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情人节

Blue Valentine,有人喜欢蓝(港)

主演:瑞恩·高斯林,米歇尔·威廉姆斯,费丝·瓦拉迪卡,约翰·道曼,迈克·沃格尔,Marshall Johnson,Jen Jones,Maryann Plunkett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0

《蓝色情人节》剧照

蓝色情人节 剧照 NO.1蓝色情人节 剧照 NO.2蓝色情人节 剧照 NO.3蓝色情人节 剧照 NO.4蓝色情人节 剧照 NO.5蓝色情人节 剧照 NO.6蓝色情人节 剧照 NO.13蓝色情人节 剧照 NO.14蓝色情人节 剧照 NO.15蓝色情人节 剧照 NO.16蓝色情人节 剧照 NO.17蓝色情人节 剧照 NO.18蓝色情人节 剧照 NO.19蓝色情人节 剧照 NO.20

《蓝色情人节》剧情介绍

蓝色情人节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蓝色情人节》在分级上经历了一波三折,最终被定为R级。 Dean(瑞恩·高斯林 Ryan Gosling 饰)和Cindy(米歇尔·威廉姆斯 Michelle Williams 饰)在朝夕相处了六个年头之后,他们的婚姻出现了问题。两人想借情人节之际修补彼此的关系, 特意将女儿留在外公家。他们还特意找了一家情人酒店,想找点新的“兴奋点”来刺激自己的爱情。可两人就对未来的生活态度发生了争执,感情不但没有修复反而愈吵愈烈。Dean安逸于有妻女的平淡生活,但Cindy却希望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随着两人的分歧不断升温,那些以往美好婚姻生活中的幸福的片段如今却变成了令人难堪和苦恼的回忆。是否一段感情必须要经历“七年之痒”的磨练?这两个曾经相爱的彼此,曾经甜蜜的婚姻,否则最终会走向支离破碎?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血战之境歹徒们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樱花盛开幽灵传说青春流水之校园往事尸控警戒相棒第4季小戏骨:西游记之红孩儿缪斯学院我被沐总宠哭了侏罗纪狩猎长腿间谍欲望飞扬珍爱泉源仙班校园莱姆酒日记尘封往事凡人修真燕赤霞原来时光都记得失忆症骇人秘事波比特大偃术师千金一掷向山进发第二季忧郁万花筒东北一家人第3部清落唐门龙棺凤胆羽国之旅

《蓝色情人节》长篇影评

 1 ) 至少,他是善良的人

这个故事简单,就是本来很好的两个人走不下去了,讲故事的方法也不复杂,一段当前一段回忆穿插。

但它让我又想起来了最近想到的一些事情,如果不顺手记下来也许就忘记了。

电影真实得苦闷而压抑,如果编剧可以理想化一点点,人性光芒发挥一点点,可观性都会大大改观。

但是我反而觉得它就这样最好。

而且以我个人的主观的相对的看法,一切意淫的歪歪的电影,其价值都是不大的,不是说没有功能,而是作为文艺作品,没有启迪的意义。

我同意电影和生活是不同的世界,对前者的艺术加工是必需的,但是我绝对不同意文艺是逃避现实的出口。

我不觉得只谈论风花雪月而对柴米油盐避而不言的人就脱离了低级趣味了。

文艺的意义更在于内容而不是形式。

我可能因为看到了某个电影的细节并有了些体会而沾沾自喜,但是我不会因为看电影或者看书本身这个行为而自我感觉良好,即使它们是被评价为小众或高深的作品。

文艺和现实应该是两个相对平行的世界吧,两者会互有交通,可是人总要在现实的世界里往前走,不管文艺有多悲怆多励志多辉煌,那里的时空如何停止甚至交错,它不能帮你以具体的步骤解决现实的问题。

不同的人会在两个世界找到相对的平衡,但不是所有人如此,有一些真正的文学家画家他们选择了终结现实的世界,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失衡。

我仰慕他们,但无法理解。

但若完全脱离现实之外的精神世界,也是一种失衡,比如说完全不关心抽象的升华的命题。

就我看来,我觉得这个世界是有趋近于绝对正确的事物的,比如说责任感,比如说同情心。

即使由于成长背景性格弱点时运不济遇人不淑种种原因,我自己实践不了这些相对美相对真的东西,我至少要知道什么好的,我才能有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我才可以评价事物,包括评价自己,做出选择。

在纯现实的世界里,这种标准的建立,可以通过经验的积累,通过观察别人学习。

可是我们能生活的时间多么短暂,能遇到的人何其有限。

但是好在,在我们生之前,结交之外,有很多人把他们的生活经历思考过程,总结成可以传播的形式的了。

因为大量信息需要压缩,所以主动或被动,有了艺术抽象的过程。

然后我们才可以幸运地享受文艺。

这是我觉得精神世界不可或缺的原因,它也许不能帮你根除现实问题,但是可以帮你改变对待问题的态度。

我很功利,所以电影越现实越好,即使现实如此苦痛,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但也不是所有现实的话题都值得讨论的。

这个电影讲的是家庭的破碎。

破碎之前得先建立啊,其实它也在讲家庭的组建。

电影最后,两个人矛盾无法调和,吵架都吵不下去了,男主角说了这么一些话:“Baby, you made a promise to me. You said for better or for worse… you said that. You said it. It was a promise. Now this is my worst, okay? This is my worst….”我去搜过,这的确是结婚誓词,“through the best and worst, through the difficult and easy”。

我觉得这个时候听到很催泪,而且我在看猫伯爵的日志的时候, 就想到这个问题了。

她原话是:这让我想起,如今大多数的女孩面对婚姻只愿意说” 我愿意跟你一起过幸福的未来“ 却没有想过“无论未来经历怎样的磨难与困难,在你生病困难时,我也愿意不离不弃。

”伊嫁了个印度男人,伊不懂数学,但是伊这一点脑子很清楚。

对于“大多数女孩儿”,她们没有想到也不全是她们的错,我觉得有环境的问题。

前两天我听班上的台湾女生诓来上暑期学校的本科小mm,劝她忍下当前的苦逼课程,将来申到我们学校来找男人。

为什么要我们学校的男人呢?

因为学工科的男生多啊,技术宅,有前途毕了业能挣钱啊。

为什么我们学校的男人也愿意找你呢?

因为你长得PP,可爱又萝利啊。

如果她们说的找男人是指向结婚的话,我们每天在生活中谈论的条件标准,这些都是easy better best。

吃着火锅唱着歌的日子,谁不会开开心心过一辈子?

除非婚姻已经堕为打个招呼吃个饭一样random的日常活动了,否则找男人怎么能不考虑difficult和worst的部分呢?

技术宅和多金固然可以免去生活中的不少艰难,也是through easy的一个保障,可是现实中的某些矛盾不是人力可以控制,而且不是小概率事件。

比如生老病死,比如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

我抱着最美好的期望人人都最终在外在条件优越的人找到了同甘共苦的人。

可是,两者不可兼得的时候怎么办呢?

电影中,Cindy是MD,Dean高中辍学;Cindy是医生,Dean刷油漆;Cindy努力工作,Dean不求上进;Cindy做早饭做家务接送孩子,Dean歪在沙发上惯孩子调皮又捣蛋。

所以我看着Cindy明明还年轻但又是疲惫又是隐忍的脸,也没法责怪她。

一样是金色的头发大大的眼睛,之前全是青春的活力,现在全是苍老的神情。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这样的婚姻不破碎又要怎么继续呢?

可是这对Dean又公平么。

他纵然万般不是,至少避免了Cindy单身母亲的命运,至少承担了本来不关他事的家庭责任,至少养育了妻子和前男友的孩子。

他说“I didn’t want to be somebody’s husband, or Dad.”但是他都成为了。

如果说前者还不是那么困难,因为那时候他为爱痴狂,娶了就娶了。

那父亲的职责呢?

他没有任何理由会对这拖油瓶小女孩有好感,但事实上宠她宠到甜腻,任何时候在电影里两个人一起的时候,都是小mm勾着脖子,坐他臂弯里,被正过来倒过来抱。

父女画面温馨到不真实。

唯一一次他没有抱她,是最后一次无解的争执之后,他离开了家,小mm跑过来追他,小小的身子歪歪地仰着,小小的胳膊扯他的衣服,要他留下来。

至少,他是善良的人,才会对别人的孩子真心疼爱,也才换得回小女孩真心的留恋。

至少,他是善良的人,才能go through别人的difficult和worse.可是善良有什么用呢?

在成人的世界里,谁会因为你善良来共度你的困境呢?

回头再看海报都充满了无法言说的苍凉感——拥抱得那么绝望。

其实我再去爱惜你又有何用,难道我这次抱紧未必落空。

 2 ) 烟花易冷 ——《蓝色情人节》影评(一)

由德里克•斯安弗朗斯编剧导演的剧情片《蓝色情人节》,讲述的是美好爱情的丧失和夫妻缘尽的悲剧。

迪恩和辛迪是一对结婚六年的夫妻,伴随着“七年之痒”的到来,他们的婚姻出现了问题。

正像我国电视剧《中国式离婚》一样,影片要揭示的是问题婚姻并非来自外力如常见的丈夫外遇或妻子出轨等,而是原本恩恩爱爱的夫妻因时间推移对生活价值观的差异所导致生活方式的不同及对待事物不同的思维角度而出现感情裂痕,进而导致婚姻的破裂。

 3 ) 不是常态,但是典型

我还是偏好把此片叫做“忧郁情人节”。

可能很多人认为就是婚姻,这就是生活。

但是,如果能多一点包容,再多一些信任和珍惜,在愤怒时不做冲动的决定,就不会这样。

片尾,Dean要走了,女儿Frankie拖住爸爸,Cindy把女儿抱走,小女孩还在朝妈妈哭,"I love him!",那边是Dean落寞的身影,就在边上,情人节绚丽的烟火正在绽开。

虽然这不是婚姻的常态,但不可否认,是种典型。

有种说法把婚姻称之为夫妻双方都恨不能把对方掐死的围城。

这是一种近负态,非常态,令人绝望。

就像Cindy每天操持家务、安顿一大一小俩“小孩”、忙碌的医务工作,还要忍受Dean的无名猜忌和无所事事,珍贵的个人时间居然是撒谎换来的树林片刻。

世界各地的夫妻们,还有多少再忍受这种婚姻生活?

琐碎的生活是会磨掉当初的浪漫与激情,除却感情基础的来源外,相处,的确是门艺术。

 4 ) 最后的最后 我们都成为别人。

出去买衣服买鞋子,会想着我能穿多久,穿到明年这个时候?

然后别人买衣服买鞋子又会想的是什么?

什么场合?

怎么搭配?

我们和一个相遇,会否想着,能在一起多久?

能爱多久?

开篇我就认识到这一对夫妻,看着他们在感情逐渐冷淡,看电影的我们可以在荧幕前埋怨瑞恩高斯林不去工作不帮cindy分担家庭压力,也可以埋怨cindy面对高斯林的爱那么决绝,我们想着谁是这一场爱情的元凶,一场蓝色情人节的晚餐也并没有拯救2个人六年的婚姻之路,但是我们明明可以感觉到两人是相爱的,尤其是高斯林如同孩子一般赌气执着于当初的承诺,咬牙切齿着说着我爱你,那无辜的眼神和米歇尔面对他的那种无力感,都让我们在看待这场爱情的时候有着一种不安感。

影片最残忍的地方在于用六年前2人相恋和现在分开做分线对比。

那种热恋的感觉真的很美好,但是却在六年后变得不堪一击,如同我们看着他们将那些美好摧毁。

革命之路里,偷心里似乎都在说着时间对于爱情的破坏,都在讲述着七年之痒这种爱情婚姻的最终结局。

白头到老并且持子之手到底需要多么的努力和客观条件才行。

但是没有心机的无所求的爱,在我看来是难以经得起考验的?

太美好的东西,都不会长久。

我深信不疑。

瑞恩高斯林的角色更加偏向于家庭婚姻中女性的一方,而米歇尔演的cindy则像如同男性角色。

在我看来cindy是由于当时是由于被伤害的压力下顺势和高斯林在一起,把爱情当作可以消除自己对于自己父母婚姻的困惑和怀孕压力的良药,但这就像借酒浇愁或者吸毒一样,只能使自己短时间内迷失。

因为对爱情本身的动机不纯,而且自身的把握能力很差,所以,对米歇尔来说,爱情只能是场对他的伤害,外加对自己的顾影自怜。

人是自私的,这在爱情中会得到极为清晰的体现。

瑞恩说男人是浪漫的,女人期待着白马王子最后却找的是一份好工作的男人,对于瑞恩来说,爱情是和一个人一直在一起,对孩子好,照顾好家庭,他爱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和米歇尔在一起成为家庭的这个事实,像孩子一样以为只要在一起,就什么都能面对。

他不高兴听米歇尔说什么,而只是在乎自己讲的她是不是在听。

瑞恩并非就像一个爱情纯情种子一样那么无辜,一段感情走下去,沟通和包容同样重要,背负起来的责任并非只能用爱情这个字去填满。

这段感情悲剧里,瑞恩在处理和米歇尔的感情上的问题,比孩子还不如。

所以对我来说,我也惧怕爱情从短暂的热恋向婚姻过渡,从非理性的感情走到持久理性时期两个人的关系太难处理了,现在很多准夫妻在准备结婚的时候就开始盘点付出与收获,各种争执和摩擦,我们要怎样判断是非对错,还是我们根本就没有那种资格。

是不是任何婚姻都逃不过七年之痒这样的现实命题,都说爱情是属于荷尔蒙的,而长久的婚姻只属于有技巧的人,我对我的技巧没有自信,是否就没有白头偕老的机会?

这部片的回忆部分让我想起once的美好,现实部分又让我想起偷心里的分开的决绝。

但是2者冲突在一起,用现实摧毁回忆的这种悲观更击中了我心中的恐惧,爱或者不顾一切的爱,最后的结局也逃不过时间和现实压力的侵袭。

 5 ) 人不该跟深爱的人结婚

这部电影是四年前的了,我忘记自己的感情观和婚姻观是什么时候定格的。

但是,大概就是电影里所表现的这样。

有一次我问朋友,你觉得,人跟深爱的人结婚真的好么,爱情并不是一种持续性的感情,有荷尔蒙作祟,有一些最初的心动使然。

在最初最相爱,最甜腻,最好的时光过去之后,按照人类的本性,就该开始看到那一开始被隐藏的好好的缺点了。

再加上,一旦结婚,爱情就从最初的样子,两个人的故事变成了两个甚至三个家庭的事情。

两个人在一起生活,哪里是只靠感情就可以维持的。

当你面对很多现实的问题的时候,爱情迟早会有消磨完的一天。

最可悲的是,这并不是说你不会爱了,而是,你对对方的爱已经没了,可以持续的只剩下习惯,责任感和陪伴。

或许是能够把对方当家人了吧,可是,你空出来的爱情,就很容易再一次遇到一个人的时候,再次动心。

那该怎么办呢。

所以我曾经想过,如果是好朋友,无话不谈,却毫不干涉私生活和隐私,两个人没事可以一起看电影吃饭,一起生活、偶尔会评判一下对方的选择。

其实这样,反而很能持久。

可这不是婚姻,我觉得即使是好朋友结婚,也会有一定的占有欲,以及按照当世观念的“结婚之后就不能再爱别人了”来处理。

但至少,跌下来的地方没那么高就摔得没那么疼。

 6 ) 我们都有人格障碍

Blue抑郁 Valentine情人 这部电影应该加上“社会、心理、人性”的标签,单独归类婚姻、爱情有些牵强。

我看完电影后感觉他们从热恋到打离婚 情节跳转突兀,就因为这些小摩擦小争吵而离婚??

那还真是不如现实的狗血。

那又为什么没有直接演出原因呢?

毕竟影视作品应具有一定的夸大现实的属性呀,但这部影片关于情感突变的理由,哪怕是一点标志性的导火索也没有。

于是我假设这是导演和编剧刻意的安排,将剧情在脑中重新闪过了一遍,发现了一个可以作为锚定的现象,也许这一现象才是电影想要向我们表达的吧。

电影运用了穿插、倒叙,将不同时期的两个主角的故事 拼图般的展现在观众面前,或单独出演,或合作出演。

整部剧表面是两人 从相遇到相恋,从结婚到闹离婚的过程。

豆瓣上大多数评论都是在吐槽爱情和婚姻的围城。

其实呢,单纯用2个小时片长来展示爱情婚姻的滑铁卢可就太表面了,其真正内核是在探讨原生家庭问题导致的子女性格缺陷。

通过爱情、婚姻和家庭这些就在我们身上的人生大事,来展现人格障碍对子女成长后生活的影响和损害。

女主:由原生家庭中亲属关系问题导致的性格缺陷——逃避型人格 影片30分钟处,大学生时期女主,三口在家吃饭,父亲大骂母亲做饭难吃并愤然摔盘子离去,而母女俩没有任何反抗,母亲掩面哭泣。

这一幕明显是有意的安排,以此设定了女主的原生家庭中父亲长期压迫母亲的背景,导致女主在类似父亲的这种压力下,都会仿照母亲的反应,忍受和逃避。

而最可怕的是随着这种场面在女主成长过程中不断出现和循环,创伤性习惯在心中不断的强化,最终 形成了逃避型人格。

当剧情确立女主有此性格缺陷后,你就会发现几乎每一幕都会展现出她的这一人格,例如女儿不吃早饭,女主说那就别吃了;狗狗死了,女主自己哭,并决定把孩子送到姥爷家;摔跤男友多次寻求复合,女主多次一句话不说;女主怀孕不敢跟男主说;打月台最后时刻放弃手术;男主定了情人旅馆,女主先是不想去,之后是妥协去;路上和男主谈起遇到前男友,男主生气,女主本没错最后还是主动承认错误;在医院和男主吵架,背着包把男主带到停车场,自己却又转身回医院;领导暗示潜规则她,女主只有质疑没有愤怒;而最后,对于她唯一拥有的婚姻家庭她也选择了不假思索的放弃。

每一幕女主都选择了逃避,而这些选择都不是她主动思考过后的行为,而是本能的反应,是潜意识里的逃避型人格的选择结果。

男主:在原生家庭中受到童年创伤导致的性格缺陷——强迫型人格 影片1小时30分处,也是在女主家饭桌上,男主自己交代10岁时父母离异,之后母亲改嫁再也没见,而父亲是个看门的,自己学历是高中没毕业。

这一幕也是编剧有意安排,以此设定了男主的原生家庭中母爱的缺失和扭曲(不排除是母亲出轨他人),加之父亲在经济上的拮据带给自己的学历低,导致男主必须被动的坚强以掩盖自卑,更多的打拼奋斗以维持生存。

同女主一样,随着时间这种性格在不断成长和强化,最终形成强迫型人格。

当明白原来男主有这样的性格缺陷后,你可以回想之前剧情,几乎每一幕都会展现出他的这一人格,例如女儿不吃麦片,男主会想尽办法让女儿吃;狗狗死了,男主会又当爹又当妈编谎话安慰女儿;帮老爷爷搬家,男主会很强迫的要摆放,并很在意物件与情感之间的联系,后来发现丢失的项链还要还回去;女主怀孕不敢跟男主说,男主用跳桥逼着女主说;打月台未果,男主当即没有考虑就说成家结婚;为了能忘怀狗狗死去,男主擅自决定约旅馆,女主不想去他还执意要去;路上女主谈起遇到前男友,男主责怪女主,女主认错了也不妥协;在医院和女主吵架,被带出后仍然追进来不依不饶;而最后,女主明确说了不爱了,但男主仍然不放弃。

每一幕男主都表现出不达目的不罢休,刻板固执,不允许有变更,看似有责任感实则是过分要求秩序严格和完美,缺少灵活性、开放性和效率的特征。

每一幕的行为都不是他主动思考过后产生的,而是他本能的反应,是强迫型人格障碍的临床表现。

影片虽结束,但人格障碍的后遗症没有结束,对于这两个人,是否离婚,是否再婚都不重要,因为后面的故事在他们儿时就已经注定。

最可悲的还在后面,屏幕上过往的照片闪现,定格在最后一张的是他们的女儿——下一个原生家庭的受害者。

 7 ) 以异常真实的姿态降落的爱情

蓝色情人节是一出非常简单的一对蓝领阶层从相爱到离散的悲剧,残酷的真实书写到令人绝望,充满人生的细节,能令人听得见心跳的情感漫溢,动人而又令人感到无措而近乎麻木。

这部片子让我想起《革命之路》,虽然二者除了都定位在一对夫妇身上讲述残酷的现实外并无多少可比之处。

对我来说,《革命之路》在于讲述在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无望以及这如何伤害、异化我们的情感,走向必然的分崩离析。

成长中,我们或多或少的了解着自己的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经受着这类挫折的考验完成所谓“成熟”的过程,但是直到我们遇见我们觉得是生命中头等重要的那个人,走近到可以从彼此身上折射出的一切缺陷中看到最最真实的那个现实——折射,往往是因为对方先于你自己看清了你,你们彼此看透——人们才往往真的意识到这个现实有多么沉重。

很多人自然性的妥协,对彼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多人不堪忍受,他们通常终其一生也无法越过这条线;有些幸运的人则能相互支撑去敢于面对和接受现实,甚至得到更多追逐梦想的勇气和力量(虽然很多时候是以一方做出牺牲为基础);更多现代人,则企图忽略,保持距离,认为自己不需要或不想要有人一起经受现实。

说回蓝色情人节,先来说说两个人。

Dean的标签应该是“胸无大志”,college辍学,安于做搬家、刷墙的蓝领工,他甚至有些anti-social,让人怀疑有暴力倾向,他抓住话头不停的反问,比如“potential是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

这代表什么?

什么意义?

……”的样子简直让人抓狂。

Cindy的标签则是那个家庭背景略好,会对丈夫有策略的激励和惩罚的“俗妻”,“你这么有potential……这样的生活从没令你失望吗?……”,对Dean的求爱冷漠相对或控制不住的施以恶劣的拒绝,如同在说,你有能耐来rape me啊。。。

贴着这样的标签,他们似乎是两个“极品”,然而,事实是Cindy隐忍退让,操持一切,承受着家庭方面的隐形压力,曾经的美丽活泼,而今所剩无几。

Dean善良、细腻、有情趣,他说的这段话让人动容:“我以前也没想过要做谁的丈夫,也没想做孩子的父亲,那不是我人生的目标,那是别人的理想,不是我的,但无论如何,这变成了我想要的,我都没有意识到,这就是我想要的,我不想要别的,只想做这个,我工作也是为了这个……我的工作是可以让我从早上8点开始喝酒,多享受啊……我起床、喝瓶啤酒,去工作,给别人刷房子,他们很满意,然后我回家,我跟你在一起,这就是,我的理想”。

事实上,这是一对并不新鲜的组合,轻易的让我想起正在读的《月亮与六便士》。

安于清贫是说起来很容易的,但对于Cindy来说,我能切身感受到一个父母争吵的家庭带给她的不安全感,即使她不是个要求很多的人,但至少仅仅有“爱”对她来讲是不够的,何况她还是个母亲。

而对Dean来说,真的要为“爱”变卖自己的价值取向,自己简单的快乐根源,成为追求而永不能被满足的社会浮尘中的一颗?

不,他们不是特殊的,因意外怀孕走在一起只是诸多矛盾根源中的一种,如果没有这个,他们也会在一起,也会有其他的问题,而根本的,还是在于他们对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的接受无法统一。

Cindy一步步退却,终于觉得无法妥协,Dean却早已在现实中安营扎寨。

我惧怕面对这样的选择,我的不安全感和Cindy一样,而在理想与现实的缠斗中,我和Dean一样,偏偏只保留了最昂贵的尊严。

渴望妥协又不甘心,不屑于太大的野心,却无法忽略世俗的看法和压力,我这种人,千千万万,在理想、现实和时间组成的人生的坐标系中,诡异的伸展,能遇到另一条轨迹相近的人生的几率微乎其微。

还是说回片子,这部本当讲述爱情(不是婚姻)的电影。

两位主角的表演令人赞叹,他们如此流畅自然,还原了所有两人关系中的细微末节的反应,能让人肯定这两个人一直到最后都是如此相爱着。

但是结果我只看到,它讲述了爱情卑微的一生,是多么的无足轻重,无力对抗。

影片最后一幕,当初他们穿着蓝色的礼服走出教堂走入阳光,片尾字幕的背景上,他们一起的欢乐时光在瞬间即逝的烟花中被一次又一次的照亮,这不仅仅是怀念过去式的伤感,这是在现实露出其狰狞面目时,这种叫爱情的东西最后的微弱呼喊。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江湖,原本的面目就是如此。

 8 ) 当爱情回到最初的样子

海报美得一塌糊涂,正如最后的烟花那么美一样。

看到最后我也不能确定Cindy是否真爱Dean,或者说她没有D爱她那样的去爱D。

当D说“就这样做,我们组成家庭”,Cindy感动的流下眼泪,尽管知道那个孩子不是自己的,可D却深深地爱着Cindy,陪她去做手术,当她承受不住停止手术出来的时候依然坚定的抱住了她,给她可以依靠的力量。

脑海中记得那些美好的画面,电影断断续续的放着他们的现在和之前。

为Cindy弹吉他的D挨打后捧着花多着不让Cindy看到自己脸上伤的D丢掉戒指后又回到草坪找回戒指的D不停地哭着说着对不起对不起我爱你的D以及最后消失在一整片烟花中的DD说,他从没想过把和某个人结婚,然后生孩子,照顾家庭这样的事情作为理想,可当他遇到Cindy,这个家就成了他的理想。

D是爱到极致,他找到一首属于他和Cindy的歌,当他们在“未来屋”听着you and me,情不自禁的跳起舞,那一刻是那么的美好,似乎又回到了那个Cindy跳踢踏舞的晚上。

Cindy 始终无法忘记无法接受,父母的争吵对她造成的影响,她不想自己以后的家庭也充斥着无休止的争吵,最初的爱情总是美好的,生活的琐碎会消磨人的意志,浪漫,情话,温柔,这些字眼都无法存在当只剩下繁忙的工作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

当两个人的距离已经近到无法减少的时候,就得慢慢的分开。

爱情这样的字眼也经不起时间的消磨,也许对方的一个叹气都会让你心烦意乱,无休止的争吵,嘶吼,所有的不满全部都是因为这个人,你让他看到你最最糟糕的一面可这个人却依旧爱你,这才是爱情最初的样子。

 9 ) 爱情不在,婚姻不再

我说,我看完《蓝色情人节》,依然相信爱情,对故事里或真实或不真实的婚姻生活叹惋,却也依然不畏惧挺胸抬头步入婚姻的殿堂。

可是,我不觉得这故事了的两个人有过真正的爱情,也不得不承认他们婚姻的失败。

爱情是什么?

其实很难说清楚,但有体会的人自然就会明白,自然就感觉的到,自然就会产生共鸣。

不用说太多,自然会心一笑。

《蓝色情人节》里两个人之间的那种情愫,就不该是爱情。

一眼定情可以,但是盲目的追随只是一厢情愿的付出,并不是真正的爱情之道。

爱是有来有往、有进有退,不是一个人像夸父逐日般的去追,而另一个人茫然的从。

异性之间并不是只有爱情,而且其实能称得上的爱的感情更是少之又少。

朋友也是可以逗彼此开心,分享快乐和痛苦,甚至是sex,但那不一定是爱。

或许只是寂寞时的抚慰,悲伤时的取暖。

也或许是暧昧,两个人仅仅陷入一小段剪不断理还乱的心理习惯之中。

都并非是爱。

更别说片中的女主角是多么的被动,他对她可谓是一见钟情、锲而不舍,而她对他起初不过就是一阵新鲜感,一股并不太反感的暖意。

她在他眼中宛如女神,遥远、孤傲、不可企及;他在她眼中不过是恍恍惚惚、若即若离,不讨厌,也并不沉迷,不需要时只是一条平行线,需要时好歹是个温暖的臂弯,仅此而已。

所以,他们之间并没有爱情。

有了爱,就有了意,就会感到不离不弃,就想要生活在一起,这便是常人的套路,亘古不变的真理。

爱他,自然愿嫁;爱她,自然当娶。

步入婚姻的殿堂,一切便不再是儿戏,不再是一时冲动的肉体结合,这关乎许多。

中国自古便讲“门当户对”,现在看来似乎已有些可笑。

王子和灰姑娘的故事也如午夜的水晶鞋,时时闪耀着光辉。

可是诸多的现实都告诉我们不要忘记古训,爱的对象可以没有限制,可结婚的双方必定要起码匹配。

片中的他和她无疑是不匹配的。

她出生自完满的家庭,拥有平和的亲戚,她本身是优才生,有理想有抱负又努力。

而他出自不算完整的家庭,人虽善良但犯有前科,虽有些许才华却也只能靠出卖劳动力维持生计。

这不说是差距,也起码是差异。

他们偶然相遇,但生活背景大为不同。

而且她嫁个他很重要的一点原因还是在于她的意外怀孕。

应该可以说,他们的婚姻基础不是强大的爱情,完全是她的失足和他的幸运。

一个摔的巧,一个 接的准。

这虽不得不说也是一种巧合,却称不上是缘分。

他第一次去她家,饭桌上的她都很少言语,因为她也并没话说,他们并不了解彼此,只是赶上了一个合适的时间,而她也想不了太多,怀着个孩子,影响了她的判断和思考。

至于婚后的无数个日子究竟是怎么过来的,我们无法详细得知,但是可以猜个大概。

每一日的朝夕相处,家庭生活、彼此的工作、习惯,等等,差异只会越来越明显。

他有很多优点,但是她只能看到她无法忍受的缺点。

而且由于不爱,她也没了那么多的耐心。

这个失败的婚姻故事不同于《Revolution Road》,他们之间有爱,只是那里的她有些歇斯底里了。

也不同于《天水围的夜与雾》,那里的他们也有不同于此的爱,但是由于生活的变故,那里的他丧心病狂了。

《蓝色情人节》里的残破婚姻,爱情的缺失是前提,甚至可以说是祸根,而两个人的差距是致命伤,伤口越撕越大,两个人的心也就越扯越远,婚姻的裂痕愈发无可弥补。

爱情和婚姻并不当然有必然联系,但是该有。

婚姻说到底就是一纸契约,爱情通常是两个人的合意,也是捍卫权利和心甘情愿履行义务的心理基础。

如果合同履行过程中,有谁动了他念,那合同自然很难维系。

若没有爱情,婚姻倒也可以开始,为了某些利益,也有很多人就那么走到了一起,并在婚后的日子了培养感情和习惯。

但是权利义务双方得平衡,不能差距太大,一旦差距太大了,双方就会产生心理落差,就会觉得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不再平衡,就会发生矛盾和纠纷,契约就难以维系。

《蓝色情人节》就是这样。

每一个失败婚姻的故事都让人叹惋,也容易给人不好的暗示,但是有失败也是因为有成功。

要相信爱情,也要承认有时爱情的屡屡爽约,都是平常。

要敢于面对婚姻,也要理性考量彼此,要下决心,也不要盲目自信。

一切总归是平常。

有人喜欢蓝,也有人喜欢其他。

全看命运怎么安排。

 10 ) 蓝色情人节

电影要展现逝去的爱情,不管用倒叙还是现在与过去交替着双线叙事,都是极其残忍的,过去越美好现实越难以接受,感情问题没法倒旧账,不是你过去对谁多好,别人就得一直忍你,做出重大牺牲的一方切不可把自己当成圣人,圣人是施与压力的角色,感情生活中并不招人喜欢,片头大量的双人镜头均采用数码变焦来展示夫妻的关系就是个不详的预兆,宠物狗走失在无尽的公路是事件的触发点,Dean让人心酸的背影是故事的终点,爱情在这条危险的公路上还是抛锚了七年之痒引发的婚姻裂痕,犹如火山爆发后的绵延岩浆,看似缓慢而将熄,实则炙热而焦灼。

它深深烫伤了双方,永无止境,直到一切终结。

爱情的来临也许只是源于一次偶然的心灵碰撞,火花的迸发或许只需一首歌的时间。

然而婚姻却需要经历时间的磨砺与考验,一首歌的搭调并不能保证漫长乐章中价值观与人生观的永远合拍。

是一拍两散还是不断磨合?

影片并没有给我们答案,只能在片尾曲那灿烂的烟花中回味曾经的美好。

《蓝色情人节》短评

感想是 不是婚姻和时间杀死了爱情,糟糕的生活是由糟糕的自己造成的,这个女人个性又boring又bored,狗也养不好,女儿也更喜欢爸爸,让这样的人持久爱一个人太勉强了。但是这个男人~fun、talented、sensitive、crazy(in a good way)不能再好了~

6分钟前
  • 喂喂
  • 力荐

两种形式的无聊

11分钟前
  • 颜不与
  • 很差

文艺片嗷。看十分钟就放弃了。看不出故事情节没耐心等后续发展。

13分钟前
  • 卫生棉小姐
  • 很差

愛情會模糊兩個人的距離,妥協犧牲都是心甘情願。但生活,只會放大倆人的差距,讓一段關係失去控制。我不怪她現實,她要的是安穩,她憧憬的是這個男人的將來;我也不怪他浮躁,他要的是激情,他懷念的是這個女人的過去。成功的婚姻,就是在愛情和生活之間保持平衡,讓兩個人始終處於一個可追及的距離。

15分钟前
  • StevenTong
  • 推荐

每一次看爱情生活片都让我很郁闷,以后多高分的片子,都不要看,实在太无聊了。

18分钟前
  • 黑-招财猫
  • 较差

我實在不想說,我覺得它很無聊。我不知道這事情一件一件下來結局就變成了這樣。枉我如此期待。但是也許這就是blue的原因所在吧。

22分钟前
  • bochan
  • 较差

看着看着 瞌睡来了

25分钟前
  • cheer chow
  • 较差

革命之路。把戒指扔掉又找回来这一幕感动到我了,dean很好,只是太用力。。(ryan秃头墨镜的样子很像变态连环杀手)

30分钟前
  • 彌張
  • 推荐

她没那么爱他。

33分钟前
  • 未卜
  • 还行

无望的蓝

35分钟前
  • CC
  • 推荐

我以为你是我的终点,到头只迎来几声叹息。

40分钟前
  • 海上飞来丘比特
  • 力荐

Can't see why they think Cindy's attractive?

44分钟前
  • sarah🇺🇦
  • 很差

脑海中不断重复着一条影评:爱情最后的样子~

47分钟前
  • Connie
  • 较差

让我们相信爱情,哪怕爱情最后的样子注定是分离。

48分钟前
  • 皓宇
  • 推荐

爱情和婚姻两条线展开让我觉得门当户对是有多么重要呀

50分钟前
  • Roooooolls
  • 还行

和Cindy的1500天

53分钟前
  • 苏帕超
  • 还行

最悲观莫过于当爱被生活步步吞噬走向毁灭,but there's nothing u can do with it. 只是知道感情在消失,但却无法挽回。从小时看着父母走向分离,到长大体验爱情的点点消逝,你终究是无能为力。

55分钟前
  • 北落師門Hiruma
  • 力荐

啊西,看的不爽。

56分钟前
  • 轻疯侠9号
  • 较差

情节很黄很暴力,不知道在讲什么!没看完,决定有点恶

60分钟前
  • ????
  • 很差

男主角是我无法治愈的型,看着他哭心都跟着痛,婚姻真的莫名其妙的的现实,充满敌意!

1小时前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