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分。
本来以为是东木老爷子自导自演的电影,但看着看着觉得风格太过轻松,不太对劲,不过有他和艾米亚当斯这对“父女配”,我还是开开心心看完了,片尾字幕出来,导演果然是另一个人。
以前总以为老爷子的电影沉稳但无重大突破,现在看来,这已成为他的个人符号了,别人也模仿不来。
老爷子上了年纪后,喜欢塑造一些“倔老头”形象,如《百万美元宝贝》中的拳击教练、《老爷车》中的“老大侠”,不知道他本人性格如何,只觉得他在这两部电影的表演就像是在演自己一样,两个角色都又老又倔又有料,像武林高手一般,但同时他们都性格孤僻,不受子女爱戴。
《曲线难题》中他也塑造了这么一个老头的形象,可以说是从那两个角色中拷贝过来的:他上了年纪眼神不好,他是全美数一数二的棒球球探,他不能很好得处理自己和女儿的关系,女儿也怕跟他说话,但不知为何总觉得这配方是原来的配方,味道却不是原来的味道了,换句话说,这个老头的形象总欠那么点意思,不够饱满。
思前想后,得到一个答案,因为《曲线难题》不是他自己的作品,也许只有他的拍片风格能hold住这种形象,只有他才能知道自己能饰演什么形象,该怎么演,该和什么人演,除此之外,我找不出别的答案。
冲着棒球和clint eastwood,我又和豆瓣影评走背向.每个得分点都hit中我.去豆瓣只为了看看那些演员分别是谁,演过什么.同是用棒球做大背景,确实和
首先让我们坦白的说吧,这是烂片。
俗套的桥段,过时的剧本,简直就是把好几部电影恶意的拼凑起来。
或者你可以说是用一个个俗套的场景包装上一个体育和童年伤痕与救赎的外套。
毫无优点,如果有一点优点,那就是伊斯特伍德和他一如既往的尖酸刻薄。
好像一部安排好的电影里,由于找不到人,最后选择了一个临时工,他什么都不需要演,做自己就可以了。
剧情设计太刻意。
一个独身虚弱老人和一个单身的大龄女儿,碰到一个健壮帅气的年轻退役棒球明星?
这种几率简直就是上帝说,“我看不下去了!
你们2个快点弄出个孩子,终归要在一起。
”故事与故事之间毫无联系,老头眼睛出现了问题,女儿儿时的创伤,一个年轻的退役棒球明星希望成为球探,这样不行。
最后编剧用一种近乎于自杀的方式把他们串起来,我相信他写完这个剧本,一定觉得自己是个天才。
问题是,等等,你忘了说老头的眼睛——只字未提。
或者可以说,默认了自己其实就是为了提出一个引子给女儿的出现。
最后所有的故事线就像有人作弊一样,落在了一个篮子里。
贾斯汀这个年轻退役球员的出现让整个故事进入了加时赛。
这本来是一个谈论父亲和女儿故事的电影,然后贾斯汀出来了,他没有对这段故事产生任何影响。
他和女儿恋爱了,这是另一个故事,不过他对父亲和女儿的陈年芥蒂一点影响都没有,如果单独把他去掉,故事可以完整无缺进行下去。
那么我们会问,贾斯汀是干嘛的?
为了穿条内裤跳入明显低温的河里?
为了向人们展现他一直都在锻炼身体?
还是他长大了,终于可以留络腮胡子了?
为了他,我们还设计了一个前男友角色,一个无辜的可笑的蠢笨的前男友。
棒球。
片名叫曲线难题,就像封面一样,很明显的电影公司、导演、制片人都合谋借着伊斯特伍德的名气骗钱。
他们知道伊斯特伍德热衷体育励志电影,也知道他的风格,于是伪造了一部看似他是主角的电影就,但其实这电影和他和棒球没有什么关系。
你可以拍个乒乓球,叫翻手接球,也可以拍网球,叫底线回球,换一种运动,其他都不变。
那这算什么体育电影?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一个可怜的老英雄,被这些人当妓女一样挂在封面。
这里有伊斯特伍德,快来看看。
但是这故事实际上的主角是他的有童年阴影的女儿。
有点像《热泪伤痕》不是吗?
他的女儿从一个不知生活、每日工作、压抑记忆的独居女人最后找到事业、爱情、生活乐趣、与父亲合解和过去记忆——她满足了。
但是这和老人有什么关系?
他还是青光眼,还是前列腺有问题,还是快死了,还是孤独,还是球探,区别就是最后,所有人都认同他是个好球探。
好莱坞的电影海报是交给广告公司做的,他们没看过电影。
所以,如果你是凭海报看电影的话,我想告诉你,这里没有“曲线难题”也没有“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在电影即将结束的时候,Adams将手机丢进垃圾桶的那一刻,我不禁咆哮:“OH! Come On! Don't ruin it NOW!” 每个人都知道这只是电影,但当剧情中出现了生活中完全不可能出现的情节的时候,我还是会很难过。
我简直无法形容那一刻的我是多么的失望。
现实生活中没有人会真的主动将自己的手机丢进垃圾桶:1、那黑莓怎么说也不便宜;2、通讯录、Email、App、Photo……我知道有很多备份软件,但终究是麻烦的;3、如果真的有人因为要父亲和好而如此爽快地丢掉自己的手机,我只能说姑娘你太爱演了……结尾的时候,我本来想说:“虽然这是一个看了开头就能猜到结尾的电影,但至少我觉得还不错。
”然而那一刻我捶胸顿足:“导演,你这是在惩罚我入戏太深吗?
”尽管我内心诅咒这样一个结尾,我还是将这部电影拖进了移动硬盘,而不是回收站。
Clint Eastwood老爷子的非凡演技自然不用说;Amy Adams扮演的女强人也很有感染力,远超出闰年里那个傻大姐;Justin Timberlake的演技也是越来越好,但却总也走不出帅哥的阴影,不过也没办法,长得如此阳光帅气又有腔调,可以驾驭的角色真的很有限……内容上没什么特别的:母亲早早离开人世,留下不懂得如何与女儿相处的父亲,造成了糟糕的父女关系;超级女强人因童年阴影而永远跟别人保持安全距离;逞强的父亲不愿接受自己年迈眼花的事实;最后典型美式的皆大欢喜……
克林特久闻大名,但是没看过他一部片子,这是第一部。
这个老爸很死板,但是他爱棒球,疯狂的爱,但是他更爱女儿,但是不会表现出来,好像看着他谁都不关心不理会,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而老爸的好友建议女儿陪老爸去高中选新人,正好是一次陪伴,和与老爸解开心结的机会。
这时,她遇到和老爸的冲突,和另一位退役球员的爱情,以及工作上的变动。
但她依然坚持,和老爸慢慢的冰释前嫌。
选中的球员不会打曲线球,甚至是快球。
女儿发现了一个孩子,因为成绩不好,没有进入学校棒球队,但是个棒球天才。
她把他带到了棒球队,于是,球员决定签下他。
父女的感情,贾斯汀和艾米的爱情。
1.讲述了一个相信经验的老球探对待现代统计科学的故事。
2.与《点球成金》中“统计改变行业”的观点互相矛盾3.其实有时候统计方法要放在特殊的行业中分析才会更有效果,在不同的行业中,参照不同的行业标准,如果仅仅来源于数学,那统计方法本身的正确性都是值得讨论的,如果要得到相对更准确的预测,模型需要由球探和数学家协同建立,作为一个工具,统计具有收集大量资料、没有主观意见、记录旧的功能,但也仅仅是记录过去的样貌,剧烈改变的环境,这部分记录不了,这部影片很好地做到了让我们反思到了where/which/when/how to use DA(Data Analyst).也给刚刚看完《点石成金》的人们泼了一盆让我们冷静下来的水。
maybe我们可以说“the statistics (which only base on fact) works”。
4.演员阵容中我比较欣赏J.Timberlake,他所主演的的时间规划局、社交网络我也很喜欢。
其实,究竟统计技术重要还是领域知识 domain knowledge重要,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
在目前看来,CV的问题中有40-60%都是用来做数据的预处理,这就需要科学家们对他们领域的知识要有非常好的知识的理解程度,比如说遥感影像Remote Sensing的图像和用来判断肺结核的X光片的图像显然就不是同一个领域的知识,再比如说,麦肯锡或者埃森哲的咨询师们去处理财务问题不见得比德勤和安永的要更熟练一样。
虽然他们掌握了强健Robust的分析方法和各种技巧,但是遇到现实问题的时候还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有相关领域的经验,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所以我们要分析一件事情,不仅仅需要掌握先进的流程和工具,同时也要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
这也是我的一点小小的感想吧,欢迎大家来交流哦!
2013-02-15在《百万美元宝贝 ( Million Dollar Baby)》以后,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Clint Eastwood) 再度向运动类的题材挑战,老爷子一辈子都是硬汉,莺莺燕燕的不是他的路子。
我觉得他在这部电影里面,呈现了他的真实年龄状态,1930年出生的他, 应该已经到了浑身毛病,手臂上的肉都在颤抖的时候,他在电影中也卸下了导演的责任。
只是,这部电影明显偏于平庸,艾米•亚当斯(Amy Adams)的出色表演抢了不少风头,但是在看过了太多讲棒球的故事后,这部电影不会给人特别惊艳的感觉。
《点球成金》(Moneyball)讲述奥克兰运动家队总经理比利在球队的预算远低于其他大牌球队的不利情况下,运用数据分析和棒球统计学原理,组建了一支具有竞争力的球队。
电影的核心思想是如何用创新的思维和数据驱动的方法来挑战传统观念,这在当时的棒球界是一种革命性的做法。
比恩和他的天才助手彼得通过分析找到了被低估价值的球员,最终让运动家队史无前例地连赢了二十场比赛。
《曲线难题》的横空出世似乎是对《点球成金》这种选拔模式的一种回应,它强调了传统经验和"球探直觉"的价值。
古斯是一名资深球探,以敏锐的眼光和丰富的经验闻名。
但他年事已高,并且视力衰退,大多数球队开始更多地依赖电脑数据分析来选拔球员,这使得古斯的传统方法受到质疑。
古斯去考察一个被认为是明日之星的击球手,尽管数据显示这个年轻击球手很出色,但古斯凭借多年的经验和直觉(仅凭球棒击打的声音就能判断一个投手的力量和基本功),发现了这个球员的致命弱点——他不能击打曲线球。
同时在考察中,遇到了一个潜力无限的小将。
这简直就是经验和直觉对数据分析的完美反击!
我们也常常陷入"科技vs传统"、“数据vs直觉“的对立中,但其实最佳方案往往是两者的结合。
人生就像是一场棒球比赛,有时候需要精准的数据分析,有时候又得靠那么一点点直觉和运气。
球探代表着经验累积和直觉,也就是“人的力量”,比利的大数据理论代表着“科技、AI”,电影其实都告诉我们,优势互补可能才是真正的制胜法宝,比起冲突,和谐共生更能解决问题。
#高分电影##点球成金##曲线难题#
我很享受这部电影带来的观影体验,就像躺在安静的小船上随着小溪流淌,不急不慢,节奏控制的非常好,你说故事俗套,但你绝对不能说电影俗套,因为电影无论从演员表演,对白质感,画面控制和故事讲述等等都是五星级的,这是一部真正的电影。
老爷子出山,已经是非常难得了,看他的表演总是能击中我的心灵深处,你不会再看到第二个如此魅力的老头了,他的倔强柔情是别人演不出来,只要你看过他之前演的《百万宝贝》、《老爷车》,你就知道他是什么样级别的演员和导演,每一次都能给你来心灵上的洗礼。
老爷子这么大岁数了,还在不断的创作电影,他是在用行动告诉我们,热爱一样东西,是一辈子的事情,没有退休期。
伊斯特伍德是一面旗帜,是我永远的偶像。
冲着eastwood去的,分明看到一半就典型不是他的作品:俊男美女组合多么讨好观众;大量情感戏拖沓拖沓;硬生生逆转的快乐结局。
但是他的精髓仍在:永不言弃的硬汉品格;比金融界轻柔高尔夫野蛮一百倍的棒球运动设定;还有即使中国观众也熟悉万分的固执形象 他实在太似我们的父辈,无比正确的价值观,一意孤行与沟通无力。
他让我想到自己的父亲。
这些品格的存在,在现实中令人沮丧,在荧幕上令人悲悯。
仿佛看他多些,就能更加了解自己的亲人。
从而在内心取得原谅。
对棒球不感冒……BD 720P 12/12/28
五颗星稍微有点偏私,但是我就是对棒球偏私了,可以让我在后半三分之一可以铆上劲看完的电影我就喜欢。虽然这个剧本走向有点不稳,前面太温吞水,后面又瞬间大团圆,不过最后看着就是很嗨就是了。
三星半,剧情俗套,但拍的挺感人。能看做是对《点球成金》的反击吗?“电脑靠不住,最终得靠人”。本来以为全部是讲的父女与棒球之间恩恩怨怨,没想到最后成了一个女人面对的“事业爱情家庭”难题,在一瞬间所有东西都不对了,又在一瞬间所有东西又都对了。看着东木不停地与衰老做斗争,确实有点唏嘘。
老爷子还很厉害啊,美国人就喜欢这些运动。
Justin Timberlake
演员之间很有化学反应!老爷子真没话说。这种题材我好像看不腻啊~
虽然演员都很牛逼,但是…………真不知道怎么说才好!
我是真的要承认我也一向不喜欢伊斯特伍德的电影
妹子很正,故事平滑;bd-chd
说实话很担心老爷子忽然一口气喘不上来……
这不是【点球成金】,它太传统了,导演的掌控能力都太弱了浪费了大好资源,优秀资源组合出一部平庸的电影。JT的角色就像为了爱情元素而临时增添的一样,还不如让女儿和她那个混蛋的律师男友折腾呢。导演问题不仅仅是节奏,还在于将好坏善恶与亲情都肤浅的形式化处理了,好在演员还有人格魅力。★★
无聊指数实在太高...
中国人喜欢拿唱歌儿当梦想,美国人拿竞技体育当梦想。贾斯汀则扮演了屎上花花公子范儿最正的Loser
老故事,老套路,老方法,老头子
I said i'll think about it.
老套的程式化的好莱坞电影……
没想象中的精彩~4星给老爷子,的确是看一部少一部,珍惜珍重。
情节推动的太生硬了
这导演也太一般了,这题材虽然俗套,但是也不至于拍成这样吧……杀恋童癖让人一脸懵逼……
Boring……好莱坞到底还要拍多少部这种老掉牙靠体育/音乐/事业等其它外围励志元素解决各种自身因为儿童时期伤害【美国人怎么这么信这一套==】积攒起来的亲情问题,还必须再加上爱情故事这条线……况且有Moneyball珠玉在前,这剧情和手法简直normal到底了!而且自从看了SNL,看到老爷子没法不笑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