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这么认真地看一部动画了《白箱》与战斗无关,与爱情无关,甚至与高中无关(划重点),是一部与少女们的梦想有关的现实主义作品。
当年被人安利的时候,自以为这种偏日常、职场的动画我不会很喜欢,直到我看的作品增加,想要加深自己对动画制作过程的了解,才重新想起她情节围绕五位热爱动画的少女展开,分别喜欢画画、配音、3D、写故事,还有一位负责这些工作的交流和调配,后来进入动画公司担任制作进行,也就是我们的主角喵森。
这种感觉并不是选出一个主角,然后围绕其发展剧情,而是事件本身就在发生,只是从中抽取了引导事件发展的人物作为主角,这个做法完美的取缔了所谓的主角光环,正巧喵森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普通到是因为画不好画才担任制作进行,普通到找工作吃到了不少闭门羹,普通到进入行业时间不长就感到迷茫,需要前辈的指导提醒才能重新振作起来,普通得尤为真实
一共24话的剧情就是在制作两部动画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社长有句话我感触很深,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往往不来自别人,正是来自于自己。
想要完成手头的工作其实并不太困难,很多动画公司的员工不按时出勤,工作时间睡大觉,原画师敷衍了事,作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所谓的“业界药丸”。
武藏野的监督木下平时懒惰极不靠谱,甚至画分镜都要限制其人身自由才能勉强完成,作为一个大龄离异人士毫无长辈的尊严,但木下的内心却有着对动画的敬重和激情,在《Exodus!
》第三话人物表情出现瑕疵的情况下,坚决提议重新制作,监督动动嘴,全员跑断腿。
在返工重制完成之后,动画人物形象重新确立,新画面放映光芒下监督那张动容的脸,让我对这个肥宅肃然起敬画师是个残酷的职业,诸多影视作品都有所谓新人原画师被作监、监督逼疯的情节,出名的画师风光无限,日本的中村丰、松本宪生、山下清悟、吉成曜等名扬海外,在中国都有极高的人气。
新人则不同,刚刚入行薪资极低(远远不如公司内的其他岗位),最致命的在于画师这一职业非常依靠天赋,光靠蛮干保量不保质只会被作监不断返工最后一无所成。
绘麻是片中最先遇到瓶颈的人,在平衡质与量方面伤透脑筋,好在她有一群靠谱的前辈,找到方法度过低谷,并且因为绘麻的细致观察,让传统马戏在老画师杉江手中得以顺利解决,帮助公司度过难关的同时也开启了杉江的事业第二春,这大概是制作组对画师们特别的浪漫主义吧
和原画师相比起来,声优行业的竞争激烈有过之而无不及,一线声优们在各种新番、电视活动中风光无限,无人发掘者却打着零工,不敢放过任何一个甚至是群杂的工作。
静香珍惜自己接到的每一个试音工作,就算是群杂的台词也演练了上千次,但现实就是很残酷,当她与《第三飞行少女队》角色配音资格擦肩而过时,在她看来,那只是一次普通的失败,但作为观众的我们知道,5人小组唯独缺少了她。
当她喝醉酒在电视机前对着当红声优迷迷糊糊说“那就让给我啊”的时候,真心希望她能赶紧打个翻身仗,也正因为这些太多令人郁闷的挫折,我们才会在静香配出“我离自己的梦想又近了一步”时,理解喵森那止不住的泪水
人物设计是一个从无到有、从零到一的过程,将漫画原作中的形象表现得更加鲜活,如果缺少原作的参考,就显得尤为困难。
看到一部动画的成品时,我们往往会被剧情、音乐、人物形象、作画等这些表现出来的因素所吸引,当然,这也是创作者所希望的,但《白箱》不止于此,这部作品让我们陪井口一起为阿莉娅的形象伤透脑筋,让我们陪制作组一起为作品操碎了心,所以我们会被还未上色的阿莉娅微笑所感动,会和剧中人物一样,在《第三飞行少女队》的白箱放映时惊呼“动起来了!
”
是什么驱使一个人在动画行业坚持下去呢?
喵森问了很多人这个问题,其实这也是制作组代表广大爱好者提出的问题吧,得到的答案正如社长所说,一开始也许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只是奔着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断前进,等回过头时就发现自己已经身在这个地方,仅此而已。
其实不只是动画行业,大部分的工作都是这样,这也是大部分社会人的真实写照,人只是在被工作和时代潮流推着走而已,能不能坚持下去,就看你对工作的感情有多少白箱是由P·A社制作的动画,由水岛努担任监督,人物、场景设计美型清爽,细节设置到位,精确到书架上的每一本漫画、墙上的每一张海报。
全篇有着大量的致敬情节和人物梗,最有趣的应该就是监督本人吧,从那体型、眼镜、蓝色T恤不难察觉就是在致敬水岛精二,嘴上说着致敬,水岛努却把自己曾经搞砸的作品换个《乳摇天国》的名字加在小老弟的头上,可以看出两人私交是非常铁了。
作品通过情节发展科普了动画制作流程、人员安排、作画与3D的前世今生等等知识,我看的华盟字幕组还在左上角疯狂解释,良心max以后要是看到优秀的动画,偶尔也耐心地看看op/ed吧,聆听制作组精挑细选的歌曲,欣赏这短短几分钟的,就算会被大概率跳过也还是精心完成的作画,看看这密密麻麻的cv、staff表,对着这一个个干巴巴的名字想想他们的脸,监督是像木下那样的肥宅吗?
作监是哥特萝莉还是开朗眼镜妹?
美术、摄影是过尽千帆的老手还是初入行的牛犊?
原画师和3D制作者的关系好吗?
声优是否还打着零工吃不饱饭?
制作进行像不像喵森那样没搞清自己的定位却依然十分努力?
小时候下午放学总守着电视看日本动画,晚上会被父母要求早睡,当时就想赶紧长大,想看到几点就看到几点。
后来稍微长大了一点,发现大人们不看动画的,原来成熟的人不需要动画呀,就想赶紧长大,然后不看动画,看新闻联播。
现在终于长大了,看新闻联播,努力工作学习,为前途操劳,但为什么还是没有丢下动画?
因为动画有趣,不只是用来打发闲余时间,好的作品让我绞尽脑汁去思考,让我理解生活中一些没有注意到的细节,让我发现并爱上某一些事物、行业,让我用心去对待这一个个纸片人,让我淋漓畅快重振旗鼓《白箱》是动画人给动画人的情书,我猜还是动画人给阿宅的情书,不是要向我们寻求什么答案,只是希望我们重拾并延续这份感动珍惜和尊重我们看过的每一个好作品
看完《白箱》,一时思绪万千。
感谢这部优秀的动画,让我看到了动画制作人他们的艰辛付出。
两代人的传承,日复一日地用笔勾勒出角色的灵魂。
为什么坚守?
我想,就是为了观众的会心一笑吧。
动画,可能就是那么一刹那,触及灵魂深处的感动,是创作者和观众身心的共鸣。
有这么一群可爱的人,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忙碌着,奋斗着,向并不美好的世界传递着爱与希望,真好啊。
所以,走到今天的我们,是否已经迷失了未来的方向,在日复一日的单调学业中找不到自我。
不!
我觉得不应该是这样的。
每个人都有那希冀的远方,伸手可及的光。
所以,不要停下脚步,奔跑吧!
为着不变的初心,内心珍藏的那份感动,TAKE OFF!
—这也许只是像烛光一样微弱的光芒,但这份微弱的光芒一直在不断地传承,最终化为永远不灭的烈焰,照亮整个世界。
所以,我希望今后也能像这样去照亮这个世界!
同时,向京阿尼,向所有动画从业人员致敬!
今天也是谢谢了。
毕业工作了一年,天天忙忙碌碌疲于奔命,发现自己真的是越来越没有文化了。
这两天为了九月份重新开始的学生生涯再一次翻开书,然而心浮气躁远离学术了这么久,一下子真有点看不下去。
于是我打开了网页。。。
一直知道《白箱》,但是就是这么偶然开追了,结果是一看停不下来而且竟然在两天之内看完。
都不记得上次我这么热血激情是什么时候了。
好像是初中时三天看掉网王。
我其实在这之前没有看《白箱》也是情有可原。
去年的七月番,大牌云集,FSN,四月,月刊少女,包括后来喂屎的AZ,话题性比白箱多了去了,加上B站没有==自然就没有关注到。
但是就像我之前补《蜂蜜与四叶草》一样,如果是当时一星期一集悠闲的追肯定没什么感觉,看完了就看完了,但是放在工作后再看,一下子就能体会到那种酸涩迷茫。
这个时间点看《白箱》,也是恰如其分,让我把之前就一直在纠结的问题正儿八经的拿出来好好想了想。
然而光想想是永远不会有后续的,我决定还是先写下来,写的时候人是必须要思考的。
首先,我为什么会喜欢动画呢?
这种感觉说不清,也没法简单的说。
小时候,我最喜欢的是《魔卡少女樱》,我也想成为像主人公那样的人。
当年看的CLAMP的一篇访谈有过这样的话:他们想创作一个“对待和世间公认健全家庭、健全恋爱有所不同的事物时能一样宽容体贴的人”。
剧场版里,知世说“最重要的是每一天都过得不后悔”。
这些言语有时我会忘记,而且我既没有成为小樱那样温暖的人也没能做到每一天都不后悔,但是在失落时,这些话,这些场景,的确就是支持我继续走下去的动力。
后来,我开始学琴,自然开始关注动漫里的配乐,觉得有些场景配合音乐表达出来的情感真是太厉害了。
于是找了好多谱子来弹,自己也开始一句两句的扒谱。
到后面,这么多年下来,我开始注意到一些动画行业的趣闻,有时候看一些剪辑手法、画面布局、转场方式觉得非常有意思。。。
于是这么多年就一直看下来,一直喜欢着。
尽管我妈一直觉得看动画幼稚,但是我认为动画也不过是一种艺术表现方式而已。
而且,今敏曾经说过,“在动画里,所有场景都有导演的深刻含义,没有毫无意义的场景。
不像真人电影,有些可能是无意拍出来的,比如天上云彩的形状,家具木头的纹理。
动画是画出来的,都是有意而为,不会出现没有意图的东西,没有意图是无法作画的。
”某种意义上来说动画语言更为丰富,角色、故事、场景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信息。
但这只是单纯的喜欢看动画,和白箱里的角色们喜欢做动画又有本质的区别。
第一季后半部分开始,监督渐渐地把这个命题抛出来了。
“为什么会制作动画呢?
”大家回答不一,但是大仓先生的回答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也许是因为说得最多)。
做了40年美术工作的大仓先生说,“我只是竭尽全力去做眼前觉得有趣的事情而已,我最一开始是想画电影的广告牌的,但是没画成,后来经历了种种事情,在我也搞不太清楚的情况下入了动画这一行,然后渐渐觉得动画背景这个工作也很有趣。。。
像这样,等我回过神来时,已经过了40年了。
人生真是不可思议啊,明明只是在不断的向前走而已,却会有许许多多的邂逅,而每一次的邂逅,都能让人看到一个崭新的世界。
我啊,其实不是一开始就知道我要前进的方向的,回过神时,自己便置身此地了,仅此而已。
”对比自己的工作经历,这真的是可遇不可求的邂逅啊。
当然大家都知道《白箱》所描绘的和现实世界必有差别。
不可能所有的问题都这么顺利的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法顺利HAPPY ENGDING。
动画行业工作强度大工资低,黑白颠倒加班是常事,制作中身不由己的事情这么多,但即使现实残酷,制作组仍然愿意把这样一个积极向上的、充满朝气的一面展现给观众,这已经说明了动画从业者对于自己的这份职业充满自豪与喜爱。
所以长久之后才能这样感叹,啊原来我已经做了这么久的动画了啊。
在工作的一年里,我有因为学到了新知识而产生的激动,也有完成一个项目后的自豪,也有涨工资的兴奋,有时还能跟人家吹吹牛皮,想想也蛮不错的。
但是这终究不能掩盖这一个事实:我的确不喜欢做这个。
这么多年惯性的好好读书好好学习,我为上一份工作做的,也不过是这种惯性的继续而已,从好好读书学习到按时交图纸好好算材料。
所以我在工作中能收获的快乐,抵不过对老板说没事过来加加班的厌恶。
我有时候也会想,只是一年而已,这只是个小公司,能看出什么呢,过几年再看吧。
但是更大的问题是,我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做什么。
有许多爱好,终究因为各种原因不能深入,我能从中得到自我满足,却也从来没有把这些爱好发展成生活手段的野心。
到头来除了本专业,我什么都不会做。
接下来的研究生,算是我给自己的第二次机会。
当然书还是要读,理论还是要学,程序还是要写。
放假在家什么都不做自然什么答案都不会得到。
但愿这多出来的两年的思考时间,我能找到自己生活的道路,也像《白箱》里的人们一样,邂逅一份自己热爱的工作,自己热爱的生活。
回头总结一下《白箱》这部作品。
看过的人自然说好,给看了这么多年动画的人们科普了动画是怎么做出来的,故事行云流水,不拖泥不做作,而且每一集的内容很多,却不会让人觉得无趣,相反的,会让人忍不住点开下一集。
抖出一些业界笑料的同时,也能激发人的思考与斗志。
对于3D和2D的讨论,何为动画的“演技”, “不耻下问是一时之耻,耻而不问是一生之耻”,“要有才华,更重要的是要把握机遇”,这些在片中都有深刻的探讨。
虽然讲的是动画业界的故事,好在这片子没有拍成纪录片,而是巧妙的将现实和乐观的理想结合在一起,充满激情,又不会给人“啊又要喂心灵鸡汤了吗”的感觉,真的让我觉得动画这种情怀这么多年都在传承中。
以后看Staff名单时也会多一份心眼。
由甜甜圈开始到甜甜圈结束,首尾呼应。
结尾很不错,五个人都在自己的道路上不断进步,向着共同的目标前进,虽然前路仍然艰险,但由她们努力奋斗出来的希望,就像梦想中的大船一样,扬帆起航。
PS. 昨晚看了《大圣归来》。
虽然打斗动作有些不好,3D有的地方不太对劲,但是,是个好故事。
好好讲故事才是一部作品的基础。
一个有意思的故事,画面技术上的漏洞可以慢慢补上没关系,就算中间崩几卡也没关系,能让观众看得爽,就行。
我觉得我们也是有这种情怀的,而且历史上下五千年,我们脑洞那么大,不愁没有好故事。
感觉还是愿意好好沉下心来做事的人少吧。
各行各业都这样。
看完《白箱》之后,我就把它列入了我的“相对安全の推荐List”里。
我入坑大概有十年了。
这十年里,不停地有人让我给他们推荐“好看的动画”。
开始的时候我很热情也很乐此不疲,毕竟自己喜欢的东西能受到更多人的认可这本身也是件很值得开心的事——而且除了黄片之外一切跟日本有关的东西都很容易上升到民族高度,这些人能够跨越世代仇恨,只单纯地抱着一副求安利的态度,实属难能可贵。
可没多久就倦怠了,除非碰到一再来问的,否则一概不理。
因为大部分时候思来想去推荐给别人的动画漫画往往得不到正面的反馈,他们总是会把“那个xx我看了,也没你说的那么好啊……”这个句式挂在嘴上。
这句话在知乎有个更广为人知的说法:“xx是否被过誉了?
”人性巨大众口难调,推荐东西真的是当下最出力不讨好的事。
要解决这个问题一般有两种方法,第一是再不推荐,索性全不搭理;第二便是找几个相对比较安全的选项。
我选了后一种,大概是出于对动漫的真心热爱,并且由衷地希望好的作品能够更大范围的普及。
所以在我的相对安全推荐List是:《星际牛仔(Cowboy Bebop)》、《食梦者(Bakuman)》、《Clannad》、《蜂蜜与四叶草》以及刚刚上榜的《白箱》。
《星际牛仔》推荐给心智成熟的人,《食梦者》适合全年龄段(大场鸫老师赛高),《Clannad》不分性别人种年龄通杀,《蜂蜜与四叶草》和《白箱》绑定,作为阶段的分界线案例出去。
以前我推荐蜂蜜与四叶草时用的推荐语是:趁毕业前快看了吧,无论是本科毕业还是研究生毕业还是博士毕业,再不看就老了——这是一个同学推荐给我时说的原话,起初我也觉得是矫情是危言耸听,直到看完后才知道所言非虚。
而配套的白箱推荐语则是:这是一部新人入职白皮书——不管你从事的是哪一行,只要入职三年以内,它都适合一看再看。
在此之前看了反而不好,只会把它当成动画制作的科普来看,难以感受到内核。
它能让你清楚地知道所谓的“工作”到底是怎么回事,每个刚刚离开学校的人都免不了有个心态的调整期,这部动画能够帮助你快速度过这个时期。
这是个名字就是门槛的动画,没有基础知识的人肯定不知道“白箱”是什么——何况海报还是五个少女。
你可以把它看成是武藏野自吹自擂的动画,然而正是这部动画靠着稳定的制作,平淡的剧情在强敌环伺的十月番里生生杀出了一片天。
它不猎奇,不暴力,不血腥,不色情,虽然是日常却也没有不遗余力地吐槽,煽情点到即止,不刻意不夸张,剧情稳步向前推进,甚至到了连每一集的叙事结构都几乎一致的惊人地步。
一点一滴,循序渐进,口碑与销量稳步积攒,直至完美收官。
一部动画能够写实到这个程度,着实不易,除了表现手法上的偶尔夸张,其他的所有点都与真正的现实别无二致。
也难怪,他们所描写的不就是他们最熟悉的自己工作的日常吗?
从企划定下来后的工作分配,全体人员都进入连轴转状态,并且还要抽出精力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只有真正工作过的人才明白,这些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没有意外才是最大的意外。
工作之前难免会抱有那种类似于“如果每个人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那么就不会出纰漏,工作就能像在流水线一样稳定安然地进行下去”的天真想法,真正工作后才知道这种想法简直和“如果全中国人每人都给我一块钱那我就成亿万富翁了”一样天真可笑。
每个已经工作了的人想必都会不断拷问自己日复一日重复劳动的意义,迷茫像雾霾一样时刻笼罩在自己周围。
到底这份工作能给自己带来什么,现在的生活是自己想要的吗?
这么做真的是好的吗?
继续这样下去以后会更好吗?
甚至更多时候忙得焦头烂额,根本没有时间去想这些事。
动画里的每一帧都在迫切地朝观众传达着:这就是工作啊,这就是人生啊,它充满了麻烦和坎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借口和目的,在各种看似不可调和的冲突下,它们为了共同的目标相互妥协。
和大多数别的动画一样,《白箱》的主题依然是梦想——只是隐晦了些。
五个喜欢动画的少女立志要在以后的人生里从事与动画相关的工作,她们在各自擅长的领域里默默付出,有迷茫有困惑,遇到瓶颈时不知如何突破,遇到突发状况时不知如何解决,遇到巨大挫折时想要放弃,即便从事的行业大相庭径,可这一切分明也正是我们自己的日常。
除去五位女主之外,动画里的其他角色也随着剧情的推进日益丰腴,这些人在第一集里统统露脸,除了煮咖喱的社长之外其他人根本分不清谁是谁,可到了后来每一个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物塑造功力可见一斑,短短24集,罕有人及。
动画里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善与恶的正面冲撞,个别惹人厌的角色也有着他可爱讨喜的地方。
《白箱》可以看作是一部自己人安慰自己人的作品,难能可贵的是它不牵强不矫情,没有哭诉和祷告,完美的结局不会让人感到突兀。
真实而又踏实,脉络明晰有血有肉。
结尾处的演讲也没有刻意渲染煽情,虽然《三女》动画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做出来了,可五个少女最初的梦想却没有实现。
不过她们各自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像《三女》里五位主角那样——这样的结局让人回味无穷,也忍不住充满期待。
这是部从制定企划那刻开始就知道一定是面向小众的动画。
它注定不会大火,不会引发现象级的讨论和追捧,可却还是做得那么用心,令人动容。
突然发现没几个人评论,于是决定写点什么引导和推动下还在犹豫要不要开始追或追下去的同学。
以下全是个人观点,最后更新时楼楼已追到完结第24集。
(B站,A站)首先这部人设,音乐,配音和细节表现保持了PA一贯的水准,崩坏神马的更不必说,几乎是没有的。
作画有人会说没有花开或来自风平浪静的明天那么精致,但个人觉得可能与故事背景设定有关,一个大部分时间发生在写字楼的故事有什么好表现背景的...但不得不说第八集某个户外场景运用了3D效果渲染(技术名词不懂><),那精细和真实程度真的美呆了,还没在之前的任何动漫见过。
(完结后补充,后半部在背景的表现上P.A又重操旧业了,一个字,美)重点来了,个人推荐追下去的理由有二。
首先这部的题材实在很棒,相信不管在日本还是其他任何看日本季番动漫地方的小伙伴们,都多少对动漫是如何制作出来这一点有兴趣和疑惑,这就像吃多了美食对料理也有了憧憬一样。
而白箱这部作品就是要原汁原味得还原动漫制作流程,就目前来看,颇多专业领域的展现还是极具真实性的,简单几集已经将整个制作流程和产业情况用最简单易懂的方式呈现了出来,各种术语和每个环节的难处也有很好的展现,更何况番里的从业人员都太萌了啊啊啊,让人无限憧憬有木有。
(完结后补充,后半部对动画制作过程的描述更加趋于现实和细节,可谓良心,后加入的几个人物虽然表现时间有限,但也个性鲜明,印象深刻)其次也是最重要的,这部保留了PA最拿手的一种表现方式:用自然和吸引人的方法将正能量撒你一脸,让你无力抵抗的被治愈和励志。
为了不剧透,我只能说这番和花开/有顶天家族/TARI TARI有异曲同工之处,用吸引宅文化一族的方式渗透给他们元气的生活方式和人生哲理。
这方面我一直想说,PA似乎一直孤独而执着的拖着动漫作品的这一牌坊蹒跚前行,年轻人喜欢的娱乐方式自然是最好的教育渠道,但某些业界前辈似乎在废萌和血腥的道路上渐行渐远,PA能守住这份良心,让人钦佩。
不管怎么样,这种番看完总能让我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哪怕几分钟也是好的,也是让人欣喜的感觉。
另外补充下,这番还有一点不同于PA之前的作品,并无拖沓,节奏颇快,相信很多人一两集便能爱上。
(完结后补充,节奏的控制是这部个人认为最大的制胜妙招,很多24集的前段拖沓,中段枯燥,后半赶剧情的情况,基本没出现)最后还想顺便推荐下PA最近兩部佳作《有顶天家族》和《来自风平浪静的明天》。
网上都有正版可看,雖然都屬於慢熱型,但看到一半你一定会同意他们是现在这个时代难得的有思想又好看的底蕴之作,五星推荐。
PS. 下面評論有同學還推薦較早的花開物語(花開伊呂波),真實之淚和Angel beats。
我之所以沒提是因為這些都是公認的佳作了,另外特此強調以上兩部也是因為各種原因所致這兩部關注度較低,導致PA近兩年被認為製作誠意下降。
-更新于27th Dec. 12集观毕。
终于看得我热泪银矿T.T。
谨以此片献给高中毕业踌躇中的,大学迷茫中的,刚毕业熬在底层中的,为了憧憬的小家努力奋斗中的你们,共勉。
不管是为了所谓梦想还是执着还是那份没人懂的信念,坚持,一定会有所回报的。
有幸第一次看到满篇弹幕,评论都真诚的称赞动画制作公司努力的良心番。
P.A的又一部代表作预定!
另外AVA是shenmegui...你们真是玩得太开了哇哈哈哈哈-更新于10th Jan. 13集观毕。
各位新年好!
找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坐在阳台上看元气满满的白箱真是人生乐事。
op2出乎意料的好听。
看到动画里面制作公司这第二个企划,不禁想为PA再次点赞,完美得为5位主角妹子聚首提供了条件,题材还不偏不倚还戳中了时下宅男们的G点(具体就不剧透了,各位去自己一探究竟吧哇哈哈),另外开下脑洞说不定白箱这两个企划真的是在为PA以后的作品留伏笔,妙哉。
最后不得不提醒下某X奇艺,口碑不好真的要找找自己的原因,如果想主打动漫,最不该得罪的就是ACG圈,你说是不?
-更新于25th Jan. 14,15集观毕。
因为b站看不到了的原因一直拖到现在才一起补了两集。
第二部分看来又是要把科普玩得飞起的节奏明快的节奏配上专业的讲解,神秘的动画行业真是要被PA晒得底朝天了>.< 新人妹子们也是各种亮点,尤其某新人画师真是萌的我快化了啊啊啊啊。
哎呀忍不住就要剧透了,打住打住。
期待后面的剧情,也预祝白箱继续大卖特卖!
-更新于5th Mar. 19,20集观毕。
整个2月都在忙东忙西,但陆陆续续也追了16-20这几集。
中间小感触笑点泪点依然很多,但印象比较深的还是某绘麻的羞耻操和CV初录音情况的真实还原。
动画的制作流程的还原看来PART2要比PART1更加专业和细致,必须得为编剧能将这么多专业的讲解和剧情杂糅的这么细腻不枯燥而点赞。
19集开挂催泪到毫无人性有木有...最后ED音乐画面一起,没忍住眼眶就湿了。
另外不知不觉这篇文章已经有300+同学看过了,不知道有没有成功引到几个入坑呢。。。
希望如此吧-更新于30th Mar. 24集观毕。
整理了下心情才看的最终话。
有点不舍,已经很久没有像这样一直关注一部作品了。
剧情方面已经没什么猜不到的了,只是更多的惊喜,和更多的眼泪吧。
纵观全篇,P.A.在兼顾卖萌搞笑的同时,完整又节奏明快的把整个故事讲得让人意犹未尽。
想了想这可能是这部作品最成功的地方吧,现在又有几部番能这么好的把握好节奏?
为了商业硬加卖萌情节而拖沓主线,为了赶13集完结而前后节奏差异巨大,P.A坚持的24集模式,这回真是发挥了最大的光彩。
最后的总结了。
这就是你要看的动画,这就是最好的正能量药丸,这就是纯粹而硬朗的P.A又一部代表作。
已成经典,7星推荐,你还在等什么。
觉得特别适合在看完映像研再来看,虽然依然是相对理想化的状态,但相较之下白箱更加现实。
它是贴近“做动漫”的这一帮人,而且看完是能够清楚什么职位干什么活的,相比于之前对做动漫的臆想——一人或几人全包,动漫的制作其实是庞大的体系和无数动画人的参与,把原画师的话交给作画检查需要人,返工递交原话也需要人,尤其是着笔最多刻画的制作进行这一职务——需要统筹工期,在懈怠时鞭策大家,在赶不上时要另找人填窟窿,他们或许不太懂怎么画画,怎么制作背景,怎么建模,怎么让静止的画动起来,但对于一个相比花更多时间精益求精追求更高目标的个人作坊,需要及时交出答卷的公司更需要这类人,也就是制作人,制作管理,制作进行这一批人。
(但是我第一次看的时候确实感觉很怪,他们一点都不懂画画,后来发现监督——演出——作画检查——原画师这一溜人在沟通,而总制作管理——制作进行这批人是负责监督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的,似乎也没什么不合理了)看完我也更能理解在一个公司里,技术型人和管理型人是怎样晋升,又或是可以怎样转行(技术可以转管理,但是管理很难转技术,就像画原画的画好了可以往上爬做监督,画全部的分镜,当然也可以转体系做管理;但管理的人如果之前一点都不会画画的话是确实是不能转作画师的还有一些对“如何让画动起来”的神秘的东西似乎被打破了,我是不知道了,但我隐隐感觉这里面肯定是有路可循的,动漫绝不是那种纯靠灵感和一时的创造性的产物;以及进入什么样的公司就会学到什么东西(好比宫森葵的朋友在经常做汽车cg的公司里就学汽车的内容会更多,更精钻);而且学无止境,就像在一众原画师对画马不知所措时,却还要求助前辈,画美术的人还要求助于前辈。
总之就是建立了对公司的一些印象
有段时间以为“武藏野”捏他的是龙之子,都是历史悠久、目前陷入低谷的动画公司。
后来才知道丸山正雄和龙之子没有什么关系。
不过说到龙之子,14年他们同样做了一部现实题材的动画《乒乓》。
同为现实题材,《乒乓》和《白箱》的主题却是互为矛盾的,在同一年出现两部源于现实,走向却背道而驰的动画,其实是件很有趣的事。
《乒乓》披着体育动画的皮,却高调宣扬“努力也不一定成功”的论调。
片中五个主角都是都是把青春献给乒乓球的少年,但是风间、孔文革和恶魔尽管付出成吨的汗水,最后还是打不过阿扁和笑爷。
决定其中的差距的因素是“天赋”—— 哪怕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付出同样的努力,普通人两个月学会的东西,天才只用一个月,所以天才比其他人跑得更快、更远。
这还是在没有外部因素,相对公平的环境下。
难以接受,不过不得不承认现实的差距。
相比之下,《白箱》鼓励梦想,坚信努力就会成功,比《乒乓》要温暖得多。
但是反过来讲,《白箱》的现实成分相比《乒乓》有些弱不禁风了——就像段誉掉下悬崖就能学会北冥神功一样,作画监督不想干了此时恰好举办伊迪安展,找不到画马的画师时发现公司里正好藏着一位,想联系作者却遭到责编阻挠时发现作者的邮箱就躺着桌子上……武藏野的运气始终都很好。
不要强调他们的辛苦,现实中绞尽脑汁、费劲心力也无法解决的困难可是有很多很多。
《白箱》的症结在于肯定现实的存在,却不敢真正触碰现实。
遇到困难总会有办法是其一,十四话体现得更鲜明:十四话讲的是为《第三飞行少女队》甄选声优,声优事务所、唱片公司和活动主办方都想让自家的声优成为主役;这三家都是动画的投资方,此事也关乎公司的效益,绝不是只靠几句正能量的话就能解决。
动画中谈判过程基本省略,只用喵森频繁的跑进跑出来衬托谈判的漫长,最后再给了圆满解决的结果,至于谈判过程中的博弈和内幕,则含糊其辞。
《白箱》与其说是脱胎于现实,不如说是在温暖的梦中撒上一点现实。
确实是一部很好看的动画,但是用“真实”来夸赞它就过誉了,因为对《白箱》而言“真实”这个担子实在太沉重,它并没打算扛起来。
当然,《白箱》不够真实,但能温暖人心,看到喵森在二十三话的掩面而泣,和最终话说的那段话我也很感动。
《乒乓》虽然真实,看的时候未免有些泄气。
也有人说,有些事不必深究,看动画嘛,高兴就行。
不过,有些作品深究它是煞风景,而有些作品去深究,可能会发现惊喜。
就说《乒乓》,画风非主流,剧情太现实,很多人都不喜欢看。
相信主创们心里也清楚。
可是,明知道这部动画少有人看,赚不着钱,可他们还要去做。
这是什么意思?
最可能的解释是:我想做这部动画,仅此而已。
现如今动画界是宅腐萌当道,不过偶尔也会冒出一两个异类,13年是《恶之华》,14年当属《乒乓》。
这种动画没人看、不挣钱,但是当人们预知到这个结果后,推动主创们做下去的动力就剥掉了功利色彩,自我表达就会相对纯粹。
《白箱》则不是,它既要实现自我表达,又纠结于商业利润,两者的掣肘使主创们不得不妥协。
《白箱》的人物同样在说”我想做这部动画“,但是这份爱反应到现实中,与主创们的真实处境相比就显得虚浮,里面隐含着妥协和算计。
它温暖,但不持久,总有一天梦会醒。
而《乒乓》虽然是泼了观众的冷水,但是主创们坚持做自己想做的动画的行为中隐含着一股不妥协的劲头。
而且,主创们和动画中的人物是互为表里的: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是为自己想做的事情付出努力,同样是人生的财富。
这个励志故事更加真实可信。
久违而又实至名归的五星。
作为看番人中的颜党,如果不是接触到这么一部优秀的作品,估计这辈子不会对类似画风的动画感兴趣。
怎奈这部动画的质量实在是过于扎实,直接颠覆了我对动画的一些错觉。
尤其是在看完《乒乓》、《红辣椒》这类作品之后,往往会有一种动画就应该以绚丽、奇妙甚至诡谲的画面征服观众的感觉。
而这部作品证明了优秀的内核和无懈可击的叙事同样能成为动画的核心卖点。
这部动画以五名从高中开始就立志踏入动画制作行业的女生为焦点,以女主的职业生涯为剧情核心,描绘了动画制作的各个环节。
乍看之下,这种平平无奇的题材似乎会伴随着比较无聊的展开,但出乎意料的是这部动画不仅完美地完成了剧情的展开,还塑造了许多鲜活的动画制作打工人的形象、毫无死角地描绘了业内各种场景,更加难得的是,对许多比较尖锐或者焦点的话题进行了颇有深度的探讨。
在我看来,《白箱》这部作品的精髓就是能从各种平凡普通的场景中提炼出简单无比但又能让人拍手叫绝的东西。
翻译成人话,就是《白箱》是一篇朴实无华的满分作文。
梦想和初心在踏入工作后的细腻变化、原画师笔下作画质量与速度的抉择、3D技术的应用和传统绘画的冲突与融合、行业中高龄工作者的何去何从、工作中出现的痛苦返工、从业者踏入行业的契机、消磨新人的残酷现实、等等等等。
这部动画的每一集都在用着客观且温和的视角,把这个行业的几乎所有犄角旮旯都展现和讨论了个遍。
以一个即将踏入社会的准社畜的视角来看待这部番的话,在如实反映职场的情况下,我相信不存在比它更温柔暖心的苦口良药了。
在最后,我很想从番中挑几句金句来作为结尾。
怎奈害怕记忆出现偏差,又懒得起床开电脑寻找。
其中奥妙,怕是诸位有缘人只能从日后在看番过程的会心一笑中自行体会啦!
作者:谢枫华日文原文来源:https://twitter.com/york21c以动画业界为背景的动画《白箱》在昨日举办了活动『白箱 秋祭』,制作公司P.A.Works社长堀川宪司、企画公司Infinite社长永谷敬之、发行公司华纳家庭录像(WHV)制作人川濑浩平以及主演声优等人登台,在与动画fans的互动中也透露了一些动画制作的幕后趣事。
Twitter网友Newyork@やる気スイッチ捜索中 (@york21c)在推上进行了详细的报告。
这里也摘译一些内容,与大家分享。
关于『声优的试音是以什么基准决定选角的』这个问题,在每一位声优试音结束后,参加选角的Staff会在声优履历表上记下自己的评价。
但具体的给分各人有各人的基准,完全是黑匣子状态。
比如说永谷P是跟着感觉走的类型,堀川社长侧重考查声优演技的幅度能够多大程度上满足要求,水岛监督则是为了不受声优的相貌和胸部迷惑通过录音带选角。
另外试音时根据录音棚不同可以从背后或者侧面看到声优,有些场合为了记住声优的脸和声音的印象而通过外窗观察。
《白箱》选的是侧面的角度。
某大学因为《白箱》来采访永谷P,问到他什么样的人适合动画业界。
永谷P表示动画业界里『等待』是重要的一环,所以需要的是认真和开玩笑能各占一半,并且随时明确切换的人。
过于认真的人在动画业界很快就支撑不住了。
堀川社长上大学的女儿看了《白箱》,说『终于明白爸爸做的是什么工作、为什么总是不回家了』……希望她不要误以为爸爸是负责给片场的人做饭的就好。
被问起在现实里经历过的『无计可施』的状况时,曾经担任《新世纪福音战士》制作进行的堀川社长再次想起了最终话已经上好色却被庵野监督一再要求重修的恐惧。
和一下子回想起20年前的堀川社长相比,永谷P的回忆倒是离我们近了很多:在某白狐社做某部动画的时候直到第5集才完成了片头画面,害得他向饭田桥的金主(指TOKYO MX)低头谢罪——我们都知道这说的是《打工魔王》啦。
永谷P说《白箱》播出之后动画业界变得温柔多了,很多时候只要说声『无计可施啦』就能被原谅。
堀川社长却表示因为这个他经常被各方面抱怨『创造出了多余的成句』,背了好多锅。
《第三飞行少女队》让成立近十年的P.A.Works第一次经历了『无计可施』的状态,害得动画BD/DVD第七卷再三延期,给发行方华纳也造成了好多麻烦。
非但如此,因为《三女》和原画数超出预期的缘故,动画的制作费用也超出了预算。
然而在动画业界,为了提高动画质量而超出制作委员会最初给出的预算也是常事。
何况动画本身的赤字和整个企划的盈亏是两码事。
就算动画赤字了,作画还是能吃得饱饭的。
被问及动画BD/DVD的销量和续作的制作有无关系时,川濑P表示这要看具体情况。
有的动画圆盘销量就是主体,有的动画生意不局限于此,还有的动画结束后就再聚不齐原班Staff了。
总而言之,虽然圆盘的销量也是一条基准,但和有无续篇并没有直接关系。
不过说心里话,他还是希望fans不局限于BD/DVD,能够为喜欢的作品用各种方式出钱出力。
在Talk Show结束后,出席秋祭的Staff、Cast和会场的观众一起,伴着《SHIROBAKO音頭》和动画两首片尾曲跳起了盆踊舞。
出演喵森的木村珠莉表示盆踊舞的编舞是水岛监督本人,『明明还忙着要做《少女与战车》剧场版』。
最后,活动在全员『どんどんドーナツ、どーんと行こう!
』的呼声中落下帷幕。
其实很早就听说过《白箱》,大概是在刚接触日本动画那阵子,那是也就想想过去了没太多注意这部作品。
沿着京都动画顺藤摸瓜找到了paworks,选了一部制作最保守的《花开伊吕波》看了,之后就将《白箱》放在硬盘里,一直到三年后的今天才看完,已是深夜但感情难遇不得不发。
三年前我点开了第一集草草看完,觉得兴致不大整集全无亮点;既没有留下悬念的开头,也没有引发兴趣的爆点,画风显得不够现实从而人物表现出的感情毫无波澜,重点是没有可爱的主角与吸引的音乐。
这样下来不管怎么讲我也没有半分耐心去看下去,而但我重启观看计划时,也就是到今天的速度——一集两集直到今夜的十四集连播。
假如从现在的角度看来,放在三年前我还是不会去看的,因为三年给了我些许变化,而这些变化是《白箱》的钥匙,从此才能去理解《白箱》,去看见一些真实的影子。
从主角宫森葵来看,贯穿二十四集,每集都是喵森与其他角色的场景,一方面是无穷无尽的麻烦,安排计划,面对突发情况以及在职场中的迷茫与收获:而另一方面则是与朋友的理想,欢乐与悲伤的感情,在工作之外父母姐姐的偶尔出现。
将这些剧情放在二十四集中,也就决定了《白箱》是一部完整的作品,她必定会回答一些问题——那些有关初入职场的新手们与尚未介入的学生们在一个较为真实环境下的改变与情感。
在开始的几集并不易去发现,而这些东西渐渐地都摆在喵森面前,叩问你:如何解决?
如何面对?
可以得过且过吗?
这些问题都是挣扎的我不断想过的问题,每当主角们或者说是每一个人面对这些冰冷的问题时我都会顿住,暗暗地扶着下巴再摸到鼻子下面。
我也在问自己:我遭遇过吗?
确确实实我遇见过太多人生路途上棘手的问题。
我解决过吗?
我尚且没法准确回答。
他们会如何解决?
对此便是我对《白箱》的初步看法,遇到这些剧情,心跳会不禁加快,手上的汗也止不住的沁出,我很害怕。
但我害怕的并不是困难,而是遇上困难无能为力的自己。
更可贵的是,从《白箱》中寥寥的剧情中,角色的类型与其遭受的困难与变化大都能表达清楚——天才与普通人,有目标的人与没有目标的人,追梦的人与梦醒之人,都温情地出现过。
绘麻在遇到质量问题时被前辈濑川美里说出了一定是被前辈讨厌的,在错过机会之后一定会无法进步,在不断努力后越来越糟的话,因为感同身受所以印象深刻。
作为一名普通的学生,在被老师指责时灰心丧气,面对短暂的学习时间越来越焦急,不管怎么做都毫无进步,反而看着自己离目标越来越远,让自己的努力无处安放,最终埋在屋子里浪费时光。
三年来我一直重复如此,睡一觉打起精神准备继续失败,今天尚未成功,明天也许不会成功,努力或许会起反作用,在他人眼中越来越偏执,越来越沉默,甘心边缘化,但却毫无收获。
那么我们该去哪?
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去做?
我们又从哪儿来呢?
当我独处时总会这样想。
动画中的角色也只是单纯地工作,然后忽然有一天想去寻找生活与工作的意义,或许又重新投入漫漫的人生中短暂忘记了这一切,《白箱》的回答是:要追逐梦想,要创造意义,要承受苦难但必须解决苦难。
这就简单地反映出这个世纪的存在主义,从意义上面回答了人生的问题,同时容纳下了苦难与自由两大要素。
就像萨特说过: “ 人像一粒种子偶然地飘落到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本质可言,只有存在着,要想确立自己的本质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证明。
人不是别的东西,而仅仅是他自己行动的结果。
”让我们脱离本质,看到丰满的现实,每个人注定要在此开拓,除了存在别无他物。
《白箱》整体的表现是无比理想化的,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不得不简化人物的感情塑造与情节的铺垫和联系,吉田玲子担任了将近一半剧集的剧本让我这个老京蜜欣喜,《白箱》或许不是完美的作品,受众的人群或许很少,但它是有意义的,动画也准确清楚地表达了动画制作人员他们所想表达的意义,一切都十分简单,或许这是一份对业界的简单的答卷,但简单并不意味着任何程度上的失败,《白箱》是成功的。
就像每个人与每一集一样,闭上眼睛,再睁开时即为新生。
水监督出品必属精品
出场了那么多人物,看上去说了很多事,实际上都没有好好刻画。动画节奏快,也只是台词快,说的东西多,但是情节像流水账一样毫无起伏。如果慢慢说事情不也挺好的么,加点日常情感什么的,更生活,更职场一点。
趣味性太弱
橫手美智子跟吉田玲子的編劇配合度達到最大的強度,群像劇與業界低語的縝密縫合,主線與副線的交錯,真與假,都到達日本動畫甚至日劇的高峰水準。唯一不那麼合理但勢必得合理的東西,就是這產業也太多正妹!在這種高壓環境竟能有一群沒黑眼圈沒贅肉沒死魚眼的正妹環繞,呵呵果然動畫是作夢的產業阿
看了两集…暂时不太对胃口…
这个动漫竟然能到9.4。。。。去对比一下别对映像研出手,这个完全就是各种无聊的工作琐事,根本体现不出做动画的乐趣。。。当时看得我难受死,第一部让我想二倍速看的动漫。看完还是觉得难看,一时冲动想打一星,看在制作还可以,两星吧。。
+ 和京吹第一季手法类似,都是令角色的个性在集体活动中自然显现出棱角——很欣赏这样举重若轻地绘制群像的创作姿态。吉田玲子笔下的女性角色总是平凡而坚定,惺惺相惜,如此柔软而美好的存在,事后回忆起来才发觉原来每个人的脸庞都那样明亮。白箱展示的是动画流水线作业中的某个理想状态,仍是对现实的抽象,但抽象中蕴含着一种近乎天真的相信,其表达也是普世的:动画与现实的互文,亦关乎个体如何在既成的工作伦理中找到激情。最后两话太好哭,相信意义最终会在过程本身中自然浮现,这恰恰是我欠缺的品质
无聊
把动画制作如此高雅的行为庸俗化,情节跟儿戏似的,无怪日本动漫越来越垃圾,竟然被一批臭标志指导上了
科普番,部分剧情感人,结尾几集有些弱
可能没有感同身受吧……
很好的作品,可以鉴定有些人是爱动画还是爱喜欢动画的自己
实在是get不到看点
致敬动画人 nn扣一分
2016年8月14日14:20:42。水岛努这24集番也没有什么别的,大概三件事:一个,反映了业界动画制作流程;第二个把制作人员的艰辛努力展现;第三个,集集如神。如果说还有什么成绩就是神紧凑的节奏,这个对动画的命运有很大的关系,但这些都是次要的。很惭愧,就做了一点微小的评论,谢谢大家。
一期完结敲碗等二期!箱学威武!制作精良,剧情励志,动画行业知识科普。融合对动画的爱与工作的心酸,这半年来逢人就推的作品~
看的我打瞌睡
两处泪目了:1.旧工作室的往昔 2.《第三飞行少女队》坂木的配音场景。总而言之,能让观众大概了解业界流程已属难能可贵。
最后有点感动。努力的活着这是太好了,能看动漫真是太感谢了。
五个曾经在高中合作完成过原创动画的少女,在进入社会后仍然各自坚持着动画制作梦想期望有一天再度合作。节奏舒适,日常工作真实,作为同一主题的番剧,我更喜欢这一部,是活在“万策尽”日常里的琐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