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红雷带领着一个团队,管理着一个酒吧,酒吧里有一批美女。
这批美女里面有拍过三级片的赫赫有名的舒淇。
在多年的上海滩的打拼中,孙红雷慢慢的摸索和发展出了公司自己的企业文化和核心凝聚力。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自我感觉良好的孙红雷一直以为是因为他的个人领导魅力才得以留住团队的业务骨干,哪里知道团队的很多业务骨干其实是在迷恋美女舒淇。
(这种事情不足为奇,北航图书管里就有一批不是为了看书而是为了看美女的男生,害得图书馆老大妈自我感觉良好)公司新来了三个人,刘烨很快就适应了这个公司非常极端的企业文化并成为了绝对骨干。
吴彦祖一直没有适应这个公司的文化,但是迷恋上了公司的美女舒淇(再一次验证团队里面多一两个美女的必要性),所以好歹也在公司里面混着。
一段时间过去之后,公司接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业务,孙红雷把这个业务交给了这三个人,在处理这个任务的过程中,这三个人就如何执行这个任务产生了分歧,分歧的背后实际是对于企业文化的争论。
最后,吴彦祖选择离开这个公司,而刘烨很不得了,居然替代了孙红雷坐上了董事长的位子。
毕竟刘烨是这个公司里面真正能够把企业文化融入血液的一个人。
后来的事情越发复杂,公司里面由于管理不善(虽然企业文化很强势),再加上美女众多,爆出了很多桃色丑闻,一方面造成了公司业绩的下滑,更重要的是引起了公司人员内部的一些纠纷。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如果不能够防微杜渐,那么问题一旦暴露出来,对于公司的打击是致命的。
天堂公司由于桃色丑闻,加上不太合适的企业文化以及在招聘新员工的时候缺乏把关等一些综合因素的作用,最终破产。
盛极一时的天堂酒吧就此破产,并引起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思考。
企业文化的问题,团队成员的男女比例的问题,领导者的个人魅力的问题,当然最重要的问题是,天堂公司破产以后,天堂不在了,大家找不到天堂了。
还好,我的天堂一直在我心中,游游泳,玩玩航模飞机,吃一碗肥西老母鸡的面条,逛逛合肥城,看看网站排名,在kfc里面看一会报纸,睡觉前听一段评书,早起时被来自落地窗的阳光晒醒,回家的路上期待着遇见美女,写一段小代码看着elex越来越完美。
一切ok,天堂在我心。
真是险啊。。
差点去了电影院,还好没有,在电脑上看了这部电影,庆幸自己省了30元钱的同时,可惜了我两个小时的时间,及下载这部电影偶的硬盘受的伤害。。。。。。
怒啊。。。
喝一声:什么东西!!!!
按着时间是极其有限的这一紧张狭隘的观点,我是无法为一部相当普通的电影写点感想的。
不过,谁叫它有我最喜欢的三地年轻演员呢。
人嘛,有时候是要给自己面子的。
刘烨、吴彦祖、张震是分别来自三地的三位外表俊朗热爱表演艺术而非热衷名利的年轻影星,站在他们面前我都自惭形秽,自己长得多不刺激,自己的成绩多么没有啊。
《天堂口》老早就被监制老吴吵得挺响,里面除了我看好的三帅哥,还有演戏相当出色的孙红蕾同志和嘴巴很有表现空间的舒淇女士,又讲上海滩那摊子江湖仇杀什么的,都到2007年了,不知道还能不能在这些故事的演绎上有什么看头。
当然我这种欲作大放厥词状的态度是被我接受的,毕竟咱是外行也是伟大的观众,如果是同行,那就不能轻易评价别人了。
影片不久,舒淇唱的“明明就是天堂的缺口”就点题了,天堂口是个蛮有诗意的文学象征,但不敢恭维的是,这个精彩的词跟剧情的化学关系比较僵硬,空有一个意义在,空有一个不离不弃的场景歌舞厅在,好比一个人生了个儿子,虽然铁定是父子关系了,但他竟然二十年没有见过儿子。
也就是说,剧本方面,它的主题升华是徒劳的,影片对于人性的挖掘注定是纯商业色彩的涂抹。
剧本要靠演员来阐释,几位优秀演员的表演是挺努力的,不过也许是角色太简单了,演员们看着都略显拧巴。
不过有趣的是,有几处都是主角用夸张的表情来表现复杂的内心,首先复杂的内心是最难表现的,而夸张一般还是适于表现简单强烈的心理,所以这种方式很容易离谱或者不准确,除了孙红蕾好像天生就对生活有极强的悟性以外,其他演员的表演老让我为他们捏把汗,因此观看过程中我也总不能融入故事。
作为一部江湖片,吴宇森帮忙的动作处理可以放心,小刀插人的真实和利索,让人想起教堂与鸽子的枪战,都很熟练。
最好看的是影片的色彩一直比较浓并清晰,不管是服装还是场景的设计,演员都因此显得特别干净,记得准备杀舒淇时候刘烨坐着的那个背景,凝重的暗红,工整的明暗线条墙壁,精美装潢的歌舞厅,都像立体主义画派的努力。
吴彦祖酷酷地在麦克风前说“天堂现在关门”之景也是非常帅,这种事就得交给有叛逆有思想的花花公子气质的流行偶像干,接着一阵打杀,该死的都死了,刘烨空中来那么一句“对不起”可谓是相当的不严肃,更暴露了这场悲剧的发生是多么地历史轮回,如果好兄弟或者合作伙伴必须以这种结果收场,我肯定如吴彦祖那个角色一样,宁愿没什么追求,宁愿碌碌无为,难道历史的推动必须靠人性扭曲作为代价么?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我是刘烨演的大哥,到时候也会杀掉自己的弟弟,而且我总是更同情刘烨这个角色,而不是善良的吴彦祖,因为其实前者很简单,很有能力,只不过社会不允许,人类社会罪恶太多,而中国社会的暴力文化尤甚。
记得上次有个客人说我是“typical Chinese”,其实他自以为是很有思想,看一个人的特点无非是看他把什么看成最重要,古今中外都一样,中国人更容易偏向于权力扭曲而已。
我们的英雄都是因权力站在所谓顶端的皇帝,而西方的英雄往往是热爱自己天分的唐璜;我们的悲剧到最后往往是在权力架构中牺牲自己所爱的一切,直到丧失殆尽,西方的喜剧到最后往往是宗教宽容和个人主义的实践,直到美的高潮;我们的命运似乎是不得不痛苦,原因其实就是不想改变,西方人的命运倒仿佛总是可以选择。
人类共同的真善美之梦在中国很难有个不错的感动人地艺术表现,中国社会的思想内流太勇猛了,《黄金甲》其实是批判皇权的,但是它也只能到此,要挖掘个梦出来并和世人分享——这是中国导演的使命。
除非每个人都改变,否则封建社会的根子永远除不掉,君君臣臣不爱女人拧巴投降的命运就不会大面积的消除。
天堂在中国永远都缺个口,我们永远只能在缺口处徘徊,如果我们还不选择改变思想改变内心。
黑帮电影可以说是香港电影中的一道非常独特的文化景观,伴随着这种文化景观的诞生,发展和延续,观众看见了很多诞生在这种景观中的男性角色。
在上个世界的六七十年代,张彻,胡金铨等人将香港武侠电影推向巅峰,八十年代的时候吴宇森继承了老师张彻的衣钵,创造性的将香港武侠电影中的“情义”和“江湖”移植到以现代都市为背景的黑帮电影中去。
在吴宇森的电影中,观众都可以看见这位暴力美学大师通过影像的叙述,细腻的描述了那些同生共死,惺惺相惜的江湖情义。
在《天堂口》这部电影中,元素非常的丰富,姑且不说是致敬,模仿还是学习,这部并不怎么出色的电影却将几个具有不同性格的男性角色诠释的非常好。
阿峰:不恋世间佳丽地, 独上寒山称骄子。
阿峰是这样的男人,他总是悄悄地,淡淡的做一些事情,不管是做为手下,作为兄弟还是作为情人,他给人的感觉总是低调。
吴彦祖在《天堂口》中的表演可以说延续了《夜宴》里面的一些风格,将一些表面的情绪和变化隐藏在皮囊之下。
影片一开头,阿峰的形象是青涩的农村少年,而后,他的表演瞬间给人一种《门徒》的既视感,总的来说,中规中矩。
大刚: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大刚是影片中性格反差最大的角色,也是戏份最多的角色,在《天堂口》这部电影中,他的野心作为一种寄生性植物一直伴随始终,可以说,他为野心而生,为野心而死。
大刚所有的一切还未开始就已经结束了,这样的设定非常符合对“惋惜”的设定。
正是这种惋惜,让我们看见了一种生命终结的原因。
大刚杀死阿洪之后,他的行为,穿着,言行都不遗余力的模仿阿洪,这些细节的设定让大刚这个角色更加丰满。
马克:谁道三冬无春色, 冰山高处万里霞。
或许马克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在以后的日子里,他所想的只是和自己所爱的人生活在一起,然而,他所处的环境并不允许他实现这个小小的梦想。
叛逆不羁的马克最终还是会为自己的叛逆不羁付出代价,这样的代价相比较死亡,更难让人承受。
张震是一位可塑性非常强的演员,然而,在《天堂口》这部电影中,他的表演仅仅只能称之为及格而已。
有句话叫“唯美食和美色不可辜负”,看《天堂口》这部电影也是为了其中的“美色”。
影片中的男性演员都可以用男神来形容,这些男神塑造了很多经典的角色,然而,当香港电影的辉煌不在的时候,不管他们怎样努力,都无法挽回这失去的辉煌。
男神,之于我,仅仅是活在电影里。
因为他们的狼子野心,因为他们的柔情似水,因为他们的重情重义,因为他们的万变江湖,这些不曾在生活中出现的元素一旦赋予给电影中的角色,这些角色便活生生的进入了你的臆想世界。
很多香港电影在不经意间会对黑帮电影的价值进行“偷换”,即暴力并不是自足的整体价值,暴力文化的实质是权利的崇拜。
这样的观点在本片中表现的非常明显,权利让暴力变的“合法化”,至少符合黑帮社会的“法”,于是,这个建立于社会边缘的社会逐渐成为一个人性的牢笼,整个世界就在暴力和权力的交织中建立了起来。
可以说香港电影中虚构的武侠世界和现代江湖是导演给观众营造的一个只属于想象的空间,因为,在这个空间中,任何人都可以把自己当作英雄,他们可以自己建立一套专属的生存法则和运营机制,他们可以在这里拥有自己的王国,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
在香港黑帮电影中经常可以看见导演或者编剧对武侠元素的使用,比如,香港黑帮电影中对角色的设定,大多数角色都是社会上的边缘人物,他们或微不足道,或志比天高,全都因为机缘巧合进入了这个黑色世界。
在之前的武侠电影中,很多角色的设定也是边缘人物。
因为边缘人物的成功或者反抗更能得到观众的认可,这就使得,这些边缘的人物角色成了一种承载精神的最好选择。
当武侠精神放到现代黑帮电影中来的时候,那些令人感动的情义依然在,只是换了时间,换了地点,换了演绎的方式,然而,不管是怎么换,传达出来的仍然是现实世界所缺失的情感。
黑帮电影最大的特点就是构建了一个既无限的远离现实,又无限的接近现实的世界,它戏剧化的传达出了一种以“情义”为主的价值观,由传达出了世界是由暴力构成的这种偏激的世界观。
TOM独家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天堂口》:虽只一步之遥却已到尽头 □文/火神纪 每个人都在寻找一个天堂;寻寻觅觅之后,总会回到最初的那个地方。
天堂,会有一个入口在等着我们;我们找到了入口,却永远也进不去。
虽只一步之遥,然而我们脚下的路已经漫延到了尽头;无路可去。
——火神纪。
题记。
某个时代的上海滩,永远是一个做梦的地方;有梦的地方就有天堂。
而如果真的有天堂;那么,最适合作为天堂入口的无疑就在上海滩。
站在那里,我们可以窥见就在不远处的天堂;于是我们开始被欲望遮闭了双眼,开始做梦开始渴望开始耗尽一切气力前行。
所以上海滩的故事永远也讲不完,上海滩的电影一部接一部地面世,我们从不曾意兴阑珊依旧满怀期待;因为我们也曾做过的梦在那个时代里的上海滩或者美国西部,而电影,替我们完成了我们所渴望过的完美的梦。
“尽情做梦吧,我会实现它。
”一张这样的卡片放在一袭貂皮大衣上面。
也许,孙红雷长得并不够帅,可是他写的这张留言卡片绝对很帅。
一个什么样的男人可以对自己心爱的女人这样说,不管她的梦想多么不切实际多么虚幻,这个男人都会包容、纵然并最终实现它;这是一个张狂而且处处得意的男人,一个无所不能的男人。
且不说舒淇饰演的露露看到这张卡片的时候会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可是正是这种权力和威严,让某个时代的上海滩成为所有男人为之疯狂的原因了。
最美的女人,最有权力,最为所欲为。
男人们总在不停地四处征战,不外乎只是权力、美色和财富。
而孙红雷的这张卡片,几乎概括了男人渴望并且为之争斗不休的一切。
这是一个挺套俗的上海滩的故事:黄包车、黑帮、老大、歌女、杀手、上位、兄弟义气和杀戮。
西装、长袍、绅士帽、前进帽和华丽的枪火,吴宇森的回归并没能带来多少给我们多大的惊喜。
电影最后的那一场枪战似乎很有点《史密斯夫妇》商场大战的味道,大量的定型特写和近镜特写,也许这就是好莱坞式的中国制造。
只是华丽有余却劲道不足,电影在宣传的时候定位为一部动作剧情片,中国式的动作电影如果只是依靠枪火也许很难让我们满足。
还好,我们还有刘烨。
相比起回归的吴宇森、名不见传的陈奕利、没有突破的吴彦祖以及呆板的张震,这部电影的最大亮点应该还是刘烨。
从《蓝宇》开始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刘烨,演艺路上一直表现良好,《巴尔扎克和小裁缝》、《阿嫂》都表现得可圈可点;后来的《无极》和《满城尽带黄金甲》,可以说是刘烨才让我不曾对这两部电影彻底失望。
大刚,带着满腔热切的渴望,能力出众;带着天性柔弱的弟弟小虎和心地善良的阿峰来到上海。
他急切地想实现自己曾经对他们许下的诺言,急切地想实现自己对上海滩的梦想出人头地。
一纸“天堂”的招聘广告把他们从乡下带到了上海,三兄弟开始了努力的拼搏。
我没有办法去苛责大刚,也许在情感上我没有办法去喜欢他,可是作为一个半反面人物来说,他至少不让人感觉讨厌。
可以说,大刚从一个纯朴的乡下孩子成长成一个心狠手辣泯灭人性的上海滩老大,完全是当时的社会环境所造就的。
从人物的塑造上来说,他的命运在他进入上海滩那个传说中的“天堂”时其实已经被注定了,因为他强烈的渴望和不甘心于平凡的底气。
在我看来,这个人物是带着强烈的悲剧味道和宿命色彩的人物。
这部电影也需要这样一个人物。
如果没有他,没有他刚烈的性格和果敢的处事手法,大刚、阿峰和小虎在上海似乎只能默默无闻地被所有的英雄故事所淹没。
如果说,阿峰是被当成一个正面人物去塑造的话,那么大刚则是塑造起阿峰必不可少的一个必需的条件。
可以说,是大刚这个人物造就了阿峰、马克,也造就了这部电影。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它给我们贡献了一个更丰满的刘烨。
这是一部男人的电影,因为电影里的女人似乎更多的时候只是大餐后的甜点或者房间里的点缀。
我不喜欢这部电影里的情感线的设置。
从一个用红绳子扎着一条马尾辫的乡下女子,摇身一变成了上海滩老大的情人,一个就快被捧红却永远也不会被捧红的准影星;舒淇所演绎的露露也带着浓烈的悲情色彩。
她是洪哥的情人,却爱着洪哥的弟弟马克,并且一边跟着阿峰玩起了暧昧的爱情游戏;多少有点玩世不恭的戏谑味道。
然而电影却又刻意地把她塑造成一个时而活泼时而深沉的率性女子,实在有点让人反胃。
虽说电影最后让她死去多少给她增加了点同情分,可是我依旧不喜欢这个角色。
李小璐则饰演在乡下一直等着阿峰回去的素珍。
纯朴的乡间女子,唯美的爱情可能更多地存在于她的身上,在阿峰离开家的时间里,她忙里忙外帮忙照顾阿峰年老病弱的母亲,只是因为她带着对爱情美好的幻想在等着出门在外的情人。
可是这个时候的阿峰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喜欢上了露露,如果不是因为中间隔了一个马克,我在想,电影的最后将如何收拾这段美好的爱情。
所有的人都在寻找一个天堂。
大刚的天堂就在上海滩的“天堂”,在洪哥曾经高高在上坐着的那个地方;马克的天堂则是露露,那个一见钟情却成了他哥哥情人的女人;素珍的天堂是阿峰,他回来的时候会还清父亲的欠债娶自己并且永远爱着自己;露露的天堂是好莱坞;而阿峰的天堂似乎是所有人的天堂,他所做的是尽他所能尽的一切力量去帮助所有他所爱的人。
大刚把他们带到了上海,在他看来,那里是天堂的入口;他用他的方式去追求他所渴望的天堂。
露露和马克最后的救赎回到了乡间,回忆起了曾经有过的那些艰难的岁月,兜兜转转了大半辈子之后他们才明白,他们最初离开的那个地方,也许就已经是天堂了。
电影带着一种浓烈的宿命味道把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了徒劳。
电影里的这些人们,他们以为找到了的天堂口,可是他们直到最后才明白;也许那就是天堂口了,然而,天堂之门离天堂仅有的那一步之遥,他们永远也跨不进去。
天堂在哪里,其实不在上海,不在繁华的酒绿灯红,不在车水马龙的城市,不在高高在上的权威和力量……而在我们心里。
当我们心境平和并且对生活充满了感恩和知足,我们就已经到达了天堂的彼岸。
也许,珍爱身边的人,珍爱生活,珍爱生活里带给我们的每一丝感动;不管在哪里,我们所拥有的就已经是天堂了。
2007-08-29;丁亥年戊申月乙未日。
附注:电影资料扩展链接。
■片名:《天堂口》 ■译名:《Blood Brothers》 ■导演:陈奕利(Yili Chen) ■主演:吴彦祖(Daniel Wu)、张震(Zhen Zhang)、刘烨(Ye Liu)、舒淇(Hsu Chi)、孙红雷(Honglei Sun) ■类型:剧情 ■片长:95分钟 ■地区:台湾、香港 ■语言:汉语普通话 ■发行:Fortissimo Film ■上映:2007年8月16日
看的中间就一直觉得风格很熟悉,一直到结尾看到吴宇森的名字,才恍然大悟。
虽然没有白鸽,有N大帅哥坐镇,另加我最爱的性格美女舒淇,兄弟情仇,爱断情伤,对于我这样一个只是抱着看一看的态度的小影迷来说已经够了。
如果说作的话,没有任何电影能够比得上年度最佳“作片”《明明》如果说不知所谓的话,没有任何电影能够比得上冯晓刚的转型古装之作《夜宴》。
为什么喜欢这部电影,也许就因为我和导演一样,喜欢做梦。
纸醉金迷的上海是什么样的,谁知道?
丁力和许文强就算曾经存在过的,也没留下任何纸质或者影象材料。
旧上海的黑社会是怎样的,杀手是怎样的,歌女是怎样的,老大是怎样的,让人感觉歌舞升平宛如天堂的“大上海”是怎样的?
谁知道,都只是猜测而已了……可是我就是喜欢不要贴近生活,不要贴近现实,不要落地,我就想在空中飘。
我就喜欢看到杀手有质感的西装,很酷很酷的拔出枪扫倒所有人。
我就喜欢老大阴冷的眼神,一个人在冷色的沙发中间自顾自的自唱自舞。
我就喜欢看他们的迷茫,该不该为了一个女人爱老大,该不该为了纸醉金迷背叛。
是的,背叛,连这个词,我都深深的迷恋。
如果没有出生入死,如果没有忠诚又何来背叛。
我就是喜欢看着不能不该相爱的恋人相爱,我就是喜欢杀手的爱情,没有未来的杀手爱上没有未来的舞女,没有未来的挣扎,甚至没有深刻表达的爱。
在我的想象中,杀手就应当这样爱,一个眼神,就跟我走。
舞女就该这样爱,说着心碎,目光却游离,嘴角浅笑。
我知道事情不会这样发生,不会这样开始,也不会这样继续。
可是这就是一个故事,满足我所有幻觉的故事。
喜欢小路青涩的笑容,小镇宁静与美好。
喜欢舒淇妩媚的烟熏妆,光滑的背,低低的吟唱。
喜欢吴彦祖站在舞台中央,说,“天堂关门了”。
喜欢他磁性的声线,虽然不够标准。
喜欢张震凌厉的眼神,甚至也因此原谅他总是耍花枪了。
喜欢所有故做深沉的台词和痛苦。
喜欢每个人的死亡,和他们生前的纠葛。
就是喜欢这个故事,也许肤浅。
在我的幻想中,就该这样。
看片前被演出阵容吓了一跳,能演同志片的大腕男色差不多都来了(少了个胡军,呵呵),小张酷得掉渣——“这才是杀手。。。
”(此处插入扑哧扑哧的白鸽飞起就pefect了),小吴电眼功率十足——“我觉得你RP还不错。。。
”(被电晕的小舒语),小杨傻头傻脑——“哥~~~”(唯一留下印象的台词),小刘爆烂的坑蒙拐骗技术--“对不起”(临死前搜肠刮肚而来的感慨),小孙飞扬跋扈的痞气——“别让我再替你擦屁股”(间歇性发作的奸笑过后一本正经的狰狞)。
话说当年的《喋血街头》票房惨淡不信邪,JOHN此番卷土重来欲找个新手来顶风口浪尖,可是JOHN同学的霉运自好莱坞归来还没到头,找个灌水的剪辑师剪出90分钟标准片长的fashion show,旧上海调调 + 枪战动作 + 男女情兄弟情 = 可歌可泣的爱恨情仇?!
拜托~看着片尾复仇时候小刘贴着条小胡子瞪出副陈宝国演大宅门的等死pose和男男板the matrix式的子弹横飞枪战,想不吐牛奶的就直呼此乃高杆cult片鸟~至于有没有赶超《无极》的素质,还要待将来是否出导演联合监制BUG修正重新剪辑扩展版DVD盖棺定论,HOHO。
依照习惯,每看完一部电影,总喜欢来豆瓣看看大家的评论,可是这次很失望,对于<天堂口>这部片子,看得大多是骂名,只看到有个别朋友说"虽称不上好片,却也不是那么烂",心理还稍稍安慰些. 不知为什么,我看完片子后没有像别人那样的感受,或许我的欣赏水平本身就有问题,或许我是一个仁慈的观者,只是不明白难道大骂特骂一部电影就可以快乐吗?
对与此片,纵然是有许多它的不完美,人物的演技,故事的情节,对白等等都可以让许多人找出许多毛病,但是抛开这一切,难到片子就没有给我们一点思考吗?
天堂只是一个词,是我们追求自己欲望的统称,何必要管它是舞厅还是什么呢?
剧中的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位置,有着各种各样的欲望指使着他们走着每一步,至于什么样的结果,都应该由自己承担. 我们每个人都一样,有许多事情是我们不愿意面对的,可是当你身处在那个时刻,那个环境中时,你不得不能. 当我们饶了一个圈想回到原点时,我们是否还可以回去.在这个过程中你得到了什么,你失去了什么,而一切又是否值得,只有你自己可以衡量. 我想这才是此片真正想要告诉我们的,只是把这样一个话题放到了一个旧上海的黑帮当中,以这样的故事情节呈现的.至于承担这个思想的载体好坏于否就是留给观众评判的了. 在如今这个欲望横飞的世界,我们是需要这样的思考的,我们每天在做的事情对吗,值吗?
我们这一路走来又是为了什么,是否还想回去,不如把批判影片的时间留下来,多看看自己的人生吧.
全片充斥着没有灵魂的配乐和暴力,尽是些无谓的爱情和仇杀。
故事陈腔烂调,表演乏善可陈,打光毫不讲究,唯有冷色调与内容贴近,其余皆为下品。
盛传导演陈亦利乃吴宇森高徒,我看其更像是陈凯歌的嫡系,此片与《无极》有过之而无不及,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可取之处,在于它比《无极》省钱。
《天堂口》这部电影我想就是传说中的烂片了,无法自圆的苍白剧情撑了一个多小时,花瓶舒琪不够花,枪战也没热血……总之,没有什么可以说得过去的地方。
我想如果我是该片的导演或是制片,看着这样的电影,我会不会觉得非常惭愧,根本就没有勇气拿出来放映呢?
但显然,我不是!
我更不懂得商业,在投资方投入了如此众多的金钱之时,再烂的片子也要说好,更要做宣传,因为投资总得要收回呀!
写到这当口,去找电影海报的我才知道这部电影据说改编自吴宇森的早期电影《喋血街头》!
天呀,就这样的烂片,就这样和吴宇森作品里我最喜欢的《喋血街头》扯上了关系?
这算不算是往《喋血街头》上抹黑呀?
我就没想明白,同样一个多小时的电影,为什么《喋血》就可以将一个故事、三个兄弟刻画得入木三分,而这《天堂口》就好像90年代初的中国大陆娱乐片一样的弱智!
真不知他们是怎么改编的。
没有看过《喋血街头》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年纪越小的朋友越会喜欢的。
幸亏是卓越赠品
当张震遭遇吴彦祖,还是觉得张震最帅。
灯光和感觉都是我喜欢的,虽然剧情那个什么
除了做工,都很烂。。
有帅哥
记得一点点华丽
凑这么多腕不容易
喜欢张震
一路快进 不负恶名~~
你以为他能救你,他不能。你以为他能救你,他不能。不以为他能救你,他也不能。刚哥威武~!
舒淇唱的歌很好听。刘烨演得很好,以致于看过这个电影之后我看见他都害怕……
海狸。新亚洲体育城。
我觉得比变脸好。
鄙视李小璐。
演员演得很好,可是剧情没有任何意义~是一部不需要拍的电影~~浪费演员和money了啊!
喜欢舒淇唱歌的那段歌词2009.7.1
男人
恩恩 挺好看的 哎 都是悲剧呀 谁对谁错呢?
型男
还能说什么呢,谁让最差的是一星呢,有星渣渣,我就选星渣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