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后,热度最高的词肯定是催婚了,我们变得越来越害怕回家,父母从原来的温暖变成了桎梏,好像我们越独立,亲情关系就越疏离。
但是最平常的母女关系最多也就是“生活的烦恼和妈妈说说越说越烦”,激烈到仇恨的亲子关系,我的日常是没有的。
最近追了一部短剧,《北漂爱情故事》,作为主角之一的叛逆女孩东东和兰姐的母女关系,让我们深深思考了,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到底是恩情还是原罪。
剧里从吴宇超第三者视角描述了这对异常的母子。
东东是最招人烦的租客,二十岁不到,故意打扮成混混样子,被误会成女同也不在乎,每天不工作除了泡吧就是轰趴,骗着老家奶奶的钱其实早就辍学了,高中毕业的她活得直接通透,对生活基本没什么热情度,什么事情都有一套歪理一样的解读。
就这样一个姑娘,父母指定不喜欢,更何况是兰姐这样的妈妈。
兰姐出场就自带两米气场,精致的妆容一看就是精明的女人。
所有租客的感情问题兰姐都能分析的头头是道,这么精明的妈妈,用东东自己话说,就是为了让女儿嫁个北京男人,给自己养老。
这样的母女,不管女儿还是妈妈,基本都是不讨喜的设定,但是人都有多面,这对母女也不例外。
叛逆东东,整天混吃等死从不叫一声妈妈,是因为始终放不下爸爸的死,不喜欢北京也不回老家,对妈妈的憎恨也是因为两人十五年没见的疏远,更是因为妈妈离开爸爸嫁给北京人的背叛,这些伤害让这个二十岁的姑娘,缺爱、迷茫、没有安全感……
这也就是为什么这对母女第一次真正意义的缓和,是发生在东东真的爱上一个人后。
在吴宇超的帮助下,认识了郭小宇,这是第一个不对东东有偏见最的人,所以东东为了他换上红妆,认真工作,母女两个逛街,谈心,关系迎来最缓和的阶段。
但是,假象始终会戳破,表白被拒绝的东东回到原来的生活,继续游戏人生,甚至随便怀了别人的孩子,决定回老家结婚。
最激烈的矛盾终于爆发了。
兰姐这段对女儿的对话,才让人真的知道,这个女人对女儿的爱,对生活的脆弱。
她不希望女儿走自己的老路,进入没有爱的婚姻,但是东东毫无热情的生活状态,也并没有被一点点迟来的母爱温暖过来。
但是这段激烈的争吵可以让我们理解这对母女异常的关系,从来都是有因有果。
最终这段故事以兰姐回老家送东东出嫁生娃结束,后边导演并没有介绍,是呀,这样的关系谁能给一个合理的结局呀,或许,没有结局就是最好的结局。
人生那么长,我们总会学会彼此原谅,或者放下。
北漂这个词,指没有北京户口,来京打拼的一群人,是不是有些陌生我这样的描述,因为北漂远远不止一个北京户口的差异,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最真实的北漂生活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不是那些浮夸的电影里的奋斗励志,或者说你们没未了解过真正的北漂。
最近看了一部迷你北漂剧,没有大牌卡司,反倒是这样和普通人无异的新人演员,演出了最真实的北漂现世相。
生活中的小细节被拍的特别好、特真实。
男主饿了吃路边几块钱一碗的馄饨,和哥们喝酒吃的火锅就算是高级的聚餐了;
几个室友没有客厅和餐桌,两张小桌子凑一凑就当餐桌,聚餐永远喝铁皮罐的啤酒、上班午饭就是十几块钱的凉皮、肉夹馍……
出租屋就是满墙贴满小广告的隔断间、5平的屋子还没窗户,你随时走随时有人看房的凄凉;
屋子随时会停电、装个空调还得跟二房东打一架才行、饿了自己水煮面、停电就去超市买点关东煮……
张建最后离开北京的时候才发现这个呆了两年的地方还没好好看看,去了长城,带回老家的也只能是十块钱一个冰箱贴……
这些生活常态就是北漂呀~这个剧虽然短而且故事常见,但是对这些细节的描述和侧重,让好多北漂过的人深有同感,也正是因为这些细节,才让北漂这个词,看起来更辛酸无奈了!
其实真正的北漂,不需要过度的情感、故事来渲染,像剧里的那样,最稀松平常的生活,反倒是北漂最真实的状态。
它是不加滤镜的灰蒙蒙的天空,是永远没有座位的地铁站、是上班永远跑不停依旧迟到的无奈…… 是呀,最真实的北漂,不就是这些柴米油盐的现世相吗~
这个世界最受欢迎的故事就是“王子复仇”和“灰姑娘”。
千百年来,一直被追捧。
可是我们会忘了生活在泥土中的人,摸爬滚打,一点不光鲜。
感谢导演,给我呈现了这么残忍又致郁的故事,张建碎了的手机屏,一直没有修好。
他不是王子,没办法复仇。
我们也不是灰姑娘。
生活中也是一样,有些东西可以凑合,有些却不能,立场不同,感受的结果也不同。
在北京北漂过的人一定知道,在北京最能引起他们共鸣的就是一个个小的出租屋了,北京的出租屋可以说成千上万,每个小小的房间里,更是有着你意想不到的大乾坤。
在电视剧《北漂爱情故事》里主要围绕着主人公超哥与他的邻居们在大城市北京发生的一系列故事进行讲述。
主人公超哥是为了爱情来到了北京,作为一个小公司职员,虽然生活很艰苦,但是超哥仍然是非常的上进努力,更是为了喜欢的女生想要变得更加的优秀,但是也是这种对待感情过于执着不撞南墙不死心的性格,让他在感情里吃了大亏,默默忍受和委曲求全也没有换回女友的心,最后女友还是和一个有钱人在一起了。
对于住在一起的其他人来说,他更像一个知心的大哥哥,善于倾听和帮助大家。
同样是小职员的张建性格则是比较软弱,所以更是成为了同事们欺负的对象,他在这个通天苑住的是最差的,几乎就是一个很小的隔间,张建的努力一直都是埋头苦干,工作许久都没有出单,努力最后却仍没有换来什么好的结果。
东东则是这些人中变化最大的人,东东是一个任性的女孩子,因最初对于父母离婚有心结,开始的时候总是有些不务正业,不好好工作就知道玩,但是后来也是成长最快的一个,因为喜欢了超哥的朋友后开始努力工作。
和东东住在一起的兰姐,也就是东东的妈妈更是一个很爱女儿的妈妈,但是却总是用错了方式不知如何表达,兰姐虽然很爱钱,但是更爱自己的心头肉东东,也是默默的为东东做了不少的事情。
为了挣多些钱给自己的孩子,小芸晚上去KTV陪酒,在这个出租屋里,小芸也可以说是最成熟的女生了。
和小芸同样漂亮动人的小柔则是一个主播,主要在晚上靠直播的方式来赚钱,虽然说小柔只是一个小主播,其实却是一个单纯的怀有演员梦的女孩子,更是为了挣钱整容实现梦想而说了违心的话,之后自己一个人默默地流眼泪,小柔心思比较简单,所以才被人欺骗,自己赚来整容的钱都被别人给骗去。
生活有时痛苦,有时甜蜜,小小的出租屋里,承载着这么多人大大小小的梦,也是合租生活让他们彼此相识,在偌大的北京,小小的出租屋却也每天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情,可以说小出租屋里也有大乾坤。
有人说,南方人想打拼,可以去上海,去广州,去深圳,去杭州,去成都。
而在北方的年轻人,不安于碌碌,只有一个目的地——北京。
北漂,却是一条不归路。
也许你有个明星梦,希望有一天能在大银幕上散发光辉、出人头地,而此刻却只能在出租屋里看组讯,像孙子一样跑组。
也许你想当个老板,希望有朝一日能拥有自己的公司,可现在你坐在大大的写字楼里,却只用拥有一张办公桌而已。
你怀揣梦想,以为北京会给你一份美满的爱情、一份不错的工作、一个期待的生活,你把未来的希望投在北漂上。
可到底是什么时候,这一切悄悄变了模样。
大约在日复一日的工作里,像东东说的那样,做你不喜欢的事情,只为了赚点钱养活自己;大约是在现实的逼迫下,你明白打拼没有你想象的容易。
生活在北京,是有很多的机会,但是人永远比机会多,有本事的人不可计数。
你削尖了脑袋,努力的往上爬,没日没夜的奋斗,牺牲了健康做代价,却仍然屡屡碰壁。
这一刻,你动摇了,曾经烂醉如泥,说要陪你仗剑走天涯的人,转眼收拾行囊离开了。
曾经发誓绝对不能放弃的理想,好像也被生活所击倒了。
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吗。
北京啊 你真美好 可这么大的一个城市 为什么我却找不到一个地方真的落脚呢—————————————————————————————————————————————北漂,实在是个太耳熟能详的词了,作为北漂的一员来说,深有体会。
而北漂爱情故事,大约是北漂一族的慰藉,思虑再三,还是决定认真看看。
合租,对于在北京打拼的年轻人而言,简直是都要经历的一个事情。
跟不同脾气,不同性格的室友,从天南海北聚在一起。
跟恶劣的中介公司打交道,为了不退的中介费撕逼,简直是每个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没有住在过天通苑,却早就听闻天通苑大社区。
而就在这么一个大社区里,这部剧里的男男女女,性格迥异,却因为斗智斗勇二房东,成为了朋友。
他们曾经互相了解,互相帮扶,互相努力,曾经有过爱情,也有过悔恨,而最终,还是一个一个选择了离开这里。
或是嫁人也罢,或是离开北京重新开始也好。
这也许都不是当年他们选择北漂的初衷吧,但是在北京呆久了,人或许也就麻木了,为了什么而来,好像也不再重要了。
生活在天通苑的他们,是一个个例,但也是北京北漂一族的一个缩影,你看这些人,怎么都像是我们。
—————————————————————————————————————————————写在最后,我本来是不想看的,也不想写点评,因为这是一个不为人知的豆瓣小号。
匿了
为什么要给《北漂爱情故事》写段文?
因为我是原著作者,我讨厌烂片,我还是要点脸的。
前些天,《北漂爱》制片人发条微信,告诉我这个剧要上线了。
我问他:以前不是一直用“日落天通苑”做宣传吗?
为什么现在改成这名字?
他说:审查部门表示“日落”两个字不够正能量,且为了照顾全国观众,也不易再用“天通苑”,因为除了北京人,没几个人知道天通苑……制片方这种无奈的情绪像极了搬进天通苑的主人公,他原本有着其他选择,却最终不得不搬进天通苑。
我不喜欢《北漂爱情故事》这名字,就像当年不喜欢《你的孤独,比这个世界更动人》的书名一样。
可《北漂爱情故事》这名字真的很差吗?
未必,我一个在图书馆工作的武汉朋友就明白告诉我:这剧要是叫《日落天通苑》,就等着赔钱吧!
2017年秋,此剧开拍,制片人发了剧本给我,什么话都没说。
那时候的剧本是20集,每集25分钟。
我读完剧本,除了感叹部分人设的消失或改变,也感叹做编剧的女作家有着不一样的生活,像糖小柔这样的直播女过的什么日子,我真的不清楚,我在网上看直播,基本就两个范畴:电子产品评测、大型3D游戏。
我开了眼,一个“R”级小说如何改编成无伤大雅的通俗影视剧。
2019年2月22日,老同事看完《北漂爱》前五集,发信息说:现在翻开书看你原著,顿时觉得你这一屋子住的根本没有好人,都是生猛粗糙的盲流子。
《北漂爱》中没有人抽烟,原著中男主人公和陪唱女、东东妈、东东甚至大个子相处,都是先点烟再说事儿。
《北漂爱》中所有人物都是优雅的普通话,原著中似乎只有吕小嫣在讲普通话,其他一屋子人一嘴东北大碴子味儿,东东则是一嘴讨人厌的京片子(东东原型是在北京长大的)。
所以老同事说的没什么错,你不能用原著的角度来看这部《北漂爱》,这是个全新的文艺作品。
但作为原著作者,在爱奇艺刷这剧,脑袋不自主地飘过一大堆原文与原型,这是专属于原著作者的闹心。
两天时间,刷完全剧,竟有几丝感伤,感伤当然不是源自剧中那几辆雷人的比亚迪,而是小成本网剧的现状。
小成本网剧有两点优势,一是预算尽可能地用在制作上,二是新人演员工作都很卖力,这与满屏五毛特效加持与明星脸敷衍的大成本剧不同,也就是说,《北漂爱》至少是比《甜蜜暴击》《楚乔传》这类剧具备可看性的,它没什么大流量明星,只能老老实实地讲事儿,而《甜蜜暴击》这类剧根本不需要讲事儿,让粉丝快乐追星就得了,至于《楚乔传》……不能说了,说多了有碰瓷营销的嫌疑,你们也别再黑赵丽颖了,我们土了吧唧的大河北出个明星不容易……小成本网剧有一点劣势,也是最要命的:没有明星流量,没有宣传费用。
《甜蜜暴击》和《楚乔传》注定远比《北漂爱》关注度高,远比《北漂爱》赚钱,这个时代、这个国度,就这个德行,事实上我怀疑《楚乔传》一个主演的片酬就够拍十几部《北漂爱》了。
所以,个人感觉,《北漂爱》和其他小成本网剧的命运无二,出生即被淹,普通人根本不会察觉到它的存在。
低成本的《北漂爱》好看吗?
也未必,我读中学的外甥女更乐意买VIP会员去看《择天记》。
时光倒退五年,外甥女听说我出了书,奶声奶气地欢呼:哇,舅舅出书啦,舅舅马上就要变成和林志颖一样的明星啦!
那个时候,她最喜欢的剧是《爱情公寓》。
尽管是原著作者,我也没有多喜欢《北漂爱》,但一想到外甥女不关注不喜欢这个剧,我就感到欣慰,这至少证明它不是烂剧,满屏烂剧的年代,你小说改编的剧居然不是烂剧,这实在是太好了,够吹好一阵子了,就凭这点,我果断给《北漂爱》打了四星,我知道制片方希望我打五星,但我是原著作者,我还是要点脸的。
原著中男主人公名字只有个“超”字,加上“王蛋蛋”的小名,给了制片方错觉,于是剧中男主人公姓名变成了吴宇超,这让我无比尴尬,吴宇超,听着跟粤语版王云超似的。
原著中北次卧住了个给包工头做小三的三姐,剧中将三姐和包工头的人事全删了,这点我可以理解,要真拍包工头带人砸场子,审查部门当头就是一棒子,没了三姐,加入直播女糖小柔,毕竟现在年轻人看美女直播的一大把,认识包工头的没几个。
有必要说的是,“张建”演技尴尬,是我个人的看法,可能不是演员的锅,许是导演的锅。
呆萌傻,太表层化表达,只会显得笨拙,要表现一个人的呆萌傻,不一定要减缓语速,不一定要行动迟缓,快语速和快节奏的呆萌傻,才是深刻的呆萌傻。
我有过一个女同事,高个子美女,做事勤奋干练,讲话成熟幽默,但人人都说她傻,因为她历任男友都是渣男,这种反差式的傻,才是傻得真切。
原著里的张建,没有名字,只有个外号“大个子”,他一点也不呆萌傻,他只是个夸夸其谈且小农思想缠身的普通青年,生活里你甚至会烦这路人,否则东东也不可能那么短的时间就甩掉他。
我不否认生活里有张建这样呆萌傻的男孩子,但生活里最多的其实是很容易被你忽略的甚至厌烦的“大个子”,就像剧中糖小柔指责张建那句:你说这种男人要了有什么用,我看到他都嫌害臊!
剧中使用了大量文艺旁白,这无可厚非,有些人是喜欢这种旁白的,比如王家卫和陈可辛的粉丝,但某些西方文艺片也吐槽过:旁白是最无能的表达方式。
个人看法,《北漂爱》中失算的几处正是来自于“旁白”,有些文艺腔的旁白,被硬生生用在了台词上,比如东东怀孕后,东东妈对着东东一通文艺式的倾吐与鞭挞,比如吴宇超离开天通苑时,对着吕小嫣一通文艺式的倾吐与鞭挞,都给人出离的感觉,讲出这些话的人,分明是北影的老教授,怎么会是住在天通苑的人呢?
这也是文学与戏剧的出离:文学和戏剧表达方式不同,文学作品中的诸多感慨,在戏剧中是无法用话语表达出来的。
同理,我能拍的,你不一定能写,你把东东妈写得风情万种,读者只能臆想,戏剧工作者直接找个风情万种的中年演员就行了。
不过话说回来,剧中有些台词,或者说女编剧的某些创作,是比原著要精彩的,比如东东妈在酒桌上指责东东:我没有当妈的样儿,你看看你有人样吗?
再比如金链少年那句石破天惊的:刘强东!
这些情节,给我一种看别人剧的感觉,而且还是挺好的戏份儿。
剧中,秦云娟的生活,也远比原著小说中饱满,她有个真心追求她的老炮儿“华哥”,有个追到北京打她耳光的下三滥丈夫,有个因妒生恨的女同行,有个善良可敬的女同事,而原著中的陪唱女,是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来去匆匆的风尘女子。
陪唱女与男主人公离别的场景,曾是原著中最动情的一幕,我渴望着这一幕在剧中上演,可惜因为新人设的出现,这一幕不复存在,同样的,原著中最高潮的一幕“男主人公一丝不挂站在窗前”在剧中不复存在,原著中东东有个同母异父的小弟弟,于是便有了东东妈那句“儿子!
你长大了是和妈妈亲?
还是和你东东姐一样?
”可惜,剧中人设变了,这些情节统统不复存在,这依旧是专属于原著作者的闹心。
小说《日落天通苑》有两个版本,分别是豆瓣上的短篇版与同名图书中的中篇版,记得当年博集天卷第一个找我的女产品经理直言:不喜欢中篇版,还是短篇版紧凑。
后来博集天卷正式出版这部小说,时任女产品经理直言:还是喜欢中篇版,短篇版内容太干涩了。
中篇版自然要比短篇版丰满、圆润的多,但不足两万字的小说对比这部长达八小时的《北漂爱》,实在称不上丰满与圆润。
所以,原著是原著,戏剧是戏剧,不是一回事,不管原著写得好与不好,这部剧确有出彩的地方,这几天认识我的人和读过原著小说的都在刷这个剧,希望你们别骂人,骂原著骂剧,都是不上档次的!
不骂原著不骂剧,那就骂吕小嫣吧,爱奇艺《北漂爱》寥寥弹幕中,有一半是在骂吕小嫣,我不许你们这么做,因为吕小嫣的原型是我前女友……Orz……我一把年纪了,就交过两个女朋友,这是第一个,事实上我前女友当年远比剧中的吕小嫣恐怖,也远没有吕小嫣可怜。
我当年一直在想,是谁害了我前女友?
这么可爱的女孩子怎么会变成这个逼样子?
后来发现,是鸡汤文害了她,当年有个知名的大作家,专门讨好和拐骗职业女性,张嘴闭嘴“女孩子就应该花男友的钱,这是激励男方上进”“女孩子就应该追求品质生活,iPhone和iPad出一款就要换一款”“女孩子恋爱时就应该多增加几个暧昧对象,这是激发恋爱甜蜜度”……那个大作家的书卖了上百万册,挣的钱是我的几十倍,我真的很想拿条皮鞭从后面上他!
著名的毒鸡汤女王咪蒙倒下了,有人说咪蒙崩塌是因为她带头骂过锦鲤杨超越(村花真是个神秘又恐怖的女子),不管怎么样,我都好开森,希望祖国煲鸡汤的作家们快死光。
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北漂爱》中,这句话反了过来: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吕小嫣是这样,东东是这样,而吴宇超、秦云娟、糖小柔这些人无关怜恨,不过是时代的牺牲品,他们可以离开天通苑,但他们无法离开这个时代。
一部“不算多好看,不算是烂片,出生即被淹”的小成本网剧,有必要写剧评吗?
没出息的制片方甚至连通知我写剧评的勇气都没有,只是原著作者写剧评这事儿在豆瓣似乎比较新鲜,新鲜,便值得一干,那些高关注高收益的大作家,人家才不屑于写剧评呢,拿钱就完事儿了!
我会去写《甜蜜暴击》《楚乔传》《择天记》吗?
我会去写鸡汤文吗?
我要这么干了,我就成大作家了,我就挣大钱了,我再也不用为房租发愁了,我可以去把前女友追回来……算了,我还是要点脸吧。
被吹捧为“当代最优秀的北漂合租小说”的《日落天通苑》改编的网剧《北漂爱情故事》于2019年2月正式在爱奇艺上线,制片人喜气洋洋地告诉我这片子准备拍电影版,然后便再次失去消息。
一个常年混迹于影视剧圈的朋友看完整部片子,不怀好意地给我留言:超哥,他们只花了十几万买走版权,用一群不知名的演员拍出来,加上打点部门与平台,制作成本撑死百万,可他们从投资者和赞助商那里至少忽悠了上千万。
他的意思是:写作是个傻逼职业,又苦又傻,去拍影视剧才是正途。
我反讥他:你觉得我跟你去拍影视剧,能拍出《权力的游戏》那种牛逼片吗?
2020年春,我听到消息,这位影视圈朋友因涉嫌诈骗被警方通缉,抛弃妻儿,跑东南亚了。
读不尽圣贤书,阅不完人间事,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可能比我们的生活更加有趣。
2019年2月22日
如果张健和东东在一起的话,他们孩子的名字我都替他们取好了,爸爸和妈妈的名字合在一起,那叫张东健是再合适不过的。
所有的感情发生都是天生注定的同时也是很多意外的巧合。
张健和杨萍分手的时候,快人快语的东东好几次一语道破杨萍和张健在一起,只是因为杨萍需要别人都关注她爱慕她的虚荣,甚至在杨萍和张健分手之后,她也不希望张健有新的恋情,希望张健像条哈巴狗一样围在她身边。
东东在快餐店假扮张健的女朋友,后来又为了气她妈妈和张健在一起,这些看似意外又注定的事情,让我觉得东东要是和张健在一起,或许两个人都可以真正地幸福。
张健这个人就像兰姐说的,是个大个子,但是内心却又很柔软。
观众眼中的张健,其实蛮可爱,还可以是个大暖男。
第一集的时候,张健和杨萍在厨房做饭,杨萍嫌张健没买卤牛肉,成天买些冬瓜,老实巴交的张健说这不是冬瓜,是莴笋,还想说怎么做好吃却被杨萍打断了,那时候杨萍根本就不在乎张健说的任何东西和做的任何事情,在和店长好之前她只是需要随便一个男人来宠她照顾她,所以当她已经和店长好了之后,自然就迫不及待要把张健当皮球一样踢出去了。
结果心眼实在的张健根本不明白这些,直到杨萍跟他摊牌之后,他认为女朋友和她分手还是因为那块卤牛肉。
张健这个情商或许很低但内心非常善良的大男孩,却是那种可以给很多女孩子真正幸福的男人。
他会从厨余垃圾里找东西给流浪狗吃,会从面包店要过期的面包喂狗,连一条大多数人根本不会看进眼里的流浪狗,他都能记在心里并一有机会就去照顾它,他怎么可能会不用120个真心去照顾自己的女朋友呢。
反而那种就算真的暂时特别优秀的男人,他的心思可能并不真正在自己的女朋友身上,甚至是那种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逮着机会就要脚踏两只船的男人,怎么可能值得别人托付终身呢。
就像那个让杨萍移情别恋的店长,他一旦有不同(或许都不是更好)的机会,就立马本性暴露。
又或许杨萍和店长本来就是一时的互相利用,这种人的生命里,只有利益,没有爱情。
东东是那种外表看起来凶巴巴,但是当那个值得她改变的、与众不同的男人出现在她生命里,她就会卸去所有的保护壳,将自己最柔软善良的内心和感情托付给对方。
就因为曾经受过太多伤,她只能给自己建立起一种保护色,让外人不能轻易看到她的柔软内心,她对吴宇超多次袒露心扉,让观众看到她实际上是一个善良的姑娘。
而张健是那种为了保护自己心爱的人,可以让自己变强大的人。
张健在房产中介一直干不好,只是因为他不想骗人。
他只是不适合这个行业,换一个行业他的这种品质说不定能助他事业比任何人都干的更好。
所以他可以给东东带来幸福。
但是就像兰姐看不起他一样,很多时候在爱情的十字路口,两个人因为外界的很多原因被迫选择了不同的分叉路口。
如果东东真的能和张健走在一起,东东可以卸下伪装,而张健也可以找到真正的自己,张健可以保护内心柔软的东东,东东也可以真心呵护傻傻的大个子,这样的爱情,多么真诚美好。
导演的故事讲的其实还算温和,并没有特别血淋淋地残酷,也没有用力过猛的痕迹。
可是看完,就好像挨了一闷棍,在心里闷闷的,说不出的难受。
这几个主角都是向生活低头的人,可是生活并没有善待他们。
也没有因为姿态足够卑微而得到生活的眷顾。
(下面部分剧透警告)张健,固执地以为女朋友跟他分手是因为晚餐没有卤牛肉。
他从没做过坏事,甚至惦记着路边流浪狗的死活,可是却过不好自己的人生。
吴宇超,一厢情愿地奔赴没有结局的初恋,一次次被背叛,飞蛾扑火一般。
他有选择的权利,可是他不愿意选择。
吴宇超这个人,我不喜欢,活得太没劲。
他很温暖,也没什么脾气,更没什么血性。
就那样活着,就那样。
东东放佛看透了人生,表面叛逆,内心绝望,走了一条注定不会幸福的路。
东东很会讲大道理,好像一个生活之外的人。
兰姐是一个失败的母亲,也是一个失落的女人,心高气傲,却得不到自己的女儿。
小芸,这部剧最有灵气的一个角色,她挣扎地生活,从不向生活屈服,在泥土里爬起来,灵魂没有跪下。
可是她依旧会在工作时遇到喜欢的人时,窘迫而故作从容,待到一个人时候,再也忍不住大哭。
小芸特别特别干净,希望命运善待她,哪怕一次。
小柔是全剧最惨的人。
被明星光环蒙蔽了双眼,一直没办法找到自我,也一次次被欺骗。
明明没有天分,没有背景,也没有认真学习戏剧的经历,可是就是理所应当地觉得自己能成为明星。
因为年轻和不错的样貌滋生了莫名其妙的自信和不敢面对的自卑。
被骗了也是好事,早点被生活打醒,还有重新起跑的可能。
十一集的内容,导演好像什么都没讲,但是什么都说了。
就好像平淡无奇的日子里最简单的十一天。
有些故事,讲没讲完,都会算了吧。
希望导演下一部作品能更大胆一点,这种现实的题材也可以很出彩。
不指望国产剧能有四重奏那种格调,但是最起码有一点已经开始了的决心和态度,就是好事。
最近看了这部《北漂爱情故事》,真的是感慨良多。
看着剧中的几个主角各自的心路历程和情感经历,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或多或少有一些自己的影子,这种体验也是很奇妙。
故事中的宇超,积极上进,对感情有着难以言说的执着,却又在真正经历过之后别有一番感悟;故事中的张建,老实憨厚,只想靠自己的努力过上简单踏实的生活,却在四处碰壁后开始寻觅全新的生活;故事中的小芸,美丽善良,想要努力给自己一个摆脱过去的机会,却在经历过世事后选择了更安稳的将来;故事中的小柔,单纯可爱,梦想是有朝一日光芒四射,却在一次次失败后始终执着的前进着......故事中的每一个人都在经历过生活的打击后重振旗鼓。
而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个人用亲身的经历告诉了我们,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生活选择负责,不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她就是东东。
相信看了这部剧的人应该都对东东最后的结局有一些话要说。
虽然我们都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却又在仔细想想之后无奈的点点头,是啊,这样的决定好像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而冬冬本人也在经历了一系列事情之后找到了属于自己片刻的宁静。
从一开始的叛逆、不羁,到后来的看透世事后选择回归平淡生活,这样的决定虽然让人觉得有点可惜,却又让人挑不出什么毛病,而故事最后的东东显然也想好了做这样的决定之后自己将要承担怎样的后果,我想这对于之前迟迟不肯长大的东东来说,已经足够了。
如果说成长就是在体会过各种青春疼痛之后或麻木、或适应、或反抗的抉择,那么东东最后的选择,大概才是对她最好的决定。
当第一眼看到北漂爱情故事时,只花了很短的时间我就被这部剧吸引了,虽然我当年在北京的时候并没有住在天通苑,但从吴宇超租房子那一刻的剧情开始,就像极了我在北京和别人合租时候的样子,多看几集之后,有太多回忆就随着这些角色的故事在我的脑海里慢慢回忆起来。
当年我租房子也是签的二房东,看房的时候有好几个人同时看,本来在电话里和二房东协商好的价格,临时又被房东加了100块,感觉自己要不是手快点,可能就被另外几个人捷足先登了。
其实我后来也不确定这是不是房东惯用的演戏技俩,但后来才知道房东确实喜欢同时约好几个人一起看房子。
刚和别人合租的时候,总是特别担心的。
虽然在上学的时候已经习惯了和宿舍同学一起生活的日子,但又一次面对全无了解的陌生人,心里还是很忐忑。
就像吴宇超刚住进天通苑,喜欢在下班之后回到小屋里安静休息或工作的时候,隔壁却总是住着一个喜欢大声放音乐的东东。
还好我租的房子没有东东这样超能闹腾的姑娘,不过倒确实有一位拉拉。
这位姑娘特别仗义,也跟东东一样喜欢喝酒。
后来她交了一个女朋友,但这个女生不是拉拉,可能只是喜欢和她在一起玩的感觉。
半年之后这个女生好像就嫁人了,后来没多久我这位拉拉朋友也搬走了。
现在我们偶尔还会打电话什么的保持联系。
去年她也结了婚,对象是个男的。
北漂的人群里好像总也少不了小柔这样做着明星梦的姑娘。
长得算漂亮,人也很努力。
有时候看着她们总是无法成功,总觉得她们把努力用错了地方,要是在别的行业这样卖力去干,也许早就成功了。
只是可能她们要的和我们普通人想的不一样吧,虽然最后大多数做着这样明星梦的姑娘,最终还是回归到了现实。
在合租屋里打牌是我最有共鸣的经历。
当年我们也是经常一起打牌,然后互相把对方的脸画得跟鬼一眼。
这样的经历好像和学校里没什么差别吧,但这时候也是我们彼此最放松,可以暂时放下工作带来的疲惫的时候。
偶尔我们也会像剧里面这些人一样一起涮火锅喝啤酒,大家互相说些鼓励的话,不知道在好几个寒冷的夜晚,是火锅温暖了我们彼此,还是那些真的发自内心的祝福。
北漂爱情故事剧集并不长,很多角色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走向了自己人生的下一段旅程。
现实中也是这样,合租屋换租客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最快的甚至上午才刚搬进来,下午就被家里人带回去了。
但我们一帮租客中间好像真的从来没有彼此发生过爱情关系,也许就像吴宇超对说的那样,一起租房子的人千万不要一起谈恋爱,要不然很难收场。
“恋人从来只有不和 没有错过”
在看到最后一集之前,打算给1星,看完最后一集,好评!!!
看得出来各个人的命运和选择都是不一样的。
就像那个电视剧一样,北漂虽然辛苦,但是也收获了爱情友情。
我就喜欢这种接地气的剧 把星都给我满上!!!
制作经费应该很少很少吧,居然迷之好看
北漂悲惨往事,每个人都有一段不能言说的悲伤,故事不够,演技凑合,鸡汤金句旁白来凑!灰蒙蒙的北京,灰溜溜的人生。夜景都是满屏的噪点,同一个屋檐下的一家人融洽相处,美好得不太现实。每个人都性格鲜明,但傻的好的都太极端。东东和傻张建这好得也太随便,相爱相杀的母女俩处理得好看,。小细节改得好,比亚迪硬广。超哥的感情线从一开始就很勉强,吵架以后还求婚,真是蠢到爆。最后一集纯粹凑数。
这个已经在昨天开始播出了刚开始看
我们试图努力的、拼尽全力的去抓住一切,是希望我们有更多的选择,但到头来却发现我们其实没有什么选择。
如果真的来说,这部剧可能只有三星半,但是,和北京爱情故事相比,真的它太真实,没有莫名其妙地成功,没有那些闲的没事干的富二代来拯救你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只能被动地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最终湮没无闻、、、所以,我觉得这部剧便也有了它的现实意义、、、而且,我也真心更多的人看到这部剧。所以,我给了它五星~
两个字,真实。
编导努力了,但太俗套了其实
直白戳破了用理想包裹的大城市泡沫,所有的问题到最后发现兰姐才是对的,一碗毒鸡汤送给所有相信能靠努力把接力赛当百米跑的人。制作上的问题真的一言难尽。
看着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想起了曾经北漂。
挺接地气的一部网剧,真实,演员表现都还挺好的
好久没看到这种类型的剧了,真实到不堪回首,残酷到触目惊心,让我不得不想起了曾经在北京漂过的日子,现在想想全是泪啊[捂脸]
长镜头可真舒服啊
好久没有看到这样朴实的东西了,感觉国产剧要不是玄幻,都市剧都是霸道总裁、中产以上,这部才是大多数年轻人真实的青春。虽然是小成本制作,没有大咖加持,但新人面孔倒有许多惊喜,相信在异乡奋斗的90后们更有共鸣!
北京当时那首歌,唱一次眼里都有泪,将来,也想要去北漂啊
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