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十年女友还没有熬成婆,在男朋友闪烁其词包括女主在内正常人都能看出态度不妙的时候,闺蜜算了一挂,女主就莫名其妙地同意在闺蜜的婚礼上逼婚了,闺蜜的老公是个外国人,婚礼可以脑补企鹅新闻喜欢坚持不懈向我们的“煤老板女儿出嫁”的消息,可算让我见识到了对外国友人“高端黑”。
期间还冒出了完全没有自觉性可言的广告们,作为不明真相的吃爆米花群众,着实给了我一个不小的阴影。
故事就这样,匆忙的开始了。
逼婚的结果很明显,男主酷酷的毫无征兆的说了一句:“我们分手吧。
”女主就在极度伤心的情况下,吃了一款电视购物广告上买来的巧克力,哇塞,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女主17岁的灵魂回来了,从开头到现在向观众展示了广告之无限潜力。
17岁的女主得知现在是28岁的自己丝毫没有不安紧张等正常情绪,而是显得异常兴奋,一身杀马特就跟着闺蜜去了酒吧,还把我们男主的ipad送给路人甲了。
女主和闺蜜一不留神儿闹到警察局,这时候巧克力失效28岁的灵魂又回来了,女主看到前来接自己的男主一把抱住,祈求他不要离开自己,男主就,答,应,了。
所以刚才决绝的分手我是看到的鬼么?
男主追找ipad更是有趣,先是跟着导航找到一个废品收购站,看到一个破袋子不分青红皂白一把抢过来就跑.....大兄弟,有话不能好好说么?
破袋子不出所料果然是没有,然后我们的男主又在导航的带领下,在一个卖猪肉的怪蜀黍那里找到自己的pad,怪蜀黍要2500卖给他,他再次不出所料钱不够,然后怪蜀黍拿着杀猪刀照着pad的屏幕给了一下子,终于卖给了男主,于是,导演又给卖猪肉的黑了一把。
而且这里我们男主也是想得开呢,明明可以用导航却非要给前女友打电话,你是真不怕尴尬哦。
17岁的女主对一直想跟自己约一发的男二迷之痴迷不悔,为了多跟男二在一起她翻箱倒柜找神奇巧克力,还自言自语道:“找到就可以跟他去郊游了.....”然后他们就真的去了呢,你看,我们女主不仅会转换灵魂还能未卜先知。
女主因为一张地铁人物画就被男主的老板迷之赏识非她不可,一张画就得到了男主卑躬屈膝半辈子想到的东西,也是心疼男主呢。
本来前面交代是个非著名广告公司,女主跟他们合作了一回,迷弟老板就给办了个大画展,还引来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女主就这样凭借吃了巧克力17岁会画画的自己,牛X起来了。
呵呵。
故事的最后,男主在大街上裸奔求女主原谅,大兄弟你忘了跟你眉来眼去的小秘书了吗?
忘了一本正经跟人家说不回复合了吗?
所以这个电影告诉女性朋友,做成功男人背后的好妻子你就活该被甩,而当你事业超过了这个男人,再渣他也会机关算尽来求你?
还有最后17岁和28岁两个灵魂在三毛钱特效里的相遇,28岁的女主撞碎玻璃应该是象征冲击桎梏,后来在水里深情相拥,水是人最初的生长环境,应该是想说女主回归单纯无畏状态,看到这里我本来还有所期待,以为导演终于要升华了有想法了,然而,后面除了一碗凉鸡汤啥也没有,观众的情绪,就尴尬在那里了。
台词缺陷逻辑失调情节尴尬,导演没有经验可以理解,但最起码要拿出态度来啊。
只买了一桶爆米花是我的错,吃完了以后只能目光呆滞地坐在那里,很显傻。
给两颗星,一颗给倪妮和马苏的演技,这种本子多亏了有好演员吧,另一颗,给我回来买的一份烤冷面,特别好吃。
:)
电影《28岁未成年》改编自同名小说。
原著中,17岁的小凉夏穿越到28岁的大凉夏身体中,从此代替了大凉夏,虽然失去了十年的记忆,但生活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坦白讲,这个脑洞虽然很好,但故事的合理性就有问题了。
而电影对小说进行了大面积的改编,除了保留年龄穿越这个脑洞外,几乎是重新讲述了一个故事,与此同时也很好地解决原作中很多的合理性问题——小凉夏穿越的力量来自于大凉夏食用的魔法巧克力,每次穿越的时间只有5个小时。
电影的这种布局,不但完整展现了凉夏在不同年龄的不同选择,同时也体现了导演作为女性所要进行的性别叙事。
如果说电影是一种反应社会现实的艺术作品的话,那么女性导演的作品,就意味着银幕上的叙事表达会处于女性视角,而这种视角所体现出的便是女性的立场和女性意识。
传统的男性叙事是什么样的?
以文艺片《喊山》为例,虽然故事的中心是神秘的女主,但这个女人的命运却完全掌握在男性手中。
无论是凶残的人贩子还是仗义的山村男子,甚至于村里的族长乡老,无一不基于自己的立场去处理女主角,而女主角始终无力去反抗这种被男性主宰的命运,只能被动选择似乎对自己来说更有利的一种处理方式。
对于男子而言,似乎道德并没有要求他们恪守对女性的尊重,而是可以基于自己的利益去决定女性的命运。
中国传统文化里,父权对女性的定位是女儿、妻子、情人、母亲,是一种身份地位的符号,而不是个人的存在,“三从四德”、“妇道”、“贞女”、“烈女”等,就是父权社会对女性树立的榜样,即女性是“他塑”的,女性长期被钳制在这样的规范中,并不自觉以此为标准压抑自己。
在父权文化中,强调婚姻、家庭对女性的重要性,即男性是最主要的,是“主体”女性成为一种附属品,是一个“他者”,处于被动的地位。
《28岁未成年》中原本的大凉夏似乎被设定为这样一个带着旧式思维的中国传统女性,对她而言,猫粮先生就是她的“事业”,而婚姻则意味着对这份“事业”的保障。
原著小说是通过弱化猫粮先生的存在感,简单地消解了男性权威的绝对话语地位。
而电影中,张末导演也对大凉夏的这种状态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但她却没有简单地通过让猫粮先生“缺席”来解构男性话语权,而是煞费苦心地设置了凉夏另一段分裂式的人生,以完成女性叙事对全片的主导。
传统的戏剧叙事中,男性作者和女性作者都殊途同归地为限于感情困局中女性选择了一种看起来最强烈的反抗方式——出走,而对此行为比较常见的一种解释是:这世上没有谁离了谁就过不下去,女人若是总将希望寄托在别人,尤其是男人身上,到头来伤害的只有自己。
往前看,风景才会更好。
《28岁未成年》显然是汲取了上述理念——大凉夏在小凉夏的带动下,重拾画笔走上了一条自立之路,也走出了对猫粮先生的执念,这实际上也是一种精神上的“出走”。
这个故事简单直接地告诉女性观众:女性的幸福必须首先建立在自立的基础上,如果首先从思想上就无法摆脱对男人的依赖的话,那你所受的伤害就是你自找苦吃。
但导演在处理凉夏的分裂状态时,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一个俗套,即女性无法离开“爱情”。
小凉夏的出现,虽然让大凉夏摆脱了生存困境,然又让她陷入了一种在两性视角上来看都处于两难的道德困境之中。
如果说大凉夏对于猫粮的执念是错,那么小凉夏对严岩的纠缠又何尝不是一种错?
如果说女性在感情困局中不得不选择出走后,又陷入了另一番没有结局的感情困局,既是“爱情即人生”的反抗者,又是“爱情即事业”的屈服者,那么这种自相矛盾、自我分裂的情况,是否反过来消解了电影原本饱满的女性叙事呢?
当然,这或许是因为作为一部商业片,《28岁未成年》必须要对市场进行一些妥协。
相对于其父将女性完全置于“凝视”的客体,张末已经在尽力将自己女性导演的意识最大程度地贯穿在影片之中了。
希望张末能够在未来将自己女性导演的叙事意识更充分地发挥出来,拍出更好的女性叙事作品。
周末晚上,抱着看一个轻松愉快的烂片的期望值选了这部电影,看完之后却不能不说感到十分惊喜。
17岁的凉夏古灵精怪,会画画,有梦想,无所畏惧;28岁的凉夏温和持重,爱情至上,委屈求全。
两种性格截然相反,一开始我没有办法相信这是同一个人。
直到——小凉夏遭遇喜欢的男生劈腿,在她伤心欲绝,丢弃尊严想要不顾一切去挽回爱情的时候,她的身上才浮现出了大凉夏的影子来。
无论17岁还是28岁的凉夏,都是愿意为了爱情放弃自我的人哪!
当初小凉夏鄙视大凉夏因为一个渣男就丢下梦想,太不值得,也许只是因为她站在了旁观者的角度,事实证明,尽管喜欢的男生不一样,但类似的事情发生在了自己身上,也根本没有办法理智起来。
所谓知道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究其根本就在于,当初没有切身的感受。
我们有时会希望,现在的自己能够回到过去,保护当初那个孤独,无助,被无视的自己,或是幼小软弱,被欺凌的自己;有时也会希望,可以拥有过去某个时段飞扬的心情,轻易快乐的能力。
但除了在梦里,这些都无法实现。
时间总是这样笔直地经过,已消逝的回不来,已发生的又抹不去,只是徒增回忆与懊恼罢了。
喜欢看小说、电影的原因之一在于,虽然自己过着平淡无味的人生,怀有许多终其一生也无法实现的愿望,但看到故事中有人可以实现这些,也会感到开心。
18岁的小凉夏出现,得知28岁的凉夏非但没有成为一位画家,没有拿奖,没有举办画展,反倒是为了相恋十年的茅亮放弃了一切,还逼婚未遂。
Hi28岁的凉夏,你好啊。
谢谢你所做的一切,我今天又穿球鞋了,你知道我不喜欢穿得这么隆重嘛,对不起啊。
我知道你对我不满意,其实,我对你也并没有那么满意啊。
但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要一起成长,对吧?
无论如何,28岁,谢谢你让我感受此时此刻,谢谢你让我闪光。
小凉夏,我很羡慕你的单纯无畏,你知道吗?
你把这样丢失的美好,又重新带给了我。
大凉夏,尽管飞扬地去吧。
我从不曾真的离开,因为我一直在你心里。
十年后的你,在哪里?
你身在的地方天气好吗?
抬头有蓝天吗?
等一下回家,打开冰箱闻到什么食物的味道?
一打开门,是不是你期待的那个人出现了呢?
十年之后的你,是不是做着你真正喜欢的事情,成为你真正喜欢的人了呢?
希望28岁的你成为了一个很屌很独立很自信的女生。
看豆瓣上面说《28岁未成年》是个bug成堆的爆米花电影,但是我却看得沉默只差流泪。
特别是看到17岁的小凉夏的创意满满画作惊人、28岁的大凉夏却是拿起画笔一筹莫展的镜头。
陈奕迅在歌里唱:“灵气大概早被污染,谁为了生活不变。
”生活是什么?
是每天把自己塞进衣服把食物塞进嘴巴把精力塞进琐碎把心塞进滚滚红尘吗?
17岁的凉夏在一年之后遇见了改变她人生轨迹的茅亮,据说为此放弃了出国进修的机会,放弃了画画,一心陪着茅亮,结果10年之后,我们看到了一个眼神黯淡,为了茅亮什么都可以做,被对方一个皱眉就患得患失到要去找闺蜜哭诉算卦的28岁的凉夏。
生活啊,此时此刻就是——身体在衣服里食物在嘴巴里——但食不知味浑身发冷。
还好有一种神奇的巧克力,把17岁的小凉夏呼叫回来了。
她一脚踩着椅子,双手插着腰对一脸我很忙我现在不能娶你的茅亮说:“你不是说我可以和你提要求吗,那我要求你走人,这里是我家!
”帅得令人鼓掌。
28岁的大凉夏,在面对茅亮欣赏新助理作品的时候,在餐桌上把花生慌乱地往嘴巴里面塞,妆容精致难抵心里兵荒马乱。
对面坐着的那个人啊,那个在录像里面,18岁的里牵着你手狂奔的说要照顾你一辈子的那个人啊,他需要的是一个对他事业有力的好帮手啊,可惜你不会画了,你曾经为了他,像一个武侠剧里废掉一身武功,解甲归田的武林高手,可惜他的野心在江湖,此时此刻的你,成了拖累。
是谁带28岁的大凉夏走出这一地荒芜的,是谁帮那个只知道看着录像回忆狂塞零食狂流泪的loser凉夏走出来的,是17岁的凉夏。
她把录像光盘丢回给茅亮,选择不要了这段回忆,然后开始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与28岁自己的对话之旅。
你还记得11年前的自己吗?
那个时候你的理想是什么?
你在和朋友在兴致勃勃谈论着什么话题?
你花痴哪个明星,热衷把他/她的贴纸海报贴到哪?
你的任性与直率有没有栓上锁链?
你的热情在哪片领域熊熊燃烧?
11年前的我,成绩奇差,成天想着要做遗世独立的大师,老师找到我让我填表入作协,我说我喜欢单打独斗不喜欢抱团取暖,宁死不屈;花痴隔壁班的男生,假装有事在他教室前走廊没完没了地走来走去;从不换位思考,刻薄又任性,巴不得全世界都围着自己转,但也奇迹般收获了朋友好多个……后来的自己呢?
也记不清楚什么时候就变成现在的自己了。
莫名渴望有认同感和存在感,明白集体力量大于个人,热衷集体也痛恨集体,却打死也不敢从里面走出来。
那些自己真心喜欢的,再也不敢迈出半步。
我跟好朋友说:“我年纪这么大了,那样做姿势好难看。
”可当面对结果的时候,居然可以没出息的崩溃,这样的姿势也许更丑吧。
也许你无法想象,电影让我最有共鸣的地方,是大凉夏拿着画笔一筹莫展的样子。
她,是真的画不出来了。
我,也是真的写不出来了。
刚刚清理电脑里面过去的文档,看到前几年写的东西。
最大的感触是,那个头脑清晰逻辑严谨愿意面对自己真实感情的自己去哪儿了?
她到底为了什么玩意,而迷了路?
17岁的小凉夏和28岁的大凉夏是同一个人,从她们处理感情的方式上就可以看出来。
为了能陪机车男去远方,小凉夏拼命吃下剩下所有的巧克力,连包装锡纸都没扯掉,结果食物中毒了(这雷人的神逻辑啊,编剧你出来,我保证不打死你)。
是啊,为了一个人,什么都豁出去。
28岁的凉夏赔上10年光阴和自己最初的梦想,17岁的凉夏赔上一条命。
导演的意思我都明白(我不是跟导演套近乎哦),整个故事里面透着女权的复苏。
同样最后两个凉夏的相拥,我也明白他是想文艺地表达:我们和自己和解了。
熬得一手好鸡汤,可是观影者没几个人买单。
我买啊。
我熬夜看完这场电影,当然是为了想遇见那个未成年的自己啊。
毕竟,你是物是人非里,唯一的知己。
讲述了一个为爱迷失自我,在心智回到成年后又找回自我、找回梦想也找回爱情的故事。
当满屏皆是堕胎、斗殴类的青春片时,我们说自己的青春没有那么多剧情,而当一部冲突不多的青春片出现在眼前,我们又说怎么如此平淡,没有笑点也没有泪点。
电影开头就交待清楚了男女主的矛盾,“像过去的三千六百五十六天一样,在他醒来之前,我把自己调到最优;像过去的三千六百五十六天一样,他连起床都这么帅气。
”凉夏为猫粮放弃了画画,也放弃了去法国留学。
无论是你太爱他放弃自我造成他的厌倦,还是他厌倦了你使你患得患失到失去自我。
失去自我都是失去他的催化剂,爱情中的大忌。
就像手中沙,握得越紧流失得越快。。。
青春时期为了爱情奋不顾身,撞完南墙撞北墙的那一股子傻劲儿让人怀念!
倪妮17岁下鬼马活泼的表情,以及在两个年龄下眼神、笑容的转换是这部片子带给我最大的惊喜啊!
马苏演的傻大姐,大大咧咧太适合了!
联想到她本人了哈哈哈!
至于男主一张脸就没变过,人设如此也就这样了,不过个人感觉结尾裸奔那段没必要,不是所有结局都得有个大团圆才行的!
总而言之还是很愉快的观影体验,很青春但不矫情,有共鸣但不沉重!
电影故事就是:一个为了爱情放弃梦想, 和男友相守十年的女人,逼婚不成,换来一句分手。
28岁的女主凉夏的确是有够可怜,命运给她一个机会,一颗魔法巧克力,让她回到17岁的心智(这个脑洞不错),重拾绘画梦想;女主每吃一颗就可以回到17岁5小时,如此反复穿梭于17与28岁之间的凉夏,重新认识自我,独立成长,获得成功。
电影的主题,感觉还是不错的,至少提醒我们勿忘初心,坚持梦想;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无论男女,都不要依附于任何人生存,必须独立自主的生活。
电影前半段还是挺不错的,小幽默的轻松爱情片。
马苏演的晓柠,实力的搞笑担当,为了闺蜜也是挺拼的,无论凉夏有什么疯狂的举动她都全力配合,演活了一个暴发户加占卜师(有喜剧的夸张)。
倪妮饰演的凉夏在表现17岁和28岁的不同状态也可圈可点。
但是电影后半段,在过量食用魔法巧克力之后,大小凉夏的对话,突如其来的鸡汤,真是令人猝不及防。
还有,片中男一、男二为了凉夏大打出手,这段剧情实在蛮幼稚的。
其实,我能感觉到导演是想要表现一个女性通过现实与迷茫,自我认知,自我成长的故事。
但是,从观影感受来讲,作品呈现出来的不是这么回事。
尤其是强行送鸡汤能免则免。
作为一个导演的处女作,作品还行,大家也不要太苛刻,毕竟天才是少数。
我正好二十八岁。
昨晚刚在微博写下:这是一个多么尴尬的年龄。
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回头是混沌人生,往前看也是忐忑难安。
今天就恰好看到这一部电影。
倪妮在戏中扮演一个在感情中迷失自己的二十八岁女性。
荒废了自己画画的天赋,跟一个男人恋爱长跑十年,结果逼婚不成,惨被抛弃。
似乎女性在爱情中特别容易陷入迷失自我的境地。
最一开始总是放松浪漫,“谁都以为热情它永不消减”,只是越往后投入越多,然后就是依恋、患得患失,眼里心里都是他,小心翼翼,百般讨好,接踵而来的却是男人的嫌弃与不耐烦——自己从未设想过、会出现在这张熟识又温暖的脸上的表情。
还是在某一天降临了。
昨晚看到一句话——男人总希望女人为他全身心地付出。
而当女人这么做的时候,男人却厌烦这一切太过沉重。
电影里的倪妮是幸运的,因为一盒巧克力,她与17岁的自己相遇,让17岁那个单纯无谓的女孩儿,帮自己找回了不错的生活轨道。
而现实中的我们,沉迷在爱情中,一蹶不振的我们,没有魔幻巧克力,没有一身骄傲的才华,没有娇俏的容颜,没有电影中那份轻而易举。
我们只能咬咬牙,令自己顽强。
爱情是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
不爱自己,怎么爱人和被爱。
p.s.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最后男主裸奔回来,女主要笑逐颜开?
女主都重上一个人生台阶了,难道不是应该望着前路多美丽吗,为什么还要回头跟一个渣男在一起?
(黑人问号脸)
导演的野心也还是蛮明显的,通过倪妮饰演的凉夏遇到感情危机的时候偶然穿越回18岁,然后意识觉醒最后找回自己自强自立的故事,虽然这个套路也已经烂大街了,但是如果故事足够新颖,足够打动人的话依然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不过电影选角还是有点问题,霍建华这个角色让我非常出戏,而且这个角色在影片中存在感不强反而乱入的莫名其妙,倪妮整体的表现还是不错的,18岁和28岁的反差感演的也挺好,就是难以捉摸的演技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露。
吃巧克力穿越这个剧情真的让人捉摸不透,违法物理常识不说还违反大众认知,巧克力工厂莫名被陨石毁灭仿佛让人嗅到了一丝科幻片的味道,几处想要搞笑的镜头也让人闹心,总之要不是倪妮,整部电影没有丝毫亮点。
最后电影主题也没有表达清晰,最后故意裸奔是在表达什么?
相伴十年需要这样子吗?!
嗨,爱情观也被击穿了!
倪妮!
文/梦里诗书 不管是穿越的新奇,还是重拾初心的命题其实都是《28岁未成年》本自很好的出发点,但就观感来说电影即看不到任何源于生活的真实,也难在主人公的泪水中收获何般感动,满是矫揉做作的剧情除了让人发出如隔靴搔痒的笑外毫无意义。
电影伊始,那魔法巧克力的穿越梗便已然令人哭笑不得,而在剧情的展开上,虽然倪妮饰演的主人公凉夏心智突然回到17岁带来了不少的笑点,但随着两个灵魂在同一躯体间的游走对抗不仅使电影有着从穿越往精神分裂发展的趋势,女主在两个男主间的徘徊更让整个故事变的越发胡编乱造,那本自重拾初心的命题已然变的无足轻重,当最后霍建华饰演的茅亮在马路裸奔求爱时,电影为人所见的仅只是女性对生活和感情荒诞的意淫。
其实当看这部作品时,不经然的便会令我联想到《奇怪的她》,同样是典型的女性主义电影,同样是穿越手法的运用,同样是对梦想的缔结,但二者在成片上却是缪之千里,何以会有着如此之大的反差?
这并非是源于国别甚至是演员的不同,而在于情感上前者用亲情,爱情甚至还有着对社会老年化深刻的人文着点,韵酿出了质朴真挚的感动,而这部作品除了那纠葛不清的狗血爱恋外,情感上满是苍白。
作为张艺谋女儿张末的处女作,在电影开始前,我甚错误的认为她的电影即便会有着这样那样的缺陷,但不求能达到《有话好好说》的意境,总至少还能承接住些许的地气,可当看完电影,最为遗憾的便是在这部作品中看不到任何一丝源于生活的感悟可言,以此所呈现的情爱只是让电影充斥着虚假的浮夸,除开那穿越的噱头,其正如同无数滥竽充数的都市爱情电影般,空谈着对爱与人生所谓的真知灼见。
这是一部在立意希望借梦想去突显女性独立自强的作品,但透过其所做的种种,电影对立意的着有只有臆想的堆砌,而这部《28岁未成年》所令人感受到的亦只是一场未成年的闹剧。
要不是王大陆狗血了一段,会给得更理直气壮。更喜欢重返二十岁的爱情戏。
能看出剧本序列是下过功夫的,不过拍摄和表演上又将剧本降低几格。前面拍摄有点low,巧克力的引子一点都不酷,也没信服力。中后段18岁与28岁的对话展开后渐入佳境,年龄穿越的自我觉醒把握住了,梦想是要大于爱情滴。倪妮有进步,这角色适合她。
故事设定在小妞电影里还算不错的,可惜电影本身的呈现并不如意……
Disaster. Not interesting
喜欢我倪的小凉夏
我的天,毫無邏輯,bug亂飛,昏昏欲睡。求求金陵之後只適合出現在時尚雜誌上的倪妮換個眉型。我不懂為什麼大家覺得這是女性覺醒,畫畫本身就是個大bug,而且無論18還是28,圍繞的就是兩個渣男,還一定要2選1。結尾那麽容易就人生巔峰了,渣男因為涼夏成功了就不想分手了。啥玩意兒啊!
有点无趣
女性成长主题勉强实现,奇幻色彩挖掘不足。倪妮演技在线上,霍建华怎么搞的,扑克脸从头到尾。导演很缺乏想象力和才华。
和小说完全不一样,没法比,小说的好看之处一点都没体现出来,无趣套路的商业电影
有看戲的時間幹點什麼不好。
还以为编剧想写的是17岁的凉夏自信张扬无畏,只想追求自己的梦想不会取悦任何人,没想到还是个恋爱脑,只不过从霍建华倒退回了王大陆。电影有想表达女性意识觉醒的意愿,但是怎么都觉得不对劲,好像是因为被男人伤害多了而被迫觉醒,并非自觉。(不过倪妮好好看呀!
现实磨去了我们的菱角,我们期盼改变确不知道能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找回失去的自己才不会变成别人!
老天鹅,我看到我妮跳舞了老天鹅,跳挺好平时为啥老是杵着端着啊,这里除了霍建华全程面瘫拉胯其他都挺好,我妮刚开始演那种离不开男人的情感里弱势卑微的女的就挺不像的,后面放开了就正常多了。
始终不能理解要追回前任,靠裸奔能证明什么?
为什么我看哭了!这片豆瓣评分有些低,我心里是有7分的
好像是国产片里第一部穿越是为了找回自我而非挽回爱情的电影,所以剧情真的没有片名那么low。整部片子最大的败笔就是霍建华了:永远面无表情的脸、永远毫无起伏的声音、永远中间十公分高两边秃得见底的发型,整个就一人形的“阴阳怪气”,换陈柏霖之类的演分数绝逼比现在体面。
王大陆好适合浪子形啊
优家画报包场,和vk一起看的。怎么说呢,倪妮现在的选角、表演,都好造作啊,透着一股假模假式的矫情感。霍建华全程扑克脸当陪衬,王大陆基本是把自己的戏路走死了?上次是痞子男这次是机车痞子男?地铁里的一见钟情特别假…… 为什么这么假的电影还是看笑了哦我也是没救了
其实还蛮好看,如果是一群外国人演估计分数能上7分,不公平....就是故事里为什么一个27岁的自己碰到17岁的自己好像碰到陌生人一样,完全不了解。不应该是种似曾相识,近在眼前却远去天边的感觉?
竟然还行。都市穿越片,剧情立意,主题不错,28岁的自己如何和十年前的自己自洽,讲的是个人成长和情感的变化,性格的两面。剧本四星,导演算有想法的人,倪妮演技切换失败,不少细节有bug,17岁的倪妮分明喜欢的是霍建华这种不是吗?!不到4星。但都市片走这个路线没毛病。期待导演之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