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江湖学院

江湖学院

主演:张浩,蓝波,一鸣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年份:2018

《江湖学院》剧照

江湖学院 剧照 NO.1江湖学院 剧照 NO.2江湖学院 剧照 NO.3江湖学院 剧照 NO.4江湖学院 剧照 NO.5江湖学院 剧照 NO.6江湖学院 剧照 NO.13江湖学院 剧照 NO.14江湖学院 剧照 NO.15江湖学院 剧照 NO.16江湖学院 剧照 NO.17江湖学院 剧照 NO.18江湖学院 剧照 NO.19江湖学院 剧照 NO.20

《江湖学院》剧情介绍

江湖学院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讲述物欲横流的现代都市生活中,一个平民英雄浩哥为了情和义在都市中辗转和打拼的动人故事。阿译因二龙湖暗藏的巨大商机接近张浩,并送给张浩一箱买猪钱。张浩拿着钱开始了二龙湖生态养猪场的创业,并经营得有声有色,带着二龙湖村民走上了致富之路。然而,张浩在陈国富和阿译的利诱下得意忘形,与身边真正关心他的兄弟以及蓝莓纷纷决裂。在得知陈国富的阴谋和欺骗后,张浩陷入了众叛亲离的境地,在蓝莓的帮助下,四兄弟重聚,支持张浩成功反抗了陈国富的黑帮势力。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青鬼爱恋世界奇妙物语2023秋季特别篇白鹿原不完美受害人国家审计冰肤传说太子殿下之冷香赘婿之吉兴高照糖果世界大冒险致命名媛之夜悲梦翼·年代记可可露图书馆生存还是毁灭之特警新人王蓬莱仙踪法与情鬼同你有缘之阴尸路自君别去第三季花满楼之绝世花魁飞龙在天华灯初上天士梦夜雨秋灯闻诡事红旗渠的儿女们小纬回来过,在他离开之后欢乐合唱团第一季9/11西装暴徒211号牢房

《江湖学院》长篇影评

 1 ) 一个暂时的避风港

《海角七号》并不是一部成功的爱情片,甚至算不得一部爱情电影。

尽管爱情的元素贯穿了整部影片,但那只是出于商业类型的叙事考量。

好像《西游降魔》,我们很明显的能看出星爷对于爱情已经没什么表达诉求了,可是为了顾及年轻观众的观影需要也只能再让紫霞仙子借尸还魂一次。

本片导演魏德胜拍摄《海角七号》的初衷是为了给《赛德克·巴莱》做实验,证明给那些不信任他的投资人看:台湾本土的东西是有吸引力的,自己的电影能够创造巨额票房。

故事的重点不在那些年写了没寄的七封情书,而在于这七封情书连结而成的传统与现代、乡土与城市、安宁与躁动的多重对比。

“海角七号”这个业已湮没在时代中,查无此人的地址,源于导演自我治愈的美好想象,它是导演为所有在追梦过程中理想受挫的人们提供的一个暂时的避风港。

 2 ) 海角七号:内地版和台湾版的区别

我是在去年11月份看的海角七号。

很有趣,竟然是家乡来自离恒春不到100公里的我的老板推荐给我的片子。

那时候海角七号已经在台湾大红,红到里面的男女配角路人甲小米酒宝石珠都火遍台湾,范逸臣早已游完裸泳庆祝票房,北京这里还只是在文艺小青年中间默默地传递。

看完老板问我说,里面都是台语,你们能理解么?

我说,虽然是台语,但这部片子里面的风土人情跟我们三四线城市的乡下是一样一样一样的啊。

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那些摆在乡村空场露天的婚宴,那些硕大无朋的卡拉ok设施,那些酩酊大醉的丈夫和在城里没混好落魄回家的小青年,都是无法变化的。

能把台湾的乡土做得如此成功,恐怕就是这片子被称为半死不活的台湾电影希望的原因吧。

看完之后,我不遗余力地向周围人推荐这个片子。

很快,听到说海角七号要在内地上映的消息。

我跟B说,我们一定要去电影院里看一次,就算是贡献票房作为对看D版的补偿吧(当然,相比我看了赤壁三次的记录,这个还不算什么)。

本来说是圣诞档,于是我每天喜滋滋地等着。

可是很快,就传来说这电影不和谐的声音。

我顿时郁闷了,这哪里不和谐了?从头到尾跟和谐没有半分关系嘛!

哦,原来是说殖民色彩太严重,可是,台湾是日本殖民地台湾和日本关系很好台湾老人都会说日本话这也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啊。

这么好的一部片子都不公映,那内地还能放台湾的哪部片子?

好在据说是有人和我想法一样,但显然,海角七号已经错过了贺岁档这什么片子上映都能赚钱的档期。

不幸中的万幸是,还赶上了情人节这最后一个算是有点意义的档期。

等来等去,我终于赶到周六清早的第一场半价场次。

也许是大早,影院里只有不到十个人,可能中午之后会好点吧;但看看影院放映的场次,一天只有四场,其中两场是不招边际的时间:海角七号 09:10 6 25 海角七号 18:00 6 50 海角七号 20:20 6 50 海角七号 22:35 6 25 周日也是如此,而上映已经一个多月的赤壁,每日还有两场……一天四场是什么概念?

我记得去年顾长卫的《立春》这样的小众文艺片,一天也是两场。

好吧,不管什么原因,能上映的海角七号总比那一堆不能上映的炮灰电影强很多了。

内地版的海角七号,我能发现的,与DVD版的电影有两处删节:1. 在婚宴上,水蛙倾诉他喜欢老板娘的事情,说到“一只母青蛙后面跟着好多公青蛙”这一段。

这段删掉我觉得算是情有可原,根据内地电影“老少咸宜”的准则,删掉一点笑话还是能保持全片的风格的。

2. 友子要走的时候,茂伯突然赶过来,用日语说:“友子小姐”的片断。

这是片中茂伯第一次说日语,看碟时我突然意识到,原来我所不知道的日本对台湾文化影响之深。

茂伯的日语非常流利,后面还跟着好长的一段诸如谁儿子结婚特意来送请柬敬请光临一类,但内地版把“友子小姐”后面的那长段话全部删掉了。

这个删节看得我很是无语,没想到XXXX的剪刀如此锋利,总能一针见血地剪掉那些不想让大家看到的情节。

如果不是我对之前看过的版本印象较深,估计这边也就给放过去了;但少了这段话,贯穿整个故事的日本和台湾的千丝万缕的关系,就少了很多意味。

我们那不到十个的观众还是在影院很高兴地看完的全片。

只是不知道经过这么多的波折,海角七号在内地的命运还会如何。

以前也有电影一开始场次特少后来观众反应热烈不断加场的情况,但在我看来,海角七号似是没戏了。

就让这部片子继续在有限的范围中流传吧,顺便提一下,我老板的父亲和片子里的茂伯一样,说得一口日文。

 3 ) 哪里有政治的问题,只是人性的、励志的、人情的

台湾和日本本来就有很大的关系,导演也只是讲述这个事实,我想像茂伯那样的老人会流利的日语很有代表性,台湾一定有许多那样的老人。

台湾正像是中华民族和日本大和的民族和文化的接壤部分;像是尼泊尔、巴基斯坦的临近与中国国界的地方的人会中国话一样,都是文化的接壤。

仅此而已。

电影中有很多美丽的令人感动的部分:摇滚乐、爱情、各种各样的职业,总会使人想到自己美好的过去,憧憬自己的未来更加美好。

这不就是这部电影给我们带来的东西吗?

 4 ) 让别人去故事吧,我只想简单若白纸

这是又一篇与电影无关的评论。

这里将要说到的是故事。

我有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天晚上,我收到一条手机短息。

完全陌生的号码,屏幕上出现离奇的字:“老公你知道我昨天为什么没打你嘴吗?

因为打在你脸上疼在我心里,你明白吗?

我是永远爱你的!

你吃饭了吗!

那老娘们又打电话了吗?

”毫无疑问,这是一条走错路的短信。

我反复看着这条短信,觉得这真是有意思。

这里面有故事。

故事的背后还有更多故事。

这么一条不算长的短信,却完全可以衍变成一部小说。

这需要理解能力、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当然,更需要吃饱撑了后的闲情。

我就是典型的易吃撑型,所以我对这条短信展开了无尽的遐想。

大概人都有偷窥的天性,喜欢觊觎别人的故事。

发错的短信、寄错的信、错拍的照片、错录的视频,都可能成为偷窥的窗口。

而电影,其实就是一种最大的窗口。

电影就是一种别人的故事。

而有一些电影,比如《放大》,比如《海角7号》,就是别人故事里的别人的故事。

看别人的故事一般有两种目的。

一个是从别人的故事里找自己的影子,一个是拽着别人这根绳子从自己的故事中跳离。

这两种情况对于我都或多或少有一点儿,后者可能更多。

别人的故事能够成为一种麻药,让你忘记自己的故事,或者短暂性失明。

年轻的时候我曾经希望,自己能发生很多故事,后来年纪大了,就渐渐明白,故事还是发生在别人身上好。

我现在特别怕别人说:你是个有故事的人。

这简直就是一条凶猛的诅咒。

有一种说法是:没有故事的人是幸福的。

我觉得这个说法很正确。

我的理解是,那些能在心里积淀下来的,形成故事的记忆,总是黯然神伤。

就像眼泪的连绵总比笑容的绽放更长久,快乐是轻逸的,便容易飘走,而悲伤是沉甸甸的,是向下的。

因为沉重,所以积淀。

所以没有故事的人,往往没有什么大的动荡,没有起起落落,没有脚下的石头和头破血流。

像偏安的南晋,顶难过的时候也不至撕心裂肺,顶快乐的时候不会肆意疯狂。

平平淡淡,却塞满小乐趣和小幸福。

虽然少了谈资,却也少了泪水,少了累累的伤口和坏天气时候的复发。

所以有时候祝福一个人生活多姿多彩,倒不如祝福她淡如止水。

遗憾的是,幸福的人总是比较少。

好像每一个人都有故事。

而且,很多故事往往都无法说出,或者成为许多年后的一声叹息。

我时常想,有多少故事会悄然地发生又悄然地消逝,埋葬在《花样年华》里的树洞里,埋葬在深不可测的人心里?

人心浩渺,这大概是穷尽地球上所有的电脑都无法计算出的谜。

如果未来真有乌托邦的存在,那应该是一个消灭了一切故事的世界。

但至少,在目前这个并不乌托邦的世界,我们离不了故事,我们都需要故事。

豆瓣内外的文艺青年们都需要故事。

艺术家们更需要故事。

故事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源头,尤其是那些发生在艺术家自身生命里的故事。

他们拥有这些故事,有点儿牺牲了自己成全别人的意味。

而向艺术家靠拢的文艺青年,则是处境危险的准雷锋。

所以说,文艺青年是一种前景并不乐观的职业。

那意味着生命中将可能充满故事。

所以我痛恨别人说我是文青。

我不愿做别人的手纸,沾满眼泪、鼻涕、血迹和屎。

貌似丰富多彩,却残破不堪。

我宁愿自毁容颜,做个毫无内涵的白纸,做一个低俗的粗人,做一个附庸风雅的文盲,做一个没有故事却快乐的伪文青。

永远保持在无限靠拢的行进状态,并永远都不掉进文艺的无底深渊。

 5 ) 让我们无乐不作

很美的电影.事先问过三个女伴,都说不算烂片,但也不是特别特别好.也许是期望值低,我还是被打动了.大大吻上劳马的额头时,我的眼睛湿润了.而当最后那个老友子翻开那盒情书时,我掉眼泪了.很美丽的电影呢,连小人物都刻划得那么生动立体.更不用说那段六十年前的水印般若隐若现的爱情.留白.很多地方留白.关于他为什么不能够带友子回日本.还有老友子终究象个侧影.也许留白才能够让一段感情在回忆中显得更为美丽起来.就是媚日了一些.最后的中日合唱似乎很不必.但是中国政府能够让这样一部台湾电影公映,本身就值得表扬,我更愿意看作是一种进步

 6 ) 海洋+海洋热,别放弃别失意别逃避别忧郁

我给4星的原因不光是因为魏导贷款抵屋拍片背水一战的魄力,也不光是因为摄影的精湛用光的完美海岸美丽带出来的蔚蓝海风落日孤红恒春滩头上的人生百态。

我给4星更多是给在镜头内外洋溢出的乐观向上,充满对过去时代的反思以及当下现状的真诚上,给在那句也许没有喊出却其实无处不在的台湾加油上日据时代的政治好坏,不在此片讨论范围之内,导演的视角落在大时代之下小人物的喜哀。

仅以高砂丸上的几个镜头,就给他定性成粉饰黑暗时代的同学,建议你们去看下《赛德克巴莱》的宣传片花,相信片子里原住民英雄莫那砍掉日军人头的血腥场面一定会让你们非常亢奋。

话说这点不由让人想起彼得解渴逊同志不就是为了筹拍《金刚》圆梦,才特意先拍了《魔戒》,投石问路赚以口碑的嘛。

就凭《海角7号》就凭那个宣传片花,我对《赛德克巴莱》真是超期待的。

看完《海角7号》,简直无法让人不去设想,这根本就是导演一边听着《海洋》一边创作出来的剧本吧。

无论是海,彩虹,原住民,故乡,或者是由此衍生出来的自由豁达进取坚持的人生态度这些关键字,所有电影中投射出来的元素,基本上都收拢在陈建年的这张专集里了。

我第一次听《海洋》好像最起码是7年前的事了。

那时候都不大明白“角头音乐”的“角头”两字到底何解,只是直观地从字面上理解成了跟海角,凸岸有关的意像。

当时反复听了很久,彻底被陈建年那些配合音符直发胸臆的号子般的原住民式自由吟唱给震住了。

原生态的音乐之根,一直是我理解的台湾音乐之根,正如蓝调音乐之根,来自非洲roots music一样。

不加修饰的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不管是用音乐来表达也好,文字来表达也好,或者是镜头语言也好,都是真诚到一下子能击中灵魂的地步,让人莫名感动。

比如马世芳写〈地下乡愁蓝调〉关于本土音乐的章节,胡德夫唱“我们摇篮的美丽岛”,还有李安力图复原一段遗失历史的苦心,或者侯孝贤电影里一再重现的成长式体验拼图。

它们莫不相通,又扭结在一起,让我们这些隔岸观花的局外人,又是羡慕又是仰慕。

《海角7号》头半阕,线条未束集之前,呈现的一幕幕,就是活生生地把摄像机隐形了架在民众之间,你看劳马忽然在嘈嚷的街头骂了声“干”把阿嘉从机车上楸翻,哪里想得到他跟阿爸能弹能唱呢?

马拉桑也让人想不到,点头哈腰永远精力充沛的推销员,手摸上BASS的时候,要多熟练有多熟练。

一开始,我们都只知道他们不过是普通的职业男而已,而已,要到开始练团了,人员一一归位,才知道原来这不光是〈海洋〉还是〈海洋热〉哦!!

〈海洋热〉里除了张悬的那支mango run,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支原住民乐队,可惜最后好像没拿到什么名次。

但是练团的那个调调,还有在海滩上的音乐祭,狂热的被音乐煽动起来的人浪海浪,都在〈海角7号〉的后半部记忆重现了。

演员部分其实我最喜欢的是民雄和马拉桑,民雄就简直是陈建年的化身啊,身份都一样是警察,只是“霹雳小组”这个背景,还真是查了一番才知道到底是什么意思。

马拉桑最后弹低音小BASS不要太帅哦,我就知道他肯定是老乐手,只是不知道他居然是糯米团的主唱。

范逸臣这次表现很好,眼神很到位,身材也很棒。

只是发型差了点,不过很写实。

唱功的话,他真的不如民雄哦,我还是更喜欢民雄的嗓音。

茂伯跟鼓手DD,还有马如龙大哥,马拉桑,以及民雄他爹就主要是用来搞笑的。

台词难得一见的幽默,虽然故意台客,不知道是导演的智慧还是民间智慧,只可惜女猪脚部分相形见弱,她唯一一句我喜欢的台词就是讲黑人女模特不要晒太阳小心晒黑那句。

还有很多细节,比如那个骑机车等红灯还要去捡槟榔,还有其他骑车人带的希奇古怪的帽子,还有民雄爸爸脸上的纱布X战记标志,在这个不太搞笑的年代都好难得的让人笑了出来。

不喜欢女猪脚的原因,主要是长相不讨喜,然后就是情绪上有点莫名其妙拉。

但是中孝介真是完完全全地击中了我的萌点,色艺俱佳的男歌手,唉,自从平井坚以后我已经很久没这么兴奋过了。

那支“各自远颺”,带哭腔的假声自风中落落飘出,有点演歌的调调,让人惊艳不已。

最后的海洋热部分还是拍得相当有张力,一波三折,三曲下来,几个主演的表情都超赞。

歌也好听,严云农词写的相当不错,虽然国境之南,太过村上了。

但是在整部备受怀疑的组团练团经过之后,出来的效果加上临场发挥,已经实在是太过甜美丰润,虽然明知这是导演匠心的安排,依然深觉戏剧性强烈。

因为以上原因,被大家念兹在兹反复揣摩的两段爱情倒真的不在我的感受范围内了。

只想用陈建年《海洋》里的一支歌来总结一下我对此片的观感吧,无论对剧中人,那些歌唱着的青年还有乡民,或者对戏外的创作者,那些有梦要实现的人们。

在這裡尋煩惱手中的酒瓶 混合稻香和綠茶 是否紓解了你的心情別迷失你自己美麗的早晨 以為是落日晚霞你的理想永遠找不到年輕的你未來充滿著希望何不努力腳踏實地去開創人生旅途會走得更加順暢別放棄 別失意 別逃避 別憂鬱

 7 ) 跨越60年的七封情书

海角七号是一部喜剧爱情片,片中围绕着跨越六十年的七封情书而组成的剧情讲述了主人公追寻一辈子的音乐梦想,海角七号代表了 人只能活一回,梦想却有无数个,唯有放手一搏,才能知道机会属不属于自己……。

海角七号就是这的七封情书的寄信地址。

一个失意的摇滚青年阿嘉(范逸臣饰)从台北回到故乡——台南的某海边小城。

小城里的高龄邮递员茂伯在工作中摔伤,阿嘉临时顶替了他的工作,也因此得到了七封迟到了60年的书信:日本战败后,一个日本教师在回国的途中写给台湾恋人友子的信。

阿嘉在寻找友子的同时,无奈加入一只临时拼凑起来的乐队,为即将到来的海滨演唱会表演。

除了阿嘉是内行,键盘手是个整天哼着流行歌曲、发育未完全的小女孩;会吹口音的被拉来当了吉他手;只会弹月琴的茂伯甚至也客串了一段时间的贝司手……另外,一位也叫友子的日本女孩(田中千绘饰)则负责监督乐队的排练,她和阿嘉的关系也从最开始的格格不入开始转变。

以阿嘉的人生起伏为电影主线,满眼是台南的风土人情,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三代人之间冲突与和解,理想的失落与再生,爱情的幻灭和追逐等丰富多元的因素都涵盖其中。

第一封信 / 友子 你还在等我吗 日语口白:荫山征彦2 Don't Wanna 词:宫尚义,作曲:范逸臣,编曲:吕圣斐,演唱:范逸臣,口白:范逸臣3 第二封信 / 时代宿命是时代的罪过 日语口白:荫山征彦4 爱你爱到死 词:严云农,曲:吕圣斐,演唱:同恩、夏宇童、杨荞安5 第三封信 / 友子 我就是那时爱上你 日语口白:荫山征彦6 Mainu Sun 哪里去,你?

(丹耐夫之歌) 词/曲:丹耐夫正若,演唱:丹耐夫正若、民雄,口白:民雄7 第四封信 / 海风啊 为何总是带来哭声 日语口白:荫山征彦8 给女儿 词:Y.H.Ho(ciacia's dad),曲:何欣穗,演唱:何欣穗,口白:田中千绘9 第五封信 / 友子 我真的很想你 啊,彩虹!

日语口白:荫山征彦10 无乐不作(电影Live版) 词:严云农,曲:范逸臣,演唱:范逸臣、应蔚民、民雄、杨荞安、马念先、林宗仁,口白:林宗仁11 第六封信 / 我把愧疚写成最后的一封信 日语口白:荫山征彦12 国境之南 词:严云农,作曲:曾志豪,编曲:吕圣斐,演唱:范逸臣13 野玫瑰 词:周学普,日文词:近藤朔风,曲:舒伯特,编曲:吕圣斐、骆集益,演唱:范逸臣、田中千绘14 第七封信 / 七封寄不出去的情书 一首未完成的歌 - 情书 曲:骆集益,词:邬裕康,演唱:范逸臣(此首歌为1945填词版)

 8 ) 新與舊的國境之南

如果新竹人、七年級生、職報球迷必看九降風,那麼我想,台灣人更應該要看海角七號。

從九降風再看到海角七號,台灣電影在糟糕的體質底下,其實還充斥著澎湃的血液,讓我看見如此的希望而難忘。

我們不僅僅有了關於風城的故事,現在還多了一個講述國境之南恆春的海角七號,相對於九降風明確刻劃出某個特定世代與青春的圖像,海角七號聚焦的是所有揉雜在那塊土地上、因歷史因素和不可抗力而共存的各個族群,如何碰撞、矛盾、融合,那是導演眼中的恆春,透過鏡頭說出來的模樣仍保存的如此真實。

魏德聖在《賽德克巴萊》試拍片中開了一扇門,隱約透露著門後美好風景令人嚮往,最終卻無法如願,而我以為那門早已隨著《賽德克巴萊》的夭折緊緊關上了。

幸好,他選擇了一封查無此人的情書再度出發,用60年前一段遺憾的感情與60年後的恆春故事交錯,我想,魏德聖這次擺在門後的,是一個以愛為名的族群融合的美景,不論是種族、國籍或以年齡為分野。

你會看見,居住在南國恆春的有閩南人、原住民、客家人,有自異地歸鄉的,有離鄉背井而來的,臨時成軍的搖滾樂團更橫越老中青三個世代,他們全都聚集在國境之南,一個內在保留農村傳統之舊、外在能帶來觀光潮流的地域,恆春的山海將他們圈成一個群體,在群體中試圖磨合、尋求共處模式。

我私心闡釋著,恆春是對台灣島嶼的隱喻,電影裡的人們是整個島嶼居民的縮影,小小的土地孕育著多元本土色彩和異質性,甚至包容著遠渡重洋而來的異鄉人,至於歷史情仇、種族分野都只是被刻意操弄的手段,回到小人物的真實生活中,可能不比喜宴的電子花車精不精彩來的重要。

海角七號運用著「舊」和「新」兩個元素製造對比:60年前深藏在衣櫃中寄不出的信件,裡頭承載著一段在大時代中難以成全的愛情,以及長存在兩人心中的缺憾和誤解,歉意就像海角七號的地址早已佚失,無處投遞,本該退回的郵包在被開封之後,和60年後兩個年輕人之間感情故事產生了連結,像是老者以人生經驗對少年做出的無聲提點:60年前的愛情是遺憾的,並且毫無選擇,而60年後的他們還來得及選擇更完美的結局。

相隔了半世紀的時空才寄出的信,雖然已經來不及挽回往北國開去的船,和離愛人遠去的人,能彌補的只有,當時親眼看見愛情離港的友子,從那一刻起就已經遺落了一輩子的缺口,以及讓送信的人第一次如此奮力飾演郵差,彷彿是遞送著自己的愛情。

阿嘉和茂伯兩個新舊郵差,更是明顯的對比和互動著,一個是電吉他的尖銳,一個是月琴的悠揚,從敵對、摩擦的開始,直到發現私藏信件的秘密後,轉而為相同目標努力(樂團、送信),新人在過程中懂得尊重舊人的智慧和堅持的信念,舊人也不再視新人為敵手,轉化為和諧的關係。

在電影中導演刻意安排了許多令人發笑的角色和情境,大部分都是成功的贏取觀眾笑聲,尤其是茂伯這個鄉土人物是塑造最成功的角色,只要一出場就令人期待會有什麼驚人作為。

范逸臣飾演的阿嘉在扮相和詮釋能力上令我驚豔,一開場就怒砸吉他,騎著野狼從台北飆回恆春,作為一個不得志的搖滾樂手,落寞返鄉之後充當郵差,范逸臣從肢體和表情貼切表達出那種孤寂無奈,跳脫出我對一個偶像歌手的印象。

馬如龍是一個你也許叫不出名字,但看到他的臉、聽見他的聲音,你就聽見「戲」的硬底演員,他演一個權利足以掌控恆春鎮上大小事的會長,成天把鎮上青年外流,不願留在家鄉工作的情形掛在嘴上憂心,爭取中孝介眼唱會的暖場團時,手法介於黑道和鄉土味角色之間,有種「林北就是跟你車拼」的喜感,也同時演活了一位融合草莽氣息的鄉野士紳。

夾子小應客串的是一個機車行黑手,瘋狂暗戀著老闆娘,為了討好老闆娘,還得不時的幫忙照顧三個小鬼頭,身為鎮上唯一的鼓手,上台表演前一天特地染了頭紅髮,雖然被茂伯說成「灌籃高手已經不流行了」還是很天真那樣。

馬拉桑是馬念先演出的,一個無時無刻都在推銷小米酒的業務,總是以過大的音量大喊「馬拉桑」,那種不屈不撓的野草性格,應是台灣人面對工作的執著的反映吧。

海角七號真是一部很有層次的電影,就像是個無所不賣的商店,讓每個進戲院的人,都能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離開。

不論是最簡單能引起觀眾迴響的詼諧情境、甘草人物和笑點,或者是感性如人與人之間情感的羇絆、夢想與現實之間的進退拉鋸,甚至是嚴肅如青年人口外流、本土與外來勢力的抗衡、將環境視為有價財產的買賣,以及台日因殖民而糾葛的歷史情結。

所以它可以是一部瘋狂喜劇、可以是一部動人文藝片,也可以是一部熱血的樂團電影。

你選擇接收怎樣的訊息,海角七號對你而言就是一部怎樣的電影。

雖然這部電影裡還是存在著不管看幾次都無法扭轉的缺陷,好比林曉培飾演的大大媽媽的角色顯得薄弱,會說流利的日文卻只是個客房清潔工,終日帶著抑鬱寡歡的表情,單親的身份只能隱約猜出曾被日本人傷過心,與年邁友子之間並沒有明說的心結,在觀眾心中留下必須反覆推敲的謎團;又好比前一個鏡頭還在互瞪、後一個鏡頭就擦槍走火的友子和阿嘉,兩人從敵對到愛慕的心境轉換,只透過一個夜晚一場床戲,這是我對劇本唯一的挑剔之處。

但屏除這些缺點,海角七號還是瑕不掩瑜。

不管看幾次年邁友子等到遲來情書的背影,眼淚就會流幾次的我,還是很開心魏德聖讓台灣人能看見這樣的海角七號。

 9 ) 去国——海角七号

发现很多帖子在“反面升华”这个电影,那我就来正面升华一下。

在看《海角七号》之前,认为这不过是一部爱情偶像剧,对已近而立之年的我来说,不会有太大的吸引力。

在看过之后,才轻轻赞叹一声:“好片子”。

窃以为,在今年看过的华语电影中,这部可在三甲之列。

上网翻翻《海角七号》的评论,发现诟病的人不少,很多都集中在男女主角“仓促”的爱情上。

的确,对于一部有两个小时容量,而且被冠以“爱情文艺片”的电影来说,必须有足够的时间来铺垫主角之间的际遇,像《海角七号》这样,前一个半小时全无投映,最后半小时喷薄而出,任何一个观众都有权力感到诧异。

如果用这样一个爱情故事来构筑整部剧,可以算是偶像剧业界的灾难了。

所以,一定有另外的什么东西在默默支撑着《海角七号》,让电影的骨肉变得丰满起来……阿嘉,离开台北的时候,砸碎了吉他,站在街头咒骂着自己生活的城市。

友子一心成为模特,并对自己充满信心,可是现在只能当一个处理各种杂事的公关。

脾气暴躁的交警老马,其实是早年台湾特警小组成员,而且因为工作的缘故,深爱的妻子抛弃了他。

弹一手好琴的茂伯,被年轻的时髦男女,甚至年纪相仿的同乡视为老顽固,却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尊严。

暗恋老板娘的水蛙,哪怕被人识破的时候,依然抛出青蛙交配的奇谈怪论。

小女生大大,生长在一个单亲家庭,孤僻,不愿意与人交流,但其实心中充满了慈爱。

马拉桑,勤勉努力的好市民,对工作的态度一级棒。

只有在弹贝司的时候,才暴露出他或许有段截然不同的人生。

还有老马的父亲,时时为自己冲动的儿子打圆场;外表“冷酷”,内心火热的代表,虽然有那么多性格缺陷,却为小镇的繁荣不辞辛劳;甚至还有恒春这个小镇,无时无刻不试图在传统与现代冲撞的夹缝中安身。

如果要为这一切找个形容词,我想起了四个字:“去国怀乡”。

代表和茂伯,是本土传统的象征,他们曾经无比熟悉的故乡,现在全变了样子。

是坚持着过往的生活,还是努力改变,跟上时代,这其中无法做出二选一的抉择。

水蛙选择了一种最无望,也最无法被乡土社会所容的爱情,他的内心必定无法平静。

大大和她的妈妈,离开了自己的父亲和爱人,回到故土,却发现已经物是人非,连至亲的祖母也不敢去相认。

交警和阿嘉,都选择了离开台北,可是他们的心,依然没有回到恒春。

对这些小人物而言,海滩演唱会之前,他们所有的梦想都破灭了,他们的国,究竟在什么地方呢?

相信这些不是我一厢情愿的看法,否则电影不会用那么多篇幅描写代表对恒春现状的担心,描写阿嘉的无所事事和友子的郁郁,描写老马醉酒后的失态,描写大大妈妈的愁容。

对于一部爱情偶像剧来说,这些“闲笔”的戏份太重了,以至于根本无法将他们从剧本中剔除,也正是这些占据了本来应该属于男女主角的空间,让他们的感情在大部分时间里不被人重视。

所以对《海角七号》这部电影而言,最重要的根本不是男女主角的爱情,而是片中所有人仿佛浮萍一般无所依靠的心境。

这是不是导演在有意暗示台湾的处境,我无法猜测,但是我却清楚地看到了导演给出了如何解决的答案。

还记得那些已经迟到六十年的信件么?

描绘着一个日本教师对恋人的思念。

哪怕世事变迁,他必须撤回本土,可他深深眷恋的“故国”,却不是日本,而是台湾,因为这里曾经有他的生活,他的爱人,这些像锚一样,将他的思绪牢牢固定在恒春,台湾小镇到日本的距离,不过是一根锚链的长度。

那位日本教师,因为自己的懦弱,无法和爱人厮守在一起,永远游离在了他生命的核心之外,终此一生只能远远地望乡。

这世界上最悲伤的故事,不外如是吧。

所以阿嘉最后毅然对友子说:“留下来,或者我跟你走”,你当然可以“高屋建瓴”地解读为东亚政治密码,但是在我看来,这不过是因为阿嘉把自己的锚交给了友子。

选择离开台北而终日沉浸在“去国”之思中的阿嘉,这一刻重新找到可以依靠的肩部,触手可及的梦想,并鼓起一切勇气去追寻,去拥有。

于是海滩演唱会上,茂伯重新操起了月琴,大大展开笑容,老马说:“守护你忠贞不移的爱情”,这一刻他们都找到了自己久违的国度。

60年过去,星移斗转,海角七号已经杳无痕迹,但是人依旧静静地等待着。

爱在哪里,根在哪里,梦想在哪里,国便在哪里。

离乡的游子,只要顺着这根锚链,永远都不会迷失回家的路。

 10 ) 无论永远有多远,这已与爱情无关.

听说这部电影好久了,耳朵也被众多表扬淹没了好久.我知道我是个泪点很低的人,不论看书看电影都经常比剧中人还哭得伤心.所以,在看以前,我准备好了纸巾,听说很感人.一直到结束.我居然毫无感觉,甚至觉得很无聊.这真是一个太老套的故事,拍摄也没什么新奇之处,搞不懂为什么有那么好的口碑.也许我做足了精神准备就没感觉了吧.特别的感觉总来自于不经意间的一声喊叫或是敲击,然后魂飞魄散地留下深刻印象吧.只有给友子的信令我黯然.我对声音有种特殊的敏感.总喜欢听到充满磁性的说话声,.就像能聆听到心的博动.就算那些情书听不懂,但饱含深情的日语居然也充满了魅力,觉得非常动听.我边看边抄那些情书.至于这样的故事,我无法感动.比这个动人的故事多了去了,以前<读者>上都看到好多.只有几段比较特别的文字,我摘录下来,这些是我看这部电影唯一的收获. (一) 遇見了要往台灣避冬的烏魚群   我把對你的相思寄放在其中的一隻   希望你的漁人父親可以捕獲   友子,儘管他的氣味辛酸   你也一定要嚐一口   你會明白…   我不是拋棄你,我是捨不得你   我在眾人熟睡的甲板上反覆低喃   我不是拋棄你,我是捨不得你 (二) 不管你的未來將屬於誰   誰都配不上你   原本以為我能將美好回憶妥善打包   到頭來卻發現我能攜走的只有虛無   我真的很想妳!

  啊,彩虹!

  但願這彩虹的兩端   足以跨過海洋,連結我和妳 (三) 你安靜不動地站著   你像七月的烈日   讓我不敢再多看你一眼   你站得如此安靜   我刻意冰涼的心,卻又頓時燃起   我傷心,又不敢讓遺憾流露   我心裡嘀咕,嘴巴卻一聲不吭   我知道,思念這庸俗的字眼   將如陽光下的黑影   我逃他追…我追他逃…   一輩子   就是这样.从那个日本人写完7封情书开始,我认为他的爱情就终结了.他从此有的是无尽的悔恨,无论永远有多远,这已与爱情无关.所以,我也不再认为这是个爱情故事,更谈不上动人.那些深情的情书,再绚烂也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试想当这些文字送到友子手里时,是否就意味着日本人的忏悔得到了圆满,友子一世的等待,伤心与绝望就一笔勾销了呢?"我不是拋棄你,我是捨不得你"多么虚伪的申辩!我宁愿这就是一堆废纸,任其自生自灭.相反,我更愿意接受水蛙对老板娘不求回报的爱;镇长对阿嘉妈妈绵厚的爱.这些才是真实而纯朴的爱情故事.

《江湖学院》短评

此片大热更加证明全民反智。若有半星宁可给半,真的差到发指。

7分钟前
  • xi as usual
  • 很差

其实它让我失望了···

8分钟前
  • 叶小森
  • 较差

想去台湾了

10分钟前
  • 青简
  • 还行

马加桑

11分钟前
  • 王德发
  • 推荐

国境之南

16分钟前
  • 大麻
  • 推荐

其实觉得很普通嘛。

21分钟前
  • Sole
  • 还行

看完觉得住在海边真的不错

25分钟前
  • 大島
  • 还行

真没看出大火的原因。

28分钟前
  • 多菲角
  • 较差

实在不知道这部片子为何如此火爆。。

29分钟前
  • ♫LiNg™
  • 还行

差点哭死

34分钟前
  • lizzycoucou
  • 推荐

青蛙抱对应该是一公和一母吧

35分钟前
  • 大白臉WC15
  • 还行

现实生活的唯美版

39分钟前
  • 的云
  • 推荐

其实我完全没看懂!

40分钟前
  • Yes张嘉乐,三月是春光明媚的
  • 还行

音乐不错,少许幽默~

43分钟前
  • XA™
  • 推荐

只能打三星,因为内容确实想不起来了。只记得台语管茂伯叫茂bia,颇有喜感。

46分钟前
  • yuanhan
  • 还行

田中千绘

48分钟前
  • 鱼丸粗面
  • 还行

松散,形散神也散。另外我居然觉得在这部“爱情片”中男女主人公纯粹是多余的。。

52分钟前
  • yanagi是只
  • 较差

就完全是效仿Hollywood式的商業電影一部.人物設置都挺好.劇情推進還不錯.但是越到後面就越差了.煽情戯反而出不到煽情的效果.大部分演員的表演都不錯,除了兩個主角.

57分钟前
  • l.m.
  • 推荐

馬政府上台沒幾個月,還弄不清自己姓什麼。就在這時,本片在島內外多股勢力推動下異軍突起一舉攻下了社會思潮的戰略高地,八年之後更成了革命聖地。它塑造的父不詳、地位未定、疏離傳統文化、唯日本能拯救的楞小子成了好幾代年輕人的認同標竿。別的我都能忍,但它打擊傳統宗教的意識型態教我噁心至極。

1小时前
  • Reader
  • 较差

一个煽情故事,几封日本信写得酸不拉叽的。没有台湾本土经历的感同身受,所以完全没有被打动。

1小时前
  • 任晓雯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