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莎妈妈
Ma' Rosa,罗刹妈妈(港),私法拘留(台),我的玫瑰,罗萨母亲,抢救萝莎妈妈
导演:布里兰特·曼多萨
主演:贾克琳·乔斯,胡里奥·迪亚兹,拜伦·盖斯勒,乔马利·安杰利斯,尼尔·瑞恩·塞斯,梅赛德丝·卡布莱,安迪·艾根曼,马克·安东尼·费尔南德斯,费利克斯·罗科
类型:电影地区:菲律宾语言:菲律宾语,他加禄语年份:2016
简介:罗莎妈妈有4个孩子。她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一处破旧的居民区经营者一家小杂货店。为了维持生计,罗莎和他的丈夫Nester开始倒卖麻醉针剂。一天,他们被警方逮捕。罗莎和她的孩子们愿意做任何事以从腐败的警察手中换取自由。详细 >
很普通…不喜欢
3.5
手持摄影,弱化冲突,带着达内兄弟的影子和罗马尼亚新浪潮的感觉,确实拍出了一部精彩的作品,特别是妈妈的这个角色,为母则刚,在这样的环境下展露出了无穷的力量
剧本比较粗糙
Kinatay那个路线的一种精神延续。前30分钟拍的好,贫民窟那种烦躁不安的气氛让人无法坚持。三个孩子的选角失败,都太好看了,没有任何信服力。
曼多萨对着《索尔之子》就是一句,我是你罗莎妈妈。
好想吃关东煮,想得不行,都怪导演。想吃咖喱牛肉丸喏!(不喜欢汗淋淋的电影
8.6/10 宛如紀錄片的游擊拍法,勾勒出真實無比也殘虐至極的市井悲歌。 杜特蒂對毒品的猛烈方針下,不是只有凶暴的毒梟被搞,受到更大傷害的可能反而是像Rosa這樣的普通人,為了生計不得不鋌而走險販毒的普通人。販毒固然是罪,但他們也有權力被公正調查、審判,而不是因為罪名而被當成螞蟻般踩踏,何況他真正的頂頭上司很可能仍然在家裡翹著二郎腿看雜誌。雖然大多數時間沉重到讓人想哭、如坐針氈,但電影還是有幾幕讓人看到人性光輝面。蘿莎嬸身邊的人即使耍嘴皮子,最後還是願意為了保護她付出血汗錢,這樣的行為在如此陰暗的電影裡是多麼珍貴。
底层的世界展现的很好,立意也非常明确,但可惜的是作为一部以人名为片名的电影,完全体会不到人物,没有角色也就难以共情。另外全程手持临场感真的很好,但看完晕乎乎的。。。
三星半
3.5 MoMA
3.5 不如《情欲电影院》。手持跟拍长镜头具有天然的无产阶级属性?
历史将证明,曼多萨是位伟大的导演。
#2017BJIFF 10#神他妈手持虚焦摄影,简直行为艺术。人生第一次因为头晕看不下去提前离场……什么菲律宾贾樟柯,只有社会底层和脏乱差共通
4.5;视点转换扫过菲律宾中下层现实生活全景,贫穷与欲望的罪恶因子如毒菌般侵蚀骨髓,腐烂到国家机器的螺丝钉,而无尽夜雨浸透的这条街,恰是底层民众最真实的写照,一切都绝望到寒心。观感如达内之《两天一夜》,长镜追随的残酷现实,场面调度、剧本、表演、配乐无一不佳。罗莎妈妈两次凝视小贩家庭,脸上的汗与眼中的泪,都是生存的证明。
菲律宾影展。连看两部曼多萨,虽然头昏脑胀,但非常触动,有很多对应的情节,比如抱着电视机,比如最后的晚餐画报,比如对话时的重复(诉求的困难通过无奈的情绪抹平),在人道的秩序被金钱的规则渗透时,筹钱反而成为重建情感/体恤的行动。在警局象征的强权场所,镜头反复走着从前门到后门的路,但配乐却泾渭分明地区分开肉食者与猎物,昏黄油腻的灯光下,一家人的衣服与面容渐渐融合在一起,而最具爆发力的场景无疑是罗莎两次望向路人家庭,透过她的泪眼,导演完成了对“穷而走险”的批判:天伦之乐,只在观看的他人身上圆满。
4.5 一双人字拖踏遍城市里的每一寸泥泞脏污,一个杂货铺掩盖整个社会的黑暗交易。这世界不会好,每个人既是帮凶也是受害者,既是蝼蚁也是刽子手。大雨洗不掉罪恶,只会让双眼更迷蒙,让未来更模糊,让希望更渺茫。一直莫名喜欢东南亚电影,那种平视的真实最是震撼。
电影自身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空间,透过荧幕这扇窗口,我们望见了他者之未来与可能性,就像那个被罗莎举报了的贩毒者,就像那个被罗莎大儿子打伤的孩子,他们日后的选择以及对其罗莎一家的未来的影响,这些在电影内部沉默着 并未发生的事件形成了某种剩余(不安因素),而也因这一剩余,虽电影看似结束,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却又未曾结束,这一剩余自此将作为某种目光,凝视着罗莎一家,并在影响牵动着我们的内心同时也促使我们对那一社会空间与环境的进一步的思索。
3 门多萨的手持晃动镜头不躲避马尼拉贫民窟与警察局里一丝一毫的污垢和拥挤,跟着角色走街串巷找不到哪怕一刻的安逸。剧本结构是有了,可即便摄影机跟得再近再紧,角色还是没有深度不够鲜活,所以苦是卖足了,最后的眼泪却没有画龙点睛。
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