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喜欢一个人到愿意和他/她组建一个家庭,也许你都不知道爱是什么。
对,我们在各种作品和话语里面听到这个词语,但放到心里去想这个事情,爱是空白的。
从这部电视剧里看到了家庭、两个、一个人是不一样的。
人终归在思维上是由内而外去思考很多事情的,片中每个人都有,生活中每个人都是。
生活真的是万花筒一样,人、思想、环境太多太多的东西揉碎、交杂、融合,化作大事小事……
首发于公众号jrsy2016,今日说影,转载注明出处。
一句话评价:要是原创8分都嫌少,你这不是翻拍,这叫翻译。
北京市郊一栋别墅里,住着幸福美满的文家祖孙三代。
结婚50周年前夕,老爷子文锦辉(李立群)问老太太(张伟欣)想要什么结婚礼物,得到的回答是:离婚证书。
一家子乱了起来。
观感很不错,氛围还好,笑点不密集也过得去,大团圆结局很适合合家欢。
演员也是,除了小儿子及女朋友那极其生硬的表演,演技全部都在线,演的很真。
要是没有这一群演员,这片得垮个三分之二。
尤其是本作的主心骨老爷子李立群,演这么个毒舌傲娇有贼心没贼胆的老顽童,毫无表演痕迹,真是好演员。
节奏安排的也很合理,张弛有度,还有本人吐槽,比如让出轨过的王迅自己吐槽“出轨是男人的本性”、“我哪点像男人”;辛辣的讽刺,听见爸妈要离婚,大儿子担心两家跟亲爹怎么过,听说弟弟搬出去住才放心;二女儿怕人指指点点说自己不孝顺;大儿媳妇担心孩子学习成绩和进入私立学校受影响,没一个真心关心老人家心情的;一向被认为是烂片标志的何炅和岳云鹏客串了一下,还特意加了个“五环”的梗;不过看完后还是觉得别扭。
翻拍外国的就这点不好,他那好使的咱们这未必好使啊。
翻拍自日本电影大师山田洋次去年的作品《家族之苦》,人物设置到细节到台词甚至是笑点都一模一样。
不是说那版多好这版多次,但是翻拍好歹改改吧?
起承转合全都一模一样,连台词都一样,你这翻拍有什么意义,还不如从网上看日版呢。
黄磊老师啊,我知道这是你电影处女作,也知道你不觉得你是在翻拍,问题是你拍出来的就是一模一样啊!
编剧那一栏是你和山田洋次,你除了加了不多的笑点,别的什么都没干啊!
这片的最失败之处不在于改编,在于没有消除文化隔膜。
故事的起始核心,就是一起过了50年的老夫妻要离婚,引发了一场风波。
这事搁日本叫“退休离婚”,算是一种社会现象了,咱们这边不能说没有,也是罕见的了。
因为日本法律规定,2007年4月后离婚的夫妇,只要双方达成协议或经过法院裁决,都可以得到一半的养老金领取权。
所以许许多多的日本主妇都盯着丈夫退休,然后很快离婚可以分到养老金,开始第二春。
咱们这边有这规定么?
还有就是大房子——郊区+学区房+别墅,买的早的话也说得过去,可看这一大家子前前后后起码3层,面积起码4、500平吧,再加上老爷子退休前是个九品芝麻官,噫,侯亮平快来。
大儿子家俩儿子,零几年还没二胎政策呢,老爷子还是个公务员???
交罚款得交多少?
大儿媳妇是教师,但是这么忙前忙后做全家家务公公婆婆老公儿子地伺候着,可全家对她的态度都很不客气,全没有事业家庭两把抓的体谅,态度怎么这么像对全职家庭主妇?
处处都有原作的痕迹,该抹掉的不抹掉,该有的没有。
小儿子是调音师,即调节家庭,原作中也说过“我是家里的润滑剂”,这里改成早晚离婚,那调音师这个职业有什么用?
小儿子的女朋友是护士,即缝合伤痕,她的话最终促使两位老人的和解,但是本片里怎么这么假?
这两位简直是本片一大败笔,还不如直接删了。
像小鲜肉那么“努力”照样该吐槽吐槽,观众不会因为这是你的处女作,就宽容你理解你,电影是什么质量看了的都清楚。
就如果因为这是你处女作就给你打个高分,那我们又何必去喷那些“流量艺术家”呢,人家好歹还有颜值呢。
本对黄磊很有好感,无论是极限挑战,向往生活都是非常爱看的节目,黄磊在里面的表现智慧而有思想。
但没想到导演的处女作这么差,淡而无味,虚假充满程式化电影语言。
汽车一刹车就碰头,电话响半天了还在气喘吁吁,假的不能再假。
通篇剧情淡而无味,据说是翻拍日剧,也难怪像日本料理一样外表精致,内在寡淡。
其实作为家庭伦理剧一样可以拍的很好。
这方面应该学习韩剧而不是日剧,韩剧“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看了又看”等之所以叫好又叫作,根本点在于真实,剧情虽然同样没什么大的起伏冲突,但都能让观众联想到自己或者自己了解的家庭真实生活,从而很有认同感并能从中有所领悟。
这才是家庭伦理剧的立身之本!
否则既不像偶像剧一样童话唯美,又不像引进大片一样的离奇火爆,凭什么得到观众的认可?
能喜欢日本料理的无脑流有几个人?
这种片子也就是无所事事的家庭妇女能看的下去了。
电影希望反映现实的家庭生活琐细,但片中儿女在父亲气晕后的表现最不真实。
儿女与各自的伴侣的情感互动也与今天大陆年轻人的情感状态相去甚远。
立意高于呈现效果,影片就像黄磊是不是蹦出地京味英文一样浮夸,浮夸到尴尬的情节与演技压过了他想要表达的主题。
遵循生活逻辑地慢节奏与用尴尬的对白刻意拖延时间还是有根本区别。
同题的电影里《横山家之味》,奶奶抓到爷爷偷情,为情妇唱《蓝色灯光的横滨》,选择默默离开,而在三十多年后,儿子带结婚对象回家吃饭的场合让儿子放《蓝色灯光横滨》,并跟着哼唱,爷爷在一旁埋头快速吃饭的情景,把婚姻生活中热情消减,充满枯燥、乏味,一方的自以为是,一方的宽容忍受委屈,全盘带出。
而《麻烦家族》的呈现则是为老太太特意召开家庭会议,历数老爷爷生活习惯邋遢,往自己心爱的兰花里弹烟灰,像极了来自咪蒙或者某个爱煽动情绪的自媒体公众号的文章…影像是镜头语言,噼里啪啦地独白,和尴尬的青春片里皱皱眉头的,流于表面的伤心有什么区别呢?
与其说是年轻人不愿意看“慢”电影,不如说年轻人不愿意看“烂”电影。
一开始看到整个电影的开场的时候就突然感觉怎么跟电视剧这么相似,慢慢看到后面越来越多大嫂对文远的抱怨的时候,还以为之后会展开成,大嫂也开始吐槽自己为家庭付出,却没得到应有的尊重,然后也开始闹离婚,但是后面发现其实并没有。
抄袭不抄袭的这个事情现在先不提,就整个电影而言,如果要突出温情,那么至少应该拍出来的感觉是,虽然吵闹,但是温馨。
如果要突出家庭矛盾,那么冲突至少应该在剧烈一点。
再来说说演技,里面应该是点睛之笔的妈妈演技过为平淡,表现出温柔的人物,有千万种演法,她选了最差的那一种。
说实话,其他人的演技也一般,整部剧就演员而言,除了李立群老师,都展现出一种没有演到位的感觉。
黄磊真的,不要拍电影不要导电影了吧。
随便翻到的免费电影,刚看两分钟就觉得不对劲,气氛和语境都十分不恰当,看到酒馆老板娘的走姿,我就在想日本那部电影了……到了离婚书出场,已经可以完全肯定是同声翻译剧情……剧是完全看不下去了,情节硬尬,完全不考虑实际国情!
在下只能双膝跪地佩服资本运作!
感情你们真当大家都没看过原作,审美都靠你们来提拔么!
里面还有史航老师客串了下,您就不能稍微顺带着点拨一下下?
也许你们晚上都吃好喝好了研究剧本的时间,是奢侈儿不存在的。
抱歉发了一堆牢骚,我激动了。
我爱我们的国啊,可谁来爱我呀
麻烦家族 (2017)4.52017 / 中国大陆 / 喜剧 家庭 / 黄磊 / 黄磊 海清
家族之苦 (2016)8.12016 / 日本 / 喜剧 家庭 / 山田洋次 / 桥爪功 吉行和子
还是想说说这部片子和日文原版在气质上的不同和改编中到位与不到位的地方总的来说这部片子虽然很难说好,但至少情感层面很真诚不烂,即使是看过原版片子,我也可以这么说,如果有黄小厨粉带着光环看,我觉得还是很值的还是想说说这部片子和日文原版在气质上的不同和改编中到位与不到位的地方原版电影带着浓厚的日式表演风格,这种风格实际上是出离真实生活的,这样的表演方式在日本电影、戏剧中是主流,很多人说这是日本演员的舞台剧传统导致的,但这并不能解释中国的话剧演员的表演方式电影化是另一个样子,只能说,日本电影、舞台剧本身就有一个先于表演框架的表演立场,即出离真实生活以一种表演的逻辑代入剧情中的生活本身,而不是融入它而麻烦家族则从生活细节,到表演本身都做了一番中国式的完全改造,让李立群老师去完成一个完全戏剧化的人物恐怕比现在的表演状态还要简单得多吧(比如东海龙王和欧阳锋,不过最近电影里这种怪老头儿的形象都成了金士杰专利),其他人也是如此,但或许反倒正因如此,这部电影被很多人吐槽更像是大银幕上的电视剧,这里就马上凸显出一个矛盾——日本电影的日常化题材由于充分的表演异化而能够在剧情很日常的节奏下完成符合电影节奏的表达,但中国的日常化题材,如果不加入更鲜明的节奏要素和表演放大技巧,就很容易变成电视剧。
而更要命的是,这是黄小厨第一次拿执导筒。
应该说黄小厨在细节台本设计上,还是符合中国家庭日常节奏的,但整个故事 的叙述方式却还是逃不开日本电影的影子,这让这部片子虽然做了一些加强内在关联的努力,仍然呈现出一副非常松散的形态,不过好在这部电影把梗放在了那些平时生活中细节到我们自己可能不会去注意,但是被提点出来还是会有很大的共鸣的一些点子上,让这部至少不太烂的平庸翻拍多了一些亮色。
而且值得提的是,除了一些直接的滑稽安排——日版的林家小不平和王迅正好之前都是曲艺工作者,很能调动气氛——之外,电影玩梗的方式其实还有点儿高级的,很多包袱都有中国传统曲艺的特色,有个小弯儿,不点破,但在生活化的叙述中不经意掉出来,正中笑点,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7-7.5吧,及格以上有亮点,良品未满,其实更适合放在中央六的那种小制作数字电影平台去播
电影选取的阶层可能让很多的观众并没有体会到电影本身想传达的情感。
电影本身可以说是一部喜剧,黄氏幽默确实很能引得人捧腹大笑。
但是电影为了凸出矛盾而刻意的夸张人物行为,破坏了主题的诠释。
但是比较出色的点还是有的,首先电影想要传达给观众的东西是我很喜欢的,另外,没有创设过分戏剧化的矛盾,没有拖泥带水,是很符合电影主题的。
只是电影选取的是中国社会中很不具代表性的一个阶层生活,让很多人缺乏共鸣。
最后,你有没有打算跟身边的哪个人袒露心扉呢
从主题来看还是很不错的,尤其是最后那个对恩爱的解释,对于我这个现在一天和男朋友吵八百回的人来说,还是值得反思一下的。
看的时候有一种很日系的感觉,看完以后搜影评才知道是一个日本片子的翻拍。
整个观影过程中不知道那里不对劲,总感觉怪怪的。
可能是画面太唯美了和要表达体现的家庭人物矛盾不搭吧。
我很喜欢魏大勋扮演的文聪,很美很清新,然而却没有体现出他对这个家的爱和恨,没有把他的深情表现出来。
只有在搬走时说了一句自己在这里住了12年了,只是表现了舍不得,没有表现出这个家对他的特别意义是什么。
就算文聪是个害羞,腼腆,内敛的人,但他也应该有他自己深沉感情的表达方式。
其次还有一个怪怪的人就是影片中的母亲,有一种颐指气使,高高在上的感觉,每次出现的时候幽幽的像一个鬼魂,感觉不到她的温柔与操劳,甚至觉得她有些自私,开始看不起人了。
演的最自然最好应该是海清和王迅演的夫妻两人。
这两人的性格应该是这一家里最活泼的了。
片子的画面很美,但总觉得有一些匠气,人物不灵动,不像是感情复杂交错的家人,只像为了表现出矛盾,假装是亲人的陌生人。
最后,我爱魏大勋!
翻拍失败的几点原因:1.人物塑造的讨厌,老头虽然都是讨人嫌的老头,但是原著有可爱的一面,不好色,球进不了洞用帽子扇,这是童心。
原作中老太太尽管想离婚,但是在儿女面前还是承担着奶奶的角色,而改编后的奶奶完全脱离这个大家庭,陷入自我之中,俗称作,让人无法同情她。
2.细节:这一点也可以说是在塑造人物。
老头们不仅仅喜欢牛二,还有属于他们年代的文化元素。
原著中酒馆放的音乐是老歌,这也是老头喜欢去的原因,不仅仅是老板娘性感。
改编后不仅仅删掉了这些有趣的地方,还让人觉得污秽。
儿子们的生活细节在原作中也有展现,大儿子喜欢大一点的纳豆。
未来二儿媳妇在医院的细心工作,也是在用细节塑造人物。
3.喜剧不是闹剧,这是很多创作者对喜剧的误解。
生活喜剧最在乎真实的情感和细节。
someone‘s fav
妄想症导致无名火中烧
看演员表总会发现惊喜。
粗矿的面孔,温柔的声音。一本正经严肃的搞笑,这是法瑞尔的标志也是他的天赋。最喜爱的美国喜剧演员之一。这部之夜来说,低俗的搞笑却不令人反感,甚至故事和配乐竟然很优秀,一部轻松愉快的喜剧
无聊之作
最近爱上了这个小精灵的喜剧电影。超喜欢:
确实可以称为精彩至上的喜剧 相当相当愉快 原来几位主创都这么眼熟 诺兰称为伟大的喜剧 人生需要自己做选择 但允许你在马路上迷茫一会,一旦决定开车上路,尽管握好方向盘 有上世纪美国优秀喜剧的状态 很意外是0几年的作品
Susan酒吧飙的那段台词好凶悍
老套是真老套,但莫名戳笑点。萨沙拜伦科恩真是一看到他的脸就想笑
6.5分。Will Ferrell夸张的喜剧风格一直不是我的菜,但这部有关赛车,所以还是看了下。传奇车手掉下神坛在家人的支持下重返巅峰,故事有些老套了,所以电影也是总体平庸,无功无过。其实我一直好奇NASCAR赛车有什么好玩的,感觉上就是绕圈??
毫无新意的体育励志片,只有烧钱赛车戏值得一看。
我还是继没想起来为啥标记想看…
很烂也很有意思
极致的美式冷幽默🥶。
就是那种普通的喜剧片
威尔·法莱尔和约翰·雷利合作的片笑点都蛮奇怪的
Typical American
的确够搞
童年啊
居然看过了……还打了四星?!以为是一个沙雕喜剧片,其实还是很下功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