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的设置既增添了观赏度,也增添了情怀。
是妙笔。
贫民窟的两个女孩子,一个精灵古怪,一个黑人胖妞跟班。
辍学,对着老师狂飙,学习无用没前途,只能做个loser。
躲在剧场上方看排练的设置挺不错,底下的演员有点海选的意思。
超市男保安也有梦想,梦想做个舞蹈演员——很符合法国尤其是巴黎人的气质。
在天顶的横梁上救了男保安的命学骑小摩托车很真实生动被女黑人毒贩子接纳后的礼物是iPhone6plus。
超市不让她们进去,或许是贫民或种族的歧视。
对各种名牌的向往,各种名牌鞋,法拉利车,雷朋眼镜,两个模拟开法拉利的长镜头漂亮。
把钱藏在舞台天顶衡量,男保安偷了,随即的对手戏顺乎逻辑,非常精彩,简直就是按现代舞的节奏编排的。
男保安也练习了某个冲突性的舞蹈动作。
女主开始学穿高跟鞋,提醒观众,她还是个孩子。
但不是为了男人,而是为了警察从不怀疑穿高跟鞋的女人(也许是高贵的象徵)。
钱是一种能量流,你得想,才会有——这种价值观跟当下中国的现状很像。
扮作妓女去抢上家藏的十万欧元。
妈妈跟别人乱搞,于是放火烧了车。
男保安入选演出主角,他们的爱情在升温。
超市的一幕挺好。
继续逼迫女主去诱惑上家。
男保安给女主留了周六的票,女主则必须跟上家去看嘻哈演出。
好了,故事要进入高潮了,也开始俗套了。
1.偷钱被发现,被打,反击,打倒毒枭,抢到钱。
2.约了男主在车站汇合。
3.黑胖妞被抓,逼迫女主回去。
4.地下室着火,黑妞被烧死(其他人都逃出来,黑妞太胖出不来,消防员无作为,因为某种政治潜规则)5.引发了骚乱,在回忆两人的甜蜜往事中结尾。
一部可“燃”可“凉”的影片。
爱女主和男主在黑漆漆的超市那段梦幻唯美的舞蹈段落,简直美到要融化我。
女主火热的内心是影片一直贯穿的“燃”点,对闺蜜的真挚,对妈妈交织的爱恨,对男友的难掩的小鹿乱撞的可爱情绪,对“邋遢不堪”的生活保持着一颗火热、纯净到直白的心,也许不能见光的暴利交易才是她宿命。
最后结结实实凉透,这个操蛋的现实环境让人失心痛苦,却只能跪着接受?
看片时候,弹幕忽然接连弹出,自食恶果之意的言语,那时脑袋里也只能冒出这几个词语。
就只是让我来接受这个操蛋社会的游戏规则?
为什么就不能有人冒火打破,这可是一个活生生、鲜活的生命在你面前啊!
刚看到影片的时候被标题吸引,我在想《女神们》到底是个什么题材的呢?
然后看见电影是金摄影奖,导演的处女座奖项,就慕名看了,影片的开头是用照相机录制下来的两个女生嬉笑打闹的场景,差点以为拍纪录片呢,影片的前半部分节奏比较缓慢,就是介绍两个女生家庭背景,和生活经历,后半部分开始节奏加快,从女主开始贩卖毒品挣钱开始,整个影片节奏加强了,感情线也开始出现,故事越来越好看。
影片开始出现很多的偷窥式的镜头,俯拍的镜头观察人物的运动,比如女主和好朋友偷窥男生跳舞的场景,然后镜头运动比较灵活,俯拍,仰拍,在把车烧了的时候的镜头呈现十分混乱的感觉,另外,法拉利那段模拟的戏份也十分精彩,碰杯的声音,车的声音都模拟的惟妙惟肖,最后,女主在大毒贩家被打的时候和男生在舞台上跳舞形成了平行剪辑,在来回切换之间节奏加快,调动观众情绪达到饱满。
金摄影机实至名归。
在来看故事本身,女主的形象就是一个社会底层的女生,想要过上好的生活,然后开始贩毒,在贩毒的过程中遇到了爱情和一直陪伴她的友情,女主的出身本身就很低,她一直在强调“我不是个杂种”,表明了女主内心希望被接受和肯定。
在她的身边,一直有一个好朋友,不论她发生什么,一直都陪伴着她,然而最后好朋友死的时候,女主撕心裂肺的头痛感,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强烈,影片所散发的强烈的女性主义色彩足以震慑人心,女主从一无所有到后来躺在浴缸里钱洒满全身的俯拍镜头,深刻表明了女主的内心情感,影片之所以叫《女神们》大概也是整个影片所散发的女性主义色彩,不对人生低头,不对权利低头的态度,想想今年的《她》也是表现女性主义的好电影,只不过两个电影所表达的东西不太一样,但是,女性所特有的独特魅力却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虽然影片前半段有点缓慢,但是镜头运用很灵活,女性主义表达也很到位,好评。
不太明白这个片子想表达什么是这一阶层人们的生活?
是犯罪猖獗的由来?
是父母的教育方式?
是爱情和生活的相融相斥?
是友情与生命的权衡?
是导演心中女神的样子?
说实话都没太体会到如果故事是想讲一个追求金钱的女孩那么这股狠劲和机智只讲了一半故事结尾画风转向一百八十度整个电影像一部什么都想说 而什么都没说清楚的片子也像一部没拍完的片子
女主设定简单粗暴从第一场与老师的争执开始刻画她的野心,她鄙视老师拿着仅有的一点工资,循规蹈矩地小心翼翼地存活着( 简直仿佛是在针对我本人,心痛的无法呼吸( ・᷄ὢ・᷅ ))她鄙视这样的人永远无法挣到大钱。
当然,挣钱需要的品质可太多了,勇气,胆量,毅力,决心,甚至绝情。
女主有前面几样,可唯独没有最后一个品质。
这仿佛是一个通关游戏,想要拿紫色装备吗?
去学摩托车,去卖毒品,去穿高跟鞋,去勾引男人……一级比一级难。
然而女主都挺过来了。
可是女主并不是什么都不在乎,你得在一无所有的时候你才能得到。
妈妈虽然是个万人睡的slut,可是她从没放弃过她。
好友是小天使,是那个即使她一直下坠也会说,“我会接着你”的人。
帅气的舞蹈小哥是那个会抱着她转一遍遍呼唤她名字的人。
这是她最想获得的尊重和自我价值的认可,要对方称呼自己的名字而不是杂种,小哥短暂的给予了这种美好。
演到这里,完全可以看到,女主想要的太多了,想要权利和金钱,还要友谊爱情。
然而人生能获得其中一两样就可以谈得上幸运了,何况已经拥有了一样最珍贵的。
最后好友和钱一起烧了个干净大概成长路必须得摸爬滚打,如果没有失去过就无法保护自己拥有的东西。
但我更羡慕年轻的洒脱,可以不管不顾,脸上写满对金钱的欲望“你得想钱,钱才会到你手里”,做任何事没有道德束缚,因为目标太明确了,以致于躺在钱缸里的那一刻仿佛身处天堂,虽然天堂只是个幻觉。
这个幻觉是,我们穿着奢侈品,开着法拉利,帅哥对我们目不转睛,我们是世上最耀眼的光。
当梦醒来的时候,发现拥有不过是侥幸罢了,失去才是人生。
亲情:妓女妈还有一个跨性别爸,出生最底层,没有爱全是耻辱,但主角依旧帮扶家庭。
她妈追着车跑那一段让我挺动容的,可能也只是舍不得娃娃离开,脱离掌控吧,说会改什么的都是谎话,主角怎么可能不明白,她离开了,但也回来了,留了一大笔钱。
爱情:芭蕾舞男。
被凝视的客体的存在,即使是被放置在低的位置但社会性别依旧居上。
友情:贯穿始终,朋友的存在是主角放肆的依靠,当朋友说出会一直在会托着主角的时候,谁会不动容,无论做什么都陪伴的朋友是生活的动力,当敲开深夜的窗紧紧拥抱那一刻,她俩就是不可分割的,彼此依偎取暖。
而影片最后就是以朋友的死作为结局,她朋友的死间接地也是因为主角的缘故,主角为自己的疯癫付出了代价。
上下级:头儿是个女性,且在那一片还挺有名,影视剧里还挺少这样的角色刻画,而大姐大身边还有一个一直跟班的小白脸,黑老大和她的小娇夫。
很少见的女性角色,魅力值很高。
在最后的火场,主角俩还不计前嫌帮忙灭黑老大身上的火,不愧是女导演拍的作品,女女互助的情节真的很温情。
这类女性问题少年角色很少,我不清楚国外是什么情况,但在银幕上看到不一样的女性角色就很开心,而且还是这类走在法律之外甚至有点疯癫的主角。
片末的剧情走向我是真没想到,我以为主角偷钱会失败,结果反杀了,我以为她会乖顺地服从,但私吞了那笔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以为大姐大会突然杀到机场,没想到是劫持了她朋友,我以为结局会是he结果她朋友被火烧死了。
在观影过程中,我能明显感觉到我自己的想法为何而来,我知道我是觉得女人很多事都不可能办到,比如她能成功骗到有钱的秃头并且在被发现后成功反制取走钱。
很高兴这类荧幕角色的出现,让女性不止于规训中的那样,我们可以看到更多形象各异的女性角色。
看完后其实对朋友的死耿耿于怀,所有叛逆的代价就是失去最重要的人。
脑海里就一句话,主角没有家了,联想到了自己,没有家,没有家的人,太难过了。
这部影片有股生猛腥甜的气味,不同于一般青春片里荷尔蒙失调的造作。
她是赤膊上阵的,“乱拳打死老师傅”说的就是这种感觉。
故事发生在法国,描绘的却并不是常有的精致法国女性的形象,与我们刻板印象中的浪漫之都相差甚远。
是法国难民窟中的底层生活。
小姑娘自小被称为杂种,只因她母亲是个人人能上的婊子。
在这样的家庭中像杂草一样的活下来,还好真主赐予她一个天使~一个宗教家庭里长大的黑人小姑娘。
两个活宝在难民区自由放纵的生长,在超市顺东西、投机取巧的赚钱、上课与老师作对、花痴大帅哥,每一景都有你我生活的倒影。
只是她们成长的更为粗粝,幸苦罢了。
Money成为每一个难民营小孩最崇高的梦,为了钱,用灵魂乃至一切都可以交换。
发大愿者必有魔考,这个有些许杀气的小姑娘踏上了一条魔鬼之路。
成功与否全凭运气。
片中我最喜欢的一幕就是两个女孩刚开始卖毒品时,对未来充满期待与兴奋。
两人模拟驾驶法拉利,在假想高速路上奔驰,在马路上搭讪帅哥,在路边撒钞票。
哇!
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的幻想。
会让看客们不禁感叹青春真是阴沟的救赎。
多么肮脏的地方被这样的无畏的笑脸镀上金光。
多希望影片从此截然而至,美梦如果无法成真那么就保持现状吧,至少还有可以一起做梦的人。
后来剧情一路飞驰,女主一路勇猛高歌、见神杀神,见佛斩佛。
阴厉疯狂的不像这个年纪小姑娘。
可是她也怕,每天都在做同一个梦,一直在不断坠落,永远没有尽头。
可是她的小胖子朋友却坚定的对她说:我一定会接住你的。
友情是这样疯狂生活最亮的光。
最后的最后小胖子兑现了她的承诺,却也永远的留着了青春里。
每当这个时候爱情总会俗套的出现。
一个保安小哥依靠自己努力成为年轻的的舞蹈家,他沾染着汗水的肉体被舞台光映的熠熠生辉。
我想这一定也刺中了在高台偷看的女主。
可爱情从来都只是强者的糖、不是弱者求生的药。
他们之间隔着的不只是未来。
最后,表白女主角,腥猛的演技,生鲜有过瘾。
前途不可限量。
这是另一个更美好的结局。
普吉岛 蓝天 大海 阳光和法拉利 。
不知是从哪里看到这句话,女孩不用天生丽质,但一定得天生励志。
第一次写影评,只为凑够140字,一直在猜电影会怎样的反转,会不会女主弃暗投明去跳舞,之后人生大放光彩,会不会女主就死在最后一次任务的失败下,会不会没人发现她带走钱,她和爱情活成最美的样子,会不会……嗯。
好演技好电影,仅此而已。
在大部分人的记忆里法国是一个浪漫的国度,红酒、香奈儿、罗浮宫、埃菲尔铁塔是它的标志。
然而近些年来大量的难民涌入,给这个国家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偷盗、贩毒、卖淫在难民营泛滥,加上一系列的恐怖袭击,导致法国底层与主流社会的矛盾日益加剧。
在今年戛纳电影节上,获得金摄影机奖的电影《女神们》,就把这一现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出来,而影片中重点刻画的移民后裔的野蛮成长史,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也更加的刺眼醒目。
该片是侯达·本亚闵纳处女作奖,作为一个女性导演,以她女性的视角关注底层社会边缘女性的生活,给她们以人道主义的关怀,着实需要足够的勇气和胆量。
电影《女神们》叙事流畅,105分钟毫不拖泥带水,熟练地交叉剪辑配和精湛的摄影,堪称法国女版的《上帝之城》。
影片讲述生活在法国罗姆难民营的15岁女孩杜妮亚,为了摆脱贫困的生活状态,加入当地贩毒组织,偷窃、贩毒、色诱样样都干,还玩起和警察追逐的游戏,最后玩火自焚导致好友葬身火海的故事。
一般来说女性较之于男性阴柔而内敛,但是她们在紧要时刻能够展现出出惊人的爆发力,电影《女神们》中的女主杜妮亚就展现了这一现象,从而给影片带了意想不到的戏剧张力。
杜妮亚母亲是个妓女,被身边几乎所有男人上过,从一出生被叫做杂种,在脏乱差的难民营里长大,造成她坚韧而又倔强的性格。
她渴望富有,渴望成功。
她从身边的案例中发现,只有主动出击向外寻求才能改变现状,而最快速地方法就是贩毒。
但是由于她从小在清真寺中聆听教诲,所以内心有种不可逾越的信仰之门,阻止她向外寻求突破。
这样一个矛盾女性存在体,无疑在电影中就非常的具有戏剧性。
影片中杜妮亚在教堂里一边交易毒品,一边向真主请求宽恕,这一对比就把故事演绎的极具张力。
电影显然着重展现人物内心世界,而非事件本身。
当杜妮亚色诱毒贩黑老大的同时,她的男友基恩正在剧院跳《柯妮丝舞者》,影片通过平行交叉剪辑,把两人内心的挣扎便显得淋淋尽致。
电影高潮部分杜妮亚面对害怕被攻击而不愿意救援的消防人员,她无力地嘶吼着咒骂着,当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和熊熊的烈火笼罩时空时,杜妮亚如同陷入了无底的深渊。
目睹这一悲惨事件的群众,压抑已久的怨恨爆发出来,他们开始与前来维稳的武装警察冲突,场面顿时失控。
由此影片集中展现游离在主流社会外,以杜妮亚为代表的特殊群体,他们不能得到政府的有效援助,他们的亲情、友情和爱情裹挟在暴力、性和黑暗之中,心灵和肉体都备受煎熬。
他们内心渴望得到真主的救赎,但是悲惨的生活现状,迫使他们不得不做些违背教义的事情,甚至公然对抗政府组织,而政府暴力打压反过来又促使矛盾再次激化。
这就像一个无限循环的怪圈,人们找不到一个正确的出口,无论是主流社会还是底层社会,他们都备受恐惧和痛苦,而最大的受害者就是杜妮亚群体。
这部电影名字叫《女神们》,很反讽的意味,像杜妮亚这类人几乎是上帝弃儿,又谈何女神呢?
他们在文明社会近在咫尺的地方野蛮生长,无论向内还是向外寻求突破似乎都是不可能的,大有一种人间炼狱的境况,这里鲜有人关注。
电影上映后大部分人对影片中刻画的主体予以同情态度,但是仍然有部分人抛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和“自作孽不可活”之类的言论,甚至批判导演“唯恐天下不乱”。
这无疑是可悲的。
无畏的青春,没有禁锢的恣意,换来的也许是多年后与老友们津津乐道的年少轻狂,也许是缄默不语的愧疚与懊悔。。。。。。
人生的无常仿佛是场轮盘赌,即使上一秒盆满钵满的胜者全得也不代表下一秒不会满盘皆输光屁股走人。
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关口,我们一定会不顾一切地逾越它,哪怕付出惨痛的代价,在当时那一刻其实都是别无选择的。
至于是否值得,也不过是时过境迁后随着岁月的流逝,在缓慢的衰老进程中用以慢慢回味唏嘘的。
女孩如同野外盛开的鲜花般美丽坚韧,勃勃向上的生命力一定会令她未来的人生在荆棘与光芒中充斥着极致的体验,也许某天她会被击倒结束短暂的一生,但更希望她能如凤凰涅槃般浴火重生,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平静。
女神经病们
法国的电影就是有点神神叨叨,女主很漂亮,几个黑鬼女配真的很烦人,看着就恶心。完全看不下去。还有这翻译,贩毒女也可称为女神?迷茫....
幻想法拉利那段儿太赞了!!但看的时候就觉得八成结尾要悲剧。。。而且我想说的是,真的要减肥了!!求生的窗口总是很狭窄,胖子很难有生路!另外就是女主演技炸裂而且能在女汉子跟女神之间轻盈转换也是头一次见!女主被男主拉着被动跳舞那段很燃!必须收进我互撩的豆列#年度瘦身宣传片儿没有之一#
这部影片有股生猛腥甜的气味,不同于一般青春片里荷尔蒙失调的造作。她是赤膊上阵的,“乱拳打死老师傅”说的就是这种感觉。
青春的美在于幻灭的那一刻。杜尼亚,前路艰险,祝你好运。
穿插着9:16的手机摄影画面,拍摄角度刁钻诡谲,不像是处女作。看过之后好想有一个会跳风格凶狠现代舞的男朋友啊,Fantasy又多一种。
不乍看。
表白女主角,腥猛的演技,生鲜有过瘾
★★★☆
什么烂片????因为太胖而死?2333
很巧妙的故事——最美的年华和最残酷的生活,眼前的星辰还没划过,就如流星版坠落。不是简单的残酷青春,不是无因的反叛。青春的惨烈跟阶级的隔离,互为因果。
问题少女传,但拍得很可爱。虽然故事老套,但舞蹈情节的设置增添了亮点。具体见影评记录。
2.5
两个小女孩的表演和电影最后的结局都很棒——纯真、自由、叛逆、中二、情窦初开的青春最终随着与挚友的离别而结束,但混乱的难民生活却没有看到尽头……悲哉!PS:脑洞开车那段非常妙,印象最深。
挺惊艳的处女作 欲望在绝望的环境中中野蛮生长 这份欲望最后竟充满了生命力 几场戏都印象很深刻 有想法 在起点差不多的情况下 估计要成为下一个Andrea Arnold
来呀,互相伤害呀
她抽烟喝酒还贩毒,但她是个好女神。通篇弥漫的这种没来由却屌的一逼的无知者无所谓态度让人错愕。WTF... 女权标签能去了么,这不是我们想要的女权谢谢。
不知道为什么看不下去,都是对话???
7 电影有一些我非常非常喜欢的时刻,比如女主和朋友在月光下拥抱、每一次舞蹈、拜金主义以及男女角色功能性的置换,但要讲的Ghetto girl的奋斗史 底层爱情故事和难民营的阶级冲突有点点割裂,前半部分这三者融合得很好,可是进展到偷十万那块已经像是三部电影了…
法国电影一贯的沉闷。也许女性会比较喜欢,剧情很无聊,不知道导演想要表达什么意思,看过以后不明白电影讲得是什么东西,没有主题和深意。拍的太文艺。不推荐,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