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期待的又看了一遍,我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好电影。
黄真伊,最先看过的是电视剧。
河智苑、张根锡、金载沅那帮人演的确实很好,虽然是剧集很长的电视剧却不落俗套,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对于电影,从最初开拍时就很关注,演员的阵容、全方位的投资打造和宣传都是有目共睹的。
迫不及待的看完,大概是最初的期待太满,所以我觉得很多人都有和我一样失望的心情。
再次看完它,我发现电影把黄真伊的故事压缩成2个多小时的剧情却又不失饱满和顺畅。
最值得一提的还是宋慧乔,虽然她的演技称不上炉火纯青,但是她把这样一个特殊人物的错综复杂的心理细腻地表现出来,使黄真伊那种不卑不亢的气势跳脱而出。
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一个贵族小姐的优雅和知性,一个对生活妥协却不向生活低头的坚韧形象,一个重情义懂得真情的女子,一个有强大宽容心不放弃信念的女人。
能够把人物形象诠释成这样,以我对于电影的期待,我觉得没有什么遗憾的了。
不可否认宋慧乔的美貌压住了镜头,她的表现带动了电影的整体氛围,实在是让人觉得很惊艳,期待她有更好的表现。
看完这部电影,我是崩溃的。
让我来打分的话,乔妹10分,构图画风9分,编剧0分。
我真心替乔妹捉急啊,怎么摊上这样的编剧。
当看到黄小姐在生母坟前呐喊她要把世界踩在脚下的时候,我虽然十分抵触看到一个冰清玉洁的官家小姐委身投到她家奴隶怀里的场面,我仍在接下来的两个小时十分期待看到一个一夜之间脱离家族护荫的女子靠着自身才情和美貌最终挣脱阶级地位傲视朝鲜半岛的故事。
但是!
我最终等来了什么????
这个脑残编剧,最终把这个故事写成了单纯的爱得太迟的故事,走到无人荒岛撒下爱人骨灰,然后说化成风和雨来陪我吧,然后还要表白一句我爱你。
晕,说好的把世界踩在脚下呢?
说好的要肆意地嘲笑这个社会呢?
都没了!
于是,我和部分网友的观点是一致的,这部电影一点都不能使我对黄真伊这个韩国历史著名的艺妓艺术家产生丝毫的同情或者尊重。
让很多人觉得,你自找的,你活该。
既然大义凛然趟了这趟浑水,还要一脸坚毅一脸清高干什么?
当初你不是只有这条路可以走,你走了,牺牲了女人的尊严沦为妓女,但是你换取了什么?
除了物质生活的提升,该爱的人爱不到,该救的人救不了,该争取的自由生活也落空了。
所以编剧真的应该侧重写一些她的成就和社会影响力,而不是变成一个俗套的阴差阳错的故事。
你爱我的时候,我不爱你,我爱你的时候,你却要死了。
晕,如果只是为了得到这么一个悲剧爱情的架构,完全不需要动用这么个丰富宏大的历史人物啊!!!!
乔妹的美使我欣赏完整部电影。
但是两个多小时的期待落空了,我讨厌极了这个编剧,像是把最好的食材都用上了,却只做了一碗鸡肋。
出于好奇跑去看了。
一度看不下去,有点闷,由于长就更显得闷。
看到最后终于恍然大悟:原来如此磨蹭的渐行渐远,根本上只是为说一个彼此错过两心知的爱情故事。
不由略感没劲。
片中的黄真伊和电视里经历不同,因此无可比性,电影的手法自然也不能同电视相提并论,但原本可以成为别具一格留白的段落,多半处理得无波无澜雁过不留痕,人物性格的变化则些许生硬,此种构思及手法的失调,很难不让人怀念电视虽然较为约定俗成但却逻辑清晰的编排。
让人惊喜的倒是宋慧乔。
表演不同心态和时期的黄真伊都很稳定,且扮相很美,比起河智苑外放的艳丽,她胜在珠圆玉润,在融入这个骨子里的爱情电影的同时,赋予角色的淡定、含蓄、坚忍,令黄真伊的形象最后些许跳出了胸怀深情叛逆佻达等等之类的窠臼,竟至升华出一种回味,不过,由于剧本问题,究竟展现了多少程度真实可信的名妓之相,则是见仁见智了。
作为令黄真伊刻骨铭心的男主角,刘志泰长得实在不够英俊,好在演得很有分寸。
电影的服装场景典雅考究,但总体色调沉郁厚重,与电视剧的阳光明媚花红柳绿形成鲜明对比。
看推荐说这部片是纪录传奇女子,刚强坚韧。
大晚上看的我越来越困,女子的一生没啥奇特,倒是像慢动作的播放了她和奴之间的爱情。
这个男主角选的。。。。
我擦。
另外,韩国古代对诗竟然全是中文啊。
这棒子竟然还说啥传统文化都是他们家的。
真让人不得不捏汗。
因为是经典、留学时《韩国女性学》的课堂上教授曾分析过这部电影......昨天和今天分别抽了三小块时间,看完这部电影。
我感觉:这是一副需要静下心来、用心欣赏的东方山水画。
黄真伊出生于公元1506,生命的旋律在1544年戛然而知。
稍微看下历史,我们可以知道:这一时期的中国,朱元璋建立了明朝,相继迎来了“正德、嘉靖”两位皇帝的统治;而朝鲜半岛,继新罗、高丽后,迎来第三个统一王朝——朝鲜,此时燕山君的统治被推翻,中宗取而代之。
再看下黄真伊的一生:1.出生黄进士强奸了正室妻子的侍女,侍女生下“伊”,交给正室妻子后,离开黄家。
所以,她的出生,其实是她妈妈悲剧的结果。
影片开头,从小被训练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才气逼人”的伊,给我们一种“白富美”的第一印象。
这也是导演预埋的一个伏笔吧。
2.被罢婚汉阳的一封罢婚书信,由黄进士的正室妻子告诉伊,安安静静的对话中,伊知道了自己被罢婚的理由和自己的身世。
影片中,伊此时宛然“淡定姐”,我们也试图用当时的社会背景,去理解“为何贵族士大夫不能娶庶出的女子为妻”.这一世俗规定。
“两班社会下的朝鲜,和封建中国一样,等级制度森严,婚姻制度也是讲究门当户对。
”这样的解释,似乎可以把伊遭遇的“罢婚”给合理化。
3.三岔路口的选择夜深人静,伊和奴交心。
“我面前有三条路......我决定走妓女这条路。
”伊依旧是“淡定姐”。
奴开始受到良心的谴责,跪在地上嚎啕大哭,嚷着:“小姐,你绝对不要原谅我。
”不知这话是真心还是假意。
我觉得是假意,奴从小喜欢天真无邪、玩办家家游戏当他老婆的伊,自觉身份卑微,高攀不上,眼看伊要远嫁汉阳,终于把自己知道的一个秘密告诉了汉阳的“准亲家”。
什么秘密呢?
也就是上文中说到的伊身世之谜。
这个秘密,源于伊的妈妈,她离开黄家后,选择了妓女职业,在黄家门口徘徊时被奴发现,奴开始照顾伊的妈妈,并陪同走完人生最后的路。
尽管这样,伊还是以处子之身,要求奴当自己的妓夫。
看似交换的肉体关系,在这两人心里都埋下了某样东西。
4.“美人计”为哪般?
伊的妓女路,走的是“清纯的脸庞+狐狸的计谋+出色的诗词”路线。
电影中,她的三次出战,都用的是美人计。
首战,以刚失去丈夫的寡妇为名,让怪童当碧溪水的下人,在某个夜,身着白衣,借口怪童不在代替铺床的她,被碧溪水牵住了手......她用碧溪水留在它长裙上的诗文为证,摘下了碧溪水“伪君子、真小人”的面具。
再战,对象是理学家徐敬德。
她这次的行头是“黑面纱,厚厚重重的盘发,黑韩服”,有点黑寡妇的味道。
徐没有给这个黑寡妇任何缝隙,反而给她上了一堂“政治课”。
由此,伊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觉悟一下子上升了。
这堂课,话不多,懂得人从一句话里能参悟出一生的道理:1)“如果前路被木头所挡,你怎么办?
”“让开它。
”2)“如果前路风雨疾来,你怎么办、。
”“等雨停。
”3)“你为什么不埋怨你的遭遇?
”“命中注定,无怨。
”伊听着徐的总结“你不为物所困的心,是因为你没有用心。
要记住,世间万物不能自生自灭”,从山上下来,这次摘下的面具,不是对方的,而是自己的。
第三战,伊让自己的两名仆人“衣锦”和“怪童”成婚,传统婚礼热热闹闹的一面,让我们有些许不安。
导演再一次使出了心里落差的伎俩。
婚礼当晚,新郎怪童被大人抓去当人质,目的是逼“奴”出来自首。
“淡定姐”这次以身相许,与大人共度一晚。
无奈,命运多奇葩的朝鲜,奴自己去官衙自首了。
这次,伊没有收获,大人扔出了“男人是井,眼光短浅的女人会喝完水之后,往井里吐唾沫。
为什么这样的女人就眼光短浅了呢?
因为女人还会再口渴的。
”当时的朝鲜,女人只是男人的一种附属物,这样的说法其实已经很抬举万万女同胞了,有点小可悲小可惜。
5.“奴”的死意味着什么?
相比较伊的身份从贵到贱的落差,奴一直稳居社会最底层。
影片中,他虽没有伊的才气逼人,但他的成长让我们很是感动。
他用自己的拳头一次次保护了心爱的伊,走上劫富济贫的道路,官兵拿着火把、射着箭一次次抓他,他的不凡身手着实让人感叹。
当他把抢来的大米分给百姓时,会让我们感到这是一次“爱心行动”,这样的奴,让我们看到小老百姓心底的善和真。
他和伊的对话,他说“我们去一个没有阶级、饥饿的无名小岛吧”,伊说“那我去那做什么呢?
”他回答“看看风景就行。
”他装着一个小岛梦,和我们伟大的马克思一样,构建着“无产阶级宏伟蓝图”。
上文也提到,奴为救怪童,自首后被押去刑场,斩“首”示众,他的小岛梦终究还只是个梦。
影片的最后,安排伊拿着奴的骨灰,坐上了船,到了一个风景如画的世外之地,伊留下骨灰在白雪皑皑里。
留下自己的倩影在美丽山水里。
这部电影如画,画里的人、事、物,体现着韩国传统的美。
而这种美,是一种无奈,“原谅,爱”这些台词的出现,让人心生怜惜;这种美,也是一种悲壮,大时代下的小人物,甲乙丙丁都有自己的故事。
这部电影听说很久了,尤其还是因为我喜欢的宋慧乔主演的,所以不管它的恶评如潮还是认真的看了一遍.看过其他人的影评,反映最多的是觉得电影的衔接问题. 大家都不明白,一个贵族小姐为什么在得知身事后毅然去当了妓女. 如果你细看这部电影,其实关于这个过成的交代还是很清楚的. 黄真伊说,现在她面前的有三条路.一是做假的贵族小姐,二是做下等的奴力,三是去做艺妓. 我们分析一下这三条路:第一种,黄真伊是个心气很高的女子,得知自己的真实身份,如果还苟活在贵族圈里,她自己一定不舒服. 而且即使她想苟活,也得瞒住所有人才好,也就是说得在别人不知道她真实身份的情况下,才能维持她的贵族地位.可是已经有人知道了,丑事传千里,将来大家也都会知道的.何况片里已经交代这种情况下,她嫁去贵族家,也只能做妾.古代的环境下,妾的身份事实上跟奴卑差不多.作为清高的黄真伊,她不会走这条路. 第二条路,做下等的奴卑,那就得一辈子不能翻身.她一个琴棋书画皆能的女子,做了奴卑能发挥她什么特长呢? 那么只剩下第三条路了.这条路,她知道艰辛.但她选的是艺妓的路,艺妓正是能发挥她特长的路,她能靠她自己的本事吃饭的路.何况,她自己的亲生母亲就走的这条路,她要去感受一下她母亲的生活.所以她已然的选了这条路.可以说,在那个社会时代,以黄真伊的个性来说,这是她必选的路.
韩片韩剧看得不多,风靡一时的《野蛮女友》之类倒是也跟风看了,总的来说,这些影视剧不太对我的胃口,外表的精致难掩内涵的浅薄,当然,它们很受东南亚人们的欢迎。
不过,精致的外表倒真能吸引人。
韩剧的形式美不是一部两部电视剧,或者一个两个片子,它是集体性的。
受不了长长的浪漫爱情剧,偶尔,我也会买几部韩片看看。
偶尔,也能惊喜地发现一些上乘之作,比如说张东健推掉很多片约,一心一意接演的《海岸线》,讲述一个边防兵误杀平民后内心痛苦挣扎、最终精神失常的故事。
《海》片几乎未入大众的法眼,我想,张东健接拍《海岸线》,一定不是为了过眼烟云般的名利,很有可能希望借着这个复杂人物的塑造,达到表演上的纯熟,是缘于对艺术的热爱。
昨晚看了韩国美女宋慧乔主演的古装剧《黄真伊》。
在沉寂的深夜,这种色调灰暗、愤世而不哀伤的悲剧引起了我的共鸣。
16世纪的朝鲜,大约相当于中国的元代(我好象记得哪本书上写的,那时候在元大都——今天的北京,因为皇后是朝鲜人,很流行“韩流”。
),大户人家,有“孝子门”之誉的黄进士家的独女黄真伊,出嫁前得知自己是奴婢的女儿,不愿虚伪地活着,选择了从妓。
地方长官为了得到她的心,设计杀害了与她相爱的土匪头子。
在这个苍凉虚伪的世上,她终于明白,还有君子,还有真爱。
沿袭韩剧唯美的传统,片中的画面也十分精美。
黄真伊清丽脱俗,男人们相对粗犷多了,这样的反衬表现了女主角身处浊世而出污泥不染。
开场的打斗,灯光布景犹如一幕幕精致的舞台剧,精致得太过纯粹和单纯,有些假了。
男主角与众混混的打斗,看多了武打片的中国人一定不会叫好。
这样的三招两式,较之中华武术,差得太远了。
这样毛毛燥燥的较量,既不激烈更不热烈,让人觉得韩国人只学到了中国武打片的皮毛。
16世纪的朝鲜,深受中华文化浸染。
黄真伊能够美名远扬,不仅在于她的美貌,还在于她的诗作。
所以片中时时有黄执毛笔写作的场景。
黄黄的灯光下,身着精致韩服、席地而坐的大家闺秀黄真伊纤手握笔,全神贯注于笔端,饱满润泽的黑墨渐渐变成漂亮的书法,真叫一个美!
佛教也应源自中原,黄去拜佛。
在去寺庙回来的路上,远远看见白色的葬礼人群,送行的人们多是衣着艳丽的“青流”女子,鼓乐欢庆下一脸哀伤。
这场景却是一番“道家”的诠释:旁人告诉她,“死是生命的结束,死去的人走完了一生,要高兴地送行”。
庄子之妻去世,旁人皆悲,庄子却“鼓而歌”,说这是天道,道法自然,何悲之有?
没有想到,16世纪的朝鲜也深受道家的影响。
这场景的出现,既为后文黄发现这次偶遇的乃其悲苦一生的生母的葬礼,连葬礼都要打着欢送的名义(实则内心苦悲),心里落下深深伤疤;又向观众一再渲染当时的社会文化,给电影赋上了一层哲学深义。
足不出户、饱读诗书的小姐其实有一颗善良的心。
对仰慕她而入室偷窥的男人,她说:“他只是不小心”,还为她题字。
然后,足不出户的小姐得知自己出身如此卑微后,几乎不能接受事实。
她同时又是个十足的叛逆者,大户人家的教养使她高傲:“有三条路:第一,继续当大户人家的小姐,嫁给有钱人家当妃子;第二,公开自己的身世,还原自己奴婢的身份;第三,进入青流。
”聪明绝顶的她看透了周围人伪善的面目,内心的高傲使她不愿过这种戴着面具的生活,所以,第一条路她不选;做奴婢,被伪善的人呼来喝去,失掉人生尊严,她不愿意;第三条路,成为最下贱的妓女,表面上堕落了,却可以以此嘲讽虚伪的社会,是她的选择。
她对人间的真善美并不是没有一点期盼。
否则,她为什么在当妓女的前夜,与男主角发生关系?
——她知道,他,虽然出身卑微,却一心向她。
此时的她这么做,并不是爱上了他,只是一种与过去告别的仪式,至少,他不是虚伪的。
妓女的社会地位很低贱,但是她却能在低贱中继续自己的高傲。
诗名远扬又年轻美貌,使她在上流社会的应酬中得心应手。
附庸风雅的大人们希望她的出现能够为其增光添色,她得以冷眼看世界,并继续高傲着:“我不想去!
难道你杀了我不成?
” 报复社会的快意并没有延续多久,真情就在眼前。
她终于一步步地被她曾经的仆人感化了,她也爱上了他,深深地。
然而,这世上唯一的温暖也被伪善的大人戕害了,她在白雪皑皑的群山之巅,抛洒着他的骨灰,“随风去吧!
” 电影一直采用平视的角度讲故事,画面也比较低,虽然很唯美,但让人觉得对社会人心的伪善、对生死的一些哲学层面的探讨有些力不从心。
对人心、对社会、对生命的表达缺少辅垫和映衬,整部电影好似一幕幕场景不多的话剧拼接而成。
虽然漂亮,却没有足够丰富的内涵。
背景音乐不多,几乎不着痕迹,只在少数的几个地方如蜻蜓点水般掠过,有些地方居然还是用的钢琴,非常现代和小巧的感觉。
难道韩国没有民族乐器、没有民族音乐吗?
即使没有,片中也出现过中国的古琴,16世纪的朝鲜社会同中原一样,也是忠孝传家,也是儒释道为社会文化的主流,想必琴棋书画也是大户人家的雅好吧,抚几曲苍凉的古琴是不是更能表达人物的心理活动呢?
片中多次出现诗词,全用中文书写。
当时朝鲜的士大夫阶层也讲究诗词的意境吧?
但是翻译的中文字幕太烂了,本来是:“云深雨可避,天曝景何如,夜不干雯别,金乌气待舒”结果说成了:“天上十的雨无法躲开,太阳下山来到的夜晚,即将天亮的早上,这么盼望”翻译的对白把这种应该表达的意境破坏得一塌胡涂。
我想,韩国人自己看这部片子,可能比我们中国人更能体会其中的味道吧。
好象韩剧永远只在画面上擅长,就象小朋友偏食一样。
偏食的后果是营养不良,电影只重画面,而且只求画面精致,是很不足够的。
每一个场景,无论从光线、服装、道具还是人物形象都精致小巧,但这么精致是为了什么?
总不能为了精致而精致吧?
漂亮之中,少些神韵,是个很大的缺憾。
片中很少有类似俯视群山之类的大的画面,须知黄真伊是在看透世态炎凉才有了巨大的心理落差,才有才女+美女+妓女的起伏人生的。
不开阔的视野使得影片内涵表达得单薄了些。
最后要说一句:宋慧乔演得真不错!
很喜欢她在片中的气质和扮相,一张俏丽脱俗的面孔对人物复杂心理的刻画十分到位,为影片增色不少。
单纯为看宋慧乔而看这部片子,欣赏小乔的美,还是蛮享受的。
看过河智苑演的黄真伊,没什么感觉,有的地方还觉得肉麻。
一个小地方的人,对自己为数不多的那一点点文化推崇着的样子就如同一个孩子在炫耀自己的学识。
实在没什么好回味的。
但为什么又会去看宋慧乔版呢,可能是因为实在喜欢这个演员吧,也可能是他的评价真的不高,而那个我不喜欢的版本评价比它高多了。
无论如何,我把它翻出来看掉了。
看过了觉得很感动。
整个故事最先打动我的地方是主人公对命运的态度,不是妥协,也不是抗争,是接受,接受他最最真实的一面。
不去做一个假的千金小姐,因为她不是真的贵族出身。
不去做一个下人,因为她一直被当作小姐来培养,她不是下人。
她去做一个最卑贱也最真实的妓女,用自己的身体养活自己。
整个故事点题的一段在她夜宿花谭老者的家中,那一段对话。
前路为高木所当,何如?
绕木而行前路有狂风肆虐,何如?
风过而行阻挡之物,缘何无怨?
天有意,勿须怨天起幡卷,心中无觉,是意不在焉,苟且之念生百忧也。
人活着,就是活一个真实。
没有评论.这电影太折磨人.优点是:景色很美丽,人物很美丽,服装很美丽.电影的色泽感很饱满.音乐也值得推荐.记得几句台词短视的女人会往刚喝过的水的井里吐痰,却没想过很快就会口渴的,世上有哪个男人拐弯抹角的狎妓?如风而至 似雨而来 愿能化清风 长伴君左右
每个人的生命旅程,都是寻找真我的过程。
有的人找到了,有的人则一直没找到。
即便找到真我,敢于面对者自古以来寥寥无几。
然而,不能真诚面对真我,无法透彻地看到自己的真实模样,任何人都无法摘下假面。
《黄真伊》据说是一部朝鲜古典爱情小说,由其改变的电影《黄真伊》由宋慧乔主演,2007年在韩国上映。
吸引我去电影院观看本片的是宋慧乔本人,作为韩国女性艺人中的佼佼者,她在《浪漫满屋》等电视剧中的表演征服了很多人,我也在列。
《黄真伊》这部电影对宋慧乔在相貌方面的要求,已经天然地达到了。
更严峻的考验是,形象甜美柔弱的宋慧乔,将如何演绎一个内心刚强的女性形象。
电影很快就切入了正题。
松都城的富家千金黄真伊成年后,少年时期的侍童奴闯荡各地后返回宅院,自告奋勇担任管家,帮助家长已去世的黄家重振门庭。
但是奴出于对真伊的爱慕,将她的身世告诉了已订婚的人家,不仅使真伊的婚约被解除,还使她的身世被全城人知道。
原来,黄真伊是父亲黄进士色性大发后强奸夫人的贴身侍女而生,千金小姐一下子变成了下人的女儿。
但是,真伊并不孤独。
自幼跟随的奶奶一直伴随她的左右,贴身丫鬟也一直与她相伴风雨。
更重要的是,真伊发现奴一直照顾委身妓院的生母,并为她隆重举行葬礼。
真伊决心仿效母亲时,决意献身于奴,以求获得靠山。
为私心而痛心疾首的奴,谢绝了真伊并在她进入青楼后不断保护她,铲除任何企图猥亵她的男人。
在真伊自以为走在一条以聪明和孤芳自赏来构筑贞操保护伞的“正确道路”上时,与因她才华横溢而宠幸她的使道大人给她带来数次思考的机会。
在亲手打破一名彪炳道德的官员的伪善之后,她在远近闻名的学者徐先生处开悟了。
真伊开始懂得,此前的生活不过是自欺欺人,自己是在不断地闪躲,从来不敢接近自我,这是一种掩护怯懦的伪智慧。
而此时奴成为一名义贼头目,他拆穿了一场当地高管杀人盗宝的要案。
然而,勇猛刚强而义字当头的奴,不仅因屡屡劫官粮济民而令使道大人震怒,更因为他是使道大人一直未能征服的真伊的妓夫,而被使道大人全面地嫉妒,急欲杀之而后快。
奴率民众阻击围剿的官军成功突围,在疗伤时与真伊终于敞开心扉互诉衷肠。
真伊对奴的感谢与爱情融汇,化作挑战命运的毅然决然,她令奴速率民众离开,去一个平安的岛屿。
奴深为真伊对自己的原谅所感动,更负加倍的愧疚而离去。
使道大人将奴的黑道小弟亦是真伊贴身丫鬟的新婚丈夫狗蛋强行拘捕,顶替奴欲上交朝廷。
真伊为免奴回城自首换回狗蛋,决心向使道大人献出身体。
使道大人色欲终于得尝,却实实在在地自我证明是伪君子,又不得不按约释放狗蛋。
不料奴不知案件已结,只身投案,真伊闻讯感到官府为时已晚,亲睹爱人赴汤蹈火,肝肠寸断,昏倒在地。
此时的真伊,已经深知命运于己于奴都作何意义。
游戏式的证明早已没有任何意味,只有心中的感情可永存。
在奴被关押的死牢,真伊为奴敬上一生唯一一杯酒,并行夫妇大礼,泪水中交托了永恒的情。
而在这深情背后,是两人对彼此对等的愧疚,和深受命运折磨时积累的悔恨。
奴的最后一个要求是希望真伊不要去法场观看行刑。
真伊则携带奴的骨灰攀上雪峰,让爱人和自己饱含深情的心灵一同在风中舞蹈。
与命运交锋、与爱人相遇和错过的故事,就此告一段落。
这部韩国的古装爱情电影,着力刻画身世对人的决定性影响,片子的伦理和礼教内涵,也让现代人深感距离遥远。
其实在那个时代,因为种种原则的约束,人面对命运的无力感极强。
不能再做千金小姐的真伊,面临三条路:嫁给大户人家作妾、一辈子做下人以及委身青楼。
选择做妓女是身为失去了身份感的女子能作出的最有力量的选择。
此后真伊游戏人生,终于发现掌握命运的要害在于捍卫真我,而执着于爱情和回报的真伊更进一步地了解,捍卫真我就是要饱满地将自己最真实的感情奉献给爱自己的人们。
使自己暴露身份的奴,童年最信赖伙伴的奴,青楼生活靠山和保护伞的奴,真正是真伊要保卫的,甚至比自我还重要。
黄真伊是一个内里十分冷静智慧、性格扎实细腻却果决勇敢的女子,无论是为死去的爱慕者送行的话语和礼节,还是为挽救亲人而献身于使道大人,她都能弃凡尘于不顾,成就普通人中的高级修为。
她受过良好教育,但在命运的戏弄面前能够先自强。
发现人生真谛之后,又能向正确的方向奋勇前进,着实是令人尊敬的人。
而片中人物之间的情感传递,两次令笔者流泪。
先是抚者——奶奶,在真伊不再是千金小姐时真挚地说,愿意为真伊未来的人生扫平一切障碍,永远以师长的身份相伴左右。
第二次是真伊到死牢探望奴时,两人心手相牵时,真正了解到对方都因愧疚而委屈自我,希望保护对方不受任何伤害。
片中的情感交流浓烈而频繁,尽管花哨的语言不多,却让人看到缠绵的爱情更彻底地融入人与人之间的大爱当中。
宋慧乔的演出,也完全达到了我的期望。
黄真伊在不同的生活状态和命运区间中的眼神、心情、脚步,都由宋慧乔演绎得清清楚楚。
身为妓女的黄真伊,的确如剧本塑造的那样,一点看不到骚劲,反而是傲得惊人。
黄真伊对命运抱玩耍态度的那些情节,宋慧乔也演出了狠劲儿,灌注了充足的“孤”的味道。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部电影也许只有在电影院观看的时候,才能体会到那种持续散发的淡淡的情感,会缓缓地触动人的心怀。
黄真伊的勇气是她使人尊敬的品质,这也使黄真伊这个女性形象和大长今一样成为朝鲜民族的佳话。
命运可以以不同的方式降临,但人若想找到真我,从而实现对自我对生活的超越,就只有勇敢这一条路可走。
捍卫真我,独有真伊。
原文地址:http://st1984pinglun.blogbus.com/logs/31536897.html
本来期望看到一部女性的自强奋斗史,没想到还是一个爱情故事,手法很专业,但不够好,只有宋慧乔一如往常的惊艳
我要把世界踩在脚下!
时间短 内容少
男主不错,尽管别人说他是腰子脸
像考前背过的东西一样,看过就忘了。。
我要将世界踩在脚下 嘲笑它
如果爱情总,是我在你背上走不完的路,那就好了。可惜世界太复杂。
烟花巷里简直要立牌坊了。。而且男猪如此之丑!
我一点都不喜欢电影版本。。真的。。。还是电视版本的好看。。
棒子男真难看。不明白演的是啥。。。
变成风来吧,变成雨来吧,跟着你像风一样过日子,在你怀抱里睡醒,我爱你。
她其实也爱国
韩国
小妞子演的真的不错...扮相漂亮
人这一生就是来受罪的,尤其是女人!人到底有多坚强,是否也是宿命安排给你所要活着的方式?这也许正是女人这一生灿烂的原因!
即使为奴为俾 依然是这样慈悲的洁净女子 身处这肮脏鄙贱的世界 才懂得心怀怜悯
宋慧乔很美!剧情不够出彩。
电视剧更精彩~
能低调点吗?
我很喜欢宋慧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