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剧,从女傻主一出现,就开始忍者看,忍了十分钟,实在忍不下去了。
异地他乡,不看好自己的行李,离行李箱而去,更何况箱子旁边还停一辆别人的汽车。
去听冥想课程,报名之前肯定是知道冥想的概念的,结果迟到了,别人都静悄悄的,而女啥主却不停的在陌生而神圣肃静的环境里大呼小叫……睡觉还要骚扰旁边的男主……如果我是男主,对这个不懂事的女人烦都烦死了,活该她被黑社会打。
之后在无人岛二人又吃又喝又浪漫,比在自己家里还自在……看不下去了……
王舒望和陆露在泰国相遇相识,经历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事情之后,相爱了。
回国后,两人准备结婚,却遭到了双方家庭的反对。
王舒望放弃了北京的事业,来到上海,开了一家陶瓷店,向陆露的家人证明自己可以给陆露更好的生活。
陆露的父母依旧认为王舒望和陆露不合适,不同意他们的婚事。
王舒望的异父异母姐姐赵燕也多次来到上海,还和陆露的妈妈蒋妙音发生了争吵。
这让两人的婚事再度拖延。
陆露和王舒望的爱情不断经受着来自双方家庭的打击和考验。
陆露作为一名编剧,一直追求着事业上的成功,王舒望则希望能够过田园式的生活。
陆露因为工作的缘故认识了大明星淳于秋,淳于秋表面看起来风光无限,但其实却为了事业隐瞒了自己曾经结婚又离婚的事实。
直到她的前妻珠珠生下孩子,大闹淳于秋电影发布会之后,才让这一段故事公诸于众。
淳于秋在陆露的开导下,接受了孩子。
他和陆露一起合作电影,事业也迎来了新的天地。
淳于秋喜欢陆露乐观上进的生活态度,决定要追求她。
陆露的好闺蜜马丝丝是一家服装店店主,在见到王舒望之后,被他迷住了。
为了得到王舒望,她用尽心机和手段,不惜和陆露闹掰。
陆露因为马丝丝与王舒望起了很大的误会,好在最终都化解了。
陆露拒绝了淳于秋的追求,和王舒望和好如初。
马丝丝经历了一系列事情之后,明白了友情的珍贵,深深祝福了陆露和王舒望。
陆露和王舒望经历了来自家庭、朋友、事业等方方面面的考验之后,终于走到了一起。
王舒望和淳于秋为了陆露不打不相识,最终也成为了好朋友。
北京和上海是中国近代的两极,两地的人既互相重视,又相互鄙视。
这已经不仅是南北差异,而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主义与实际的差别。
然而,编剧完全没有抓到精髓,而只是用南北差异啊,或者是一语避之的北方豪爽南方精细来体现。
真的是很无语,那为何不用苏州杭州,沈阳西安这种南北差异更大的地区。
北京爷们儿,首先应该是心忧天下,不会有安贫乐业的一面,这不符合北京的特点。
你去北京的串吧逛逛,哪个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世事偕通的样子。
即使眼高手低,但哪个整天自轻自贱,偏安小窝的?
而北京作为首都,四面八方的人都有,所以对结婚的礼仪,也受了各种影响,反而对老礼没那么重视。
相对河北山东,彩礼下聘之类的并不是很重视。
而上海妹子,则是嗲妹子,心目中是衣着光鲜,高跟短裙的。
然后走进弄堂,悄悄脱下鞋子,光脚走进家,爬上阁楼安寝。
一句“女孩子,光鲜比性命都重要。
”才是精髓。
哪有女主这种,上场就躺人家怀里的。
但上海丈母娘,是中国丈母娘的代表,姑娘风光大婚是仅次于自己大婚的第二大事。
最后在演员方面,袁姗姗虽然襄阳人,但在北京上的大学。
行动间处处透着北方人的大气豪爽,而郑凯在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则充满上海男人精细浪漫的特点。
和人设正好颠倒,看起来正好啼笑皆非,北京闺女碰上了上海姑爷的样子。
———————————————————————————————————————————————————又看了十几集,情节紧凑了一些,但是我说的问题一点没改,如果不强调双城。
你说袁姗姗演的是个西安人、郑州人,郑恺演的是个广州人、重庆人,同样有人相信。
因为他们身上失去了文化符号。
看看小品、话剧,上场三句话或者一个动作,马上大家可以看出他是哪个地方的人。
因为文化符号、地域特点体现啦。
“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苏东坡)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卓板,唱‘大江东去’。
”这就是文化符号的力量。
但是这部戏,却完全无视这些。
虽然现在陕西人也不是《平凡的世界》那样,带着白羊肚毛巾蹲在板凳上。
但地域差别仍然存在,否则这部主打北京上海婚姻的戏,就没有冲突点。
从此引出一个很可怕的问题。
现在的所谓新编剧,到底有没有去实地走访,去生活。
还是坐在家看看互联网小说,就开始动笔创作。
确实现在的老作家,那些文化符号有点过时,感觉都是老套路啦。
但不意味着,我们要不重视生活,架空一个世界来创作。
十几年前,确实韩国日本有过一阵谁都来编剧,家庭妇女职员都写剧本。
那是因为他们都比当时的专业编剧有生活经历,写的也是他们的工作生活状况。
拍出的剧真实可信,贴近生活。
而这部戏的编剧,估计和她写出的女主陆露一样。
以为有个狗血的人物关系,编点冲突就是一部戏。
缺乏专业编剧,对于时代形势、地域特点、人物性格变化的理论知识,以及大量的高级文学作品的阅读,就开始下笔编啦。
这是彻彻底底的空想主义,比一部两部烂剧更可怕。
如果觉得我说的空泛,请看看狄更斯的《双城记》。
书里既有在法国大革命风起云涌的形势,又有男女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命运,还有巴黎与伦敦这两个当时欧洲最大城市的风土人情的描写。
没有这些,就谈不上“双城”记。
希望陆露编剧,赶紧回炉学习学习吧。
ps:我本来是因为袁姗姗来看这部戏的,不是特意来黑的。
Hey. 别来无恙我是不爱说话的话唠 Ivey前段时间甜蜜收官的《国民大生活》,不出所料的,又是完美Happy Ending。
一路看下来,却会发现其实这部剧远不止玛丽苏这么简单。
(全家福闪现。
)说起来,最初官宣时瞄到演员阵容就有了些兴趣,很难得的,还看到了不常在内地露面的朱孝天的名字,对没错,就是曾经大家为之疯狂的流星花园F4成员之一。
加之郑恺与当时的女朋友真人秀节目热度未退,疑似分手恋情告急;袁姗姗近期新剧上档频繁,也让这部剧多了一些值得期待的因素。
剧情简介王舒望(郑恺饰)和陆露(袁姗姗饰)在泰国相识相爱,回国后两人准备结婚时却遭到了双方家庭的反对。
于是王舒望放弃了北京的事业,来到上海开了一家陶瓷店,向陆露的家人证明自己可以给陆露更好的生活,可陆家父母依旧不同意他们的婚事。
王舒望异父异母的姐姐赵燕(洛葳饰)也多次来到上海,还与陆母蒋妙音(严晓频饰)发生争执,迫使两人的婚事再度拖延。
陆露和王舒望的爱情不断经受着来自双方家庭的打击和考验。
陆露作为一名编剧,一直追求事业上的成功,而王舒望则希望能够过田园式的生活。
陆露因工作缘故认识了大明星淳于秋(朱孝天饰),淳于秋喜欢陆露乐观上进的生活态度,想追求她。
可淳于秋虽表面看起来风光无限,却为了事业隐瞒了自己曾经结婚又离婚的事实。
直到她的前妻珠珠生下孩子并大闹电影发布会后,这段故事才公诸于众。
淳于秋在陆露的开导下接受了孩子。
他和陆露一起合作电影,事业也迎来了新的天地。
陆露的好闺蜜马丝丝(刘佳饰)是一家服装店店主,却不巧被王舒望对陆露的痴情打动。
为了得到王舒望,她用尽心机和手段,不惜和陆露闹掰。
陆露因此多次误会,好在最终一一化解。
最终,陆露拒绝了淳于秋的追求,和王舒望和好如初,王舒望和淳于秋不打不相识,最终也成了好朋友。
马丝丝也明白了友情的珍贵,深深祝福了陆露和王舒望。
陆露和王舒望经历了来自家庭、朋友、事业等方方面面的考验之后,终于走到了一起。
(小巷子里偶尔的浪漫,大概是那时最美好的回忆了。
)角色小析陆露是个典型的上海姑娘,从事编剧工作,在事业上努力打拼执着追求,一根筋要当中国最好的编剧。
为了坚守与王舒望的这份折腾不已的爱情,她和自己的父母据理力争,和王家妈妈姐姐频频交锋,俨然是个为爱奋战的小斗士。
正如这社会中,从来不缺少敢爱敢恨的女人。
说到对于角色的理解,在一次采访中,袁姗姗曾表示,“陆露的性格本身就是那种有一点作的,我只是尽量在贴合这个角色,把她诠释的更真实一些,当然这其中肯定又免不了各种被观众们吐槽,但是我自己还是挺满意的。
”据悉她还特地请教了本剧的编剧王丽萍老师,一有空就揣摩角色心理。
(敢爱敢恨却有点小作的上海姑娘形象也是深入人心。
)北京小炮儿王舒望作为手工匠人,喜欢平平淡淡的日子。
既有随意的个性,又极其专注在他的陶艺。
对于感情他也是从一而终,心底深爱的只有陆露一人。
剧中因上海方言音译,使得众网友纷纷打趣他为“网丝网”、“横竖横”。
异地恋的情侣们为了爱情,貌似总是有一方要妥协。
为爱妥协的那一方,往往更深情。
(典型白羊性格,直爽、直接、直男。
)话说回来,剧中庆子这种人,反而在平时的生活当中是最常见的。
因为一点点小利益动一些歪脑筋,想要为兄弟做些什么却又不想对女人动手,甚至换个角度来说,他阴差阳错的成为了整部剧的线索,贯穿在几个人之中,潜移默化的推动着剧情的发展。
一点点贪财,加上一点点的好色,算是实打实的“坑队友”了。
(您所拨打的用户已经拉黑您的号码,请稍后再拨。
)王舒望的姐姐赵燕是个脾气火爆的北京妞儿,被陆露的发小、家境富裕的硬汉裘德罗一见钟情,经过激烈的追求最终走到了一起,自此她也从北京搬来了上海。
用王舒望的话说,“原来一个男人疯狂起来,是会不要命的。
”
(所谓一物降一物。
人间真理了。
)整部剧下来,有个角色意外的亮眼,那就是剧中陆露的父亲陆建民一角。
郭凯敏作为老戏骨,一反当初《人民的名义》中的常态,时而卖萌,时而卖怂,帮着自己的女儿打掩护,配合准女婿哄着老婆,逗趣的典型“妻管严“形象给这部剧平添了许多笑点。
或许看剧时,无数人心里都会羡慕陆露有这样可爱的父亲吧。
(看着这种景别,好像突然跳戏到了人民的名义。
)尽管剧情中有些大情节依然和平凡人的生活存在差距,但很多扁平化的生活细节却值得细品。
如陆露总是趁母亲不注意时偷偷的给自己“妻管严“的父亲往口袋里塞钱,被妈妈看到后说其实他最终还是都上交了,甚至会有些嫉妒老头子有姑娘疼,果真验证了”女儿是爸爸上辈子的小情人“的说法,不免心里一阵温馨。
(和睦的家庭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其中一位起到了完美的润滑剂当代影视剧中,渐渐出现了有意思的现象,即地域特色越来越融入剧本的创作以及演员的角色。
尤其是方言在剧中的运用,常常能带给观众意想不到的惊喜。
王舒望的上海房东陈先生,也被王传君演绎的十分地道。
几乎全程操着上海方言,满脸胡茬,从一开始的尖酸刻薄,慢慢的开始帮助自己的房客追逐爱情,再到最后勇敢的去追求真爱,也算是个展示了上海人的热情的地标性本土角色了。
(锥子一般的下巴和富贵紫外套真的从一出场就让人移不开视线。
)说到憨厚老实,操着东北口音浓眉善目的壮实大汉形象便会瞬间把观众带入其中;说到精明能干,上海举止优雅打扮讲究的阿姨们便是最佳的母亲人选。
诸如此类,北京爷们儿王舒望的有情有义,上海姑娘陆露的古灵精怪,此时只想感叹一下中国的地大物博、人杰地灵,使更多的传媒行业工作者借此发挥出自己更大的优势从而创作出更加优秀的影视作品。
(图为漫画版宣传海报,两人眼神亮了。
)一些拙见,不喜勿喷。
Sina weibo: @不爱说话的话唠Ivey (转载请联系作者。
侵权必究。
)
唯一让我看下去的动力,就是袁姗姗了,之前看过她演的那部《我爱男保姆》,瞬间被她扮演的善良和坚持所吸引,所以搜了一下她演的其他剧目,但看完这部,我有种发疯的冲动,这都什么烂剧本和烂剧情啊……-_-||看某视频网站的弹幕上,竟然有些人骂袁姗姗!?
what?有没有搞错,袁姗姗唯一错的地方,就是接错了剧本,但是角色的恶心,又不能怪她,只能怪编剧写的这台词和内容,如果真要骂她,也是说明人家把角色刻画的入木三分,就像当年的“容嬷嬷”一样不是么?
这部剧里,珊珊扮演的露露,就是一个作货儿,全程都在“作”!
而且,编剧第一集就让我有看不下去的冲动,她和黑涩会拿错箱子的桥段也就罢了,还能忍,但是她在泰国的冥想馆里,坐下来就不老实的片段实在是无语,她努力的和旁边看起来像中国人的男性搭讪,那么她这个举动,说明了她什么性格呢?
如果单看外在行为,单纯的看客以为,她一个中国女孩,在外国异地他乡,好容易见到一个中国人,她主动找人说话没有错,问题是,如果把和她一起盘坐的郑凯,换成演员“句号”一个带眼镜的胖屌丝形象,又或者换成“宋小宝”一个丑男来演,露露也会这么主动搭讪吗!?
看过全集我们应该知道,她不会的!!
在郑凯和那群黑衣人假装打架,突然拉着露露逃走时,如果换成一个丑男,她会被他拉着一起逃走吗!?
我想她不会的,她完全就是被刻画为一个外貌协会的,这里,咱们可以举个栗子,说说这个露露有多渣,忘了是哪集,郑凯喝醉了来找露露,这时那个秋姓男明星的助理从露露家把她接走谈剧本,在小区绿化带附近,露露只是简单嘱咐了两句喝醉了的郑凯,自己就和人家走了,走了,了……要知道,看背景,那可是大冬天,你让一个喝醉的人躺外面的绿化带附近?
大冬天的躺地上,不仅仅是感冒问题了,甚至有生命危险,正常人会这么做吗?
正常人怎么做,就不是把他扶进家里,也应该先带他上楼吧,把他放在楼层的房门口也行啊,你把他大冬天扔门外绿化带是怎么回事!?
这点,网上的弹幕一致吐槽就可以看出来,编剧这个环节有多么不走心写的,或者他这么写,就为了体现露露的“渣”么!?
全剧看下来,郑凯对露露爱,是真实的,因为从第一集开始,这个露露在冥想馆里,就没有一副淑女的样子,甚至让人感觉有点恶心,这样的情况下,郑凯还这么为她着想的付出这么多,也确实是一种真爱,可惜以外貌协会为首的露露,看到新欢就忘记旧爱也是真实的,要不是突然跑出一个大肚子的妇女死缠烂打那个男星,估计露露早跑人家怀里了,所以,这个编剧写的剧本的意图一直就不明,里面露露的母亲,态度转变的也特别奇怪,就因为自己老头子生病,就突然开明的同意王舒望了!?
更不要说第39集里,那个弱智到极点的“黑衣人”绑架的桥段,编剧你到底在写什么?
或者说,导演你知道你在导什么吗!?
……你们的专业性在哪里?
台词语录: 1.你要的生活我都会给你,我会奋斗给你看。
2.你知道我们当编剧多么辛苦吗?
3.刚才的台词都记住了吧?
要不咱俩还是在对一遍吧!
4.我有两套房。
5.二环里那套自住,三环边上那套学区房出租。
6.寸土寸金的皇城脚底下,不大,几百平米而已。
7.那钱当然是越多越好了。
8.你的饺子到了。
9.因为幼儿园代表着你父母的出身,最能体现你的家庭背景。
10.男人的表女人的包,是最能体现品味和价值的时候。
11.别人开车烧的是油,我们烧的是血,是脑汁,是一去不回的胶原蛋白。
12.天下美女无数,最好不过陆露,我有陆露足以。
13.我的宝贝戴在了我的宝贝身上,真是宝宝贝贝。
14.不问以后,不知将来,第一次感觉惊心动魄的好。
15.在海边的那段日子,是我人生的华彩乐章。
第一次能够在国产都市情感剧找到如此明快得感觉。
一反常态的跳脱出了国产情感剧日常啰嗦的困局,反而直入主题两个已经相爱的人如何能够冲破双方截然不同的身份,性格,家人等等的枷锁从而幸福的在一起。
我一直觉得以郑恺的形象,在黄海波和文章接连陷入困顿之后完全能够接过他们手中国民女婿的大旗洋洋洒洒的走下去。
只是没想到直到今年他才有了这样的一部剧。
再说袁姗姗,跳脱出于正这个黑洞以后。
她终于在一步一步的证明了自己有成为一个好演员的潜质。
陆露的大大咧咧一根筋的角色形象更是诠释的不要太好。
然后说一个许久没见的阿杜,听着为爱投降。
仿佛让我回到了14年前,只是那个时候他歌里的主人公叫颜如玉和邱石。
最后总结一下,打五星的目的并不是说《国民大生活》毫无缺点。
只是相比评论区那些以一些莫须有的道理评分的人我更希望讲这部电视剧的评分拉到趋于真实。
相比大部分所谓都市情感电视剧的标杆我自以为《国民大生活》百分之两百了完成了自己得工作,甚至能做到突破!
不能说它究竟能给电视业者有如何启发。
但是它至少也能给他们树立出一个良好的榜样。
因为在作为观众的我眼里,王舒望和陆露的爱情,看的让我欢喜。
可能电视剧很戏剧化,可是是不戏剧化又怎么称之为戏剧呢。
国民大生活这部剧前期可能有点快了,但这恰恰是之前社会很火的闪婚,说明编剧还是抓住了国民生活的点。
这之后其实又恰恰又给我们一个警醒,闪婚过快真的会经历很多,以北京和上海一南一北的地域特色和家庭背景来展开现实的矛盾,细细想来,这都是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琐碎,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物性格的不同也展现的很明显,其实感觉演员们表现的也不错,毕竟角色背景的设置就还好,谁说北京爷们就要走政治的,洒脱淡然的也是北京人(毕竟可以参考以前的贝勒们的精神气)。
总之,一部剧,要看编剧最实在想表达的,而不是揪住错处不放,那你看它有啥意思。
我觉得挺好看的,原来特别讨厌袁姗姗,看见她演得剧就换台,什么大玉儿,岳灵珊,那香肠嘴实在是看不下去,结果和郑恺一搭档,这火花就出来了,再加上那个活宝妈搅局,还有朱孝天那个王子病的明星,还有爱情公寓里的关谷在里面演的颓废大叔样子的怪房东……反正这部剧挺有看点的,今天换台没好看的想着就先看两集这个吧,结果意外发现还挺好看的,哈哈~
第一集看完,有以下感想:首先,故事开始于一次发生概率极低的巧合,之所以说其概率极低,一是女主陆露(袁姗姗饰)的旅行箱与装着鲍哥母亲骨灰的旅行箱正好一模一样,二是来人接机的时候她正好走开打电话且选择不拿箱子,三是刚好有一队旅行团走过来扰乱她的视线,四是装着鲍哥母亲骨灰的正好是个瓷罐而且装这瓷罐的人正好没有常识,不知道瓷罐在长途搬运的时候容易碎掉而要把箱子里其他地方塞上报纸、泡沫之类的东西以加以保护……就这样,一场以低概率巧合开始的故事慢慢展开了,也同时把这部剧集推到了神(狗)剧(血)边缘。
当然,不是说巧合不能用,所谓“无巧不成书”,剧作中,巧合的运用可以加强其戏剧性、刺激观众的注意力,但如果整部剧一开始的情节发展就建立在这种低概率的巧合上,其逻辑性是会令人质疑的。
其次,在和男一号王舒望(郑恺饰)相遇的戏份中,女一号陆露这个人物的表现显得过于夸张,几乎已脱离了正常人的认知范畴。
自打她第一次见到王舒望,一直到两人被带到鲍哥的别墅到第一集结束,整个人的表现都显得花痴,给人一种“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之感。
试想,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孩子,就算性格再怎么开朗,刚到人生地不熟的异国他乡,就敢于如此主动调戏陌生男子吗?
而且她做为一名女编剧,即便再热情如火,最起码智商总应该在线吧?
在没搞清对方是什么人,能不能把自己骗财骗色、卖人割肾、先奸后杀之前,怎么也得装得矜持一点吧OK?
更何况还刚刚经历了一场被疑似泰国的黑社会惊心动魄的追杀!
说实话,其实我本人也喜欢热情开朗的女生,能在陌生的状况下打破僵局变得熟络,但经过本人长期坚持不懈的观察,这几乎是不可能的,相信我。
愚以为,在电视中塑造一个鲜活有趣的、有生命力的人物,一定得是建立在普遍性上的特殊性上才行,小众人物身上发生的小众事件使陆露这个人物显得虚、假,人物给观众的感觉是不扎实、不可信。
遗憾的是,一开始女主便是如此,从而就动摇了整部剧的根基。
第二集一开始,陆露从色女秒变女文青,在别墅楼顶的一番歌咏“滚烫生活”的慷慨陈词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难道她忘了自己正身在虎穴,生死未卜了?
接着她表现的象个神经病,一会儿问王舒望鲍哥怎么还不来,一会又让王舒望杀了她,直到王舒望忽然吻住她……看着两人,我呵呵地笑起来。
接着,陆露说:现在不需要答案了,因为有了爱情,什么都不怕了……两人在泳池边甜蜜拥抱,给人一种全剧终的赶脚,后来我忽然想到,这是第二集,这他妈才第二集呢!
信息时代的速食爱情,速度直追约不约好吗?
我也是醉了!
好吧,他们是一见钟情!
当鲍哥说出事情的真相——打碎的骨灰罐其实装的是芝麻粉,此时其中的逻辑关系我已经彻底看不懂了。
如果说鲍哥感谢陆露,是因为她打碎了骨灰罐,那么假设那该死的罐子是别种材质打不碎的话,莫非老太太的骨灰将永远留在法国?
而接受鲍哥香火供养的将是一罐芝麻粉吗?
对于鲍哥这个大孝子来说,老太太去世这么大的事情,他都不亲自去料理后事,还得让人把老太太火化了,再把骨灰送回来,这可信吗?
那他干嘛后来又要亲自去取骨灰呢?
结果,陆露被鲍哥母子的这件事感动得一踏糊涂,亏她还是个编剧,唉,如果编剧小妹们都酱紫,那后果真的是不堪设想啊!
后来两人在树庙外结婚,越来越有大结局的感觉了……对了,话说前两集给人一种强烈的泰国旅游局广告植入的感觉呢。
百度了一下剧情梗概,一句话简介是:“该剧以都市生活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北京小伙王舒望和上海姑娘陆露,在滚滚红尘中返璞归真的爱情故事。
”又看了看较为详细的梗概,判断这剧只是部通俗之作,成为精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当然了,只看了两集就下此结论过于草率,似有不负责任之嫌,但第二集放完,我已是意兴阑珊,无心再看,于是果断弃剧(与演员演技无关)。
女主这种一眼看过去就知道是个“坦荡”、“率真”、“不做作”的姑娘我可讨厌了。
一二集过后男女主渐入佳境,丈母娘夸张了些。果然开头就发糖的剧后面就是各种虐,郑恺演技一般胜在角色讨喜,个人还是更喜欢雷佳音来对戏。姗姗又接了个不讨人喜欢的女主,人设比《我爱男保姆》的陆晴差远了,各种作,所以这才称得上是大生活?目前看来三星半,给新组合凑个整。
嗯,额,啥也不说了,挺陆晴过来的。。。
2017年去泰国玩完回来发现这个剧,那个大树不就是前几天刚去过的地方么😆
在伤心的情况下看的,不华丽 但能感觉到触碰到我的笑点
这一开始什么乱七八糟的,袁姗姗在冥想中心又吵又闹,能有点素质吗?看着就烦。
对于近几年的生活剧无好感,都是一个模子里拓出来的泥巴!换汤不换药!!!
剧情可以直接忽略(剧本槽点太多),谈谈表演吧,作为演员我觉得郑凯、袁姗姗真的是很出色的演员。台词都挺棒的,没有港台腔出现。角色塑造的挺成功的,简简单单的爱情故事演绎出不同的画风,而没有刻意的偶像包袱做状态表演。看似简单的故事但是依然需要演员的功力。要好好向两个演员学习。
好看,不解释。
狗血无比的情节,我竟然断断续续看完了,中间有些情节还有点感动,想到年轻时恋爱的样子,奋不顾身地热烈相爱,无论如何都是件美好的事~
就是一心想给五个星
emmmmmmmm
基本还是不错的就是朱孝天那一口的台湾腔实在是让人讨厌啊,那么大年纪了居然还是男二,白混这么多年。越来越喜欢马丝丝,这才叫人的正常智商好吧。
不错的电视剧,女主有演技,很漂亮。
强烈建议,郑恺转型MB,弄不好还能做几天上海一姐之类的,这辈子靠拍戏真是出不了头了
谁能告诉我,为什么王编剧很喜欢写闺蜜抢男友?
烦人 一定来打个分 围笑
这么些年过去,033演技还是那么浮夸…
男女主都比我原以为的显得可爱
两集弃,这俩人恋爱的速度比火箭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