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就听同学介绍过.说什么是一女作家写的恐怖小说变成了事实.听起来剧情倒是很吸引人.今天找到看看,电影前部分用到了基本所有恐怖片都会用到的情节.例如电话响几声一接却传来不是人类说话的嘈杂声.例如浴室的淋浴开始自动放水,例如电视机自己开始播放.例如主角在干某事时发现有个影子晃了过去.例如从电梯外进来一个看似诡异的人..........这也就算了,问题是这些大家都能猜到的情节过后.后面拍的跟科幻片似的,又什么进了另一个空间.又冒出一堆和剧情无关联的人.我还不能确定那是不是人类,因为看起来像是滑稽的僵尸.电影前后情节脱了节的感觉.最后,特技多的有点过量,确实叫人有点反胃.当然,值得肯定的是,李心洁的演技很不错.
“我觉得好怪你说被遗弃的东西会出现在这里但 为什么会变得那么恐怖……”金马奖 李心洁最佳女主角提名片《鬼域》留意部分镜头剪辑 很像网络电脑游戏找来看了今天下午一杯热气腾腾的白开水一盏台灯其实没有什么剧情的电影影片的2/3应该是电脑制作还是看得很投入因 像梦 光怪陆离的一个恶梦有鬼魂 被追 拼命跑 却逃不掉有楼梯 残破 走在上面 摇摇欲坠低头看 无尽深渊电梯突然停止 门开 进来 是魂魄……也许每个人都有做过这样的梦只是曾经有段时间的自己被困在梦里 每晚的恶梦里所以看影片时 得以足够时间去努力试图客观的想念分析那些梦的缘由 梦中的恐惧皆是因有所不愿 不甘心 或被遗弃谁都有东西想忘记有些自然而然被忘记有些逼迫自己必须要忘记那些林林总总原因被记不起的人和事在记忆的回收站中是否也在怨怼我们对它们毫不留情的遗弃?
那么 说抱歉吧对着被我们甘愿或不甘愿遗弃的忘记的道歉生活总是要继续告别 才可继续……
看完了2006年的恐怖惊悚诡魅港片《鬼域 Re-cycle》『观影时间』:2022.8.12周五·正巧「中元节/鬼节」————
前几天在某平台日常搜「爱丽丝疯狂回归」搜刮新动态,没想到就看到了这部电影的安利,其中提及了「爱疯」和「小小梦魇」好家伙正好是我最爱的两黑童话游戏,再发现这电影是我以前眼熟过但不知其名的感兴趣鞋垫片,这下刚好全解惑了!
再撞上鬼节并顺眼大赏!
本片的主要风格可比喻成『港式寂静岭』,当然也和『爱丽丝梦游仙境』一样都是进入“仙境|魔境”这种"奇奇怪怪"的异次元空间|世界。
黑暗感上确实和寂静岭更像,特别其中的人不人鬼不鬼的“伪丧尸”形象设计(长脖造型特惊悚,面部化妆也特吓人)更像的点是故事的两大角色配置同为一大一小的女性,寂静岭可不就是母亲寻女嘛。
鬼域也和寂静岭一样每隔一会就来一次“地狱危机”。
就像追光动画《白蛇2》中修罗城的“跑毒轮回”,那么说道「轮回」,鬼域的危机也是轮回性质的,英文片名的意思就叫「循环再造」,结局收尾的“烧脑”设计也验证了这点。
鬼域本身是有鲜明的设定的,叫『被遗弃的空间』,顾名思义,你以往(遗忘)遗弃的、抛弃的、取舍的...任何实体/虚拟物品都可能像倒垃圾一样的丢在这个世界。
所以本片的创意美学是很吸引人的,荒废美阴郁美、香港残破的大楼街区、庞大的书籍山和诡异的摩天轮以及带有东方古代『阴间』的邪恶气息,无一不在表明本片最大的价值所在;并且后期还带点『血肉朋克』的场面,我的猎奇味蕾也尝爽了。
本片摄影色调和特效都挺优秀的,虽有些地方依旧有特效痕迹,但整体的风格化很浓,喜欢鬼魅本质的观众都会喜欢的,其次恐怖元素的视听处理也烘托的很好,虽没有恐怖创新。
但稀区柯克的有句话很契合本片“惊悚片最恐怖的地方不是S人那一刻,而是在S人之前凶手所营造出来的气氛。
”|除外在灵异方面上,像会动的纸团、秋千仿佛被隐形的孩子荡来荡去 等诸如此类的设计挺不错。
个人最夸的是迅捷流畅的犀利剪辑
————那么,接着我就要提及本片对大众而言辨识度最高的桥段了,那就是【废弃玩具领域】会动的巨型残废玩具,特效做的也逼真,就真有感觉...那么很巧啊!
这不仅是让我联想到我最爱的《爱疯》游戏中的【娃娃屋】地图,而且有2点几乎同款!
1:『蓝瞳黄发绿衣男娃』我的天这一对比几乎各方面相似!
仿佛是同一位!
毕竟都是巨型的,你完全可以把左边看成右边的报废形态.... 当然啦,也许只是娃娃型号是同款的
2:『人偶尸堆』这一对比,电影做出来的质感和震撼感甚过爱疯,但实际游玩上,爱疯的压迫压抑感绝对甚过鬼域...
————本片的人物高光都在PLJJ和PLMM这两位身上(前者:李心洁 |后者:曾雅琪)女主和小妹妹颜值都超高!
总之养眼就完事系列。
而且大多电影一旦出现让人有保护欲的漂亮小妮子的设定,就必然安排一个大人全程保护照顾她;而本片反着来的,反而更有味道了【奇怪发现】:李心洁在1998年台湾圣诞节,出演了由果实文教基金会的歌舞剧“爱滋梦游仙境”!
好家伙!
再次CUE爱丽丝,但这个信息我是从她简介里发现的,但是我死活都搜不到这歌舞剧的报道?
而且演出名字都很奇怪?
艾滋病主题的梦游仙境?
总之特奇怪...
————总之,最后很推荐写作的朋友康一康,四舍五入也有《刺S小说家》的框中框的味道。
最后!
珍惜缅怀下中国少有的放开手脚以想象力为主体开发的影视作品吧!
而且还是非商业片;现在这种片太稀缺了....
大家都已经评价了,电影不是光看特效的,我们要故事故事故事!!!
前半部分我完全不知道它在讲什么,看到最后,哦,原来写的是这样这样的东西,想表达这样这样的意思。
那干吗非得有房间里面随时出现地鬼影呢?
干吗要来个什么鬼婆婆牵着一个鬼小孩呢?
再说说逻辑联系,这写人是从哪里来的呢?
既然连那个女儿和爷爷最后都不可能到阳界(姑且说成是阳界吧,但是怎么又是一个幻想的世界呢?
有时候它有变成是一个遗弃的世界,一个字:乱)这些人又是从哪里钻出来的?
编剧看来也是发现自己漏洞百出,于是把所有的不合理归结为一个梦,你能说梦是合理的么?
我想编剧自己想表达的意思太多,想象力也很丰富,不过思维太过于跳跃,无法连贯出一个吸引人的故事,于是就这样,出来一个我们现在看到的《异域》(这个名字还好点,大陆版叫《鬼蜮》,英文叫《RE-CYCLING》都乱七八糟的)。
故事不能吸引观者,于是想从视觉效果上给以震撼,很可惜,我是那种认为心里恐怖片才恐怖的观者,于是觉得整个片子就是一个失败。
唯一的可取之处是小女孩,真叫可爱!
PS.李心洁现在代替林嘉欣成了恐怖片专业户了么?
可是我还是喜欢林嘉欣。。。
有个忘了出处的老段子,当你死了下葬后埋进棺材还不算死了,当你完全从所有知道你的人的记忆消失,你才算真的死了,用一个并不适用又适用的词来说叫“社死”。
一个人最害怕是什么,人还活着,自己什么都不记得了。
或是,人活着,却已经被所有人遗忘。
我想着有些浪迹天涯的逃犯可能陷入这种矛盾的心理中,既希望所有人都忘了他,却又怕因被所有人遗忘导致做人的存在感丢失。
被遗忘被遗弃有多可怕?
就是你能呼唤到它的名字,就能拿住它的命脉,让其就范。
魔鬼数量众多,当你拿着十字架大声喊出它的名字,它就狂啸着脱离附身跑回地狱。
妈呀,终于有人知道我是谁了,太激动了,老子威名不减,高兴死了,放过你们吧,我回地狱闭关500年后再出来测试!
白白了伙计们。
被遗弃遗忘的,就是断了线的牵线木偶,变成行尸走肉,入狱变成号码,走入人群变成之一,一旦这个群体有很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的时候,个体的意识被削弱,而当这个整体共同无归宿漫游时,个体意识觉醒。
妈的我是谁啊我为啥在这,哦原来我是被遗忘遗弃了,跟着一群无主之魂在这枯萎飘呢。
中国的人情社会里对此更加看重,比如东北人中总爱说,你认识那谁谁不,那是我哥,昨天我俩还一起喝酒呢,我那谁,你不记得了?
艹,你可真不够意思!
咋地,认不认识你能咋地,你是个吊啊。
啥玩意楞?
艹!
噼啪。
呯XXXXXXX
看这部片子是冲着彭发彭顺和李心洁的招牌去的。
看完很失望,虽然没有看过他们的其他影片,但可以肯定的说,《异域》比不上《见鬼》。
想要使用元素越多,如何更好的融合它们至观众要。
关于遗弃的概念是一个很不错的定义,一个被所有人遗忘的物品或人的集合组成了异域。
可惜的是电影中所展现的异域是个杂乱无章的地方。
从遗弃的住宅,到遗弃的游乐场,到遗弃的丛林,到遗弃的玩具堆放站,到一件收集遗弃书的房间。
整个变化找寻不到关联性。
不仅是场景的转换,连小女孩(定如)的出现也很突兀。
从影片的风格上也有突然之间的转换,从开始到在定言在异域里遇到老爷爷之前感觉上是恐怖片,之后更趋向于奇幻片。
运用了大量的CG场景,但细节的描绘上又不那么精致。
电影也遵循木桶效应的,演员,剧本,导演,摄影有任何一处薄弱都回影响到整部影片的效果。
尤其剧本构思最重要,编剧应该反思一下,不错的主题写成这样实在可惜。
女作家们总喜欢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文字,与大众分享她们的喜悦哀伤,琼瑶把她的初恋写成了一部《窗外》那个师生恋的江雁容就是她自己,三毛那些《哭泣的骆驼》、《撒哈拉的故事》都来至她的亲身游历与荷西的爱情,池莉的重庆市井生活小说也来至她生长生活的那个城市。
当一位女作家决定写一部关于鬼的故事时,一部叫《鬼域》的小说时是否也要亲身遇到鬼呢?
某个黑夜,女作家在灵感的感召下,来到一个陌生地域中,看到了许多死尸在行走,原来是座被遗弃的城市。
女作家在一位女衣女孩陪同下开始了诡异之旅,死尸成片的黑森林、如同垃圾山般的玩具城、旧书成堆的图书馆、挂满弃婴的子宫隧道,这些被丢弃的内容都是世人所不要的或是遗弃的,在这里形成了另一世界,这可能就是女作家心里的鬼域。
虽然这些画面有点恶心,但作为恐怖的料还是有点太小儿科了,总觉得电影这样折腾下去,也不会好看到哪里去了。
就在麻木等待结局时,电影响起了“知不知道”的配乐,故事的另一个点被打开了,那个女衣女孩身份被揭示,一段被遗弃的情感被重新唤起,感觉这才是电影的重点。
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被么烂俗的片段打动,陪着女作家一起飙泪,是不是我也丢弃太多了,回过头却发现自己一直寻寻妥妥的,其实早在多年前已被自己丢弃掉了,真的很悲哀。
还好电影有这么一段让我小小感动一下,《鬼域》一部拍得像鬼片却,无关鬼的电影。
彭氏兄弟还是喜欢在电影结尾留一个梗,让人心里发麻的梗。
这么多年一直以为《鬼域》是一部鬼片一部恐怖片,看后才发现,是一部关于女作家创作心路历程的故事。
记得香港女作家李碧华,写志怪类小说可是一个高手,各类神鬼异类常出没于她的小说中,她把前世今生因果轮回也娓娓道来,不知道她是否真的有见过那奇怪的影像,还能通过去透来生。
很久没看惊悚片了,尤其是在夜深人静,只能听见猫的嘶叫的晚上。
彭氏兄弟再一次与李心洁合作,带来了亦真亦幻的《鬼域》。
我只能说自己对恐怖的抵抗能力下降,对恐怖的应激反映也比较出乎意料。
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被吓到了三次:第一次,我心里一惊,骂了一句“我操!
”;第二次,我心里又惊,把“我操!
”憋了回去;第三次,我心里再惊,把“我操!
”的“我”憋了回去,但没控制住“我操!
”的“操!
”溜了出来。
这就是我看《鬼域》的心理及语言历程。
当然,以上这些就是闲扯。
我要说的主要是这部片子在撼动人心方面所作的努力及效果。
彭氏兄弟你可能不熟,但你应该知道《见鬼》系列电影(共三部)彭顺、彭发这两个香港电影界难得的鬼才,是极热衷于用灵异骇人的题材去表现人内心深处最细微的情感及其变化的。
光怪陆离的鬼故事背后,是他们精心设计的人物感情线。
他们的电影脱离了普通鬼怪电影只求恐怖、不重内容的桎梏,让你在受尽惊吓后感动得涕泪横流,对其爱恨交加。
虚的不说,我们来看看实际内容。
上面的影片简介只是个引子,徐寻进入鬼域后的经历才是重头戏。
这是个奇幻世界,荒诞不经、毫无条理;这也是个寂寞的世界,是被人遗忘和遗弃了的世界。
徐寻废弃的草稿被丢在垃圾桶中,这个世界也就由此而生。
它也会随时消失,象征着我们的永久遗忘。
在充满吊尸的森林里,一个穿红衣的小女孩救了徐寻一命。
自此她们便携手寻找返回人间的路,搀扶着走过荆棘丛生的“鬼域”。
她们的情谊也是电影最重要的感情线索。
在她们走过野花田是,徐寻为女孩取名“定如”,而徐寻,她的真实名字是“定言”。
“月缺、赤地、天地脱色、绿草无根,近也......”徐寻想重返人间,得到了上面这则指示。
于是,她便和红衣女孩踏上了寻找中介站——沟通阴阳的神秘地域——的路。
月缺之时,两人前行的路被鬼冢阻挡。
一幕惊心动魄却感人至深的故事上演了:这些孤鬼饱尝寂寞的滋味,因长期无人祭拜被冷落在一旁。
二人便把随手采的野花送给孤鬼们。
当这些鬼的灰青色的冰冷的手一一抬起的时候,希望和爱也随着升起。
此刻,人与鬼已无界限,人与鬼因着关怀和感激相连。
没出现一朵花,就又多了一丝液体在眼眶中打转......在艰难地经过赤地后,徐寻、定如来到了一幅天地脱色的景境之中。
这里便是中介站了。
临别之时,定如说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定言八年前打掉的孩子。
这个无辜可怜的女孩不知自己犯了什么错而被妈妈抛弃,一定要当面问个清楚。
而定言,怎料想因自己一时冲动亲手毁灭了的小生命竟出现在她眼前,并人鬼殊途!
是愧疚,是惊喜,是无奈,是忏悔,更是百感交集。
最终,人还是回到人的世界,鬼还是留在鬼的领域。
她告诉她一定要记住自己的名字——定如,她似乎也原谅了她的无情与不负责任。
电影完结了,感动却留驻了。
珍惜眼前事,珍爱眼前人!!
《异域》:紊乱定位造就的不伦不类 (文:火神纪)
恐怖题材里的文艺电影。
恐怖无味,反而抒情来得很抒情。
——火神纪。
题记。
如果不是因为以前看过了韩国电影《人形师》的话,这绝对是一部值得喝彩的电影。
然而之前的《人形师》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以至于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总会不时想起《人形师》来,虽说有些地方总存在着一些差别,可是总体上来说,那暗藏着的内涵上的东西很是相似。
同是恐怖片的题材,《人形师》讲的是被遗弃的玩偶复仇的故事,《异域》讲的是被遗弃的还没开始长成的胎儿罢了。
也许,这一部因为讲被人工流产的孩子所以也许显得更深沉些。
可是说到底,同样是遗弃和被遗弃的主题。
这部电影不应该是恐怖片。
港产的恐怖电影在我看来似乎还停留在《双瞳》和《见鬼》的时代,它们有着大量恐怖片的现代因素看起来也不过如此,何况这部《异域》。
开头的那一段恐怖片的经典元素重组看起来毫无新意,而后面的那整段的异域风情看起来也似乎更像是神怪电影。
这部电影的文艺味道太浓烈了。
或者可以说,这是一部牺牲了恐怖因素而造就了文艺的电影。
这一点上来说,这部电影很清新,很抒情。
纵然这种抒情来得多少有点悲怆。
就算和《人形师》有点相似。
当某些东西被遗弃,所有的一切将被堆积在另外的世界里。
这样的概念无疑是一个很让人惊叹的。
带着一个人的妄念和无辜的悲凉,被彻底地舍弃。
这部电影里那些所有被舍弃的东西其实已经算是很温顺了。
没有暴戾,也没有被遗弃的怨恨和报复的快意。
更多的时候甚至带着对抛弃自己的那个世界满怀着眷恋和温情。
这不应该是恐怖片,而应该是一部教育片。
我想,看过这部电影的人们也许都会想到,以后不管怎么样再也不去堕胎了。
当恐怖片被拍成公益广告式的教育片时,香港的恐怖电影还有什么是值得我期待的呢。
我似乎只能接着观望。
带着半点不愿死寂的期待。
我在想,是不是因为制作方赋予了这部电影太多的思索,赋予了这部电影太迫切的表达欲望,以至于把电影拍成现在这个样子呢。
恐怖不够纯粹,而文艺底蕴如此深沉。
可是如果换一种思路,让定如不再那么讨人喜欢,而变成一个被遗弃而满怀怨恨的回来报复母亲的遗胎,那样也许惊悚效果更甚,而教育效果也更甚。
只是这样的效果也许更接近于一种恫吓的味道,而制作方只是想温和地说理和辩证,所以舍弃了惊悚而倾向于现在这种温情的方式。
从另一方面想,这其实是不是制作方那种自欺欺人过分自我的一厢情愿呢。
也许,制作方本身也弄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一种教育片的效果,或者真的就如外界所传闻的恐怖片的效果。
这种制作上的紊乱的让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常常有一种迷茫的疑惑。
我宁愿自己会相信,这是一部好电影。
牺牲了惊悚造就悲情,我会试图说服自己说,这并没有什么不好。
有这个念头的时候,我开始感觉自己其实有点过分天真了。
《人形师》那种似曾相联系识的味道让我看不到这部电影最闪光的地方,而惊悚上的失望让我对这部电影开始有一种很失落的感觉。
所有被遗弃的东西都将被堆积在另一个空间世界里,这是这部电影里唯一一个让我迷恋的概念。
堆积;堆积如山。
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里的另一个平面上;平行,或者交叉。
虚构,彻底的虚构。
因为不只是我们所遗弃的东西会出现在这个世界里,而且我们曾经虚构过而后被我们所遗弃的那些念头也会出现在这个世界里。
于是这个世界里会有一些是实体的,还有另一些仅仅只是虚妄。
当定言突然被投放在这么一个陌生的地方,惊惶失措本身意味着的是一种对熟悉的眷恋和对陌生的恐惧。
我们害怕所有那些陌生而不熟悉的地方,我们对我们一无所知的东西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担忧和惊恐。
这永远是恐怖电影不二的法则。
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就是在一个新奇的概念里制造出了这样的一个前所未见的陌生。
而淡色的运用在这部电影里随处可以,在那个所有颜色都漫延着一种淡化的味道,定如身上的那个鲜红色的小裙子很明艳,类似一种光亮的祈盼或者希望。
无可否认,这部电影里对于颜色和声效的运用是这部电影里最出彩的地方。
可是当一部恐怖电影只剩下声音制造氛围,而颜色没有办法替惊悚加分的时候,这只能算是一部失败的恐怖电影了。
不管怎么说,这部电影依旧是一部好电影,我想。
至少在情感上得到了一定的分数。
无疑,堕胎是应该被谴责的,毕竟不管制造这个胎儿的双方出于任何理由,胎儿也有生命,胎儿无辜。
当我们只是逞一时之快的时候,那些努力向前的精子终于冲过了层层的阻碍而最终获得的胜利,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何其讽刺的事。
他们的胜利成了我们的意外的时候。
我们,是不是还可以如此厚颜无耻地满脸安逸地活着。
异域,在我看来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奢华世界。
纵然里面透着一种暗淡和颓破的味道,可是奢华依旧。
作为恐怖片来看,毋庸置疑我的很失望的。
但是作为文艺片来看的话,我突然感觉很惊喜,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2006-07-25 丙戌年七月初一 附注:电影资料扩展链接。
■片名:《异域》(《Re-cycle 》) ■导演:彭氏兄弟 ■类型:恐怖 ■语言:普通话 ■时长:93 min ■颜色:彩色 ■出品:寰宇娱乐有限公司 ■地区:香港 ■首映:2006年5月26日/法国 ■推荐指数:★★★★☆☆
原以为是部恐怖片,结果倒是成全了我,汹涌地大哭了一场。
分两次把电影看完的,前30分钟实在太平庸了,那些在恐怖片里常用的烂俗桥段都有,看得我真的睡了过去。
庆幸的是,我没有把它删除,一念之间的事,它就真如电影所描绘的去到那个鬼域世界了。
所谓的“鬼域”是被人们遗弃的遗忘的人、事、物,它们会去的地方。
那里有我们曾经居住过的旧楼,幼时爱不释手的玩具,累年陪伴我们的旧书籍,那些故去的人,被人遗忘,没有谁再去上他们的坟,送去花束,诚心祷告。
弃婴,被打掉的小孩,他们没有等到出生的那天就被剥夺了生存的权利,他们在这个世界继续长大,可是他们都不知道自己是谁,没有名字,没有被拥抱过,被留恋,被需要过。
定言抱着虚弱的小女孩,她哭了,她怕她会“死去”。
我想这一刻就算小女孩彻底消失,她都心甘情愿,这是她的“第一滴泪”,第一次有人因为她哭泣。
“谁都有东西想忘记。
”出于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
我故去的亲人,为什么近年我越来越少将你们想起?
我过去的恋人,我将你的msn、QQ、电话号码统统删除,把你的照片、衣物、各式纪念品一律打包封存。
为了躲避失去你们的痛苦,我让自己不再想起你们,只是为了免受当前那小小的苦楚,我那么狠心舍得将你们遗忘。
是的,忘却就是背叛,忘却也是最深刻的一种报复。
温情的逆袭,里面的鬼域这个地方效果做得不错
结局加一分。
看彭氏兄弟的电影,怎么看都不像电影,像“艾木踢微”,加长版的“艾木踢微”。
前半部分惊悚效果佳,结尾佳。彭氏果然是中国最好的恐怖片出产者。
非常无聊
当奇幻片来看都觉得普通。。。花了不少钱吧,也没觉得惊艳。故事很苍白,结尾好唐突。。导演是想拍成镜子面具呢还是寂静岭啊。。。特别是最后还有字幕来点题,是怕观众智商太低看不明白么,吐血······老李惊悚片的演技不错。。
摩天轮印象深刻
我很喜欢这部片子 不管拍的好不好
四星半,剧情略显单薄,但是主题,演员的演技,特技效果都很优秀,偏奇幻色彩的恐怖片,是香港恐怖片之中的上乘水平!!略显遗憾的就是恐怖片中的悬疑性差了些
最后,她知道,她失去的是一个孩子。
这个片我实在没看出来到底那点恐怖了,倒有种爱丽丝漫游仙境的感觉
披着狼皮的羊。说,拥有的不要随便遗弃,大人的错不要让孩子承担,你的罪与错早晚要自己受,可能是这个世界,也可能是任何一个空间。
虚张声势
故事结构和内核还是值得肯定的,恐怖元素得表现也可圈可点,作为恐怖片在我心中已经及格了
结局还算小惊喜吧~ 前半部分故意吓人很挫 = =~ 很多场景看的时候就觉得像寂静岭了,原来大家都觉得像啊~~
前面还好,后面直接人鬼情为了煽情了
在高中的教室用老师上课的电脑看的,我都觉得牛逼
格局上缺一口气。
被遗弃和遗忘的世界,这个立意不错,加上充满想象力的特技场景,很有可能制造经典。可惜没有。故事进展和场景间衔接生硬,台词也如同嚼蜡,埋下的线索太浅。
场景做的不错 演员很好 港版结局也不错 但很多片段太似曾相识 以及 整体节奏还不够悬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