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
1985,1985年
导演:陈俊彦
主演:科里·迈克尔·史密斯,维吉妮娅·马德森,迈克尔·切克利斯,艾丹·朗福德,郑智麟,比尔·赫克,瑞恩·皮尔斯·威廉姆斯,蒂娜·帕克,亚历克斯·妮科尔·麦康诺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简介:科里·迈克尔·史密斯、迈克尔·切克利斯(《哥谭镇》)以及维吉妮娅·马德森(《指定幸存者》)将加盟一部艾滋病题材的独立剧情片[1985]。影片由华裔导演陈俊彦([你好、再见 ]、[人来,人往])自编自导,故事讲述史密斯饰演的艾滋病晚期患者在弥留之际,决定搬回老家德克萨斯,向保守的父母坦白自己的境遇。详细 >
感情充沛得让人潸然落泪。和“只是世界尽头”可以放在一起解读:同样是艾滋绝症与家人诀别,多兰用爱恨激烈的碰撞来宣泄,陈俊彦却自始至终压抑冲突,让情感在人物的心底内爆。也许两者中和一下会更好,但真的很走心、很走心了...
看过~
故事设定是1985年的圣诞节,前面铺垫了这么多,他爸爸跟他的聊天、帮妈妈切菜切到手担心传染给家人,到跟Carly坦白事情原委,事实才水落石出男主得了艾滋病。男主回家过圣诞,把所有钱花在买圣诞礼物上面,见所有人最后一面,就一个人去等死了。男主的男友Leo已死。每个演员演技都可以。不常见的同志题材了,不讲爱情、不讲欲望,就单纯讲亲情:跟硬汉父亲的磨合、跟贴心母亲的不舍、前女友的感情纠葛、弟弟的鼓励。
看睡了两次。黑白影调控制的挺好,很多时候让人想到早期的贾木许,男主眼窝深陷,在开场的室内戏时拍的他整个人沉静神秘,还有些孤寂,感觉上是对味的。剧情很简单,只拍了男主回家后跟三位家人还有青梅竹马的互动,后面揭晓他身患绝症。设计上最突出的是把故事背景放置在里根时期(母亲还特意cue了一下),这个父权回归的时代再配合本片中硬派、强势的父亲形象,有种时代悲剧的氛围。另外具体时间放在圣诞节,也是凸显人物的悲剧属性。跟绝症+家人类似配置的诸如《没有我的日子》等同类影片不同,本片主角没有个明确且固定的任务主线,他这次回家大概是寄希望于获得理解(男主作为gay的身份在本片表现的隐晦),所有情感都表现的模棱两可只靠台词堆砌他境遇惨,在美国的亚洲创作者能赋予电影隐秘的情感氛围,但不该像本片这样让主角寡淡的毫无可辨识度
得病死前看一圈家人朋友。唉
剧本层面太薄弱了,几乎没有组织起任何一场有效的冲突;大量的移动镜头,就像一个初学者刚刚会使用轨道图个新鲜。
黑白色并没有增加电影质感,长镜头也没想发挥出来它的特点,倒是男主,一直跟懦弱。
讲烂的主题,道不尽的感动。
无家可归
陈俊彦的个人风格非常鲜明。看了Ciao后虽多少有些先入为主的观念,但本片的定格式画面,长镜头与剪辑都多少有前者的风格。一个同性题材中不断被探讨的深沉话题,用85分钟浓缩他对亲友的告别。压抑、隐忍,从未捅破,从不坦白。可是有些答案,就在那里了。我们或不必知晓他最终如何——伤心者自有归处。
You don't have to tell me until you're ready. And I'll try to be ready when you are.
一部全程黑白的影片,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也让感情更为沉重,看得让人潸然泪下。一段看似普通的圣诞节家庭时光,我却过得比其他人更珍惜。我实在不愿忍心让你们陪我面对这一切,所以请原谅我的谎言,原谅我对死亡来临时的恐惧与自私。光明往往总出现在黑暗之后,所以请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候坚持下去,你会遇到和自己相同的人,你会发现每一个人都在自己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很喜欢哥哥送给弟弟的录音磁带那些话
2.5。故事有点像托宾的《黑水灯塔船》,可惜剧本差劲了些。前三十分钟演员一直在尬演,杰米·钟出场后才开始好转。感觉陈俊彦这几年的创作大不如前,也可能跟捉襟见肘的投资有关,《你好,再见》的辉煌怕是难以再现。p.s.演员是需要调教的,Cory Michael Smith不错,但履历还没丰富到可以独挑大梁的地步。第一次见到他是在HBO迷你剧《奥丽芙·基特里奇》,也是瞬间被他的气质吸引
太多话没说出口,在1985
黑白长镜头强力输出忧郁,亲情流于一朝一夕最简单的细节,交代后事也可以让人由生暖意。
一个小切口,一刀就见血了,后慌忙地缠上绷带,伤口看不见,没有说,却人尽皆知,痛彻心扉。一切都如此细腻而有力,推拉摇镜再加上胶片过于美好。这哪里是1985年,这也是当下。
坦诚,和解,告别,黑白颗粒沉淀情绪,东方隐忍配合禁忌。黑白光影摇晃很美,毕竟无论何种疾病,爱都是无辜的。
这种老生常谈的题材拍成电影还弄成黑白的实在太装了……所有家人朋友之间的对话都是模式化的,一看就是一帮演员在集体背诵一个剧本。
从《蓝色杰伊》的角度来看,黑白相间悲喜交织的《1985》同样是一部讲述旧爱重逢的影片。但很明显,陈俊彦处理的是一个漂泊之人的乡愁。年轻时候,背起行囊,追寻自我,远走他乡。在《人来,人往》的路上,体验着《你好,再见》式的游戏或奇迹。或许有那么一刻,或许只是一袋烟的功夫,你意识到,占有你一生的事物不过就是几个人。当你即将抵达此生的终点站——再也不能继续上路继续远行的时候,当你只能转向回头,你又将如何面对这些人?如何处理你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反思曾经做过的选择和遗憾?这一切将如何结束又将如何开始?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陈俊彦给出的回应值得参考和借鉴:在西方文化的脸上加上一个东方式的微笑,在人类的心田再多播下一颗善意的种子。从《只是世界尽头》的角度来看,有时,真希望这种宽容出现在每一个人的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