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

萧红,Falling Flowers

主演:宋佳,黄觉,王仁君,张博,李依玲,吴超,陆怡璇,孙维明,张彤,李凤绪,王同然,鲁思远,张维智,杨丽萍,李翰臣,江心怡,丁字佳,曹世平,温杰捷,李洪权,赵荣章,瓦洛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2

《萧红》剧照

萧红 剧照 NO.1萧红 剧照 NO.2萧红 剧照 NO.3萧红 剧照 NO.4萧红 剧照 NO.5萧红 剧照 NO.6萧红 剧照 NO.13萧红 剧照 NO.14萧红 剧照 NO.15萧红 剧照 NO.16萧红 剧照 NO.17萧红 剧照 NO.18萧红 剧照 NO.19萧红 剧照 NO.20

《萧红》剧情介绍

萧红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42年,病中的女作家萧红(宋佳 饰)困在了日军炮火下的香港,年轻的东北作家骆宾基(张博 饰)陪在她的身边,萧红向骆宾基讲述了她10年来颠沛流离的写作生涯,以及她和作家萧军(黄觉 饰)、端木蕻良(王仁君 饰)之间的两段不寻常的感情,特别是她与萧军难以忘怀的感情经历。这个生逢战乱,历尽坎坷,向往爱情,充满魅力的女作家深深打动了骆宾基,但此时的萧红已经病入膏肓。骆宾基和外出归来的端木蕻良把萧红送进医院,陪伴她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时光……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快刀洪吉童深夜电台2明月与晨星夜母小镇幽浮城市岛屿寻找奇迹水人好大一个家猫物语(白)棋魂王老虎抢亲陪我玩一起同过窗第二季翱翔于天际的夜鹰错位囧途仙鲤奇缘一次性爱上2愤怒的时代第一季我的城惊天救援练胆儿WakeUp,Girls!青春之影郊游赌鬼传奇之开心赌鬼切斯纳特:中央公园的英雄差等生乔曦飞虎队大营救雪域迷城侏罗纪宠物历险记2:失落的秘密前世今生踏雪寻熊

《萧红》长篇影评

 1 ) 爱在自由生长

看完宋佳版萧红回想去年看汤唯版的萧红却没有这样深刻的体会故事大致一样 可却被宋佳感动 两个都是很喜爱的演员 或许是宋佳演出了我心里那个沉默已久的理想女子电影镜头里透过的某种理想气息 让人着迷 幻想自己是萧红 那样脆弱或者说是那样坚强 那样渴望爱和被爱 那样独特的特质 她是这样孤独令人疼惜

 2 ) 地摊文学之女作家的情爱一生

病中百无聊赖的从卧室游到书房,又飘到客厅,不想做任何事,没有任何人可以说话,活像个孤魂。

机械的打开电视机,从频道一摁到一百,又倒着摁回去,然后在可供选择的电影列表里翻了无数遍,最后停在了这部片上,冷冰冰的看起来。

一部不好的电影的好处在于你可以对着画面看或者不看,可以只看你想看的,完全不用理会电影本身。

这点倒是非常适合目前这种状态中的我。

没读过萧红的作品,但早已于各处看过八卦群众茶余饭后谈资中她的情路起伏。

导演和编剧就是把大家知道的花边新闻光鲜亮丽的包装了起来,对作为作家的她一笔略过,完全不知道她在什么样的情境中以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创作了什么作品。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只是她逃婚,她怀了逃婚对象的孩子后被抛弃,萧军爱上了她这个孕妇,她生了孩子送人,萧军处处留情,她怀着萧军的孩子离开了他,端木爱上了她这个孕妇,端木娶了怀着萧军孩子的她,又在战火纷飞中一度弃她而去,她生了孩子夭折,她病入膏肓,又有新的文艺男青年爱上了她,死亡终止了故事的无限循环。

就这样拍一遍,有意思么?

萧红留给世人的,难道就只有这样地摊文学一般的感情故事?

因为演员宋佳蛮漂亮,因为化妆服装灯光道具什么的都蛮精良,所以导演貌似生产了很多个文艺的镜头。

但很不幸,大多都文艺到虚假,从头到尾,我只看到一个。

萧红被困在旅馆阁楼里,等待着萧军时不时的来见她,顽皮的把写作的稿纸铺在自己脸上,画外音,“我的生活只有见萧军,和等待见萧军。

” 多少人的一生有过这样的时期,时间被无情的分割成“有他”和“没他”,“他在”和“他不在”。

或许很甜蜜,或许很凄苦,但都很纯粹,也很愚蠢。

 3 ) 仅仅紧紧抓住一个“传奇女作家”“文学的痛苦与热爱的破碎”,而放弃她因“精神”而自我成就的生活,是一种狭隘的编剧视角。

🖊️士为知己者死,女也为知己者容。

🖊️现代文青视角下的“小女人”萧红🖊️仅仅紧紧抓住一个“传奇女作家”“文学的痛苦与热爱的破碎”,而放弃她因“精神”而自我成就的生活,是一种狭隘的编剧视角。

🎈在梦中长大的孩子,都是极端孤单的。

🎈“呼兰河除了平凡世界的生活外,在精神上也有不少盛举。

如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

七月十五,呼兰河上放河灯了。

河灯有白菜灯,西瓜灯,还有莲花灯。

大家一起等候着,月亮高起来了,河灯就要从水上放下来了。

那河灯从上流拥拥挤挤往下游浮来,浮得很慢,又镇静,又稳当。

真是人生何世,会有这样好的景况。

到了最后,那河灯流到了极远下流的时候,使看到河灯的人们,内心无由的来了空虚。

那河灯到底要飘到哪里去……” ——萧红《呼兰河传》🖊️汪恩祖:纨绔富商,包办婚姻,抛妻弃子,失落萧红。

🖊️萧军:报社才子一见倾心,灾后失业生活艰辛,稍有起色最终背叛,失望萧红。

🎈我那时候最憎恨的,就是每天早晨挂在别的客房门上的列巴圈。

新鲜面包的香味,让饥饿的人想去做贼,但内心又感到羞耻。

我经常在两者的撕扯中挣扎,孤独中好像站在无人的山顶。

我清楚地记得,每家楼顶上的白霜,还有玻璃窗上流淌着的一条一条的泪水。

有时候走在街上,听到妓女们的欢笑,我都会羡慕她们。

🎈萧军永远不会说,别生气了。

他总是说,不许生气;萧军永远不会说,对不起我错了,他总是说,你好尽快忘记别人的不好;萧军永远不会说,别离开我,他总是说,没有萧军你会难过的。

他就像一场大雨,很快就可以淋湿你,但是云彩飘走了,他淋湿的就是别人。

🖊️端木蕻良:痛苦的人是孤独的,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你知道我为什么写作吗?

因为没有更快乐的事情做。

🎈也许,不是每个人都能拯救世界,也不是每个人都有条件创造未来。

但是为苦难的世界担当情感痛苦,却应该是一个作家的精神追求。

我写苦难,就是希望苦难的现实能够改变,虽然我还没找到改变的道路。

 4 ) 她从未走出过自己的性别

第一次听人说起《萧红》是和辰哥聊天的时候,她在影院看的,但是有些失望。

“太软了”。

辰哥这样评价,彼时我并不了解萧红个人生平,仅仅知道是个女作家。

前段时间网络上集体讨伐绿茶婊的时候,林徽因被人掘坟似的提起。

后又有众多四月天钟爱粉为其平反,主要一点就是说林徽因已经很惨了,大家不要这样黑她。

要比惨,萧红更惨。

有人这样说到,于是贴了一篇长长的文章,记叙了从逃婚到死亡的过程,没有太多感情色彩,是萧红的大致生平。

现在找不到那个帖子了,但我记得好像是八卦组的。

八卦组也真算是包罗万象了。

我跟朋友简述生平之后他们的第一感觉也是这女人想要独立但不够独立,有胆子,但却不够大。

当时看完那篇文章之后的感受是,真实的萧红可能比电影里的更软弱,她除了心中无限执着于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读书、写书、出版、接触文艺界之外,她从未逃离过对他人的依附。

似乎是萧红自己也说过类似的话,自己是个女人,不能脱离男人而生活。

最初是因为物质需求而不能离开丈夫,后来因为精神所依不能离开情人。

两次自以为是的恋爱,两次远离爱人的生产,男人伤她这么深,她还是无法离开男人。

电影情节还是有所改编和美化。

海报上宋佳长发红唇,白面细眉,萧红几乎从未这样美过。

比如萧红追随表哥到北平读书那段,实际上是和表哥私奔,电影里则直接抹去表哥和萧红的感情,表哥才是萧红的初恋。

比如萧军花花肠子那段,萧红在外人面前从不表露,反倒是萧军气度嚣张。

萧军在家打了萧红,友人看到萧红的伤,萧红说是自己撞到门,萧军则大呼是自己打的。

萧红有着文人好面子的性格。

萧红在香港临终,端木早已离开,实际上并未返回。

她在分配遗产时留了萧军和骆宾基的部分,没有端木的份额。

后人猜测没有端木的部分大概是怨恨这个男人娶了她而不要她,因为那时端木在外已经有别的女人。

影片的结尾,骆宾基说,为什么所有遇上她的男人都会爱上她。

我觉得男人们倒不一定是多爱她,被她的才华所折服才是真的。

爱上她的才华,继而发现她的软弱,随后把她抛弃,萧红身边的男人差不多都是这个路数。

时势造英雄,时代有悲剧。

凭萧红的才华放到今天肯定不是那般凄惨景象。

现在的大多数女作家的生活过的潇潇洒洒,起码脱离了电影里描述的饥寒困窘,也没有战乱的颠沛流离。

而感情的受挫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像是灵感来源,即便不一定写情情爱爱的内容,她对于苦难的理解、对悲痛的诠释或许别有一番面貌。

她在当时写《生死场》、《呼兰河传》成名,很大程度上确实沾女性作家的光。

人们提及她的名作总要说“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和触感”,好像写苦难的作家里全是男性,这一抹亮红色给观众打了一针鸡血。

萧红似乎从未埋怨过自己生为女人承受太多苦痛,也从不想着要完全走出那个时代对于女性的禁锢,她接受了新的思想,又没能完全脱离旧的态度。

面对奔涌而来的好的坏的东西,永远一副顺从着的态度,接受订婚丈夫的施舍,接受萧军疯狂的情欲,接受端木的接盘,接受骆宾基的照料。

她对这些男人心存感激,也急迫的抓住可抓住的机会。

她说自己就是个女人,最普通的女人,要最朴实的感情。

这是萧红在那个时代对于“女人”的理解,她因为这样的理解写那个时代贫苦的北方劳动妇女,也因为这样的理解承受那么悲戚的情感。

 5 ) 落花无语对萧红

看完这个电影,觉得总体上还是不错的。

让我通过电影对萧红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知道她当初生活的不易与艰辛,为了生存出卖了肉体,她和汪的关系,虽说让人很感慨,但也能理解,毕竟处于的时代。

萧红一生被多个男人所爱,正如端木在结尾中所说:为什么所有走近她的男人,都会爱上她,哪怕她贫病交加、身怀六甲、生命垂危。

小骆说的话让我感触很深,萧红不停的写作来寄托,寻找记忆,一生追求爱与自由,从异乡到异乡。

萧红,民国才女,不到十年岁月,写下了近百万字的作品,是才华横溢的多产作家。

曾经读过她的《呼兰河传》,但其实没太大感觉,看完电影,打算去看看生死场,去看看萧红对乡民生与死的描述。

 6 ) 只恨当时无套套

只恨当时无套套。

不然也不会这么悲剧。

逃婚族。

汪先生:做我媳妇有何不好,跑啥跑。

雄性气息浓厚。

城市大水,大肚子还装企鹅下水。

萧军的态度:爱便爱,不爱就丢弃。

让你这样的女人流泪,是所有男人的罪。

男人总是油嘴滑舌的。

我可以抱一下你老公吗?

家教学生的姐姐(也是房东)够大胆的。

东北作家群。

女文青。

为何我遇到的女人总是那么孤单那么需要爱,而我总是不会让人失望的。

—男人花心的借口。

女闺蜜也不放过。

他很孤独,她就安慰他。

端木跟他们3P同床,条件所限,没办法。

我可能不再爱你了。

老百姓的爱情,没有争吵,没有打闹,没有不忠,没有讥笑的婚姻。

有的只是体贴、谅解、爱护。

说得很好,但做不到。

正如张爱玲跟胡兰成希望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总是奢望。

终究是分手。

端木没担当,跑掉,不帮忙提东西。

在几个男人之间流转。

病重才去医院,已经来不及。

整个香港都逃空了,抽烟算个啥。

抽烟镜头太多。

东北女子宋佳比江南小女子汤唯更符合萧红的形象、气质。

三星半

 7 ) 女人的敏感是财富也是毒药

很随机看了这部片子,却渐渐投入,最后看的颇多感慨颇多唏嘘。

民国那段时间有点像春秋战国,论民生是不幸的时代,论文化是大幸的时代,大家辈出。

战争的阴影无处不在,动荡和恐惧使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惶惶不安,不知为什么,这样的时代里,总会有才华的人集中在一起大放异彩,也许是人在没有安稳庇护之时会力求靠自身有所改变,而这种类似求生的欲望激发了自己的才华。

有时会非常羡慕那时的风气,电影里以文会友的片段非常美好,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帮助我们把生活过得越来越快,似乎慢一点就追不上别人了,可是有时只有静下心抛下浮躁才能有所领悟。

很喜欢小宋佳演的萧红,这样敏感的女子,也许是上天发现给她的才华太多了,所以用多舛的命运来找补。

作为一只没有拜读过她的作品的文艺小青年深深感到惭愧,马上就去找她的作品来读。

没有萧红的才华,但作为爱写东西的小文青,厚颜说一句自己可以体会萧红先生对文字的依恋,有时文字是倾诉是输出思想,有时文字是思考是和自己对话,而后者,对自己的思想是一种输入,有时本来没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写着写着便想通一些事情想出些许结果。

可是女人的敏感,是财富也是毒药,折磨自己,磨伤别人,是不是笨一点的女人会比较可爱呢。

如果萧红不那么敏感,不那么倔强,不那么要求完美,可能她可以忍受和消化萧军或者端木的不合心意之处,得以情路安稳。

不过那样的女子可能也就不是她了,可能就没有了最开始的逃婚的勇气,也没有炽热的爱情和由敏感带来的丰富的情感,所以也不会有那些洋洋洒洒的经典之作。

最后说说电影吧,中等之作吧,给了比较高的分数主要是出于对人物故事本身的感动,另一方面是喜欢小宋佳在电影里的表演,电影来说没有什么让人不舒服的槽点,略矫情的台词我还是挺喜欢的,不过也没有太多的亮点,中规中矩吧。

 8 ) 原来可以这样的美

景色很迷人,冒着大烟圈的火车,火车站的吻别。

处理的很细腻,让我不禁想去看一下归来,那场大雨把她解救了出来,肖军也真走运,白捡个爱人。

没有过多的描写她与肖军的爱情,反而在渲染真实的生活,或许她和肖军的爱情是理所应当的,没有必要凸显,而让小三的生活充斥着生活,她要求的唯一的,然而,这追求是悲剧还是

 9 ) 先生不是红颜 是男人的领导者

从姓汪的到萧军再到端木 萧红这一路都是被动地选择了接受 碰上的都是一群渣到不行的男人 唯一好一点的就是萧军 起码就如他自己所说的至少他不会离开萧红 他知道萧红的脆弱 不忍他伤心 却也一再地让她伤心 其实话说回来这一切归根结底不过是每个男人本性的体现 只能说男人都是视觉动物 没有耐性和一个女人长长久久地一辈子 这对他们来说是种煎熬 不能怪任何人 只能说他是个男人 只不过犯了所有男人都可能犯的错而已 萧红的命运总是被男人左右 当然也有时代的被动 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 她很执着 也很超脱 在那个年代 但是却太容易被一个男人捆绑 当然也不可避免地需要男人来依靠 生了两个孩子 却没有怎么当过一个母亲 早早的自己也因病离世 命运的转折有时候来的太过突然 到最后身边的小骆又以一个同情者和欣赏者的眼光对萧红产生了爱慕 这不过都是男人的一场小游戏而已

 10 ) 被扭曲的杯具杂陈的人生

但凡名人传记,总是会有些许变味,或者是有意拔高,或者是装作无意的拔高,或者是扭曲。

毕竟时间过去那么多年,哪里还有当年人来分辨是非?

看完《萧红》,不知萧红的后人是否会找剧组打官司?

电影里的萧红,也许仍旧带着作家与文艺的气息,但却仿佛成为一个现代版的“残酷青春/美女作家”代言人。

端木蕻良的后人,又是否会找剧组打官司?

电影里油头粉面有如恩客的眼神、表情,都让人感到那么不是滋味。

仿佛这电影的拍摄,只是为了说明这一切只是一个错误。

萧红是我一个喜欢的作家,她的作品基本都看过,最难忘的还是《呼兰河传》,时间的摧残完全摧不毁呼兰河那忧郁又温暖的气息。

没人告诉我应该看她的作品,也没有人推荐,只不过是自发的遇上,自发的喜欢上了。

也许把生命终结在年轻的时候,是一种幸运,哪怕那是悲苦的,被迫的,不甘的。

然而同样作为一个女人,有时未免会想,一个像萧红这样敏感倔强的人,如果能够活到后来,她到底能收获什么?

做为女人,她能收获美满的家庭生活吗?

作为一个作家,一个不照成章出牌的作家,她在历史上的那么多运动中,能保全完整的人格而不受丝毫屈辱吗?

所以说,她死了,生命像烟花一样灿烂,未必不是一种福气。

忘了是谁说过,大意是说,一个早早失去的生命是有福的,没有福气的人才会留在后面。

萧红的生平看过很多次,她的一生不幸的开端,贫苦的生活,各种版本的爱情,包括与鲁迅先生的各种交往乃至猜测也都有所了解。

虽然故事本身是怎样是一回事,电影拍出来是怎样又是另外一回事,不过,不真诚的艺术创作是比不真诚的生活更要可恶,因为生活是自己的哪怕不真诚,可是艺术却最终是要面对大家的(再说,一部电影也并不是天生就是艺术)。

电影《萧红》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

电影一开头,是萧红病重躺在床上,光线暗淡,她伸出手,似乎要拿床头柜上的药瓶。

骆同学问她要拿药吗,她声音低沉的说不。

看到这里我快崩溃了——虽然戏才开始。

这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堕落文艺女青年吗?

做作,自怜,放任。

作为一个敏感的生命,萧红应当是克制的,至少在陌生人面前,至少我认为。

这样的认为也许会给当事人抹上浪漫色彩,但这并不失真。

在电影往后的情节中,宋佳版萧红一直是这样一个样子,仿佛一个人早就知道她会这么早就走向灭亡。

可是,这只是导演知道而已啊!

对于敏感又坚强的人来说,当她不知前路如何,也总该表现出那种求生的欲望,那种好胜的动力,而不是早早知道人生结局的那种破罐破摔。

事实上,有谁能预先了解命运?

所有的人物里面,大概只有汪先生的后人和萧军的后人不会找他们打官司。

一来姓汪的一家不出名,二来电影对他的处理很合理,而萧军则是被美化了,变成一个无自知的博爱者。

电影把他的滥情变成一种不自觉的博爱,把数度的不忠变成一种高尚人格的瑕疵,如此美化还有什么好说的?

这就是典型的标签化啊!

把故事弄得毫无美感毫无浪漫可言,这种简单化难道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诚意吗?

而端木蕻良在电影中则毫不招人喜欢。

他本人也作为一个作家,夸奖起萧红来就像一个醉翁之意不在酒的铁杆粉丝一样。

在咖啡馆里两人对饮的一场戏,暧昧得就像一场如今泛滥的都市艳遇。

事实上,他们俩的爱情是不知不觉萌芽的,哪怕后来发现两人性格不合,端木显得很弱,可是也绝不该莫名其妙的给出这样的一个细节:到了香港,萧红一手提着杂物,一手提着一个大箱子,很吃力的走在端木的后面,而端木本人则悠闲的只在腋下夹了一个东西自顾自的走。

这样的细节也许旨在表现端木不会照顾人,那么他们爱情萌芽时,他那种招女主角喜欢的体贴宽容照顾人的表现从哪里来的?

也许确实他是一个这样的人,然而在电影的处理上,只有这唯一一个突兀扎眼的细节来表现,是不是太断章取义了?

这样塑造人物,只能告诉观众一个结论:萧红与未婚夫的自由结合是一场闹剧,与萧军的相爱和分手是一场有悲有喜的正剧,而与端木的结合就完全是一场杯具了——还不能正儿八经叫悲剧,只能叫杯具。

关于萧红的立体影像,这部电影是第一个。

毕竟去世太早,能被记住完全靠了她本身作品的生命力,鲁迅先生的提携当然也是不能不提的。

电影里出现的鲁迅,尽管造型形似,直立的头发,杂乱的胡子,都一一做来,然而出现一次让人笑一次,那种违和感真是羞煞先人。

但是要说大家都记得她,那也未必,冰心老年一篇记录五四以来的女作家的文章中,大部分主流女作家从老到小都被光荣点名,而萧红作为早期的天才女作家,却没有被丝毫提到。

这不知道是该归结于人老了,记忆模糊,还是说萧红的存在完全是在主流以外,毕竟民国是一个另外的世界了?

  电影里还交代萧红有一个与前未婚夫的亲生女儿,送人收养了,上网一搜,确实是存在这么一个女儿,据称生于1932年,活到现在年纪也真不小了。

看电影时虽然知道这种事不会胡乱说,但确实很少听到关于萧红亲生女儿的说法。

在电影里,她生下女儿即刻送人,那么干脆——无论当时是怎样,为了新生活抛弃自己的孩子,还是让人觉得这是一件残酷的事。

据说萧红本人在香港时有提到,然而电影里,在她即将死去时,都一直没有安排她想起这么一件事。

这部电影,就这么简单粗放的变成了“一个女人和四个男人的故事”。

如果萧红地下有知,不知会作何想法呢?

《萧红》短评

拍成这样算不错了,不过中间有几段确实挺脑残

2分钟前
  • 江湖夜雨
  • 推荐

制作精致,但是感觉隔靴搔痒,没有深挖的东西,空有一个完整的框架,宋佳的表演和以前一样,没有进步,可惜了这么好的题材。黄觉还不错

6分钟前
  • 辛弈
  • 还行

电影也是一种毁灭文字铸造的文人的最好方式,粗俗对白与电视散文处理的混合物质,一个女人坎坷的一生化作种马、无能者与怨妇的三俗生活,丝毫感觉不到时代与文字的流动。给小姨打电话说此片毁了她父亲的形象,我的愤怒已经无语,她到时候的愤怒可想而知。

11分钟前
  • yasashin
  • 很差

。。。。。。。。

16分钟前
  • 艾妮
  • 较差

没看过一次完整的,反复倒来倒去,大体把剧情搞明白了,确实要肯定宋佳的演技。

18分钟前
  • 无厘头潇
  • 推荐

演員感覺不夠入戲 有的時候情緒又太過了╮(╯▽╰)╭ 對白很平庸甚至些許雷人 旁白倒是不賴~ 攝影與配樂做得極好~ PS. 愛情 之於本我的女性 是致命的 毀滅性的 不論好壞…

20分钟前
  • Chapelle L.
  • 推荐

我爱宋佳!

25分钟前
  • 力荐

其实是个配图说话。拍这种贵圈屌乱的传记搞得又红又专肿么会有看头?当然这都不是重点,重点还是不会讲故事,每一个人物出彩每一段故事够劲。唯独就片尾的那一大段台词,很是漂亮惊艳。

30分钟前
  • mOco
  • 很差

自古红颜多薄命 3P在哪?没看见啊!!

35分钟前
  • SX
  • 还行

突然发现,发大水那段有种“倾城之恋”的感觉。整座城都淹了,成全了萧军和萧红……失望透顶

37分钟前
  • 碎片
  • 很差

就萧红而言,汤唯是绝对演不过小宋佳的,虽然小宋佳在这部里演的并不好。

39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梦是好的,否则,钱是重要的。”“我不愿面对,但内心深处在聚集忧伤。”——与梦想、文字有染的女人们,注定孤单。

44分钟前
  • 推荐

为什么我觉得选角比黄金时代好。。。。。。

48分钟前
  • 骨亠
  • 推荐

打分-1分,导演不懂萧红,一副空皮囊,野史当成历史拍,三角恋当成和文学作品一样的厚重。相反,作品本身被一笔带过,作家及其精神也被无情糟践和消费,严重误导观众。装腔作势的画外音也是浅尝辄止、隔靴搔痒。

49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很差

太文艺,不喜欢了。

52分钟前
  • 偷不着小姐
  • 还行

像一泡隔夜尿,骚气冲天,但一点都不性感

57分钟前
  • 冬至
  • 较差

感觉挺好,人物更贴合一些。黄金时代还是腕儿和角儿多了些,冲淡了主线的悲喜

1小时前
  • boks
  • 推荐

萧红算是动荡时代著名的女作家了,一生也很传奇。电影太文艺范了,有些台词和场景简直就是无病呻吟。

1小时前
  • mmhh
  • 还行

画面唯美。一些场景不错。其他不行啊。

1小时前
  • 伊壁鸠鲁
  • 较差

问:把大象放进冰箱里需要几个步骤?答:需要三个步骤。问:观看《萧红》需要几个步骤?答:需要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阅读李樯的剧本《黄金时代》;第二个步骤,观看许鞍华导演的《黄金时代》;第三个步骤,观看霍建起导演的《萧红》。

1小时前
  • 张翔森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