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星半。
比起家族系列,山田洋之的母亲系列我倒是都没看过。
吉永小百合确实是能让儿子同学连生气都一直念念不忘的“漂亮妈妈”呀。
剧本太细啦,抽丝剥茧层层推进去建立人物。
大泉洋出场时只是西装革履谨慎行事的人事部长,手下小姑娘稚嫩得都不会帮忙打马虎眼;然后又成了邻居眼中久未回家,是因为功成名就的大人物;但是镜头一转,你才知道这卸下面具的大人物私生活有多不如意,老婆女儿跑了,家里能说话的只有一台脑子不太好的扫地机器人,日常只能叫酸辣拉面外卖充饥。
在久违的“回家找妈”过程中,大泉洋从各种一惊一乍里软化了下来,终于找回本心,也终于抛掉了社畜的外壳。
社畜看这种片子未必会赞赏他的选择,但无法不共情,以及无法不好笑。
一种奇特的明朗,就像台词说的,反正不会再糟了。
小百合的恋爱插曲戛然而止,是让人意外的一笔。
本来大家都跟孙女一样磕到了,好好的把人家老牧师扔到北海道去干嘛。
但继任牧师是外国人这个细节仍然很好笑,小百合(小小声抱怨):听不懂了!
孙女是扮做叛逆酷妹的甜妹!
给父亲洗洗脑挺好的。
同学就,专注拖后腿一百年呀喂!
有点记不得了,导演是每部都会加反战元素?
45年那场东京大轰炸到底带给90岁的老先生多深的阴影啊。
这一部学的新词汇是“佃煮”。
“我没有了工作,没有了工作,没有了房子,所以我住回了妈妈的家。
那么,拜托你了,妈妈。
”看到最后男主的独白,有许多感动,想到了那些脆弱的想家的时候,想到了每次生病回家妈妈都不厌其烦地照顾(大部分时候,回家也都是因为生病)。
影片中的妈妈好温暖,好温柔,影片中的每一个人都十分可爱,影片淡淡的幽默感全部来源于这些人们的可爱。
可能这种幽默到最后已经开始让人觉得不够有趣,没有大起大落的剧情也可能导致后面困意上来,但不可否认生活流是温馨的,观影的过程是舒适的。
因为男主父母家开的是一家足袋店,镜头一般都放的比较低,带一点仰视,好像那些平凡生活中的人们也成就着某种伟大。
由于日本房间空间设计的缘故以及门帘的存在,影片中许多遮挡的镜头让人担忧人与人之间的间隙是否能够被缝合,好在最后人们之间是彼此拥抱的。
牧师离开时,妈妈说也要带自己一起去,最后妈妈朋友的突然入画使得这场戏的悲伤被削弱。
妈妈哭的时候说“我都这么难过了,不能让我放纵一次吗?”。
她依然关心儿子的难处,听完儿子的处境,对他说“现在我的痛苦因为你双倍了”。
妈妈的恋爱没有了,最后是一个成全了儿子的归家的结局。
不得不感叹,好温柔的妈妈,好强大的妈妈。
——20240127•福州天堂电影院观影之《你好,妈妈》这是军军今年到电影院观赏的第8部电影,也是在天堂电影院观赏的第189部电影,同时也是2016年以来到电影院观赏的第739部电影。
本片吸引了六男三女共九位影迷观赏。
日本的爱情生活电影真是太好看了,虽然投入不大,但是充满了家庭的温情和爱情的惆怅,总是让人回味无穷!
老奶奶做的“足袋”真是又精致又可爱!
老奶奶吉永小百合太棒了!
她的演技无可挑剔,把一个陷入爱情的老奶奶那种羞涩和纯情演绎地淋漓尽致!
当她失恋的那一刻,我哭了。
那个老奶奶爱恋的人啊,实在太残忍了,竟然忍心离老奶奶而去!
[捂脸]大泉洋扮演老奶奶的儿子,他是个失意的中年男人,他老婆女儿都跑了,家里能说话的只有一台脑子不太好使的扫地机器人,日常只能叫酸辣拉面外卖充饥!
事业上也由于负责公司裁员而被千夫所指!
他的痛苦谁懂啊?!
当他听说老母亲又恋爱了那表情真是百味杂陈!
[捂脸]永野芽郁扮演老奶奶的孙女,她漂亮善良,善解人意。
不过我没get到她的美,我觉得她长相一般般。
人生总是不完美的,爱情又总是令人惆怅,但生活还得继续,还隐约隐藏着一些希望!
“婚姻和工作都失败的我,开始与失恋的妈妈一起生活。
”精彩台词:我说不定有一天会被她“断舍离”扔掉在大公司,用下巴使唤一大堆下属。
是他的同事,感情很好。
感情好还露出这么可怕的表情?
一片一片米饼都是你老公用爱烤制的我真想让我老公听到你说的话。
你表白了吗?
没有。
我等他先表白。
泡完澡喝冰啤酒,真是人生一大享受啊!
说什么裸体相见,真是猥琐。
过去,女人就是我的烦恼之源。
现在,没有女人又成了我的烦恼。
知美有喜欢的人了。
我本来以为今天是我很开心的日子。
小舞已经能共情奶奶我很高兴。
带我去北海道吧!
她真的好爱你!
她怎么会喜欢一个这么严肃的牧师。
今早起来我觉得切黄瓜的刀变得好重好重,我连瓶盖也拧不开了。
豆瓣评分8.1分,我给8.6分。
本片毫无疑问入选军军2024年观影四十大佳片!
一种小津安二郎老电影的既视感,看到导演,原来是山田洋次的电影,难怪了。
「牧师:其实是我讨厌那里了,在大学里,就是要我必须去看周围所有人的脸色干活,与其说我是研究文学的,倒不所说我是研究人家教授脸色好坏的,研究怎么才能让自己混到教授职称,这种事情真是又痛苦又恼人,时间一久,我自己都瞧不起自己了。
昭夫:白领工作也是一样的啊!
从普通社员做起,然后混到课长,次长,部长,尽在那里研究领导的脸色了,这些人的脸色是最最不好揣摩的了,而且现在公司雇佣的临时工和派遣工越来越多,这些人说不定什么时候,说被开除就被开除了,连我都厌烦了这种情形,不对!
我已经烦到忍无可忍了!
我都想辞职不干了,以后当个牧师也好啊。
」短短的一段对话,说出了社会的现状,每个人都处在这个烦恼的漩涡之中。
好的电影可以让每个人从中看到自己想看的东西,寻找到自己迷茫不知所措时,远方的那盏路灯。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也就是这个意思吧。
寺尾聪还是老样子,只是“胖”了一点。
话说十年前看他的脸就是老陈的脸,哈哈哈!
小百合还是那样优雅,气质如一朵百合,静静地绽放。
以前就试想过,日本现在的中青年演员里谁老了会有和她相似的气质感。
最合适的人,引入眼帘的便是竹内结子,可惜她已经走了好多年了。
🙏🏻这部里有仍然提出了很多尖锐的问题,一一来说说,首当其冲的便是,不稳定的社会工作环境,这个问题一直围绕着近年的日剧。
作为人事部长的昭夫,解决青梅竹马被辞职的问题,开端,昭夫虽然看上去很烦恼,但是一开始的处理也就是所有人事处理被弃员工的那一套。
观影人中一定有人会有被硌得慌的感觉。
即使你作为人事部长感觉自己去劝退员工是一件让自己也烦恼的事,也没有人会同情这种“加害方”,观众更关心“被害方”。
后面慢慢展开的故事中,以主角昭夫的视角把所有个人问题,他(她)人问题揉捏进来。
缓解了看似“无病呻吟”的昭夫虚伪的一面。
最终什么都改变了,或者本质上什么都没有改变,昭夫本想为青梅竹马争取被劝退后最大赔偿金,自己却被降职,索性辞职不干了。
而被劝退的青梅竹马却留下来贬职到子公司,会不会就从子公司这个中转站再次被踢出局,那就是另一个故事。
至少目前保护了一个普通的萨拉利满,让home less的队伍没有再增加人员。
第二个问题,是homeless,日剧里一直有一个不变的主题,流浪人群,很多剧里都只是涉及到为什么这些人必须沦落如今这般窘境。
而这部里却展示给我们一个新的世界,领了退休金的老年群体,如果通过做志愿者一样的存在去帮助流浪群体,可以让自己不至于孤独。
而对于受帮助的群体,可以让他们稍稍能缓解冬日里的寒冷。
这部里没有流浪人群受帮助后感恩涕零的矫情剧情,反而是有点不领情的状态,才是真实的写照。
演流浪汉的老演员也是一个资深的演技派了,他演步履蹒跚还在坚持用一辆破烂自行车拉易拉罐的情形让人感慨,谁也不想成为他这样的人。
可是他是自愿成为这样的人的吗?
电影里同时也表现出了这样的人群也有自己的喜好,爱恋,嫉恶,对于天天把人人平等挂在嘴边的一些虚情假意的人是一种讽刺吧。
结尾绽放的烟花,让人想到了《百花》,那个只能看到一半的烟花,同样也是母子两人的故事,很日式的故事,或者说很接近百姓生活的日常。
过的不顺心时候就回归这如水一般柔软而又普通的日常吧。
这次观影,戏外与戏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有机的整体。
这部电影从我踏进百老汇电影中心的那一刻就开始了。
当我兴致勃勃的推开影院的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条从门口延伸到厕所出入口的队伍,参与排队的大多数人,不是我习以为常的年轻人,而是一群白发苍苍的步履蹒跚的长者。
(香港习惯称呼长者,因此我就不用老年人这一称呼了)这群长者中有不少是夫妇结伴而来。
面对这样的场面,我不禁幻想——五十年后的我,应该也会像他们这样,尽管驼着背,尽管腿脚不利索,尽管五官退化,也要来到电影院,享受一场电影。
我关注的一个豆瓣友邻说,"不了解当代年轻人是老导演的通病"——激起我强烈的反驳欲。
有没有一种可能,导演本来就不是拍给年轻人看的,而是拍给老年人看的 。
为什么一定要取悦年轻人?
你要求老人了解年轻人是不是透露着你的傲慢与偏见?
你身为年轻人试图了解过老年人吗?
可能只有91岁的导演才有这样的能力,以温情的影调深刻描摹独居母亲的晚年寂寞。
看似简单的生活日常,细腻中皆是温情与感动。
回味良久,这温情的背后是独居母亲晚年的无限寂寞,正因寂寞到了极处,才会释放出那种义无反顾冲动和万般克制的温柔。
在我眼里,片中母亲是独居老人的一个缩影,而她已经足够坚强和独立,试图用公益服务、邻里家务、甚至黄昏恋来塞满自己孤独的时钟。
对年轻人而言,生命是由过往回忆和未来的期待组成的,可步入老年的生命,未来与他们早已渐行渐远,心中无所期待,心中皆是过往的回忆,而儿女是回忆中的主角。
特别是那场母亲送别单恋已久的神父那句突然激动脱口而出的“带我走吧!
”口吻近乎哀求,其中透着她多少的爱和寂寞。
每每想到此幕,内心是无尽的感慨:和剧中的主人公一样,人近中年的自己,是该多花些时间陪陪父母,一声问候,一顿简餐,甚至一次误会与口角,都是同正步入老年的母亲(和父亲)的一份共有的回忆。
适逢母亲节,衷心祝愿每位母亲都节日快乐
PS 女主角由79岁的吉永小百合出演,美丽气质不见当年。
出演女儿的永野芽郁戏份虽然不多,但也很美。
好温馨,好浪漫哦。
没有生活的阅历积淀,没有对电影各种方面的积累,不可能拍的这么闪亮。
必是大师精作。
那感觉太饱满了,连细节都挑不出刺来。
如果一条条过细节似乎又很普通。
生活里可见。
但是又处处打动你。
让观众共情,又轻松。
全局没有一个反派。
依然故事有跌宕起伏。
每一件事的陈述都好清晰。
大爱此片。
btw,学了一个新词儿,原来日本文化中的足袋,是这个样子呀,哈哈。
能很明显的看到山田洋介采取了小津手法的空镜,小津的空镜意味在于延长了主人公的情感长度,在笠智众凝视酒杯后的灯罩的七八秒的时间中,观者感受到了在未来恒久的孤独,既是未来又是永恒;山田洋介对于空镜的使用更多在于时间动态的促进和接下来会发生故事场景的预告。
隅田川的河流与桥与每每切换到都市场景前的幕墙形成明显的对比,山田强烈表达了自己对都市的态度,当片名出现在隅田川的桥与河流上,那么在观看最后的结局中也对大泉洋的选择毫不意外。
都市的建筑总是不断切换,玻璃制外墙棱角分明切割着画面,车辆的流动打破了都市间过于冷硬的态度,故事的发生当然在此刻展开。
长相突出的官九奋发在演员的赛道上和室毅成为日本演员间闪耀的窝囊废双子星,甘草配角和灵泉一样的编剧生涯在他的身上交相辉映,作为日影日娱的老熟人当然明白他的登场当然不只是为打个酱油,在大多数时候官九都以低垂的眉眼和脑门朝向镜头,情感和动作都被藏起,眼泪还得去厕所擦拭,甚至堪称懦弱,突如其来的奋起也是错手造成的失误,笨手笨脚的,连带着在工作中与朋友的交往都不分明,粘丝拉糊的动作和情态让人在心中崩溃“千万不要遇到这样的同事”。
城市白领的矜持和学生时代需要人照顾兼并,这是山田洋介在克制的情感中故意造成的冲撞,都市与故乡在官九的身上发生纠缠,开始与结束都需要他,一个稍微人格强烈的演员都达不成官九的完成度,当故事的刻意发生在官九身上时,他本身的黏糊感都让人觉得刻意变成了合理。
当大泉洋在影片中第一次回到家的时候,山田将返程简化成片段,晴空塔的全貌和局部以及常见的街景在空镜中被动构成时间的流动,与故事重返都市时线条强烈的构图相比更加的温柔。
而隅田川的河流是多么明显的隐喻,河流在地理中带来泥土与生机,在电影里带来古典的感情。
山田只进入了客厅,这是传统的待客居所,大部分家庭的争吵都在客厅发生,卧室是私人的场域,在大部分故事片中进入卧室便代表进入隐秘纠缠的感情。
在官九找到大泉洋的时候,争吵只传来声音,虞美人会的目光和向上的楼梯视角只是观众的探寻,官九和大泉洋的争斗只特写展现了几秒就滚下了楼梯,连卧室的全景都没展开,我想这不必展开,我们早已听够了中年人的抱怨。
话语的表达更多的是情绪的滥觞,气氛被烘托,心情被压抑,镜头反复的摇动,前额叶皮层早就被过度刺激,疲惫的眼睛早就需要眼药水缓解,所以请减少对人生的抱怨,让观众休息一下。
我们只需要从愚拙的扫地机器人上共感那一刻的挫败。
山田在前期和后期使用了同样的机位表达了儿子和母亲的不同情感,当大泉洋在与永野芽郁的争吵后,被母亲留在家里,喝多了的他躺在客厅的长条沙发上,山田将镜头放在客厅的门廊,高度降低到了榻榻米上,门框掩去了大泉洋一半的身体,唯一的光源打在大泉洋的屁股上,甚至停留的七八秒,这在电影里是漫长的七八秒。
这是毫无美感又被强烈设计的一幕,观者被迫直视在前半段山田对大泉洋的态度,看这个人的中年危机就好像看他窝囊的屁股,很丑。
而同样的机位被用在吉永小百合与永野芽郁倾诉自己的激越的爱(与影片中其他时刻相比。
)镜头凝视着吉永小百合抚摸永野芽郁的脚,对于之前吝啬到不肯给大泉洋崩溃镜头的导演而言,这充分的凝视可称为言情,尤其是突如其来夹杂着黑白的回忆,那是大泉洋的父亲为着吉永小百合的示爱,日本人总是讲究内敛,情谊都不肯轻易说出,但是比言语更炙热的是表达,脚是离心口最远的部位,丈量着脚的尺寸却仿佛丈量着心的距离,吝啬言语却给对方做了足袋,不能不说大泉洋的父亲其实很会调情。
行动的魅力在言语不足表达的时候格外体现,放胆的触摸在言语静默间更显得勾引,这也使得吉永小百合在棕色客厅间娇俏美丽神情被正确的凸显,本来就很奇怪,失去丈夫的妻子何以产生少女的神情,有了爱情的解释,这一系列的公式才成立。
牧师的牵挂似乎更在别处,导演借着牧师的传道表达了反战的观点,他的关心不被流浪汉所接受,他与吉永小百合的谈论间说到“或许他才是我的天使。
”当然这无疑表明吉永小百合梦碎。
流浪汉与大泉洋是互相表征,流浪汉象征着日本在战时的伤痛,他对于战争的伤痛更代表着导演作为战后一代的亲身经历,他不接受治愈 ,不接受国家,不接受衰老,企图用战时的精神顽固抵抗伤痛,但是处境的外化更表达了他的悲哀与一无是处。
他与大泉洋在隅田川桥上的相遇,岂不是曾经与现在日本精神的一次冲击呢?
谁都不曾理解谁,但或许借由大泉洋的选择给了答案,但这是否是一次田园牧歌式的躲避呢?
没想到这部电影是日本导演山田洋次90岁高龄的作品。
《你好妈妈》是他“母亲三部曲”的最终章,真实的再现了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在面对人生危机的时候,我们会如何寻找自我呢?
这部《你好,妈妈》很简单的故事情节却笑中带泪,导演用细腻勾勒出祖孙三代在混沌的生活中努力寻找自我,迎来明天的勇气。
在大公司担任人事部长的昭夫,面临必须裁掉昔日同学的窘境。
另一方面,中年男人婚姻貌合神离,父女关系也频频触礁。
他久违地回老家探望母亲福江,却发现家裡已经没了自己的位置,而失踪的女儿居然理所当然的在奶奶家蹭饭吃,和福江的亲密程度更甚於自己。
或许是为了夺回母亲的关注,昭夫开始频繁地回老家刷存在感,却发现母亲似乎变了许多。
甚至和邻近的教会牧师发展出了暧昧关系,让他倍受打击。
女儿舞倒是乐见其成,赞成奶奶恋爱。
福江和孙女小舞聊天,慢慢地打开了记忆的匣子。
她第一段婚姻,是不顾父母反对勇敢追爱换来的。
尽管那段恋爱故事,以现代人的价值观来看,非常不可思议,但至少这是她凭自己的意志做出的选择。
儿子成年后,通过参与社区活动,和教会牧师走得很近。
福江如少女般陷入了爱情烦恼中。
没想到当她打算鼓起勇气告白时,牧师临时决定回到故乡北海道的教会传教,这消息对福江来说是一个重大打击,也让她正视起自己的心意。
吉永小百合所饰演的福江,在丧偶之后独居在邻近隅田川河岸的老房子裡,守护著丈夫所创立的足袋店。
在外人看来,他们是一对神仙眷侣,直到在福江和孙女的谈话中才发现,身为女性,很难从严肃寡言的丈夫身上获得一些精神上的支持和慰藉,所以寡居多年的她会对兴趣爱好都相似的牧师产生一种依恋之情。
但八十岁的福江还能有面对爱的勇气,而反观中年儿子却忘记了爱的本质,被世俗名利牵绊,是他对眼前的纠结与抉择,究竟為什麼让他不快乐。
片中的昭夫,在父母的殷切期望下,努力读书按部就班的工作。
于是在面临主流价值观裹挟的新世代青年,只能懦弱的面对人生种种考验。
山田洋次的执导下,不论是老家小院里的绣球花,还是隅田川上的绚烂的烟火,在隅田川的老城区里,山田洋次将人间的温情一笔一划的刻在了荧幕上,这些江户时代来来往往的人们,美丽与哀愁。
《你好,妈妈》正是因为母亲的强大与独立,才重新召唤他们重新建立了紧密的亲情纽带。
因为提前看过影评,倒没对故事本身期待值过高,看完后反而是预期外的惊喜。
片中构图精妙但充满人情味,场景光暖而明媚。
只是有时台词的衔接和情绪转折有些生硬,制造的职场困境又显得过于朴素且与时代脱节。
但我想从短评中其他观众说的“闲笔”伊野先生,谈谈个人理解中这看似脱钩于时代的亲子隔阂。
在我看来这个角色反而很鲜活且充满记忆点,可谓“闲笔不闲”。
东京大轰炸把他的家人和归宿烧得一干二净,他因为从桥上翻进河里逃过一劫,而活到快入土还是一无所有,来到桥上差点乘着醉意翻身一跃,却被正在巡逻的年轻巡查拦下,巡查小哥笑着对男主娓娓道来老人的前尘往事。
也许桥与河水不是温柔的,但人情却是温柔的。
此时又突然想到牧师说伊野是“天使”——上帝也不会让儿时救了他的现在反而伤害他。
“你们做警察的那时候(大轰炸时)干嘛去了!
”“伊野先生,我那时还没出生。
”这段对话我也很喜欢。
生活在战时的老人们注定要与他们的子孙辈,出现相比和平年代的亲子们更强的代沟,就像那不再是生活必需品的足袋。
年轻人永远不能亲历老辈遇到的一切,而老辈也不会且无法强迫他们共情自己,反过来也如此。
就像儿子无法理解一生从不摆架子的母亲,为什么老了反而想任性一次,为什么会因为措手不及的失恋而尤其难过;母亲也无法理解精英儿子这个“开人的”怎么会比“被开的”更纠结难受?
结局看似淡淡的,在我看来却是亲辈对子辈无偿的爱和子辈对亲辈的理解与感恩,达成了亲情中最为圆满的两情相悦。
你说这未免显得高高在上,但现实中有几多亲子能做得到这一点?
(如果以女性主义的视角欣赏此片,也许会有不同理解,交给其他观众置评)
好质朴。正在裸辞,太tm应景了
30/8/2023 @ 英皇時代 [summeriff]。依然溫暖,每個人都總有d只可以自己解決既煩惱 // 估唔到宮九咁重戲喎 // 都係果句:山田爺爺要身體健康繼續拍落去呀🙏🏻
长得好看就是不一样,人老了恋爱也能被原谅
我也想辞职回家找妈妈🥹🥹🥹
古典好莱坞在亚洲的遗光
“空间”是本片的重要关键词:导演刻意让两种空间形成鲜明对比,秩序森然的格子间、明亮的摩天高楼,和花团锦簇、光线昏暗的日式庭院。男主角年少时逃离后者,以为梦想就在云端高处的写字楼,最后却还是孑然一身地回到了家。正如年迈的牧师,舍弃体面的工作、告别爱人,还是要回到苦寒的故乡。他们都是游子,而“母亲”的意义,则是她永远守在原地,守着一扇不会上锁的大门——看似影片是献给妈妈,其实真正的主角还是儿子。这是只属于儿子的中产幻想。话说回来,你对山田洋次也不能期待更多了。
還是感覺九十歲的山田洋次此片的活力不如從前了。倒是77歲的吉永小百合是一大亮點。
3+,以困顿的中年男子展开的家的故事。三代人,上一代被动、逃避;中生代好像在扛着,但上下失据,内外交困;年轻人是希望吗,影片在下一代身上却着墨太少。另外,男人们的不作为,势必失势。主角工作家庭皆失,一把年纪还要重新开始。相比之下,朋友和牧师还刹不住车,继续依着过去的轨迹向前。还有一个已经去世的老爸和一个老流浪汉,前者成全了一个温暖庇护所,后者是无家者的”榜样“(虽然也没什么人在意)。
无聊透顶,在电影院昏昏欲睡。如果最后停留在妈妈对儿子诉说对于衰老的恐惧,那我也许还能有几分动容,“啊,原来妈妈不光是因为失恋而难过,妈妈在担忧害怕”。结果儿子并没有在意妈妈的话,反而大倒苦水,最后又“恩赐般地”说跟妈妈住在一起,好像这样就解决了她所有的问题。导演说“母亲恋爱”是他真实经历过的事情,到底为什么那么害怕母亲恋爱?因为不在乎她快不快乐、寂不寂寞,只在乎她能不能扮演好忠贞的妻子、慈祥的母亲。以及,日本的一些文化让我感到不适:女儿和父亲谈话跪坐的姿势、女性穿和服时小步挪移的姿态… …充满了对女性的规训和教化,太可怕了。
SIFF第十场 山田洋次依然有市场 对这个资历/年纪的导演要求其拍出价值观先锋的女权电影无疑是强人所难 现场的反应来看 “过时”的日式传统家庭依然有着深厚的人气基础 况且小百合饰演的妈妈image生活丰富 谈谈恋爱 做做volunteer 其阅历和胸襟不知胜过中国电视剧电影里多少所谓的“中女”
一切都好。 除了那个浪费宝贵交流额度的人。
虽然很套路化,但山田桑毕竟90了,难为他了。小百合奶奶的气质依旧无以伦比
以为最终章会有点什么不一样的感觉,结果还是这样平平淡淡的。永野芽郁的颜值也没有体现出来。
3.5 不知道是不是我看的不认真,没用被狠狠戳中。失恋的妈妈和失意的儿子,在绽放烟火下依旧可以明亮起来。
SIFF2023,山田洋次就坐在我边上!映后发言的那个所谓的独立导演浪费大家的时间,祝你的作品稀烂。
25th SIFF 14#山田洋次的第90部作品,却是我看的第一部山田洋次。感慨我们真的还是需要这样的电影啊!没有过多花哨的技巧,只有生活中的自然流露,吉永小百合饰演的妈妈好可爱!失业失恋又如何,人生还有这么多的美好,抬头看看窗外的烟花和风景吧。
3.5
热门短评都是在吐槽浪费映后唯一提问机会的所谓独立导演,可见大家对于这类不好好提问,沉浸自我表达标榜的厌恶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见面会的映后交流需要预埋问题,虽然这样又丧失了真正的互动性,确实是个两难。回到这部作品上,最要感叹的还是导演山田洋次旺盛的生命力和创作力,91岁的第90部作品,也太能拍了,希望中国未来也能出现这样的导演,不要早早就退居二线了。日本真的非常擅长拍这类家庭轻喜剧,而上海这座城市之所以又那么喜欢看日本这种电影,或许也是因为上海的城市化足够早,因此在很多方面可能和日本的社会结构、社会心态有一些相似性吧,所以上海的市民看日本电影里的家庭故事会有在看邻里间的感觉吧。
三颗星给老屋的陈设。
婚姻和工作都失败的我,与失恋的妈妈一起生活。想要融入一些阶层流动。欺骗的乌托邦,刻意的昭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