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妮的旅程

Le voyage de Fanny,芬妮的勇敢旅程(台),Fanny's Journey

主演:莱奥尼·西索德,芳汀·阿杜安,朱莉安娜·勒普罗,赖恩·布罗迪,安妮·梅林格,卢·拉布雷希特,塞西尔·德·弗朗斯,玛龙·莱瓦纳,马丁·斯威比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比利时语言:法语年份:2016

《芬妮的旅程》剧照

芬妮的旅程 剧照 NO.1芬妮的旅程 剧照 NO.2芬妮的旅程 剧照 NO.3芬妮的旅程 剧照 NO.4芬妮的旅程 剧照 NO.5芬妮的旅程 剧照 NO.6芬妮的旅程 剧照 NO.13芬妮的旅程 剧照 NO.14芬妮的旅程 剧照 NO.15芬妮的旅程 剧照 NO.16芬妮的旅程 剧照 NO.17芬妮的旅程 剧照 NO.18芬妮的旅程 剧照 NO.19芬妮的旅程 剧照 NO.20

《芬妮的旅程》剧情介绍

芬妮的旅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43年法国维希政府时期,一群犹太儿童在儿童庇护所生活了几年后必须避开德国纳粹的逮捕逃往瑞士,为了避开逮捕不得不与他们信任的成年人分开。这一群犹太孩子踏上了一条一切靠自己的逃亡之旅。 本片根据真人真事《芬妮的回忆录》改编,真实刻画了二战时 期犹太儿童的处境,这群犹太儿童们面对着成年人都不知所措的艰险逃亡,又将如何?这群孩子是否能成功逃到瑞士呢? ©海德文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完美叛侣那边仇敌当前再见艳阳天先生亲爱的新年好沉默之枪一日暴毙坏爸爸爱情大玩家不识君交响情人梦黑方块印第安夏日埃琳娜和阿瓦勒王国的秘密暗黑第二季加百列与群山死期将至人小嘴大嘻嘻嘻嘻吸血鬼我们所知道的生活猛鬼3宝糟糕历史第四季花豹少女队2楼住有情人跳芭蕾舞的男孩老大翠丝小魔女学园TV版败犬:后篇

《芬妮的旅程》长篇影评

 1 ) 芬妮的旅程是一部很棒的反战电影

《芬妮的旅程》二战时期犹太儿童逃亡记,根据真人真事《芬妮的回忆录》改编,电影构图和画风都很唯美,芬妮和孩子们在逃亡的旅程中也彰显了孩子的天真无邪,没有血腥暴力的镜头出现,但是战争的无情依旧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电影片尾曲《tumbalalaika》是一首犹太民歌,由孩子们用希伯来语合唱。

芬妮在儿童救助组织表演的是寓言故事《狼和小羊》---“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导演巧用困境-转机-困境-转机的方式来呈现逃亡过程。

法国沦陷后,许多在法国的犹太父母为了让孩子免受威胁,把孩子们托付给各种组织。

然随着战事深入形势越发严峻,墨索里尼被捕意味着纳粹取得进一步胜利,此时组织也无法再保证孩子们的安全。

福曼太太因为担心假身份被识破牵连孩子们被抓只能同孩子们分开行动,而领头的伊田因为害怕而逃走,十几岁的芬妮临危受命需要独自带领孩子们安全到达瑞士躲避纳粹的追杀。

几经波折,芬妮终于带着孩子们来到了瑞士边境,他们躲过德军后向着瑞士跑去。

(小满评)

 2 ) 《芬妮的旅程》有哪些亮点和记忆点?

就是这个年代的小孩子啊。

不管多么临危受命,还是那样天真的有脾气的女孩子。

她不愿相信喜欢的男孩子是背叛者,没有问题。

他因为郁闷闹脾气,不会把真实的事情完整转述,也没问题。

对战场存留天真,更加没问题。

问题在这个世界,不是她。

他们这些孩子也依然是孩子,对面色善良的人放松戒备,只是被社会锻炼出来了是自己不愿意有的求生欲。

对着终点冲,对着自己的小队员硬是抬着头往回守护。

这种东西不是战争时候才有的品德,但在战争时候的这样大的小孩子里面,不是难能可贵,而是值得珍贵。

 3 ) 芬妮的旅程

《芬妮的旅程》本电影根据真人故事改编故事发生在二战时期,许多法国的犹太父母为了让孩子免受威胁,把孩子托付给各种组织故事的第一幕就是芬妮的母亲把她们姐妹三个托付给组织的那天,刚开始的半年间芬妮照常的吃饭,和小伙伴们游戏玩耍,和母亲的书信往来。

日子过得非常平常,知道有一天告密者的背叛打破了一切的平静。

他们被迫转移组织。

到达新组织的第一天,组织的负责人是一位女士,刚开始非常排斥,因为组织已经有太多人了,可是还是不停的有小孩的涌入。

但是最后还是安排他们住下照料他们,在这段时间里似乎没有上一段时间那么轻松,因为芬妮没有收到妈妈的来信,后来遇到了伊力,他和芬妮在厨房通过一台收音机接收战争的讯息,等待着和平和亲人团聚的那一刻,日子似乎开始渐渐好转。

可是好景不长,呆在意大利越来越不安全,他们再次被迫转移,这次是瑞士。

但是和上次情况不同,孩子们需要更改名字,隐藏犹太人身份的象征,而且转移的理由变成到山上参加夏令营。

在逃亡的旅途中遇到许多困难,伊力的逃走,芬妮临危受命,当任队长;途中火车轨道出现问题,被迫更改路线;和组织人的失联。

但是最终还是到达瑞士的边界,成功转移。

在这个电影中有许多感人又让人值得深思的瞬间当第一次被迫转移的时候,芬妮十分不愿意,这时候最小的妹妹说了句:当你拥有什么东西的时候,减去一点,再减去一点,最后什么都会不剩的。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想要的太多有太多的羁绊,但是面临选择的时候我们只能选择减法。

当芬妮临危受命的时候,她犹豫如果害怕怎么办。

组织者告诉她:如果怕就装不怕。

对的如果辣,装作不辣;如果痛,装作不痛;如果害怕,就装不怕。

有时候我们必须隐形的赋予自己一种能力。

第一次转移途中遇到告密者,车上的人嘱咐不要挥手不要回头。

可是在车后座的一个小男孩升起他的小手向这个地方告别。

在第一次被抓关在一间教室的时候,最小的妹妹问:犹太人不好吗?

我们不做犹太人不就可以了吗。

不是的,我们没法不是犹太人。

孩子的心灵没有半点瑕疵,这个世界的规则对于他们来说太不可思议。

他们没有办法改变出生,犹太人的血统没法改变。

他们逃到山顶的时候看到一个破旧的房子的时候,提议在这里生活直到停战。

他们中有的人充当爸爸妈妈的角色,想象着家庭布局。

也许这就是他们的愿望:世界和平,和家人在一起。

可是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愿望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一群犹太人血统的民族身上却是那么奢侈。

最后之所以能顺利的逃脱除了自身的勇敢和相互依赖和信任还有好心人帮助。

愿世界和平!!!

 4 ) 是天真,是自由,是美好

在二战的时候,还有一些人在帮助着孩子们生存,这是值得学习和敬佩的。

这些孩子即使在逆境中也能够保持天真,这是影片中最令人向往的时候。

拍摄影片的环境也非常的美,有一种缠绵的,自由的感觉。

但是影片实在是过于美好,他们遇上很多的好人,有一些陌生人甚至冒着被杀害的风险去帮助他们。

对我来说,在那样的一个大环境下,并不是那么的现实。

即使被纳粹抓到,也能够顺利的逃脱。

所展现的人性的丑恶,其实只是真正的人性,并不是丑恶。

是一个人面对那种情况下,可能会做出的一种选择而已,我觉得丑恶,应该是纳粹对犹太人的灭绝,是失去底线,失去人道。

电影更少的描写了纳粹的残忍,更多的去凸显和对比,一种自我利益保护的形象和一种舍己为人的形象,主旨可能是为了拥护善良。

但是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人在那种情况下都能做一个善良的人,我们要做的,即使被压迫也要保持着人性,尊重人权。

更多的善良是让社会美好的润滑油,虽然影片有一些理想化,但是立意我也迎合。

电影改编于《芬妮的回忆录》

 5 ) 豆瓣8.6,真实事件改编!9个天真可爱的孩子用生命上演了一出真实惊悚片…

众所周知,二战题材从来不缺好电影。

好莱坞导演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用整整10年的时间创造了史诗巨作《辛德勒的名单》。

相信看过这部片子的朋友一定不会忘记影片中那句——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世界。

2002年,《钢琴家》上映,讲述了一个波兰犹太钢琴家在二战中艰难生存的故事。

这部电影最终为导演 波兰斯基 赢得了金棕榈奖,成为他晚年的巅峰巨作。

像这样赤裸裸还原历史、贡献巨大的影片绝不在少数。

但是在同类型的影片中与犹太儿童相关的电影却屈指可数且大多冷门。

就像今天的这部电影,它没有《辛德勒的名单》以及《钢琴家》那样很高的知名度,却也是一部优秀的电影——《芬妮的旅程》豆瓣评分:8.6

“芬妮的旅程”,它并不是真正意义的旅行,而是一场关于逃亡和流浪的旅程。

旅途本该浪漫惬意,但如果与战争、犹太人、德国纳粹相关,这一切会是多么艰辛和残忍啊!

疯狂的二战时期,德国纳粹对犹太人进行了残忍的种族屠杀,600多万犹太人横死。

其中儿童竟多达150多万人。

犹太父母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们免遭杀害,将他们托付给了各个不同的组织以获得收养与保护。

在法国的某收容所内,一位面容憔悴的母亲,嘱咐着大女儿:妈妈很快就会来接你,照顾好两个妹妹…话没说完,眼泪夺眶而出…这位母亲知道,自己对女儿说了谎。

因为,这一别,必定是永别。

大女儿名叫芬妮,稚嫩的小脸上,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

她知道,想活下去,就要远离市区,和爸妈分开…因为,他们一家,是犹太人。

芬妮常常给妈妈写信:我和妹妹都好想爸爸妈妈,你们什么时候来接我们呢?

妈妈回信总是:战争一结束,我就会马上出现在你面前。

但谁也不知道,战争何时结束,自己能否在战争中保全性命,以及,还有没有重聚的可能...

直到有一天,她们彻底失去了联系…

由于形势严峻,收容所也很快暴露,于是组织者决定,把孩子们转移到欧洲唯一安全的地方:中立国瑞士。

出发前,负责人叮嘱道:不能暴露真名;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任何时候都不要表现出害怕…并且让芬妮临危受命,肩负起同伴们的希望,然而,此时的芬妮,也只有10岁...

从法国到瑞士,从城市到边境,一路上,他们趟过小溪,穿过森林,越过大草原…心里只有一个信念:活下去!

《芬妮的旅程》改编自由犹太姑娘芬妮·班·艾米的真实经历,于2016年在法国上映。

和电影中一样,现实生活中,芬妮和两个妹妹在1943年成功逃到瑞士,在战争结束后的1946年回到法国,却再未见过父母…

在浩如星辰的二战电影中,这是特别的一部。

片中没有血腥战火、没有残忍屠杀,只有优美的风景,动听的歌声,和可爱的孩子…尽管电影的主题残酷、黑暗,纳粹踪影无处不在,可孩子们天真可爱、爱玩爱笑的天性,没有缺席。

在逃亡的路上,他们展现出非凡的勇气,镇定的应对搜查,面对纳粹军官的审问,毫无惧色。

可一旦暂时远离了危险,他们就变回了普通孩子…

他们奔跑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像一个个小精灵一般,他们飞跃田庄,森林,草原。

在没有任何食物补给的情况下,她们仍然展现出与大自然同样的生机。

有人说:这部电影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它的善,总比恶多一分。

乱世之下,人人都在独善其身。

但是,总有一些人,愿意冒着生命危险,保护这些孩子...

为了逃避搜捕,孩子们躲进了货车尾厢。

检查车厢的工人大叔看着一张张惊恐的小脸,不忍心告发,低声嘱咐:十分钟后再出来,祝你们好运!

在野外,孩子们吃坏了肚子,凶巴巴的老农夫收留了他们。

尽管他总唠叨着:你们不要给我惹麻烦,明天就给我滚!

可看到孩子们无助的身影,粗鲁的老头又心软了,让他们住了一天又一天,直到再也瞒不下去…

战争是可怕、残忍而无情的。

尽管如此,依然有这样一群孩子,充满了对于生的渴望,在战火中迈着稚嫩的双腿。

这顽强的生命力,竟胜过一切。

当这群孩子们跑起来时,你也会看到这黑暗的世界始终有一束光照耀着他们。

 6 ) 二战下童真与战争的交叉

为什么童真会与战争联系在一起?

反战依旧是本片所要表达的主旨,战争下犹太儿童的童年是怎么样的?

是每日的流离失所,是无法“离开”的庇护所,是不能和父母在一起,战争是如此的残酷,但影片中孩子们的微笑是如此的美好,是踢球的快乐,是追逐“蝴蝶”欢快,是玩水时的幸福,在这样美好的画面下衬托出的是更加残酷无情的战争。

 7 ) 怕的时候要告诉自己 不要害怕!

没有战争,就没有伤害和战争本身比起来,战前的一切都不值一提了。

温顿过后说道,“我不是故意保密……我只是没特意说起而已”。

他有那种热血,只要下了决心就一直做,无论付出什么代价。

多年后,提及父亲这项当年所有人都视为“不可能的任务”时,女儿芭芭拉说道:“其实只要有一束微光,它就能划破夜空,给人类带来光明。

这段旅程并不轻松,说是旅程,实则是逃亡,整个过程足够揪心,紧张之余穿插即兴的踢足球,抓钞票,玩水战,让情绪得到暂时的舒缓,毕竟孩子的世界是可以没有烦恼的!

而且,里面的每个犹太小孩都这么好看

 8 ) 芬妮的旅程

每個人都可能出賣你,但不相信任何人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所以這件事你還是要靠自己。

無論是山坡上的足球、草地上的捕捉,還是水邊的嬉戲,竟然還在山間廢舍裏玩起了過家家,他們都是專注在一件事情上的,即便總是會被「旅程」所打擾。

但最後他們還是依靠自己到達了目的地。

在陽光下的草坪上,把旅程放在了身後。

即便真的有這麼一個「旅程」,沒有芬妮也是不可能有這麼一個旅程的。

等待人走的,只有人所走過。

在離開最後一座農場時,孩子們的天真是否給幫助他們的人留下了隱患,這個無從考證。

不過善良似乎總是與這種危險相伴隨着的,在每一個稍微幫助了一下他們的人身邊。

這便是杜撰與事實之間的差別,在現實中是不會有這種兩可性的。

我們不必去想象不存在的危險,也不必去否認存在着的善良。

不過,也可以讓我們去想象一下會發生什麼。

當德國軍來徵用農場的時候,農夫的表現可真是夠鎮定的(與弗曼太太的怕也要裝不怕有異曲同功之妙),並且他本來是不願留下他們的。

天真並不等同於毫無防備,善良也是這樣。

片中的小女孩說,我們別當猶太人了。

如果你不當猶太人了,他們還是要抓你,那證明就根本不是你的錯。

 9 ) Fanny

电影里大多数的人其实并不理解这场逃亡的实际意义,只知道要躲避士兵 警察、躲避所有的成年人,因为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断送她们未来和性命 不论是为了利益举报援救组织的老人,还是为了安全出卖孩子们的妇人,都有意无意地把自己摆在了儿童的对立面,摆在了人性与良知的对立面。

导演用孩子的纯真和成人的虚伪、奸猾作对比,凸显了残酷战争下人们生存环境遭受的无情破坏。

 10 ) 儿童版的指环王旅程——芬妮的旅程

自古以来,犹太人没有自己的国家,一直散落于欧洲各地,备受各国人们排斥。

二战时期,欧洲反犹主义浪潮达到了无以复加的极端,希特勒进行犹太人大屠杀。

从1941年到1945年期间,约有600万犹太人遭到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德国纳粹党人在其占领地区抓捕犹太人,把他们送进犹太人集中营进行种族灭绝。

逃出来的犹太人有的去了中立国瑞士,有的去了俄罗斯、美国等地,还有一部分来到了中国上海。

和二战犹太人有关的电影很多,最出名的恐怕是好莱坞大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的《辛德勒的名单》。

《辛德勒的名单》根据真实历史故事改编,讲述的是,二战时期,德国商人奥斯卡·辛德勒凭着其出众的社交能力和大量的金钱,和德军高层建立了良好的关系,雇用廉价的犹太人在他的工厂工作,生产军需用品,本来打算大发战争财。

但在目睹纳粹对犹太人进行的大屠杀后,辛德勒贿赂军官,让自己的工厂成为了犹太人的避难所。

最终成功挽救了1100名工人免遭德国纳粹的屠杀。

电影里有一句经典台词: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全世界。

关于二战犹太人的电影还有波兰大导演罗曼·波兰斯基的《钢琴家》。

这部也相当震撼,也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

本片讲述,二战即将爆发之时,波兰一家电台的钢琴师史标曼的全家被迫被赶进华沙的犹太区,之后家人和亲戚都被纳粹杀害,而标曼本人也受尽种种羞辱和折磨,他侥幸得到一位朋友的帮助,暂时有了藏身之处。

战争愈加猛烈,此时史标曼恶病缠身,却还要在搜捕中逃亡。

偶尔只能在头脑里弹奏钢琴曲以图生机……这部电影美到,让我在最后也沉浸到片尾的钢琴曲中。

前面提到的都是成人视角的电影,充满了残酷,看着让人压抑。

而关于二战犹太人儿童的电影则非常少,有《安妮日记》。

这是由13岁的犹太人小女孩儿安妮的日记改编而成,从1955年至今被制作成很多个版本的影视作品。

安妮在13岁生日(1942年6月12日)开始有着写日记的习惯,与父母、姐姐及其余四人躲进父亲在阿姆斯特丹的办公室的一个密室。

在父亲所信任的一群同事的协助下,他们成功躲藏了两年零一个月,直至1944年8月被人告发送进纳粹的集中营。

在这八人中,只有其父一人在战争里存活。

安妮在1945年4月,重获自由前不久病死于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

本文着重关注,2016年出的一部新的关于二战时期犹太人儿童的电影——《芬妮的旅程》。

这是一部儿童视角的二战犹太人电影。

年幼的孩子们并不能完全理解战争,所以在他们的视角中,所看到的最多的是父母亲人的离去和逃难。

电影看着不压抑,但故事剧情非常扣人心弦,看完颇有感触。

本片改编自真实故事——犹太人芬妮·班·艾米 (Fanny Ben Ami )的回忆录《Le Journal de Fanny》,讲述1943年二战时期,一群犹太人小孩不得不从维希法国的儿童保护组织Œuvre de Secours aux Enfants逃亡到中立国瑞士的故事。

二战开始后,英国和法国一直幻想德国会和他们和平谈判,所以不积极备战。

1940年6月德国占领巴黎。

以贝当为首的法国政府向德国投降,1940年7月政府所在地迁至法国中部的维希,故名维希法国(法语:Régime de Vichy),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控制下的法国政府。

Œuvre de Secours aux Enfants是一个法国犹太人救援组织,在二战时期从纳粹手中拯救了数千名以犹太人为主的孩子们,并把他们送往瑞士、美国等国家。

本文只介绍笔者感触最深的一些地方,会提到一些剧情。

影片开始后不久,在纳粹突袭下,维希法国里的犹太人救援组织就匆忙将犹太人孩子们送上了车。

纳粹士兵践踏过一个布娃娃小熊,给快乐的孩童世界带来了“残酷”。

满脸是血的救援组织的领导被纳粹带走,这是本片唯一比较惨忍的镜头。

之后,孩子们被送往另一个救援组织中。

但没多久又不得不开始逃难,被组织女领导送上了火车。

由于小孩子不需要买票,而大人需要买票,女领导身份证件做了假,所以不能上车。

主角芬妮相对年长而且有责任心,所以女领导让她带领其他孩子们。

但芬妮也很害怕。

但女领导告述她:“如果怕,就装不怕。

装,为了他们!

芬妮不得不肩负起带领其他孩子们的重任,但眼神充满了迷茫。

到达目的地后,孩子们焦躁而害怕,后来终于等到了一个前来接送的大男孩。

这里要赞一下本片女导演萝拉·多尔伦的细腻和对美感的把握,笔者很喜欢电影中取景和构图。

本片有着大量孩子们在草地上走向远方的镜头,而且越到后面越美。

大男孩看大家很疲惫,所以想了个法子,让大家踢球。

一下子,孩子们就欢乐了起来。

在孩子们的天真无邪的笑声中,观众也会跟着影片的情绪走,心中也雨过天晴,开心起来。

孩子们快乐地奔跑着。

但后来就被维希法国的警察抓住了,他们为纳粹德国服务,帮助搜寻犹太人。

注意孩子们的身后好像是大算盘?

经典的用枪指着威胁别人的镜头。

不过这次换成了警察对小孩。

导演很聪明地用这个仰角镜头来反映鲜明的力量悬殊对比。

之后,在天主教修女的帮助下,他们成功逃跑。

他们穿过开着门的篱笆。

但这不是一般的篱笆,而是通往自由和希望的篱笆。

又是孩子们一起奔跑的镜头。

他们并排着奔跑让我想到了《指环王3:王者归来》里刚铎的人类骑士并驾齐驱冲向兽人的场景。

结果一不小心,一个信天主教的犹太人小孩的大量钞票被风吹得到处都是。

孩子们都争相去捡起来,非常欢快。

对于孩子们来说,钞票只是被风吹起来的纸而已,这是一场游戏。

男孩说,我爸非常有钱。

(因为我是思聪。

又是草地上奔跑的远景。

倾斜的镜头很是给人心中一击。

这几个镜头瞬间让我联想到了《指环王2双塔奇兵》中开头人类王子、精灵和矮人追击强兽人的场景。

那是在新西兰上的草地上拍摄的。

很是震撼。

孩子们跑进玉米地里。

由于孩子们个头很矮,瞬间被高高的玉米淹没。

像是被吞噬掉了。

预示着,孩子们开始被疲惫和饥饿感吞噬。

大家啃了几口玉米,发现太硬就扔掉了,垂头丧气地走在草地上。

这应该是电影里最美的远景。

后来大家终于发现了水,解决了口渴之后,孩子们又开心地打起了水仗。

几经波折,孩子们最终到达了边境,开始了飞快地奔跑起来。

奔向自由和希望!

在希望的田野上

本片最美女主角——芬妮。

飞扬的头发和坚定的眼神。

孩子们终于翻过边界,马上抵达中立国瑞士。

谁知一个小妹妹摔倒了,责任感极强的芬妮跑回去抱起来她。

一封寄给瑞士的信引领着芬妮的方向。

此时,纳粹士兵赶来,对着手无寸铁的芬妮开枪。

聪明的芬妮沿着Z字形奔跑,这样枪手打不中。

芬妮背着小妹妹跑向自由。

眼神依旧坚定。

这些孩子们就是指环王的护戒使者们,他们护的是自由、希望和未来。

这就是本片女主角的原型——犹太人芬妮·班·艾米。

让我们向她致敬。

从1938年到1944年,二战期间,Œuvre de Secours aux Enfants这个犹太人儿童保护组织一共拯救了数千名孩童。

《芬妮的旅程》短评

小小的芬妮担起了这个特殊逃亡团队的领袖职责,一路的经历险象环生看得我真是替他们捏了一把汗。看到芬妮因为压力太大无助的哭泣时也同样为这帮小小年纪就不得不经历苦难的孩子感到难过

6分钟前
  • 若 即 若 离
  • 推荐

犹太人以纳粹之道,还于巴勒斯坦人之身

7分钟前
  • jack
  • 很差

图巴拉,图巴拉,图巴拉卡,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呢?太喜欢了。战争可以让6岁的儿童坚定不移面不改色地“撒谎”,其残酷险峻可想而知。虽然他们的童真释放无比短暂,但儿童永远是人类最后的希望。

10分钟前
  • 大灰狼的兔
  • 推荐

孩子们要的是什么 冷了的时候有火可以烤 饿的时候有玉米吃,可以和小伙伴们捉蝴蝶 踢足球还有水边嬉戏,他们想要安安稳稳地过日子 不用整日东奔西跑颠沛流离,如果这么简单的都不能给他们,这个世界谈何希望?

15分钟前
  • 黄悦_
  • 推荐

每次看到孩子们在草地山野间奔跑都有点泪目

20分钟前
  • NOTHING
  • 还行

有点俗

25分钟前
  • 黑夜点灯的旅客
  • 较差

胆识过人的芬妮

27分钟前
  • 努力努力再努力
  • 还行

片尾童声真好听。

32分钟前
  • 穗尔Sybil
  • 推荐

二戰+兒童版的“出埃及記”。在敘述上於溫暖但短暫的孩童生活與嚴酷且漫長的逃亡體驗之間不斷穿梭,以此表現戰爭和種族清洗無時無刻不在的惘惘威脅。配樂在對日常生活的表現中起到重要作用:童聲合唱的歌曲總在眾人最為恐慌和疲憊時響起,最大的女孩始終背著小提琴,在大家陷於極度饑餓和困倦時演奏音樂。2020年7月23日淩晨於海甸島。

33分钟前
  • Bork
  • 推荐

孩子真的太棒啦

38分钟前
  • 灃湮。紀。南城
  • 力荐

总体来说拍得不温不火,除了山上的戏份以外几乎没有什么亮点。

41分钟前
  • 夜帘墨影
  • 还行

【2016 欧美小妞 战争 真人真事 小说改编 法国】[pc]新片《童心列车2024》联想到本片,所以先来这儿。二战,墨索里尼被捕,犹太人,六女三男,九个孩子的逃亡之旅,芬妮被临时委任行动队长,与监护人分开,更换姓名,讲法语,装哑巴,货厢偷渡,好人帮助,审讯,告密,内讧,“离家童盟”,玉米地,山丘破屋,玩球,玩水,捡钞票,过家家,冒险透露身份,重聚,无字书信。运气非常好

46分钟前
  • 桎火
  • 还行

同样是表现纳粹对犹太迫害的影片,这个真的很平庸了,有些无聊。还是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更加震撼。

47分钟前
  • 柠檬片月🍋🌛
  • 较差

他们都太可爱了

52分钟前
  • ArS㍿
  • 力荐

影19224:拉封丹寓言前开心的一群孩子之后为了生存逃离。勇敢的小孩!《容基耶尔女士》女一和《皇室风波》小公主勒普罗。

56分钟前
  • Timing
  • 力荐

战争年代活着就是幸福,现代人每天吃的很饱却反而不幸福

59分钟前
  • 大觉主
  • 较差

她也才只是十二岁的小孩子呀。

1小时前
  • 海盗格格
  • 推荐

3.5

1小时前
  • 事事顺心
  • 还行

儿童的视角揭示战争的残酷,传达反战的思想。有展现孩子们玩耍时的天真无邪,也有遇到危机时的害怕无助,一前一后的对比更能突出纳粹的残忍。那些身处战争的孩子们,根本没有慢慢成长的机会,他们只能被现实逼着迅速长大,被迫直面无情的敌人。而关于那张白纸,它代表了一种信念,是给足芬妮勇气的最后鼓励。

1小时前
  • 飞侠式拼搏
  • 还行

同类型输出太多,蓝光原盘看完已删

1小时前
  • 遗忘的森林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