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五元素》到《超体》,吕克·贝松拍的未来科幻题材电影都有一个特点:设定很棒,剧情一般。
《星际特工:千星之城》(以下简称《星际特工》)也是如此。
看这部电影,既不要抱着看《星际穿越》《太空漫游》的希望,也不必担心它会让你看睡着。
如同《第五元素》一样,《星际特工》只是一部烧钱烧得很厉害、特效做得很精致、剧情编得很俗套的普通特效商业大片而已。
《星际特工》的故事设定于28世纪,在电影片头,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迅速把21世纪到28世纪的700年历史过了一遍:2020年,中国发射载人空间站,中国宇航员与俄罗斯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会合。
几十年后,人类开发出可自产生重力的宇宙飞船,开启了太空旅行时代。
阿尔法空间站建立后,与宇宙中不同地区、种族的外星人建立了沟通渠道。
为摆脱地球的巨大引力,阿尔法空间站航行至宇宙深处,在数百年的发展中,逐渐成为了宇宙间各族群和平共处的“千星之城”。
在这段序幕中,各种族外星人轮番出场,与人类握手示好。
一开始看到这种设定,我是觉得有(te)些(bie)扯淡的:才一两百年工夫,怎么突然就出现各种外星人了?
怎么就跟各种外星人勾搭上了?
怎么就能在太空建立超大规模空间站了?
这是不是有点太快了点?
而且毫无细节交代,仿佛神话一般地发生了。
实在是敷衍啊!
难道漫画原作也是这样吗?
正当我一头雾水之时,电影为我们又展现出某个外星球的壮丽美景。
海天相接,相得益彰。
一群光头吴克珍珠人一边收集美丽的珍珠,一边举行仪式回馈美丽的星球。
不得不说,特效做得确实漂亮,比海南风景还美。
正当观众陶醉在这梦幻般的世界之际,灾难降临。
男主瞬间醒来,一切都似梦非梦。
这时我就明白了:什么外星人、宇宙飞船合理性统统不重要。
作为烧钱2亿美元,2700多个特效镜头的视效大片,《星际特工》呈现出一个人类与各种外星人和谐共存的未来宇宙世界。
既有眼花缭乱纸醉金迷的购物中心、庞大的宇宙空间站阿尔法城、美轮美奂的异星风景,也有百变多样的外星人、火爆激烈的动作场面。
对于一部主打画面的商业片来说,你还能要求什么呢?
《星际特工》让我想到与之同样是太空科幻片,风格却截然相反的《星际穿越》。
相比克里斯托弗·诺兰,吕克·贝松可以说完全是“反着来”。
诺兰用胶片不拍3D,贝松早就开始拍数字3D片了;诺兰大部分镜头都是物理特效,贝松几乎全片都是CG;诺兰的科幻片设定严谨,严格遵照物理规则,贝松天马行空,外太空怎么丰富多彩怎么来。
不过最终二者都以自己的方式,为观众呈现出震撼的视觉体验。
对于“外星球”这一方面,《星际特工》的创意值得称赞。
“珍珠人”的星球美景自不必说,“购物中心”的繁华也让人流连忘返。
蕾哈娜饰演的变身舞女“泡泡”也是片中一大亮点。
其在各种风格的舞蹈中不停切换,迅速换装,让人难忘。
当然,这些都需要强大的特效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星际特工》除在中国、韩国等地区外,只有普通2D、3D版,并未上映IMAX版。
我看的是普通3D版,3D效果差强人意。
虽然是“中韩特供IMAX”,不过鉴于本片视效强大,多花一点钱享受一下巨幕也未尝不可。
虽然视效上确实很厉害,但《星际特工》剧情上种种敷衍夸张之处始终让人难以理解。
片中原本近乎原始部落状态的珍珠人,被困太空飞船几十年,就能自学人类语言、哲学、技术,跨越了成千上万年的发展差距,一跃升级为太空文明?
这也太厉害了吧?!
这一点实在说不通,让人出戏。
有的人担心吴亦凡的加盟会显得尴尬。
事实上,这种担心是完全多余的。
因为不仅吴亦凡戏份不多角色不重,而且其实这片最尴尬的是:男女主的CP。
事实上,《星际特工》的男女主CP完全不来电,没有任何火花。
相册里全是其他女人的男主莫名就对女主死心塌地了,最后说要删掉其他所有照片,但似乎听起来完全不可信。
而女主还真是被撩几下就上钩,不顾危难孤身一人深入“险境”拯救男主。
你俩到底是咋看对眼的?
我们观众一点儿也看不出来啊!
而自从蕾哈娜登场后,剧情一泻千里。
不知怎么女主就落难了,也不知怎么蕾哈娜就领了便当。
而更稀里糊涂的,是他们轻而易举地找到了珍珠人的秘密基地。
而指挥官的反派身份,更是从他第一次出场时,就写在他脸上了。
看开头,知结局。
看来,吕克·贝松依旧逃不过“虎头蛇尾”的魔咒。
最WTF的桥段是,本来要把珍珠萌兽“上交国家”的男主,竟然被女主几句话就回心转意了。
Excuse Me?
这剧情也太牵强了,大哥你变脸比翻书还快啊!
前些日子,吕克·贝松曾对媒体大喷美式超级英雄片。
说“超级英雄有超级能力,而我只是一个弱小的人,我不能对他产生认同感,因为我们差距太大了。
”“没有国家敢于将电影叫做'巴西队长'或是'法国队长',而美国可以,这是一种政治宣传,我不是来宣传的,我是来讲一个故事的。
”然而,《星际特工》的剧情依旧和大部分超级英雄电影半斤八两,依旧是那种“四两拨千斤”“一人拯救全世界”的套路,没有任何新意。
而且《星际特工》最后,不也在宣传什么知错就改、不要牺牲其他文明吗?
况且,《星际特工》所宣扬的道理,也并不新鲜。
在宇宙战争、外交及勘探中,尽量不要影响低级文明,更不要帮助或毁灭他们。
这个道理在《星际迷航》等外国科幻影视文学作品中都有所倡导,刘慈欣的小说《乡村教师》也做过类似的阐述。
吕克·贝松还真没什么可瞧不起“美国队长”的。
尽管《星际特工》在剧情和角色上有种种缺点,但作为视效大片,还是值回票价的。
如果你刚在影院被《海边的曼彻斯特》丧到,又有多余的时间,不妨买张票,不用动脑子,安心让眼睛享受一场137分钟的太空之旅。
屎一样的想象力:1几乎所有外星种族都是基于人类身体结构的四肢五官,这种上个世纪星球大战水平的人设居然会出现在一部2017年的科幻片里。
2.拥有时间旅行和维度转换技术的人类,居然还是使用21世纪的动能武器自动步枪和车载机枪,就好比去给地外行星宇航员配备弓箭和石矛防身。
3.设定无比炫酷存在另一个维度的大市场,明显看得出只是加大版的人类大型集市,跟印度贫民窟+香港九龙寨集合体没两样。
4.号称有一百万家商店的大集市,守卫安保居然只是几个瞭望塔上同样用着21世纪水平动能武器的人类四肢结构的“外星人”。
5.同上,有空间航行能力的人类飞船,居然用的还是20世纪水平的电路板+各色胶皮电线,我的天吕克贝松你的想象力真的是负向想象。
6.外星球上的遗迹居然也有蜘蛛网,吕克贝松想不到别的方式来表达陈旧感吗?
人设崩溃:1.导演想套用烂大街的永远游刃有余+漫不经心,枪林弹雨中还能调笑自如的精英特工人设,却又安排了一段执行任务之前忘看备忘录的桥段,恕我直言也许只有吕克贝松这种智力障碍才会觉得给精英特工人设安排这种桥段符合逻辑,更可笑的是之后的情节中根本没有任何跟这个“任务备忘录”桥段有关的情节,这一小段除了让人设开始崩塌之外感觉不到任何作用。
2.开头给出花花公子的主角人设,这没什么问题,很多电影都是如此开场。
但到后来任务执行完,接应他们的小队全军覆没,男女主角丝毫没有心痛的意思,上船后抱怨的第一件事居然是“我裙子被弄破了”,连回头看一眼做个哪怕只是惋惜的表情都没有,随后跟指挥官的联系是满脸轻松的“玩得很开心”,刚才为了掩护自己撤退而牺牲的小队完全当个屁放完就忘。
吕克贝松心中的精英特工人设都是这种冷血无情永远不分场合的轻松调笑?这种剧情安排真的不会让人设崩溃?
吕克贝松团队号称为3000多个外星种族设计了自己的文化和语言,然而很明显不过是把人类的四肢+五官的身体结构翻来覆去各种变形和换皮,或是从各个人类民族地区的建筑文化风格取材变形而已。
说句不吹比的话,我上我也行,我还能设计得更有想象力更好。
目前只看了不到三分之一,只看出屎一样的上个世纪的想象力,永远不正经没身手没脑子没感情的弱智冷血花心男主,还有明显的作为科幻电影并不合格的CG效果。
吕克贝松也许应该多看看1990年以后的科幻小说,看看2000以后的科幻电影,不过他最好还是退休吧。
《星际特工:千星之城》★★★★阅毕。
至少在《阿凡达2》上映前,甚至更长时间内,它写绝了“太空史诗”这个词。
没有好莱坞六大的资源支持(尤其宣传发行上),观众群体亦不广泛,片子很大可能面临巨亏的风险。
哪怕如此,吕克·贝松依然孤注一掷,狂砸2.1亿美金,集结法国本地最优秀的制作团队,史无前例联合三家世界顶级特效公司,最终炮制出一部绚丽至极,想象力近乎溢出银幕的超级巨制。
必须再强调一次,就算讲着英文,但这不是一部好莱坞电影。
片子前半小时,这么说吧,每眨一次眼睛,也许就错过了一处精彩。
珍珠人的星球家园,一片用蓝色构造出的天堂。
壮阔平坦,无边无际。
一尘不染的世外桃源,与世无争,自给自足。
它不一定是每个人心中的潘多拉,也会是很多人心中天堂该有的样子。
不可思议的地方又何止一处。
阿尔法城,片名所见,千星之城。
以国际空间站接纳中国航天为始,对接成功,舱门打开,中国宇航员隆重亮相,此处吕克·贝松耍的小聪明,让香港观众都不禁高潮了一下。
牛逼在后头。
5分钟,横跨700年,你看见空间站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外星生命到访,与人类文明建立关系。
文化的交流融合,最后呈现的景象,多希望此时可以放动图,我描述不出它的瑰丽多彩,精巧复杂,前所未有之程度。
好了,关于视觉部分,不再赘言。
能让我献上膝盖,该是能让你们也同样献上。
真感兴趣,自个儿去看吧。
照例还得说说没给五星的原因。
原著漫画的精巧,加上吕克·贝松天才的脑子,是片子这些视觉奇观的源头。
天才大脑祭出的视觉灵感,我能想象出吕克·贝松在创作剧本时的亢奋始终,想必失眠不少。
醉心于史诗太空的打造,9成精力该被用尽。
不自觉中放低了对故事创作和塑造角色的关注。
也许是对于漫画太过熟悉,使得吕克·贝松没有抓好电影对于各种元素呈现的分寸。
什么东西该讲多一点,什么东西可以点到为止,电影只有两小时,如何取舍,多少困扰住了他。
抑或是,在尝试将这诸多灵感串联成一个条理清晰的故事时,一时也让大师无从下手。
不得不说是个遗憾。
只是,不论换作谁,不会有人比吕克·贝松做得好。
卡梅隆不行,雷老也不行。
如今片子在各地上映,评论两极,似乎不赔钱,已注定是它最好的命运。
宣传经验的缺失,发行资源的匮乏,才是这部电影最大的遗憾。
敢打赌不少人甚至不曾听说这部电影,还谈何买票进场。
因此决定当一滴自来水,希望看到这篇影评的人,到此片在内地上映时,能够买票进场支持。
因为……我真的很想看续集啊!!!
“不要去测量爱的深浅,爱很贫乏” “你是你自己的敌人,你没有未来,因为你没不肯承认过去” “爱可以超越一切,超越法律,超越军规” 看完《星际特工:千星之城》,只记得大概好像应该是这三句话?????
这可以说是一部用特效堆出来的影片,不得不承认美国人的脑洞,决不仅限于地球,加上3D的效果,oh,my god,一场视觉的盛宴。
美国人喜欢站在宇宙中心呼唤爱,当男主角作为一名士兵不肯违背命令时,哪怕这命令本身是错的,女主角便用爱来说服他,最后他们把转化兽还给了外星人。
这看起来似乎是个很感性的决定,最后却拯救了一个外星球,弥补了人类的罪恶。
而《战狼2》里面的将军一直等到上级的命令,才满含热泪的说开火,最后也拯救了中非人民。
同样的结果却是不同的方式,一个是个人主义,一个是集体主义,,,一个资本主义,一个是社会主义,前者说,兄弟真棒,你拯救了这个国家,后者说,兄弟,你真幸运,国家救了你。
所以从影片中也可以看出中美教育方式的不同。
我并不是想讨论二者的利弊,只是想说这个世界正是因为不同,而显得缤纷色彩。
中国历史悠久,喜欢拍过去,美国只有两百年的历史,喜欢畅想未来。
英语之所以成为世界通用语言是因为它相对来说简单易学好用,而最深奥,值得推敲的应该是中文,它是唯一留下来的文明古国使用的语言,人们喜欢推敲电影中的台词,这就是《大话西游》为什么又在影院热映了一次的原因。
“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踩着七色云彩来娶我,我猜中了前头,可我猜不着这结局。
” 在我心中好的影片,永远都是抵触人的心灵深处,不是科技带来的特效留在人脑海中的残肢碎片。
刺激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刺激给你带来了什么,如果是片刻的轻松,那么这是娱乐;如果是心灵的陶冶、在你的脑海里泛起了知识的涟漪,或者略微影响了你的认知和价值观,那么这大概就是艺术了吧。
我们取之自然,人对自然要谦卑,我想这是这部影片传播的最大正能量了吧。
如果要我定义科幻,那至少得是超越时代的想象力。
而这部片子几乎所有的科幻元素都来自于《星球大战》《第五元素》。
吕克贝松把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科幻想象加了特效搬到今天,无疑是很过时的。
开头沙漠那场戏不就是个大型VR吗,他们开的飞船不觉得神似千年隼吗?
千星之城有没有觉得很丑,介绍千星之城的各个种族时让我有种疯狂动物城的错觉,还有劫持了女主的那个种族怎么那么像星战1里的JARJAR,连吐口水都那么相似。
总之这2.1亿的特效大部分都是老科幻的新特效,没有一点心意。
首先节奏完全没有把握好,开头10多分钟就告诉你一件事,一个星球因为一艘飞船的撞击而被毁掉,几分钟的事,你硬是要塞一大堆奇观进去去展现外星球的环境,可之后你该详细描写的地方却又一笔带过,比如男女主之间的感情,再然后你把女主因为抓蝴蝶扯出来的一大段麻烦去掉行吗,这部分完全没有意义,为了展示特效而展示特效,对剧情没有任何推动,仿佛作文的凑字数,但蕾哈娜那段舞倒是挺不错的。
再说这个剧情,悬疑没有铺垫好,看到将军刚开始的各种行为就已经知道答案了。
OK,你不往悬疑上面靠,没问题。
但你的感情线也是一塌糊涂,男女主之间从刚开始的,男主喜欢女主但女主嫌男主花心,经过两人互相的营救对方产生了爱情,你搞笑呢,我怎么觉得两人一开始就都喜欢对方,只是女主比较羞涩罢了,两人最后就以一段唐突的鸡汤文来完结,看得我贼生气,我看鸡汤文看到一半就离开了影院,这么傻X的台词放在今天,试问有谁会喜欢。
同时对角色的内心描写也几乎是空白,让我对里面的角色喜欢不起来,我倒是挺喜欢那三只鸭子的。
所以剧情上面延续甚至放大了《第五元素》的缺点,最后说一句,科幻电影作为所有类型片中最难的一类,它绝不是你堆砌特效可以达到的。
一步优秀的科幻片,它不仅仅要有奇思妙想,还有保证剧情和人物符合未来世界的设定,这是很难做到的,星战在整体精彩的冒险故事上塑造出了韩索罗,莱娅公主,达斯维达等经典形象,回到未来用时代的变化来让角色适应环境并完成成长,并且完全符合角色的性格。
这次吕克贝松用老掉牙的故事配老掉牙的想像,实在是没有辜负法国陈凯歌的“美誉”。
缪星是一个不长庄稼的星球,连生活在这里的甄主任(珍珠人)的头上都不长庄稼。
甄主任每天也要乘公交车或者地铁上班,但是由于1.3米以上的就要买全价票,所以他们纷纷剃成光头尽量让身高变矮一点。
原来你是这样的甄主任。
根据甄主任的法律,长得胖就是犯罪,所以剩下的全都是瘦子。
要是我是甄主任,肯定活不到第二集。
缪星还有一种奇特的生物叫转化兽,不管吃了什么都可以变出一大堆复制品。
如果你给它吃了男朋友,它就可以变出好多好多的男朋友。
当然,前提是你要有男朋友。
如果我有男朋友,就可以用转化兽变出男朋友,但如果我没有男朋友就不能用转化兽变出男朋友。
转化兽很珍贵,但从这个角度来看它又是废品。
这就是著名的“转化兽驳论”。
然而一场星际大战波及了缪星,部分甄主任躲进微波炉里侥幸逃过一劫,而公主为了整理发型耽误不少时间,直到临死前也没来得及躲进微波炉。
甄主任可以在临死前将灵魂以一种波的形式发射出去,所以他们也叫“波霸”。
公主发射了灵魂,30年后进入了前漫威反派小绿魔、现少校韦勒瑞恩的体内。
韦勒瑞恩是一个花花公子,和无数女人发生过关系。
早就听说这部电影里有炮王,看来一定就是他了。
此时韦勒瑞恩正在和前DC反派魅巫、现中士洛瑞琳在飞船中模拟的海滩上玩耍,商量着怎么把漫威、DC的超级英雄一网打尽。
韦勒瑞恩还想和对方做一些羞羞的事情,结果洛瑞琳说还有3分钟飞船就要降落了。
韦勒瑞恩连忙表示:“没关系啊,根据我的身体情况,我们还可以提前2分45秒准备降落。
”随后飞船降落在了基里安星球,他们奉命去抢夺转化兽。
这里有一个“大市场”,在另一个维度,需要戴上特制的头盔和手套才能看到和摸到那里的东西,而且头上的“U”变绿了才能进去,含义是:“你绿了”。
韦勒瑞恩得手之后不料右手被卡住了,好在洛瑞琳救场及时。
实际上你都有女朋友了,有没有右手又有什么区别呢?
他们回到了千星之城阿尔法,这里有3236个种族,3000万居民,大致分布情况是: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
此时指挥官正在严刑拷打甄主任,后者已经被折磨得不成人样,甚至连乳头都没了,这是经历了怎样的酷刑啊!
突然,一大群甄主任来袭,拿着白菜就把在场的人类打死了,还绑走了指挥官。
这一招可能是跟指挥官学的,毕竟指挥官也喜欢用胡萝卜当武器。
《赶尽杀绝》剧照韦勒瑞恩迫不得已向百度地图求助,百度地图斥资数亿经费,100多个专家经过专业研究最后给予了韦勒瑞恩“穿墙”的建议。
虽然韦勒瑞恩对此保持怀疑态度,但还是选择了相信专家。
他历经层层险阻,好不容易穿了墙,结果还是走错了路。
他一怒之下卸载了百度地图,乘坐飞船拼命追赶甄主任,可惜甄主任开的是奔驰,韦勒瑞恩实在是追不上最后还被引进了禁区。
这时,三只鸭子向洛瑞琳伸出援手,他们一起去找了鲍勃,请鲍勃帮忙捕捉一只公的水母。
这和“小的老鼠”“热的凉粉”“矮的高粱”,甚至“LOGO大一点的同时再小一点”“风格简约一点的同时再复杂一点”“把这个黑色做成五彩斑斓的感觉”之类的要求是差不多的。
鲍勃虽然觉得这个要求很无理取闹,但还是满足了他们,谁让他们是甲方呢。
洛瑞琳和水母干了不可描述的事情,然后水母给了她“630”的信息。
洛瑞琳乘坐630路公交车果然找到了韦勒瑞恩,可是这也太麻烦了,是我的话就下载一个360好了。
结果洛瑞琳又被布伦巴索人掳走,韦勒瑞恩去向泡泡求助,泡泡当场给她带来了川剧变脸的表演。
原来,泡泡原本是一只章鱼,说好的建国后不许成精呢?
泡泡可以扮演任何人,不过周冬雨、唐嫣和郑爽除外。
随后韦勒瑞恩和泡泡成功合体,假扮成布伦巴索人救出了洛瑞琳……
出乎意料的好看。
没有想到吕克·贝松居然能把他在五十年前看过的一部科幻漫画,改编为画面如此瑰丽、绚烂的经典复古科幻巨作。
老吕说自己从10岁开始就成为了《星际特工:千星之城》原版漫画的死忠粉,这话我信,这片子看上去确实像真爱粉拍出来的东西。
《星际特工:千星之城》可能是近期院线片中,特效与色彩结合得最赏心悦目、最能展现未来世界勃勃生机的奇观电影。
吕克·贝松自己说,当他看到《阿凡达》之后,他才觉得电影特效行业的发展达到了展现《星际特工》奇幻世界的水平。
趁着《阿凡达2》上映的遥遥无期,老吕抽空请来《阿凡达》原班特效团队全面掌控《星际特工》的视觉效果制作,其中名头最为响亮的3家公司都是好莱坞特效行业的顶尖玩家:负责《环太平洋》特效设计的育碧软件旗下的加拿大Hybride Technologies公司;《星球大战》导演乔治·卢卡斯创建的美国工业光魔公司;《指环王》导演彼得·杰克逊创建的新西兰威塔数码公司。
《星际特工》最体现视效奇观的场景有两个:珍珠星球的碧海蓝天,以及搭载地球游客的飞船在大市场中光速穿梭。
片子里这些长得很像白种阿凡达的珍珠人,他们的星球实在太美腻,作为沙滩海景房爱好者的我,看到片中栖贝壳而居的珍珠人怎能不心动和羡慕。
3D效果加持下的外星大裂谷的景深层次感,大市场商店里的各色霓虹灯所带来的炫目感都是非常好的观影体验。
片中无知且好奇的人类只有佩戴了特制眼镜,才能看到大市场里琳琅满目的一切,这个设定确实很有前瞻性,早在上世纪中期,《星际特工》的作者就已经指出,VR将是人类的未来。
说到“前瞻性”就不得不提科幻题材艺术作品的世界观。
自从科幻题材首次在小说这种体裁中出现,科幻故事里的人类对待未知外太空的态度一直在左右两个阵营之间摇摆:一会儿把外太空看作是人类开疆拓土发展旅游业实现“和平崛起”“宇宙大同”的基地,一会儿又把外太空看作威胁,认为外太空生物是有可能甚至意图毁灭人类的未知力量。
《星际特工》让我想起了美国经典科幻电视剧《迷离时空》(The Twilight Zone),这两部作品都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对于宇宙飞船和外星系的设计很相似,二者也都属于左右两大意识形态阵营的中间派,不同于近几年科幻片倾向于采用的冷色系和宣扬外太空未知力量的黑科幻路线,《星际特工》在视听上弱化了宇宙空间的厚重感和压迫感,取而代之的是突出了外星生活的轻松愉悦,《星际特工》影片本身就像一个大市场,将观众带到一个从没去过的旅游胜地,各色奇珍异宝人头攒动应有尽有。
《星际特工》最核心的故事发生地是一个叫做阿尔法城的星球。
和戈达尔的经典科幻片《阿尔法城》一样,“阿尔法城”这个地理概念成为了对人类社会的高度乌托邦化的概括,这里有上百万个不同星球的不同种族和平共处,彼此交换知识和文化。
人类和身为外星种族的珍珠人为了全面和解而共同努力,消除极端分子和偏激意见。
这是一种超越了现代商业社会财富物质信息交换的概念设定,体现了人类社会各民族彻底消除偏见、实现高度融合的理想,若要实现这个超前的理想,在现实中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影片中段蕾哈娜上演美艳性感变装热舞,戏份不多,非常圈粉,蕾哈娜和3个舞替共同完成拍摄,拍摄周期6天,又花了2年才完成变装热舞片段的全部视效制作。
为了神迷目眩的大市场,为了沙滩海景房,为了蕾哈娜的变装秀,不要犹豫,IMAX+杜比才是打开《星际特工:千星之城》的正确姿势。
文/梦里诗书吕克·贝松那极具想象力的天马行空,在《星际特工:千星之城》里与特效的糅合确是让人眼前一亮的,种种充满了创意的科幻之笔,让人不由得叹服于导演的脑洞,但遗憾的是这种充满魅力的太空奇想却并没能与剧情真正的结合起来,在那夺目的千星背后是其情难掩的苍白空洞。
作为一部用视觉效果来征服观众的电影,《星际特工:千星之城》无疑是合格的,从水天一色的绝美星球到必须佩戴眼镜才能得以一窥的大市集,从形态各异的外星生物到对整个星际世界的构筑等等,吕克·贝松在这部电影中,可谓尽显着他那完全没有随着年龄而衰退的创作天赋,而这种天赋在如今能以假乱真的电影特效下,确让人更为触手可及的走进了这位大师所打造的光影之梦,感叹着那令人惊艳的电影美学。
不知是否正是碍于这位导演将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去构建这个星际世界的体系之上,《千星之城》自身的故事是与这个异常丰富的宇宙体系是完全不相匹配的,散乱而匮乏节奏掌控的叙事,使这个本自特工冒险的故事完全无从去吸引人的瞩目,而电影自身也并没有什么能让人值得赞许的转折可言,一个正义必胜的千年老梗,使这部电影俨然无法从剧情上让人提及何般兴趣。
除了剧情的老套外,电影另一个问题便是对主人公欠缺情感铺垫和人物塑造,在男女主身上,几乎让人看不到什么情感可言,主人公对于正义的追寻更像是电影所赋予其的一个机械命题,并不夸张的说男女主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何会产生爱情,他们的结局会怎样,已经在这部电影中变的无足轻重了,至于这部电影中的吴亦凡更只是成为了一个花瓶,不过这样的定位对他来说倒也是合适的。
看罢此作,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吕克•贝松的处女作《最后决战》,这同样也是一部科幻电影,但那时的吕克•贝松却并没有何般名气,倚靠微薄的资金却仍旧拍出了那想象和深度兼具的作品,但今日的他,虽然想象依旧,却早已没有了在一部电影中攫取深度的力量。
更多精彩内容或交流欢迎关注梦里君的微信公众号
当我们提到《正义黎明》的时候,经常提出的一点批评,就是对源材料的使用太过奢侈。
那么想像一下,如果将能够撑起至少10年的科幻史诗,疯狂压缩到一部电影的长度,其导致的后果必然也是摧枯拉朽的。
而这就是《千星之城》。
作为欧洲商业电影的旗帜人物,年近60的“十部”大导吕克·贝松依然保持着惊人的创作欲望。
《千星之城》充满了创意斐然和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在千篇一律的好莱坞特效大片的对比下,充满新鲜感的艺术设计显得不仅清新,而且富有活力——仿佛每一次眨眼,都会遗憾错过令人愉悦的视觉体验一样。
那么,一部视效突出的科幻电影,就一定是一部好电影吗?
显然不是。
2012年的《异星战场》投资3亿美元,皮克斯金像奖大导安德鲁·斯坦顿执导,原作也和《千星之城》一样贵为经典,然而全球票房将将持平,可谓损失惨重。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除了视觉效果以外,无不让人觉得非常熟悉——原作《火星公主》已经发行一个世纪,在这百年中,太多后续的文学和电影作品都化用了其中的情节和点子,反而让原作丧失了初读时的震撼与魅力。
《千星之城》也是如此。
和视效相比,《千星之城》羸弱的剧本几乎就是毫无存在感。
而人物介绍的匮乏,如果没有“星际特工”这几个字打底,在影片的大多数时间里,你甚至都搞不懂Valerian到底是个人名,还是一颗行星或一艘飞船。
吕克·贝松独立创作的剧本跳跃性太大,成为了各个动作戏之间的过渡和转场,所谓的跨越1975年和28世纪,尤其是1975年的戏份显得毫无必要。
97年的《第五元素》,9千万成本搏回2.6亿的全球票房,顺手捧红了米拉·乔沃维奇;20年后耗资2亿美元的《千星之城》,票房回报率很可能连20年前的水平都达不到。
我们也只能希望,《千星之城》在20年后,也能熬成一部邪典太空歌剧种子选手。
吕克·贝松和他的时尚品味一直处在超越好莱坞和自我超越的程度上,《千星之城》也自然如此——无论是场景、生物还是服化道,影片中几乎没有一个镜头不值得琢磨和品味,在3D的搭配下更加丰满异常。
但这些视觉效果并没有很好地转化成故事的一部分,显得华而不实。
剧本不过是为了一串又一串的动作戏份找个由头,对白也欠考虑,就像是《星球大战》由英文翻成法文,再重新翻成英文一样。
而影射现实的政治腐败与难民危机,则太过浅显和轻薄。
而《千星之城》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出现在吕克·贝松对主角,尤其是男性主角的塑造上。
在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他对传统的男性英雄形象始终兴趣缺缺,甚至不惜破坏男性的既有形象,而硬派且富有智慧的女性角色总是更加瞩目,在故事中也处于更重要的地位。
《千星之城》中的韦勒瑞恩的形象应该是勇敢,大胆和应变能力强,但戴恩·德哈恩更像是一个乳臭未干的熊孩子在努力模仿韩·索罗。
这已经是娃娃脸的戴恩·德哈恩今年出演的第二个奇怪的男主角了(第一个是《救命解药》),显然他应该在一些规模更小的独立电影中找一找表演的节奏。
而卡拉·迪瓦伊的洛瑞琳,显然还分不清面瘫和强硬的区别——不过这也不是她一个人的问题,动作女星=面瘫的逻辑已经存在和歪曲很久了。
显而易见地,美貌与胴体是不能自动转化成表演经验的。
要知道,《星际特工》的原作中,两位主人公的年龄要比电影改编得年长得多,这样使得角色之间的互动也更为自然,也更富有魅力。
而电影中的愣头青形象,是难以与其身份画上等号的。
而两位年轻演员的形象塑造上本就存在着许多问题,不足以从更为花哨的背景中凸显出来。
而克里夫·欧文作为反派角色的水准丧失,更大幅削减了影片在情节和人物上的吸引力。
《千星之城》的视效很酷,艺术设计也的确天马行空。
但这并不是一部Discovery频道的28世纪伪纪录片,而是一部应该有着扎实故事和角色的幻想电影。
一上来就走了弯路,车开得再快,也到不了目的地。
对比《第五元素》,《千星之城》除了特效上的大幅升级,几乎处处都在开倒车。
从“打造好的视效服务故事”,到“只有好的视效就够了”之间,空缺的还有很多。
眼花缭乱的《千星之城》,和同样野心太大的《木星上行》一样,自我毁灭在了毫无进步的里子上。
在特效大片统治银幕的今天,原创的太空歌剧更是一场豪赌——并不是有几艘飞船,有几个外星人就是太空歌剧,更不可能随随便便成为优秀的太空歌剧电影。
比起故事和人物,吕克·贝松眼中的太空歌剧,显然只剩下引人注目的视觉效果了。
有着成为一套欧洲《星球大战》的潜力,却偏偏只能做一部再浅薄不过的“爽片”。
对吕克·贝松,对观众来说,这都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今天去影院看了《千星之城》。
之前就听说吕克贝松“再一次”让人失望了,但鉴于上一部《超体》我还是蛮喜欢的,所以这次也并没有受舆论太大影响。
有时候觉得吕克·贝松现在的处境很像张艺谋,都被影迷们架上了神坛,但其实只是想做一个喜欢“电影”这个大玩具的孩子而已。
总体而言,影片把太多精力放在世界观的展示,将一个本可以讲的更好的故事,用吕克贝松喜欢的方式讲的太松散了,以至于整体而言影片的魅力大打折扣。
可是如果将影片分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单元剧,或者就是一部电视剧来看,很多片段都非常精彩。
阿尔法城的建立,缪星的毁灭,男女主的冒险,黑市上的黑帮,几乎每一段都可以单单作为一集故事。
如果影片能在现有的世界观的基础上也慢慢像《星球大战》或者漫威的超级英雄一样,拍成“连续剧大片”我想一定会非常精彩吧。
不过现在北美票房已扑,很可能没有续集,但按贝松的性格,很有可能一时兴起在继续赔着老本玩下去,毕竟他一年制作那么多中小成本佳作,希望他能任性下去吧!
看张艺谋的电影,只看《长城》一定是去恶意损国师的,还得想想《活着》什么的。
吕克•贝松呢,只谈《碧海蓝天》和《这个杀手不太冷》那都是不公平的,这部新作《星际特工:千星之城》还是可以一看的,想象力的绚烂至极、星空的无比瑰丽、电影元素的多元和欧洲文化内核的俏皮,这一点上根本就不是国产电影甚至大部分同类型好莱坞电影可以比拟的,比如臭小子打败坏爸爸的《银河护卫队2》。
但就是这一点,也让《千星之城》飞离尘埃,注定寂寞。
《千星之城》描绘的多生命和谐一体乌托邦太宏大,每一处又刻画的过于精细,以至于大部分都记不清楚了。
当然很多场景还是美轮美奂的,缪星人无论男男女女,都美得沁人心脾,尤其是缪星公主,“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的描述简直就是为她量身打造的。
”至于男主女主,就是两个俗套又不安分的特别行动队员而已。
倒是蕾哈娜饰演的“泡泡”的舞蹈串烧小有看头,但还是敌不过《第五元素》太空歌剧的惊艳。
还记得《第五元素》的一句台词“Time not important,only life important”(外星人对神父所说),还记得莉路看见地球人嗜杀成性战乱连连的无比悲痛,还记得第五元素差点不能被唤醒地球即将毁灭的千钧一发。
还有加里•奥德曼饰演的佐德将军佯装镇定与内心恐慌来回交织,那坏人的变态范儿比这部《千星之城》中的克里夫•欧文坏出一个数量级。
一个导演,张艺谋、陈凯歌也好,迈克•贝、吕克•贝松也好,不过是追寻电影艺术的凡人,终究是花无百日红。
《千星之城》中吕克•贝松如此倾情刻画一部电影,细处显现的诚意,作为一个观众还是感受得到。
倘若我们有一批如此醉心于艺技的匠人,又何至于好多人几年不进电影院看电影,一看就是携老扶幼去看一部50亿票房的现象级口号电影。
但是,似乎《千星之城》有些不合时宜,创意突破不大、剧情相似太多、主角演技单薄,留在时光长河中的注定也只有这种无比瑰丽又无比寂寞的美了。
如果说《碧海蓝天》是“序”,《第五元素》是“破”,《超体》是“急”,那么这部《星际特工》,也许真的是“终”了吧?
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糟,设定很扎实也很新奇,视觉效果也很棒,一开始讲400年前各个国家和星球的空间站相继拼合组成千星之城那段真的是很浪漫,两个维度之间的追逐戏也很精彩…但后半段的故事落差感很大,大概从男主角和Bubble潜入那段开始就感觉在敷衍瞎拍了,结局那点破事也完全没有撑起整部片子的分量
开场很赞,特别星联。切换位面那段也还行。人物角色塑造什么鬼。女主演员大差评。伊桑霍克和蕾哈娜好评。剧情和设定有很多不能多想的地方,摊手。好几次以为自己在看山寨星战,还尴尬地塞了一句I have a bad feeling about this的台词…
对外星球、外星人的描述充满想象力,但是剧情弱,几个主演都很流量,但是我觉得选角失败,日日戏份少,而且泡泡凭什么就心甘情愿献身了,莫名其妙,男主魅力没那么大吧,至少我感觉他不是万人迷型的
世界观不错,美术也好,场面够宏大。日日出现的那一段够惊艳但是有点多余,完全可以砍掉,克里夫欧文被绑架了导演还安排男主去怡红院看日日跳钢管舞。
节奏可真累啊……视效的堆叠掩盖不了情节的无聊。这能算第五元素的进阶版?觉得差好远,当年看第五元素是全程不眨眼对无穷绝美想象力的惊叹,如今则是哈欠连天但求速死。那俩完全不来电的尬演,国宝是否上交郭嘉关键时刻还给观众上一节爱的大讲堂???ohGod!ps,珍珠族人身上的光泽真好看,算上小ethan,加一星吧……
"There's beggary in love that can be reckoned."这片不给8分你们等着看春晚吗?
戴恩·德哈恩都已经31岁了?完全看不出来!!!看上去20岁都不到!!!!而且某些角度特别像年轻时期的小李子.....啊,不说了,我决定去复习一下他的《杀死汝爱》了。。。。
更像姐弟俩太空奇遇。想象力奇绝,旁枝末节太多。
美术好梦幻,就是看见吴亦凡那张脸太倒胃口了,放着这么好的资源表演还是那么出戏,就是念台词而已,实在替其他真正的中国演员可惜。女主可以算是面瘫第二了,不过比吴亦凡还是强点。
好看好看,吕克贝松,科幻片之王,看的时候几次被想象力震撼到。厉害厉害
导演攒了多年人品拉来这么一票,满足自己的脑洞和情怀,出乎意料地并不算差,找回来点当年第五元素的感觉。虽然故事老套、男女主尬撩,但是画面和层出不穷的小支线真心绚丽。就是结尾好像没钱了一样,迅速瘪下去了,象征性来了一场枪战(?!)就草草收尾,这种结尾没高潮的商业片能憋死人。
gun 什么鸡巴垃圾玩意
昏昏欲睡,又臭又长。可能我悲观,从内心深处就认为人类的未来应该是《异形》和《2001》一般严肃、单调、冷峻、并以悲剧收场,不相信会有如此轻松愉快绚烂多元的星际融合。
竟然是VR叙利亚王国, 这个女主角还特别像dele alli, 男主角找个金发eric dier 再把riri换成阿黛尔 paradise alley变white hart lane了呀
20170720。比Mummy好看呢。本以为影院里会有很多支持爱豆的亚洲小女生,结果一屋子老美,我想多了。电影时间好长,看到满满的诚意,剧情方面果然有原著支持就是不会太差,总之比预期的好啦~进入中国市场似乎是必然,有两次大大的中国国旗特写,还有一段普通话播音,哈哈哈。哦,对了,看完被蕾哈娜圈粉
近年来场景和视效惊艳程度排得上号电影,凭此就值回票价,welcome to the new future!但剧情跟预告片给人的感觉一样:宇宙探险的青春中二版,散乱无聊,甚至略显尴尬。然而,有蕾哈娜的角色扮演艳舞表演哦,惊不惊喜?对了,还有面瘫吴亦凡的本色演出哦,意不意外?无彩蛋。
特效没问题,但是剧情和主题和第五元素一样扯淡。
Cara 对戴涵涵讲 lady first,想到某人
年度最佳视觉特效电影,完全展现了一个超出想象的宇宙世界,太赞了
像是贝嫂演的Guardian of Galaxy...不过附送一段日日的MV(很美是真的啦)。服装场景啥的挺好看,就是一部里也塞太多,不是要拍三部曲吗?悠着点用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