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剧情简介被无限次的循环故事打动了,看完略感失望。
整体节奏平平,甚至重复的部分较多,影片还未过半时已经有了些疲惫之感。
支撑大家看下去的动力无非是这个循环的因果,但是最后的结论居然是上司没能寄出的漫画,有那么丝天马行空匪夷所思。
于是女主就慢慢发现想象中“人上人”的生活也没那么好,与好战友好同事们一起打打闹闹互相back up顺便棒上司实现个愿望也不错。
落点也有些低于预期。
同为社畜,倒也没产生太大的共鸣感。
毕竟即使在循环中也要工作,也要帮上司完成他的梦想这一点实在是难以苟同啊。
周一BJIFF看的电影。
周二的工作里,我被要求把设备拆了装装了拆,被要求把方案改过来又改回去。
脑海里一直都是昨晚那个对话:【你不觉得我们一直在重复过这一周吗?
】【这样的生活我感觉已经重复了十年了。
】最可怕的不是无限循环,而是知道自己在无限循环却不做出任何改变。
❶ 故事循环♾️的开始,一直都是女主从办公桌上醒来,说的第一句台词一直都是:【夢?
】可能直到真的想清楚夢 是什么并为之行动,无意义的循环才会结束🔚。
直到我不再麻木的陷入这个循环,主动追寻自己的梦想,我才是受自我意识支配的一个真正的人。
❷另一个层面也是在说,如果你在一个leader都不知道你们到底在干啥的团队工作,就永远都是无限意义的NPC式重复。
(此处拉踩自己想不清楚就知道让底下人忙来忙去的leader😠)这也是能讲好企业故事的公司才会受到好评的原因吧。
❸最后吐槽一下上申制度,明明都在一个办公室怎么就不能集中起来讲一遍让大家都听到呢?
为什么呢?
^_^因为领导不关心你在想什么,领导听不到你说话。
2022日本喜剧片《疯狂星期一》,又名《如果不让上司注意到这个时间循环就无法结束》,豆瓣评分7.1,IMDb评分6.6,于2024年4月19日引进国内上映。
我好像头回看片名这么长的电影,足足20个字。
职场内卷版的《土拨鼠值日》+《忌日快乐》+《明日边缘》。
角色台词中特意调侃了这几部电影。
这么有言在先的调侃很好,既增加了影片的笑点,还不会让观众吐槽效仿经典电影。
时间循环电影再创成本新低,全片发生在办公室单一场景中,几个演员翻来覆去,这种电影拍摄最容易,每个演员都表演一遍时间循环的各种情况,然后后期剪辑成时间循环即可。
一部电影的拍摄,没法比时间循环电影更低成本的了。
本片的口碑评分不错,主要胜在创意上,将时间循环这个并不新颖的素材与职场内卷巧合融合,唤起观众共鸣,给观众带来与众不同的时间循环,而且通过办公室单一场景将拍摄成本压到了极限,是以小博大、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
如果熟悉时间循环电影的话,本片除了将时间循环与职场内卷巧妙融合这个创意以外,单就时间循环来讲剧情并没有很大惊喜,时间循环电影都是相同的套路,结局一定是解开循环、皆大欢喜。
本片的结局挺好,挺意外的结局,挺暖心,正能量,独具匠心的结局是故事的画龙点睛之笔。
影片从打破时间循环的剧情设计点上就流露出了颇令人深思的东西:必须逐层影响、逐层改变,从观众的角度来看,这简直不可理喻,凭啥在改变时间循环的经历中还要遵循这一套范式。
但换个角度看,这简直是对社畜生活的完美注解,如果再往深了想,甚至有悲剧性意味所在。
就如同片子里一直在讲的时间循环一样,也许隐喻的就是我们的daily routine。
电影中段的高潮点如同大量此类电影一样,给出观众改变即将来到的幻觉,再打破,非常常规的剧作套路。
电影后段主要就是在讲主角团如何共同努力打破时间循环-画完社长的漫画。
着力点在于女主的内心冲突,过程中女主提出了一个问题:到底是自己的梦想重要还是别人的生活重要,社长回答:以前我可能会说梦想,现在我的选择不同了。
这亦是电影的核心思想和价值导向,如若人一直耽溺于自我,那生活的灵光恐怕很难向其闪现。
同时自我所追求的亦很难达成。
电影所锚定的不是如何戳破社畜上位者的虚伪面目,而是更宽广的生活智慧,籍此我们或许能对现状产生撼动。
如果不让上司注意到这个时间循环就无法结束循环设计得非常精妙。
但是有个逻辑的缺点,如果发现自己陷入了循环,每周循环往复,首先应该是满足欲望吧?
如果在确认每周一所以事物金钱都重置,工作就不重要了。
把自己想做的事情都先做完,直到厌烦了,然后再考虑跳出循环。
我觉得没有人会在这种循环中经受得住每周重置的诱惑。
不仅仅在说循环这么简单,电影中这家公司有个等级森严的上报机制,越级上报,上司可以完全无视你的谈话。
内勤神田川圣子首先发现的循环,但是整个办公室没有任何一个人听她说话。
吉川直接和主任永久茂对话也被完全无视了。
每天作为办公室主任的永久茂上班就是看漫画书,到点下班,底下的人忙得周六周日都得通宵加班。
吉川即使出车祸撞破了头,依然要继续改方案。
循环不可怕,可怕的是在一个等级森严,人人不平等的办公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这一切。
主任永久茂内心一直逃避自己的梦想,使得大家陷入这个一周的循环。
跳出循环的钥匙是让主任完成年轻时候的梦想,完成未写完的漫画,并寄给出版社。
就像漫画中狐狸的询问:“真是无聊的人生啊,还要再来一次吗?
”
我们的生活何不是在一种循环中,每周都上一样的班,在这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中重复着每一天每一周的事情,看不到尽头。
在这无尽的日子里,你的梦想呢?
很开心时至今日我们仍可以看到对于有些时间的「时间循环」系列依旧有着新的创意影片的前半段诙谐幽默,从单一觉醒发展成了团队觉醒,但觉醒的过程依旧有着对于日本职场文化的调侃,无论是逐级上报还是回复甲方,都透露出职场中难以改变的规则与无奈后面话锋一转,转由指向个体与团体的矛盾。
吉川一直以来都未曾放弃泡腾味增的项目,但是在整个过程中,吉川却从未离开过团体的帮助,这在她见到木本与崎野之后才意识到。
虽然这两个角色塑造的有些扁平,但是作为小成本单一场景的电影来说起到了需要的作用当然以当代国内的阶级对立观来看很难接受帮助部长完成梦想,但部长与员工之间从来也不应该是所谓的压迫关系,部长上班无所事事,但是负责拉客户与担负整个项目的责任;员工努力工作完成项目,这种关系理应叫做双赢。
如果真的有错,那也应该是不健全的社会保障,而不是两种关系的矛盾部长的漫画其实也是对于生活的寓言,即使拥有重来的机会,有些事依旧很难做到,有些目标依旧达不到,但是过程中可能会收获其他的美好,比如漫画中的女学生,和吉川从未有过的同事关系当然,你可以嫌弃它依旧有日本电影惯有的生活说教味道,但是,指望他们改变职场的望向只能是一厢情愿罢了,人们永远需要工作,永远会有星期一,保障你的权力,维护你的合法权益,这比什么都重要。
没有落实双休却有调休的国家,真没立场嫌弃他人
意料之外的好看!
目前看的北影节四场里的最佳!
笑点很密集,有意想不到的反转,也有能发人深省的地方。
就是翻译略差了点,有一些我这个日语渣都能听出的错误,还有几个笑点没看懂。
笑点太多了,全场大笑不下10次。
我印象比较深的几个是:1.鸽子的手势,每个人都会一本正经的比划:2.大山让YouTube博主制作出来的视频;3.上司终于被说服时,他与PPT的问答;4.几人带着防护镜爆破手串;5.几个人为了不让设计师充电的一系列举动。
反转是没想到助理(没介绍身份,或许是?
)居然是第一个发现循环的人,前面完全没提到,连手势都是她发明的,甚至最后正确的解法也是她找到的!
有一个还蛮日本的点,就是必须要一级一级向上汇报,不能直接找大老板解决问题,明明一个办公室也没几个人orz有两个比较矛盾的感人的点:女主是一个比较自私和相信自己的人。
让别人帮忙出主意却觉得都不好,方案全都自己写,甚至连发邮件都不许别人帮忙。
后来同事擅自把自己想的内容加了进去,也帮她发了邮件。
客户很喜欢同事的方案,但她却没解释,让客户误以为都是她的idea。
后面大家为了逃出循环,全都停下手中的工作(当然还是做了一小部分),开始全力画漫画的时候,她还是想着自己的方案。
甚至说自己这个机会很重要,不想跟这些没什么人生目标的同事一样。
后来她也在同事画的漫画下感悟了,开始跟大家齐心协力画漫画,客户喜欢的方案她也直说是同事的想法。
上司是个非常无私和不相信自己的人。
他为了公司项目,放弃了自己画漫画的梦想。
在大家被客户骂的时候努力给大家撑腰,替大家担责任。
同事们画好了漫画,让上司画完结尾的时候,他却说:“我是个很会给别人提建议的人,但我不相信自己。
”在大家的鼓励下,上司最终还是完成了漫画,带着大家脱离了循环。
最后也在跟其他公司竞争女主的时候,硬气的留下了女主。
其实单看这两个点都蛮正常的,但是一部电影里两个点都讲到了,似乎又有一层新的意义——团结就是力量。
虽然用这个词很老派,但确实只有整个公司人的想法一致,不能太自私也不能太无私,才能完成所有的事情。
大家也都在这一次次循环中找到人生的意义。
比如结尾的彩蛋,有个同事去了西班牙还在那边找了女朋友。
就是因为逃离循环后才想去做以前只敢想不敢做的事,不想继续浪费人生了。
其实看到一半的时候我就在想,有一天的循环,也有一周的循环,也许人生也是一场大循环呢?
没想到最后上司的漫画真的就是画的人生的循环。
“这一生真无趣啊。
你还要再循环一次吗?
”“不用了,我要去找我的孙子了。
”也许人生的意义就是逐渐归为平淡,消磨个性,变成普罗大众之一。
虽然这个观念与我相悖,但我也接受它作为东亚人环境下的一种自洽。
这部电影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像漫画一样的情节设定,可爱又有趣。
想了想,我们的生活不也是怪圈一样不停的循环往复嘛?
我身边不止一个朋友抱怨过自己每天重复又枯燥的生活,但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跳脱出去。
导演把这种生活魔幻化还挺有意思的😂所以我看完迅速拿起笔画下了脑子里的画。
至于观后感嘛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出了这么大的事,日本公司还要由下到上,不越规矩地汇报,换了我早疯了,艹
这部电影的设计非常聪明,是一种高度类型化的社会性作品。
在电影创作中,时间循环的玩法已经非常成熟,也有了比较稳定的主题方向。
像《土拨鼠之日》《明日边缘》《十二猴子》这样的名作,都会将时间循环与人的宿命结合起来,打破循环即是挣脱必然的命运。
这是非常西方语境的主题,到了日本人的手里则完成了一种“本土化的继承”。
日本人同样有所谓的“宿命”,却是高度社会性的“社畜”宿命。
他们没有作为人类的原罪,却带着作为当代日本人的“枷锁”。
经济发展的停滞带来了上升空间的封闭与商业拓展的止步,个体失去了梦想,上班只是为了基本的吃饭需求,管理者为代表的企业则丧失了目标,一切都只是出于“维持现状”的诉求。
这导致了所谓的“宽松世代”,但表面的宽松其实对接着内心的苍白,维持现状而循环往复的生活变得没有激情起来。
这也正是本片的思路,用时间循环将缺乏梦想与人生目标的社畜生活进行具象化,员工仿佛是每日循环一样的“无新意,无新目标,无新工作内容,维持现状的机械重复”,直接变成了物理意义上的单日循环。
这有点类似于欧洲文艺电影的“高概念”,用一个概念化的形式去放大、直观呈现某种社会现象,却远远没有高概念电影的晦涩,反而依托于一个开发成熟的娱乐化类型,堪称聪明无比。
它的走向并不难猜,部长代表了企业甚至社会,他是时间循环持续的关键,也是打破循环的重要人物,意味着导致国民现状的集体,而个体的员工则需要激发自己的梦想,并感染部长,激发他的梦想:集体已经对此习以为常,坦然接受了自己的“无进发目标”,也只有让它重新焕发作为国家的活力,日本才能恢复曾经腾飞时的全民奋斗热情,带动国家和国民个体们走出发展停滞、只能社畜的无趣“循环”。
梦想与奋斗,正是日本曾经确切拥有的东西,也是娱乐文化作品中的一大传统主题,与“王道”“少年”等受众极广的主流商业划分相关联。
在近年来,现实中的日本社会愈发缺少了这样的特质,相应的作品也少了很多,反而是“丧”类内容顺势而起。
文化层面的内容交替,也正构成了对客观社会的反映。
当然,“主流王道”在世界范围内的受众依然很广,这也充分说明了奋斗、梦想、热血的普适性。
当本片喊出“我们的梦想”时,它就具有了走出日本的能力。
更进一步地说,它的内容、情绪,反映的个体心理与社会现象,事实上尤其与与我国有着密切的对等性。
日本的宽松世代类似于我国的躺平一族。
肯德基的疯狂星期四活动能够如此风靡,在一定程度上其实就是因为“新”:它穿插在循环往复的一周之中,提供了一种与争抢之激情相关的“新事与变量“。
因此,比起西方的时间循环电影,我们或许会更能与它产生共情。
而对比我国的现实题材电影,它高度娱乐化的类型基底又易于接受得多。
大家想看到反映自己生活的共情作品,却不会愿意接收一些过于沉重的内容和情绪。
毕竟就像它反映的那样,我们已经在现实生活里有了太多的消极体验,想要的是共情基础上的轻松开解,而不是对现状的又一次沉重感受,那样的观影行为本身就无异于一种时间循环,让我们在电影院里回到了“周一”。
这是该片去年在我国电影节上获得好评的原因,或许也可以成为票房以小博大的资本。
”疯狂星期一”的大陆版片名无疑有着丰富的寓意。
它是对肯德基“疯狂星期四”的暗指,与本片的“打破工作无趣循环,工作日之中的激情”高度关联。
同时,这个片名又让自己成为了电影版本的“疯狂星期四”,在工作日之中上映,而观众要做的只是走入电影院,在电影的娱乐与“打破时间循环”中沉浸,完成自己现实生活的某种“打破社畜循环”体验,哪怕只是短暂的两个小时。
人生啊毕竟还长着呢我也会一直尝试的!
尝试成为老板,从打工人到成为时间循环的关键人物,让大家都来为我的梦想成真时间循环🔁这何尝不是一种屠龙少年终成暴龙呢如果我在电影院看这部电影,我可以给他打一颗星。
我会把它评价为烂片儿。
但是我是在某一个无聊的晚上看的,国庆刚刚结束。
回校的今天看的,就像事后男人抽的那支烟一样。
我也是戒断反应后,看看这个感觉也没啥。
前面真的很无聊。
日本人真的很有服从精神,我要是循环70次的话,而且是循环一直做工作,还不跟土拨鼠之夜一样是可以探索其他的事情,我真的会疯掉的。
想想一场考试考70回,即使其他人是和我一起经历的,我也没有办法受得了最后大家一起帮部长实现愿望,这个真的是。
我只能说是资产阶级奴役打工人奴役过头的最终幻想尤其是那最后部长把那个女主的调职电话给挂了。
然后跟他说我们想把他留下来,我当时心就是咯噔了一下,但是我也是被奴役惯了。
我只是心里不舒服,但是我也说不出来,直到看到豆瓣的某一条评论。
说跟被喂屎一样。
我才恍然大悟。
我也觉得很不舒服,但是我已经习惯了。
这才是真正的闭环,原来我就是这个每天时间循环的社畜。
每天都在为老板的梦想而循环时间。
区别在于电影里老板梦想成真以后就可以逃出某一个时间循环。
可是你马上就可以进入下一个时间循环呀。
谁说拍不出好的恐怖片?
细思极恐。
一群人进入一个循环时间,只是不断的提高工作效率和提高策划案的产出比率这不就是牛马主动自我优化。
老板们都在幻想我们进入时间循环吧简直就是一种另类的出差学习真是闭环,比起电影,我们才是真正时间循环的人们,而且即使老板实现梦想,我们也还会在时间循环里,除非老板不用我们了,那我们连循环的价值都没有了这就是一种围墙呀。
电影里一群人在这个CBD大楼里面为逃出时间循环而努力优化工作。
然后路上还走了那么多社畜……不想再写了,我也不知道我在说什么。
怨言出现来的太多了。
思维太发散了,自我理会吧。
我现在有点儿语无伦次了。
切入点挺有趣,办公室内一个套一个的陷进去,但最终却是老板的私人梦想作怪,就有点low……格局低了。
打工社畜循环打工干活的一周,惨不惨,人类社会打工阶层的生活真是无聊的循环。
想起两句经典的话:“你努力我努力,老板开上法拉利”。“你摸鱼我摸鱼,老板宝马变青桔”。感觉员工们都好倒霉,要帮老板实现梦想才能跳出循环。和很多日本片一样,讲团队精神,讲梦想永不放弃。但是全片看下来真的有点闷。5/10 PS:后半段以为在看食梦者
即使喜剧,也只感到压力啊……
tmd,还要助力老板完成梦想
从头到尾都社畜感拉满,为了逃避时间循环而要完成老板的梦想,然后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非常喜欢,工作就是这样的。
3.5 北影节第七部电影 礼堂实质上就不是影院的标准 字幕在底下 后面的人看的就不太舒服.就影片本事而言 完全是建立在一个巨大的bug上啊!所以大家在笑什么?看得我满脸问号.值得称赞的就是些许脑洞的情节设计 部分节奏蛮好 比如第一次说服老板那里.还有就是老板跟员工想法之间有隔阂也表达了一下 但根本没有展开!
活泼可爱的小品。不愧是日影,日复一日的丧气加班故事都能拍得积极向上。
C-. PPT不错,其他就是速溶鸡汤的水平,尤其后半段简直牵强至极。真不该在复工前夕看这个片子,好像自己不对上班心存感激都是有罪。
日本人真的人均社畜侠。本来想说凭什么社长的梦想是梦想女主的梦想就不是呢?后来想了想可能主旨是社长前半辈子一直为了大家的梦想放弃自我,因此到了最后我们就为了他的梦想放弃一下自己的吧。可是这不就和挑筐子里的烂果子吃一样么?只要开始吃烂果子就一直吃烂果子了,不如把烂果子仍了从最开始就吃新鲜的。不要为了别人的梦想放弃自己,这样大家就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了。还是一场集体主义的大型驯化吧,虽然社长的确不是个坏人但是这种社会风气令人难以苟同。毕竟我还如同社长所说,仍然年轻。
电影本身值得四星左右,但是我实在对东亚恐怖故事提不起兴趣来,工作之余还要加班帮领导完成梦想,即使本身最后小姐姐打算拒绝掉对方但是被上司直接抢过手机强行留人真的可以吗?这个故事就不能反过来由上司最先发现时间循环,日复一日的做着工作然后最后要让小姐姐解开自己生活和工作上的心结为脉络吗?因为相比上司,小姐姐明显困扰更多吧。在我看来全篇传达的就是年轻人要好好吃领导的大病,加班帮领导完成梦想,中年人也不能困顿消极日常下去,也要继续发展第二经济促进更多就业和消费。
两星半 打破这种往复循环的方式竟然是帮领导实现愿望?社畜们是没有自我的么?都意识到循环了竟然还放不下工作?还想着精益求精?领导实现了财富自由时间自由做梦自由,社畜们有啥?这片子也就东亚人能懂吧…
天塌下来也要完成工作,天塌下来也要守规矩,真符合对日本人的刻板印象呢,主角什么出格的事都不会去做,她的同事比她更保守,全员自我限制在一间小小的办公室里,最终发展成一起画漫画是我没想到的。而且这帮人竟然不受“徒劳”的影响,西西弗斯推石上山只会产生“提升效率”这一后果吗?日本人太耐操了。其实循环的一周要比循环的一天好太多,接近于永生的乐趣了,如果是循环的一年,但凡健康没问题,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境遇,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可无限探索,何况还能唤醒其他人,也就不会产生恐惧和寂寞,简直太美妙了。
凭啥要帮老板完成梦想啊,这不沙壁吗?
小而精的时间循环电影,在狭小且场景重复的空间内,与现实中的工作环境以及内容体验结合,和一个特别符合日本人形象拼命往前冲的热血梦想剧情,结构上做的是层层递进的上报关系,但实际上还是要贴团结冲的主题,而且也只有女主有对于循环之外的思考与想法,以及这场循环本身对于她的意义,新鲜感来自于这部有在探讨循环中的道德伦理问题以及漩涡中心之外众人的想法,所以影片的主题也就很自然地滑向团结一致,可惜的也是其他人的形象还是说服力不够以及比较关键几个的女主心理转变的戏份也就这么过去了,再一个是序幕戏观感比较糟糕,太急着揭底,给角色和观众都不留下一点怀疑的余地。
脑洞大,喜感足。对打工人的真实写照与自嘲,无疑是最大亮点。但之后画风突转治愈系,观感急转直下。谁会喜欢看“帮老板圆梦”这样的NC故事啊?
我还以为是黑心企业的故事结果是团结友善
西八日本人,破除时间循环的秘诀居然是全体员工通宵加班帮老板完成出版漫画的心愿???
「我们这周的时间一直在循环」「我这10年都是这样过的」 哭了
周而复始的工作让人甚至感知不到时间循环、逐级上报制度、大部分时间上司听不到你在说什么,前半段众多设定都让人会心,可是后半段竟然讲起了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