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上海电视》2020年6月某期。
如需转载,请一定联系本人、一定注明、一定附上豆瓣链接!
本月,我读了青年作家丁小龙的小说《空心人》,说的是一名在大学时代强暴过好友的刑满释放人员,在城市或乡村的社会里屡屡受歧视,与同样受歧视的受害者组建家庭、最后分手的故事。
阳光健康的作家本人,写了一群空心人,过着无爱的灰色生活,而专注于探讨人性幽深地带的日本作家吉田修一,偏说施害者与受害者之间,一样可能产生真实而阴暗的爱,只要他们约好了“在一起,不是为了幸福”。
大森立嗣又将这个不可思议的小说故事改编成电影《再见溪谷》。
在书写奇特之爱方面,我真心感叹日本人天赋异禀。
故事一开始是溪谷乡民喧闹围观一名杀子的母亲被捕,如果你看的是完整版,会知道作为男女主角的邻居尾崎俊介和加奈子在隔壁疯狂做爱,背景音是电视机里的案件报道,燃烧的性透着颓废和绝望,故事接近尾声时,我们回味开头,才能明白这对伴侣也许是想以此来忘却一个他们疼爱的夭折孩子,或者忘却他们对彼此的爱。
对,他们以性爱对抗如溪水般流淌在他们心间的亲密真爱。
这个悬疑故事以邻居的案件为契机,由一位与妻子不睦、气质颓废、实则敬业的记者在调查途中揭开这对男女的秘密。
尾崎在高中时代与三名男生一起轮奸了加奈子,处罚仅为肄业,相对于恬不知耻过着富足新生活的其他三个男人,尾崎尚有良知,得知加奈子后来因昔日悲剧而无法享受正常幸福生活,被家暴,屡屡自杀未遂,他即抛下证券经纪的高薪工作和即将拥有的正常婚姻,跟随加奈子一路走到无人认识他们的溪谷,等于把自己整条命献祭给她,是赎罪,也是爱。
加奈子深知,少时若不是因为暗恋他,也不会踏入险境。
处境极端的两个人爆发出的感情,激烈而深刻。
我们感叹若没有那件错事,他们或许会正常地交往、相知、相爱、结婚、生儿育女,同时也诧异地察觉,那样建立的关系,反倒没有现在这羁绊牢固。
昔日悲剧始终横在他们中间,使他们无法任凭爱意畅流,加奈子因无法原谅尾崎而始终情绪化,诬陷他参与谋杀邻居孩子,后者甘受其害,应了他承诺的“你叫我去死,我就去死”。
风波过后,两人都明白这段关系太深,已接近他们都不允许自己享受的幸福,加奈子只好离开这不息川流。
观众观赏完这场虐爱,反倒更相信爱,珍惜爱。
这也许是故事里记者与妻子修好的缘由,虽设计牵强,却抵达了观众的心意。
《再见溪谷》你,玷污了我的花园我,黯淡了你的星光你,悬掉在罪与罚的天秤上我,徘徊于生与死的轮回中风好大我,漫无目的逆风而行你,机械木勒尾随其后可风毕竟吹不走心中的结你,疲惫不堪之时我,回赠一个残酷微笑溪谷的简陋小屋腐朽的味道挥之不去无需明日的家具肆意摆设我,总是无神的盯着天花板你,只是卑微低下头无数次冰冷的交合原始而古朴的日常生活理所当然无法责怪无法道谢那个不幸的约定最终随着小溪顺流而下你与我注定相爱相杀(写这首词,权当是《再见溪谷》观后感吧)
是今年最喜欢也最不喜欢的一部电影。
轮奸犯和当年的受害者在一起,因为赎罪跟憎恨吗,根本不是的,是因为他们两个喜欢对方,说起来龌龊又软弱。
都不好意思朝着自己承认。
但真的就是这样的。
事发之前坐在地板上互相研究生命线,在其他男孩起哄的时候,把那男孩踢开,那个时候不是喜欢是什么呢。
“袋子太重了。
”“豆腐快要坏了,你今晚吃掉吧。
”“好的。
”这个时候不是喜欢是什么呢。
“你盼着我死了你轻松,盼着你死了能好受,都不行。
” “你快滚吧。
你把事情搞砸了。
”这些时候不是喜欢又是什么呢。
头脑和心脏都太令人羞耻了。
不是轮奸犯的人,因为面子,欲望之类的烂事情而在一瞬间做出不像自己的事情,成了轮奸犯,比本来就是轮奸犯的人要痛苦无数倍。
喜欢的男生没有保护自己,还跟其他人一起朝自己扑过来。
真希望他去死。
但更糟的是两颗心脏还会发出小小的声音说,还是喜欢哦,喜欢哦,喜欢哦。
原本好端端的两个人一起变成怪物,喜欢变成纠葛。
但还是要缠绕在一起。
因为恨你而要在你旁边惩罚你。
我们只会暂时住在这里所以不需要橱子,我们不是因为要幸福才在一起的——这样的说法能把自己保护起来。
但穿着红T恤泡完温泉的时候,喝掉一杯啤酒,鞋子掉下桥的时候,自己心里的真相就会浮出来,所以只能逃跑。
而逃跑的时候也是知道,对方一定会找到自己的吧。
“你没有幸福的资格,赶快把人生过成一块狗屎。
”在经历不可逆之后,耳边就总有人这样低语。
之后要用漫长的时间,才能把自己放回做人的起跑线上,开始过真正的生活。
能一起度过这个过程真好。
受害者和加害人是这个世界上仅存的,活在同一个玻璃罩子里的联盟。
在《幻影书》的结尾,失踪半生的海克特曼说,他在地上看到一块极其好看的蓝色石头,去摸才发现是一口痰。
他觉得人生就是这样,所以给自己的农场起名叫”蓝石”。
而这部电影里则是反过来,以为自己拿到了最龌龊的东西,却在里面发现了救赎跟幸福的可能。
“你说去死我就立刻去。
”他这样说着,而她没有说去死,却亲了上来。
-我回来了-欢迎回来-如果是炒饭的话我现在就可以做我一直在猜测‘再见溪谷’这句话是谁说的,看到渡边妻子决定不离婚的时候 以为这句会是他说的。
通过这件事他从某种意义上挽救了他的婚姻,因此他离开了溪谷,再见溪谷。
在他回到溪谷的时候我个人觉得可以结束了,为这个故事留下一丝美好的模糊结局。
渡边不再叫水谷夏美而叫她加奈子,我以为男女主会继续‘平静的’生活下去。
但是,加奈子走了。
一开始尾琦给她倒酒,她拒绝了。
第二次在澡堂,他给她倒酒,她说了一句‘我喝了’。
一开始她说买个电饭煲吧,他说不要。
一开始他说买个架子吧,她说不要。
后来他买了,她走了一开始他被警察带走问话,她看到自行车留在路边,她回来了。
之后她说他跟嫌疑人有染,他被警察带走。
两个人在一起是为了不幸,可最后两人彼此走进了自己的心里。
所以她走了。
她曾经离幸福只差一步之遥,她选择了再见。
这种离开只是为了约好一起不幸吧...
吉田修一自《恶人》、《横道世之介》之后的又一直视人心之作,把握人物细腻情绪的日本当代作家中,他可谓翘楚。
故事的人物冲突是那样强烈,可是娓娓到来却不显突兀,在纠结燥热的同时又有几丝凉意,虐心却又不乏,当然也有溪谷的空镜头的功劳,而这反差中的恬静绝对是大森立嗣的特色。
真木阳子的表演不得不提:她扮演的角色绝不是斯德哥尔摩征,而是几经身心伤害之后的情感障碍;而前后叙事中角色的行为表现和表情她都很到位的传达了人物的即时情绪感。
个人认为影片最后渡边的那个问题其实是庸人自扰,留的这样一个结尾,还不如到尾崎和水谷二人在浮桥就点到为止;而且尾崎说一定要找到水谷,大森你这又是长颈鹿的节奏啊。
有个镜头念念不忘,就是一段光中的尘埃。
个人评分:8.8分,如果不是为了幸福在一起,请离开。
如果你问我,我幸福吗?
我会这么回答:我们不是为了幸福才在一起的。
这就是溪谷,一个无人知晓的地方,没有多爱,却仿佛是生命中的一部分。
也像是男女主人公,想要彻底分开,但却还是有一根绳将二人纠缠。
如果可以选择,是选择没有过错的人生,还是选择从未遇到过她?
其实人生里并没有选择题,就算是已经产生奇怪的情感,也应该希望是没有犯下错的人生吧,最起码,对她是公平的。
《再见溪谷》是对人情感中的爱恨做了深层的探讨,受众群小众,心思简单的人很难理解认同故事中的情感。
曾在大学中犯下强暴行为的尾崎在多年后与化名加奈子的事件受害者因各自不幸的命运相逢,生活在一起,彼此得到救赎。
而邻居杀子的恶行让这个隐居家庭收到关注,过去的种种被记者再次揭开,加奈子离开了尾崎。
离开意味着原谅。
尾崎对加奈子而言,是心理创伤的源头,从那里开始,在她的人生形成幽暗的溪谷。
生活一次次令她感到绝望,尾崎再次出现,成为她宣泄的出口。
但人的情感就是这样复杂,即使恨,也不见得不会爱。
在尝试报复尾崎使他入狱后,加奈子意识到自己对尾崎的情感已经改变,她离开溪谷,想要把尾崎从无止境的赎罪中放生。
原著作者吉田修一的另一部作品《恶人》也是这样复杂的人类情感,常人所无法理解的爱恨。
就电影的完成上而言,大森立嗣尝试通过记者的角度,把尾崎与加奈子的情感类比到正常人的生活中。
记者与妻子也经历了复杂感情,另一名女记者对尾崎与加奈子的情感难以理解,通过这些增加观众对两人情感的接受程度。
同时也导致两人的情感对观众的触动不那么深。
一开始看起来不太正常的小家庭,案件的介入使得尾崎的过去暴露,这样略带悬疑的手法带入过来,尾崎与加奈子两人的形象上并未有深得观众认可的塑造,所以真相揭示时心理也形不成反差。
有得有失。
林夕给陈奕迅写过一首词叫《斯德哥尔摩恋人》,里面有一句是:逃避分开的孤独,情愿一起不舒服。
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就是如此。
林夕把一对彼此依赖而又彼此折磨的恋人比喻成绑架和被绑架的关系可谓妙笔生花,而吉田修一笔下的人物则是真正经历了不幸后才在一起,其中的心理折磨想必更甚。
影片的开头便是尾崎俊介和加奈子做爱的场景,电视机里传来了关于一名儿童被谋杀的报道,这种讲述方式在同样由吉田修一小说改编的《同栖生活》里出现过,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的年轻人过着最普通的生活,而电视机里却播放着凶杀案的新闻,看似毫不相关的两件事就这样巧妙地联系了起来。
在本片中儿童谋杀案作为了一个引子勾出了多年前的一起轮奸案,这其中起到穿针引线作用的是由大森南朋饰演的记者渡边,这个角色试图从观众的角度看清真相,但他又不仅仅是一个旁观者,前运动员的身份让他对本是棒球队主力的尾崎产生了同情,而妻子的冷漠使他在情感上与主角产生了共鸣。
关于渡边的一个细节是其回到家后对着镜中自己的裸体发呆,略显发福的身材和妻子的唠叨声是这个中年男人的生活写照。
所以对于渡边来说,揭开案子的真相更像是一次自我修复之旅。
在吉田修一的小说中时常会有推理的成分,本片中带着这个使命的就是水谷夏美的行踪问题,这位轮奸案的受害者在他人的口中无疑是命运悲惨的,婚后遭到丈夫的拳脚相加并突然人间蒸发是我们所知的关于她生活的一小部分,然而根据种种细节和暗示夏美的真实身份令人咋舌。
这其中尾崎夫妇的微妙关系是最大伏笔,两人之间多场做爱戏无一不是机械冰冷地,在尾崎第一次被捕后加奈子的反应也十分冷漠,或许说这个女人始终都是面无表情的,好像让人生生剥去了七情六欲。
尾崎第一次被释放后两人进行了一次怪异的对话,“难道你担心我了?
”“这是正常的吧。
”说起来不经意但却暗示了这段婚姻关系的非比寻常。
如果说上述还只是初露端倪的话,那么加奈子的举报导致尾崎第二次被捕则令距离真相只剩一步之遥,是什么样的仇恨能让夫妻之间产生这么大的隔膜?
或者说是丈夫做了什么让妻子无法原谅?
我想观众此时心里已经有了答案,这之后的闪回不过是为了验证这个可怕的猜想,可是在看到加奈子向渡边娓娓道来事情的真相时,还是对这个黑暗的结果感到讶异。
尤其是闪回中加奈子对尾崎恶狠狠的说:如果我死了你就能解脱的话,我是不会死的。
这句恶毒的诅咒听上去是那样令人心颤,原来怨念是可以让人搭上自己的幸福的。
如果说吉田修一的故事提供给了电影很好的素材的话,那么细腻的摄影则将文字转变成了流转在光影间的情绪。
记者围堵被害儿童家的一场戏里镜头慢慢升格,意图用审视的角度来看这个事件,对无良媒体的控诉也是不言而喻。
渡边和尾崎第一次来到溪谷边,对话结束镜头里只留下渡边,而尾崎出画,之后渡边和加奈子在屋外的戏也是随着加奈子离开画面只剩下渡边一人,两个镜头相似的处理暗示了渡边一筹莫展的境地。
加奈子在电话亭里哭诉的一场戏里,手持摄影的晃动突显出角色内心的不安。
除了镜头的匠心独运外,细节前后的呼应也是本片一大看点。
加奈子和尾崎吃拉面时,尾崎要给加奈子倒酒被拒,而后来加奈子洗澡出来,尾崎给她倒酒,加奈子欣然答应了。
加奈子前后两次不同的反应也说明了其对尾崎态度上的转变,从开始的抵抗到现在的放下,从小小的倒酒就能窥见一二。
诸如这样的戏还有加奈子和尾崎深夜在桥边,镜头里只有加奈子,而结尾两人同样在桥边,却是同时入画,心理防备的卸下就是这两组镜头所要表达的讯息,我们看到加奈子的鞋子被水冲走也是放下执念的一种印证。
在片中夏美提出了一个假设,如果事情发生当天走的是自己而不是加奈子,那么她的命运是否会大不同?
或许当惨剧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每个人都会做这种假设,可是命运的不可逆又让这种假设变得毫无意义,夏美在旅馆登记时写下了加奈子的名字,至少她希望未来人生可以倒置。
面对假设的不只是夏美一人,影片结尾渡边问尾崎:遇到夏美的人生和没遇到她的人生你选哪个?
尾崎没有回答。
当然他可能千万次地后悔遇见了夏美,可是这个女人已经渐渐融入了他的生命,没有了夏美则意味着他的一部分生命将被抹去。
不禁感慨两个人离幸福只差一步,可是当初的那句“我们不是为了幸福在一起”却始终盘旋在彼此心中,令到两人不敢对幸福奢望。
真木阳子凭借该片获得的最佳女主角都是实至名归,不施粉黛的粗糙颗粒质感皮肤映射了她的苦难人生和纠结的情感。
日本导演或者说作家在关照人的精神状态方面真的走得异常深入,他们不是肤浅地描绘生活。
“我们不是因为幸福在一起的”,“我们曾经离幸福很近”,极端的情感纠葛造成了一种非常态的两性关系。
真木阳子的演绎无疑是打动人心的,而大西信满的表演也在很大程度中令观众心生好感,他的颓、他的执,略像福山雅治的面庞下,笼罩着一个弥补过错的男人真实的内心,最后一个灵魂拷问的选择题,导演没有让大西信满给出答案,但深度观众感知得到。
我曾一度希望,剧情出现反转,尾崎当晚是没有参与暴力事件的,他也是受害者。
因为他对水谷是真心有爱的,正如水谷对他也一样。
那句“要不是为了你”让人很难不这样想。
大森南朋和妻子的奇特关系也像是正常婚姻的一种映照,他们不幸福,但还有希望去弥补,爱情是个难题,婚姻更是。
大森跟在《狼狈》中的状态如出一辙,太适合这样的角色了,略囧的脸上,写满了人生的疑问和心酸的无奈。
有些人,你不要指望他去拯救世界,因为拯救自己就已经很难了。
悬而未决的一步:掉入水底的白色凉鞋最后抛给男友的问题:见与不见,幸与不幸。
吉田笔下的人物生存在对与错的夹缝中,《恶人》《同栖生活》无不如此,当你设身处地时,不由推翻自己原本的立场。
吉田总是把人最脆弱的一面翻出来给你看,看上面新老刀疤,触目惊心,不自觉地成为撒盐的人。
施害者与被害人,究竟谁更可怜,谁更值得同情呢?
看似无法理解的二人关系,又比徒有其表的婚姻更不幸吗?
原本同情,甚至为夏美鸣不平的杏,最后反而替尾崎担心,立场的转变十分微妙。
以及渡辺,作为记者,去质问,夏美的反问让他沉默,用策略不择手段的获取情报,比他的同行高明吗?
尾崎与夏美的关系:尾崎在警局认罪的那一刻,建立的平衡被打破,夏美的报复,尾崎的逃避,自始至终尾崎都是弱者,犯的错用一生偿还,爱情既是利用,决绝的,不顾一切的。
尾崎急于表现(吃面),却被夏美的恨消解的只剩卑微。
夏美想要面对,吃了恶果(家暴)后逃避,本能的软弱找来最无安全感的人,是对自己的报复,终于抛却自己(换名,后悔当初为何是自己留下)。
二人只剩下“性”是正常的,也只能以此交流。
依附关系,不完整的人(心理创伤),依靠彼此才能继续生存。
与《近墨者黑》类似,突发事件打破乌托邦的平静,不同的是,本片对人物状态的描摹更为真实。
两人初来小镇,一前一后行走的镜头,看出若即若离的关系;灰暗的冬日海滨与闷热的盛夏午后,形成强烈对比,让人透不过气,前者是自身——以性来解脱,后者是大环境——所有男人都汗流浃背。
还有人物衣着,最后的红。
二段式的叙事结构,过去与现在穿插。
(以上是阅后笔记整理,很久了,完全不记得思路,只是记下。
2015.6.16)
快进看完,不知道讲的啥,只记得女主的胸。。。
故事其实不错,但没有拍好。节奏太慢,各方面都不好。另外,开始的母子相杀案,在后续的叙述中完全消失了,那为什么要有那么惊蛰的这个设定呢?
实在是喜欢不来
莫名其妙在一起好吗!凭什么就让曾经的共犯之一不幸啊女主干吗不拉着全部人一起不幸啊只是因为那个男人有愧疚心可以拿来报复所以就要折磨撒囧难以理解的日本人的心理!!男主也是的曾经这么恶心到最后以为自己是圣人嘛想弥补想拯救嘛
高中时编过几乎一模一样的故事,所以你看,它的桥段也没啥了不起的。落实能力打三星吧~
在一起,不是为了幸福。
真相揭开后就变得有些敷衍和单薄,本来应该可以更多着墨的,有股气生生卡住的感觉。★★★☆
不知导演要表现些什么,努力去看透剧情;可惜目光一直被邻家女人吸引住了,总是想着男主与她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些情节阻碍了我看剧。实际上无足轻重,只是两人情感反射的工具而已。还有那报社编辑,心里十分厌恶他面对当事人无休止的追问。差评。
1.情景、氛围在镜头里营造得挺好,但是故事发展很诡异,人物情感更诡异,总感觉立不住;2.导演选景还不错,但是对人物的塑造就欠缺功力了,把真木阳子也拍得太丑了点,长脖子、模糊脚丫子,这几个镜头真的很丑;3.“我们不是为了要幸福才在一起的。”
??
霓虹拍这种玩深沉 却半天闷不出一个屁 大家都觉得这屁好有份量 的电影 真是够了!得奖就是因为那几个肉戏吧 看过那么多日影 2013的“佳片有约”质量都奇差!
为了不幸而住在一起的人,不能责怪,也不能感谢
人心之浩渺,没有常理可言
3.5日本人处理虐恋题材确实非常有一套。够沉稳。开场抛出悬念把观众吸进去之后,又适时地闪前给出结果,剧情从此安然演变成了日常生活流。没有高潮,不设情感爆点,开放性结尾,作为观众的我们只需极度自然去体会那一份反常的情感创伤。杂志男老婆最后回心转意是个多余的败笔。
太好猜
这片好强、真的有这种被害人和强奸犯在一起吗。
被虐的整个人都不好了。
节奏实在太慢了,而且剧情也并没有那么引人入胜,氛围是塑造的还行,但是这情节慢的我在途中几次都要睡过去了。片子对镜头语言的运用胜过了对白,增加了电影的美感。还有女主角真的有G奶吗?完全没看出来。
空と陸 抱きあう刹那よ。以别样的羁绊来抵偿罪。
夏が来る、空と陸抱合う刹那よ、今日は何かいいことがありそう。生きている、夜と昼泪に暮れても、今日は何かいいことがありそう、ありそ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