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阅读,我们看电视电影,我们交朋友,我们刷微博,我们刷朋友圈,其实都是在观看别人的人生!
我们看着,评论着,对比着,再看看自己的,缺少的,想要的,尽力补回来,不尽如人意的,满满吐槽!
很多时候,我们的生命太短暂,所以需要从别人的经历中过不一样的人生!
秀明因为承敏感觉的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精彩,在一次次的逃跑中,他感觉到承敏与他的不同,他的坚强,他的勇敢!
对于秀明来讲,他的世界似乎太单调了,单调的只有逃避等待,所以在他与承敏接触的过程中也改变了自己!
而承敏不顾一切的想要逃离疯人院就是因为他见到过这个世界的美好,所以不惜一切地想要再次见到,哪怕是死也不会惋惜!
看影片的同时,我不止一次的思考到底生命的意义!
是现在为了吃饭租房养家而拼命的工作,舍不得买最好的,舍不得吃最好的,因为要攒钱给爸妈买房;还是以前在学校的时候拼命地学习,为了考出好的成绩,为了成为老师家长眼中的三好学生,不敢任性的放松;又或许是毕业后工作恋爱结婚生子一条线,偶尔去旅旅游!
但我发现这些都不是,这些都是最平凡的!
人生的意义就是要过得不平凡,见过世界上最美的风景,吃过世界上最好吃的美食,看过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人文环境民族风情,做过世界上最冒险的事情,体会会濒临死亡的绝望,感受过绝处逢生的欣喜若狂,有自己的执念,有自己毕生想要去做的事情!
这才是人生的意义,而不是像我们现在千篇一律的上班,下班,玩手机,睡觉!
很早就知道遗愿清单这个事情,最近想要列出来,一一的去实现!
人生本就是由事件构成的,那为何不再增添一些不一样的事件!
留给特别的你!
<图片1>
东北爷们 双雪涛的成名作《翅鬼》讲了个故事: 默和萧朗是两个长着翅膀的雪国奴隶,被雪国人称作翅鬼,一年有9个月在洞里关着,另外3个月做苦力,每天吃点烂雪梨。
默活的很单纯(无知),恪守作为奴隶的本分,而直到有一天,萧朗把地洞挖通到他那里。
作为已经25岁高龄的翅鬼(25岁后翅鬼的身体会迅速衰老死亡),萧朗还有最后一年的时间,如果能把地洞挖通,他就能靠翅膀飞下峡谷,扑向夜夜响起的嘹亮歌声,漫长的自我救赎,使得自由和死亡,已经没有分别,最重要的部分,早就完成了。
韩影《朝我心脏开枪》(내 심장을 쏴라!!!
)也讲个故事: 因各自问题被关进精神病院的两个年轻人,一个浑浑噩噩,一个却充满生之活力,无时无刻不企图逃脱藩篱,最后的结局是一窝子的老弱病残帮助他们冲向自由。
这部电影没有肖申克的救赎那般苦大仇深,充满沉重宿命,它延续韩影一贯和温情,套路布于无形。
是我心里的李民基的巅峰,他银幕上胶原蛋白的巅峰,通过此角色传递的信念即,哪怕只有一瞬间的人生,我跋山涉水不惜命,即使一瞬间,也由我掌控。
此类艺术作品,虽然穿着不同的外套,核心都是创作者想表达一种信念或价值观,造就意淫者的集体意淫。
<图片1><图片2><图片3><图片4><图片5>到最后看到说致我们奋斗的青春之类的字幕惊呆了…我全程心理压抑难过得不行呢😩😩
送进疯人院不是要拯救他,而是要逼疯他。
承敏和李,明明都没有错,想努力从那扇门逃出去的两个人,从来都是被困着了。
明明应该自由快乐的家伙们,都被困在大门里。
不会被逼疯,永远杀不死。
“嗨”“想跟哥哥出去约会吗”“哥哥回来了”灰黑色的走廊,大门紧锁着,谁也逃不出去,谁也进不来。
在森林里远远看着大家跳伞的承敏,在想什么。
大家都要逼疯他,偏不。
无论怎样都要出去,被医生打,被电棍打,什么都不能阻止,什么也不能逼疯他。
在水上,和李,最自由的一次,李,那个小孩,也终于放开声大声喊“让开,所有人都让开”。
两个人被抓回来,又被打针,嘴角泛着好几次相同的白沫。
这次不一样,这次是相视一笑。
这次只觉得好玩,这次真的疯了。
沉进海里的时候,都以为李要死掉,看着李的时候,又觉得解脱了。
在大海里飘着,有时候很想这么死掉。
“因为那里有滑翔伞”在举目无亲,无人在意的那个时候,承敏只想要飞,不管会不会被抓回来,又会被怎样毒打一顿,都不管了,只要回到天空去。
想要成为社会学专家的酒精患者,被医生毫无犹豫的打断了,撕碎那本书的时候,他的世界也塌掉了。
后来又一点一点拼凑的碎片,也能让他又惊又喜。
说是疯人院,可是在紧急关头,每个人都在想着怎么救承敏,可能所有人都没有疯,所有别人不认可的时候就要叫你疯子。
在知道爸爸死掉后的李,终于疯掉了。
他好像一直是接受的,后来他就不解释了,他开始知道自己要一直在那里活着直到死去。
李害妈妈死去了,因为剪刀,他就一直害怕剪刀。
最后他们两个逃走了,没有疯的人为什么不能逃走。
“朋友,不和我说再见吗”再见的时候承敏把那块表送给了李,然后他飞向了他喜欢的天空。
“去到我看不见的地方”整个电影最后,是李在讲故事,他说他也需要一个滑翔场,大概是他也想要一次逃脱。
我看到几个隐藏的点和大家讨论一下!
第一:圣民最后的生死问题。
虽然我个人是很希望圣民和秀明能够在一起的,但是其实跳伞的时候有一个视角是圣民视角,他看着秀明挥舞的烟花的时候,视线其实很模糊,他的视力情况应该不足以支撑他飞那么高,那么远的。
第二:游艇事件!
落水后的秀明到底是谁救起来的。
我觉得是圣民的可能性比较大,圣民说的他被人在岸边捉到的可能性比较小,而当时秀明落水的地点距离圣民逃离处也没有很远,以这些精神病院的看护的性格来看,如果让他们在一路追人,而又跳下冰冷的水去救人,他们一定会觉得麻烦和记仇。
回来之后的秀明即使要接受电疗,也断不会日子过的那么舒服。
第三:关于自由!
很多人都在说这部片子是韩国版的穿越疯人院!
其实韩国人一直都很聪明,他可能在设定上,题材上,性格上,背景上都会借鉴国外的作品,但是他不会去照搬照抄,其实很多韩国的电影和电视里面,美国,日本,中国的电影或多或少,你可以找到影子。
韩国的导演更喜欢把经典揉碎了,把自己的东西黏在一起,然后就成了新的经典!
就像疯人和这部片子,其实都有对自由的探讨。
但是导演很聪明的没有把精神病院的护理和精神病人的矛盾放大,而是着重写了一个渴望自由,一个恐惧自由的两个人的碰撞,这样既新鲜也熟悉。
最后,表白导演满足了腐女的愿望!
两位主演和配角的演技大发!
给4星实在是因为不够创新!
大学上了一年半,觉得自己越来越来懒,每天起床以后往电脑面前一坐,屁股就好像生了根。
能做的事除了对着电脑一集一集地撸着电视电影,好像也没有别的了。
原来那些雄心壮志与理想虽然还没有完全被磨灭,却已经被自己遗忘在心里某个不知名的角落,很难被想起。
但是生活就这样日复一日的过,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反正大家不都是这样的吗?
大家都这样做,应该也没有什么错。
但昨天撸电影的时候机缘巧合之下撸到了一部片,就觉得世界好像都不一样了,这部片就是《朝我心脏开枪》。
最开始只看到电影宣传海报的时候还以为又是一碗韩式小情小爱的心灵鸡汤,但我却在主演名单中看到了吕珍九的名字——从吕珍九童星出道时期的《一枝梅》我就注意到了这个充满灵气的孩子,到后面他所出演的作品果真也没有辜负那一身才气,尤其是13年的《华颐:吞噬怪物的孩子》,他向世人展现了一个16岁的少年绝世惊艳的才华与演技。
出于对吕珍九的欣赏,我就看了这部片,看完之后便久久地不能平静了。
这部片一月份才在韩国结束公映,在国内却已经很有一些舆论基础了。
可是对于这部片,网友的们褒贬不一,评论两极分化。
觉得好认为这部片青春热血,充满力量与希望,当然最不可忽视就是两位男主之间闪亮的晃得腐女们鼻血横流的基情;觉得不好就认为这部片肤浅狗血,剧情单薄,对于《飞越疯人院》与《肖申克的救赎》两部经典之作的模仿的的痕迹太过深重。
虽然大家对于这部片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结论,但我还是再完这部片之后有了一些不一样的想法。
首先我并不觉得这部片对于《飞越疯人院》与《肖申克的救赎》有什么模仿,《朝我心脏开枪》本身是一部独立的作品,之所以会让大家产生有模仿的感觉,只是因为故事背景也是发生在精神病院这样一个闭塞的环境之中,而故事的主线与线索也是出逃,但是这三部作品在立意上的差别就可以让人很明显的把它们分别出来。
《飞越疯人院》与《肖申克的救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要阐述的都是人们对于世界所谓的规则的挑战以及希望,而《朝我心脏开枪》则是以挑战和牺牲为表现形式,向人们讲述生命的意义。
谈及到意义,或许大家会觉得有一些虚无飘渺,因为那一切总是在最后归于虚无,就像柳承敏最后的消失一样。
但是我不这么认为,我相信,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可以有所追寻的,而《朝我心脏开枪》所讲述就是这样的一个追寻的故事。
其实从故事一开始,作者的心机和立意就可以看得见端倪了。
金勇带着柳承敏和李秀明游览病院介绍病友的那场戏,很值得玩味。
虽然病友们都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毛病,但是他们却也都有着精神病院里那些正常人所没有的亲切感,最关键的是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与执念。
不管那些愿望和执念是可笑还是卑微,可它们就是那么坚定地存在在那里,就算他们是疯子,就算他们是精神病,可他们心底的愿望不会因此而变得廉价,更加不会消失。
而与之相对比的就是医院里的医生与护士们,他们虽然是世界所认同的正常人,但他们却那么不知所措、没有目的的与那些病人们一起生活在那逼仄而又闭塞的精神病院里。
于是相比之下,似乎那些正常人的生命更加没有意义一些。
而再往后就是就算大家褒贬不一,但是却一致欣赏的戏份——就是精神病院仅有的一次放风和艺术分析疗法了。
就在那次放风,柳承敏带着大家脱离了队伍,一起去看了滑翔,一起吃了西瓜,留在每个人心中一次真正快乐的回忆;而艺术分析疗法,柳承敏一针见血地指出贤顺妈妈那么久苦苦追寻死去女儿的意义,为她治疗了心中的伤痛,同时也带动病院所有的病友乃至医生护士一起进行了一场彻底的狂欢。
这两段在片中也是非常特别的存在,导演运用了非常鲜活并且跳跃的镜头语言,在原本冰冷的场景里铺满暖暖的光与亮丽的色彩,让原本心酸的故事在那两场戏里达到一种难以言说的温暖的高潮。
而且从这两段也可以看出,柳承敏其实从来就不想挑战什么,因为其他的别的什么对他来说其实都毫无意义。
他所在乎的,只是自己生命最本质的意义;所以他才会在遭遇了那么多不公,那么多苦痛之后不啰嗦、不抱怨,依旧保持着一种无所谓到玩世不恭的态度,因为其他所有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无足轻重啊!
钱财、地位、规则,对他来说什么都不是,什么都不算,那一切都不是他所要的,既然如此,那么失去就失去了,就像手中的流沙一样,没有意义。
既然说到这里了,就不得不继续说下去。
柳承敏从被哥哥派人强制抓进病院开始,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抗争,或者说他从被抓进病院之前,就一直在抗争。
但是他的抗争并不针对任何人、任何事,比如抢黑痦子的手机,在深夜袭击崔医生,甚至包括之前让出父亲留给自己的百分之二的股份,这一切的一切,都不是为了刻意挑战什么,也不是为了颠覆什么,柳承敏唯一的目的,就是重新飞起来,去到那个美得令人窒息的地方,美得让人甘愿在下一秒死去的瞬间,因为那才是他想要的,他生命最本质的意义。
而李秀明,就是作者所安排的柳承敏的镜像双生。
他在一片黑暗中向观众走来,保持一种对一切茫然无知的状态,不知道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所以在最初,他是很抗拒柳承敏的,他觉得柳承敏才是一个货真价实的疯子,而他自己只是一个被父亲抛弃的可怜人。
他在那里苦苦的守候,他觉得只要自己听话,总有一天,他还能回去自己原来的地方。
但或许也正是他这一点的特质,才决定了他与柳承敏的互相吸引与靠近。
因为他们两个都过于极致与纯粹。
他们就像蛇头与蛇尾,原本是永远不会相交的两个极点,但是大概也像那副著名的印度神画一样,蛇头将蛇尾吞进口中——昭示着开始就是终结,终结就是开始,所以原本南辕北辙的他们两个才会阴差阳错的相遇,然后最终以彼此的牺牲成就对方。
而转变大概是从柳承敏装瞎的时候他们俩在白桦林的那一段对话开始,柳承敏问李秀明“与你的人生面对面的,究竟是什么?
”,李秀明无言以对,只能回答没有默默走开。
但是应该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再加上柳承敏之前潜移默化的影响,李秀明终于也开始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才会有了后续那么振奋人心的二人开着快艇出逃的一幕。
而最让难以忘怀的就是一向逆来顺受的李秀明为了给柳承敏争取更多逃跑的时间,开着快艇绕回去,与前来追捕他们俩的医院工作人员正面冲突。
虽然最后那次的逃跑还是落空,但是故事的走向趋势却从那时候开始注定了结局。
但是一语道破了李秀明生命意义的人却不是柳承敏,而是那个看上去最迷糊的的酒精中毒护工。
护工在李秀明的帮助下得到了自己生命新的意义,也看到了李秀明为柳承敏操心的样子,便询问李秀明难道从来没有为自己打算过什么吗?
李秀明依旧无语以对,护工就说出了李秀明的症结所在——李秀明患上了逃跑病,逃避世界,无法面对真实的自己。
就是从那一刻开始,李秀明应该也明确了自己的生命不应该是逆来顺受的苦苦等待;所以李秀明即使上一秒面对了父亲离世的噩耗并且获悉了不想再见到自己的可怕遗言,但是下一秒也会为了柳承敏的安全出逃而毅然决定去代替他接受电疗。
到了这里,镜像双生的柳承敏与李秀明终于能够互相体谅,并肩作战,于是所有的障碍规则在他们面前终于都化为了虚无。
他们打碎了面前阻碍他们的所有一切,完成了出逃,甚至于一向软弱的李秀明也克服了一直折磨自己的剪刀恐惧症,亲手减去了自母亲自杀后就再也没有剪过的长发。
到这里,其实我觉得这个故事就已经完整了,但是作者还是给了这个故事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完整的尾声,不过为了不剧透,我也就再不往下说了。
大家对于这部片之所以会有那么两极分化的评论,我想应该是因为很多人对于这部片有很多本不该不赋予它的理解。
只有以平常心来看待,才能看到这部片原本该有的价值。
这其实就是一部青春片啊!
它并没有如《肖申克的救赎》或是《飞跃疯人院》那样的对于自由的理解,它所讲述就只是青春里的一场疯狂事!
每一个人的生命里都应该有那么一次,无视一切障碍与桎梏,不顾一切嘲笑与不解,明确的知道自己要去的地方是哪里,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然后不顾一切的向着那目标努力狂奔。
这样的时刻与年龄与所有的一切都无关,唯有当你奋不顾身的那一刻,才能称之为青春。
也不知道怎么,看完这部电影以后突然想起一句话——小的时候我们总是追求与别人不一样,可等到长大了,我们却又努力追求着与别人一样。
我好像就陷入了这样的怪圈,可是现在我突然醒悟过来,我为什么要和别人一样?
我生而不同,我一直都是不一样,我为什么要为了别人的目光而委屈自己迁就别人?
我所要做的就是让自己继续不一样,记住自己想要什么,向着自己想去的那个地方一路狂奔。
无视一切,就像柳承敏脱掉上衣站在快艇上那样呐喊的一样,来啊!
朝我心脏开枪!
我也绝不害怕,绝不退缩,我只要我独一无二的人生,我生命最本质的意义。
那样的生命,即使只拥有过一瞬,也足够了。
电影的最后,秀明对承敏说,“去吧,去我看不到的地方”,突然眼泪就留下来了。
故事发生在一个精神病院,这里关着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疯子,而另一种是快被关成疯子的疯子。
承敏便是后者。
承敏从被关进来开始就不停地想方设法地逃跑,他喜欢在天空滑翔,喜欢到可以不顾一切,甚至是自己的生命……后来他也确实这样做了,而在承敏的带动下,一直在逃避现实世界的秀明也开始明白了,人生和时间都要捉紧在自己手里,这才是活着啊,自由的活着……故事的最后,承敏没有回来,而秀明说,他不相信承敏死了。
人生,只有去经历的那个人才知道,而我们都不是承敏……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拼命去活成你想成为的样子,别逃避现实啊,但很多时候,我们身边,都缺少一个像承敏这样的人……教会我们,该如何去面对人生……
每一个人的生命里都应该有那么一次,无视一切障碍与桎梏,不顾一切嘲笑与不解,明确的知道自己要的地方是哪里,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然后不顾一切的向着那目标努力狂奔。
这样的时刻与年龄与所有的一切都无关,唯有当你奋不顾身的那一刻,才能称之为青春。
也不知道怎么,看完这部电影以后突然想起一句话——小的时候我们总是追求与别人不一样,可等到长大了,我们却又努力追求着与别人一样。
<图片1><图片2><图片3>
我不得不佩服韩国所拍的伦理剧,心理鸡汤,真的看完这部片子,感触与飞跃疯人院相当,剧情虽然有所相似,成长,蜕变,韩国人更加拍出了人性,对于两个主人公情感策划更加细腻,然而结局的深刻程度,疯人院在结局,杂碎窗户逃出医院戛然而止,这部剧给了观影者美好结局的遐想,飞跃疯人院意在表达疯人院人性缺失,逃离这个毫无人情味,充斥着歧视残忍可怕的地方,这部剧在两个主人公的成长蜕变上提供了重彩。
书里孤独恐惧的阿呆与阿瓜变得这么励志温情 真没意思
模仿的飞跃疯人院吗?!娘炮们。
情节有些矫揉做作
有两种疯子,一种是真正的疯子,一种是被关成了疯子
两个男主都喜欢,就是剧情真的很疯。。
没去电影院看真是太机智了。
我们不想面对真实的自己和现实的生活才隐藏本我成为疯子,但是精神病院却还要循规蹈矩的遵从正常人的指挥,那疯了还有什么意义
主角真的好丑。。
看不懂的片
李民基长得帅又有演技,能冷血也能热血。一个飞跃疯人院的故事,忽悲忽喜的节奏穿插得很好,配乐很棒(民基上滑翔机那一段),至于民基对吕珍九毫无节制的各种调戏嘛……哈哈哈完全不是剧情需要,暧昧到这地步却坚持不肯亲一个也是有点过分。
。。。。原来是恋爱的温度里那个。。。。你咋越长越青春!
结构不算完整,虽然有插叙背景,但是着墨太淡,中间圣民的亲故跑来找他,后文却再无交代,让这一幕显得莫名。最后出现的滑翔伞包也是没有伏笔的BUG。刻意营造的暧昧氛围,几乎每一个精神病都很正常、每一个医生都像神经病的设计也是粗糙得很。
两个主角种癫狂错乱的情绪与行为配上动听的背景音乐,竟是出人意料的欢快。当主角说出电影名称这句台词时,很有极致的霸气。
挺好看的,跟钱志文师兄一起看的。
韩国版飞跃疯人院!
嗨可以吧,肥肠一般
传说中故事没太大问题但就是不好看的电影…
又可爱又心酸又美好
剧情上还是有瑕疵和不足,但是人物表演和台词又弥补了这部分不足,去向我不知道的地方吧,秀明这样讲的时候,更像是要去迁移的候鸟
如果不能自由,就朝我的心脏开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