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姑娘今年四岁,昨天我第一次带她进电影院。
我觉得一个人的第一部电影很重要,我小时候第一次进电影院是我爸带我看《血洗鳄鱼仇》,讲的是一个妻子被丈夫推下鳄鱼潭然后回来报复的故事,故事真是精彩,但那会我还不到六岁,从此我就只看成人故事,我的童年也戛然而止。
所以我对自己的孩子第一部电影的选择还是比较慎重,我还是希望她有一个相对完整的童年。
春节档有两部动画片,另一部是国产片。
自从生了孩子,我家就撤了电视机,所以《熊出没》这种IP对我和我姑娘没有任何吸引力。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作为一个孩子妈,我骨子里反感家长和孩子们跟风的东西,孩子没有辨别力也就算了,有多少家长,选择带孩子看电影的目的就是自以为通过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完成一次亲子活动,自己也算尽到做家长的责任了,他们根本不关心给孩子灌输的都是什么东西。
选择《了不起的菲丽西》之前我也犹豫,影片介绍强调梦想主题。
我也挺害怕梦想两个字的,这两个字现在也挺媚俗的。
我从来没问过姑娘的梦想是什么,万一她的梦想将来只是做公务员或者当家庭主妇,那我是支持还是不支持。
我肯定不会支持。
因为我真正希望的是,孩子长大后有个性,有自我。
但还好,《了不起的菲丽西》最后的落脚点也是自我。
如果你看完觉得这不过是一个简单的俗套的关于梦想的故事,那不妨跟随下面我的解读再给孩子讲一遍。
第一,人生非常非常艰难。
影片开头孤儿院院长教训菲丽西时说,人生很艰难,不会可怜你。
这句要划重点啊家长们。
让你的孩子对人生不抱有幻想,真的比什么都重要。
尤其对女孩子。
我生孩子时已经不算年轻,相比大部分当妈的,也算是人生阅历丰富。
我对人生的唯一感受,就是实在太艰难了。
不管在学业、工作还是婚姻家庭上,都有一重重难关,还不包括人生一些突然的变故。
我甚至一度想丁克,就是觉得人生悲苦,觉得不生孩子才是对孩子的大爱。
好多人以为人生艰难就是因为穷,其实根本不是。
我所说的苦,就是当你对人生所有追求,所有目标的时候,才能体会到的那种艰难。
不管你处于什么阶层,都会有这种感觉。
所以要尽早告诉你的孩子,将来如果想做成一件事,你所要面对的要比你想象的要艰难。
说到这里,我觉得菲丽西和维克托的孤儿身份设定特别好,在一个人离开父母庇护,直到她真正成人之前,这段路都是孤苦无依的。
让孩子提早明白这点,比让她以为自己永远生活在童话里,才是真正让孩子人生安全的东西。
不懂得人生艰难,才是最危险的。
第二,在成为你自己之前,千万不要被男人左右。
这个世界上啊,最会给女人洗脑的,就是男人,因为他们善于甜言蜜语和轻易许诺。
恋爱时,我们会遇到这样的男朋友,你不需要太优秀,只需要温柔体贴就可以了;结婚后,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丈夫,你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就行了,我会对你负责的。
一切以自己利益给女人洗脑的男人,都是耍流氓。
所以我觉得这个电影里另一个深刻的地方,是那个俄罗斯王子的设定。
在菲丽西竞选《胡桃夹子》最后一场比拼的前一晚,菲丽西本该去练习,俄罗斯王子诱惑菲丽西,说你已经很棒了,不如我带你去个好地方。
结果我们都知道了,菲丽西睡过头,错过了第二天早上的比试。
俄罗斯王子就仿佛一个路旁的苹果,在一个女孩成为她自己之前,会遇到太多这样的诱惑,这样的男人说着信誓旦旦的话,让女孩觉得自己果真如此特别,但当你按照他们的逻辑行动时,你就什么也不是了,甚至会丢掉你自己的人生。
身为有女儿的父母,应该借此电影向孩子渗透下,一些男人的甜言蜜语虽然好听,但最多只能当成调剂,你真正应该诊视的人,就是一直陪你身边让你做自己的男人。
就像维克托那样。
第三,不谈梦想,找到你的自我。
在影片的高潮,舞蹈教师问菲丽西和另一个女孩,你们为什么跳舞?
另一个女孩说是她妈逼的,我倒吸一口气,等待菲丽西的回答,暗暗祈祷她千万不要提梦想两个字,还好,菲丽西说的是,舞蹈是她生命的一部分,是她的自我。
这就是我之所以强调自我的重要性,最终让一个女孩和别人区别开的,让她在社会上无可替代的,就是她的自我。
你首先找到你自己,才能找到你的人生。
我姑娘尚小,还不知道她热情何在,但我会引导她找到她真正热爱的东西,将之一点点变成她的才华,最终变成她的人生。
好的电影,处处是对人生的隐喻。
从这一点上,《了不起的菲丽西》已经很不错。
这要归功于国外的动画片编剧,国外的编剧是可以在简单的故事中升华意义的,国内的动画片编剧总是先把自己降到跟孩子一个智力水平来讨好他们,这是我不会让孩子看国产动画的原因。
刚才浏览豆瓣评论时有观众说这个电影三观不正,应该是菲丽西冒名顶替这件事吧。
这个确实不值得鼓励。
我还特地跟我家姑娘这样解释了一下,菲丽西是孤儿,又身无分文,对于这样的女孩来说,改变命运的契机往往只有一次,但是她抓住了。
我们不学她,但是要理解她。
我觉得不站在道德制高点来指责别人,也是为人父母的一种美德。
好看又轻松的一部片子,画面和音乐简直棒极了!
对音乐有灵感、喜欢蹦蹦跳跳跳舞的孩子一定很喜欢。
之前看到评论说三观不正,都不想给孩子看了,看完觉得三观太正了。
说冒名顶替毁三观的,你们一定是没有仔细看电影的情节就来喷的。
小孩子都是像片头的菲丽西那样,活泼好动,很容易犯错误,而且毕竟菲丽西是在孤儿院长大的孩子,应该只有管束而没有良好的教育。
而当菲丽西受了挫折后的表现我想也会是大部分孩子的表现吧,还有那个被冒名顶替的孩子,结局也是HAPPY ENDING!
虽然整个片子的转折来的都太快,从敌变友,从同伴变支持都过度的太快了。
但是毕竟90分钟的电影,需要轻松,需要易懂,需要好音乐,需要好画面,就足够孩子们开心的笑和会心的体会了。
什么冰冻三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真不知道你们是怎么给自己的孩子解释爱莎会魔法这件事的,怎么解释安娜偷吃巧克力这件事的,怎么解释克里斯托夫吃斯特吃过的胡萝卜这件事的。
(对冰雪无异议,只是拿来对比)总之,看了大家的评论,其实各有各的道理,但是儿童影片我已经觉得这部真的很赞了。
看过以后就去找了原声,孩子非常喜欢跟着片尾曲Cut to The Feeling跳舞,说明真的打动了孩子们了!
已经刷了N遍,看得很详细,片子三观没毛病!
2016年的了不起的菲丽西,说实话给当时还是小孩的我带来了不少震撼。
菲丽西不懈努力并完成自己梦想的故事,真的励志到当时的我了。
但是当我上网去搜时,结果并不似我想像的那样。
当我以为会有很多直呼“励志”的评价时,网上骂名一片,主要是针对影片的三观。
时隔四年,我重温了这部影片。
影片令人称赞的是以19世纪的法国为背景,处处都有法国独有的小浪漫。
菲丽西这种致敬舞蹈致敬梦想的精神让人感动,努力、拼搏,并完成了自己的梦想。
而影片不足之处是在于菲丽西的塑造,这是一大遗憾。
这样强压着十几天就能练出一个芭蕾巨星,确实有点牵强。
毕竟芭蕾舞蹈演员光是练基本芭蕾就需要三四年,然后才能开始练足尖,穿足尖鞋;菲丽西的八音盒也是一大华点,电影中多次体现了菲丽西的八音盒,我一直以为在电影后期会借这个八音盒揭露身世或者认亲这样的感情线,没想到这就是起了一个让菲丽西偷取他人录取通知书的借口。
大部分的疑点就在于这几个方面:窃取他人录取通知书、一天能pass掉一个苦练十几年的女孩最后十几天就能登台表演古典芭蕾的代表作《胡桃夹子》、老师的偏袒和帅气男配的青睐以及主角光环到爆的帮忙擦了地就得到了原本是顶级舞蹈家最后只能当清洁女工的倾囊相授???
这就来到我的标题:两个角度,两个世界。
第一个角度:理智的角度。
为什么很多人看不下去?
因为这部影片实在对于那些不是主角的孩子不公平。
我们不能保证我们一定会成为有金手指的主角。
比如菲丽西窃走人家的通知书。
就算她有再高尚的理由,也不能借此来窃取他人成果。
特别是2020年查高考顶替这件大事的出现,让我不禁联想到电影这个情节。
菲丽西的行为和那些借别人身份拿别人录取通知书改变别人的一生的那些人有哪些区别?
试想而知,如果勒奥夫人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前来确认,那么卡米耶的一生就会遭受翻天覆地的改变。
从勒奥夫人的态度可以看出来,卡米耶虽然没有似菲丽西那么热爱舞蹈,但她这么多年一定为之付出许许多多的努力和艰辛,甚至是痛苦和眼泪。
她可能受过伤,可能为之舍弃了很多时光。
虽然我们作为“上帝”看到了最后卡米耶没有得到这个演出机会,可是当时的卡米耶不知道。
万一她成功了呢?
对于当时的她们都是一个变数。
那么我们就不能剥夺她的权利。
还有其他的孩子们。
从电影梅拉特的身份可以看出他是巴黎歌剧院最厉害的大师,那么他带的班肯定收的是最厉害的孩子。
并且这个班的孩子厉害到什么地步?
她们是可以与当今最厉害的舞蹈演员同台演出《胡桃夹子》的候选人,每一个她们都可能是上台的那个。
我实在想不出为什么一个只练了十几天的能一天PK掉一个这么优秀的舞蹈演员?
你说她在孤儿院也练过,好吧,这还真得感谢她在孤儿院的破坏公物,不然她要是不动一动跳一跳拉伸一下估计连开胯都开不了。
你说奥黛特给她集训过,那么至少我看来大概也就一天练个板块,弹跳、柔韧、平衡力、专注、留头甩头,不可能梅拉特每上一节课就让孩子们就做这么一个动作。
比如第一天练弹跳,假设一节课两个小时,梅拉特就让她们跳两个小时?
不可能吧。
那总得有别的动作吧。
那请问当奥黛特没有练到这个动作时菲丽西怎么做这些动作?
她妈妈冥冥之中告诉她的?
这样看来,这无疑是对这些付出了那么多的女孩的努力的否定,也是对她们最大的不公平。
要是被一个强大的对手打败,心甘情愿;关键是,对手竟是一个啥都没学过的金手指女主。
这就跟伏地魔和哈利·波特一样,你说老伏心里高兴吗?
呸,你说她们高兴吗?
她们心甘情愿吗?
第二个方面:理想的角度。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单从菲丽西奋斗这个角度真的很励志,并且舞蹈和配乐也很美。
菲丽西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努力去完成梦想这一点就很难能可贵,试问多少人能做到这一点?
她没有出身,没有父母,单枪匹马杀到巴黎来,就为了心中的那对舞蹈纯粹的热爱。
她知道对手强悍,可是她还是依然决定对抗到底。
凭着那纯粹的热爱,她撑到了最后,把爱灌注到舞蹈里,把舞蹈融入到生命中,这种纯粹本身就很美好。
在遭遇挫折后她虽迷茫过,但最后还是不放弃重拾信心,并且最后触及梦想。
这种坚韧本身就很令人感动。
在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时,她还能做到坚守初心。
在别人的看扁和自身的不足下,她没有自卑,更没有放弃,她保持自信和努力,坚定不移,一步一步走向梦想。
这更是让人由衷地钦佩。
我认为,影片想要传递给我们的是四个字:初心、热爱。
没有什么比初心更难能可贵,也没有什么比热爱更能推动人成长。
坚守初心是这个世上我觉得最难做到的事,因为人要面对的挫折太多了,多到怀疑自我。
能坚守梦想并把热爱注入梦想,这种精神恐大部分人都难以拥有。
当然,影片在设定上也确实太想和迪士尼靠近了。
这就造成了很多瑕疵甚至是令人作呕的设定和情节,但你不可否认的是抛开这一切,菲丽西的励志菲丽西的初心确实能打动很多人的心。
我不能同意看电影不注重三观,但我也不能认同唯三观而论。
坚持你的正确三观(前提是你得有正确三观),然后,领悟初心。
以上。
BTW,我觉得奥黛特那条线没有挖干净。
奥黛特明显是个有故事的人,可是电影仅用一场大火交代了她的全部。
梅拉特和她之间那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我们可以当做法式小浪漫,那么勒奥夫人对奥黛特的莫名其妙的敌意和最后她说“和奥黛特一样”似乎是她知道什么就很奇怪了。
除非你来个奥黛特外传,那么奥黛特这条线完全是多余,没有推动情节发展不说还使电影不够完整。
以上的以上。
这部电影让我有种全程尴尬的感觉,女主的性格就不讨人喜欢,感觉女主菲利西十天的学习就有如此大的进步让人不可思议,导演仅仅用热情来解释这一进步让人无法苟同,论努力,她没有其他女孩努力,仅仅因为她是女主就可以让世界围着她转,三观不正,偷录取通知书就是不道德的行为,因为是女主,这一切就可以被包容,导演通过抹黑配角人设而提高女主的道德高度,让人难以忍受。
剧情的低幼,感觉是一部专门做给8岁一下的儿童,而剧情却又如此三观不正,而不是普通好莱坞动画电影的那种全家欢的模式。
成年人看了嫌幼稚,儿童看了却会学坏。
一味的照搬好莱坞的套路,却又将套路拍的如此的不论不类,除了人物名字,没有一点法国风味套路剧情也让人诟病,让儿童们喝下这碗浓浓的毒鸡汤,只要有梦想,我可以不择手段的去实现她,因为我比她热情,我就可以剥夺她的权利去实现我的梦想。
好一碗鸡汤。
这就是梦想?
当然,这部电影也有很不错的地方,抛开剧情,音乐和舞蹈让人兴奋。
画质和笑点也很足,对于除剧情外的部分都是合格的,但剧情的瑕疵已经掩盖了这部电影的优点。
两星足矣
刚看到这个电影标题,我以为它会是一个很励志很让人有奋斗目标的电影,没想到越看越让我难看下去,这个小姑娘为了自己的成功不负责任,推卸责任给其他人,这就是我们想要那种励志生活的方式嘛?
要是没有主角光环,这个小姑娘就是芸芸众生中最最最普通的那个人。
我并不觉得这是我们该学习和参照的面对生活困难的方式。
都说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中的主角,但主角也要承受主角该承受的压力,谁不想过的轻松一些呢?
但是一味地把属于自己的责任让别人去负责这就是主角??
在看《了不起的菲丽西》的时候,有好多人吐槽“女主三观不正”“讨厌女主”……但是菲丽西也不过是刚逃出孤儿院的一个小女孩。
她还未经历人情世故,没经历过成长。
在真正开始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之前,她一直活在自己构建的美好的未来的蓝图里,做着“梦想成真”的梦。
犯错,失败,迷失自我……这些都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菲丽西以一个并不完美的形象出现,才为她后来努力变成更好的自己的剧情发展提供了可能。
她问奥黛特是否曾经是舞者的时候话语直接、伤人,但她也真心喜欢奥黛特并感谢她的帮助。
她盗用了卡米耶的录取通知书,但这是因为趾高气昂的卡米耶刚摔坏了对她很重要的音乐盒。
她急于证明自己,却用了错误的方式。
人都是会犯错的,况且是刚看到外面的世界的一个小孩子。
有些人认为菲丽西再怎样也不该冒名顶替,可这对菲丽西来说,是一个能够实现梦想的机遇。
她后来也后悔自责,但她仍想抓住这个机会。
可以说这是一个还不太懂事小女孩对于梦想的倔强和执著,当然这里面也有那么一点点报复卡米耶的意思……或许有人说,小女孩怎么了,小孩子犯错就不用承担责任了吗?
菲丽西的错误可不就遭到卡米耶妈妈的疯狂“追杀”了吗。
她已经受到惩罚了。
总之,这部电影体现的是菲丽西自我认识与成长的过程。
在真正成长之前,没有任何人说是完美的。
我们都犯过错误,或大或小。
不断发现错误并改正的过程,才是成长,才是实现梦想的途径。
对中文片名不感冒,但我知道知道外国片名得翻译得大众化。
配音和我的预期有出入,配乐也是一样,可能是习惯了美国动画的风格。
动画就是单纯而且夸张,常见的——出身低微的小孩受落寞的大师的指导,打败出身不俗有实力但没有热情的对手——这样的剧情。
俄罗斯王子似乎和勒奥家的姑娘一样,人设上有一定的毛病,但作为孩子还是没有太过分的,王子虽然轻浮但没有咄咄紧逼,勒奥虽然任性霸道也知错能改。
一开始感觉在维克多这条线描写欠合理,后来想想也没有,孩子的青春也就是这样带些鲁莽和自私,容易情绪化,但仍旧抱有那份奋不顾身。
家长一辈的设定里有好也有坏。
好的部分是在,菲丽西在被赶回孤儿院之后,孤儿院的家长能支持她回巴黎追梦,这我是真没想到。
这就表现了真正关爱孩子的家长,会防止孩子乱跑,会防止孩子胡乱做梦,但不会妨碍努力追梦的孩子。
而勒奥家的妈,贯彻了刻薄恶毒的风格没什么问题,问题在于最后居然拿着扳手和大锤子去打小孩,张牙舞爪地像一些玄幻童话里的巫婆,我真觉得不合适。
最后的选拔时两个候选人斗舞,斗舞的概念我知道街舞有,在优雅的芭蕾里引入斗舞也确实是个创意。
没有过度挖掘老师黛丝特的过去,这我可以接受,但我觉得埃菲尔最后要是露个脸,肯定会是个小惊喜吧。
还是露脸了我没认得?
本来想高高兴兴的看一个动画,在腾讯上这个片子的评分有8分。
结果越看越觉得不对劲,一个打破规则,装乖巧让别人替她承担责任的人。
居然被冠以梦想两个字?
很多人举例说,女主的成功来自机遇,她抓住了,她有热情,所以她成功了。
她的机遇就是逃跑让同伴被抓走,卖惨式工作不努力,偷走主人家孩子的录取通知书,冒名顶替。
为什么别人要为她的错误买单?
说女主这也是抓住机会的人。
我举几个自身的例子你们不妨品品。
我读小学6年级的时候,学校有3个可以报考杭州外国语附中的机会。
因为朋友修改了我的成绩单,我去不了。
对方学校觉得我信誉有问题。
这位朋友她顶替了我的名额去面试。
我在参加面试的前夕,准备自己的成绩单和资料。
我的闺蜜,从小一起玩,父母还是同事的那种。
凭借自己是学习委员,登记成绩的职务之便。
给我一个学期所有的课程都敲上了【及格】的印章。
别的且不说,我语文期末考试98分,全班第一名。
最后成绩单上得了一个【及格】的章。
你们觉得合适吗?
事后,我的老师用透明胶带把敲错的红章一点点粘掉。
再补了新的【优秀】章上去。
但是我却被拒绝参加面试。
原因是我的成绩单是被修改过的,而且是大面积修改。
杭外觉得我的信誉有问题。
如果是她敲错了,那么我这么多课程,连带体育音乐美术都是【及格】也是敲章敲错了?
我不能理解的事情在于,这个姑娘真的跟我关系很好,过生日都会请回家的那种。
因为她肤色很黑,被班里的人欺负,我一个个把欺负她的人打回去,自己落个凶名。
发生这件事情之后,我第一时间找她确认是不是登记错了。
她却告诉我不会的,不是她,不要冤枉她。
在班里大哭一场,你们能理解一个10岁的受害人,明明收了委屈,却因为施害人哭泣了,而被同学围在中间说【你这个人怎么这么过分呀】,你们理解我当时想辩解我只是想知道原因,却被同学说【你怎么连好朋友都欺负呀】,然后他们像玩闹一样把我的书本和文具扔出了教室。
我到现在还记得我的教室在3楼,我到现在还记得我被扔出去的文具盒摔的变形的样子。
之后我才找了父母。
又找了老师。
只要她告诉我是自己登记错了,或者告诉我拿错章了。
甚至是随便一个理由。
我可能都不会像现在这么恨她。
最后老师查了找了哪个同学帮忙的登记记录,甚至把我们双方父母约出来聊天,跟对方父母说【小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可是她还是没有跟我道歉。
甚至下课我一靠近她就开始哭。
我小学的最后一年过的非常不好。
初中我进了当地首屈一指的私立初中,升学率第一。
全市百名以内考进去的。
我以为是一个新的开始。
但是顶替我去面试的这位朋友最后也没进杭外。
而是也进了这所学校。
我在4班,她在11班。
渐渐的别的班级的同学来问我,是不是很喜欢欺负人。
我整个人都不好了。
人这种东西,是只会同情弱势群体的。
会哭的孩子有糖吃。
我不会。
所以根本没有人相信我才是受害者。
然后我开始一个人呆着。
好好学习。
没人玩也没关系,我喜欢画画。
画素描时间是过的很快的,一幅画就3个小时。
考AB级,中考还能有加分。
我觉得这样也很好。
然后初二进入了学校的科学竞赛班。
专门参加比赛给学校争光的那种。
初三上学期我生病请假了一周,周六落下了一次去竞赛班的课。
结果我就接到通知,我不用再去了。
而带我的科学老师也因为乳腺癌的关系,不教我们了。
换了个男老师来上科学课。
中考以后,我回学校看老师,当年的科学老师,切掉了病变的乳房又回学校教课了。
看见我就请我吃饭。
然后说起当时的事情。
原来是我们学校一个老师的儿子想进竞赛班。
跟我同班的。
我正好请假给了人家一个借口,撤一个人出来,换一个进去。
感觉自己整个人心都凉了。
高中我就没什么兴趣学习了。
成绩好又怎么样呢?
每次都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别人使手段就可以把我顶替,我为什么要这么努力呢。
然后我就专心画画了,成为了一个美术生。
但考上了上海的一本大学,设计专业的。
美术这种东西就是看手上功夫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没有人代替你。
我觉得很好。
但是听说当时改我成绩单的姑娘考上了宁波大学我还是心理很难受。
为什么这样品格低劣的人,因为会哭会卖乖,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别人家的孩子,还是模范生。
而我同样成绩优异,只因为我是美术生,却被认为投机取巧。
我没有努力么?
一本大学难道是假的么?
当然,我是很喜欢设计行业的。
以后也会一直一直从事下去。
现在考了美国的MFA。
希望自己更进一层楼。
不是因为成绩差才学美术的。
但是我一直会想。
这些人是不是偷了我的人生。
如果没有他们。
我是不是会比现在更好?
我没有出手害过别人,但是别人却不放过我。
如果按照这个电影的套路,因为她有梦想,她也想去杭外所以她抓住了机遇,让我去不了。
因为他有梦想,他想进竞赛班,所以我被换了下来。
这合适么???
菲丽西如果没有主角光环,那就是个很普通的女孩。
她世故,不求上进,还有那么点顽劣。
就是这样一个不完美的孩子一下子走了好运,得到了一个成为优秀芭蕾舞者的机会。
最后她用天赋和努力证明自己配得上这样的运气。
此类奋斗史比较容易引起争议,会被批判成不正当竞争。
但反过来看,大多数人都是不完美的,大多数人也会有梦想。
心中要有梦想,才有机会去实现,当然前提是要保持正直。
菲丽西是一个舞林世家的后代,秉承着“要想成为超级英雄,必须父母双亡”的理念,菲丽西的父母说道:“做父母的,只能帮你这么多了。
”然后抛弃了她让她成为了孤儿。
菲丽西为了完成父母的遗训,从小就梦想成为舞林盟主,一统江湖。
菲丽西的腿和身体一样长,是不可多得的练舞奇才。
这说明长得高不一定非要去打篮球,还是有其它的出路。
在孤儿院里,她每天习舞练功,练得废寝忘食、天昏地暗。
她的这一举动却遭到了孤儿院院长的打击:“梦想不能当饭吃。
”院长这番话说得很有道理,梦想确实不能当饭吃,所以菲丽西才长这么瘦,看来追逐梦想还有减肥的功效。
菲丽西腿长一米八菲丽西的朋友维克托决定带她远走高飞、闯荡江湖,于是假扮成院长带她逃跑,为了迎合中国“鸡年”春节的到来,他还在胸前藏了一只鸡。
实际上他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做,毕竟院长的胸是平的。
而维克托也是骨骼惊奇、天赋异禀,他的座右铭是“当一天孤儿,撞一天钟”,于是每天通过撞钟来练习铁头功。
虽然没有练成铁头功,但是撞钟的过程让他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促使他发明了飞行装置,分分钟就飞上天,与太阳肩并肩,传说他将设计图稿埋在悬崖下深山老林当中,几十年后被一个名叫托尼·屎大颗的人挖到。
两人逃出孤儿院,坐上了一辆前往峨眉山的马车,开启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和一场奋不顾身的爱情。
大过年看个动画片都要被喂狗粮,自己选择的狗粮,含着泪也要吃完。
菲丽西在峨眉派遇到了一个扫地僧。
而扫地僧曾经也是舞林首屈一指的高手,不料被奸人所害,打断了一条腿。
眼看她多年的神功即将失传,现在终于有了传人,于是决定将毕生所学传授给菲丽西。
扫地僧寄居在女魔头门下,而女魔头的女儿卡米耶被峨眉派录取。
女魔头早年因为练功走火入魔,再加上更年期的摧残,伴随着丧偶之痛还要被小孩子喂狗粮,多种痛苦的交织下让她变得心狠手辣、丧尽天良。
为了惩恶扬善、为民除害,菲丽西冒充卡米耶的身份前往峨眉派学习舞术。
而她的导师则是梅拉特,和奇异博士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据说是奇异博士的远房亲戚。
奇异博士(左三)菲丽西还遇到了唯一的男弟子鲁道夫,据说是甘道夫的兄弟。
虽然不会魔法,但是会轻功,从二楼跳下来都毫发无损。
由于舞林大会即将到来,奇异博士决定在众多弟子当中选择一个代表峨眉派参加比试。
扫地僧将盖世神功传授给了菲丽西,她也逐渐成为奇异博士最佳的弟子。
而与此同时,女魔头带着女儿找上门来,约定良辰吉日华山论剑,一决高下。
比赛的前一晚,鲁道夫和维克托为了争夺女神打了起来,两人身负重伤,菲丽西为了给他们运功疗伤,元气大伤,输掉了比试。
这种牺牲小我、奉献大我的大无畏精神,正是舞林人士、各路英雄好汉所推崇备至的。
菲丽西虽然输了一场比试,同时也受到了各大门派的尊敬。
菲丽西回到孤儿院,打算归隐山林,不问世事。
没想到孤儿院的吕托前辈也是世外高人,轻功十分了得,他带着菲丽西快马加鞭、锦衣夜行,奔赴峨眉派讨要说法。
菲丽西和卡米耶都是奇异博士的得意门生,但是奇异博士只能选择一个,于是决定给她们出一道世纪难题,择优而选。
奇异博士:你为什么学舞?
“”卡米耶:“我妈逼的!
”奇异博士:“你妈逼的?
”菲丽西:“对,就是她妈逼的。
”看来卡米耶虽然造诣颇高,但并非甘情愿心,终究不能成就大器,于是菲丽西成为了奇异博士座下第一女弟子,代表峨眉派出席舞林大会,争夺舞林盟主之位,我们祝愿她在舞林之路走得更远。
女儿推荐我看的,很棒!
单纯不做作的开挂爽文!
歌舞青春,
满满爱…努力就能实现梦想…(但你必须有运气)
「D」程式化的叙事,婊子人设女主
这碗励志鸡汤我喝了。竟然在电影院里看到哭成狗,大概是很多话让自己很有共鸣吧。技术上每个舞蹈动作都真实还原,巴黎景色也是,真的了不起。还请了前法国国家芭蕾舞团的danseuse étoile Aurélie Dupont做编舞,说明这个团队很认真在做这件事。已经可以和好莱坞动画片较量了。王子让我想起Delahousse
音乐很棒
哪能有这么多幸运巧合的事情降临在同一个人身上,套路剧情。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引进。
看完觉得很讨厌女主。有梦想没有错,贫穷没有错,但偷了别人的身份就是错。看了觉得恶心🤢想要做一个“追梦”电影完全可以有不同方法
影片最大的亮点就是对人性的真实表现。而不是遮遮掩掩,欲盖弥彰。菲丽西冒名顶替获得试训机会。这本身就是极不光彩的。也许理由就是她对舞蹈的由衷热爱,以及主人家母女的极端刻薄。不这样争取就没有机会圆梦。另外就是,这种天才一夜成名的故事其实不太利于小朋友的身心成长。天赋和努力都不可或缺。
可以速成的芭蕾舞,可以冒名顶替他人的女主。。为了开挂而开挂的剧情。。虽然动画的芭蕾片段挺美、扫地姑娘教习女主的片段挺有爱。。但剧情和节奏实在是差
整个观影过程不断在给小友解释和引导:即便是为了自己的梦想,也不能不择手段,冒名顶替是不诚实的行为;想要成功唯有坚持练习,不懈努力,天才是99分汗水和1分灵感,天上不会掉馅饼;跳舞和你弹琴一样,不要当一个机器人,要用心灵去体会,用激情去演奏,但这建立在枯燥训练的基础之上哦。累死我了。
麻烦少女最烦人了
真的,偷了别人信件去了别人的学校上学。这个真的震撼到三观了,如果大家都这样冒名顶替别人辛苦了很久的成果,轻松的替别人上位,我想在座的各位都会不高兴吧。辛苦10年的成果,别人竟然一晚上就给偷去了。嘴上说的,我学舞蹈是为了我的梦想,因为舞蹈成为了我生命的一部分。但不可否认,编剧在这个设定上真的会给很多人带来误导。
如果不是一边打游戏,一边看,我可能会快进,故事很美,只是讲述的有点平常。
如今歌舞片的发展要靠动画片带了,舞蹈动作的面、勿忘初心的里,一出动画版“舞出我天地”。故事似曾相识,能在很多功夫片里找到影子——每个芭蕾舞学校都有一扫地大妈,且大妈还是“黄金右脚”。只是主角是个为了梦想不择手段的玛丽苏,最后三观没掰回来,那个发明家男主角也不太讨喜,为反派女儿蒙冤
挺青春的动画,没有那么扭捏和惺惺作态的三观哈哈 中配的向佐让我很出戏,但算有趣
最好的人,总是最初那个和你在一起的人。
标准的鸡汤
拍的不错,和我的口味。但我就想说了,偷用别人的录取通知书真的很好吗?这片有点漏洞,但还是挺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