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严歌苓一向善于挖掘女性的内心世界,她笔下的女性不是中国主流赞扬的所谓无私忘我而是真实善良,齐之芳作为女人作为在大时代变迁背景下的女人被刻画地有血有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七情六欲,敢于直视自己的七情六欲才敢于抛弃欲望,有人说她的形象不符合传统母亲形象,请问传统母亲是什么形象,她们同样是凡夫俗子,对于一名普通人,牺牲个人情感已是不易之事作为母亲同样也是。
敢于直视人性才能更好地关怀人性,一味宣扬过分正面的事情难道群众就完全正面了吗,不见得,认识苦难才能激发善良。
齐之芳的成长背景让她的性格中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她追求完美,清高又坚守信念,她对爱情的执着不表现在对某个人执着而是执着于感觉执着于爱情本身,与金钱无关与世俗偏见无关,感谢严歌苓感谢蒋雯丽,呈现给我们这样一段人生的故事。
前面40集,男男女女,我看齐之芳嫁了又嫁,只觉波折。
待到那位爱唱歌,爱听半导体的齐妈妈过世时,那些贫穷动荡年代的欢乐回访,那竭尽全力在困苦生活中为子女撑起一片欢乐的母亲、奶奶的笑容,让我潸然泪下。
最后我以为齐志芳会在戴志亮的身边安定下来,可惜有些东西,错过就是错过。
这些,我只是遗憾。
然后是齐志芳被儿子、女儿带着一次一次偶遇某某编辑、某某台长,她的子女似乎是那么迫不及待的推销自己的母亲。
待到齐志芳在王红家外听着童彤嫌弃臭酸菜,仰头忍泪故作坚强时,我想到了上次回家时母亲与外婆争吵,外婆偷偷的抹眼泪的情景,再一次心痛不已。
随后是王东一家关于齐志芳住处的讨论,我才知道齐志芳竟然是睡在她儿子家客厅的沙发上!
就算这样都还不得安稳。
在哥哥家被误认为保姆,在再一次的偶遇相亲中,齐志芳爆发了:“我碍着你们什么事儿”“妈,我这不是为你好吗?
不想你孤孤单单的”“我年轻的时候,每次找对象,我都想着你们孩子们,现在你们大了,有自己的家了,我终于可以走自己的路了,是不是你们都过的挺好挺满足,没地儿安插我,就非得把我给死乞白赖的打发出去呀?
”然后是媳妇的真心话:“妈住我们家,最紧张压抑的是我!
”幺女儿说“妈,您住我那儿去!
” 女儿是爱母亲的,这话也是真心实意的,但媳妇作为外人,道出了真相“就你们家那装修,就存心不想让妈去住!
……妈会跟你们住在一个空间里?
都没法隔音,又不让烧饭做菜。
你们这设计,就是既不想要孩子,又不想要老人!
”看到这里,我好像听到了作者对现代年轻人的抨击,你们也许是爱父母的,但是在自己的人生、工作、家庭规划中,却从来没有为父母考虑过。
我们这一代人,太习惯别人事事考虑自己,却从来不习惯事事考虑父母。
小女儿曾说过“妈和姐都是为别人着想,单着太多东西了。
我们现在要为自己而活。
”这不就是我们这一代青年经常的口号和理念吗?
“为自己而活!
追逐自己的梦想!
”我想说,我们每个人都会老,我们每个人的子女都会长大到不需要我们。
但我们将会需要他们,就像现在我们的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需要我们一样。
请在你的人生规划中,考虑下父母。
请在追逐新时代的奔跑中,等等你的父母。
请多爱一点,你老去的父母。
父母在,不远游。
孝,需孝其心。
男人死后,女人改嫁可以理解,但是男人死了才多久就开始寻思着嫁人了?
说是家庭条件不行,我也没看出来能饿死人,要嫁给老李,孩子动了人家的东西,人家问问都不成了?
要嫁给小戴,小戴为你进了监狱,就听别人说他死了你就死心了?
自古还讲究一个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呢。
后面的都不说了,这一大家子我也是服气,都是属墙头草的。
本来都已经睡觉了,可忍不住起来;本来都已经关了电脑了,可忍不住打开;本来这几天已经这样折腾几回了,可今天真的忍不住了......-真心不知道,这部电视剧究竟要表达的是什么?
传递的是什么?
莫非就是传说中的“正*能*量”?
还是所谓的,为了寻求内心的真爱,真实的自己的一个女人的坎坷?
抑或是寡母育三孩的艰辛?
为什么我什么都看不到,明儿得去重配眼镜了!
事先声明,本言论不涉及到剧中任何一位人物的扮演者,单纯针对剧情。
并且个人感觉演员的演技都很棒,为此片添彩不少,不然更是无法入眼。
在今天,关于“小三儿”的话题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之所以大家口诛笔伐的对待“小三”,是因为顺序不对。
什么顺序?
如果在一段没有结束的婚姻中有一方出轨了,那么这是错的,无论你是什么原因,就算这“三儿”真的是真爱,那也是“三儿”。
但是如果是先结束一段婚姻后,双方再各自觅得佳人,那就是值得祝福的。
就像是橱窗里的东西再美好,但别人比你先付款就是人家的,你就是十倍二十倍的价格,人家不卖你也不能明抢啊?
当然,你要是和人家沟通好,人家又愿意转手,那就是合理买卖。
多简单的道理啊。
顺序很重要,可齐之芳偏不知道,这也不能怪她,连教她认了第一个字的哥哥齐之君也不知道!
--先说齐之君的。
说实话,我也是真的心的不喜欢他媳妇,也觉得俩人不配,但...但....但....那毕竟是自己的媳妇,自己孩子的娘啊,难道,齐之君,乃至全家人对她就好了吗?
有段情节是嫂子在控诉,说嫁到这个家来,连一个自己柜子都没有,家里的柜子放的都是芳子的东西。
齐之君说自己的媳妇是嫉妒妹妹,不错,就是嫉妒了怎样,搁谁那不嫉妒啊?
在这个家里,受到万千宠爱的是齐之芳,同样作为在这个家的女人,老公不爱我爱妹妹,公婆不疼我疼小姑,只要是个正常人,谁不委屈啊?
也许是我觉悟还是不够高,胸怀还不够宽广,要是我家里父母如果这么偏向对待我和妹妹有也急啊。
可是这么没文化、没修养、没这没那的小魏是耽误了谁还是害了谁?
她只想让老公疼自己,过好自己家的日子,有错吗?
这不是每个女人最平凡的愿望了吗?
如果说她有错,错在她的破嘴,破脾气,错在每当齐之芳回到娘家后,她就像是被别人侵犯了领地的母狼一样张牙舞爪。
可他老公呢?
剧集过半,齐之君什么时候是站在老婆这边吗?
不知道你们看没看到,反正我是没看到。
我只看到了,真么多年来,他与红颜知己小崔在一起。
当然也没干什么,用剧集里小崔的台词“一起逛公园、看电影、冬天就是坐在公共汽车上来回”,“我把他这个音乐盲变成音乐通,他把我这个对水利一无所知的人变得关心水利建设”,(大概这意思吧,具体台词记不住了),怎么好像紫薇和尔康的“看雪、看星星、看月亮”呢?
当然两人除了培养了点共同的兴趣爱好,偶尔谈谈心,偶尔深情对望,在偶尔一起出去秋个游之外,没别的什么事。
真的,真的没睡,所以不能算出轨吧,不能算“小三儿”吧,顶多就是个“精神出轨”吧,就算是吧!
“精神出轨”的伤害有多大,请参考《离婚前规则》里贾乃亮和白百合扮演的那对,里面白百合的台词比我的废话说的明白。
但《离婚前规则》里还不算太惨,最起码,男主“精神出轨”后亲戚朋友都在批评教育他,安慰女主,男主也在自我纠结。
而我们这老齐家呢?
男主不但享受至极,齐之君还让让小崔教自己饿外甥女唱歌,并叮嘱二毛不要让舅妈知道。
齐之芳呢?
就像找到“同是天涯沦落人”似的,幽幽的对小崔说一句“没事就来我们家吧,不然你和我哥去哪啊?
”我擦。
并且还要在媳妇不在家的时候带小崔去见自己妈,拜托,哥们,您还没离婚呢,就是不按照剧里的年代,在今儿个也不行啊。
说道离婚我就更生气。
这婚姻不般配,没感情,这理由那理由的,可谁让你结了,既然结了,那就像个男人似的,担起该负的责任。
就算喜欢小崔喜欢的撕心裂肺了,咱也先把婚离了,这是对与你生活过的你孩子的妈,一个女人的尊重,也是对你的爱情的尊重。
我没记错的话,齐之君是先与小崔“谈的来”的,但这边并没有和小魏离婚,“谈得来”很久之后才像我们李主任递交了一份离婚申请。
恰恰正是在谈自己的离婚问题的时候发现李茂才派人跟踪自己的妹妹,把我们这位伟大的哥哥气的攥起了拳头,我好像刚从齐之君身上看到一点像个爷们的影子,可这家伙抬头一看书案上自己的离婚报告,又自我调整平息了怒火,继续喝李主任,谈心。
也许我有病吧,也许我的三观不常规吧,可我是真的觉得小魏挺悲惨的,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回咬人的狗不叫”。
斯文如齐之君,却早已有个“谈得来”的朋友多年并且周围的家人都知道且支持着,粗俗如小魏,却为了早已不属于或是从未属于过自己的男人每天像个泼妇似的生活。
一个女人怎么把自己混成这样了。
这方面,小崔就聪明许多。
可是,大姐,有首歌你那个年代可能没听过,叫做《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在我们责怪男人出去寻花问柳的时候,也要想想,要是没有那么多花,他就是想采也采不到啊?
这小崔是个好同志,义无反顾的走在喜欢别人老公这条路上,坚定不移。
先是齐之芳的老公,再来齐之芳的老哥。
难道你不知道人家都是有老婆的吗?
虽说“我喜欢你是我的事,与你无关”,可你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最坚固的也是最脆弱的就是人的伦理道德,精神防线。
哪个正常的男人,还是家有丑妻悍妇的男人看到这样一个柔情似水的女人会不动心啊。
小崔啊,你没放火,但你也没救火,只是一直加柴而已。
女人啊,不要再为了不把心思放在自己身上的男人费心思了;女人啊,不要再对不该把心思放在自己身上的男人费心思了;女人啊,不要再不把心思放在自己该放心思的男人身上了。
男人亦是如此。
齐之芳,你对那三个男人,也错在顺序上了,顺序错了,多情就变成了滥情。
......(待续)
申明,专业追剧的是媳妇儿,我只是玩票跟看,只看了大家普遍认为灌水气质严重的最后几集。
诚恳地说,一年逛两次爷们儿衣柜的我,稀里哗啦地哭了。
娘剧首先一个特质就是明显的双重主线,或者说是双主题变奏。
我们跟着剧中的蒋雯丽将她的/我的/我们的人生里里外外看了个通透:封闭而敏感的内心世界被外界闯入,那或许是爱情或许是温暖或许只是单纯的荷尔蒙,于是具体而微的感受能够燃烧成每一个炎苗细节都清楚细腻的篝火;相对的外部世界永远保持着表面上的温情脉脉,每个人都在利益的平衡木上小心行走,在自己趋利性的选择驱使下将那个为自己付出最多的人推向深渊,通过母子、母女关系的处理,世界冰冷的本质贯穿整部剧。
双主题的表现形式如此风格迥异以致于截图出来大家根本不会觉得这是同一部戏。
讲到蒋雯丽和她的男友们充满温情回忆的细节,车站单车大红围巾一方桃林,从拍摄角度到取景意象上唯美倾向都比较明显;而讲到子女生活(尤其是夫妻独处、睡前等片段),一股浓重的生活俗剧的气息就透露出来,斤斤计较互相算计道貌岸然无可奈何通通在里面。
一部戏里两种截然割裂的风格样式,让我们能够更深切地感受内心世界柔软敏感丰富如一树深山独自开落的桃花、外部世界人与人之间从根本上的不可沟通性。
前者因为虚幻迷离而愈发美好珍贵,后者因为坚实不摧而更加冰冷绝望。
一把从外面烧到心里的个体生命之火,一个生长在身体里、延伸到社会外的人际关系,不正是我们生存状态的体征:先天罹患死亡之癌的“人”,终归要带癌生存并宛若不知自我欺骗地奢求存在意义——意义始终缺席,而无数个瞬间的感受长存。
一些散记:故事的“命运”主题在姥姥去世那集(之前不知道有木有)通过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明显传递出来。
将蒋雯丽彻底离开以后张鲁一的寻找至于一条逼仄并繁乱的街上,逆光占据多半镜头,西装革履的张鲁一和身后骑自行车、带红袖章的解放军截然分开,这个现代感十足的镜头十分经典。
蒋雯丽在戏中年纪越大越有味道,到后期的选景、采光让人感觉小心谨慎如电影,每一个镜头都别有深意、每一个场景都充满回忆感,无需对白和背景音乐,有沉寂静观的红墙灰树,有行走其间的风尘雪莲,已经是一种美的享受。
我和我的母亲一起看的这本电视剧。
准确的说是我的母亲在看。。。
我只是不小心瞄到了几眼。。。。。
我没办法理解这个故事。。
整个故事我猜是想要说一个寡妇带着孩子艰苦的情况。。。。。。。
但是我看到的是一个女人和她的孩子靠着自己的美丽和再嫁的选择权在一群男人之件游刃有余的进行利用和上位。。。。
我没有看到苦难,我看到是矫情。
我没有看到含泪的微笑,我看到的是利用后的潇洒。
既不能真正的放下感情,过安安稳稳的生活;也不能放下良心,利用完了还要矫情一下。
所谓的立牌坊就是这样吧。
我没有办法理解所谓的骄傲独立就是靠着男人活着,一个又一个。。。
所以我的观看感受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呵呵,我妈倒是看的稀里哗啦的。
她说你不懂【美人儿都是这种日子!
】所以这个故事的前提是建立在女主一笑倾城二笑倾国三笑人生无所求的情况下的。
顺便说下打一星就被折叠这是什么尿性???
打动我一直看下去的最先并不是齐之芳的爱情。
是那种小城杂院里的生活场景,让我又看到了自己终日劳作其间的母亲,一起打闹争吵而又相携成长的姐姐,和那种贫苦不放弃尊严、困难但仍然快乐的生活。
那种生活场景,真的复原得很好,让我追忆自己的母亲和往昔岁月,单凭这点也要感谢严歌苓和蒋雯丽。
在那个年代,感情埋藏的很深,尤其是男女爱情。
齐之芳为孩子们的面包牺牲自己而选择婚姻是真实的,但母亲不避讳孩子并让孩子参与见证母亲感情生活,是前二十集我感觉唯一不真实的地方。
蒋雯丽很难表演如此年龄跨度的剧本了,当然这说的不是她的演技,而是岁月,抱歉。
每次看到齐之芳与小戴在一起的时候,我都感觉如此电光火石的爱情太容易逝去,看到小戴的青春,我就为蒋雯丽的渐老容颜而伤感。
她和肖虎在一起的时候,我才为她觉得安稳。
这部片子的真实不在于这些细节,而在于那个时代普通百姓的生活。
尽管充满悲苦,但片子里没有控诉,只有打着时代烙印默默承受的百姓生活,日复一日,但人性的力量是任何重压都无法消磨的,孩子们本真快乐的天性在苦难中更显珍贵。
片中三个女性让人心生温暖和希望,姥姥,之芳,小崔,她们对亲情的维护,对体面的坚持,对自我的牺牲,对爱情的奉献,我只能用伟大来形容这样的女性。
是的,女性让一个民族繁衍就是伟大的事业了,而好女人,才能让这个民族在繁衍的基础上优秀和成熟。
母亲,三个孩子,还有那些先后出现在芳子面前的几个男人,都是时代的剪影,性格各异,都有缺点,都有优点,没有一个人可以是完美的,没有圆满大结局,看完后心是痛的,沉重的说不出话来回想起整部剧,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喜欢站在自己的价值观上,道德高点,戏谑去看一部电视剧,是很难看到里面的东西,这些生动的角色其实就在我们身边,甚至社会上多部分人都比不上大毛,二毛,三毛
电视台首播的时候,我并没有看,因为这样的片名很难吸引到我。
只是五一假期期间老婆开始在网上看,占据了我们看《权力的游戏》的时间。
孕妇的意愿是不可忤逆的,加之蒋雯丽是我喜欢的演员,于是便跟着一起看了两集;后来又知道是严歌苓的作品,于是便略有些兴趣地看了些。
虽然看得并不完整,但是大体的梗概和貌似重要的情节都没有错过,于是乎便斗胆评上两句。
很多人评价剧中的女主角齐之芳,大概都是用“作”“矫情”来形容,颇多鄙夷之态。
一个带着三个孩子的寡妇,徘徊在右派青年小戴、消防队领导老肖和各种运动中屹立不倒的老干部老李之间,阴差阳错机缘巧合,最后竟孤独一生。
在这漫长的过程中,有时代的悲剧粗暴地干涉人们的生活,也有齐之芳自己执拗地选择宁可孤单。
但是,齐之芳的“作”不同于今日的各种“作”:她在自己的感情生活之中,从来没有去破坏他人的家庭,也从来没有触碰自己内心那条传统的道德底线。
是的,她对老李是有利用其权势和物质条件之嫌的,但却从未去热烈地回应老李,反而是在他因病退休、人生陷入最低谷的时候对他倾注了最多的关心;是的,把自己的工资诈称是抚恤金寄给齐之芳的老肖还是个有妇之夫,但齐之芳却直到老肖的老婆因为政治因素离开被打倒的老肖时,才对老肖敞开心扉。
周围的人,或是出于嫉妒,或是出于不解,或是出于莫名的道德优越感,争先恐后地去伤害这个坚持着自我、却又没有妨碍任何人的女人。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样的场景,与那个红色年代所唾弃的“旧时代”是多么地相似——因为那个红色年代只砸烂了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和关心,却没有给这个民族添上那份自古以来缺失了的对个人选择和个人价值的尊重。
我们看到过太多的破罐破摔,但齐之芳没有。
虽然背着“作风问题”的骂名,面对着巨大的舆论压力,甚至因此影响到工作和福利,这个旁人眼中善于利用自己的美色、徘徊在三个男人之间的女人却几乎比现在大街上随便抓过来的一个二十几岁的女孩都更干净、清白。
这个女人,是那样的与那个时代格格不入,却依然在众人的冷眼与嘲弄之中坚持着自我。
或许,在那个抹杀一切个人价值和自由意志的时代,齐之芳内心的那一份执着才是最难以保留的奢侈品。
即便比起那三个男人,齐之芳也是在坚持自我的道路上走得最远的。
老李是红色年代的胜利者,但却无法阻止他的子女像那个年代诸多高干子弟一样变得庸俗狭隘冷血(一如那个在文革中掌掴亲娘老子的西南王)。
老肖自认为跟不上新的时代,认为自己是属于红色年代的人,然而他又在红色年代中被打倒、被践踏;作为时代牺牲品的老肖,也从来不曾后悔检举同样是牺牲品的小戴,可见他对自己和那个时代的关系从来就没有过清晰的认识。
至于小戴,他一直是那个荒谬年代的反叛者,也因此曾是与齐之芳心灵距离最短的那个人。
当新的时代来临时,被红色年代残酷折磨的小戴用新时代的方式去反击了过去;殊不知,他也在这样的过程中失去了曾经的自我,在胜利的光环下被那个时代彻底改变,悄悄地沦为了失败者。
而齐之芳,则始终坚持着自己。
她在两个时代都输掉了一切,却坚强地保住了自己之所以为自己的特质——一如片尾的那残存的一束花。
那花,在旧的时代被围墙围住,让人们难以窥探;那花,又在新的时代随着围墙一起被推倒,只留下残存的一束。
而留下那一束花,就像齐之芳最终与老肖的久别重逢,在我看来,实在是编剧的仁慈。
这不是《金婚》,不是《媳妇的美好时代》,不会任由主角哭闹绝望就让她获得社会亏欠她的名誉和房子,更没有主角光环下的大团圆结局。
因为不团圆的结局,才是人生。
说到最后,不禁又要想起这个平淡无奇的片名的前半句:“天要下雨”。
是啊,这个始终没嫁出去的娘,其实就矗立在无情的雨中几十载,任那些躲在屋檐狗洞中的人们讥笑鄙夷;她却要让你们看到,几十年的大雨也冲刷不走我的意志,而你们早在委身屋檐狗洞的那一刻,就失去了做人的价值。
这剧本质的中心问题,就是一个有沉重家庭负担(开局丧偶,有两个小学生一个幼儿园一共三个年幼孩子,肚子里还揣一个后来没了)的寡妇,有没有追求自我的权力,哪怕这个“自我“并不崇高,只是穿漂亮衣服打扮漂亮和嫁给喜欢的男人。
这剧现在的存在感全在一段剪辑,就是女主一份工资拖三个孩子,全都饿的不行,去娘家蹭饭还和嫂子闹矛盾(她妈她哥支持她蹭),但自己照样每天打扮好看。
这段爆发在大儿子天天饿着又听邻居们讨论(邻居们也不是坏人还投喂三兄妹吃饭),看妹妹(老二)也学母亲打扮漂亮,突然爆发掐妹妹脖子泄愤。
女主妈妈指责她,女主委屈说“我穿点好点怎么了?!
” 女主妈妈说“一个有三个孩子的寡妇妈妈得想着她的孩子,她不能只想着她自己!
”人设很玛丽苏(出众美貌,文艺有文化,除了寡妇带三娃没短板)女主有三个择偶选择,一个是从小暗恋她的帅气文艺小狼狗,一个是物质和社会地位都不错但其貌不扬又封建的老干部,一个是默默暗恋守护的朋友。
那女主有没有权利选择没钱帮她养三个孩子但和她彼此非常相爱的小狼狗?
(当然剧情把小狼狗剧本杀暂时下线了)当然女主可以处理得更好,她也确实有些又当又立(不喜欢老干部还吃人家贵重食物;自己躲着不考虑这些纠纷对孩子们的心理影响,所以她三个孩子后面自己婚姻一团糟和都有点白眼狼也不太奇怪)。
后来小狼狗变身超有钱霸总,但三观和女主已经不合,那已经年老的女主有没有权利不选择霸总,选择普普通通但三观合的老头?
一个有三个孩子的寡妇妈妈可以想着她自己吗?
跟我妈看了两三集 这是啥啊?
年代感点赞!名字矮穷挫剧情高富帅!
很严歌苓,细节很用心,蒋雯丽于荣光张鲁一以及一众配角的演技绝了
冲着严歌苓小说来看的 粉上了鲁一叔!
女主作天作地私生活混乱,她全家都自私自利又当又立,教育出的孩子也一模一样,女主自从成了寡妇就在不断有接盘侠出现,全世界都向着她,最后还能HE,三观也太不正了,感觉蒋雯丽从大宅门开始每部剧都在演这种爱美矫情恋爱脑心比天高自私自利缺乏社会化的角色。
这片子里的伙食也太好了点吧!
风流寡妇的故事。。。
雷人 这样的女性主义不如不要
我绝不会选肖虎这种所谓的好男人
晚餐后剧场,全家人一起看,吸引我的是编剧严歌苓,另外张鲁一和导演乔梁都很帅啊,脉络很明显,不刻意,人物鲜明,段落和歌曲的配合很有时代特点。在那个时代里面追求个性和自由爱情确实是一种很有勇气的事情。女主确实是那个时代里面勇敢倔强的知识女性,不委曲求全于现实,不贪慕虚荣,只从心而欲。
201304
为蒋雯丽来的。司机小哥好美。哈哈
这故事也太拧巴了,狗血剧情三观不正。
进退两难
这是怎样一个超级美女啊?这三个男的,随便跟谁不都成嘛,偏偏拖着不结,一直拖到结不了。还一肚子委屈似的抱怨命不好。二毛简直是受虐狂,跟云翔这疯子真是天作之合。最后的结尾还是很诗意的。这个寡妇果然是招蜂引蝶游刃有余啊。
满满的演技,都溢出来了
这娘吧 一直不是在哭就是在生气~ 这不是自重这叫矫情,犹犹豫豫不仅苦了自己更加害了3个男人··· 我的戴叔叔啊,开五路车的戴叔叔,还有小毛仔仔,姥姥 这才是三个亮点!
妈妈好爱看。。。喜欢结尾的意象,年迈的两人在桃花林中再次相遇,能带走做点念想的,唯有一支盛开的桃花,两人搀扶着远去,背后的桃花林被时代的推土机斩断,成片倒下。
王东和赵云翔怎么都这么恶心呐😰
奇葩 实在是奇葩 大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