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愿望

小小的愿望,伟大的愿望,The Last Wish

主演:彭昱畅,王大陆,魏大勋,曾梦雪,贾冰,岳旸,李歌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9

《小小的愿望》剧照

小小的愿望 剧照 NO.1小小的愿望 剧照 NO.2小小的愿望 剧照 NO.3小小的愿望 剧照 NO.4小小的愿望 剧照 NO.5小小的愿望 剧照 NO.6小小的愿望 剧照 NO.13小小的愿望 剧照 NO.14小小的愿望 剧照 NO.15小小的愿望 剧照 NO.16小小的愿望 剧照 NO.17小小的愿望 剧照 NO.18小小的愿望 剧照 NO.19小小的愿望 剧照 NO.20

《小小的愿望》剧情介绍

小小的愿望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突然患上肌肉萎缩症的高中生高远(彭昱畅 饰),被医生告知时日不多,决心在临死之前完成一个愿望,那就是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得知这个消息的身边两位好兄弟徐浩(王大陆 饰)和张正阳(魏大勋 饰),为了兄弟最后的愿望,不惜一切奋战到底!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薄樱鬼OVA羽毛家庭聚会第四季酒剑舞台玫瑰香水画室惊魂缉毒先锋证明完毕明星少女养成记追风者拉尔复仇记太阳总在左边太空堡垒卡拉狄加第二季喂!蜻蜓小偷演员案山子大染坊续在家更安全风的旅程向右看再见,朱莉娅为何欺骗印度AI爱上你疾走王子第三个人请叫我英雄巴克·亚罗罪生咒异空危情

《小小的愿望》长篇影评

 1 ) 如果死亡的结局已经注定……

如果说年轻的生命已经注定枯萎是不是应该给在世的人多一点宽慰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感谢彭彭的演绎他拥有所有演员梦寐以求的共情能力高远从出场似乎结局就已经注定与其把这个愿望理解成简单的需求我会更愿意把他的愿望理解成这样“不要让你们经历死亡倒计时的悲痛我是得罪了上帝的折翼天使但你们不是你们不应该忍受这些所以原谅我在最后的日子里骗了你们但如果你们的悲痛能少一些的话这就是我得偿所愿的小小的愿望”“如果注定不能和你们一起长大那就请你们带着我快点长大等到我们再相见的那一天我们一定可以手牵着手就像过去在篮球场上一样一起跑着跳着去看漫天星辰还有我们曾经说好的那片大海”生命虽逝 愿望达成无悔 感恩 祝福愿你们一世顺遂❤️

 2 ) 《小小的愿望》,没能实现

01看《小小的愿望》之前,特意先看了韩国原版的《伟大的愿望》。

原版是一部性喜剧,概念还挺有趣的,讲了一个将死的少年想要“破处”,两个伙伴帮助他达成愿望。

有感动,有荒诞,有成长,也有少年情谊。

而且它抓住了“喜剧内核是悲剧”这一特质,把一个人走向死亡的过程,置换为了一段“向死而生”的性爱,并在“高潮”中落幕。

这个创意本身是结实的。

但同时我也觉得,原版拍得并不够好,无论是节奏、剧情的设置,还是结局处理,都不够精细。

看完我就想,这是多好的“翻拍”机会啊。

一个好的创意没有被执行好,我拿来把它重新拍,拍出一个更完美的结果。

这样的翻拍,不才有意思吗?

但很显然,我们的绝大部分翻拍还只是单纯的“市场思维”,不是“创作思维”。

更直白讲,是赤裸裸的“拿来主义”,是他人的成功我可以复制。

你可以这么做,这是你的自由,也是商业的自由。

但我觉得,这不是一种好的创作态度。

从结果说,你把一部90分的原作,一比一复刻下来,又能怎样?

更何况,原作也只有60分而已。

抄,都没找对人。

02《小小的愿望》基本上是照着《伟大的愿望》拍下来的。

从人设到剧情,甚至连很多构图分镜,都完全一样。

至于那些不一样的部分,也多是“被动的改编”,比如一些必须要本土化的东西,还有就是为了过审要做的改动。

提到“审查”,创作者也确实值得同情。

比如对本片最伤筋动骨的发动,就是把“愿望”的内容给改了。

从原版到国产版的预告片,都很清楚,主人公的愿望是想“破处”,是想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后再死去,但在最终的影片中,迫于审查,却改为了主人公想要“谈一场恋爱”。

这样的被迫改动,还不止是直接抽掉了一部性喜剧的“性”字,更具破坏性的地方在于,它使得整个剧作的“关键行为”成了个说不清的事。

“破处”是个具体行为,不管当事人心里怎么想,只要行为发生了,事儿就成了,愿望也就达成了。

这是很清晰的,可预想,也可评判。

以这个具体行为作为愿望,整个故事的推进才是扎实的。

可“恋爱”是什么呢?

不清不楚。

它无法提供一个可预知的行为,也无法勾勒一个可幻想的情景。

以至于当这个愿望被说出来的时候,观众根本不清楚它到底意味着什么。

是牵手?

是亲吻?

还是冲到病房说一句:“我愿意做你的女朋友”?

完全不知道。

作为影片最大的“麦格芬”,如果这个愿望本身虚了,不够实在,不够有力度,那么整个故事也就泻了。

我觉得这是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

当然,这无疑是审查造成的。

但在发动过程中,是否有更好的改法?

比如改成初吻?

至少是一个清晰的动作。

但这样改,势必就要部分放弃“大保健”、“点穴”的梗,这显然也不是主创们希望的。

对他们来说,至少“恋爱”是个模糊的词,还可以塞下一些暧昧的性元素,打几个擦边球,但由此带来的问题,他们或许来不及深想。

03影片另外一点较大的改动,是结尾。

据导演自己说,这不是一处被迫改动,而是一种创新。

具体说就是,在原版《伟大的愿望》中,主人公最终完成了“破处”的愿望,没有遗憾地死去;而在《小小的愿望》中,结局是一个反转,主人公高远对小姐姐说,这个愿望是他编出来的,他只是想让自己和身边的人都不要太难过,至少还有件事情可以忙碌。

这也使得两部影片有了截然不同的落点。

《伟大的愿望》比较单纯地诉诸于少年成长和同伴情谊,而《小小的愿望》在此之上,将主题又一次升华。

它实际提出的问题是:与一场“死亡”相关的的所有人,该如何面对死亡前的最后一段时光。

那个愿望,将所有人联系在一起。

它使得将死之人和他身边的亲人、朋友不至于深陷痛苦,而焕发出了生机。

它也使得一个被保护者和被成全者,最终成了保护者和成全者。

这是死者最后的善意,也是生者得以继续活下去的心理基础。

坦白讲,比起原作,我还觉得这个改动是挺有意思的。

我不能说它多有深度,但至少在原作的基础上,它挖掘出了一个更高的涵义,这是好的“翻拍”应该努力争取的事。

但是另一方面,它的问题也很大。

最关键的就是,影片并没有为这一层最后的反转,做任何一点有效和必要的铺垫。

它的前面完全照着原作拍,只是最后靠一次闪回和几句对白,就把反转完成了。

这简直太生硬了。

所以还是那句话,翻拍不应该是照着拍,而是要弥补原作的遗憾,进而挖掘原作并未涉及的那个更深的意义。

《小小的愿望》在这一点上摸到了一点边儿,但很可惜,它并没有抓住这点意义来重新组织它的剧本。

以至于这点创新,也成了生硬的组接,失去了它本来的力度。

04最后聊几句题外话。

《小小的愿望》也真是命途坎坷,接连经历了改名、撤档、撕番等风波,上映后,票房和口碑也不尽理想。

说到撕番这件事,我看到很多评论都在说:番位有那么重要吗?

争来争去很丢人。

对此我的态度是:番位没有那么重要,但合约很重要。

如果番位这件事是合约里写得很清楚的,就应该履约;如果没履约,当事人有权利也理应站出来撕。

我们应该鼓励这种行为,无论受害者是普通人还是艺人,我们都该支持他,因为这背后隐含的是所有人的权利是否能得到有效保护。

围绕《小小的愿望》,我想说的就是这么多。

希望早日看到成功的翻拍片。

“翻拍”不是用来规避“抄袭”的挡箭牌,也不是智力懒惰的合理借口。

它同样也理应是一种独立创作,是可以与原创相提并论的创作。

关键在于我们对待“翻拍”的态度。

 3 ) 说到演技值1星,说到眼泪值2滴,说到搞笑可以笑很久。

说在前面的话:1.虽然是翻拍,但是影片对于肌肉萎缩症患者的讨论,还是有意义的。

关注少部分特殊病症患者聚焦疾病治疗。

2.王大陆的演技真的是尬。

伴着旁白的内心世界与和街边乞讨的人爆发的声嘶力竭,都显得苍白,没有内涵。

没有走心只是留于表面。

3.感觉评分较低有一个缘故,就是国内对于“废柴”人设和对于浮夸生活的展现的接受程度比较低。

对于高中毕业还被父亲查电脑热度、被欺负衣着破烂被警察追等剧情就当作调节剂看别认真还是很有意思的。

(但是本身看多了韩剧的我接受起来还是不难,所以也就不尬黑这一点了。

)4.看见一个花絮,一个海边戏份拍摄的工作人员对彭昱畅说“你以为这部戏躺着就把钱挣了。

有这么轻松吗。

”我觉得这个工作人员真的很过分。

全片最大的难度也正是彭昱畅饰演的“高远”。

彭彭真的是实力演员。

—————————

关于打星:作为喜剧,可以给4星因为看电影期间,影院多次响起了笑声。

特别是魏大勋,真的可以说是长在笑点上。

一举一动都是搞笑。

父亲打太阳穴然后看世界一片红色,真的是笑出眼泪。

作为励志片,我只想给这部电影2星看到魏大勋减掉自己心爱的鞋子让彭昱畅穿着合脚,别说,真的笑中是带着泪的。

插一句:如果这部电影在前期宣传不立足于“愿望”不过度的营销梦想,而是立足于喜剧,我觉得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大火的《我不是药神》,前期宣传基本都是强调“喜剧”而不是感动,而后期口碑发酵成为了“感动”。

)毕竟魏大勋➕王大陆➕彭昱畅的喜剧阵容还是有人买账的。

另外在我这里口碑和分数真的不至于5.1。

至少及格以上。

也许是映前维权(番位之争)败坏路人好感,所以有所影响吧。

————————关于梦想:当得知离死亡不久后,所有人都问彭昱畅“你还有什么愿望吗?

”然后每个人都自作主张的想着去帮别人完成“心愿”。

爸爸的长跑,妈妈的篮球,朋友的海边。

说到底,都是为了自我满足,强加给生病的孩子的负担。

以至于彭昱畅为了满足身边关心自己的人欲望,给自己来了一个“成为男人”的强行愿望。

这个剧情非常的贴近生活。

人们总是“我觉得”“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总是把“我觉得你需要XX”的“XX”强加给对方。

根本不知道对方真正的需要什么。

因为这些没必要的给予,真的导致我们的生活负重太多。

————————最后关于性:我非常能够理解彭昱畅的角色想要在人生的尽头有一次性的享受。

这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情。

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哪怕最后没有正在的性发生。

即使发生,我觉得也情理之中。

 4 ) 孩子是不会被骗到的

看完之后就一点比较震撼,那就是父母总觉得孩子还小,懂得少,需要被照顾。

其实真正需要被照顾的反而是大人。

所以以后育儿时还是以朋友之道相处,尽量平等对待。

还有一点就是孩子的交友,也希望他能有几个不错的朋友,男女皆可。

也会让他适当的放松,毕竟青春只有一次,没了就是没了。

至于电影,总的来说还可以吧,也可能是我笑点低的原因

 5 ) 批着“性”与“死亡“外衣的一星青春片

在7月份还是8月份看到一篇有关《小小的愿望》撤档的报道,但是的标题极其吸引我,大意是这部片子的撤档是中国对“性”、“死亡”避而不谈的现实反应。

对于死亡而言,直面它的态度亦或生活方式,《滚蛋吧,肿瘤君》是一部让我印象深刻的片子。

由此,我对《小小的愿望》的期待值直线上升。

彭、王、魏三位小演员也让我不讨厌,撇开流量不谈,彭彭的演技我是非常认可的。

所有的期待等到我坐在电影院的那一刻。

一整部片子看下来,除了搞笑之外没有给我留下任何印象。

它的搞笑是又破又烂的梗和导演故意制造的氛围,靠着演员夸张的演技和桥段。

片子的情节很简单,彭彭的两个兄弟帮彭彭实现他遗愿的故事。

三翻四抖是相声抖包袱的技巧,导演和编剧很好得运用了这个东西。

但是,显然,它完全不适用于此。

在经过彭爸的长跑和三兄弟的海滩之行遇到小姐姐之后,电影开始了全世界都知道彭彭最后一定会和小姐姐*,只有导演和编剧掐着观众的脑子说,不,我不允许你知道。

以海滩之行为分割,片子前半部分勉强能看,后半部分就是真的在拖节奏和注水。

有关于性的思考、讨论和看法在国内从未登过大雅之堂,言论的*让我们无从谈起,这部改编的片子,想谈而不敢谈,不如不谈。

特别是结尾,彭彭说“我就是说说而已”,真的啪啪得打导演和编剧的脸。

那么我们单从青春片而言,它有关青春氛围的渲染只是做到了及格,灌篮高手的海报、玩偶,主演们篮球元素的服装,小学初中确实会填的同学录,泡面和火腿的搭配,这些确实是青春的元素,但是并不是加入了这些元素就能代表这是一部好的青春片。

它们不过是一部电影的辅助工具,让人在无形之中有很强的带入感。

而不是用3秒的放慢镜头甚至特写去强调它的青春感。

无论是服化道还是镜头的表现力,让人觉得假但又不能说它错,这种尴尬的出境,没有打动我。

有关于调色,我不知道导演是不是用了实习生,这种用力过猛的毛病是我朋友圈里摄影菜鸟会犯的错。

又蓝又黄又亮,我以为我开了美图秀秀。

以上。

 6 ) 比预期好很多

本来以为很差,看这电影纯粹是因为喜欢这仨演员,结果电影很好看啊。

悲中带喜,把青春时期青少年的友谊演绎的很浪漫💕。

虽然有一点点荤,但是俗中有雅。

彭彭还真挺适合演这种带有喜剧色彩的剧情片的。

王大陆也还不错。

第一次看魏大勋的片,也很有喜剧天分。

结尾部分三个人嬉闹的画面,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的回忆。

画面很美好。

 7 ) 首映日变零点场,这愿望一点都不小啊

电影《小小的愿望》上映过程可谓一波三折。

影片最初在4月22日定档8月9日,随后又在5月31日提档到7月18日。

6月25日,又因为所谓的“市场原因”(具体是什么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不得不更改影片名。

(此前为《伟大的愿望》)

7月5日,继《少年的你》《八佰》之后,《小小的愿望》也被迫撤档。

8月29日,官方宣布定档在中秋档9月12日。

临近上映,影片又因为番位之争上了热搜,彭昱畅、王大陆两位主演各自发表声明,随后演员彭昱畅宣布与片方解除合约。

9月12日,影片正式在全国公映,豆瓣开画5.9分(目前已降到5.2分)。

接下来重点来了,12日晚上片方真的是一顿骚操作,玩各种花样,行为令人作呕。

9月12日首映日变为点映场,改为9月13日才正式上映。

猫眼、淘票票上映日期从12日改为13日,只有豆瓣仍然显示为9月12日。

上映一天后晚上突然变成点映,请问你见过8.4万场次的大点映吗?

12日的单日票房3000万全部计入零点场,这是要载入中国电影史册啊,这愿望一点都不小。

12日晚,在两大购票平台猫眼、淘票票开启锁分模式,不能评分。

12日晚,有网友见到这一系列不要脸的骚操作之后,于是到官方微博底下留言评论。

官方选择无视,据说还删除了大量评论。

13日早上10点之前的场次,大量进行锁场、满座。

不要跟我说什么这场次票卖光了,大清早的电影院有这么多人?

这不就是相当于“幽灵场”吗?

用票房造假手段制造场场火爆、上座率高的假象,从而刺激其他观众的观影欲望。

影片《小小的愿望》在公映一天后,口碑扑了。

为了保住第二天的排片,公然作假抢排片,想靠数据吸引更多人去影院观看。

我可去你妈的垃圾影片!

 8 ) 翻拍电影何时能到头?

大家好,我是戴着眼镜拿着话筒的阿拉斯加,片片。

实不相瞒,我现在的心情很糟糕。

昨天为大家解说完《搏击俱乐部》之后,为了让我的大脑放松一下,今天早上我又去看了王大陆、彭昱畅、魏大勋主演的《小小的愿望》。

一场电影下来,总结下来就十个字:小小的愿望,大大的失望。

电影翻拍自韩国电影《伟大的愿望》,讲述一名高中生身患绝症,希望能在临死前成为一名真正的男人(你懂的),随后他的两位基友帮助他完成愿望的故事。

而《小小的愿望》在剧情上稍作修改,将“成为男人”的愿望换成了谈恋爱。

首先我要承认一点,片方选人选的不错,彭昱畅的演技值得称赞。

作为一个大部分时间都躺在病床上的角色,彭昱畅通过细微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很好的表现了出来。

这里说一个细节,当彭昱畅知道基友们要帮自己找女朋友,询问事情进展时,有一个很细微的挑眉动作。

这个动作很好的展现出人物本身贼萌属性,跟身患绝症的设定形成了很好的反差。

而王大陆和魏大勋饰演的两位基友,一位古灵精怪,一位呆萌搞笑,承包了电影中的大部分笑点,三个人搭档,也产生了很好的化学反应。

其次就是电影对一些情节进行了创新,去海滩时三人遇到交警的情节,处理的很好,让我看到了跟韩版不一样的东西。

笑点也很足,可以说是整部电影最优秀的一个部分。

出发去海边的时候,三个人骑一辆摩托车,违反了交通规则,交警举手示意他们下车接受检查,结果他们会错了意,跟交警叔叔击了个掌。

到了海边,看到了一堆垃圾,两个基友硬是清理出来一条道路,把男主一路推到了海边。

从海边回来,基友还带着他去发廊洗了个头,别想歪,是真的在洗头。

但是,比起这些优点,缺点暴露的更加明显。

首先,最最关键的一点,除了去海滩的情节,《小小的愿望》里的其他剧情基本上完全借用韩版。

剧情,笑点,人设,甚至连镜头处理的都一模一样。

这就导致片片看过韩版的电影之后,对国版的改编异常无感。

国版里的笑点,反转,甚至是台词,我都能一字不差的背出来,这就是我对影片失望的最重要的原因。

其次,剧情进行改编之后,变得毫无逻辑。

原版《伟大的愿望》本身的定义就是一部性喜剧,但是国版将成为男人的愿望换成了谈恋爱之后,整部影片的逻辑就爆炸了。

看到两位基友为了给男主找个女朋友,被疯狂打耳光,被当成抢劫犯抓进了警察局。

我不禁开始思考:身患绝症的青春期少年就想谈个恋爱,怎么就能生出这么多祸端?

你直接告诉妹子,我哥们得绝症了,能不能去和他做个一日情侣,完成他的临终时的小小愿望。

这不就行了么,非得又是被女生打耳光,又是被警察抓,到了最后出力不讨好。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主角们的行为没有足够的动机作为支撑,一切的障碍都是他们自己作出来的,所有人做事都不带脑子,人物成长也毫无轨迹可言,使得整部电影很难引起读者共鸣。

实际上,韩版的《伟大的愿望》里,所有的矛盾冲突,都是建立在“性”这个前提下的,也正是因为高中生对性难以启齿,所以才会产生许多反差感的笑料。

到了《小小的愿望》里,没有了“性”这个矛盾点,建立在以“谈恋爱”为大前提的笑料,或多或少都有些违和感。

而且高中生毕业了谈个恋爱不是很正常么......有什么羞于启齿的。

当主题从“成为男人”变成“谈恋爱”之后,影片最大的卖点已经荡然无存,只能当成一部赞美友谊,感恩亲情的影片来看。

电影结尾处的葬礼加上男主写给两位基友的信,本应该是最大的煽情点,但是前面缺少了必要的铺垫,看的我昏昏欲睡。

可能导演也发现结尾的升华过于生硬,于是在影片结束后的花絮里加上的许多现实里朋友之间的合影,试图引起观众的共鸣。

可惜这种投机取巧的方法反而让我对电影的好感度又降低了许多。

再加上令人诟病的配音和剪辑,使得整个故事的流畅度也大打折扣,而无处不在的柔光滤镜也晃瞎了我的眼。

看完《小小的愿望》,我心里一直有着问题:为什么我们翻拍的喜剧电影总是会翻车?

爆笑温暖,表情包满天飞的《非常主播》,到了中国,变成了尴尬违和的《外公芳龄三十八》。

一本两拍,韩国拍出了票房冠军《极限职业》,中国拍出了雷人大片《龙虾刑警》。

如今《伟大的愿望》被生搬硬套,加上标签,变成了这部槽点满满的《小小的愿望》。

我们可以说审查制度太严。

可就算把限制放开,《小小的愿望》就能实现口碑逆袭吗?

我觉得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翻拍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复制粘贴,而是应该是在优秀的故事基础上,再加入一些符合国情的东西,就是咱们常说的上的“本土化”。

电影里对“本土化”的表现异常匮乏,除了灌篮高手和干脆面的卡片,我看不到其他有特色的东西。

而且更让人无语的是,这些“本土化”的符号是可有可无的,完全没有推动故事的发展。

翻拍电影本身就有着很大的风险,不可避免的会跟原版进行比较。

好的翻拍作品,应该在好故事的基础上开枝散叶,而不是生搬硬套原来的桥段,改个服装道具,换个场景演员,就觉得大功告成了。

有改档、改名、因为抢番发声明的时间,不如多想想怎样改编,才能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同时体现自己的新意。

现在翻拍的喜剧电影,几乎都在拿观众当傻子。

找个口碑相对较好的电影,买下版权,将里面的剧情、笑点,原封不动的加进去,再找上几个流量小鲜肉,就可以躺在床上数钱了。

他们数钱的时候,我只能站在影院门口生着闷气,回家的时候电梯还停电了,又爬楼梯爬回了家,大清早的干点啥不好?

非得跑电影院遭罪吗?

唉,今天就先说到这里了。

拜了个拜。

 9 ) 2019年《小小的愿望》

■关于《小小的愿望》 首先以我浅薄的电影认知来为它划个范围,它属于想要做出意义的爆米花电影,而对于这个意义它做出来没后面讨论。

接下来让我说下画面。

让我奇怪又难受的画面,灯光和色调极其地不统一。

其实多尝试几种没错,但是多尝试了没办法把它们融合/统一/自然过渡还拿来赚钱就是你的不对了。

我还是真的很佩服,可以把夜店风、日系清新风、狂加光晕滤镜风、纪实风、综艺风、好几种不同风格的正常疯狂调色集中在一个半小时里的。

好多镜头的灯光天空过曝甚至过曝了将近一半的画面、灯光生硬就差把光源露出来了、特写和近景的景别巨奇怪这样可以有不同解读来解释的地方就先不说了。

好的然后来说说剧情演员方面吧。

剧情其实很是松散生硬,很多剧情并不为主题服务。

主要剧情就是一句话:两个少年为时日无多的患渐冻症的兄弟完成心愿路上发生的曲折故事。

但是一个半小时里我怀疑穿插了将近半小时无关的情节,其中属王大陆的最多,但是王还演不好哇,看得我地铁老人手机(顺嘴提一句,影片开头主演第一位是王,所以王真的加戏压番?

)。

剧情这走走那走走,中间以逗笑观众为目的,想起来剧情定位了绕回来一下,然后在后面疯狂煽情,我依旧地铁老人手机。

剧情里几乎所有的搞笑情节都是身体搞笑,以卖惨的剧情遭遇和夸张的表现来逗笑观众,我一度怀疑我在看小品或是情景剧。

还有,三大演员里演技还可以或说不错的就是彭昱畅了,可惜彭的戏份是真的少,另外俩,浮夸,生硬,不连贯。

所以,他们想要做出的这个意义很浅薄而明显张扬得浮在表面,努力地想要做出来,但是在我看来这个意义还是只停留在台词和宣传的空喊口号而已。

其实,关于《小小的愿望》想说的话我是想要看完2016年韩国的《伟大的愿望》再相较而写的。

可惜我目前找遍了我所有找资源的途径也找不到《伟大的愿望》,只看到了一段一分半的片段截取。

是一个男生在学校看见同学以冰桶挑战取乐的节选,就光从这一分半,我看出了稳定的风格色调、一分半内挑不出错的演技和比《小小的愿望》更深的东西。

(后续补完了《伟大的愿望》会重新回来对比的) 尽管如此,它依旧是一部可以值回爆米花的爆米花电影。

赚到了观众笑声也赚到了观众眼泪,反正它是赚到了本·笑点泪点双低·人的笑声和眼泪(即使我知道这个剧情贼烂我还是会被逼出眼泪然后边哭边骂我觉得我也是挺搞笑的)。

作为一部用来赚钱的片子,这样不也就够了吗?

还要要求什么呢?

2019.9.11看完韩版伟大的愿望了,原来我看到的那个片段是全片最深刻的地方。

只能说有稳定的色调、不那么浮夸的演技、更加通顺的剧情而已。

而小小的愿望是完全的Ctrl c+Ctrl v连好多分镜都一样的翻拍。

伟大在兄弟情上更加自然与深刻,王角色也更加立体,剧情连贯很多;小小在彭角色上彭昱畅演得更像个瘫痪少年。

2019.9.12

 10 ) 不能指望这部电影给国电“破处”

前几天去看了这部电影,现场气氛很好,看上半部分的时候,坐我前面的一个妹子从头笑到尾,哈哈哈哈哈哈没断过。

回来翻了下评论才知道评分低的原因:翻拍、重剪、偷换男一、剧组票房搞鬼……真是一笔算不清的账了。

个人觉得,翻拍本身不是一种原罪,这就跟翻唱一样,觉得一个作品好,想翻拍一部来致敬,或者觉得它还可以更好,所以想做一个国内版。

如果一开始就明明白白地讲清楚了是翻拍,也是通过正当途径购买了版权,有什么可指摘的呢?

而且从舆论角度,翻拍还背负了更多压力呢。

如果真的很讨厌翻拍,那么合乎逻辑的做法就是根本不要去看,而不是看完之后又以”翻拍“为由来打低分吧。

片方的不当操作该批,但跟电影本身是两码事。

既然点开的是“我要写评论”输入框,而不是“你对这个剧组有什么看法?

”的输入框,那我还是只讲电影本身的感受吧。

我认为很值得一看。

单讲电影,7分绝对是有的。

因为大家都说原版的如何如何,我还真的把原版找出来看了一遍。

个人觉得除去为了过审的重剪,这部片子也有很多方面比原版好。

演员选角很合适,三个大男生比韩国的几位养眼多了。

论演技,感觉魏大勋最好,演出了一个活灵活现的二逼,王大陆和彭昱畅差不多吧,王大陆及格,彭昱畅一直躺着,也没有什么表现演技的机会啊。

跑马拉松那一幕,塑料袋在高远脸上糊了好久,让他差点窒息,比原版更加搞笑。

新闻里,女主持一本正经讲出“到底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也比原版效果好很多,真是炸裂式爆笑。

跟交警击掌那一幕也非常好笑,最后还把交警也感动了,跟他们一起去海边,成功自制了一个笑点。

王大陆揭露装病乞讨父子的桥段,差点看哭,太懂这种感觉了,个人觉得这个设计比起原版的冰桶挑战更加自然,更接地气。

连沙滩上青春的奔跑,方式也增加了好几种,比如在地上拖到起火。

夜店的小姐换成了发廊小姐姐(曾梦雪场景和扮相都很美),高尔夫球杆变成金箍棒,泡面和漫画…感觉这些细节都比原版要好,也更搞笑。

灌篮高手的配乐更是一记情怀绝杀。

综合起来,本片把原版的许多笑点都进行了挖掘和本土化。

但是,最重要的、也是给本片赋予灵魂的那一句,消失了。

如果能够喊出原来的台词“我要破处!

”该多震撼啊!

太太太可惜了,题材这么棒,下半部纯粹是被审查和重剪搞坏了,有点支离破碎。

最后放出了貌似故事原型的照片,不知道是不是真有这么一个圆梦故事?

主人公的愿望是什么?

之所以对这部电影感到如此遗憾,是因为我所在的“梦守护公益基金会“,正是国内首家帮助18岁以下重症少年儿童圆梦的公益机构。

我本来满心期待着这部电影,希望它能像《我不是药神》一样,让”为重症青少年圆梦“这个题材被更多人所知,可惜现在因为种种原因,加上剧组的不当操作,更加引发了恶评,票房并不好。

后面的一些愿望剧情,跟我们的经历非常相似。

比如妈妈给男篮写信,请巴特尔来医院探望了孩子。

我们也为一些孩子联系过不少明星,其中有些如愿以偿,有一些却用尽各种办法也没能争取到。

两个月前,有几位NBA著名球星来到中国,其中有见面会环节,我们知道以后,甚至想到一个笨办法,去轮流问愿望库的孩子们,有没有想见XX的…结果自然没有,哪有那么巧呢?

电影中的高远,为了照顾亲人和朋友的感受,告诉了他们一个善意的”假“愿望,这很伟大,很让人感动,可是在现实生活中,那些被医生宣告不治的绝症青少年,他们唯一所有的就是害怕。

上一期给志愿者做培训,其中有一位儿科医生,也是我们迎来的第一位医护志愿者,交流起来我才知道,我们曾帮助实现过汽车设计师梦想的14岁男孩小濠,在失去意识之前,最后一个照顾过他的人正是这位医生。

医生说,在她半夜去查房的时候,已经皮肤黄黑、骨瘦如柴、视力模糊的小濠,一把抓住了她的手腕,不停地说“姐姐,你救救我,救救我…”我们都哭了。

小濠在实现心愿的第二天下午陷入昏迷,然后被父母带回了老家的外婆家,第三天上午去世了。

与偶像艾格先生交换礼物的小濠对不起,我们没有办法让你活下来,只能尽力帮你完成心愿,算是对这短短人生一点微不足道的补偿。

而其他有治愈希望的孩子,我们希望能通过圆梦的方式——而不仅仅是普通单向的探视和捐款——让他们暂时忘掉病痛,激发他们内心深处”好好活着“的生命渴望,我们希望圆梦行动能够是双向的、流动的,让孩子们自然而然接收到大家关怀的同时,充分地表达出自我。

帮助跟高远同样症状的SMA小朋友见到他的偶像奥特曼Anyway,还是不希望大家因为评分低而错过这部片子,上半部就值回票价了。

还是就事论事吧,为了让片子上映,“破处”变成了“谈恋爱”,“打飞机”变成了“点穴”,亏剧组想得出来,这点真是难为了他们啊。

至于性教育缺失,对性文化的压抑,尚未开展的电影分级制……国电对性相关文艺作品的各种压制是个太大的命题,没法指望这部电影能给他们“破处”,如果把对这些的不满,也都转移到这部电影头上,显然是电影不能承受之重啊。

《小小的愿望》短评

为什么给了五颗星,一部分源于我对彭彭的好感。真的是一个太乖的孩子了,不说片方到底多过分,一直努力宣传,首映礼结束大家都走了,他一个人喊希望大家喜欢电影的话可以向朋友安利,然后可以在社交网站上给个好评,据说最后一场首映,大家都走了,他还一个人蹲着给大家签名。被降番,被宣传黑幕除名。这个乖孩子除了一纸声明其他工作照样努力配合完成。对彭彭真的太有好感了,但是这五颗星不仅仅是因为好感,电影里,演员们的表现都很不错,虽然一开始有点儿不习惯感觉好像用力了,但是看着看着真的是笑到肚子疼,这就是他们的风格啊。虽然是翻拍,还被删减。故事还是完整的,笑点在,感动也在,推荐大家去看。当然也尊重为了彭彭果断放弃贡献票房的朋友。这个愿望,上映之路并不平坦,临近国庆,冲刺的时间不多,希望有兴趣的朋友不要犹豫,去看彭彭吧

3分钟前
  • 宁姑娘
  • 力荐

两星半 WDX锡纸烫好特么像WBQ…

6分钟前
  • 醋海带
  • 还行

除了被阉割之外,我对几个演员还是认可的!6.5

11分钟前
  • 柒°晴
  • 还行

三个人都挺可爱的,那些改词儿和删减部分自行想象吧

16分钟前
  • WIKI魏
  • 还行

居然给我妈看哭了,她一哭我也有点难受

17分钟前
  • 螞蟻
  • 推荐

彭昱畅演技真的很好

20分钟前
  • 送你星星✨
  • 推荐

谁也没看过未阉割版本,也这让电影本身就有了戏剧性,导演小小的愿望一定是付出不至于全部白费。就目前能看到的版本来说,毛病肯定很多,两个SB同学也演的过于用力,彭昱畅你凭什么得了绝症还胖出来双下巴……但是,也至少有一两处让我笑出声过,开心就好。

25分钟前
  • 青痕
  • 还行

又翻拍?原版是性喜剧啊,内地要怎么魔改才能公映又不降低笑点?想想都觉得疼。

29分钟前
  • 蔡小马
  • 较差

大陆喜剧都是木偶剧,人被附体说着不属于自己的话,一点都笑不出来。请放彭昱畅一条生路。

32分钟前
  • Lies of Lies
  • 很差

剧情拖的一逼,对戏尬的一逼,煽情硬的一逼,但是戏外撕逼倒是牛的一逼。韩版“想做爱”,大陆版“想恋爱”,结果能想象到,因为政策原因,到了最后男孩终究没有“恋爱”。这就是:存天理,灭人欲。

37分钟前
  • 黄不溜丢
  • 较差

对不起各位打低分的观众 我没看过原版 但直觉这就是部翻拍片 好多剧情都不是国内的梗和节奏 后来一翻豆瓣果然如此 不管如何 魏大勋的表演太逗 我笑了好几次 贾冰不亏喜剧人冠军 金箍棒的梗笑的肚子疼阉割的破处改成谈恋爱 看的确实违和 但要看到国家文化的进步 不管如何人性的光辉和美是全世界共通的 没有 国界和宗教 限制彭昱畅第一次看是演员的诞生 这小孩是黄渤第二 前途无量 但拍的类型片多了 可塑性强吗?阅遍天下烂片无数我心不悔20201113

41分钟前
  • 33米兰
  • 推荐

还可以啊 有笑点 🈶️泪点啊 还可以还可以

45分钟前
  • MolllllllloN
  • 推荐

我以为会哭呢,结果全程没有泪点。不过魏大勋竟然演的不错呢。

46分钟前
  • 如小果
  • 还行

相比价值观混乱,刻意潦草,笑点低俗,演员装嫩,恶意煽情等等来说。导演的审美低廉和谜之滤镜调色更胜一筹!

50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较差

超出预期。本来只是为了还彭彭电影票。没想到大勋很好。大陆也不错。选角真是一绝。首先,三个人实际年龄都超出人物设定一大截,却毫不违和,男演员清新持久的少年感太难得了;其次,彭彭身高是短板,胜在演技细腻走心,就让他全程躺着,靠眼神和细微的表情传情达意;最后,很多人诟病大勋综艺咖,这个有点傻憨萌呆的角色正好不会让人出戏。很喜欢影片色调,明亮鲜艳的暖,是时光和青春的滤镜。笑点密集自然,调皮可爱,非常合格的青春喜剧,即使生离死别也没那么不能接受。社畜经过一周无聊工作的摧残,看完电影仿佛泡了个温泉,巴适得很~

52分钟前
  • 推荐

这个分是给现在的剪辑版的。调成两倍速之后有几个地方还是笑出来了。不知道还能不能看到原版

56分钟前
  • 玄辂Hyunlu
  • 还行

除了因为过审改的有点糟糕和有点尴尬的演技,竟然觉得剧情和彭彭演技都不错

58分钟前
  • 柠檬不好吃
  • 推荐

最根本的问题还真的不在删改审查,就是审美网大化,剧作技巧粗暴单一,人物表演生硬抽离,喜剧段子三俗低劣的问题。关于审查的部分,观众其实已经脑补了,这带来了一种原文本,现文本和观众解读文本之间的割裂。如果原版或许能有性喜剧上的六十分,但也绝不会再高了。

1小时前
  • 闵思嘉
  • 很差

宝贝儿。因为友情让我流泪。

1小时前
  • 不知道为什么
  • 推荐

看不过湾湾资源咖,为啥一星男懂得。

1小时前
  • 可达鸭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