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ina习惯了独来独往,没有什么朋友相互往来,也没有爱情。
她已经不会去爱别人。
然后突然在公司的抽奖里得到了双人旅游的机会后,找不到人陪她同行。
她不用手机,因为无人联系。
于是无奈把电话打到好久不联络的姐姐那里的时候,她的姐姐在她不同意让出旅游机会时骂她老处女。
这次让她豁出去了,于是联络了偶然在面包店遇见的旧时同学Victor,即使她对他简直一丁点印象都没有,抑或是本就是陌生人。
总之,她需要一个人,一个男人,来从寂寞中解脱,而Victor也是一样的。
同是寂寞的人,彼此之间太需要人来陪伴,不管是否懂自己。
所以,彼此继续着无聊的谈话。
所以,想放纵一下自己,擦上了蓝色的眼影,掩饰着孤独寂寞的眼神,去酒吧跳舞。
所以,想去体会性的快乐。
可以一切都是徒劳的。
只是两个孤独人之间的互相安慰而已。
老人放飞了自己的鸟去寻求自由与解放,可能真正得到吗?!
于是,Marina独自旅行。
但是她依旧是一个人,她要像那些鸟一样自由解放。
也许她寂寞够了,她想结束这一切。
于是她写明信片给Victor如果原谅了她就来车站接她。
Victor很生气,他撕碎了明信片,可后来却又选择去车站。
同样的寂寞,不同的人,没遇见对的人,至少也有个人陪着,这样就好了?!
这样就够了?!
就够了吧!
不够又能怎样。
只是继续寂寞而已。
车外大雨依旧,在车里,Victor向Marina平淡的求婚,Marina面无表情的说着愿意。
两颗寂寞的心就这样彷徨迷茫的贴在一起。
只因为都害怕了寂寞。
演到中场,渐渐透出一丝疲惫,片中男女还是箭在弦上一般,紧绷着劲儿,只是导演好像率先撑不住了,后继乏力。
两人像是在做某项化学实验,你多一点、我少一点,或你退几步,我就再进几步,总之没什么化学反应的两个人,更擦不出火花,只好人为地加量,再加量。
舞厅里,火热的舞曲尽情缭绕,他们是两个不和谐的音符,不仅冷得像冰,而且拒绝融化——何苦来?
为什么要一约再约?
女人只不过想找个旅伴,男人只不过有人听他忆旧……都是寂寞的人,何苦伤及同类?
在门口约好了:明天,17点的火车,15点我去接你……之后,两人各自在家收拾东西。
他们会有什么结果吗?
我想,很难,连同旅行都得泡汤。
不然故事/两个人该如何收拾残局?
果不其然,下一个镜头急转直下:男人准时到楼下按响门铃,并无应答。
这算什么?
镜头环视女人的房间,人去楼空。
黑屏,我以为这就是结束了……谁知银幕又亮了。
男人回家,把衣服放进柜子,他被抛弃了?
不知道算不算,既然不曾拥有,是否谈得上失去?
反正挺失落,就像被抛弃的孩子……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很平静,是了,就该如此收场。
男人回到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去,好像动作比先前快点了,依然是为别人复印厚厚的文件,如同复印一模一样的日子。
几天后,他收到一张明信片,上写:我是笨蛋,我很想你。
如果你原谅我,去火车站。
最后一个镜头:大雨倾盆,男人送女人回家。
他买了一碟CD,是他们跳舞时的那段乐曲……汽车在桥下熄火了,只有雨刷一遍遍来来去去。
声音渐大,似是一个人的心跳声。
男人问:你可以嫁给我吗?
你听,他说的不是愿意,仅仅是可以——这就行了,也就足够了。
女人没言语,可能算是默许。
积水越来越深,黑暗的隧道中,两人在熄火的汽车里接吻,然后,目视前方的瓢泼大雨,各怀心事……说真的,这个结尾并不出彩,而且让人凭空、且无端地为他们受累,就停在黑屏那段挺好的,感觉还有些意味——不辞而别——不了了之。
导演肯定不满意于那样收尾,所以感觉有点生拉硬拽,破坏了一气呵成地老练和坚忍。
若是退一步说,假如导演只是想让观影者耿耿难言的话,那么,他做到了……他们要找的、或要等的,并不是对方,他们肯定心里清楚,但是要和寂寞孤军作战,一个人仅有的力量肯定是不够的,和爱情无关,他们需要,而且迫切需要携起手来,共同抵御寂寞大规模地侵蚀,或是小面积的蚕食。
尽管他来了,因为他还想做些努力,尽管很可能是徒劳的。
而她走了,只是因为她无力给予,我觉得这是个明智的决定,不是逃离,也不是抗拒,而是在两者之间留有一点空间,是可能的继续。
一边在雨里找比较熟悉的路,一边回想影片所呈现的寂寞的光影:影调很暗,也很浓重。
黑得很黑,红得很红,脸上有生硬的姜黄色调……是久经寂寞,沉郁的色彩。
寂寞,或许本身并不具备什么重量,就像手里的这把很轻的、灰蓝格子的伞,只有在风雨中才能为你遮风挡雨,只有在深重的寂寞里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东西才算获得价值。
此间的寂寞,或许也是一种坚守,一种顽强地抵御。
不能回头,只能演好这一场……他们之间没有共同的回忆,他们只能独自品尝各自的寂寞,没有交点和融合的部分。
都市中的男男女女或许都是这样,算是一种常态,不用大书特书,借题发挥,也不值得歌颂。
有人会用浅薄或粗糙的快乐去稀释,也有人宁愿浓缩,在一种相对恒定的浓度里,潜心品味,不容勾兑,也是一种真味。
两个人的寂寞,能否让彼此逃离寂寞,甚至拼凑成一份相对完整的温暖呢?
还是休做他想吧,也别回头,只能演好这一场。
与寂寞有染的男男女女,或许或留下一个隐隐的烙印,相似的人或许会凭此相认,如暗号。
你寂寞,不如我寂寞,Say You,Say Me,啦,啦,啦……趁着天还未亮,睡吧,睡吧,好好睡吧。
这部影片沉闷到令人发指的地步,倒未必是导演刻意为之,而是源于故事中的人,本来就沉闷至极。
单身老女人马莱娜意外获得一次去旅游胜地帕拉亚萨拉曼德罗双人游的机会,可惜她没有一起去的人。
她找了很久未曾联系的姐姐,但姐姐为了挽救自己的婚姻,却执意要把这次双人游的机会都拿走,马莱娜没法答应她,因为旅行社的人说了不能转让。
可姐姐不相信她的话,还用最恶毒的语言攻击她,这一刻,亲情瓦解,碎成一地。
意外邂逅旧日同学维克多,她决定和这个偶然闯入自己生命中的陌生人一起去旅游。
维克多也是个寂寞的单身老男人,他和马莱娜,实际上彼此成为彼此的影子,所以,两个沉默拘谨的人在一起,几句话之后就无话可说。
长时间孤寂的生活,马莱娜和维克多,都给自己套上了厚厚的盔甲,彼此之间的交流变得无比艰难。
他们也曾试图模仿电影的情节进行交流,但这更将他们彼此拉得更远,连最亲密的鱼水之欢,在他们两人之间,也变得程式化,像两个机器人之间的交媾。
所以,最后马莱娜选择了一个人去旅行,尽管后来她后悔了,尽管导演最后留了一个还算光明的尾巴,但是,那点光亮是否能够照亮他们未来的路,很可疑。
有人说,孤独是现代人无可逃脱的宿命,在这部影片中有完整而又清晰的体现。
这部影片的沉闷,正是来源于对现实的摹写,马莱娜和维克多的生活是如此地不堪,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虽然无法体验影像带来的快感,但是,有人比我们更不幸,我们不堪的现实生活似乎也有了几丝亮色。
有时候,我们只是活在自己炮制的谎言之中,就像影片中的那个老女人,她编造了一个美妙的故事,给她的成功涂上了一层神话色彩,但是,她最终还是要面对真实的自己。
活在真实之中,就像放出笼子的鸟儿,才会获得真正的自由。
电影音乐很好 片子拍的很细腻,尤其注意的是 在两人发生关系的时候居然是默片 不由再次赞叹导演的鬼才 深刻
男主角对女主角说“你愿意嫁给我吗”,她毫无悬念地点头,然后他们轻轻靠过头,接吻。
然而这根本不是爱情故事。
也不是喜剧。
他们之间连只言片语都破碎,他还是问了,她还是答应了。
就像当初她问这个她根本就不记得的老同学“你愿意和我一起去旅行吗”,他毫无悬念地点头一样。
比起她,他对还算得上对生活微存期待。
否则,她的出现,也不会带给他呼吸新鲜空气一样的欣喜。
但本质上他和她一样。
他们约会,是寂寞所迫,而非爱情所驱。
他们是两块冰试图靠在一起取暖。
他们唯一一次有恋爱中的表情是在电影院。
他们对着大银幕看着别人的的爱情戏露出了微笑,愉悦,安然。
他们各自精心为约会挑选衣服,她画上 蓝色眼影,对着镜子说着电影里的台词,这是整部影片里数不多的笑容。
然后他们像电影演的那样,跳舞,接吻,上床。
干瘪生硬地水到渠成。
在这场关系中,他们是两个永远没有进入角色的人。
我在想Marina这个人。
曾经在她身上发生了什么?
电影里透露了一点线索。
她去拜访姐姐,姐姐因为没有达到让妹妹让出双人游名额的目的,阴沉着脸对她说:“你不过是嫉妒我,至少我还有个可以为之奋斗的老公,而你却是个老处女,永远也嫁不出去。
” 她听到“滚”这个字之后,没有表情,没有语言,关上门走了。
故事没有顺着讲他们一起去度假的事,实际上,那样是讲不下去的,任何浪漫都注定不会发生。
她失信地抛下他一个人去了海边,然后像从来没有背弃过他一样写明信片给他,他出于愤怒撕碎了明信片,但最后像从来没有失望过一样在车站等她回来。
最后一幕,他们的小车隐喻般地停滞在了大雨夜被淹没的隧道里,他忧郁,她无神。
求婚过后,寂静,最后她说:你觉得车子现在可以发动吗?
这大概是我看过的最寂寥的片子。
它漫不经心,又好像是蓄谋已久地揭露某些事情,每一个细节都是隐喻。
孤独,寂寞,空虚,沉闷,尴尬,无意义,无目的,无所适从,得过且过,人生。
它注定了值得赞赏却不会被喜欢。
就像电影里的男女一样,我们坐在屏幕前其实是为了在别人戏剧化的生活里获得短暂的欢愉和逃避,而并不是为了眼睁睁去审视真正的现实人生。
很慢的片子。
很少的人物。
很简单的情节。
几乎没有那一句台词那一个片段是让人惊艳欣喜的。
可是整个片子的色调。
一个又一个镜头他们都沉默着。
那些根植在骨髓和血液里的孤独像毒侵蚀着整个世界。
那会已经快结束了吧。
他用心的收拾行李。
相机。
衣物。
一个不大却装了满满希望的包包。
他坐车去接她。
敲门。
等待。
张望。
没有看见他转身离去的表情。
只是在他回到家又把一件一件东西从提包拿出来的时候觉得自己快要被这孤独吞噬了去。
压抑的喘不过气。
其实他们谁都不爱。
不爱自己不爱他人不爱纷纷扰扰活色生香的世界。
他们因为孤独而来也会为孤独离去。
这才是活着唯一的意义
我想的没错虽然结尾她答应嫁给他,但生活依然不会有改变陪伴身边的不是你我而是寂寞我们谈起的还会是彼此不了解的伙伴,下次约会是不是提前已安排妥当。
没准那个老妇人就是女主角的缩影也没准就是这寂寞生活的缩影我们不是不想打破这如此乏味的生活,而是没有遇到一个合适的人选我们不是不想爱对方,而是你不知道我在说什么我们不是不想给自己一个勇敢去爱的理由,而是到老去时才发现这不过是自己编的一个故事而已我很漂亮,你很英俊但我们就是无法点亮彼此的生活就连做爱都显得那么了无生趣要知道,这可是彼此最欢愉的时刻所以说你很美丽但是你不知道我在说什么一个人的旅程是寂寞的回来我们再在一起不过是寂寞的延续所以说我坚信生活中一定会有一个让我真正开怀大笑让我真正去等待的一个人每个人都有只是还未出现
汽车在积水的天桥下熄火,维克多向玛丽娜求婚,索然寡味的一吻后,两人呆滞地望向前方,玛丽娜问维克多车子能发动了吗?
维克多说:“我们本应该……”“什么?
”“没什么。
”电影结束。
我一开始以为维克多想说的是:我们本应该一起去萨拉曼德拉海滩。
但再一想,维克多想说的其实是:我们本应该分手了吧。
在生活的无奈下,两个孤独的中年男女开始携手抵抗寂寞。
制衣厂的女boss卢丽塔的象征幸福的小鸟选中了玛丽娜,得到了海滩双人游的大奖,寓意着幸福的降临。
烦恼的玛丽娜开始四处寻找能和自己一起去游玩的人,甚至被可笑的友情打脸。
与此同时,在挑选购买公寓的维克多被卖家吐槽:别想鱼与熊掌兼得,你找不到更好的了,不要错过了,后面一大批人等着买呢。
玛丽娜翻出前几天咖啡馆偶遇的老同学维克多的电话,尽管她对他一点印象都没有。
玛丽娜提出旅行的邀请,维克多欣然同意。
两人开始有一搭没一搭的约会培养感情。
野餐时完全没有任何营养的对话,各自百无聊赖的小动作,一个扯餐布线头,一个搓撕叶子,重复的无聊的话题。
又一次的约会是看浪漫电影,撩拨的两人约定了下一次的跳舞。
玛丽娜涂上蓝色眼影,精心化妆,维克多也悉心打扮。
可是舞也没跳成,当玛丽娜看到甫一离开就被别人占据的座位,她惊呆地像被世界遗弃的孤儿一样望着维克多。
因为他竟然没有预订!
维可多也向玛丽娜发出了质疑:你到底为什么邀请我去海滩?
玛丽娜说出真心话:就是没其他人可叫。
电影中的音乐响起,两人走入舞池,像木偶般机械地摇晃,还有毫无激情的吻。
按照既定的情节,两人开始啪啪啪,机械透顶。
翌日早晨,装睡的玛丽娜躲避了和维克多的交流,约好明天一起出发去海滩就打车走了。
次日维克多拿着行李去接玛丽娜,只有空无一人的房屋。
卢丽塔在一次尿失禁后反省了自己的人生,她放飞了所有的鸟儿。
维克多重返自己百无聊赖重复单调的生活,看到玛丽娜从海滩寄来的乞求原谅重归于好的明信片,维克多气愤地撕毁了它。
这时,他看到了窗外红色的“幸福”小鸟。
下了大巴的玛丽娜看到来接她的维克多,涌起复杂的喜悦心情。
茶饭闲谈间交流彼此近况,玛丽娜讲述旅行趣事,给维买了贝壳纪念品,而维克多错过了之前心仪的公寓,不过却买了之前两人都喜欢的音乐。
雨太大,车子引擎在积水的地下道熄了火,维克多突如其来的求婚成功。
只是,未来的生活会幸福吗?
就像瓢泼雨中黑暗的桥底那样看不清。
看完此片心拔凉拔凉的。
感受到这个世界对单身狗的满满恶意,以及当你知道对方不是你想要的,却不得不妥协,接受鸡肋般的爱情和婚姻。
在维克多和玛丽娜这里,他们缺乏激情,他们也不太合拍,看的观众堵心地希望他们赶紧拥抱过后说分手,爱过一场就好,别强求天长地久了。
可是呢,玛丽娜会在独自一人时想念维克多,维克多会想起他们在一起的回忆,这种若有似无的淡淡牵绊,再加上独自去抵挡寂寞的不便太辛苦,于是,两人认投了,聊甚于无,谁说非要爱的深才能结婚才有幸福呢。
记得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三年前,那会子我还在读大四,懒得考研,工作有了着落,就这么每天每天的醉生梦死,就是偶尔想起来以后工作有点害怕。
那会子简直二笔到了极限,看这片子的时候觉得简直不可理喻,两个明明就没有感觉的人为什么最后默默的选择了结合在一起去面对以后一样这样无聊的人生。
时隔三年,好像能理解了吧,虽然不赞同,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有勇气去面对日后不知道多少年一样无聊的人生,机械乏味的工作,抬起头看天也许都是灰扑扑的吧。
工作了两年,好像越来越悲凉了,也看清了所谓现实,理解了何谓门当户对,上学的时候觉得可笑的价值取向,现在似乎也能接受了,虽然还是有点不赞同,但已经不似从前了,所以觉得自己的赤子之心正在一点一点的腐败,何其悲凉。
我不是一个爱哭的人,现在也尽量避免去触及自己心底脆弱的部位,这两年来,也不过只是哭了三四次,好像每次都是被压力压垮了。
一直觉得一个人也没什么,虽然现在还是这么觉得,如果像片中的男女猪脚一样,选了一个和自己一样麻木冷漠的人去走剩下的路,不会觉得很难过么,一个人是这样,两个人也是这样,好可怕。
女猪脚是个善良且卑微的人吧,就是欠了点情感,一直是一个表情,木木的,也许是夸大了吧,我觉得一个人,即使是境遇再不好,也不会熄了那把期待的火,比如松子,再比如,公司里面单身的大姐,不过,可怕的也是这点子火灭不了,呵呵。
记得电影最后,订了婚了两个人,面无表情,目光空洞的望向前方,镜头越拉越远,只剩下两个车灯囧囧有神,其实当初这最后一幕我觉得有几分可爱,如今可是没有这种感觉了。
哎,这就是传说中的成熟么,不,这个叫做和现实妥协!!!
努力的让自己成为大集合里面的一个元素,这样才是最安全的。。。。
社交网络的发达似乎让人再也无法消失,人人微博微信到处都留下你的踪影。
但总有一些人,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慢慢断了和同学朋友们的联系,在公司里没人知道的部门做着没人知道的工作,下班晚上和周末的娱乐活动也只有自己在家打手枪。
他们是活该默默无闻的生活,还是只是因为,一个消失的人无法找不到另一个消失的人?
没有看完 怕自己更寂寞
Sol-edad
最可怕的事情是活在自我的世界,同时仍要完成某种约定和俗成。
墨西哥电影,听西班牙文,看法文字幕,全混了。
一个人的寂寞两个人的错=_=所以看什么小众文艺片,听听恶俗的网络歌曲便能学到不少人生真谛。
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寂寞得不能忍
我就是那个瘥男
很少看墨西哥电影,基调很慢,而我还在纠结那老太太是干嘛的
电影音乐很好 片子拍的很细腻,尤其注意的是 在两人发生关系的时候居然是默片 不由再次赞叹导演的鬼才 深刻
发现这两个人有点慢,但上床速度不慢
丧尸电影
怎么觉得像王家卫拍的··
虽然有点点思想。但过程也太痛苦了吧!!!
太长,无聊
寂寞宅男女 生命无意义 很闷不骚 十大囧片之一
开始觉得孤独 后来觉得没劲
相当沉闷的电影,但是看完觉得还是不错的,
豆瓣剧情简介都胡写了些什么?
怪异的爱生活,简直就是算爱情,这人生活太木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