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惊涛大冒险

The Guardian,海防守护人,惊涛抢救,守护者,救生员,监护人,捍卫者,海防最前线

主演:凯文·科斯特纳,阿什顿·库彻,雪拉·渥德,梅丽莎·赛格米勒,克兰西·布朗,欧玛瑞·哈德威克,亚历克斯·丹尼尔斯,Daniel J. Molthen,Andrew Schanno,Adam Pena,Joe Arquet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6

《惊涛大冒险》剧照

惊涛大冒险 剧照 NO.1惊涛大冒险 剧照 NO.2惊涛大冒险 剧照 NO.3惊涛大冒险 剧照 NO.4惊涛大冒险 剧照 NO.5惊涛大冒险 剧照 NO.6惊涛大冒险 剧照 NO.13惊涛大冒险 剧照 NO.14惊涛大冒险 剧照 NO.15惊涛大冒险 剧照 NO.16惊涛大冒险 剧照 NO.17惊涛大冒险 剧照 NO.18惊涛大冒险 剧照 NO.19惊涛大冒险 剧照 NO.20

《惊涛大冒险》剧情介绍

惊涛大冒险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兰德尔(凯文•科斯特纳 Kevin Costner 饰)本事美国海岸警卫队的一名出色队员,然而,老猫烧须,一次他执行拯救任务时不仅任务完全失败,还搭进去了五名队友的性命。兰德尔从此一蹶不振。 上司为了帮兰德尔重拾信心,将他派到了培训基地当任教官。在那里,兰德尔遇到了自信狂妄的学员游泳冠军费殊(艾什顿•库彻 Ashton Kutcher 饰)。费殊的自信活力给了兰德尔重新投入工作的信心。 一次,费殊问兰德尔一共救过多少人,兰德尔告诉他22人;费殊一阵失落,随后问,“不是200个吗?”兰德尔斩钉截铁地回答,“我只记得我失去多人!”费殊彻底被兰德尔的勇气与坚毅所折服。两师徒惺惺相惜。 之后,两人一起投入到了一次生死攸关的抢险中……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蓝色管弦乐隐患~掌控黑钱的男人~大发不动产燃烧卧底毒龙灿实也多福缄默的迷宫圣诞树3凝弑不可遗忘第四季玩尽杀绝2粉红三角架温州一家人狗眼看人心玫瑰园里的老少爷们儿失眠阿琳娜触碰的双手万鳄巨兽像素大战影之宅惜花芷芳龄十六德古拉元年大明疑案两个朋友结婚的女神幼狮金色大门119紧急呼叫

《惊涛大冒险》长篇影评

 1 ) 《赴汤蹈火》

非常经典老派西部片气质,同时结合了现代的节奏,有扎实的剧本和认真的投入,难怪会被热捧。

大卫·马肯兹 David Mackenzie一直不愠不火,但片子质量一向很有保证,泰勒·谢里丹 Taylor Sheridan这部写得比《边境杀手》人物更立体,包括那种最小的女服务员角色都很有意思。

如果要选个最该提名奥斯卡的我会选本·福斯特 Ben Foster吧,此片哥哥角色轻松拿下,他也是一直没运气,有过呼声应该是《信使》那年,去年的费雷斯的阿姆斯特朗传记片遗憾也扑了。

不过明年“督爷”杰夫·布里吉斯 Jeff Bridges极可能获得他的第七次提名。

应该说这片成功的一方面就是有种云淡风轻的洒脱感,如今的西部题材包括公路片都想讲太多道理。

克里斯·派恩 Chris Pine真该多拍拍不一样的作品,表现令人刮目相看。

 2 ) 补充短评

典型的西部片,但是就这部片子对我来说有一定的情节。

让我想起了我在学生时代做的一个白日梦,那是一节课上老师问大家以后的梦想是什么。

我说我要去美国西部开个农场,过农场主的生活。

结果老师笑着问我为什么要去美国西部开农村,中国不也可以吗?

在场同学都笑了。

年轻的我急迫的反驳道美国西部的农村有不同的感觉。

结果大家又笑了。

我就只能脸红到坐下。

我想看完这部电影多少能回答这个问题了…

 3 ) 梦里马嘶人驰骋 梦中黄沙任纵横

在我心中,能和“雨夜路灯汤姆逊”相媲美的场景就只有“黄沙落日左轮枪”了。

帮派和西部,一个在文明世界中创造荒蛮,一个在荒蛮世界中创造文明,而它们使用的都是一个叫做暴力的东西。

当然,它们除了创造那些大而空的概念外,还留下了无数的秘辛和传奇,以口耳、以文字、以光影。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如此迷恋它们的原因。

而随着时间推移,当荒蛮世界不再存在,当西部已经不再需要来自美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开拓者,西部片这一曾经无比辉煌名字也渐渐暗淡下去。

而那些依旧迷恋这片土地的人,也只能在每年都如大海般广阔的新片中去找寻几个有西部元素的片子,聊以慰藉罢了。

很幸运,我没有错过它。

《赴汤蹈火》并不是一部纯粹的西部类型片,它混杂了西部、犯罪、公路甚至家庭元素,但从视听上它却能够满足任何一个西部片迷的胃口。

开场:镜头中的小镇破败荒凉,第一辆车(女配)从右驶过画面,镜头不动,第二辆车(主角)从画面深处驶来并向左驶去,镜头追随车辆向左移动。

车辆被房屋遮掩但镜头继续保持运动,房屋前是从第一辆车上下来的女配角。

女配出画,车辆再次入画,镜头跟着车辆向左做环视运动,第二辆车再次被房屋遮掩而出画,而先前出画的女配再次入画,(女配的两次入画之间,镜头大致扫过180度)此时人物背后的墙上写着XXX银行,镜头继续运动,人物做短暂停留后与镜头做同方向运动。

最终,镜头停留在一个街道(左)房屋(右)各占一半的位置(中间就是银行大门),女配和主角在夹角处的大门相遇,主角举起枪:“Be quiet”。

打劫!

在这个大概70S的长镜头中,镜头保持匀速做了一次非定点的环视运动,就在这个镜头中,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便被直接铺陈开来。

在第一次抢劫后,两名主角在车中有了第一次对话,观众也获得了一部分有关人物关系和角色性格的信息。

短暂的对话和一部分空镜头(破败景象和石油设施,基本是全片空镜头的主要视觉元素)之后影片直接进入到第二次抢劫,这次抢劫更加的迅速,之后又是一段车中对话。

在事件的进行中,渐次的揭开人物关系,人物背景以及人物性格,这是本片较为高明的一点。

第二次抢劫对话后,镜头来到车外,升高,映入眼帘的是广阔的德州草原,林立的抽油机,还有片名《HELL OR HIGH WATER》(《生的憋屈,还是死的壮烈》笔者意译_(:зゝ∠)_),同时影片主题曲之一《Dlloar Bill Blues》响起,全片风格和基调至此建立:一片死去的西部土地上,两个或者说四个(加上警探二人组)活着的西部人的故事。

至于它是不是纯粹的古典的西部类型片,已经不再重要了,因为这部片在开头就GET到了我的每一个点。

如果抛开“抢银行”这个西部典型事件来看,这部片子其实讲的是两个非西部典型的内核:底层对抗大资本和责任。

资本的原罪:兄弟二人为了保住母亲的农场(有石油),必须还银行的债,然后他们选择了去抢银行。

“还债”这一先决条件,从先天上就洗白了二人的行动动机,而抢劫银行去还银行的债,这一看似荒诞的举动也流露出一股莫名的悲凉,兄长刚出狱,弟弟被妻儿抛弃,世上唯一疼爱二人的母亲也刚刚去世,而母亲留下的农场却要被银行巧取豪夺,这两个角色从人设上就处于末路之地。

于是便有了末路之为。

杀人者人恒杀之,抢劫银行这一职业虽然高回报,但也高风险。

然而却是兄弟二人唯一能做,唯一能保住农场的方法。

这种宿命的无力感,末路穷途的悲凉感,贯穿了全片始终。

令人更加感到荒诞的是,主角始终对抗的银行,最后却也庇护了他。

同时主角对抗银行的目的,也是为了得到另一个大资本:石油公司的庇护。

而二者庇护主角的最终目的则是利益二字。

关于热钱涌入电影圈造成的大量烂片,有一个圈内编剧曾说“资本是条狗,进门就找屎吃。

”而在本片,在西部,资本不是条吃屎的狗,而是条吃人不见血的狼,是所有罪恶和死亡的始作俑者。

责任的羁绊:兄弟二人为什么要保住农场,弟弟是因为要给妻儿留下一笔可靠的收入(农场的石油开采权),是要尽父亲和丈夫这两个角色的责任;哥哥是要尽儿子(死在自己服刑期间的母亲一直是由弟弟照顾),还有兄长的责任,对弟弟而言还有妻儿,对哥哥来言这世上只有弟弟了。

当然对弟弟来说,哥哥也同样重要。

片中曾用两个事件来侧证两人的情感。

一是加油站,弟弟殴打威胁哥哥的混混,二是赌场,哥哥威胁弟弟身边的妓女。

兄弟二人为了家庭的责任去抢银行,警探二人为了工作的责任去追捕兄弟二人。

责任,就成为了本片的核心人物动机。

说到这就不得不说下“督爷”杰夫·布里吉斯,一个演配角都能抢主角戏的男人。

警探二人组能够在观众情感上与兄弟二人组形成势均力敌的对立,可以说是督爷起了绝大部分作用。

在与印第安搭档(符号化的角色设定)的互动中,督爷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观众的情感位移,甚至形成了“杀死印第安警探的兄长必须死”这一情感伏笔。

使得剧情能够顺利过渡,风格也能贯穿始终。

相比《老无所依》里汤米李琼斯那个无力,衰弱的西部警探形象,还有《夜行动物》中迈克尔·珊农(西部警探专业户)那个脸谱化的形象。

督爷在本片中塑造的警探无疑更加强势,也更加适合本片,一个衰老但不衰弱的猎手。

一个为了家庭,一个为工作,两路人为了同样的羁绊不得不端起枪杀个你死我活,从而保护自己的热爱。

好人和坏人,这两个词在此,没有丝毫用处。

虽然西部依然“民风淳朴”,打个劫被全镇人持枪围堵,但他们不是骑着马,而是开着车。

这片土地曾经有畜群崩腾如潮,曾经有牛仔快意恩仇,曾经有无数个午时等待着左轮中的那发子弹,曾有无数的汗和血滋润着无数的传奇。

而现在却只有荒芜的小镇和同样荒芜的心。

还有什么比举目四望,入眼的不是炊烟和落日,而是林立的抽油机更令一个西部人无望的呢?

PS:附上几首BGM 《sleeping on the blacktop》《outlaw state of mind》《dust of the chasee》《dollar bill blues》

 4 ) 反映当下美国现实的一部片子

在我看来,这部片子非常反映美国当下的现实。

在兄弟俩的trailer里挂了一面响尾蛇盘起来的旗子,那是茶党(tea party)运动的标志。

茶党的一个诉求是削减政府开销,希望政府越小越好。

影片里的故事发生在德州,一直都听说德州民风彪悍,并且想脱离联邦政府自己独立出来。

去年美国总统大选党内选举的时候,共和党的党内候选人Ted Cruz就是德州参议员,同时他也是茶党的代言人。

影片里面的德州到处都是一片衰败的景象,小城镇的没落,当地居民陷入各种各样的债务危机之中。

男主角的母亲在身前把农场做了房屋抵押养老计划(reverse mortgage),母亲去世后如果不能及时还上欠银行的40k贷款,那银行就要把农场没收,这也是兄弟俩抢银行的直接导火索。

影片中有许多小的细节值得关注。

当老警察要没收餐厅服务生的小费做证据时,服务生以还要付房租为由表示了拒绝,200块的小费对她这样一个收入有限的服务生来说可是一笔“巨款”。

当老警察问被抢银行的女职员,劫匪开的是不是‘piece of shit’那样的车,女职员肯定地说: 'real piece of shit'。

的确,影片里老百姓开的都是又旧又破的’piece of shit‘,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警察的车,尤其是不停在影片中出现的老警察开的新皮卡,这些新的警车当然是由像男主角和服务生这样的纳税人付的钱。

电影中有一段德州居民追击劫匪的戏,虽然在中途被男主角的哥哥用机枪扫射击退,但最后他们还是重新赶了回去,并帮助老警察最终把男主角的哥哥击毙。

有些茶党的成员觉得联邦政府太大了,加重了老百姓的赋税压力,应该把联邦政府的各个部门都撤销掉,只留下警察、军队和法院这样的司法机关就够了。

但在影片中我似乎觉得那些带枪追击的德州居民要比警察表现得还要“出色”。

那联邦政府撤销后由谁来取代它的功能和职责呢?

答案是像教会这样的当地社区(local community)。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刚好也看完了Arlie Russell Hochschild的新书Strangers in Their Own Land。

里面故事的主人公都是茶党成员,也都是Ted Cruz和Donald Trump的支持者。

他们主要是生活在美国南方路易斯安纳州的中老年、低收入的白人基督徒。

书里提到了deep story这样一个概念,这个deep story讲的是这一群白人耐心地排队前往“美国梦”这样一个地方,虽然队伍移动的很慢,但至少在往前进,而且他们离目的地也越来越近。

但就在这时候,由移民、难民、好吃懒做的黑人、吃白饭的公务人员组成的一群人插队插到了他们前面,眼睁睁地看着原本近在咫尺的“美国梦”离他们越来越远。

在由美国政府主导的福利政策支持下,上面这一群插队的人领着由纳税人的钱提供的福利,过着"逍遥"的生活,而耐心排队的那帮人辛苦工作换来的却是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远。

不仅生活越来越艰苦,连之前享有的白人“荣光”(honor)也早已不复存在。

这样的deep story解释了为什么Donald Trump的'America First'政策会受到如此多人的欢迎,只不过这里的’America‘所包含的其实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大。

在过去几年中,美国爆发的最具影响力的两场运动分别是占领华尔街运动(Occupy Wall Street Movement)和茶党运动(Tea Party Movement),在这部影片中这两场运动的影子你都能找到,这也是为什么我说这部片子非常反映当下的美国现实。

 5 ) 广告牌与债务的另一半,你看懂了吗?

看着电影中汽车行驶时道路边的破败不堪,心想这是美国吗?

但是至少路边出现过的两个广告牌倒是崭新的。

不停喷着惹人烦段子的快退休老警察、两兄弟抢银行的作案手法、德州牛仔的彪悍、兄弟情义等等,电影里有趣的元素很多,对了,还有兄弟干的最后一票赶上了发薪日,这个梗来自一个倒霉蛋抢了一家银行,正赶上当时一群FBI集体领薪水的真事。

不少人注意到了那两个广告牌,特别是第一个“in debt?

”,正是弟弟托比的状况。

虽然哥哥被击毙了,但是托比成功的完成了计划,将债务还清,保住了孩子将来可以上大学打橄榄球的梦想,保住了作为一个父亲的最后颜面。

然而结局就是这样吗?

抢银行可是死了好几条人命啊,虽然是哥哥坦纳下的手,并且也偿了命,但托比也开了枪,只是没打死人而已,况且抢银行的计划是他出的,几条人命算在他身上合情合理毫不过分,电影结束托比得到的是好下场,难道影片鼓励欠债人可以使用像抢银行这样的非法手段来偿还债务吗?

即使导致无辜人丧命也可以容忍吗?

公平在哪里?

正义在哪里?

我想导演当然不是在鼓励犯罪,这只是一部电影,一个虚构的故事,所以我们不禁要问,导演大人,您到底想表达啥玩意儿啊?

百度一下“美国页岩油 德州”,你看到了什么?

德州不得了啊!

但不幸的是,德州的托比们因为欠债,不得不把农场连带地底下的石油交给银行,而之后农场的石油收益和托比们没有一毛钱关系。

和中国的房地产开发道理相似,拿地的当然希望费用越低越好,卖地的希望越高越好,谈不拢怎么办,所以就会有钉子户嘛!

同样道理,盯上德州丰富石油资源的能源公司自然希望拿地的成本越低越好,而美联储加息导致以前超低利率的贷款机会没有了,怎么办?

事在人为!

银行只要让农场主把农场抵押出来并且背上债务,待其破产后把接收到的农场及债务打包卖给能源公司,日后能源公司进行项目投资,增加非农就业人口(美国非常重要的经济数据),提振美国GDP,银行、能源公司高管把酒言欢……

然而为了压低成本,石油工人的工资待遇……

还记得接待托比的那位神情古怪的银行工作人员吗?

下面,让我们来谈谈公平正义吧!

 6 ) 《赴汤蹈火》:一场代代相传、永不停歇的抢劫

本文首发巴塞电影APP,原文可戳要是一定要用类型来定义《赴汤蹈火》这部电影的话,那么只能说这是一部抢劫犯罪片,和以前许多同类型的电影一样,这部片也是执法人员和不法之徒,在美国西南部荒凉边境地带的对峙。

但是《赴汤蹈火》又远不止如此,这不是那种简单的银行劫匪电影,人物也不是歧视黑人的坏蛋和刚正不阿的警长,而是被重新安排过的西部场景,加了一点尖酸的黑色幽默。

电影的内核却是两兄弟要讨回他们的土地和祖产,将被抢劫的银行塑造成冷血敲诈的反派形象。

电影的主要故事非常简单,无非是一对兄弟沿路抢劫银行,一对德州骑警紧随其后一路追踪他们。

这样的剧情在无数不普通的西部片中早已不再新鲜,但是在这看似稀松平常的剧情背后,却隐藏着无比动人的故事。

原来这对难兄难弟,哥哥坐了十年牢刚出狱,弟弟离了婚欠前妻一屁股赡养费,而他们的母亲又刚刚去世。

更倒霉的是,他们的母亲如同很多美国人面临的处境一样,没搞清楚真实的权利义务就将土地房产傻傻拿去做反向抵押贷款,若无力偿还贷款,银行有权查收他们的地产。

好巧不巧的是,他们此时在农场的地下探测到了大量的石油,而这些石油足以改变他们以及他们孩子的命运。

所以,他们决定铤而走险,抢劫银行,以偿还贷款。

电影中的弟弟曾说:贫穷就像遗传病一样在他的家族中代代相传,而他要让他的孩子远离这种疾病。

自此以后,他是贫穷,孩子是富有;他是罪犯,而孩子是清白的。

电影的故事虽然简单,但是塑造的角色却都是一流的,无论是配角或是主角。

电影中的四个主要人物,两兄弟和两个骑警,个个形象鲜明,各有特色。

这两组搭档都是誓死忠于彼此,尽管性格都各不相同,却又都为着共通的目标努力着。

首先是本·福斯特饰演的罪犯哥哥,又坏又狂,个性冲动,放荡不羁,给人一种害怕的感觉,但是他内心深处依旧隐藏着对弟弟的深爱。

这一角色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他自始至终都知道抢银行的结局和代价,所有的行为都带有一种末路英雄的悲壮气息。

这让人即使无法爱上这一角色,也会为之心疼。

其次则是克里斯·派恩饰演的弟弟,气质态度比哥哥斯文,但眼神有着无法掩饰的警觉与坚毅,本质善良但带着“我可不是吃素的”味道。

作为整起事件的策划者,他有着独特的老练和有条不紊,也同样有着牺牲一切的决心。

这对兄弟就像是圣经里的该隐和亚伯,感觉上有点抢劫惊悚片的元素,但是又能让人感觉到一家人在为彼此而奋斗。

这也正是电影的独到之处,正如导演本人所说的:身为导演,我一向不喜欢道德寓意非黑即白的故事,所以我这部片用的是我所谓的“赎罪性犯罪行为”,让好人基于善良的原因去做坏事。

他们的对立面则是这对德州骑警,一位是即将退休的老警员,投入一切追查案件的原因是在于对退休后无聊生活的恐惧;另一位则是印第安原住民和墨西哥裔的混血,沉默寡言,忍受着搭档带有“种族歧视”色彩的玩笑。

更厉害的是,在这部电影中就连小配角都被塑造得个性鲜明。

在餐厅中与弟弟调情的女服务员,两幕戏就展示出她的生活困境,她的坚毅勇敢,她的不亢不卑;而给两位骑警点餐的老服务员,仅仅只是一段台词,便让人印象深刻;还有目光呆滞的银行出纳,持枪反击的银行顾客,都让人忍俊不禁。

在这些角色的成功塑造之上,电影建构出的是更深而广的意境。

电影镜头下的德州荒原,一望无际,渺无人烟,是一个每个人都只能靠自己的世界,万事万物都不会在意你。

电影中有一幕,平原大火使得马群奔逃,路过的骑警只是叹一声爱莫能助,牛仔们只能靠自己。

因为这片土地实在太过辽阔了,人事又太过萧条了。

在这片土地上,不仅大自然无情,人本身更是无情。

这也正是电影不断强调的主题,这片土地上的代代抢夺。

白人先是从原住民手上抢来了土地财产,而银行又从白人手上把一切“抢来”,一遍又一遍,永不停歇。

在这些抢夺之下形成的弱势群体,几乎永世不可翻身,电影中两兄弟想出的唯一办法便是去抢银行。

在德州这片人人都是牛仔的土地上,主辈们通过他们手上的枪,开拓进取,从原住民手上抢到了土地和财富;而现在银行和大资本家们又通过各种金融手段,从他们手上“抢走”了财富。

一切就像因果循环,报应不爽一般。

但是电影并没有直接着墨于银行是如何敲诈百姓的,甚至没有直接讲述两兄弟的母亲是如何把土地抵押出去的,而这一切全是通过电影中各个人物的对话来展示的。

除此之外,更多的则是镜头快速扫过,路边挂满了的“小额贷款”、“土地出售”的广告牌。

或许美国梦实质上早已消失,但身处美丽愿景中的民众们,很多是到了08年的金融危机失去房子、退休金与种种尊严后,才真正梦醒,开始面对或许美国梦早已不存在的现实。

这也正是美国新任总统川普的口号:Make America Great Again打动人心的原因。

电影的最后,烈日高照,镜头慢慢下垂,直到贴近土地,镜头前满是枯草,意味深长地暗示着这一切尘归尘,土归土,独留无奈感在观众心头。

最后再补充一句,这部电影的摄影和配乐都非常优秀,值得反复观看,细细品尝。

 7 ) 无路可走

出狱的兄弟,破碎的家庭,离世的母亲,银行的压榨,结果是刀头添血。

兄弟两,是暴力和智慧的结合,哥哥抢银行,以为杀父,暴力象征。

弟弟一无所有,在文明社会的规则下,牛仔的血腥规则才是唯一出路。

只有一种病,那就是贫穷,一代传一代,为了下一代避免,需要回收母亲的农场,因为农场有石油。

需要还贷,可惜没钱,所以抢劫。

无奈的命运增加了财富,得以改变生活代价是4条人命,加多人的不安,值得吗,值得。

 8 ) 当影评人赞美《赴汤蹈火》时,他们到底在赞美什么?

这部独立制作的R级片上映已有三周多,在烂番茄维持住99%的新鲜度、在metacratic得到88的高分、上映院线从400家扩张到1000家、还在众多商业大片前仆后继的档期里截获了1000万美元票房……要说《赴汤蹈火“hell or high water”》是这个夏天的口碑之作完全不为过,甚至很多影评人已经放话“这是2016年的年度最佳电影”“好久没看到这么棒的西部片了”。

没看过的人多半会有点好奇吧,为什么一部关于抢银行的西部片能够斩获如此多的好评?

当影评人赞美《赴汤蹈火》时,他们到底在赞美什么?

除去片子本身质量很高之外,我觉得也是因为大家已经对狂轰滥炸了一个夏天的超级英雄片感到疲惫了。

《赴汤蹈火》没有剑走偏锋到大众无法欣赏,领衔的几位演员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号召力;但它又有很多反商业化套路的表达,娱乐性十足的同时又引人深思。

导演说,在他看来这是新西部(neo-western)电影,同时也是一部公路电影。

其实吧,什么类型真的不重要,片子好看就行了。

尽管《赴汤蹈火》被选作墨尔本电影节的闭幕片,但一开始我对它的期待并不高,毕竟那时的我看了足足两周的片,胃口已经养刁,而且也有点儿审美疲劳了……说起来也是凑巧,这部片子的票是我最后时刻才换到的。

结果出乎意外的好看,实在是惊喜万分。

德州最帅农民所以,它到底好在什么地方?

在我看来,正如上面的海报所宣传那样,"hell or high water has it all"——剧本、表演、摄影、音乐,全部都很出色。

编剧是《边境杀手》的Taylor Sheridan,他很聪明地没有试图将这个片子的格局拉得过大,而是把自己选定的元素表达得淋漓尽致——兄弟,牺牲,西部。

《赴汤蹈火》本身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当一个人走投无路时究竟会做出怎样的困兽之斗?

剧本没有花俏的转折,没有精巧的布局,没有突出的悬念……平铺直叙的双线结构、个性十足的台词设计,以及用细节堆叠的角色塑造已经足够的引人入胜。

片中所有人物、不单单是作为故事中心的兄弟俩,就连两位执法的警探似乎都早已失去了对公平与正义的信心——在大萧条时期,银行通过房贷来剥削平民,贫穷逐渐成了一种世代相传的疾病。

这些人没有出路,没有未来,于是只能抓住手边仅剩的一点。

作为观众,我能时刻清晰地感觉到这些德州人的粗野无礼、自我防备的行为之后那种潜藏的平静绝望和极度麻木。

再说表演。

三位主演都十分出色,无需多言的那种出色。

Jeff Bridges这个名字就说明一切了。

他可是“the dude”啊!

临近退休的警探Marcus依旧范儿十足,经验丰富、直觉敏锐,一旦追踪到了猎物就绝不放弃。

他口中道出各种政治不正确的笑话经常让观众们会心一笑,基本是全片笑点担当。

老警探和他的混血搭档之间的关系很像真探里面的那两位,互相嘲讽但又不到刻薄的地步。

其实两人的相处并没有太多的刻画,但每次交流都很有料。

结尾的几场戏,Jeff Bridges把老警探的那一点疲惫、执念和荣耀感把握得恰到好处,山顶上那个眼神的转变太太太厉害了。

说不定叔叔借这个角色能再拿个奥提什么的。

至于Ben Foster,因为我很喜欢这位演员,还是不多评价演技啦,怕溢美之词太过。

他扮演了两兄弟中的哥哥Tanner,是个刚出狱不久的暴力分子,易怒、偏执、几乎没有什么善恶观……这个选角毫不让我意外,从《决战犹马镇》的查理.普林斯到《领头狗》里的毒贩杰克,他一向很擅长这种恶中带善的极端角色,让人又爱又恨。

你从一开始就知道他不是个好人,你也知道他最后肯定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正因如此,他偶尔流露出来的对弟弟的温情让观众触动不已。

正如演员本人在访谈里说的那样,当你在这个世界上在乎的事物只剩下那么一丁点儿,其他所有的一切都会变得无足轻重——道德底线如是,自己的生命亦如是。

这片最让我意外的是Chris Pine,印象中他一直都是那种英俊的白马王子/女性梦中情人的定位,这次真的彻底的颠覆了固有观感了。

这个片子以后应该没人再说他不是好演员了吧。

比起哥哥,他扮演的弟弟Toby表面看似一个安分守己的好人,沉默而内敛,怎么看都绝对干不出持枪抢银行这种事儿来——然而策划了整个抢劫事件的却是他,发起者也是他;哥哥Tanner纯粹是帮忙罢了。

因为主线剧情是围绕着Toby展开的,所以这个角色被塑造得比较复杂也更有层次感,仔细推敲起来非常有趣。

根据幕后导演访谈的说法,Chris Pine是个大忙人,所以进组拍摄的时间仅有短短的两周半。

所幸他和Ben Foster以前合作过,关系相当不错,所以两人进戏非常的快,演的时候也轻松愉快。

总之,他们两个的部分是整个电影我最为享受的。

具体的角色分析留到剧透部分再说,最后聊聊摄影和配乐好了。

摄影走的是写实风,有种半纪录片感觉。

David Mackenzie很喜欢用长镜头,所幸他对场景的掌控力很强,开头一个长镜(同时也是真正拍摄的第一天)就让观众完全投入到了紧张的气氛中去,足见导演功力。

选景、服装、人物对话颇具西部风格,充满了野性而荒凉的美感。

几个配角的出现、与主角们的交流看似随意零碎,但实则有其用意。

配乐很棒,气氛烘托得非常到位,任何一首曲子拿出来单独听也有自己的故事。

看完后我直接itunes上买了原声集。

最喜欢兄弟俩在车里一起唱的那首《You ask me to》,甚至有一句歌词和台词完全吻合,细想真的太妙。

《Dust of Chase》和《Sleeping On the Blacktop》也很有味道,看得出全是精心挑选的。

哎,乡村音乐一直是美国人民心中不变的经典啊。

接下来我要剧透了,介意的请撤吧。

写了这么多,就容我打个广告,这部片子在美国已经大面积上映了,英国9月7号,台湾9月30号,而澳洲则是10月底。

去电影院看吧,保证不会失望的。

咳,其实我一直憋着没说,这部片除了我想起科恩兄弟的《老无所依》之外,还让我想起了李安的《断背山》……当然了,这部没有拍得那么细腻(也不是同性恋片),但兄弟俩互相之间的感情表达一直非常含蓄。

两位演员也多次提到,《赴汤蹈火》本质上是关于不懂得怎样表达感情的西部男人。

他们不能将情感诉之于口、他们不能哭泣——因为那是脆弱的表现。

即便是在死别前,Tanner对Toby说“我爱你”的时候都是戴着墨镜的,还刻意别开了头。

大概他也感觉到了这真的是最后一次机会了,终归还是拨低了自己的墨镜,看着弟弟一字一句地说:“我是说真的。

”Toby目不转睛地回望他,回答:“我也爱你。

”在赌场里听到哥哥死讯的时候,Toby没有流泪,他只是一个人安静地坐在那里,面无表情、一动不动;镜头慢慢地往下移动,他身边放着可以买回农场、让他的儿子、前妻过上富裕生活的钱,但他的哥哥为了他死在了他看不见的地方。

Tanner是怎么死的呢?

他那时坐在山顶上,被出奇意料地一枪击中脑部。

他手里紧紧抱着来福枪,被击中后也没有倒下去,仿佛一座风沙中的雕塑。

当时我心里就觉得,另一只鞋子终于落下了。

我难以说清楚这个角色死的时候自己的感受,Tanner当然是该死的,他已经杀了好几个人,即便是为了自保,为了达成弟弟的目标,但那些被他杀死的人何尝不是无辜的?

但我心里还是没法觉得他的死是正义。

大概这就是演员赋予角色的魅力吧。

之前提过这片的角色塑造很出色。

每个角色似乎都有一段值得深究的过去,而导演却选择了把这些“过去”轻轻掰碎了,藏在隐晦的台词和细节之中。

即便是作为主角的兄弟俩也没有给出任何的flash-back,因此留给观众许多想象的空间。

这个家庭以前到底发生过什么?

弟弟Toby为何会与前妻离婚?

那些关于Tanner和Toby的流言又到底是什么?

Tanner和Toby无疑有着糟糕的童年。

他们都是有些“破碎”的人,家庭往往是这种病态的根源。

从一开始Tanner对待逝去的母亲那种冷漠又怨恨的复杂态度,中间弟弟喊醒他时他下意识的防备动作,到最后结尾警方的纪录显示他曾经“误杀”了自己的父亲……Tanner这个男人无疑是破碎的,他仿佛一个不定时炸弹,喜怒无常,有时候疯得什么都不顾,有时候又比谁都清醒。

可他一直是保护着弟弟的那一个:正如预告片最后的那段台词——“因为你对我开口了,弟弟。

”为什么明知天网恢恢,你却仍然愿意陪我走上这一条不归路?

因为你是我弟弟,因为你对我开口了(because you asked)。

就是这么简单。

如果说驱使Tanner做这一切的是对家人的爱,那么Toby则是出于家人的“愧疚”才策划了整个抢劫案。

他不是一个好丈夫,否则妻子不会带着孩子离开他;他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欠着前妻高额的赡养费,教育孩子也完全不拿手;他甚至不是一个好弟弟。

他只能看着Tanner赴死,之后也没法为他复仇。

我想,Tanner死后,Toby的余生也将在悔恨的阴影之中度过,并且再没有赎罪的机会。

他看起来像是那种善良而寡言的男人,即便对一个陌生的女服务生都很温柔。

抢劫银行的过程中,良心也促使他不断地请求明显有暴力倾向的Tanner不要伤害任何人(虽然他也控制不了自己的哥哥)。

随着情节的发展,观众对这个角色的看法逐渐改变了。

有一段我特别喜欢的戏,也是导演用他擅长的长镜头拍摄的。

兄弟俩开车到了加油站,哥哥坐在车里等待,弟弟去添加补给。

一个小混混看Tanner不顺眼,言语摩擦后还拿出了枪来威胁他,而Tanner毫不在意对方的无礼,仿佛那人手里拿的枪根本就没有子弹。

这时去买食物的Toby回来了,他用一种近乎要杀死对方的劲头教训了那个小混混,而Tanner也不劝阻他,就在旁边看着,一边大笑一边骄傲地宣告:“这是我的弟弟!

”那时观众立刻明白了:或许暴力的基因真的是根深蒂固、无法被改变的。

其实Jeff Bridges的角色老警探Marcus也有很多可以说的闪光点,但我已经写了这么长了,就不想再细讲了。

Marcus并不是一个伟光正的角色,他有很多的缺陷,正因如此而人性化。

本片所有政治不正确的种族笑话基本都是出自他之口:他毫不留情地当面讽刺自己印第安和墨西哥混血的搭档,甚至已经快要到了过分的程度:“我还有六七个关于印第安人的(种族歧视)笑话”“你知道我其实是墨西哥和印第安混血的吧”“别急,墨西哥人的笑话可以等等”——看,是不是很过分?

观众都快被他们笑死了。

但自己的搭档被Tanner射杀的时候,Marcus也是那个发誓一定要为他报仇的人。

而在他终于杀死Tanner的时候,Marcus整个人都苍老了一百倍;他仿佛在笑,又仿佛在哭,搭档在自己眼前丧失性命的悲剧终于有了真实性,这位马上就要退休的老警探似乎在自问:为何到了最后,是我来目睹这一幕呢?

这里也就是我之前提到的那个眼神转换,其实不光是脸部表情,Jeff Bridges整个肢体语言都很棒。

嗯,男配的奥提多半会有一个的。

好了,感谢看到这里的各位,我都写累了,有机会的话就去看看吧。

 9 ) 生而为人

第一次看 看了二十多分钟 还没领会到什么精彩之处呢 来了个Cinavia保护的提示 然后就没有声音了……今天在Apple盒子找到资源 继续看 再续前缘。

这中文译名传神 为了兄弟“赴汤蹈火” 自家孩子有了钱财的依靠 但这是杀人放火得来的 一直没太领悟老美拍的这些把反派拍的义不容情的故事 是在传递着什么样的力量?

片尾已退休的警长找到弟弟进行对话作为结束 大概也是如此来表达影片的矛盾情绪吧。

两对生死之交的男人 演绎了整个故事 被追杀的亲兄弟互道离别的那一刻 和搭档的警长抱着被爆头的搭档的那一刻 令人潸然泪下 何谓生死之交 何谓亲情友情 只有真正面对生死离别 才会触发观众内心的情感纠葛!

好人坏人?

好坏不重要 重要的是人 影片讲述是关于人的故事 生而为人 就会有这样的故事……

 10 ) 德州人民素描

近年来最好的西部片,没有之一配乐摄影高度统一的完美结合剧本也是短平快,一句废话没有,不烧脑,这句是褒义。

就踏踏实实的讲好一个故事,没有炫技,没有煽情,但是打动人心。

看到有些影评讲这片子神似老无所依,不知道po主们看没看过老无所依看没看过科恩,这片子除了跟老无所依一样都是西部风,其他没有一点相似之处,他们都有着各自独特完美的内核。

这片子有太多惊艳的细节,太多精彩的小人物,开头兑换硬币的德州大爷,给派派介绍工作的胖女服务员,彪悍的老太太服务员。

太多精彩的细节勾勒出美国西部的衰败现状,沉默寡言不善表达的兄弟情谊,出言不逊相互挤兑的警察搭档,太多太多让人铭记于心的情节,2016最佳电影ps.除了派派小队长,他哥是魔兽里面的麦迪文,探长倒是科恩最爱用的男演员之一绿脚趾

《惊涛大冒险》短评

没有边境杀手好看

9分钟前
  • nana橙
  • 还行

@2024-05-31 08:56:16

11分钟前
  • 虾仁🐷心
  • 很差

3.5星。德州小镇衰败荒凉气息,俩兄弟和俩警察彼此之间的深厚感情,银行资产对西部的入侵,略带一些美国社会问题,这些都能get到,但可能是我的个人观感问题吧,没觉得有什么出彩的地方。

14分钟前
  • 鱼剑
  • 还行

重看。评价基本不变。开头的抢劫戏从影像上极具真实的时间流动上来看确实是新现实主义风骨,可是后面大部分的对话都成了典型的美式吹牛逼场景,并没有什么高深的指向,只是为了好看。剧本上面的缓缓到来确实使得后面的结尾足够有韵味,但导演在声音上的通俗审美让人很想吐槽。总体而言算是一部有惊艳的地方但平庸为主色的电影。

18分钟前
  • 巅峰Futurama迷
  • 还行

摄影太棒了。果然很《边境杀手》,还有点《老无所依》。本福斯特居然演了个硬汉。。。

23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西部片,配乐乡村音乐,德州的居民各个都是悍匪,老无所依的无奈感。被生活逼迫走头无路然后铤而走险

26分钟前
  • 软蛋黄
  • 还行

民风彪悍

28分钟前
  • 王德发
  • 还行

我为什么给差评。昨天安排好了今天一天的行程,其中在等我男神黑衣人放映之前有两个小时不知道干嘛,就事先下好了这个电影准备在车上看,结果一放到片头就知道看过了,你说我气不气

29分钟前
  • [已注销]
  • 很差

很好很德州

31分钟前
  • SydneyCarton
  • 推荐

英国导演讲美国牛仔还真是有点莫名的别扭,当然Jeff是永远的牛仔代言人,演的是真好。可能是不太喜欢这种类型片吧,尽管配乐一流,但对剧情非常无感。比较喜欢的一段是一群德州人开着车拿着rifle追抢劫犯,简直太热血了!

35分钟前
  • Enjoy🌈Rachel
  • 还行

情商低如我是从中看不出什么好的。枪是自力更生的象征,德州和牛仔两个右翼象征实在不该牵扯进“银行剥削人民”这个经典的左翼控诉中。

39分钟前
  • Rorschach
  • 较差

get不到这部片子在讲啥,耐心的看完了,但是还是不知所云。

43分钟前
  • Ingrid
  • 还行

P。强烈的风格把原材料因坏朽散发的异味遮掩了。

46分钟前
  • 黑夜白眼
  • 较差

开局二十分钟都交代不清楚,台词多而废,节奏松散

50分钟前
  • Anycall
  • 很差

银行才是反派 家庭是核心 表达与歌颂了大社会主义思想 (前面我都要睡觉了...后面还是挺好的)这是文艺片文艺片文艺片

55分钟前
  • 电酱水母
  • 还行

隐忍克制,连同破败荒凉的西部平原,以及悲剧色彩的人们

58分钟前
  • 火龙果不耐受者
  • 推荐

太好看

1小时前
  • 豆友1094556
  • 力荐

两星半。试图给一个困难的社会历史文化问题一个温和老套的解答。导演是个英国人,挑了美国redneck和枪支问题最严重的Texas做背景。

1小时前
  • 烏鴉
  • 较差

还可以。

1小时前
  • 菲利普
  • 还行

好无聊的片子

1小时前
  • 魏可乐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