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大爆炸某一集裡Raj 對Howard說 :『從吸血鬼 ,狼人到殭屍,不知道下一波會爆紅的怪物是哪一個?』 兩個人就坐在沙發上想了半刻沒得出結論,看來連編劇自己也沒有頭緒。
確實,只要是最新吸血鬼/狼人/殭屍的電影/電視劇我一定會去看(暮光之城系列除外,eww),明明知道經典難以被超越,看完後都大都感到失望,仍然會去看,與其說是100% Nerd,更多是獵奇與超現實的遐想,好像大家都說腥聞黴體充滿重口味,暴力,腥羶色,可是心底裡都有一種趁旁邊沒人,我要好好看清楚的衝動在隱隱發癢。
當影院燈光一暗,螢幕亮起,彷彿進入無人世界,終於可以把難以按耐的搔癢好好抓個夠。
出產自紐西蘭的《吸血鬼家庭詩篇》(台譯)講述四個吸血鬼,生活在好山好水好牛乳純天然的紐西蘭威靈頓的故事,英文片名 《 What We Do in the Shadows 》 其實更為直白,電影用紀錄片的形式大大地滿足觀眾們獵奇的慾望,片中絕大部分的場景都是服裝過時與操著東歐口音的單純吸血鬼們的日常生活,利用糟糕至極一片死白的打光,與時不時晃動的畫面,配上說明字幕,營造出一種低成本紀錄片的氛圍,片裡的吸血鬼們最年輕的也快兩百歲,最老的八千歲, 他們沒在用手機,沒看電視,更別提網路, 過著一種與世隔絕的生活,壓根兒沒有注意到外在人類社會的變遷,更別提在現代傳媒塑造下吸血鬼儼然是一個很叛逆很酷的存在,如此十年如一日維持自己的步調,例如織毛衣,偷偷跟蹤上半世紀暗戀的女神,一群人為打掃家裡吵架,跟狼人互罵,去很low的pub自嗨,當然少不了吸血。
除了吸血之外他們根本就是一群宅宅,又呆又單純,活在自己的殭屍/女巫/惡魔/吸血鬼圈子裡(這群數量也不是很多,畢竟紐西蘭人煙稀少),直到有一天,其中一個吸血鬼不小心把食物變成同類,生於二十一世紀在電視、 可樂及暴力哺育下的年輕吸血鬼加入之後,整個生活就好像多一個男神老大一樣,帶著一群宅宅突破生活的小框框,學會很多新才藝,開始會用上臉書跟YouTube看短片,終於進到紐西蘭最潮的夜店,然而典型的三幕劇在此開始轉折,新吸血鬼很滿意自己的新身分/物種,卻也被吸血鬼天然身體的禁忌束縛,種種不滿導致團體裡面開始有摩擦 、 不信任 、 衝突與死亡(其實他們死到不能再死惹)。
《吸》片從製作的角度來看也是非常Cult,那些散漫的鏡頭,不符合慣性的飛行姿勢,過於虛假的獠牙與毛皮,淡如水彩的鮮血,都深深正中我的下懷,看完整部片真是笑翻天。
全片沒有蒼白帥氣的臉龐,油亮亮的肌肉線條,不知所云的做作耍帥裝酷對白,與表情單調的女主角,單單最讓我感受到這群宅宅吸血鬼的人性,不像會思考的怪物,更像能夠抵抗自身慾望的人,從跟人類做朋友到請狼人到家裡面玩。
我尤其喜歡裡面這團無論從血緣到年歲都無法湊成家庭的宅宅吸血鬼們在一幕合拍全家福的畫面,和樂融融好無違和感, 一切都好溫馨 !
整部片讓我想起《芭樂特:哈薩克青年必修(理)美國文化》裡Borat的荒誕與真誠,或許從一個超現實的視角,我們才會正視與珍惜自身的美好吧!
讲述三位长生不老的吸血鬼室友应付人类生活的奇葩轶事。
Viago,Vladislav以及Daecon三个人是室友 ,作为吸血鬼家族成员,三人都要定期摄取人血,此外还要应付人类社会的繁杂规矩,例如付房租、设法混进夜店、处理室友矛盾等等。
惊悚与搞笑并行,极具特点。
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
好久好久没有看过如此喜剧。
这若要是让我在开头用一句话来对这部电影进行一个简短总结的话,可能就是莫过于“荒诞又真实笑料。
”这几个大字了。
从大体上来说,吸血鬼传说——这种带有浓郁哥特式色彩和超自然力量的东西,被导演用伪纪录片的形式拽入进着现代代表性的“合租公寓”世俗泥潭。
另说一句题外话,虽然有很多电影会在开头环节放上一点小心意,但开头晃动和粗糙的质感让我一时之间没有反应过来这是以伪纪录片手法拍摄的电影。
一开始我还以为我选资源选到盗舍墙板资源了.......在群像角色塑造上,关于每个角色的塑造这方面导演确实做的很不错,比如活了8000年但连个人样都没有的究极老灯,充满情调色彩的Vladislav,还有绅士贵族风的Viago还有带有辣脆吸血鬼标签的Deacon和新人nick这种以年纪和时代来划分每个主要角色的性格,初看时确实感觉有偷懒之嫌。
但这种先给每个角色贴上独有的标签,再进行每个角色的旁支推进(如Viago的爱人,Vladislav相交于野兽,Deacon的仆人)的手法真的很难不让人在第一时间就记清楚每个角色和他们的个性。
且电影中不同阶段的吸血鬼所代表的时代和内涵,这种蕴含其中的代际矛盾,或者说是代际差异不正是与我们这种80后,90后,00后的年代论调有异曲同工之处吗?
新人Nick的转化算是本片剧情的一个转折枢纽。
他无疑是本片的突发和“x”。
这个略带自恋、同时好张扬的新时代青年将吸血鬼身份视为某种可以谈天说地的社交货币,这种跟他的几个老灯朋友前辈完全不一样的性格。
让他带着新世纪特有的活泼和生命力而变成吸血鬼,此番种种的安排设计之下就已经很能让人感受新老之间代际的碰撞。
但存在他身上的“x”和偶然,无疑是某种必然。
这群老灯吸血鬼无论出生于何时何地,他们早就已经步入了属于nick的时代。
而伴随Nick一起登场的则是影片后半部分剧情的发展,包括几个重要事件:如因他而起导致的吸血鬼猎人突袭干死8000岁老灯,以及带来吸血鬼们鬼见鬼爱的好homie stu......新生代吸血鬼Nick和好homie带来的技术冲击更具讽刺意味。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以新老吸血鬼的冲突对比,还有新血液加入和老灯淘汰的安排,以及老吸血鬼接触新科技的桥段。
则是将吸血鬼也纳入了本来就与传统吸血鬼很相斥的“世俗”循环。
另外,电影中以带有偏解构色彩的手法来套用在吸血鬼的特点上。
比如银制项链,十字架,阳光,倒吊睡觉,吸血鬼和狼人,以及莫名其妙的暮光之城......这些东西真的是在符合它的电影基调下,又如齿轮一般完美嵌入电影情节中的设计,就这些东西制作的笑点,堪称精妙绝伦。
而它用伪纪录片的粗粝质感,将吸血鬼传说转化为映射当下的存在主义。
真的就是让人意识到:吸血鬼的永生和人的有限生命的价值别无二致,他们都是要经历一场又一场由生命为躯壳而编排的荒诞舞蹈。
除此之外,我再说一个我很喜欢的点:这种以伪记录片形式的电影加上不算多但超级加分的打破第四面墙设计,真的是一个很不错很不错的优秀的地方。
这两个东西虽然谈不上多新多鲜,将他们二者组合的前例也不是没有。
但这种符合影评基调的和剧情安排逻辑的创意,可不只是简单的“小添头”。
而是能够拉升电影喜剧氛围的点。
最后,由于超级久没有写过关于偏喜剧题材的影评了,可能对于藏于喜剧表皮下的内核挖掘的不够深邃,还请见谅啦
Stuart可以八卦一下。
演员本身就叫这名,是Taika的朋友,同为新西兰人。
影棚拍摄技术研发公司satellite lab公司的老板之一和技术指导。
公司持有dynamic lights这项专利技术,Taika导演雷3时,这朋友为海拉大战女武神的慢镜头场景,专门研发了8倍音速移动的动态光,以求达到油画般的镜头感。
所以满天天马的那个场景,注意的话光源是动态的。
上面的圆圈是灯光轨道
看到奈飞上了这部片子就点开看了,结果一看就停不下来。
知道这个新西兰导演是因为雷神3,感觉他驾驭日常喜剧的水平很高,而且我也更喜欢看雷神3的那几个雷神和普通人生活的喜剧小品。
类似的伪纪录片的喜剧片有很多,这个导演对节奏和搞笑的把握都挺合我的胃口。
这片子的思路就是把一些想象中的人物拉回普通人的生活,而且不是那种微服私访的感觉,而是直接让这些拥有神力的人去过老百姓的生活,相当于类比吧。
不过这帮吸血鬼确实够宅的,居然一直都没接触过网络,导致IT男最受欢迎哈哈哈,IT男的全程面瘫演技也是很配合剧情。
片子里对吸血鬼和佣人的演绎很有趣,完全就是用谈恋爱的双方不平等的感情付出来做比喻,片子一开始出现被骗进来的路人脸男角色居然成了片子后期的主要角色,也是他引入了程序员,而且也演绎了当现代人变成吸血鬼后的心态变化。
这片子也并没有局限于吸血鬼,正如英文片名,讲的是黑暗下的生活,所以片子里也有狼人僵尸等等人物和社群,狼人出场不多但每次出场都又萌又一本正经,而且看样子比吸血鬼的日子过得现代的多,最后让程序员变成狼人来达到种族合解也算是大团圆结局嗯。。。
导演拍这片子的时候真年轻,而雷神3访谈里就感觉有些老了。
年轻的时候也的确是帅哥,演绎起gaygay的感觉也很好玩。
那个长发吸血鬼的脸很眼熟,后来发现也是个在好莱坞折腾的演员。
雷神3既然口碑票房大热,估计第四部也会让这个导演上吧,感觉漫威目前两个特色导演,一个是银护的音乐宅导演,一个就是雷神3的喜剧导演,至少这两个感觉都比罗素兄弟有趣那么一点点,谁叫罗素兄弟把内战拍的那么不走心。
我觉得这个电影主要优点还是在设定上,四个吸血鬼住在一起,拍了一个纪录片,和新吸血鬼之间的矛盾,和人类朋友的相处,和狼人的故事,平时怎么去捕猎,说实话刚开始看他说垫手巾和报纸我还以为会很优雅,大喷血那里着实给我看恶心了……而且对于这点说实话我心里还挺膈应的,毕竟女人之前说她的梦想,她为了什么攒钱,接下来就被当作事物吃掉了还是感觉一阵恶寒。
总之就是把吸血鬼融入进生活这个感觉挺有意思的,而且关于狼人的拍摄也挺有意思的,就是狼人并没有出现很久,但是很明确的表达了一群狗狗的相处😂老大确保所有狗狗都对自己表达忠诚,狗群生存法则。
总体而言,这是部很有趣的吸血鬼电影,既没有拍出什么深度,也没拍的烂俗,算是一部很有趣的吸血鬼科普片吧,喜剧中带点小恐怖。
就故事而言,因为是以纪录片的形式来拍电影,所以故事分了几个部分,不过各个故事间也不是没有联系,不会显得特别散,每个小故事都很有趣,也有自己的叙事结构。
就拍摄手法上讲,就是标准的记录片格式,让我想起了废材联盟里有几集也是这种拍摄手法,显得本来平铺直叙的故事也有意思起来了。
人物上讲还是不错,每个吸血鬼也有自己的性格,也有自己的萌点,各种想成为吸血鬼的人类仆人也有自己的小性子,狼人和吸血鬼简直就和小学生骂战一样,各种小设定,小细节都很有趣,比如仆人寄棺材贴错邮票;穿衣打扮靠画像;看到手机电脑那老古董的样子,感觉将阴暗的吸血鬼都描写的萌萌哒了。
其中关于吸血鬼的设定上没有创新,算是中规中矩,因此当吸血鬼的科普片来看也很不错。
算是一部杀时间的好片吧
与知伴行www.YuZhiBanXing.com也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YZBX_ZX万圣节快到了(31Oct2019), 按理说应该介绍个特别吓人的,但是我决定给大家推荐个本土的恐怖搞笑剧---《What We Do in the Shadows》(2014),过一个土味的万圣节。
油管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AZEWtyhpes我相信,很多人对这部剧都比较陌生,即便是来了纽村很久也未必知道。
如果你来的足够早,可能经常会在电视里看到这个人---Jemaine Clement (本土演员,音乐家,喜剧演员,编剧,加导演)
但是今天的主角并不是他,而是和他一起导演并出演这部恐怖搞笑剧的新西兰本土鬼才导演---Taika Waititi。
(不知道为啥,看他就是一副搞笑的样子). 当然你可能也不熟悉,他是谁,但是他的电影真的很好看,至少能让你开心十天半个月的。
在以后几期也会介绍他的电影。
先说这部剧,讲的一个纪录片的剧组拍摄四个居住在惠灵顿吸血鬼,他们像人类一样过着合租的生活,每个人都拥有超能力,移物和变身动物。
Viago是379岁,来自18世纪为了寻找挚爱凯瑟琳1910年代来到新西兰;Vladislav,862岁,又名Vladislav the Poker,被他克星“野兽”纠缠。
Deacon是一个183前纳粹,并且是这群室友里最年轻的反叛,他被另外一个居住房子里的隐居且野性的吸血鬼Petyr---一个8000年的老吸血鬼给咬过。
讲真,除了他们吸血鬼,基本上和常人无二,剧中各种搞笑,无厘头,讽刺,黑色,非常的有意思。
时不时,你会发现很多明星在里边客串。
真的是土味十足,却不失趣味的另类黑色吸血鬼喜剧。
引用一句影评---Bloodygoodfun.里面的Viago就是Taika Waititi扮演的。
在万圣节快到来的时候,就把这这部土剧推荐给大家。
Trick or Treat?其实也是为了推荐Taika Waititi的新片《Jojo Rabbit》。
十岁男孩jojo和母亲(黑寡妇斯嘉丽饰)生活在德国统治下的二战时期,jojo十分爱国,他经常和他假想朋友聊天,一个支持他但是也很幼稚的希特勒(Taika Waititi扮演). 看了预告片,就知道会喜欢。
在接受鸡毛秀采访的时候,Taika邀请好莱坞的明星出演这个希特勒,但是估计因为这个比较特殊的原因吧,很多人都推掉了这个角色,最后只好由导演Taiak自己出演,一边演,一边不卸妆的导,想想一个穿着希特勒服装的导演指挥的画面。。。
还有主持人吉米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的说了一句'New Zealish'....但是Taika Waititi也是一脸的嫌弃。。。
明明是New Zealander....
不管怎么样,推荐大家看看这部《What We Do in the Shadows》,过一个应景的土味万圣节。
当然,有空也去支持下我们纽村土味导演的新片《JoJo Rabbit》。
油管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L4McUzXfFIo")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与知伴行:www.yuzhibanxing.com
也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知伴行:YZBX_ZX
与知:如果你是一个电影,音乐,书籍,摄影或是绘画等艺术的爱好者,这里一定是你和大家一起学习,分享和交流的好地方,让我们一起成长。
伴行:无论你是一个你造么(吃货), 或是旅游达人,或是运动健将户外高手,还是一个动手能力强的实践家,看看我们有多么的热爱生活。
Eventfinda:这里为您发布各种大中小型的活动信息。
比如大的音乐会,展览,当地的组织社团活动信息,甚至个人自建的活动,让您的生活丰富多彩。
与知伴行: www.yuzhibanxing.com
特意找了个粤语配音版来看,有些外片我喜欢看粤语配音的,像宫崎骏的片子,别有一番味道,最正点的就是《风之谷》。
但这个戏的配音没周星驰、吴孟达当年配音的《非洲和尚》(历苏)生鬼有意思,也没有吴君如等配音的《人妖打排球》有趣,听着有点死气沉沉,《低俗喜剧》的原版人马配音却没有《低俗喜剧》的鲜活。
伪纪录片的方式讲述一个轻松的僵尸故事,是一种不错的尝试,虽然没有《夜访吸血鬼》深刻,但好创意一定会获得好口碑和高票房,这部片同样如此。
真的不是要死抱着IP不放,好的创意永远是王道。
片子的思路就是把一些想象中的人物拉回普通人的生活,而且不是那种微服私访的感觉,而是直接让这些拥有神力的人去过老百姓的生活,相当于类比吧。
不过这帮吸血鬼确实够宅的,居然一直都没接触过网络,导致 I 男最受欢迎哈哈哈, I 男的全程面瘫演技也是很配合剧情。
片子里对吸血鬼和佣人的演绎很有趣,完全就是用谈恋爱的双方不平等的感情付出来做比喻,片子一开始出现被骗进来的路人脸男角色居然成了片子后期的主要角色,也是他引入了程序员,而且也演绎了当现代人变成吸血鬼后的心态变化。
这片子也并没有局限于吸血鬼,正如英文片名,讲的是黑暗下的生活,所以片子里也有狼人僵尸等等人物和社群
伪纪录片,冷幽默,get不到。
我看的版本居然还有粤语音轨,配音的是杜汶泽、郑中基这帮香港玩咖,感觉背后的配音导演应该是彭浩翔。。。
太好玩了,几个逗比吸血鬼的日常生活,很琐碎,但是又很有说服力,感觉上如果真的有吸血鬼的话一定也能遇到这样那样的小烦恼。
get不到好看的点
Rhys Darby alpha male!
这就叫死不正经吧……其实偶尔严肃一下或许效果会更好。特效用得很有创意。
伪纪录片,将vampire这一传奇性的设定尽可能现实化的有趣尝试,包括日光,vampire hunter刺杀等,与生活交融的错位喜感(室友家务分工,众吸血鬼的社交生活,Stu帮他们catchup新科技,包括看到自己的形象,因为镜中看不到自己),但仍有传奇色彩(个人介绍,使用各种插图)。高潮略出乎意料。
什么臭垃圾!
真的没那么好吧为什么分辣么高,为了拉低总分给俩星(龇牙)想用纪录片的方法营造真实感有必要么,谁都不会相信真有啊,浪漫主义的东西没必要搞得辣么生活话吧,情节也没辣么有喜感
不得不佩服这群新西兰人的创意。
嗨不起来是老了么。
不咸不淡的吸血鬼伪纪录片,在NZ被捧上了天。我反正觉得七分愚蠢两分尴尬一分新鲜,也就最后的相爱相杀有点意思...
如果说《唯爱永生》是文青版吸血鬼日常的话 这片子就是逗比版 伪纪录片的形式使得各种吸血鬼狼人僵尸的设定本身都成了很好笑的梗 kiwi国的人民脑回路就是酷
get 不到笑点,比较尬,像几个扮演者的闹剧。
披着吸血鬼的外衣,用电视专题片的手法来讲一群无所事事的人的行尸走肉的生活
有几处还是忍俊不禁啊,几只吸血鬼各种戳萌点。
感觉好有意思呀!!就这种形式的纪录片可以看869分钟!!
可爱 哈哈
3.5 萌出一脸血
四只合租低端吸血鬼,分分钟遭清退。