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书成,浪漫天真,温和儒雅,文人风骨。
悲剧性人物的后半段总是比前半段更有嚼头,命运的转向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一下便立住了。
年轻的徐教授有多么意气风发,回君子堂整日饮酒度日的徐先生就有多么颓废懦弱,而这一切,在最后十三分钟的绝唱里都化为了血性文人的铁骨铮铮。
“离开易水,往南往北,各学各派各有所长,一省一县大国泱泱。
”“在我的课堂里,在中华这片土地上把我杀了,便是最好地证明了你们的愚蠢、懦弱。
”一声枪响,为徐门写下浓重的绝笔。
我已无言,唯有泪下。
写于癸卯年正月廿八
原谅我只看到11集实在忍不住要批判这对主角了。
看了第一集被徐简博的文人血性所震撼,知道并非只有武人战场洒热血,文人亦能朝堂血燃死谏。
徐简博的是死我感到他的无奈,那时代的悲哀。
这部剧我该追下去。
剧中一直强调,香木镇的几个主角人生命运早已被安排,牛栏的出现就是打破这命运。
打破世俗约束。
然而牛栏刚出现我就知道这货是惹事精,她做的每一件事都在推动剧情,借着标榜自己是新时代青年,推翻旧思想,不顾伦常,不顾后果,随心所欲率性而为。
真是每集都要作死,每次都害人害己害每个角色。
也靠着一次次作死一次次靠近有老婆的书白。
明知书成对自己有意,又不明确表示,还对他说爱上自己的弟弟书白。
这种新时代青年真是情商负数的吗?
书白刚出场以为还是个人,没想到越看越渣,最后只剩下渣。
无情无义不负责任,心野心烦不想结婚可以取消可以不结,却在新婚第二天上了牛栏的车跑了,不留下口信。
让妻子独自一人承受整个镇的流言蜚语,让妻子一人守着学堂,撑着家,还盼着这渣回来。
这渣是不会回去了,每次旁白为他辩解说愧对书容,要不是长青到来,这渣还能记起书容吗?
这才写了第一封极不情愿的家书让带回去报平安。
要不是书城赶他回去,这渣都能在这和牛栏造娃娃了。
明知书成倾慕牛栏,最后却是自己和牛栏在一起了。
那长青让你写休书,要么回去,这渣却给封家书打发了。
背着妻子名正言顺的找小三了。
第11集这渣说的那句“既然已经对不起书容了,就绝不能对不起牛栏”,总算知道了书容和书成就是你一生的枷锁,如果没有徐家,你就不是渣,是圣情圣。
牛栏与渣天生绝配。
ps::我知道这剧主要是讲国家大义,而我却只注意到了这些儿女情长。
乱世书香太压抑了。
以为徐书成能不再借酒消愁,振作起来共同振兴徐门;他终究成为文人一个。
以为方宝姑能感动徐书成,就是不能,这桩婚姻是彻底失败的。
以为易水徐门可以振兴,其实并没有。
以为藏书楼可以保住,还是被烧了。
以为陆伯不会再不靠谱,他真的一辈子不靠谱。
自私的,不管不顾的,都飞出去了。
为了追求自己的所求伤害别人的,也都被成全了。
剩下怯懦的、顽固的、割不下旧的,被困在千年酱缸中,一点一点沉到底部。
宽容大度的,慢慢被头上的祖宗嘱咐,他人的恳求,消磨了灵魂。
乱世书香,破旧立新,破不了旧,立不成新。
这里是君子堂,它是中国广袤大地上众多塾馆中的一座。
这里出过翰林鸿儒,出过饱学国士,出过血性书生,也出过忠勇烈士,它不屈不挠的见证着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沧桑巨变,终于,在饱经风霜、几经沉浮之后,迎来了它的重生。
这里的翰林鸿儒、饱学国士是徐简博,易水徐门第四代掌门,科举被废,他明知进殿谏言的后果,依然跪地不起,用生命为当时不知所趋的书生群体敲醒了一记警钟。
他选择的方式为他传奇的一生画上了浓墨重彩的句号。
血性书生是陆书白,徐门几代大儒,只出了他一人,离经叛道。
人民需要教育,需要知识,但是他说“能安下心教书的日子还没有到,我们眼前的路只有用血肉踏平。
”然后他便真的用血肉为后人铺平了道路。
忠勇烈士是徐书成,他懦弱、胆怯,他于官场沉浮,于书海沉沦,不知所从,返乡也无力撑起当年的君子堂。
他勇敢、果敢,他留学十载,是燕大教授,是国会议员,他为末代皇帝挡过枪,为抗日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他绝情、淡漠,多种性格在他身上交织,一个独一无二的徐书成。
他倾其一生也未得到自己的爱人,却也未曾向寂寞妥协。
他死在君子堂上,死在自己的信仰里。
他曾在最无助的时候羡慕父亲选择的死亡,羡慕父亲获得的生前身后名,他最终也选择了这种方式,只是不为圆自己的梦,是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为了捍卫我们浩瀚的文化。
刚刚从头到尾,不快进,不看弹幕的看完了这部剧。
给了五星。
从数年前便不看国产剧的我,被这部剧惊到了。
先说演员。
一群粉丝在吹吴秀波,但真不觉得他有多出彩,倒是姜武,完全影帝级的表演。
陶虹演技没得黑,之所以被骂是因为人设太渣,渣到不符合常识,而陶虹出色的表演将其自私演绎的淋漓尽致。
再说剧情。
整部剧的主线还算清楚,逻辑也还算经得起推敲,但细究起来,会发现前半部分完全是纽兰凭一己之力推动着故事的发展。
也就是说,没有她一次又一次刷新下限,违背常理的行为,这部戏便没有进展可言。
另外剧中有些情节,说是借古讽今也好,偶然巧合也罢,令人扼腕。
最后,结局强行吹了波CCP,可能是考虑审查原因吧。
但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使这部剧不论是逻辑性还是完整性,都大打折扣。
最后说下内涵,虽然我觉得这部剧还没有上升到这个层次的水平。
但每部剧都有它的主旨,正如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灵魂。
窃以为,这部剧想表现的,只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对责任的思考。
从出生起,我们每个人或主动或被动的,都要承担责任。
大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小到赡养父母,照顾妻儿。
可责任便意味着无条件的付出,意味着自己的牺牲。
对现代的我们来说,或许只是自己内心的争斗;但对剧中恰逢时代巨变的人们来说,责任的地位尤其特殊。
我们看到徐书成苦闷一生,直到死前一天才大彻大悟,我们看到陆书白从认为不该自己担责的婚姻中逃出,奉献于自认为更崇高的抗战中,我们看到徐书容从容淡定的承担起了本该有哥哥弟弟承担的责任。
伦理观的形成,是由每个人后天的环境决定的,每当剧中发生矛盾时,我都会问自己,你会怎么做,得到的答案,很多时候迥异于剧中人的做法,我想,这便是人文学科的主观局限性,也正是我们孜孜思考的意义所在。
开始看被里面的气节感动给了5星,看到现在书百和纽兰在一起后,真的看不下去了。
女主打着反封建的旗号追求爱情可以,但是这种破坏别人婚姻还感觉自己追求真爱甚至是感觉自己对抗封建有点过了吧……而且我也不能理解,为了追求自己抛弃整个家,以及自己的责任…书百的这份决绝我很欣赏但同时我也不能理解。
如果自由真的是要考牺牲这么多东西,这么多人为代价,这份自由的价值究竟几何?
也许因为我是个凡人。
喜欢里面的书生血性,喜爱里面的国士之论,喜欢里面人物的自我坚持……厌恶里面的打着新文化的旗号吃人。
<图片1>最近追一部民国大戏,《乱世书香》。
剧中的徐书成是懦弱男人的代表。
简单介绍一下剧本里的徐书成。
他出身儒家,性格温和儒雅;科举废止后,留学东洋,寻求新的发展,虽表面新潮,骨子里仍旧是个旧式文人;回国后希望通过从政来实现教育救国的目的,结果终究由于天真、脆弱、做事理想化而以失败告终;感情上虽然爱慕一个新文化运动的左派女子钮兰,但又被自己的义弟横刀夺爱;事业和爱情受到打击,回到家乡,沉浸在过去的种种失意里,颓废着,也痛苦着……徐书成懦弱性格的形成和他生活的环境是分不开的。
徐父是科举制度下的大儒,“仁义礼智信”对于徐家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
儒学的“仁”虽是向往美好的理想,但“仁”强调的忍让、宽恕、克制、谦和的道德标准容易造成对个性的压抑,约束人们的思想自由。
有学者认为儒家的思想是产生懦弱性格的重要原因。
而徐书成性格的形成和他的家庭教育注定是离不开的。
在中国,儒家教育从孔子时代就已经以私人讲学的形式播及到整个民族。
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老话,“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想必大家都听过。
是说父母对子女具有绝对的权威,不管父母做什么事什么决定,子女都应当听从。
我们的父母皆不是大儒,甚至没有受过太多的教育。
可见中国的儒学是一种以言传身教的形式传播的,而且早已深深植根于民间。
因此除了徐书成,我们身边也不乏一些有着懦弱性格的人。
这些懦弱的人,他们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他们都很帅,很善良徐书成很帅,是那种文质彬彬的帅,有些腼腆的帅。
试想下我们身边那些懦弱的人,似乎老天都愿意给他们一张看得过去的脸。
如果说相如心生的话,可以推测这些人都很善良。
事实也的确如此。
徐书成的善良无需多说,最主要体现在他对学生的良苦用心上。
我们身边那些懦弱的人也无一例外的善良、单纯。
如果他们有一技之长,往往更能因为朴实的性格而赢得上司的信任。
他们需要一个被认同的角色身为大学教授的徐书成,本来有一个非常适合他的教授职业。
他自己也很享受教书育人的乐趣。
然而民国时期时局动荡,他为了实现教育救国的愿望,受人怂恿放弃现有的角色去从政,结果却令人辛酸。
官场腐败,导致他尝遍宦场冷暖的同时也备受打击。
这样的结局,只能说明懦弱的书成不但天真,而且非常不了解自己,很容易就轻信了别人对自己的蛊惑,从而背离了原有的角色。
然而新的角色并不适合他,甚至毁了他一辈子。
我们身边那些懦弱的人,是否经常被你数落成没本事,鼓动他去尝试做高收入或者更有挑战性的工作呢?
如果有,千万要小心了,不是所有的工作都适合他们。
如果不慎选择错误的职业,他将很难适应,而且发挥不出他的优势。
古人云,男怕入错行,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隐忍中追求内心的平和善良的他们不去做任何有破坏性的事情,但是也不善于改变充满矛盾的现状。
他们追求的状态是内心的平和,如果做不到也要在隐忍中退场。
徐书成爱上钮兰,鼓起勇气去表白,结果遭到钮兰的拒绝。
书成并没有怨恨任何人,他依旧在心里默默关心钮兰。
当钮兰深处困境时,书成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她。
既便后来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心爱的女人被自己的义弟横刀夺爱,他也是平静地接受现实,并把那份感情深藏心底。
这个故事里,钮兰一开始就没有喜欢书成,因此书成的爱成为一种彻头彻尾的单相思。
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被温柔性善,老实腼腆的人吸引,到头来却因无法接收他的懦弱而抱怨一生或草草收场。
遇到这种情况,懦弱男神们通常都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沉稳态度应对。
他们不去制造矛盾,但是也不会因为对方咄咄逼人的指责而负气绝望。
他们会在中隐忍略显拖沓,但不是因为他们恐惧对方,恰恰是因为他不想伤害对方。
懦弱两个字,不但充满了绵绵不断的爱和宽容,也保饱含了他们在踽踽修行中不被理解的无奈。
最需要的是别人的理解徐书成在京城心灰意冷之下回到香木镇,在君子堂当起教书先生。
这时的书成已对人生不报任何希望。
他终日以酒度日,陷入了深深的颓废。
看到这里我一直不明白书成的颓废到底是为什么。
是因为那份求之不得的爱情吗?
还是陷入厌恶自己无能的怪圈里出不来?
直到后来青娘的出现我才明白,其实他最痛苦的是身边没有人真正理解他:他曾经贵为燕大教授,受人敬仰,但是别人不理解他悲春伤秋的那份情怀;他曾经贵为教育部监事、国会议员,却没有人理解他为了坚守教育救国理想而不愿意苟且官场的清高;他曾经留学东洋,接受新思想的影响,却偏偏要接受一桩充满交易色彩的婚姻…….他因此而颓废,因此而找不到自我存在的价值。
而青娘懂他的风花雪月,懂他的浪漫情怀,懂他纵有一身才华却报国无门的绝望。
可见具有懦弱性格的最需要的是别人的理解,而非其它。
我们身边那些看似懦弱的人,也何尝不是如此呢?
他们对物质生活没有太多的追求,最多不过是为了追求一些小情怀而去选择一种生活方式。
他们不需要你去关注他们喜欢吃什么,食物对于他们来讲简单就很好。
他们不喜欢过多地表达,而是在行动中流露自己的想法。
如果你非要从他那里要一个非此即彼的答案,他们会觉得很棘手。
因为在他眼里,他爱的那个你应该与他有着与生俱来的默契,而不是等他说出那些难以启齿的甜言蜜语和海誓山盟。
也许表达,是生性懦弱人的软肋。
尽管他们内心的暗流涌动一点都不亚于其他人的汹涌澎湃。
但是如果你不懂他,便会与他越走越远。
剧本中徐书成最终以舍生取义的形象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我个人认为那完全是艺术创作的需要。
现实生活中,千千万万个徐书成可以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
他们或是埋头于自己的兴趣和理想,或是在那个理解他的人怀里享受着被读懂的快乐,或是在不被理解中坚守自己内心的平静。
在我看来,他们的内心是有信仰的。
这种信仰可以是东方的仁义礼智信,也可以是西方的民主自由与平等或者其它。
但无论哪一种,都是值得尊重和敬仰的。
他们是矛盾的综合体,既有着可以隐忍众生的坚韧性格,也具备不愿入世的自命清高。
他们不急功近利,也不破罐破摔,就那么默默地爱,默默地付出,默默地相守自己的情怀,直到遇到懂他的那个人。
原创文章,欢迎阅读,更多原创文章请关注个人微信号:居佳媳妇 ID:jujiahaoxifu
【乱世书香】徐书成其人——孤灯煮酒凌云志,书生敢为天下先。
刚开始去看书香,一半因为纸兵,一半因为鱼旦。
看片花的时候,只隐约觉得他形销骨立,满心孤苦,但是说到底,能看到的也不过是一个单薄的人设,对书成这个角色,终究没有什么感觉。
等追着看了几集,只觉得满心惊喜,满心怅然。
最开始的时候,他说,我的人生当然一直是掌握在我自己手里面的,表情明亮而张扬,像是那个时代最普通不过、最向上不过的青年,心怀风月,笔端万钧,风发意气,何其朝气蓬勃;他说钮兰是他的太阳,可是他自己看上去,才正像是一轮朝气万千的、初升的太阳。
到最后,世殊事异,万事倥偬,他风流散尽,垂垂老矣,独自一人,在易水徐门,日军枪下,孤独地死去。
到最后,或许有人爱他,但是直到死亡,他的身边,甚至包括他爱的女人,没有一个人懂他。
<图片2>初见书成,他站在讲台上,一身庄重的西服,满脸温柔而明亮的神情,看上去温和持重,又带着一点年轻的活泼。
他浪漫,温柔,带着一点不谙世事的天真,把学问、知识、风花雪月当作人生里最重要的东西。
他说,我们的国人最缺的,就是风花雪月、罗曼蒂克的诗意。
从这一句话开始,就隐约显露了他一生悲剧的根本所在。
他的前半生都住在象牙塔里,读书,写字,思考,他觉得学问就是学问,纯粹的,不沾染任何世俗的东西——政治,权谋,死亡,世俗,这一切都跟学问、知识没有半天关系。
老师要做的时候就是把学问教给学生,学生要做的就是把学问学为己用。
他这么同学生说,也这么同自己说。
直到后来,书白的出现,变故迭起,世事匆匆,每一件事都在刺激和挑战着他脆弱敏感的内心,粉碎着他的人生和信仰。
正如吴秋实所说,他留洋半生,外面看上去新到极致,骨子里却是一个恨不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旧式文人。
<图片3>书成在讲台上念诗,三根火柴,一根一根在黑暗中点燃;台下的钮兰表情那么专注认真,以至于我有那么几秒甚至觉得,她和台上的这个人,大约是互相喜欢的。
然而什么都没有。
书成一生的悲剧,大约有一半的原因,皆来源于此。
他深爱钮兰,热情大胆,同钮兰讲“你是我的太阳”,对着别人的询问,微微低下头去,压低了声音,一句很轻的“我的至爱”。
那个瞬间,他的眼神和表情,和微微低头的动作,当真是痴心入骨。
可惜世间爱恨,半点不由人。
而钮兰何其狠心,在他满脸微笑一片真心地说着“你不知道你对我有多重要”的时候,轻轻地来一句“可是我喜欢上书白了”。
我深知爱恨不由人,深知他们根本不是一路人,深知他们无缘无分,也并不责怪钮兰或书白,可依旧忍不住心疼他。
他那么好,温柔,善良,深情,隐忍,如果能有那样半点的好运气,我恨不得把全世界最好的东西统统都捧给他。
<图片4>钮兰妹妹说从里到外都新式的人物,她这样的人,注定和书成走不到一起,因为书成不懂她;而她自己,也未必懂书成。
当初看片花的时候,书成凛然赴死,我便知他浑身傲骨,满腔血性,生死皆可置之度外;看了前几集,我只觉得他傲骨卓然,清高傲气,宁折不弯,带了一点酸腐,一点搞笑,一点傲气;但是等看到后来,方知他大义凛然,痴心入骨,隐忍深情。
为了学生,为了责任,为了亲人,为了爱人,他竟然能牺牲至此。
文人最惜风骨名节,自古如此,书成自然也不例外。
我却是没想到,他为了想要保护的人,连名声都可以放弃,承担了那么多不被理解的骂名,受了那么多本不该由他承受的折辱。
钮兰不理解他,弟弟不理解他,同僚不理解他,为了保住弟弟他甚至辜负了他自己一生持守的“清高”,低三下四地去求人送礼;连他拼了命想要保护的学生都对他说,徐书成,你就是北洋军阀的一条狗。
何其残忍。
他满腔热血,满腹天真,只想谈风月讲学问做文章的一个人,相信“对未来美好而准确的预感”的一个人,生逢乱世,却不得不受这样难言的苦,面对这样无端的指责,甚至都没有资格为自己辩解半句。
他在找书白之后一个人坐在书房,拼命擦拭父亲留给他的那块玉牌,而他说什么呢,他说,你们把我抓起来吧;他说,书成迂腐;他说,我愿意做这样一条狗,保住你们的性命;他说,我不要一群有骨气的“烈士”,我要一群活生生的学生——我要我的学生具备了知识完善了人格以后再出去面对枪口——或者他们自己拿起枪来。
<图片5>他说自己“没有选择”,被飞速前进时时代潮流和纷乱的党争推到了如今的地步。
他他的迷茫软弱,失败的爱情,徒劳的努力,破裂的理想,无一不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他的浪漫深情,理想化而脆弱的灵魂,不谙世事的、可笑的天真,对学术、对时事绝对化、理想化的观点,从一开始注定了他的悲剧。
他身边没有一个人懂他,包括爱他的人和他爱他人。
他隐藏在浪漫外表之下的温柔善良,他脆弱敏感内心之外的沉默隐忍,受的所有挫折和折辱,掩埋在软弱外表之下的铮铮傲骨,风华卓然,无一不让人觉得震撼。
正如片尾曲里一句歌词所说的,孤灯煮酒凌云志,书生敢为天下先。
他未必是那个“敢为天下先”的书生,但是他的满腔傲骨,凌云之志,却不由得让人心生敬意。
—————这里是扯皮的分割线—————啊啊啊啊啊啊啊啊鱼旦演了这么多角色,书成是我最最最最最最心疼的一个!!!
没有之一!!!
别的角色,最惨不过小戴叔叔,犹自有芳子“爱过”,而书成真的是……身边没有一个人懂得他啊……………………这种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感觉,真是悲惨……把书成这个角色和天哥拿来对比,可以明显地感觉到鱼旦演技飞速的进步。
我看书成的时候偶尔会觉得尴尬,觉得用力过度(当然也非常好!!!
),天哥就几乎完全没有这种情况了。
鱼旦的演技一直在成长,挑本子的眼光也一直在进步……撒花!
最后表白一下书香整个剧组!
编剧大大和导演大大太厉害了!!!
这么深刻的主题不动声色地融会贯通于整部片子的各个细节,台词非非非非非非非常棒!!!
然后所有演员的演技都一级棒!
波叔还是那么冷静!
陶虹姐演得那么娇俏可人一点都不维和!!!
咏梅姐太厉害啦!!!
全剧我最喜欢的人就是书容啊!
她的人设特别好!!!
演员也把那种书香味儿十足的感觉演得非常好!!!
方长青也太棒啦!!!
我看完这剧以后,除了自带粉丝滤镜的鱼旦最喜欢的居然是长青哥,敢爱敢恨敢作敢当的人设真是非常招苏!
就先兴奋到这里啦!!!
大家新年快乐!!!
今年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发现了鱼旦发现了纸兵!!!
鱼旦和纸兵还有其他所有明年都要继续加油呀!!!
从第1秒开始,就中意了这部剧。
考究的台词,揉进古色古香的画面,再配上这几位心水的演员那波澜不惊的演技,看得我心潮澎湃。
前四集虽已至乱世,但英雄尚未登台,只是故事的引子,所以评论未必代表以后的角色,因为我已预感到如此厚重的电视剧,角色肯定会有所成长的。
看了第一集就能猜到整个故事始末的,是大头娘娘和璀璨人生一类的。
单说前几集。
关于演技,没什么好说的了,都是风风雨雨历练出来的。
张嘉译梗着脖子,直斥科举制度不应废时,献上膝盖的心都有了。
字正腔圆、抑扬顿挫、铿锵有力,读书人的倔强、风骨,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死忠,风范十足。
书容的书香小姐风范,她从小在教育中被熏陶出来的典雅和隐忍,用姜武的话来说,“五代翰林的底子,下楼梯都透着雅气。
”哥哥终于回来,她没有嚎啕大哭,没有撕心裂肺,只是在一转身的时候眼含泪花,而又化为笑容。
这一哭一笑间,是书容一个人抗下易水徐门重担的苦,是父死兄离的痛,是婚姻无成的委屈,也是兄妹重逢的喜悦。
那一下子,心都软了。
真正好的演技,是去掉浮夸后的收敛。
不禁想起超先森的分手大师和恶棍天使,噗哈哈,只是这一个镜头就怒甩你100个马路牙子。
姜武吊耳郎当,又傻傻爱着书容的模样,太可爱了。
当书容跟他说,“跟你斯文啊,怕你听不懂。
”他先是傻笑,随即有些不开心,紧接着佯怒,真真是眼睛里全是戏哇。
吴秀波蜀黍和小龙女就不多说了,只是波叔就算刮净了胡子,仍旧一副历尽沧桑的中年大叔模样,每次他喊爹时,我都替他脸红。
小龙女也是岁月不饶人了啊,眨巴着双眼装机灵无辜时,多多少少有些违和感。
嗯,这两句是鸡蛋里挑骨头,请自动忽略。
有了演技撑场,加上台词没过水,看起来自然就心悦诚服了。
徐老爷作为翰林,口中是家国社稷,说话也是引经据典,“缓图之,为天下学子寻一条安身立命之路”“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啊”。
纽兰是新青年,说话干脆利落,常使用新词汇“你这是干涉我的言论自由”,“那是封建思想”“老学究”。
而书成是个外新里旧的人,满嘴是酸腐文人的味儿,不喜欢,也不举例了。
什么人就该说什么话。
很多人说,看红楼梦,就算把旁边的人物都隐掉,单凭那些话,就能猜到是谁说的。
至于人物嘛,性格在前四集中已经表现的很明显了。
书白,一个有担当的叛逆青年。
徐老爷给他安排婚事时,他就不太乐意。
在以后的人生中,又读了些新青年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心中对新文化充满了向往。
奈何,他生长的环境却又是最固守传统的,像一个拼命想从泥淖中挣脱出来的人,还好,纽兰拉了他一把。
他不爱书容,一直拖延着婚期。
而新时代女青年纽兰就是他在茫然无措中看到的光亮。
反正你们要在一起的,就把书容给姜武吧。
书容,目前为止最心疼的人。
她是个被绑架的人,家学渊源绑住了她的手脚,让她举止之间规矩小心,不像纽兰的大大咧咧。
礼教道德绑住了她的嘴巴,书容从小就爱书白,只不过从来不说出口,表面上她结婚靠的是父亲的婚约,实际上她心里早就兜着那个人了。
责任道义绑住了她的心,书成爱西学,就留学日本;书白爱自由,就离家出走。
她不爱吗?
她也爱啊,她说:谁不想出去逛逛。
只是,父亲去后,她必须成长为徐家的顶梁柱,把自己武装起来。
书成回来后,她不忍相见,一转身,便是满眼泪花和微颤的嘴唇。
她只是个小女孩啊,多年来咽下了多少泪水,只有在哥哥面前,才克制地流露了一下。
真恨不得把这姑娘搂紧怀里,哄她宠她。
小龙女,新派女青年,洒脱率性,一切封建礼教就是个屁。
挽胳膊怎么了,又不会怀孕。
还没到故事正轨,目前这姑娘比较简单。
书成,表面是留学日本的海归,受过新思想的新时代青年,白白净净,西装衬衫,戴着丝边眼镜,一顶歪礼帽,手拎着拐杖,为什么我就想到了徐志摩呢?
书成骨子里是最封建的人,说话文绉绉的,真想一巴掌呼过去,让他好好说话。
喜欢人家吧,又不敢行动,扭扭捏捏,典型的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现实生活中,估计是天天被欺负的书呆子那一款。
毕竟真正的故事还没开始,我先占个位。
从没想过会为徐书成这个中二少年爬了格子,毕竟以他之前的表现,我不一天骂他八百遍已经很给他面子。
可12集竟看得眼圈发热,我的天我要万一爱上这个中二少年了怎么办?
“从来不为了升官,我更不在乎发财” (‵□′)╯┻━┻“我不要骨气,我不要一群有骨气的烈士,我要一群活生生的学生” (‵□′)╯┻━┻“我要我的学生在具备了知识,完善了人格之后出去再面对枪口,或者他们自己握起枪来”(‵□′)╯┻━┻虽说政治上的幼稚终归是有意无意地坑了弟弟,虽说答应督学的条件是出于不懂人心险恶官场诡谲的幼稚天真,可对学生真的是好到贴心贴肺TAT。
放下骄傲放下气节不惜自承走狗仍要拦住要去游行示威的学生,但听到学生口中说出那两个字时,眼底一瞬闪过的黯然和受伤仍灼得我心口生疼;只想老老实实做个先生教书育人偏安一隅地风花雪月,可从佥事任命书下达的一刻便不得不卷进官场种种险恶诡谲,昨日求官更是自己一口气扎进了这个深不见底的泥淖;这个傻孩子并非不知自己不适合,并非不知这个位置会把那个无意政治一心向学的自己推到风口浪尖变成众矢之的,并非不知种种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众人物议足够把他本就不算硬实的脊梁骨戳折戳碎,却依旧带着无比的坚定决绝地走上了这条路。
从未怀疑他有殒身不恤的气魄,可真正戳中我的是——他竟会选择忍、辱、负、重。
自古读书人的名节重逾性命,可那个一直被我视为懦弱迂腐没担当的少年,竟就这样不声不响地立定了“不顾生前身后名”的决绝?
徐书成,你真的很好呀。
可是傻孩子,你可知道你选了一条多难的路?
强行掩住眼底灰败黯然咬牙说出“我就是狗”的他,面对同僚讽刺挖苦语音颤抖“我不要骨气”的他,把那么看重的名节风骨一件件和着心头血亲手打碎的他。
可那个说着“我不要骨气”的他,才是最有骨气的他呀。
他怕是深知自己必然当不好一个北、洋、政、府、的教育司长,可只有在那个位置,他才能在夹缝中努力为自己的学生求一条希望微薄的活路。
那个傻孩子呀,他只想他的学生能活着,或者说——能在有一天准备好了之后,再更有意义地去死。
可学生们的这条生路,却分明是他心甘情愿主动求之的死路。
我想大喊大叫想问他是不是傻,想摇醒他告诉他就他那点手段和智商玩不转这种“夹缝中求生存”的戏码,想把吐沫喷得他满头满脸都是只要他明白——他觉得学生是以卵击石,而以他的斤两在北洋政府面前也不过是和学生一样的蝼蚁呀,可偏偏,眼眶就这么湿了。
是,学生持一腔爱国热血欲救民族于危亡殒身不恤,可那个懦弱天真的徐教授,也是在用他自己天真而拙劣的方式,去践行着一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徐书成,你是要心疼死我吗?
生逢乱世,终归还是欠了你一场纯粹的风花雪月。
剧本一般,剧情拖沓(评分虚高)
鱼旦演的真好啊,特别喜欢书成,就是拆我cp很烦躁啊,整体很好看,波酥小纠结了点。磊哥一如既往的超级给力
又是一部难得的好剧啊!张嘉译只是第一集出来露了个相,主角是张鲁一,演得太好了,年轻书生的意气风发、中年男人的失意不得志、老年学究的文人风骨,同一个人的不同境遇演绎得淋漓尽致!姜武的方长青、刀美兰、徐天的角色演得也好!台词精彩,编剧不一般,文学功底深厚。通过一个书香世家由盛到衰的遭遇,展现了那个乱世的林林种种,国家的命运、个人活着的意义,都引人思考。超万字经典台词已整理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5511793/
陆书白那条线走偏了,不然可以更精彩。
如果故意破坏别人家庭就是新思想的话,那还是旧些更好
阅片完毕,我想说的是除了演员一无是处,剧情拖沓!!渣渣
要那么多旁白做什么
这么好的题材和演员就被这三观尽碎的剧情给毁了🙄🙄🙄
这两分是给前5集,越往后越垃圾
如果钮看换成海清演 那徐天咋办
男女主人设崩坏,比红色差了俩伪装者,制作到还是良心
看过
君子堂才是真正的主角。
国产良心剧
书白的那支钢笔,文可授业传道书华章,武能锋芒不显杀群寇
和&lt;红色&gt;比,简直就是垃圾片
特意跑过来支持鱼蛋叔
吴秀波,张嘉译,张鲁一,冲着他们先给5星
先拍这部再拍的红色吧,只不过这部审核的时间比较久。(从这部到红色编剧是进步了)演员阵容很强大,演技都很好。只不过剧情比较凌乱,特别是有些需要一笔带过的地方拖了好几集,后期有的剧情又过于跳跃。但是还是能从剧情里体会出很多东西来。书成英勇就义的那一幕确实看哭了,还有方长青也很感动我。
徐兵老师的剧本!!赞!!张嘉译老师第一集实在演的太赞了,演技赞,台词功底赞!!看优秀的演员演戏就是一种享受!!期待后面小辈们的更多精彩的演出,徐兵老师的作品,从来不是只有一个主角的成长,是所有人的,所以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