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死者
Todos os Mortos,所有死去的人,All the Dead Ones,All die Toten,咖啡庄园的亡灵(台)
导演:塞塔诺·葛塔多,马可·杜特拉
主演:Mawusi Tulani,Clarissa Kiste,Carolina Bianchi,Thaia Perez,Agyei Augusto,里诺尔·森微娜,Alaíde Costa,Rogério Brito,托马斯·阿基诺,安德列娅·马克,Luciano Chirolli,特卡·佩雷拉,G
类型:电影地区:巴西,法国语言:葡萄牙语年份:2020
简介:1899年的巴西,废除奴隶制后不久,逝者的亡灵仍在世人间游走。对于苏亚雷斯一家的女人们来说,放弃特权并适应中产阶级生活,令她们濒临疯狂。对于曾经被奴役的伊娜·纳西门托来说,在充满敌意的新世界中与所爱之人重聚,迫使她必须面对真实的自己。在巴西陷入困境的过去和破裂的现在之间,这些女性一边应对命运的巨变,一边试图创造着..详细 >
3.5,将巴西的历史以这种艺术形式呈现出来,自然是不会讨厌的,政治诉求也刚刚好。
露天站台,拢着雨衣看完。关于巴西奴隶制的黑暗追溯与现代反思,灵歌唤起厚土里的游魂,银幕内外同时下起大雨。当边缘族群的文化只能通过巫术、猎奇、神秘主义回魂显影时,殖民与奴役的枷锁将会在这个世代进一步深固。
A wonderful opening sequence followed by a wonderful death. 好久没看到这么喜欢的开头了。后面就…嗯…陷入直白的寓言啊符号啊的陈词滥调;真的很疲惫这种想说什么又欲言又止莫名深奥的感觉,尤其是钢琴小姐的设定,我只能理解为创作者犹豫了or投机了;比较之下《安乐乡》都要好很多了。种族与后殖民地议题的零散讨论在现在global pendemic背景之下显得疲软;形式上,略带机械感的Wes Anderson风人物动作与剪辑节奏也轻盈得不合时宜。新的时代需要新的形式了。PS. 发现我的异国生活一直和巴西盆友很有缘分
手部特写
幾個家庭,百年曆史,以奴隸制的終結為軸線,從情感糾葛直到串聯起對宗教信仰的反思,貫穿於大量的室內劇當中,有種別緻之美。
#2020柏林主竞赛# 结尾的惊鸿一瞥,死去先辈的苦难与传统在穿越历史时空之后,仍像梦魇一样纠缠着现实。
这里是柏林还是洛迦诺?!
1899-1900世纪之交的巴西,废除奴隶制度已十年。奴隶主一家的女人们身心还在旧制度中,被解放的奴隶已开始努力工作自力更生;还有对非洲宗教的压制,到头来白人们却希望借助非洲宗教的医治。开头的黑人女奴在主人厨房里对雨饮咖啡、结尾处安娜游荡在百年后圣保罗街头,同一首歌在吟唱,收尾呼应。
复杂的历史隐喻不断叠加在屈指可数的人物之上,散乱飘移的视角与通俗剧形式展开的情节,令叙事变得捉襟见肘,无法展现出恢弘的历史感。中后段开始融入时代错置的背景声算是一种突破,结尾彻底打破时空桎梏,将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的手法才真正找准了这个题材的核心。
非常典型的南美电影,浓烈的画面,层层隐喻,回望过去,懵懂未来,影片中那慢悠悠的南美节奏,真是太悠闲了。在国内快节奏惯了,很不适应。
7/10新时代的伪装
.5
独有的南美魔幻气息,巴西共和国成立之际,奴隶制废除,一个白人老妇试图不再当一个奴隶主,可是主仆观念已深刻入脑,小女儿经常看到黑人奴隶的幽灵,以及时不时的诗歌和吟唱。
历史的幽灵,如今仍游荡在城市的街道。伤痕从来没有因为记忆而消散
退场超过眼泪之盐,看到了些许文化冲突,些许种族差异,大部分还是不懂,南美和非洲文化离亚洲和欧洲都太远了#70届柏林第四天第三场
谢豆瓣电影邀请#金鸡影展# 11.23/14:00,开篇黑人老太太的吟唱给全片奠定了深刻沉重的基调,而结尾黑人小男孩的童声重新唱起这首歌谣的时候,完成了时代更迭,最后末代庄园主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巴西真正地由帝国进入共和国。但影片之外,他们的生活更好了吗?电影作为大众艺术,还是对观众有所区别的,相信对于内陆大部分观众来说,既不欧也不非、既不信天主教也不信神秘力量,看下来简直云里雾里,简单翻译一下就是,一觉醒来民国了,满清遗老遗少还在做着主子梦,但剪掉辫子的包衣不再愿意做牛做马,时隔多年之后,劳动人民真正站起来了。
11/23@厦门 金鸡电影节
立意和叙事手法是好的,就是节奏有点拖沓,有点故弄玄虚的感觉。总体来说还不错,第一次看巴西电影!
有人欢喜有人狂。“不要被那些由过去的东西伪装成的新东西所迷惑。”
缺少了一些精准的 或是神来一笔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