。
这剧一开篇介绍包拯的出生,包拯被遗弃,包大哥的抚养,包拯从小被叫“黑妖怪”,包大哥被贪官害死,小包拯抱着鸡目睹大哥的死亡,然后对着那墓碑说“我要读书,我要考功名”等等等,一连串下来的情节把包拯这个人物给立住了,尤其是那句“我要读书”说出来,竟然让我落泪,很明显一旦入戏,这个节奏太好了。
所以一直被诟病的瞪眼包拯,我倒是没觉得有哪里不好,因为一入戏,就能感受到这个人物就是这样,没有什么可挑剔的。
很明显关于瞪眼包拯,是导演和编剧还有演员一起在做的大胆尝试,有赌的成分,输赢在观众之间。
虽然豆瓣评分低,但b站评论还是很高的,而且据说收视率也很好,那么至少,还算是小赢一把了。
全剧第二次落泪是铡美案,从包大嫂叙述包拯小时候开始,弹幕有一条说编剧开始收线了。
确实,很早开始就放长线,到这一刻把人物都收住,立住了,把剧情和人物结合,渲染到了极致,整个铡美案非常催泪,升华了整部剧。
铡美案在我看来是全剧最无奈却富有艺术力的一个案子,各方势力角逐到最后陈世美的死,竟然只是因为他已经没用,不能用了,而不是因为公正。
为了杀一个陈世美,包拯付出了多大的代价,最后也不过是因为他被放弃,而不是公正……所以包拯很委屈很绝望,他要带包勉走的时候,没有人站在他那边,孤直,固执,他就是这样的人,这样的臣子。
一直看着这剧在6.5和6.6撕扯,从没上过6.7,很忧桑。
这真的是一部好剧,包拯出现幻觉那里演技超好的啊,看哭了。
这剧里的包拯比宋慈更惨,所有人都离他而去,最后还是没有追求到自己的正义,所以甚至想上吊自杀。
这个包拯比其他包拯和清官更动人,想辞官的,变黑化的都很常见,但想自杀的很难得,这个点很打动我,他也不是那么坚强,像普通人一样。
很多人说铡美案里的人智商下滑,但我觉得还算是合情合理的,其实所有人都很冠冕堂皇,没有“错”。
陈世美也不是一开始就想杀妻杀子;秦香莲也不是一开始就能狠下心告状,包勉打死灾民又能怎么办,那个时候他又没有展昭;端午从小受到包家人的照顾,心地善良以为其他人也一样……所有人都合情合理没有错,恰恰造成这样悲剧的局面,这才是了不起的作品。
关于最后一个案子,其实也还可以,没有那么不堪,只是太仓促了,其实之前每一个案子都像大结局,都像全剧终,而真正全剧终的时候反倒有些意犹未尽,还挺有意思。
关于皇帝的演技,我看有人说的好,“也别吐槽皇帝的演技了,他小时候实在太压抑了,长大了还没实权。
荣儿又劝他在张王刘面前不要流露感情,这样不会被他们轻易看出来心思,才能和他们博弈。
所以在张王刘面前一直一个表情我认为也是比较合理,甚至荣儿也是张家人也适用。
这表情就像是一张面具让人无法揣测心理。
陈公公死的时候就一定要声情并茂让张王刘看穿自己的心思吗。
他这两年好不容易得到了张王都想要的笔(陈世美)去夺回皇权的,结果被包拯举报了......” 其实真的,他没有表情的时候,弹幕都在吐槽他面瘫,他有表情的时候,弹幕就吐槽他什么都写在脸上。
其实赵受益这个人物也有很值得探讨的地方,最后张子荣和周儿被放过,成为男耕女织的普通夫妇,很难说不是因为小皇帝的私心。
这个剧里的小皇帝,从小就在乡野长大,最适合他,他最想过的生活,就是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
所以很大程度来说,他让张子荣去过他最想要的生活,算是一种对张子荣的补偿吧,而他自己,将成为赵祯,再也没有“益儿”了。
关于这剧的其他评价,“这就是部权力的游戏,顺带描述生活百态,人性复杂。
看到一半多觉得没什么好看,越看你越发觉个人的渺小罢了。
无论你是走正道邪路,站黑白两派,坚守公正还是走私枉法,这部剧告诉你,你选什么都是无谓的,世上没有好坏无需信仰。
然后你活着多半被有权有势的人决定着命运。
丧剧。
写实但丧。
丧剧没什么好看的,多余,丧本来就体现在日常生活,渲染个人无法改变的丧,就是部看见人家跳楼在底下喊快跳快跳的剧。
” 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不认为这样,现实应该让人看到,可是现实难道只有悲催吗?
现实里有陈世美,就会有包拯,有黑暗的地方,一定是因为有光明,有光明的地方,也会有黑暗。
这部剧倒也没有如此不堪。
人心都是偏的,都喜欢按着自己的喜好和想法来。
评分这种事情,或者说评论一个剧,基本都是以自己的喜好为准,除非是写论文研究,不然怎么可能做到公正客观看待一个剧,理解全部角色和情节,然后给它中肯的评价评分,还不是你这个合我心意我就给你一个好,一个高分;你那个不合我意我就给你一个差,一个低分。
谁也别说谁,大家都一样,都是各为其好。
所以正如同有人因为自己的喜好而不喜欢这剧,我们这些打高分的,也不过是因为自己的喜好而喜欢,萝卜白菜,其实都是一样的。
你要你的权力争斗,我守我的公平正义,我们其实都是以自己心中的认知来做事,本质都是一回事,却永远也不是同一种人,这就是群像,也是一副众生相。
顺便讨论区有人说张子雍把陈世美绑来后包拯又不杀了,有一个回答说得好“包拯是人,是人就会说气话,是人就会说话冲动,是人就会在最后时刻犹豫或者害怕,是人就免不了考虑现实”。
一样的,是人,就免不了偏好。
刚看到第四集,成年包拯跟女主的戏基本跳过,只看偷运皇子出宫,看小包黑子的童年,看小皇子跟周怀仁在乡下一家四口的生活看的津津有味,真是意趣盎然。
回宫后的生活就不可爱了。
最难忘的是那位了却君王托付事,功成身死的周侍卫,在看到他引颈就戮时我的泪腺全面决堤了。
忠诚,伟岸,君子,还有那份温情,不多的戏份却闪烁出不少的光彩。
至于那个瞪眼包黑子,借王祖蓝的声音讲一句“我真系接受吾到啰”。
包拯拍过五六个版本,不是像唱戏就是像偶像剧,本以为终于正正经经拍个包拯的正剧,制作精良,配角选的都还不错,没找到毁掉了包拯上,不知导演咋想的,愣把包拯拍成了机器人,太可惜这群配角了,本来挺喜欢主演的,他演的周瑜挺好的,他的瞪大双眼的小碎步自己不觉得别扭吗?
就感觉所有演员在拍史诗正剧就主演在演荒诞喜剧,可惜了,可惜了!
中国的电视剧近几年太需要拍几部历史正剧了,歪曲和胡编乱造的历史剧颠覆着中国的历史和名著,不能再让这种剧毁了下一代了,像高希希拍的三国,吴秀波的司马懿,真的还不错,至少老少皆宜,制作精良吧,真希望这种好句越来越多吧!
为啥4.3分的电视剧如此好看!
多少评分是因为黄维德的眼神拉低的,估计导演是想表现包拯那黑而吓人的脸神吧。皇上小的时候真好看,长大后成了司马懿二儿子。
陈世美案之前的部分还可以的,后半段就拖了。戏是群戏,看名字也知道主要写的不是包拯,不如说是一部古装政治剧,不要当作单纯的探案剧看就好
陪爸媽在戲曲頻道每晚連播三集看到次日零點十五分 開心吐槽。開始不習慣包拯的睜眼瞎➕機器人模式 後來越來越自然其實也是習慣了。注意劇情的話也能忽略。年輕演員們的各種整容臉有點兒出戲 好在劇情不狗血 順著看下去還挺想知道下一集的內容。
这是一个带月牙疤痕弱智黑木偶的好运气励志上位故事。这样的人设上位,迎娶白富美的桥段在当今影视剧里伐善无味,所以很能明白主创们想搞搞新意思的迫切心情,也不是说包公不能黑化,但至少要源于生活吧,演包公的演员根本就没理解好人物,全程没有跟其他演员交流的到位表情,就算演个瞎子,也该有演瞎子的真实状态,整天干瞪着眼,表情木那,这是演自闭症的样子?烦请参考一下“阿甘”,连“飞流”的演技一半都不到。还有吐槽一下化妆团队,太糟糕了,发型妆面都是7,8十年代的做法。
机器人包拯……
其实还不错了,至少比大多数内地电视剧好太多了,比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好一个宇宙了。反正我们内地人的口味太是奇葩牛逼,有很多垃圾,反而越去追捧,无语呀!
包拯都点呆傻,不过看到后面会好一点,剧情可以,你们给一星也太过分了吧,总比脑残剧强很多吧
看了两集,记忆最最深刻的是包三黑刚出生是的娃娃是黑人小宝宝扮演的吗,实在太太太黑了啊😹
噫……瞅了几眼,剧情很狗血,服化道瞎眼。有句台词“祝你名落孙山”,赶考的憨憨包拯还谢谢你!男主像个机器人,表情不带动的,全靠配音!
什么玩意儿!要创新就别批羊皮卖狗肉,就算八贤王只是评书演义里的人物,也不该由着编剧胡扯抹黑!还有男主,包拯是脸黑不是面瘫,有事没事就瞪眼瞪眼再瞪眼,瞎子还是智障?!
看了两集,暂时还行有那种古装的感觉了
啊啊啊啊啊男主这个蹩脚的演技,你瞪什么眼啊!让你演大智若愚,不是让你演木头鱼!
老实人也不是这么演的。。。
刚看前两集...被包拯的眼神以及各种无力吐槽的演技劝退了...但脑子里还时不时想继续看下去,一周追完,说明剧情还是不错的,上头。
不明白黄维德的思路,即便是傻子,也有傻子的逻辑,整天瞪着空洞的大眼睛张着嘴就是傻嘛?你看看尘埃落定,你看看雨人,阿甘,那些聪明的傻子,你看看你演的是啥??
看小皇帝的部分还比较可以,长大了皇帝妃子大臣一堆整容怪,皇帝整容怪蠢死了,狗血爱情戏,弃了。
六大案子,跨度也不小,沒有太嬉笑成分,還是比較「正」的,就是黃維德眼睛太沒神了點。
剧情还蛮好,就是包黑子变包呆子+包瞎子了
不懂为什么瞪着眼演的可以看黄维德自己的微博 简单来说 是导演的锅 他想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诠释包拯这个角色 刚开始瞪着眼、小碎步是为了体现包拯年轻时呆板的形象 我陪着我爸追完了这部剧 我觉得黄维德演的还是很有层次的 毕竟这种经典的形象不好诠释 不了解的话不要喷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