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晚上,当你突然想跟一个人讲讲你流浪青春的过去,却也很难将庞大的故事架构、繁杂的细枝末节全盘托出。
也许你只能讲出13岁嘴角挂着伤的下午,打碎家里一只玻璃鱼缸时的惶恐,爸妈慈爱却拉开距离的口吻和脸,男孩的手紧握自己时传递的温柔和热度,跳上一列不知道开往哪里的火车,折纸的大象犀牛和鸟变成紧随其后的王国,穿越过前方有阳光等候的隧道,躺在摇晃着距离星空很远又很近的小舟,不知道跃跃欲试的明天会变成被钉死的今天。
你以为烙印在自己生命里不会丢失的过去,却无法将它亲手复原。
只剩下故事里的线索和零星的片段。
有些电影带给我们的就是这样的夜晚,像一张铺满向往,尽头却埋着遗憾的地图,像永远浪漫神秘但是却无解的星空。
当谢欣美在周宇杰耳边短促飞快地说:“我们一起去看星星好不好”,当14岁的徐娇对此解释说剧中的他们是“躲进世界的角落”,你应该会期待着,《星空》有拍出你自己的青春的样子。
是看了《星空》主创上康熙后,才在网上找来1分10秒,1分50秒,6分58秒的预告片、幕后花絮通通看了一遍,心里的感动和当初读绘本时同样湿润温柔。
五月天的歌出现在1分44秒的预告片中,歌词是“这一刻独自望著星空 /从前的从前 /从没变过/寂寞可以是忍受/也可以是享受 /享受仅有的拥有 /那一年 我们望著星空 /有那麼多的灿烂的梦 /至少回忆会永久 /像不变星空陪著我 /最后只剩下星空 /像不变回忆陪著我。
”1'19''预告片:http://movie.douban.com/trailer/100584/1'50''预告片:http://movie.douban.com/trailer/101631/#content6'58''制作花絮:http://movie.douban.com/trailer/100584/(几米、陈国富、林书宇、王中磊、刘若英、徐娇、林晖闵、庾澄庆、桂纶镁等受访)「你还记得吗?
那年夏天最灿烂,最寂寞的星空。
」
人们常常容易犯一个无心的错误:过分夸大自己的痛苦。
也许在成年人这里,这种无心之过更为常见。
然而我一直相信痛苦是没有比较级的。
成年人的失恋、失业,孩子的失去心爱的玩具,其实都是一样的。
因为失去的这些东西,对于失去它的主人来说,都是百分百。
那么孤独呢?
是不是也一样的?
一样没有年龄偏好?
也许吧。
三个人的晚餐,孩子静静等待父母的离婚决定。
明明是这个决定里最糟糕结果的承担者,却偏偏是最没有主动权的人。
只有用沉默来回答他们实质只是宣判意味的询问。
我想,尽管13岁的孩子在那个时候还不能精确地用“孤独”两个字来总结紧紧攫住自己心脏的东西,但是她一定能听到世界破碎了的声音。
从此自己的世界都不会再圆满了的感觉。
孩子究竟懂不懂得失去的意义呢?
在《追逐繁星的孩子》里,女主角也是在没有懂得承担失去的年龄,失去了男主角,因而踏上一趟寻找之路。
这趟寻找,究竟是向命运举起一面不服输的大旗?
还是仅仅借用寻找的过程,让自己懂得向命运多一些妥协,懂得失去也不过是生命的一种常态?
不知道导演的表达欲望。
但也有可能这只是一场无果的探讨吧。
但孩子的心一定不会如我们理所当然地以为的那么单薄。
“十三岁的我们,其实非常脆弱。
十三岁的我们,其实相当坚强。
所以,在我们必须面对这个残酷的世界以前,请温柔地对待我们。
”如果把孩子理解为单薄的人,一定是因为自己太过贫乏了。
孩子当然也会懂,这世界不是等自己慢慢长大的温柔果园,只是在冷雨或者飓风来临之前,还是让阳光多照一会儿吧。
这样余温也能温暖余生。
原来。
温柔,才是这个世界的通行证。
这么说来,大概没有多少成年人是合格的吧,他们对待孩子的方式大概都是以简单粗暴为主流的吧。
以自己的偏见,一厢情愿地把孩子隔绝在自己的世界之外。
当然,这也可能是一场关于存在与虚无的讨论。
尽管有很多人吐槽徐娇的那句:虽然一切都会过去,但是,在放手之前,想要抓多紧,就抓多紧。
但我依然被这句戳中了某点。
尽管有时候弄不清楚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告诉自己一切都是虚幻究竟是我们在人生这条路上的去往更深层次的修行,还是只是没有承担失去的勇气,所以在可以拥有的时候就保持高度警惕,甚至用排斥来取代拥有。
不知道。
但我有一种直觉,一个看得太透太虚无对人生没有任何贪恋的对象,不会成为我生命的同行者,无论朋友还是恋人。
因为ta有勇气面对人生里的一切失去,有勇气把所有的残破看成理所当然与无可厚非,那么如果有一天,我想紧紧抓住些什么的时候,这样的对象完全不能和我拥有进入俗世的欲望。
人总要有那么一些贪恋,才会显得真实与可爱。
而生命的终点究竟是什么,大概远没有那么重要。
严格意义上来讲,《星空》是直戳我点的一部电影,从预告片开始,就觉得说,一定是要看的。
对于几米的作品而言,《星空》并不是最让我觉得最有力量或者说在突然间有感触的绘本,记得我第一次看几米的书是在高中,我的同桌送给我一本《月亮忘记了》,那本书现在仍然放在抽屉里面像新的一样,但也是我小心翼翼翻了很多遍的书。
我现在其实也几乎忘记那本绘本在讲些什么,但我可以清晰的回忆起当时看几米作品的感觉,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有点像看情色小人书,虽然是卡通,但深刻又强烈。
很多年以后,我看台湾电影,也爱看台湾电影,写过很多台湾电影的影评,大三那会儿窝在家看杨德昌,看蔡明亮,看侯孝贤,也看郑文堂,阅读了很多关于台湾电影发展和现状的书籍,却没有办法用理论去直接往台湾电影上套,我一直觉得,看电影的人,你跟他说再多理论都没用,感受最重要。
所以,我觉得很多人也应该不喜欢《星空》,因为触及不到他们的神经,于是证明了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海角七号》,而我,完全没feel。
如果说《海角七号》是现代台湾电影的一个转折,那么,我想这之后或者那期间的电影就不用谈电影语言了,我讨厌理论,对于一个学电影的人,情结、感知和想象力大于一切理论知识。
但基础当然需要具备,要不然再拍出一部《夏天的尾巴》,也真够折腾观众的,当然,郑文堂老师的《深海》仍然算是佳作。
所以,在魏德圣先生的《海角七号》各种卖座叫好以后,我开始怀疑我看的台湾电影是不是好的电影,或者说,我看的《海角七号》是不是魏导的那部。
当然,之后的好电影当然是有的,我想《父后七日》、《停车》、《带我去远方》是一定能挤进台湾好电影前十的,至于说《九降风》,其实我真没什么印象了,除了海报上的天空和少年,似乎电影语言太容易混淆在一大批台湾电影中,抽离不出,对于没有像《艋舺》这么高辨识度的电影真的很容易淹没在台湾电影浪潮里,傻傻分不清楚。
这部《星空》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突破。
我到电影院的时候,电影已经开始20分钟了,我很庆幸我能在20分钟以后看懂片子,并且没有被搞晕菜,导演没有玩浮夸,没有玩悬念,平铺直叙,自然而言。
原本我以为内部观摩活动不会有那么多人,殊不知确实就有那么多人,大放映厅座无虚席,我就只好坐在旁边走道上,这也算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坐在虽然铺着地毯但也极不舒服的台阶上看完整场电影。
其实《星空》不难理解,讲述的就是两个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因为家庭、学校、懵懂的感情而拉扯出来的成长的故事,老百姓的,平民化的,就像你弟弟或侄子的故事。
可能是因为那句“我们一起去看星星好不好”,就把我整个吸引住了,这更像是一个被工作、社会压迫太久的上班族内心迫切的念想一样,朴实的一句话却能量十足。
“私奔”的情感总是吸引我的,没有挥一挥手带走云彩的惆怅,多的却是更加直接的内心需求。
于是他们就去了,在脱轨的火车上穿越星空,然后开启了认识自己、了解别人内心挣扎欲求的秘密旅行。
我觉得人总是希望更强烈的活着的,这在小美身上表现得极为明显,由于家庭的即将破碎,爷爷的离去,而真正有一个更贴近自己了解自己和懂自己的人对于小美来讲变得很珍贵,小杰便是这个人。
当然,在小杰身上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电影里,小美问小杰,你觉得两个人之间的爱会消失么?
小杰答:会。
坚决得像个经历丰腴的成年人一样,而那种表现也恰恰只是年少的假成熟,对于一个13岁少年来讲,或许他并不明白,爱并不是最重要的,探索爱和需求的过程才最重要。
其实这套用在二三十岁的人身上也依然成立,所以原则上,《星空》更多的,是给那些因为压力和周遭纷繁琐事无法自处的人看的,让他们更有勇气说出那句“我们一起去看星星”,当然,可以不用是原句,也可以换成“我们私奔吧,现在!
”“我们搞一下吧,晚上!
”“我们不要再挣扎了,爱谁谁去。
”之类的。
重要的是放开各种束缚,按照自己的内心去生活和感受。
我一直不太明白为什么在火车起飞以及翱翔在星空中的那些时间小杰是睡着的状态,如果把这个伏笔理解为小美的内心世界或者每个人内心的差异化而变得有距离感是不是正确的。
一开始的旅程是全新的旅程,是了解对方、了解自己的旅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才是消除这种内心差异、情感距离的一个靠近的过程。
在这个旅程中,每个人看风景的眼光都不同,但最重要的,是当迷雾退散以后,是否可以一同仰望星空,去寻找更坚定的价值观和生活状态。
其实这部电影也是极具符号化的,拼图、折纸,这些小孩子玩意儿其实本质上也映射了现代人内心的渴望,渴望拉近与别人距离,渴望被援溺振渴,渴望更纯真的情感,而本质上,每个人都是缺了角的拼图,只看你走过那段看星空的旅程,有没有找到更妥帖的那一块人格,拼凑上去,完善自己,也更懂得与人相处。
虽然说教,但不是没有道理。
镜头没什么好说的,四平八稳,没有耍花腔没有各种晃动到让人发指的所谓的“情感表达手法”,要看晕眩的台湾电影可以选择《阳阳》,要看浮躁的台湾电影可以选择《爱的发声练习》,《星空》有的,就是那些带着小幻想、小冲突和小羞涩却让你更加勇敢的自我更新,轻松又有想象空间。
一部电影,怎么可以没有缺点,对于只独立执导过两部电影的林书宇先生而言,更是如此,以下观点纯属个人感受,敝帚自珍,若有相左意见,望请点拨指导斧正。
整部片子顺下来,发现情感的高潮和爆发点似乎少了一些,一直稳扎稳打,却忘记电影本身的起伏,如果有更加强烈的情绪渲染,可能会更有记忆点,让看客更加深刻和感动。
桂纶镁的出现我对此持保留态度,不予置评就是最好的表态。
其他演员都非常好。
最后,如果结尾法国小巷子的那间拼图店,只有那副《星空》的地图是缺了一块,或许会更完美,更有想象空间。
在放手前,想要抓多紧,就抓多紧。
让我们每一个成年人,都读懂小孩的语言,让每一个小孩,都用自己的方式让成年人知道,他们活得多不强烈。
我的微博,有兴趣一致的朋友可以多交流哦:http://weibo.com/hirowork2010
这部简单到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的故事,之前所有不疾不徐的烘托与铺垫,在影片结尾处,化作绵长又直触我心的力量,让我在不知不觉中,陪着剧中的小美一起泪流满面。。
这是一种奇妙特别,又非常私密的观影感受,像是面对着镜中的自己,与曾经那个抗拒成长,放不下彼得潘情节,一直在逃避的脆弱女孩勇敢告别,看完电影后,内心变得一片空明。。
又有太多无法言说的情感,我相信有相同频率的人,能深切感受的到。。
23岁的我,被这个关于13岁的故事深深触动了,它唤醒了沉睡在我内心深处不愿面对的过去。。
以为忘记的,只是没有被记起,以为不在乎的,却一直执著不放。。
初恋的无疾而终,友谊的背叛,亲人的离开,有迷茫彷徨,有颓败落寞。。
所有不愉快的回忆,成长的阵痛,来不及说的再见,像是电影中残缺的那块拼图,占据着心上举足轻重的位置。。
周遭的世界嘈杂愤怒,谁不曾偶尔想偏离既定的轨道,躲进一个安静的角落,悄悄地燃烧,再重生。。
不是每个人都像故事中的小美一样幸运,在对的时候,遇到对的那个人,给予初心,知心且贴心;如此纯粹纯净的感情,让我唏嘘感慨,注定失去时,并不会痛彻心扉。。
男孩寄来的最亮的那颗星星拼图,点亮了小美原本茫茫无期的夜空;有时一点点的温暖,就足够支撑我们走过最糟糕的时刻,陪伴着我们走完未知的旅程。。
我觉得这部电影要去影院看,才能沉浸在唯美细腻的氛围里,让每一帧画面蕴藏的丰沛感情将自己充盈;尤其是欢快跳跃,色彩斑斓,充满想象力的细节更是莫大的惊喜,嘴角会情不自禁地浮上微笑。。
电影也基本还原了几米原作的精髓,火候把握的恰到好处;小演员虽然演技稚嫩,不过感觉对了,因为懵懂,所以还算不上轰轰烈烈,一种轻柔轻淡的青春之美,在光影中灿烂盛放;然而再盛大的青春,也有渐渐远去的时候。。
几米原作中,小美与小杰再也没有遇见,我喜欢电影开放式的结局,生命中的人来来往往,也许在多年以后,我们会遇到似曾相识的某个人,但时过境迁后,一切早已物是人非,这也是光阴的残忍。。
我一直只对《蓝色大门》里的小镁情之所钟,影片最后部分的惊鸿几瞥,让我恍然觉得小镁在这部作品中,才算真正的长大了,也为我的青春画上了最圆满的句点。。
经过了时间的沉淀,重新审视曾经的遗憾和残缺,像被撕碎后,再重新拼贴,破镜重圆时,才懂得不完美中的完美。。
看《星空》前,我想到一部影片,叫做《情定日落桥》。
关于表现小朋友之间淡淡爱慕的影片并不多,而《情定日落桥》无疑是这些少数中翘楚。
我至今也难以忘记影片中的两个小主人公坐着小船,经过日落桥底,在夕阳下接吻的那一幕——这是到目前为止,我看过荧幕上最美丽的接吻,没有之一。
我希望,《星空》会是华语版的《情定日落桥》,希望徐娇会在她最花季的年龄,在荧幕上留下最美丽最纯洁的一吻。
但看完电影后才发现,《星空》不是一部华语版《情定日落桥》,中国人的内敛使这部讲述少男少女初恋的影片显得更加含蓄。
但,我仍然喜欢《星空》。
看过几米的原著的观众可以发现,荧幕上的《星空》和原著相比,已做了相当大胆的改编,少男少女的孤独感,在荧幕上表现得比原著更为彻底,可以说,电影版《星空》更像一部青春爱情片。
由于我本身不是几米粉丝,因此对于影片中的诸多改编,几乎都在我可以接受的范围,虽然电影没有我想象的洒脱,却有我意想不到的美丽。
坦白说,如果用同样的手法,甚至同样俗套的桥段来拍摄一部成年人的爱情故事,我会拍案怒骂。
然而《星空》好就好在,就是用了那一套我们可能认为烂俗的桥段来讲故事,依然可以将男女主角之间若即若离的感觉、以及淡淡的忧伤感舒展得淋漓尽致。
尽管《星空》不像《情定日落桥》那般热情奔放——虽然两片都涉及到了“私奔”,但后者则是用一种极度张扬的手法来表现奔放的爱情,两人牵手奔跑于大街小巷中的桥段让人难忘——,但反而是这种极其安静的相互依赖,使这部影片在情感的传递上,没有出现一丝不和谐的感觉,这让这部影片宛如一部长篇纯爱MV,处处都是美到让人窒息的画面,加上那动听的音乐,会时不时触动观众心中那根最单纯的琴弦——火车飞天的那一幕,更是全片最美轮美奂的景色——。
因此,观看《星空》对我而言,是一次非常愉悦的旅行,在这个讲究快节奏,讲究剪辑凌厉,讲究剧情曲折的华语影坛里,《星空》的舒缓让人有沉浸到画面里尽情享受的冲动。
而这种十足的小清醒的风格,也只有台湾人可以可以拿捏得如此准确,换句话说,《星空》也只有台湾人能拍得出来。
徐娇的幸运的。
她在自己最美丽的年龄,拍了一部可以永远留下她最美丽身影的电影。
不管日后对《星空》的评价如何,这部电影都应该成为这种类型片的代表作;不管徐娇日后出落成如何,《星空》都应该是一部真正属于她的电影。
毕竟,自《长江七号》之后,这个曾经的假小子,终于可以在一部颇具重量的影片中,真正演了一回真实的自己。
尽管不少网友对最后的一段独白不大满意,但却恰恰是那段独白让我的眼眶湿润。
看着那一段段回忆般的画面,耳边回荡着徐娇平淡清脆的女声,难免不会让自己生起对自己那已逝去青春的无限回忆,希望自己会再次回到那个“年少无知”的年代,或在雨中、或在林荫……去抓紧那些从指间漏去的青春,而这种感觉,就是我在看《蓝色大门》时也不曾有的。
如果不是最后成年后巴黎偶遇的桥段,对我而言,《星空》不仅有了一个完美的开头,也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尾。
谁说父母们只要给了物质的满足,孩子就能快乐,他们敏感的心灵渴望的是被理解与宽容,破碎的家庭关系永远不只是父母们之间的事情。
如何面对破裂的家庭,13岁的孩子可能找不到答案,所以选择逃避未尝不是好的方法。
难过的时候抱抱自己,抬头望望星空,世界就会变得好大好大。
上大学的时候,为出版社画过三年插画,初时始终弄不明白他们要的风格,画了很多写实的唯美的,既费力又不讨好,他们的主编嘴跟棉裤腰似得还说不出来什么,憋了半天憋出了俩字——意境,我苦思冥想了几天还是没想明白啥叫意境,最后她不耐烦了甩给我几本几米的书说:这就叫意境。
从此三年我就开始反复模仿几米的风格,得到了很好的收益,但却对几米留下了深深的阴影。
昨天朋友说要看这个片的时候,我在豆瓣的介绍上看到了几米俩字,立刻打了一个寒颤,不过7.9分得影评让我产生了可能还说的过去的错觉,从影院出来我就决定了从此不再相信豆瓣上小清新片子的分数了,这部打着几米招牌的小清新儿童爱情片,甚至让我有点怀念几米了,便宜果然没好货,北京最低价的团购券让我第一次在剧场里见识了家庭影院的效果,所以画面我就不评论了,除了骂屏幕我就根本没注意过别的,就说情节吧,老实说这是部从情节到演技都没有任何惊喜的片子,爷爷一出场就好像再说,我就要死了我就要死了,刘若英庾澄庆一出场就像在说,我们要离婚我们要离婚,小美在窗口看见小杰吹笛子的时候,就像再说他是转校生他是转校生,小杰的妈妈一出场好像在说,我狠男人我狠男人,刘若英的苦逼脸一出现就像在说,我很痛苦我很痛苦,大象们一出场就是再说,我们是几米我们是几米,最狠的是小美最后已经说了从此她再也没有见过小杰,我正等着出字幕的时候,桂纶镁出现了,我的心开始慢慢的说,要洒狗血了要洒狗血了,这时法国小女孩出现了,我想我也许猜错了,紧接着小女孩的一句姐姐彻底打破了我仅存的幻想,果然男猪脚出现了,还好没有给他正脸,但从女煮饺猴急的眼神里就知道了,一定长得不寒碜,好了,饶了我吧小清新,你敢稍微细腻一点么,两个13岁正值青春花季的少男少女都洗白白脱光光了,咱能稍微反应一下生理上的本能么,别傻傻的跳舞了,哪有那个心思啊,好吧,我邪恶了,这样太不小清新了,爷爷爷爷,你除了做了个三条腿的大象就没有更多跟你孙女的美好回忆么,见面就是相拥而泣有意思么,好吧,住在一个走了两天一夜才找的到丛里小木屋里,周围一个邻居也没有的生活是挺几米的,但您老是怎么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把孙女抚养成人的,靠打渔么?
好吧我不适合看这样的电影,我太矫情了,但其实我见过无数父母离异的孩子,他们也孤独也痛苦也会离家出走,但我见过更多父母为了孩子维持着已经索然无味的婚姻,影片的结尾,起码刘若英找到了新的幸福,那我们应该做我们自己呢,还是应该为了13岁女儿脆弱的感情维持一个冷冰冰的家庭呢,寂寞都是自找的,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力,你觉得寂寞很酷,你就寂寞去,比如住进一个几米式的小木屋,或者自伤自怜自己是个死了爷爷丢了男友的单亲儿童,这是你的权力,但是选择了寂寞以后就开始享受寂寞让世界如此美丽,是不是有点意淫了。
本来也没想写个评论,都快20的人了,早就习惯独自一个人,平时在学校和写字楼之间来回跑,假期在各个城市来回跑,出国也是一个人,一个人旅行,一个人工作,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逛街。
看了星空,和朋友一起撕纸巾。
早晨做梦,梦到初一。
有人说它太过小清新,承受不起,我倒愿意相信,所有的小清新都是真实的,只是没经历过的人没有办法理解。
几乎都快忘了,13岁那年,14岁那年,有多糟糕。
家里无止尽的争吵,漫无边际的压抑,连呼吸都要小心翼翼,忘了妈妈摔门而出时,我在浴室里蜷缩的哭泣,忘了面对歇斯底里的父母外婆,我第一次对亲人感到恐惧,忘了每次家里坐满了充当和事老的亲戚,我心里的愤恨和冷漠。
忘了离开的妈妈到学校找我时心里的漠然。
忘了妈妈送我去爸爸那里,爸爸送我去妈妈那里时心里的陌生。
忘了生日那天,开心的看着电视,却听到爸爸哭着打电话回家;忘了他说什么;忘了是哪个王八蛋断子绝孙不得好死的医院误诊;忘了我最后一次见到爷爷,还以为他真的无关紧要,很快就会好。
忘了从小到大,他带我骑车划船游泳爬山,在那个已经被大肆拆迁又重建的景区,白鹭林,广泛的水域,菱角在水下偷偷长大,大片的荷叶荷花遮盖着水面。
忘了他把门口的泥地铺成了水泥地给我练脚踏车,却担心我摔跤,给脚踏车后面装上了小轮子,于是我突然就不会骑车了。
忘了他鼓励我把拖鞋扔到水里,看看它会不会沉下去,结果另一只拖鞋再也没有了陪伴,被奶奶痛骂我们一顿。
忘了去爬山,看到橘黄色腿的蜘蛛,被树枝划破腿,于是我们俩又被奶奶痛骂一顿。
忘了划船摘了荷叶回来,我在他的默许中把荷叶喂给路边一只猪,看着猪变绿的舌头大笑。
忘了他把小餐桌摆在院子里,7月的傍晚,远处的山顶,风吹过杉树发出哗哗响声。
忘了他做出来的甜甜的鸡蛋饼,漂亮的咸鸭蛋,总是因为他爱放点糖而被我嫌弃的水芹菜。
忘了孤独里过早长大的自己,有点孤僻,估计是最不管事的班主任手下最不管事的班长,不被同龄人理解。
我只是在那些最脆弱的日子里,总是流连在那对双胞胎姐妹家,偷来一点温暖。
还有那个在14岁那年表白的男生,说他为我努力过,考到好的成绩才来表白,在生日牵我手,给我讲自己在他出生前就逝世的爷爷,送过我一只小小的熊,那是我多日前和好朋友看中的挂件。
有些人不是不想了,有些快乐不是不在了,有些伤口也不是不疼了。
长大的不只是自己,还有和女儿一起长大的父母,姐妹和也算变成男人了的男生。
你们是橱窗里总是少一块的拼图,是陪伴着我的折纸小猴子,是脱离地面的那班旧火车,是那只小船,是那年夏天最美丽也最寂寞的星空。
你是永远不会再回来的那一块遗失的拼图,是星星中间最亮的一块,我永远记得它的美丽,不管你在不在。
谢谢我们之间的美好已经在过去之中,再没有什么人可以把它夺走。
11月的电影屏幕异彩纷呈,虽不算大片云集但电影种类纷繁。
以《转山》为代表的冒险励志片,《铁甲钢拳》为代表的进口大片,《失恋33天》的国产小清新,甚至还有《名侦探柯南》这样的动画电影先后登陆各大院线。
在这样的电影混战中,《星空》并没有引起很大的轰动,它既非大场面大制作,又不如本土小清新那般“接地气”,只是几米漫画改编的噱头显然也不如柯南那般极具号召力。
尽管如此,《星空》仍然算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影片改编自几米的同名绘本《星空》。
同绘本所呈现出来的唯美气氛一样,整部电影也运用了大量鲜艳的色彩为观影者搭建了一个梦幻的世界。
相对于剧情片,电影的故事情节相对单薄,只有一条主线的叙事方式也简单平淡。
电影描绘了一个13岁女孩的世界,尽管生活中父母离婚的阴霾如影随形,生活时常不如意,但在女孩的幻想世界中,一切却依旧是五彩斑斓的。
导演用甜美的颜色营造了一个美好的世界,却在讲述一个初中女生最寂寞的一段过去,本质上讲述的却是一次心灵的成长——对主角如是,对观影者如是。
除了电影旁白,电影中大量运用隐喻的方法去展示女孩的内心世界,这些隐喻的基础载体就是小女孩在拼的星空拼图。
丢失的那片拼图代表了她不完整的世界,那个几乎从爷爷去世开始就动荡不安的世界。
而电影后面女孩发烧时生活画面如拼图般崩塌的场景,实际上也象征了女孩家庭的变故对她产生的不良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在面对父母离婚的问题时,主角小美一直表现的很平静,但她在那些破碎的拼图前面却失声痛哭,其实这也是对于生活中变故出现压抑后的释放而已。
对于这样的隐喻,很多人认为过于简单直接,其实这正是导演的本意。
林书宇导演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拍的是一部不把观众当白痴的电影,这部电影和几米的绘本一样,面向的就是正在成长起来的学生。
他们懂得,才会感触。
《星空》虽然有着梦幻的色彩和主题,但同时也有着很强的现实色彩。
导演在改编绘本的时候,也把绘本中单薄的人物形象丰富了起来。
当女主角发现拼图少了一片后,翻箱倒柜歇斯底里的寻找拼图,这种歇斯底里的表演方式是孩子对生活失落悲伤的发泄,常闻尔;在文具店偷东西缓解压力的片段,更是每每出现在报纸上,都让人唏嘘不已。
运用这些贴近现实的情节,导演将绘本和生活本身联系了起来,使得整个影片简单却不平庸。
至于主人公小美和小杰的感情,不管把它理解为初恋还是友谊,都似乎有其深意。
不可否认两个人是互相吸引的。
当这种吸引存在的时候,正面的能量会让我们变得更好。
他们聆听彼此,卸下心防,然后继续完成自己未来的旅程。
与《失恋33天》不同,这种台湾式的小清新缺少了来自于生活的祭奠。
比起前者完完全全呈现出的人们真实的感情世界,正面直接;后者是在一个架空的环境中描述两个初中生自我探索和救赎的过程。
这种过程也许是缓慢的,沉闷的,好像电影的基调一样,但过程本身却是真实的,能引起共鸣的。
这样的电影不能说完美,但至少是美好的。
林书宇导演说这部电影如果能让中学生勇敢的成长,那它就成功了。
其实成长以后的我们,再去看曾经的这段经历,也会触及到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因为这、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到那样美好的星空,但这却是每个人都曾经经历过的,我们称之为叫做青春的东西。
「當你感到孤單的時候,抬頭看星空,這世界就會變得很大很大......」 這是一齣內容非常單薄卻極富詩意的電影。
情節劇情其實十分不合常理和邏輯,好像幾個故事勉強湊在一起似的。
但我喜歡它的想象力、創意和詩意。
像詩一樣,詩都是不太講求情理和邏輯的。
也許寂寞的孩子的故事都差不多,十三歲的小美,家境雖然富裕,父母婚姻卻出現危機。
她的世界只有自己一個人,孤單的時候就想念隱居深山的爺爺。
坐在火車站的候車大堂,別人匆忙的腳步都是他人的,所有景物都褪去了以後,整個畫面突然碎落了漫天雪花雪粉,化成她臉頰,點滴孤寂,晶瑩閃爍的淚水。
她只想爺爺為她做一隻藍色的大象,就在那個極度想念爺爺而外出的晚上,滿街的東西都驟然變成了大象和各種的動物,陪伴著孤單的她。
「在放手前,想要抓多緊,就抓多緊」 這樣的失散雖然遺憾,但隨著日子的流逝,所有事情都會過去。
小美的獨白有這樣的一段:「我有愛我的爸媽,雖然他們已經不相愛了;我有一群可以分享的同學,雖然我和他們未必可以很瞭解,十三歲的我們,是脆弱的,卻也是剛強的,在可以經歷社會的殘酷以前,這樣的經歷可以讓我們預習,練就面對長大後困難的能力。
在放手前,想要抓多緊,就抓多緊」。
這樣才叫生活,這樣才叫作活過吧。
「補上你的那塊拼圖」 在對窗吹奏著牧童笛,為街上詩班歌聲伴奏的是小傑是班上的插班生,經常端著一本畫冊,插班生經常是被欺凌的對象,他也不例外。
寂寞的他有一個酗酒賭博打妻虐兒的爸爸,於是他和媽媽只好一直的搬家搬家去逃避爸爸。
兩個寂寞而憂傷的孩子,好像相濡以沫,彼此陪伴著。
大抵生命都是這樣,是一幅拼圖,唯獨留空了一塊,獨欠這一塊,就不完全,就有所缺久。
就在爺爺離世的一天,小美恰好完成了拼圖,是梵高的《星空》,恰好是星空最亮處的一塊,沒有了。
在森林迷路的一個晚上,小美發著燒睡下了,醒來時發現小傑不見了,後來卻發現他躲在樹後,一按他的衣袖,他整個身體便立時變成了很多塊的拼圖,飄滿了整個森林。
回校後她再也沒有見到小傑,後來卻收到一封信,信裏甚麼都沒有,卻有一塊恰好能拼上《星空》的最後一塊。
再後來,她長大了,在巴黎,同樣是聖誕時節,她走進一間藝術精品店,店內陳列的拼圖,全都少了一塊的。
鏡頭沒有拍到店主的模樣,那時候的小美,心裏很感動。
故事就停在那裏了。
也許,在我們的生命裏,都有著這塊最燦爛最閃爍的一角,填空了整幅圖畫才算整全。
有人說,上帝在造人的時候,就把人心裏其中的一塊抽掉,為要叫我們因著這樣的缺乏,而去愛,以及,被愛。
「我們一起去看星空好不好?
」 十三歲的雖然年輕懵懂稚嫰的年紀,卻能看出愛情萌發與醞釀的端倪。
卻也是帶有距離、克己與自持的。
那時候的愛情,也許只是一些陪伴,一些零星而片段式的印象和分享,一些相處,一些共鳴與同感。
我們一起去看星空好不好?
即是二人在森林迷路,被大雨弄濕了,在一間破舊而無人的教堂借宿,孤男寡女,甚麼都不用發生,雖有過偷窺的欲望,很快便又止住了。
那些在友情與愛情之間的徘徊與悵惘,晃蕩在星空之下。
一起去看星空,不是因為星空美與不美,燦爛或者星稀,一種相隨的陪伴,已經叫人感動。
我們,甚麼時候能一起看星空呢?
不獨是星空,我們可以一起看日落黃昏,晨起暮散,潮汐潮退,風過林間的一些鬱鬱蔥蔥?
绘本痕迹还是很严重的 节奏像断片了一样 可是不影响质感 视效真心不错 整个电影画面就是一个字 美!
除了编剧和原创外,其他人都可以拿满分,但这又有什么用
你还记得吗?那年夏天,最灿烂、最寂寞的星空。
这片子要表达什么意思
这小清新口味重到,实在是吃不消。散场后从影厅里逃出来,有种灾难浩劫过的感觉。
拍得很好很認真,也許是繪本改編加之合拍的限制,故事性上會顯得薄弱。期待你的下部戲
徐娇的90分钟不及桂纶镁的3分钟
给你面子
全片缓慢无高潮,小清新不是这么玩的哥哥……徐娇好好磨磨你的演技,怎么忽然这么做作了。要不是特技做的不错,最后还有首能听的歌,这片子根本没法看
让我理性一点打分应该是两星,因为画面场景神马的还是花功夫的。事实是电影一半没放到已经有人退场了,到结束的时候连续有人退场,有个坐前排的似乎感动得哭了然后全场都轰动了都在笑。徐娇死鱼眼空洞地在那里讲矫情的大道理,小杰长得不如老杨年轻时的万分之一,还有拜托,你们是13岁不是30!豆瓣威武
徐娇真心让人很出戏,有、木、有——浓重且无谓的喘气声使得电影闭眼一秒变毛片儿;娇柔的台词和造作的台湾腔又让苦心经营的清新气息消失殆尽。
。。。
一..........般..............................
乐观的人愿意被骗,常常还自己骗自己。【不知为嘛想来这么一句话。。。。。。
补上你的那副拼图
很喜欢 最后出场的桂纶镁
我找不到亮点 记的那时候还看睡着了 我果然是没有文艺细胞么 不过那个拼图好像蛮好玩的 那拼完好有成就感啊
清新么!清新么!简直如同圣诞帽一样很蠢诶!没有共鸣的电影看它来作甚!
给满分的是闹哪样。。。
没看过几米的漫画,但是觉得片子充满了几米的味道。。。当然某只说我很像里面的女主角。。。我默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